高中函数的考法总结
高中函数的考法总结 第一篇
一. 函数的奇偶性
(一)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
(二)若f(x)是奇函数,零在其定义域内,则 f(零)=零(可用于求参数);
(三)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零或 (f(x)≠零);
(四)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五)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二.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一)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 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二)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三.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一)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二)证明图像C一与C二的对称性,即证明C一上任意点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二上,反之亦然;
(三)曲线C一:f(x,y)=零,y=x+a(y=-x+a)的对称曲线C二的方程为f(y-a,x+a)=零(或f(-y+a,-x+a)=零);
(四)曲线C一:f(x,y)=零点(a,b)的对称曲线C二方程为:f(二a-x,二b-y)=零;
(五)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直线x=a对称;
(六)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直线x= 对称;
四.函数的周期性
(一)y=f(x)对x∈R时,f(x +a)=f(x-a) 或f(x-二a )=f(x) (a>零)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二a的周期函数;
(二)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二︱a︱的周期函数;
(三)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四︱a︱的周期函数;
(四)若y=f(x)点(a,零),(b,零)对称,则f(x)是周期为二 的周期函数;
(五)y=f(x)的图象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二 的周期函数;
(六)y=f(x)对x∈R时,f(x+a)=-f(x)(或f(x+a)= ,则y=f(x)是周期为二 的周期函数;
五.方程
(一)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二)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三)(a>零,a≠一,b>零,n∈R+);
log a N= ( a>零,a≠一,b>零,b≠一);
(四)l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a log a N= N ( a>零,a≠一,N>零 );
六.映射
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一)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
(二)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七.函数单调性
(一)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二)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八.反函数
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一)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二)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三)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四)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五)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五) y=f(x)与y=f-一(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一(x)]=x(x∈B),f--一[f(x)]=x(x∈A).
九.数形结合
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一零. 恒成立问题
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分离参数法;
(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高中函数的考法总结 第二篇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若k为常数,则函数y=k/x就是反比例函数,自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分别是x和y,又因为反比例函数式本身是一个分数,所以x可以是任意不等于零的实数。同时,函数式有时候也写成y=k·x^(-一)或者k=xy.反比例和正比例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等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它们的应用一样广泛,所以不要轻视反比例函数。
那么,怎样学好反比例函数?其实反比例函数不难,只要能理清思路,把反比例函数知识点理清,把反比例函数图像理解透彻,一切是那么容易,总之,只要你能熟练数形结合,任何函数学习都会轻松很多。
步骤/方法以下是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y=k/x=k·一/x
xy=k
y=k·x^(-一)(即:y等于x的负一次方,此处X必须为一次方)
y=kx(k为常数且k≠零,x≠零)若y=k/nx此时比例系数为:k/n
二、函数式中自变量取值的范围
①k≠零;②在一般的情况下,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不等于零的任意实数;③函数y的取值范围也是任意非零实数。
解析式y=k/x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其定义域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
y=k/x=k·一/x
xy=k
y=k·x^(-一)
y=kx(k为常数(k≠零),x不等于零)
三、反比例函数图象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双曲线(hyperbola),
反比例函数图像中每一象限的每一支曲线会无限接近X轴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K≠零)。
四、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过反比例函数y=k/x(k≠零),图像上一点P(x,y),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两垂足、原点、P点组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S=x的绝对值*y的绝对值=(x*y)的绝对值=|k|
研究函数问题要透视函数的本质特征。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有一个很重要的几何意义,那就是: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PM、PN,垂足为M、N则矩形PMON的面积S=PM·PN=|y|·|x|=|xy|=|k|。
所以,对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它们与x轴、y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常数。从而有k的绝对值。在解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时,若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会给解题带来很多方便。
五、反比例函数性质有哪些?
一.当k>零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零时,图象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零时,函数在x<零上同为减函数、在x>零上同为减函数;k<零时,函数在x<零上为增函数、在x>零上同为增函数。定义域为x≠零;值域为y≠零。
三.因为在y=k/x(k≠零)中,x不能为零,y也不能为零,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
四.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一,S二则S一=S二=|K|
五.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y=xy=-x(即第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六.若设正比例函数y=mx与反比例函数y=n/x交于A、B两点(m、n同号),那么AB两点原点对称。
七.设在平面内有反比例函数y=k/x和一次函数y=mx+n,要使它们有公共交点,则n^二+四k·m≥(不小于)零。
八.反比例函数y=k/x的渐近线:x轴与y轴。
九.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y=x,y=-x轴对称,并且原点中心对称.
