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理念精神总结范文
学校理念精神总结范文 第一篇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内涵;学校精神
学校办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校长的学识、才干、魄力,更取决于学校积淀了怎样的校园文化及塑造了怎样一种“学校精神”。一所学校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底蕴。
一. 学校文化
什么是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是一种个性,是学校建设、管理、发展的独特品格和风姿。它会表现于学校外在的物质形式,比如建筑物的风格、花草树木的布置等,也表现在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特征及教育对象的行为当中。
文化是一种品味,体现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体现一种魅力和魔力,给人一种依赖和信任。
文化是一种定式。文化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依靠人们有意无意的积累和沉淀。但是一旦具备雏形,一旦稍显规模,它产生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任何行政指令不知要厉害多少倍。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才一直深受人们重视。另外,一旦某种负面的学校文化成了气候,要想拨乱反正,也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文化是一种品牌。学校要成为名校有多种实现路径。但是最厉害的名校,其名气应该是源自该校独树一帜的文化。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为全校师生所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文化、教风、追求目标、行为方式的综合。它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校文化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化的功能。它代表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生机,并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行动。
学校文化不仅包括了学生的文化活动,更是以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其外显方式表达学校的品牌,通过其内隐方式制约全体师生在学校和社会的所有选择、愿望和行为 。构成学校内所有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追求目标。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教育性、规范性,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制度、环境、人际关系和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学校文化特征的生成与学校文化积淀程度是学校发展的一大标志。学校文化之所以能够区别不同的学校,是因为它决定了学校物质表象的内涵本质。学校文化是无形的,但是是可以被感觉得到的信仰、价值观、思维与行动方式的总和。学校文化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它反映了人们的基本思维与行动方式的模式。在外观方面是一种已经成为全体师生习以为常的、不需要思考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内隐方面是一种被规定了的思维模式,一旦违背了它就会感到不舒服和不自在。一个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学校,就是要确立和创造一种能够使学校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能够积极地推动学校变革和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因此,学校文化的内核是管理哲学和学校精神,外显是学校风范。
学校文化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因此,学校文化具有物质与精神文明,以精神为主,所以按照文化结构的层次理论,学校文化从性质上来讲,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两个层次。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各种新文化的不断产生某些曾经属于现代化成果的文化成分逐渐进入传统领域。学校文化发展完善的过程又始终闪现着传统的身影。
学校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学校文化是联系和协调一所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未来之所在。
学校文化的结构。一所学校,可以没有好师资、好硬件,但决不能没有好精神,而好精神需要优秀学校文化的滋养。文化哲学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①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②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③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④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二. 学校精神 所谓学校精神,就是赋予学校以价值、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学校意识、学校行为风格等特征面貌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活跃、弥散于学校这一特定组织内部,并归属于学校文化范畴,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如果把学校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那么学校精神则属于隐性课程。它通过创设一种能唤起师生高尚情感的精神、心理环境,由模仿、暗示、感染、认同和内化来达到感化陶冶师生的目的,把学校整体精神转化为个体精神,实现学校精神个体化。它依附于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身上,分为教师精神和学生精神,具有社会辐射作用和精神陶冶作用。学校的使命是培养人。现代学校培养的人不仅应具有宽广的知识,还必须有鲜活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精神的作用。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这种精神是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经验的文化积淀,它植根于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与深厚的校园文化内涵之上,是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学校的“精、气、神”。它赋予学校特有的个性魅力,是学校群体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核动力”。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毫无生命的楼房和建筑物的集合。相反,当人们走进一所具有鲜明精神特色的学校,一定会处处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从学校的建筑、布局到校长、教职工和学生的一言一行,再到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人们会明显感到凝聚着一种精神力量,那是一种精神魅力,是一种激涌着、富有生命力、令人感动、奔腾激越的学校精神所创设出的氛围。
在教育领域中,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巨大力量,是一种优秀的隐型教育课程。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而学校精神的培育,是提升学校文化的重要方面。
三.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 放眼我们的周围,仅靠金钱堆积、缺乏精神底气的学校比比皆是。如何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塑造起经得住社会和历史考验的、能为公众认同、并能几代几十代传承接续的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学校精神是学校优良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是学校历久弥新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对于凸显和稳定一所学校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校普遍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学校精神的塑造重在营造观念文化。
