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合同范本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全文)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全文)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第一篇关键词:美术欣赏课 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它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校长、任课教师。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第一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它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校长、任课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的民主决策的过程。

“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它更能体现“以校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的主体性,促使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中学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如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江西省特有的艺术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审美教育,提高现实生活中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是中学美术欣赏课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试图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对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主要价值及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影响校本课程实施因素进行研究,使美术欣赏课程能够体现出江西省地区的特点,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一.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喜好的矛盾冲突,促使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

目前,学校美术欣赏课课程实施的课程内容单调,缺乏时代感和多样性。教学方法死板,教材安排不够合理,存在重复现象,缺少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喜欢程度与教师的课程内容安排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差,教师的主观意向取代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上种种问题都反映出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因为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拓展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诸多弊端。

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美术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高了美术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赋予美术教师参与开发的权利和责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的参与,故能激励他们从教育实践、学生现状、社会需求等方面来拟订美术欣赏课课程目标和选择课程内容。这样更能激发美术教师的创造欲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并有助于美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美术欣赏课课程的自身特点,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美术欣赏课属于非考试课程,是教养性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因此,课程内容不受应试需要的限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另外,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具有可代替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受特定教材的限制,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上特点为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的陶瓷艺术驰名中外,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景德镇陶瓷源远流长,是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容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传统文化内涵。中国的建筑同其他国家相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其精髓不仅体现在大型的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上,徽派的民居建筑也毫不逊色。

景德镇陶瓷和徽派的民居建筑,两者似乎并无直接联系,但仔细探究,它们却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以装饰图案的内容而言,两者都有秩序井然的图案、花鸟虫鱼、神仙瑞兽,历史典故,虽借助的媒介不同,但生动的形象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的结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挥江西省地方资源的优势,把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引入课堂,并把两者的知识同科学、文化、艺术、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探究和尝试。

开展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欣赏课。通过图片和声像资料的欣赏,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本省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特点,提高其审美素养,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美术欣赏校本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对推动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一.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构建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第二篇

关键词: 陶艺教学 陶瓷艺术 误区 方法创新

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各国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已将陶艺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将陶艺作为本科生的重要素质选修课而加以开设,但教学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创新。

一.陶瓷艺术的特点

泥土滋养着人类,也孕育了人类的文明。彩陶、青瓷、兵俑、玻璃瓦等无不是泥土烧制而成的。曾经遍及全国各地的生产泥土艺术的民窑官窑,还在延续着它迷人的生命,这就是制陶工艺,简称“陶艺”。陶瓷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许多做陶的艺术家们把它描绘成是具备“土”的纯朴、“火”的物理催变、人的“灵”性创意的独特艺术。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时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人们依靠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现在简单分类有:童陶、成陶、传统陶、现代陶和创作陶,或有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之分。

二.陶艺教学的误区

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陶艺以其独特的训练方式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创新教学也成了素质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但在教改的进程中,教师在认识上、做法上多少存在着走入误区的现象。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

陶艺的理论教学非常重要,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抽象思维和好的教材。但目前高校专业的陶艺老师普遍较少,理论人才缺乏,学生没有参考教材,我曾在图书馆找到一本所谓“现代陶艺”的书,实际上书中的陶徐曲及其紫砂陶艺艺品只是现代的“活人”做的陶艺。可见,现代陶艺在理论上是相当匮乏的,且多不正规。此外,许多老师虽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但实践操作技能太差,无法给学生系统地演示,甚至连拉坯制作的基本方法也不会,作品的档次较低,无法使陶艺从“传统”走向“现代”。可见,现代陶艺实践与理论的脱节的问题将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着。

过分强调制作的工艺性,仍然是以制作技巧教育为主。

有的老师简单认为陶艺不外乎做些瓶瓶罐罐,限制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陶艺教育的发展。陶艺教学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地递进,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

过多地强调了传统的造型和图案,学生在本年龄段所感兴趣的内容得不到学习和创作。还需要指出的是,教学上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形式,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形式,没有从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上去考虑,这是不对的。目前在陶艺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把立足点放在前人总结的经验上,教师很少去发现和更新内容。教师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固定规范的步骤教授给学生,而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似乎成为一种“标准”。

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欣赏脱节。

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衷的大相径庭。教师在陶艺教学外没有关注学生平时所感兴趣的东西,日用陶瓷和美术陶瓷的教学脱节,造成部分学生对陶艺的兴趣逐渐减弱,这种情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所以,从接受者来看,大学生固然不缺少对陶瓷的感情,然而确实谈不上他们对现代陶艺的感情,因为大多数人对陶艺的看法都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再加上我们教学传授上的不力,学生的真心欣赏、潜心钻研的热情自然很难调动起来。

三.陶艺教学的方法创新

陶艺教学应由传统的“作坊式”传授变成师生成为课程的共同开发者,一起参与知识的体验、创造过程。教师应结合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与其他民间艺术结合起来,汲取民族艺术的养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教学方法。

建立陶艺基地。

学校为陶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在生活实践基地设有陶艺教室,备有转盘、竹刀、操作台、电窑等硬件设备。还专门聘请了宜兴的陶艺老师来给学生上课,使陶艺课程的开发在技术上、资金上、人力上得到了保证。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校制订应陶艺课程的实施纲要,制订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和课程目标。为了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要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教材。让学生走进陶艺世界,全面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激发创造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能培养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在完成作品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注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全时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分层次培养,发现陶艺的好苗子。