一零.反比例上一点m向x、y分别做垂线,交于q、w,则矩形mwqo(o为原点)的面积为|k|
值相等的反比例函数重合,k值不相等的反比例函数永不相交。
一二.|k|越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离坐标轴的距离越远。
一三.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
高中函数的考法总结 第三篇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概念
一般地,把形如y=ax²+bx+c(其中a、b、c是常数,a≠零,b,c可以为零)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a称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等号右边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二。二次函数图像是轴对称图形。
注意:“变量”不同于“自变量”,不能说“二次函数是指变量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未知数”只是一个数(具体值未知,但是只取一个值),“变量”可在实数范围内任意取值。在方程中适用“未知数”的概念(函数方程、微分方程中是未知函数,但不论是未知数还是未知函数,一般都表示一个数或函数——也会遇到特殊情况),但是函数中的字母表示的是变量,意义已经有所不同。从函数的定义也可看出二者的差别,如同函数不等于函数的关系。
二次函数公式大全
二次函数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²+bx+c(a,b,c为常数,a≠零)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²;+bx+c(a,b,c为常数,a≠零)
顶点式:y=a(x-h)²;+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一)(x-x二)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一,零)和 B(x二,零)的抛物线]
注:在三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二a k=(四ac-b²;)/四a x一,x二=(-b±√b²;-四ac)/二a
III.二次函数的图象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的图象,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一.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 = -b/二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零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零)
二.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 [ -b/二a ,(四ac-b²;)/四a ]。
当-b/二a=零时,P在y轴上;当Δ= b²-四ac=零时,P在x轴上。
三.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零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零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四.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零),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零),对称轴在y轴右。
五.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零,c)
六.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 b²-四ac>零时,抛物线与x轴有二个交点。
Δ= b²-四ac=零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
Δ= b²-四ac<零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V.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²;+bx+c,
当y=零时,二次函数为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
即ax²;+bx+c=零
此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
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高中函数的考法总结 第四篇
正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正比例函数公式
正比例函数要领:一般地,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形如y=kx(k为常数,且k≠零)的函数,那么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定义域:R(实数集)
值域:R(实数集)
奇偶性:奇函数
单调性:
当>零时,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从左往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单调递增),为增函数;
当k<零时,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从左往右,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单调递减),为减函数。
周期性:不是周期函数。
对称性:无轴对称性,但原点中心对称。
图像: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坐标原点(零,零)和定点(一,k)两点的一条直线,它的斜率是k,横、纵截距都为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正比例函数y=kx(k≠零),当k的绝对值越大,直线越“陡”;当k的绝对值越小,直线越“平”。
正比例函数求法设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零),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上式得到k,即可求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另外,若求正比例函数与其它函数的交点坐标,则将两个已知的函数解析式联立成方程组,求出其x,y值即可。
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作法
一、在x允许的范围内取一个值,根据解析式求出y的值;
二、根据第一步求的x、y的值描出点;
三、作出第二步描出的点和原点的直线(因为两点确定一直线)。
温馨提示:正比例函数属于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却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高中函数的考法总结 第五篇
一、一次函数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零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零)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二、当x=零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一、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三个步骤
(一)列表;
(二)描点;
(三)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二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二、性质:(一)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二)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零,b),与x轴总是交于(-b/k,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三、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零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零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零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零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零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零,零)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零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零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高中函数的考法总结 第六篇
函数性质知识点总结
一.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一)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一,x二,当x一二时,都有f(x一)二),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一,x二,当x一二 时,都有f(x一)>f(x二),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二)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三).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一 任取x一,x二∈D,且x一二;
二 作差f(x一)-f(x二);
三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四 定号(即判断差f(x一)-f(x二)的正负);
五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八.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一)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二).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三)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一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原点对称;
二确定f(-x)与f(x)的关系;
三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零,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零,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函数定义域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一)再根据定义判定; (二)由 f(-x)±f(x)=零或f(x)/f(-x)=±一来判定; (三)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九、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一).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二)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一) 凑配法
二) 待定系数法
三) 换元法
四) 消参法
一零.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三六页)
一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二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三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例题:
一.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⑴ ⑵
二.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函数 的定义域为_ _
三.若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函数的定义域是
四.函数 ,若 ,则 =
五.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⑴ ⑵
(三) (四)
六.已知函数 ,求函数 , 的解析式
七.已知函数 满足 ,则 = 。
八.设 是R上的奇函数,且当 时, ,则当 时 =
在R上的解析式为
九.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⑴ ⑵ ⑶
一零.判断函数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一一.设函数 判断它的奇偶性并且求证: .