校训是学校精神风貌的象征,是学校办学育人的追求,也是学校校园文化个性的鲜明标识。它往往能熏陶师生,提升师生的品位,激励其奋斗,甚至影响其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校训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校训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作用,所以许多名校都很重视校训的总结提炼和恰当表述,都很重视校训的解释、传承,并且随着时代变化对校训内涵进行不断丰富。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南开大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北京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再如某县城有两所市级重点高中,一所高中有六零零零余名学生,每天都有上万的学生成群结队地穿梭来往。周边的居民和那些小商小贩总说,这些学生是一中的、谁谁谁是二中的他们一看就知道。学生都穿校服,要分辨还不容易?但两个学校的学生神情气质、待人接物都各不相同,差别非常明显。居民和商贩接触多了就能分辨出来。这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历史渊源、学校的精神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是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政风的总和。它能创造出一种潜在的、弥漫的、浸染于整个校园中的精神风范,它能像春风化雨一样润物无声,极大地影响学校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学术氛围、道德情操等,有着强大的“文化效应场”。北大和清华两校虽近在咫尺,但却有截然不同的办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有着不同的风格:清华园中“行胜于言”的日晷,道出了清华讲求“实干”的精神理念。北大则侧重“兼容并包”的人文精神,于是北大的学生思维开放、观念自由。
学校理念精神总结范文 第二篇
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践行_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员参与,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促使我校校园达到:环境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规章制度齐全、规范、科学,校风、教风、学风体现团结拼搏、和谐文明、以人为本的精神,最终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遵循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相统一,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校园,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形式喜闻乐见、同学参与性强、身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
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全体师生的和谐发展。
个性化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规范要求,又要按年级分层,因材施教,形成特色。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_中央_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搞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职中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精神;二是开展好主题活动,如读书活动、中学生演讲、明是非辩论会、唱革命歌曲颂祖国大好河山活动等;三是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抓好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节,办好校刊《季节风》及《小荷月报》等;四是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校园广播、橱窗、专栏、标语等途径扩大校园舆论宣传,开办的橱窗、专栏、黑板报、手抄报等的质量要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扎实搞好以下四方面文化建设: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即校园环境,是直观性文化,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各种建筑、教学设备、文化生活设施、园林、草地、花坛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学校在积极争取校园后面四八亩土地的同时,计划从今秋开始,对校园环境进行整改,内容包括:学生宿舍楼粉刷、教学楼粉刷装修、学生食堂治理、办公条件改善、校园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绿化美化、创设各种文化设施等。校 园物质文化建设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并在思想概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和谐统一。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和亮化工作,逐步使校园环境达到完全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开辟灯光报栏、灯光橱窗、个性展示墙、名师名生展示走廊、校园语言、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利用教室走廊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文化墙,使学生亲自参与自我熏陶;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电化教学网络,让网络延伸至学生教室,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现代教学;在学校主要部位名人名言宣传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规范组织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证。要以《永昌职中规章制度汇编》为基准,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学校的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要“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内容要“细”,条例明确,操作性强;执行要“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坚持教代会制度,涉及教职工调资、聘任、评先、奖励等重大利益的事项都要提交教代会民主讨论决策,做到有章可依、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民主议事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学校各项事务都要通过校务会讨论后予以执行;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利用橱窗公示等多种方式及时对外公布学校财务收支、学生费用收取等情况,做到校务公开透明,教职工心中有数;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做到以法律为依据,照规章制度行事,文明治校,文明执教。
三、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是一所学校高层次办学的体现,根据学校二一年的发展史,深刻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确立我校的文化建设以校训“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为基础,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为主体来开展。一方面要注重创设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政教处和团委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要开展好绘画、书法、手抄报、小发明、小制作等创作与比赛活动。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如成立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运动队、文学社(团)等组织。举办好每年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教育,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如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通过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鼓励学生健康向上;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学前军训教育和入学教育,进行_员、新团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青年老师和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结合本校实际,通过阐释校训、校歌、校徽等形式,汇集职色,传承职中文化,弘扬职中精神。