低年级时就要让学生初步感受陶艺文化,了解基础知识,进行简单雕塑艺术的教育――象形捏塑,培养学生对陶艺的情趣;中年级学生要了解器皿的结构种类,能制作紫砂花盆、笔筒等简单器皿,激发创作欲望,培养创造精神;高年级学生要掌握紫砂刻绘的方法,学习刀法、刀具的运用,能进行陶装饰品的刻绘,培养热爱生活和审美、爱美的情趣。通过分层,从中发现陶艺的天才,发现热爱陶艺的好苗子。

发展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玩泥”是人之“天性”,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陶艺节活动,各班先指导学生按动物、人物、生活、科技等系列进行陶艺制作创新实践活动。在操作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教给了学生基本的泥条泥板成型、徒手捏制法后,通过组织讨论、尝试操作诸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学生以小小陶泥为载体,或捏、或压、或卷、或叠、或雕,无限的创意伴随着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让学生的创作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总之,在现代陶艺教学中,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理论等相关的学科和专业知识,陶艺教育动手动脑,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体现了综合学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这不仅仅是把现代陶艺设计观念和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确定教学方向,为不同的市场需求培养具有思想文化境界和民族精神的高素质现代陶艺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第三篇

陶艺总结心得

通过四周的时间里上的陶艺课,我开始对陶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慢慢地了解到老师所说的陶艺就是玩魔术,深深的体会到陶艺的魅力。

陶艺是一种兼跨容器和雕塑、实用与非实用、工艺装饰和纯艺术等不同范畴艺术形式,它通过揉泥、拉坯、盘条、压模、注浆等不同手段、不同的造型和装饰方法,以及施釉和烧造,达到丰富多彩的多变的造型和丰富的色泽,是一种即传统又现代的艺术。

对于四周的陶艺的学习,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虽然不是那么的深。从揉泥到技法都有了学习。比如在揉泥,有几种不同的揉法,菊花揉、羊头揉等。同时我也知道陶艺也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思考,对陶艺的认识要有新意。比如在做壶,就需要我们具有奇思妙想,而不是单纯的制作壶的模型而已。老师用的“壶”思乱想、“壶”作非为这些词明确的表达了我要对制作壶的想法。要我们对壶有这大胆的想象,不要拘泥于正常的壶的外形,要制作出自己的思想。在拉坯时,在看老师制作的时候确实感觉到神奇的魔术一样,很自然的将陶泥变成不同的罐。而到自己做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有拉的不均匀,有的拉断了等等。这说明我们在拉坯上还需要很多的功夫。

因此对于陶艺我还需更深的去学习和探讨。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第四篇

关键词:陶艺;双语;教学效果;教学组织

一. 现阶段陶艺双语教学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陶艺专业是一门具有“全球化”特征的专业。全球化特征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审美观点引发了中国陶艺教育对于其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尤其表现在对于全球化视野的接纳、思考以及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标准这几个方面。因此,陶艺双语教育应运而生,在经历了起步、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之后,逐步展现出来它的教学成果。

目前,全国几个陶艺发展得比较活跃的艺术院校都开设了不同程度的陶艺双语课程。以笔者所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目前学院陶艺专业所开设的双语课程占陶艺专业总课程的三零%左右。与其它专业的双语课相比,由于陶艺本身对于“技能”的强调,陶艺双语教学的方式也有着它自身的特点。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陶艺双语教学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的:首先,根据艺术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薄弱的现实状况,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准确地进行定位,编排出合理的双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其次,从激发学生对于陶艺专业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入手,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理解逐步深入。主要采用点插式(关键字词的直译和记忆)-交错式(中英文切换进行讲解、提问、总结)-场景式(在老师示范、学生创作的过程中英文对话互动)的顺序进行。另外利用校外资源,定期组织学生与外国陶艺家以听取讲座或参观展览等形式加强英语语境方面的熏陶。最后,根据课程实际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在课后小结中主要使用英语表述,巩固所学的知识。根据本学院陶艺教研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较适应艺术类学生,对所增设的第二语言不带任何负担,较轻松、自由地进入语言环境。

二. 如何深入陶艺双语教学的改革

随着陶艺双语教学的系统化,目前在实践中逐步开始暴露出来了一些教学上的薄弱点。这主要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英语的思维和英文的直译来解决制作和创作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怎样提高英语在陶艺制作、交流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优势来帮助理解和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不仅仅只是去记一些专业单词,或简单地照本宣读。笔者根据在教学中的实践,在双语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的改进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期望能提升陶艺双语教学的效果:

(一)加强学生对于“research”的重视

在国外院校中,“research”是指学生对于所学课题进行的调查、研究以及自我的分析。通常在国外教育体系里,学生的学业成绩中“research”这一项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在陶艺双语教学中,要求学生提前对于课程主题做英语的“research”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预习、更有广度地分析理解以及在作品创意方面的启发。如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开课之前发下所授课程的中英文讲义,使学生明白课程所要涉及的内容,并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四开速写本作为“research book”(资料收集册)。学生把收集到本课题所涉及的中、英文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信息)都收藏在本子里,并使用英文来概括、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在课程中加强对“research”的重视,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国内外陶艺发展的最新动态,丰富创作灵感,让他们创作思路更加多样化,避免了教学中学生艺术作品创作放不开手脚,艺术风格过于雷同的弊端;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看这种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切切实实地锻炼了学生英文的“读”和“写”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始至终自觉融入到英语学习环境的状态。

