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合同范本 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与总结(通用)

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与总结(通用)

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与总结 第一篇《亡羊补牢》是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出来,把那只羊叼走了。”这句话很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丢失羊的原因。

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与总结

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与总结 第一篇

《亡羊补牢》是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出来,把那只羊叼走了。”这句话很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丢失羊的原因。按教学流程应该是很顺利地完成好这一部分的,然而,孩子们的脑海中永远有着无限的探究欲望和问题,让教学充满了未知。这次教学就发生了一场“大转弯”,呈现出了别开生面的一幕。

片断回放:

师:请同学们在第一段里画出这个人丢失羊的原因。(用笔勾出那句话并朗读)知道羊丢失的原因了吗?(板书:破了个窟窿)

正当我写完板书转身后,还见一名男生把手高高地举过头顶,可以看出他很想说话。于是,我请了他起来。

他起身问道:余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既然羊圈破了一个窟窿,那么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去?

听了他的问题,我顿时感到了一片茫然,完全出乎于我的预设之外,心想: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呀?一下子我不知所措地陷入僵局,突然,我又觉得这还真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应该放过这次机会。看着孩子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我立马想到问题是孩子们的问题,应该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想象和探讨。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一个让老师也没有想到的问题: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来?从你们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大家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现在就让大家花点时间来讨论讨论吧?

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立刻“耶”了起来,赶紧拉开阵势,展开了小组讨论,两三分钟后,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我们小组认为羊没跑出来,是因为他们害怕狼,狼常吃小羊,如果羊全部跑出来的话,就有可能被狼全部吃光。

师:这是一个原因:怕被狼吃掉。那你一定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吧!(生哈哈大笑)

生:我认为羊不会跑出来的原因是时间太晚了,该是羊休息的时候。

师:你一定是从“夜里”这里知道了时间,会懂得从词语中来分析,有道理。(在不断地交流中,我也受到启发并加以引导),同学们,想一想,“羊圈”是什么?

生:羊圈是羊们住的地方,是它们的“家”。

师:请孩子们想一想,这几只羊会是听话的羊吗?

生:会,它们会听主人的.话,不会离“家”出走。

生:会,因为它们是最亲密的亲人、朋友和兄弟,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守候自己的家园,就像《喜洋洋与灰太狼》里面的羊村一样。(又是一片笑声)

当然,孩子们回答还有其他的,比如:羊圈破的窟窿不够大,羊跑不出去;羊儿们白天在外面放养了一天,到了晚上就累了——————

教学反思:

这是一段出乎意料的教学,是一段在预设之外的教学,更是一段让人寻味的教学。我们常说,课堂是什么?其实就是孩子们的课堂。在教学前,教者根本没有考虑到会有这样的课堂提问和生成。“羊圈里的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来呢”这个问题,结合本课教学目标而言,没有多大的教学价值藏在里面,这是偏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提问。然而,我们用孩子的视野来观察,会发现这个问题却高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带有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再思考,带有看问题的独特思维眼光,带有对弱小事物的关爱和同情。在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小组讨论精彩纷呈,尤其是在交流汇报上,他们都能为自己的回答找到充足的理由,这个问题已经慢慢地进入了孩子们的理解文本、训练思维、生活世界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去了。我认为:教学是为孩子服务的,面对一次难能可贵的“孩子问题”,我们理当应该停下脚步,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徜徉在属于他们的问题世界中去。

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与总结 第二篇

一、课前播放亡羊补牢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观看中了解寓言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为下一步感悟寓意做了铺垫。

三、美读课文感悟寓意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思,一是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如:第一段重点指导“发现”、“原来”,第三段重点指导两个“又”。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养羊人犯下得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第五段抓住“赶快”“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二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养羊人犯错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也就是及时改错的重要性。三是进行语言训练,把“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转化成肯定句,通过对比读,体会双重否定句更强调了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心情,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此时教师进行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三、结合生活深化寓意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亡羊补牢的重要性。

四、课外延伸阅读寓言最后的时间,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为同学们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在教学设计上和课堂调控上还有很大的欠缺,还望大家给予指教。

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与总结 第三篇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我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几个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习课文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时,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养羊人的这种态度对不对?你作为他的朋友快劝劝他吧。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自由表达。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总结全文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让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内学习。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还有不该自己讲的东西自己讲了。)

二、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这是讲课中的一个失误。

三、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与总结 第四篇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三、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一、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一、“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二、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三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四、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五、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三、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四、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二、自由读一—四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三、同桌互议。

四、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一)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二)“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三)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四)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五)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六)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一)“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二)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三)引导评议,齐读。

(四)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五)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六)指名读,评议。

(七)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五、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一)指名读第四节,评议。

(二)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三)齐读第四节。

(四)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六、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七、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五节,划出有关句子。

八、讨论交流:

(一)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二)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三)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四)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五)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六)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七)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八)“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九)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五节。

五、体会寓意。

一、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二、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三、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四、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五、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一、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二、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三、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一、背诵这则寓言。

二、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