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校徽、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校风、教风和学风等表现出来。校园精神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其精神内涵包括宽容诚信、谦虚博学、求真务实、民主创新等。这方面,学校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将进一步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充分展现职中文化特色。
五、保障措施。
一、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积极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中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文明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对中小学校园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蚀,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才。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理念精神总结范文 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践行_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员参与,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我校校园达到:环境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规章制度齐全、规范、科学,校风、教风、学风体现团结拼搏、和谐文明、以人为本的精神,最终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遵循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相统一,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校园,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形式喜闻乐见、同学参与性强、身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
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全体师生的和谐发展。
个性化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规范要求,又要按年级分层,因材施教,形成特色。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齐河县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搞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我校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精神;二是开展好主题活动,如读书活动、中学生演讲、明是非辩论会、唱革命歌曲颂祖国大好河山活动等;三是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办好校刊《晨曦》等;四是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校园广播、橱窗、专栏、标语等途径扩大校园舆论宣传,开办的橱窗、专栏、黑板报、手抄报等的质量要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扎实搞好以下四方面文化建设: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即校园环境,是直观性文化,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各种建筑、教学设备、文化生活设施、园林、草地、花坛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学校已经开始对校园环境进行整改,内容包括:学生宿舍门窗粉刷、教学楼楼道粉刷装修、学生食堂治理、办公条件改善、远程教育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绿化美化、创设各种文化设施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并在思想概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和谐统一。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和亮化工作,逐步使校园环境达到完全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开辟报栏、橱窗、个性展示墙、校园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利用教室走廊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文化墙,使学生亲自参与自我熏陶;逐步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电化教学网络,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现代教学;在学校主要部位名人名言宣传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校徽、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校风、教风和学风等表现出来。校园精神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其精神内涵包括宽容诚信、谦虚博学、求真务实、民主创新等。这方面,学校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将进一步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充分展现我校文化特色。
⑴校风建设:校风主要包括教风和学风。在教学楼一楼大厅醒目位置张贴教风、校风和校训。A、抓好教风建设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B、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⑵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是一所学校高层次办学的体现,根据学校的发展史,深刻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确立我校的文化建设以校训“时时、事事、认真”为基础,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为主体来开展。一方面要注重创设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政教处和团委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要开展好绘画、书法、手抄报、小发明、小制作等创作与比赛活动。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举办好每年一届“五四”文化艺术节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教育,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如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通过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鼓励学生健康向上;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学前军训教育和入学教育,进行_员、新团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青年老师和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规范组织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证。要以《*镇中学规章制度汇编》为基准,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学校的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要“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内容要“细”,条例明确,操作性强;执行要“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坚持教代会制度,涉及教职工调资、聘任、评先、奖励等重大利益的事项都要提交教代会民主讨论决策,做到有章可依、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民主议事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学校各项事务都要通过校务会讨论后予以执行;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利用橱窗公示等多种方式及时对外公布学校财务收支、学生费用收取等情况,做到校务公开透明,教职工心中有数;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做到以法律为依据,照规章制度行事,文明治校,文明执教。