⑵ 主动创造课内课外语言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外语学习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课内的语言氛围培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例如课堂上以问和答的方法,加强理解的完整性。对于强调“已技入道”的陶艺教育形式来说,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在示范或帮学生修改作业的过程中,使用英语反复强调关键词句。比如在示范拉坯的时候配合动作反复强调陶艺拉坯方面的英语专业名词和动作要领。学生通过获得这样言传身教的学习形式,能在学习到陶艺技能的同时在英语 “听”“说”的实际运用上得到提升。在课外语言环境的创造就必须根据各自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实行。以笔者所在的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陶艺专业教师会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搭建的实践平台,鼓励和组织学生在课外积极参加与国外陶艺家们的学习交流活动: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的研讨会、展览会以及教师的横向课题项目,调动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课外双语学习的组织形式往往能最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愿意开口用英语交流,“听”、“说”的能力就能在应用中提高。

⑶ 在课程的考评中强调“Presentation”的能力

所谓“Presentation”,即指的是专业陈述的意思。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陈述是关于、认知、评价自己作品创作的各个阶段的创意、观念、技能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同于一般的课堂发言,它要求陈述者对要讲的创作理念做一番研究,对创作的作品有自我的认知。在陶艺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全部使用英语或中文结合英语做一次自己作品的“Presentation”,不仅能提升他们的专业学术研究分析能力,更能在英语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答辩方面获得锻炼和提高。这样通过这种对语言灵活运用的形式达到创作和语言教学的同步实现,提升及拓宽学生视野和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陶艺技法的理解与应用。

总之,双语教学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培养国际人才的一条通道。陶艺专业中这条正在探索的新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我们将以双语教学如何更深入为目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与修改教学中不适应的内容和形式,使陶艺专业的双语教学不断趋于完善,为中国历史悠远的陶瓷文化的传承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一]秦锡麟、金文伟:《现代陶艺教育》[C]. 学林出版社. 二零零八.

[二]金文伟:《陶艺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 艺术教育.二零零六. (五).

[三]叶山岭:《艺术院校学生艺术观现状及分析》[J]. 艺术教育.二零零七. (三).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第五篇

我校在业已开展陶艺教学活动基础上,为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向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借助《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专项课题组的优势,推进我校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基于对国内陶艺教学现状的认真考察和对我校开展陶艺活动的反思,我们感到进行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一、近几年国内初中陶艺教学和研究有了一定规模的实践和发展,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了不少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逐渐地将陶艺引入中小学生课堂。但是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中小学是陶艺教育在有一些学校实施过程当中很不如意,甚至是失败的。主要表现在:陶艺教学没有专门的陶艺室和师资;陶艺教学无目的、无组织,呈现出一种无政府、放任自流状态;陶艺教学的深度一直停留在手工的基础上,没有得到一定的拓展和升华。

二、国内各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陶艺知识传授”的教学研究和“陶艺制作技能”的教学研究。陶艺知识和陶艺制作技能确实是陶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校开展陶艺研究的主要视角。但是作为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的陶艺课程,需要有关陶艺教育和学生心智发展的相关研究,使陶艺教育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三、陶艺教育在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早在一二十年前就进入了中小学校,并开展得有声有色。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陶艺课已是大、中、小学普遍开设的课程,其普及程度和现代陶艺水平亦最高,号称“现代陶艺王国”。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陶艺教学也开展较早,台湾的大、中、小学已基本普及陶艺教学。但是,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成果相关资料的比较缺乏,再说,由于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也不可能照搬别人的做法。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不少,在国内,由于整个课程研究的历史较短,尤其是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是近年来的事情,因而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而具体到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研究则更是缺乏内涵的研究。由此可知,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主旨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这一选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三年来陶艺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我校广大师生对陶艺活动基本形成以下共识:

一、陶艺教育的功能定位:

⑴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载体。

我国陶文化至少已有七千年的历史。细观它的发展史,作为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的诗、词、国画、书法艺术等都与陶瓷发展紧密相联。这些文化形式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我校结合正在开展的民族精神教育,在中学生中普及陶艺活动,挖掘蕴含在陶艺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精髓,具有促使青少年学生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功能。

⑵动手动脑,激励创新;调适心理,健全人格。

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成,学生经历了主题选择、设计、制作过程。因此,陶艺活动不仅是动手实践过程,也是思维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设计不同的主题及表现形式,大胆创新,自由想像。一件件风格迥异的作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心情在双手与泥团的搓合间放飞,学习压力所带来的烦恼在人性与泥性的交融中释然。

⑶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我们的学生在陶艺课上的制陶活动往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多人一组,共同讨论创作方案;根据制定的方案,分工合作,借助集体的智慧与能力,将方案变成充分体现主题旨意的陶艺作品。这样的过程,学生从体验团队协作带来成功的喜悦中强化集体意识,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社会学习能力。

⑷陶艺知识与能力的横向迁移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实践证明,陶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合作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等无异对学习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益的。其他如陶瓷作品在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物理知识、作品装饰中的美学知识、陶瓷发展历程中所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知识等等,无不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各门不同学科的学习。