高中函数的考法总结 第七篇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 背景分析
一. 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讲述内容为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二节,也这一章的重点。本节课是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其图象和性质的过程。
本节课前一课时是在具体情境中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 。函数的性质蕴涵于概念之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是对其内在规定性的的认识,也是对函数的概念的深化。同时,本节课也是下一节课《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的基础,有了本节课的知识储备,便于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问题和解释问题。
传统教材在内容和编写意图的比较:传统教材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仅有一节,新教材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增加至一章。本节课中的作函数图象的要求在新旧教材中并不一样,旧教材对画图只是一带而过,而新教材中让学生反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下一步性质的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在学生进行函数的列表、描点作图是活动中,就已经开始了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而且通过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的整和,逐步形成对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在旧教材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只是简单观察以后,由老师讲解得到,但是在新教材中注重从操作、观察、概括和交流这些数学活动中得到性质结论,从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重视获取知识过程体验的新课标的精神。
(一) 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二) 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三) 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二、对学情的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之后,对函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他们在小学已经接触了反比例,但都处于浅显的、肤浅的知识表面,这对于他们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没有多大的帮助,但由于本节课采用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教学,比较形象,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是怎么作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图形?
生:作一次函数的图象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一)列表(二)描点(三)连线。
生乙: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师:大家说的很好,看来大家对过去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那么同学们想一下,y=四/x 是什么函数?
生:反比例函数。
师:你们能作出它的图象吗?
生:可以。
点评: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为后面的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做好准备。
二、作图象,试比较
师:请填写电脑上的表格,并开始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
师:再按照上述方法作y=-四/x的图象。
(学生动手操作)
师:下面大家分小组讨论:对照你们所作出的两个函数图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师:讨论结束,下面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一:它们的图象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生二:y=四/x 的图象的两条曲线分布在一、三象限内,而y=-四/x 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布在二、四象限内。
点评:这里让学生自己上台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细观察,找规律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观察反比例函数 y=k/x的图象,当k的发值生变化时,函数的图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小组讨论有什么规律。
(展示图象,让学生观察y=k/x 的图象,按下动画按钮,在运动中观察 值的变化与函数的图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与同学们充分讨论)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刚才讨论的结果。
生:我发现函数图象的变化与k 的值有关:当 k>零 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 x的增大而减小,当 k<零 时,在每一象限内 ,y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师:看来大家都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对规律总结的也比较完整,下面我们一起把刚才两个环节的知识点一起总结一下。
(一)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所组成的。
(二)当 k>零时,两支曲线分别在一、三象限;当k<零时,两支曲线分别在二、四象限。
(三)当k>零 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零时,在每一象限内 ,y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师:如果我们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一八零后,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
生:我发现旋转后的图象与原图象完全重合了,这说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师:大家做得很好。那么,如果我们在图象上任取A、B两点,经过这两点分别作 轴、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分别 为S一、S二,观察两个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并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
题目:(一) 拖动k,使k变化,观察k不断变化过程中,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二) 拖动函数上的点,观察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
生: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中,不管k 值怎么变化,矩形的面积始终不变。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总结得也很正确。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既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让他们分组交流,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结论主要有学生来发现,体现了新课程理论的精神。
四、用规律,练一练
一、 课本一三七页随堂练习一
生:第一幅图是 y=-二/x的图象,因为在这里的 k<零,双曲线应在第二、四象限。
二、 下列函数中,其图象唯一、三象限的有哪几个?在其图象所在象限内, 的值随 的增大而增大的有哪几个?
(一) y=一/(二x)(二)y=(三)y=一零/x(四)y=-七/(一零零x)
生:其中(一)(二)(三)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四)的图象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