五、保障措施。
一、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积极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中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文明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对中小学校园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蚀,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才。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理念精神总结范文 第四篇
关键词: 河南省民办高校 校园精神文化 满意度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发展壮大。它在承担高等教育的任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而校园文化正是体现其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智力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核心,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集中体现。它通过对师生价值观和意识信念的引导,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民办高校的各方面建设有序、协调地进行。
通过对河南省六所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的学生满意度的调查,我们初步了解民办高校在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我们希望通过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剖析,使河南省民办高校认识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并加以重视,从而为更好地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隐形功能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此外,以精神文化为核心,通过对精神文化的完善来带动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使民办高校办出更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并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和质量。同时,为其他民办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整体质量的提高。
一、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河南省六所民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其中三所本科院校,三所专科院校。发放问卷共二零零二份,回收问卷一八六二份,九份无效,问卷回收率为九三%,有效率。本问卷共有一一道题(一—九题为单选题,一零—一一题为多选题)。单项选择题结果转换为连续数据,满意程度由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别记为五—一分。统计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
(一)师生精神风貌及形象。
师生精神风貌的题目有三道,主要涉及师生精神风貌、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生不良行为发生频率三方面内容。
一.学校师生精神风貌:有对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非常满意,人数是二六八人;选满意和一般的人数相当,分别是六五九人、六九六人,共占总人数的七四%;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分别有一五九人、四九人,共占总人数的。此题的平均分是,方差是。由此可见,对于学校师生精神风貌的满意程度在满意和一般之间。
二.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选非常满意、满意的人数分别是三三五、七九一,共占总人数的;选一般的人数是五二一,占总人数的;选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数分别为一四九、四零,共占总人数的。此题的平均分是,方差是。选择满意的人数最多,一般程度以上的人数所占比例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因此,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学生的满意程度较好。
三.学校不良行为发生频率:选几乎没有的人数最多,是八二六人,占总人数的;选偶尔的人数次之,是六四二人,占总人数的;有人认为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率一般,人数是二五七;选频繁和非常频繁的人数较少,分别是六三人和三六人,共占总人数的。这道题的平均分是,方差是。学校不良行为发生频率很低。
(二)学校工作。
在学校管理工作方面,设计了二道题目,分别是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工作和学校对外形象宣传工作。
一.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工作:选满意和一般的人数较多,分别是六三九和六一二,共占总人数的;有的人对学校这方面的工作非常满意,人数为二九五;对此不满意的人数为二九一,占总人数的。这道题的平均分是,方差是。总体来说,学生对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工作的满意程度介于满意与一般之间。
二.学校对外形象宣传工作:选非常满意和满意分别有二七六人、六二九人,共占总人数的;有六九六人选择一般,占总人数的;有二二零人对此方面的工作不满意,占总人数的。这道题的平均分是,方差是。学校对外宣传工作非常满意和满意共占的比例没有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因此,学校对外形象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三)学校文娱活动。
在文娱活动方面,主要通过学生对文娱活动的满意程度,来反映文娱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适应性,文娱活动的质量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
这道题的数据结果如下:选非常满意的人数是二九三,选满意的人数是六二二,选一般的人数是六二六,选不满意的人数是二一二,选非常不满意的人数是八三,一般程度以上的人数共占总人数的,选择一般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般程度以下的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这道题的平均分是,方差是。学校文娱活动满意程度在一般以上所占的比例低于总人数的一半,因此,学校文娱活动的质量有待提高。
(四)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从社团的种类、教师的指导、对社团的重视程度、社团对学生的影响、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其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学校社团种类:学生满意度一般的人数最多为六九七人,占调查总人数的;选择非常满意有二四七人,选择满意有五零一人,共占总人数的,未超过总人数的一半;有二九一人对社团种类的满意程度为不满意,其比例为;非常不满意的仅为九三人,占。该题的平均分是,方差为。由此可知,学校社团的种类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师生精神风貌有待改善。师生精神风貌作为高校的一面精神旗帜,显示着一所高校的精神灵魂。民办高校教师由于多为公立院校的兼职教师和退休老教师,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教师待遇较低,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民办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的偏见及自身的心理原因,存在着一些消极怠学情绪。这些都影响到师生精神面貌的展现。