二、形成陶艺教育的学校特色:根据我校开展以陶艺为主要项目的《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三年规划》,我校的陶艺教育发展目标为:通过三年努力,使我校的陶艺教育成果在本市中小学中具有一定影响、最终成为陶艺特色学校。在近三年的陶艺教育实践中,学校师生逐渐对努力构建陶艺特色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共识,在社会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

三、陶艺天地、学生乐园:陶艺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是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动手又动脑的快乐园地。作为对繁重的学习生活的一种调节,陶艺活动适合学生的需求。为了持久激发学生陶艺的学习热情,学校从不同方面给与激励。在陶艺教室里,设有学生作品陈列橱,将做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展现在教室里,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精心布置的“四海陶艺馆”陈列厅,不仅带领学生走进中国陶瓷、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在“江桥中学四海陶艺”展区以及教学楼橱窗展出的学生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制陶积极性和创作冲动。因此,我校推进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的时间虽不长,却得到学生的广泛呼应。在调整、充实五个学生社团成员时,有超过三个年级人数总数三分之一的学生报名加入陶艺社;每个星期的兴趣活动课,陶艺教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学生将自己的陶艺作品带回家,家长看到后也非常欣喜,积极支持孩子参加陶艺活动。

四、稳定的陶艺教育队伍:学校通过将近三年的陶艺教育活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陶艺教师、图书馆老师等成员组成的陶艺教育队伍,这是我校蓬勃开展陶艺活动的骨干力量。近三年来,学校依靠这支团结协作、极富创新精神的骨干队伍,成功开发了陶艺课程、编写陶艺校本教材、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各类陶艺竞赛和陶艺展示活动、主持陶艺课题研究等等。今后学校将继续以这支队伍为骨干,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实现陶艺特色学校的目标。

亟待完善的问题:

经过将近三年的不懈探索和大胆实践,我校的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风风火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陶艺教育成果卓著的常州三中、进华中学、纪王学校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先进学校相比较,与我校制定的三年发展目标相比 较,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陶艺师资专业化发展:如前所述,我校现有陶艺教师都是原美术教师或劳技教师通过陶艺培训后从事陶艺教学的。虽然这些教师非常努力、非常敬业,两年来为学校的陶艺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些教师毕竟从事陶艺教学时间不长、个人的陶艺技艺比较浅显。在学校谋求更高水平的陶艺特色时,就明显凸现出教师专业化程度与学校陶艺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制约了学校陶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校将采取措施鼓励现有师资加强业务钻研、多实践、多探索、积极参与有关方面组织的培训活动。

二、陶艺教学的效能发挥:在陶艺活动进课表、大规模普及陶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障碍便是课时安排不足。中学一节陶艺课只有四零分钟,上课后先要花费较多时间准备工具、陶土材料等;下课前还要花费较多时间收拾工具、清理材料和桌凳。这样,一节课中用于陶土制作的时间就不多了,学生很难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制作一件完美的作品,教师当然也就很难

在这短短的四零分钟里上万一堂完整的课,陶艺教学的课堂效果因而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协调教导处在排课时将陶艺课两节一上。这样,师生在制作陶艺时的有效时间将会明显增多,有利提高课堂效果。

三、校园文化的陶艺特色:二零零八年一一月中旬,全市各区县的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在市美术教研员沈金龙老师带领下云集我校,现场研讨我校陶艺教育情况。他们普遍对我校两年来开展陶艺教育的成果赞不绝口,同时对我校陶艺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许多中肯建议,其中最为集中的一条建议是希望我校加强凸显校园文化中的陶艺特色。对照陶艺活动先进学校如进华中学、常州三中、纪王学校等,一走进这些学校大门,鲜明的陶文化特色让人眼睛一亮。相比之下,走进我们的校园,目前还体会不到陶文化氛围。对此,我校下一步在对校园文化作总体设计时,将如何凸显陶艺文化特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考虑。

作为国家级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我校的“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暂作一段落了。但是,如何在初中学校健康开展陶艺活动、如何发挥陶艺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将是我们始终不懈的研究课题。我们将继续努力,使陶艺活动成为我校的特色项目。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第六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陶艺 教学

陶艺的材料性能灵活多变,极富表现力,一方面具有良好的便利性和可塑性,另一方面通过技巧的运用可以呈现丰富的艺术效果。这些特质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造型与设计方面,能够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然而,由于它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对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陶艺课程的教学中也必然要面临一些难题。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面向幼儿教育等特点,如何做到学以致用,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本文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会和经验,探讨陶艺课程在学前教育基础教学体系当中的教学模式,使陶艺课_正达到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拓展创新创意的实际效果。

一、陶瓷陶艺课程对学前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底蕴大致需要由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外来文化三部分构成,另外,通过陶艺的不同技能训练以及工艺的掌握,为以后从事幼师行业打好坚实基础。

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自古即是陶瓷王国,陶瓷发展具有上万年的悠久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传统文化元素是使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最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实文化底蕴的首要任务即应是学习和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地域文化的体现

中国地大物博,在长期的陶瓷发展史中,各地区陶瓷产品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色和魅力,形成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景德镇陶瓷的青花,德化瓷的象牙白,醴陵瓷器的釉下五彩等。因此,陶艺作品在创作中还需要对各地区文化特色有较清晰的了解。

外来文化的体现

自上世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政策以来,外来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给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更是深入到中国经济文化的所有领域。

二 发挥文化引导作用

陶艺是艺术门类的课程,陶艺作品文化引导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设计师的文化底蕴。要充分发陶艺的文化引导功能,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要求陶艺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

二、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

一 陶艺课程的内容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的陶艺课程课时少、周期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陶艺材料,对泥巴的干湿性很不了解,对技巧的掌握非常欠缺,为此需要定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板块。从陶艺概述着手,过度到陶艺基本常识和对陶艺设备的了解,如工具刀的制作及其使用,对泥巴干湿特性的把握。通过陶艺课程,学生血药掌陶艺作品的成型方法和用多种成型方法完成不同类型的陶艺作品,形式上可以是简单的容器形态,如花瓶杯子等,并针对器皿结合运用镂空、堆贴、刻画等装饰手法。石膏头像临摹也是陶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培养学生对形体的捕捉能力,有了一定的雕塑成型能力后,在以后创作中选题将会更加丰富,对人物动物都可以结合写实的方法来表现。捏塑成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知识点,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流是从事幼教等特点,由于儿童对卡通形象的情有独钟,特别增加了卡通浮雕快速成型和卡通圆雕快速成型两个章节,要求学生在三零分钟内能快速完成卡通形象。最后进入命题的创作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全面地运用陶艺的基本技巧完成作品的创作,全面考虑陶艺的形式语言特点,包括成型的手段、作品机理效果的处理,釉色的选择搭配等,使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形式有效地传达观念的能力,对观念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结合幼儿的特性,还需完成适合幼儿审美情趣的充满童性的陶艺作品。

二 媒体教学法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第七篇

二零一五年学年陶艺小组活动总结

时间太快,不知不觉间到了期末。回过头来看看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对社团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快乐,对我来说既是平凡又是特殊的一段时光。

这学期,我怀着满腔的热血继续接管了陶艺社团,我一直认为做一件事情,喜欢就能做好,用心就会出成果。社团小成员们也很配合,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他们都能够积极参加,没有晚到早退的现象。社团小成员都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及纪律观念,保证了社团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最初,我们的社团课因为彼此间的不熟悉,或许多少有些陌生,无论是肢体上还是思想上都放不开,气氛稍微有些尴尬,每次活动只能听到两个声音,拍打泥巴的声音与抽吸鼻涕的声音。这也造成了我的困扰,活动本身就是玩嘛,何必这么认真。回首过去的这学期,如果不把社团看作是一次次的活动课会更好,在这其中,我们收获了友谊、爱好、欢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众所周知,学校搞社团活动是为了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寓教于乐。所以在社团活动方面,尽可能的提高小成员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本学期里,我们社团活动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几次主题创作,如“十二生肖”、“装饰挂盘”、“泥板装饰画”、“夸张人像”、“人物塑造”通过这些主题创作,提高了小社员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社团氛围也比以前活跃了不少。

诚然,社团活动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存在。比如泥巴的回收再利用不够及时,浪费较为严重;社团小成员的卫生习惯不是很好;

对于社团活动存在消极情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团活动创新力不够等。对我而言无论是表达方式上的不够成熟还是思考问题的不够全面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一个学期的时间原来是如此短暂,似乎纳新还是昨天的事情,相聚的日子总是显得这样珍贵。有欢笑也有遗憾。社团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如此充满青春和活力。感谢这样的经历,感谢你们带给我的快乐。正如上天不会把全部的优点给一个人,社团也不会没有任何缺点,但是我一直坚信,社团的明天会更好!篇二:陶艺实施总结 我校在业已开展陶艺教学活动基础上,为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向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借助《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专项课题组的优势,推进我校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基于对国内陶艺教学现状的认真考察和对我校开展陶艺活动的反思,我们感到进行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一、近几年国内初中陶艺教学和研究有了一定规模的实践和发展,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了不少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逐渐地将陶艺引入中小学生课堂。但是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中小学是陶艺教育在有一些学校实施过程当中很不如意,甚至是失败的。主要表现在:陶艺教学没有专门的陶艺室和师资;陶艺教学无目的、无组织,呈现出一种无政府、放任自流状态;陶艺教学的深度一直停留在手工的基础上,没有得到一定的拓展和升华。

二、国内各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陶艺知识传授”的教学研究和“陶艺制作技能”的教学研究。陶艺知识和陶艺制作技能确实是陶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校开展陶艺研究的主要视角。但是作为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的陶艺课程,需要有关陶艺教育和学生心智发展的相关研究,使陶艺教育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三、陶艺教育在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早在一二十年前就进入了中小学校,并开展得有声有色。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陶艺课已是大、中、小学普遍开设的课程,其普及程度和现代陶艺水平亦最高,号称“现代陶艺王国”。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陶艺教学也开展较早,台湾的大、中、小学已基本普及陶艺教学。但是,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成果相关资料的比较缺乏,再说,由于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也不可能照搬别人的做法。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不少,在国内,由于整个课程研究的历史较短,尤其是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是近年来的事情,因而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而具体到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研究则更是缺乏内涵的研究。由此可知,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主旨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这一选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三年来陶艺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我校广大师生对陶艺活动基本形成以下共识:

一、陶艺教育的功能定位:

⑴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载体。

⑵动手动脑,激励创新;调适心理,健全人格。

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成,学生经历了主题选择、设计、制作过程。因此,陶艺活动不仅是动手实践过程,也是思维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设计不同的主题及表现形式,大胆创新,自由想像。一件件风格迥异的作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心情在双手与泥团的搓合间放飞,学习压力所带来的烦恼在人性与泥性的交融中释然。

⑶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我们的学生在陶艺课上的制陶活动往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多人一组,共同讨论创作方案;根据制定的方案,分工合作,借助集体的智慧与能力,将方案变成充分体现主题旨意的陶艺作品。这样的过程,学生从体验团队协作带来成功的喜悦中强化集体意识,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社会学习能力。

⑷陶艺知识与能力的横向迁移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实践证明,陶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合作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等无异对学习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益的。其他如陶瓷作品在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物理知识、作品装饰中的美学知识、陶瓷发展历程中所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知识等等,无不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各门不同学科的学习。

二、形成陶艺教育的学校特色:根据我校开展以陶艺为主要项目的《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三年规划》,我校的陶艺教育发展目标为:通过三年努力,使我校的陶艺教育成果在本市中小学中具有一定影响、最终成为陶艺特色学校。在近三年的陶艺教育实践中,学校师生逐渐对努力构建陶艺特色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共识,在社会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

三、陶艺天地、学生乐园:陶艺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是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动手又动脑的快乐园地。作为对繁重的学习生活的一种调节,陶艺活动适合学生的需求。为了持久激发学生陶艺的学习热情,学校从不同方面给与激励。在陶艺教室里,设有学生作品陈列橱,将做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展现在教室里,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精心布置的“四海陶艺馆”陈列厅,不仅带领学生走进中国陶瓷、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在“江桥中学四海陶艺”展区以及教学楼橱窗展出的学生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制陶积极性和创作冲动。因此,我校推进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的时间虽不长,却得到学生的广泛呼应。在调整、充实五个学生社团成员时,有超过三个年级人数总数三分之一的学生报名加入陶艺社;每个星期的兴趣活动课,陶艺教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学生将自己的陶艺作品带回家,家长看到后也非常欣喜,积极支持孩子参加陶艺活动。

四、稳定的陶艺教育队伍:学校通过将近三年的陶艺教育活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陶艺教师、图书馆老师等成员组成的陶艺教育队伍,这是我校蓬勃开展陶艺活动的骨干力量。近三年来,学校依靠这支团结协作、极富创新精神的骨干队伍,成功开发了陶艺课程、编写陶艺校本教材、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各类陶艺竞赛和陶艺展示活动、主持陶艺课题研究等等。今后学校将继续以这支队伍为骨干,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实现陶艺特色学校的目标。

亟待完善的问题:

经过将近三年的不懈探索和大胆实践,我校的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风风火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陶艺教育成果卓著的常州三中、进华中学、纪王学校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先进学校相比较,与我校制定的三年发展目标相比 较,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陶艺师资专业化发展:如前所述,我校现有陶艺教师都是原美术教师或劳技教师通过陶艺培训后从事陶艺教学的。虽然这些教师非常努力、非常敬业,两年来为学校的陶艺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些教师毕竟从事陶艺教学时间不长、个人的陶艺技艺比较浅显。在学校谋求更高水平的陶艺特色时,就明显凸现出教师专业化程度与学校陶艺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制约了学校陶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校将采取措施鼓励现有师资加强业务钻研、多实践、多探索、积极参与有关方面组织的培训活动。

二、陶艺教学的效能发挥:在陶艺活动进课表、大规模普及陶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障碍便是课时安排不足。中学一节陶艺课只有四零分钟,上课后先要花费较多时间准备工具、陶土材料等;下课前还要花费较多时间收拾工具、清理材料和桌凳。这样,一节课中用于陶土制作的时间就不多了,学生很难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制作一件完美的作品,教师当然也就很难 在这短短的四零分钟里上万一堂完整的课,陶艺教学的课堂效果因而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协调教导处在排课时将陶艺课两节一上。这样,师生在制作陶艺时的有效时间将会明显增多,有利提高课堂效果。

三、校园文化的陶艺特色:二零零八年一一月中旬,全市各区县的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在市美术教研员沈金龙老师带领下云集我校,现场研讨我校陶艺教育情况。他们普遍对我校两年来开展陶艺教育的成果赞不绝口,同时对我校陶艺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许多中肯建议,其中最为集中的一条建议是希望我校加强凸显校园文化中的陶艺特色。对照陶艺活动先进学校如进华中学、常州三中、纪王学校等,一走进这些学校大门,鲜明的陶文化特色让人眼睛一亮。相比之下,走进我们的校园,目前还体会不到陶文化氛围。对此,我校下一步在对校园文化作总体设计时,将如何凸显陶艺文化特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考虑。作为国家级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我校的“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暂作一段落了。但是,如何在初中学校健康开展陶艺活动、如何发挥陶艺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将是我们始终不懈的研究课题。我们将继续努力,使陶艺活动成为我校的特色项目。篇三:陶艺教学总结一 陶艺教学总结

美术组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尤其在陶艺校本课程的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学校陶艺特色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陶艺教学走在了莱州的前列。