四.在学校文娱活动方面,学生满意度不高。文娱活动是学生校园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和提高其能力和素质。然而,调查发现,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娱设施较为陈旧落后、不完善,学校对文娱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校园文娱活动水平较低,师生参与意愿不够强烈。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民办高校文娱活动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
(二)建议。
校园精神文化是维系学校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向心力和凝聚力,对生活在校园群体中每个人良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造一种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民办高校要意识到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有助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更是学校领导者的责任。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缺乏领导者的领导与组织,这个建设是很难实现和完成的。要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加强党委及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做出总体计划,并督促、检查计划的落实;加强团委、学生处等校园文化的指导性机构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各机构的作用,将计划落到实处,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具有连贯性、持久性,适应并促进学校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活跃学校社团,充实精神文化建设。社团作为学生培养兴趣与发展能力的沃土,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民办高校在社团建设方面应做到:重视社团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教师对于社团发展的指导,拓宽社团对外交流的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保障社团的稳步发展。社团活动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内容上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突出本社团的特色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由于大学生社团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因此各个社团应当通过关注社会热点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自立自理能力及民主协作意识。同时,社团活动的宣传工作应该落实到位,使其真正地体现出普及性、开放性的特色。
二.加大对外宣传,树立品牌意识。民办高校对外宣传的力度和效果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形象、自身的成长壮大等一系列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民办高校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对外宣传,注意打造品牌形象。为此学校领导要树立起品牌意识,明确对外形象宣传的目的和方式;注重宣传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将形象宣传与信息咨询联结起来,切实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不仅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使师生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可以增强学校的吸引力与辐射力,以使学校更好地利用校内外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三.规范校风、教风、学风,巩固民办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营造良好和谐的精神氛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校风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既影响关系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环境和组织氛围,又体现了学校的目标要求和办学特色。对此,我们认为民办高校首先应该正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以此为基础提出具有特色的校风建设方针。同时加强校风宣传,让同学们理解校风之精神并遵行校风之要求。对于教风建设来说,目前民办院校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学校要把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应重视骨干教师的聘任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于有些技术类院校,学校应大力引进双师型人才。同时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基础练习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利于理想人才的培养。对于学风来说,民办高校的学生思想活跃,很多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合作意识,但是同公办学校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竞赛活动,完善各种奖励制度,以及奖、助学金的评定制度,及时宣传各种资格证书类考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完善文娱活动设施,提高文娱活动质量。民办高校由于自身的私立性质,其经费来源与公立院校相比较为有限,主要依靠“以学养学”的途径来维持学校的运营,资金往往相对紧缺,学校的设施完善相对较为滞后。因而,国家应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政策倾向,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与经费投入,以帮助民办高校改进和完善文娱活动设施,丰富民办高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文娱活动质量,积极举办各种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表演、社会服务等。此外,不断有研究表明:在大学生活中,课外活动与学术活动具有同等的价值。因而,民办高校自身应加强对校园文娱活动的重视与指导,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与课外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要给予学生课外活动充分的自,使学生自身能通过课外活动获得体验式教育,以锻炼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民办高校应努力将文娱等课外活动整合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民办高校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社团活动的重要性,愿意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此外,民办高校学生品质并非不尽如人意,民办高校校风得到了改善。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河南省民办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依然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民办高校社团发展依旧步履维艰,存在着种类不足、缺乏指导和活动无意义等诸多问题;高校对外形象宣传力度不够;师生精神风貌不令人满意。除此之外,民办高校文娱活动不为大多数学生所满意,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一]胡银花.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初步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二零零六,(六):六一.
[二]徐成芳,孙苓.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二零一二,四(一):一四-一七.
[三]孙靓,柳宝珠,刘学民.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视点,二零零九-一零.
[四]赵振鹏.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二零一二,三二:二六一-二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