一、明确目标,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陶艺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探索以陶艺为载体、课题引领下的特色发展之路,尝试促进儿童和谐全面发展的新途径,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对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为学校、教师进一步开展陶艺教学研究提供了阵地,有利于深入的探究陶艺课堂教学策略,寻求陶艺教学途径。实现了对学生以下目标的培养: 一.让学生走进陶艺世界,全面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二.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三.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激发创造性。四.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抓课堂教学主阵地,促陶艺教学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我学校加强教师陶艺教学研究,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陶艺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一、落实好陶艺教材。学期初,美术组教师积极组织对各级陶艺教材进行研究整合,美术老师们通研教材,使教师对本学期的陶艺教学做的心中有数。

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陶艺教案检查。每周两节课,组织集体备课。

三、继续加强人人上陶艺课,学校安排把陶艺课(每周每班一节),和陶艺小组课(每周两节)纳入正课 统一由教导处进行管理,使陶艺课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自身陶艺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对陶文化的了解,更好、更系统地掌握陶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制定了针对教师的陶艺培训活动。通过几次培训,使老

师对陶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制作水平,也为老师的陶艺教学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四、提高认识,促进陶艺特色氛围形成。

一、建设大陶艺教室:今年,学校对开展学生们喜爱的陶艺课,又进行了大的投入,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节能电窑,新增加了一间陶艺教室为新陶艺教室,又添置了可以上网的电脑,大屏幕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极大的方便了陶艺教学的开展。

二、大力开展陶艺特色活动

我们不断提高认识,开拓创新,以活动促进学校陶艺特色氛围形成。积极在校内外搞好学校陶艺宣传工作。

五、陶艺教学定位准确:

陶艺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内涵,民族精神为筋骨,国际视野为高度、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原则,把陶艺教育作为培养民族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的一代新人的抓手,重技能学习,更重文化熏陶。

在工作中,我们们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陶艺术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们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就对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素质,善于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设计和安排活动,教师要有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对活动进行再创造,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篇四:二零一五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二零一五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劳动路小学:贾煜 二零一五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我校本学期开展的泥塑社团活动,在兴趣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展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课题实施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加强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泥塑活动属于美术活动的范畴,主要着眼于培养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反复操作中逐渐形成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设计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做好本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技能发展轨迹的调查。要作好调查首先就必须明确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其生活、心理的特点以及技能发展的轨迹。如: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用团、撮、压、等技能,使手腕与手指动作逐步灵活。三四年级要求掌握挖、折边、粘接、抹光(使手指动作灵活)泥工刀等工具的配合,(提高造型的整体感,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特征与某些细节)。

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则:如“整体结合”“目标有序”“适度新颖”“引导思考”“活动操作”“交往合作”等,只要当活动依据了一定的原则,才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学生进行泥塑作品制作的实践活动来看:首先从认识上,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操作角度来看学生能很熟练的操作,并且能制作和加工出精美的作品来;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来,总之,活动课中学生从操作及思维创新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泥塑课开展以来看,首先,学生对材料的把握和如何能做出更好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其次,学生再制作陶艺品的同时,融入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些感情色彩;最后,学生能积极的热情和纯洁的心灵,精湛的陶艺技术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陶艺美品。总之在这一学期的陶艺活动课中,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思维创新能力。

多动手,勤动脑创建新思维的妙用之处、使学生掌握了泥塑的制作的过程及所学过的知识构建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活跃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最后,作好记录,开展教研,作好活动设计的后期整理和评估。篇五:陶艺教研总结

神木六幼二零一四-二零一五上学期陶艺教研活动总结

李志叶

因为爱,让我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着激情,因为激情,我们不断的在努力的学习和成长,一学年的工作,在紧张的学习和实践中过去了,时光的流逝,记载着付出和辛劳,见证着积累和成长,我们在一学期的努力中,取得了很多成绩,摸索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许多不足,有了一些急待提高的想法,在这,就对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一,加强学习,注重教师成长。

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研究.学习.研讨.交流教学经验的阵地;本学期,陶艺、美术教研工作以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作为突破口,分别带领老师们学习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让每一个老师在新观念的收集和吸取中,自觉的转变和更新着教学思路和方法;从每一块工作的落实.总结中,让每一个教师注重反思.在反思中提取经验.确立目标。二,开展课题研究,摸索教育经验。

课题,对于我们教研组来说,是一个新鲜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本学期,《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同时,我们在陶艺 教学在努力探讨陶艺的相关课题,教研的成员及教研陶艺的方向,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学习。我们从理论上有了清晰的认识,从大、中、小各年级各班的教材、确定、教案讨论、教学准备中,每一个教师从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的汲取着养分,在每一节课外观摩和小结中,又真正将我们各自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得以交流和提升,每一个活动,都从最初的模式研讨出一份执教的计划,又从执教中总结和反思,得出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这一过程,是老师们理论和经验的汇集,也是教学和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最后,用运与每节教学活动中。

三、优化一日活动,落实教学安排。

教学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教研组研讨和工作的核心,本学期,我们从设定小中大班教学活动目标及活动内容(陶艺、美术)、在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相互探讨,交流。从同年级相同教材的制定和相互交流上,让教学更加规范和准确,另外,期末到各班教学进行展示,也让每一个家长与幼儿了解其成长。让我闪以后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施行更有了方向。

四、精心组织大型活动,增强宣传力度。

幼儿园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以家长的评价为标准的。加强幼儿园的宣传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本学期,我们亲子陶艺与美术活动、家长开放日和各年级的主题活动。小班主题活动《我爱吃的饭》、中班主题活动《谁的生日蛋糕》、大班的主题活动《我设计的书包》。

我们教研组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作用,从学期开始的组织、落实,所有这些都事先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讨论,真正做到了互帮互学,在家长开放日中,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总之,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教研活动真正成为了老师们交流、学习、成长的地方,就本学期的工作,我们也清晰的意识到,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还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一些,将作为我们下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掘每位教师的潜力,真正让教研促进教师成长,让教师的成长带来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第八篇

关键词: 本土文化资源 幼儿园课程 建水紫陶文化

“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的一切正向的教育性经验。

“建水紫陶文化”是指包含建水紫陶文物、紫陶文学和紫陶烧制技艺等在内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一、建水紫陶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一)《纲要》指导下幼儿园课程对本土文化具有一定诉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各种资源,构建适合本地幼儿发展的课程。”①建水紫陶文化是地方传统工艺和儒家文化结合的产物,是边地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代表,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不仅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作为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应该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本土文化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云南建水被誉为“文献名邦”和“滇南邹鲁”,作为部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教之风大兴,儒家思想广传,仅明清两代就出过文武进士一一一名,在云南科举考试中中榜学子常占半榜之多,有“临半榜”之称。建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紫陶艺术的崛起和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幼儿园课程中合理开发与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感知、认同进而热爱身边的文化,对其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园课程对本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土文化Y源是对幼儿园课程的丰富和补充,而幼儿园课程又是对本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建水作为滇南文化中心和陶瓷文化中心,独特的紫陶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古城增光添彩,“千年建水紫陶”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将紫陶艺术和紫陶文化发扬光大、传承创新已成为每一个建水人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本土文化资源,对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幼儿的爱国爱乡情,传承和弘扬建水紫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水紫陶文化价值及个人研究旨趣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它集制泥、拉坯、修坯、刻填、装饰、烧制、打磨等工艺于一身,经过文人墨客、大师名家的书法、绘画装饰点缀,形成了别具一格、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近年来建水紫陶发展迅速,二零零八年已被列为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陶中新秀”之誉。建水紫陶作为一种灵动的文明,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陶器,更是一个文化因子的载体。建水紫陶文化中的诗词故事和传说可以丰富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建水制陶艺人不断探索、锲而不舍、传承创新的精神可以作为幼儿园道德教育的素材;建水紫陶的书画装饰艺术和制作技艺可以成为幼儿艺术教育(手工操作)的来源。建水紫陶文化作为本土文化资源的代表,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我在建水求学、工作至今已二十一载,对建水紫陶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希望立足于本地实际,对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做出有益的探索。

二、建水紫陶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理论构建

(一)建水紫陶文化独特的教育魅力

一.建水紫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

(一)亲情、孝道与感恩

建水紫陶文化中的一些故事和传说富含仁孝,是重要的德育素材。

(二)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

建水紫陶经过无数代制陶艺人的传承和弘扬,才形成了“阳刻阴填、残帖镶嵌、无釉磨光”的艺术特色,在制陶过程中浸润了陶艺人的智慧和汗水,那种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三)自豪感与责任感

建水紫陶典雅精致、工艺独特,见证了千年古城的历史沧桑。让幼儿们在课堂活动、生活实践中认识、认同和热爱家乡文化,产生生活在建水紫陶文化氛围中的自豪感,进而担负起传承家乡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建水紫陶文化中的智育功能

(一)丰富的紫陶文化知识

包含对物质、精神和行为方面的认知,如紫陶的制作工艺流程有哪些;紫陶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制陶艺人身上学到什么;建水每年都要举办哪些重要的紫陶文化活动,建水紫陶的生活实用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有哪些。

(二)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

建水紫陶包括“镇泥制浆、手工拉坯、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六道传统手工技艺,通过讲解制作原理和指导幼儿亲手实践,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技能。

(三)文学素养、书法和绘画能力的培养

将书法、绘画、印章、图案等再创作于素坯紫陶上,紫陶也就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载体,文化的渗入让紫陶拥有了鲜活的生命。通过学习和鉴赏,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书法和绘画等能力。

三.建水紫陶文化中的美育功能

美育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美”,在建水紫陶文化中无处不在。如“质如铁、亮如镜、润如玉、声如磐”的品质美;“吃苦耐劳、锲而不舍、传承创新”的精神美;“装饰刻填、无釉磨光”的工艺美。

(二)建水紫陶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理论构想

一.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理论基础

依据陶行知先生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内容应该更为生活化,应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尽可能地创造让幼儿获得丰富而感性的直接经验的条件。依据尤里洛特曼的文化交际理论,文化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的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应把幼儿置于文化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幼儿了解、认同本土文化,传承、创新本土文化。

二.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目标的制定

(一)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目标

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中融入本土文化,打造具有本土特色、风格独特的园所文化。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

激发幼儿教师对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和挖掘利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的提升。

(三)幼儿的发展目标

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本土文化的相关内容,培养幼儿的“四项技能”――说唱、表演、写画和手工创作。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集体教学、组间合作、个人实践等形式,让幼儿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进而解决面临的问题。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促使幼儿热爱家乡文化并乐在其中。

三.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内容的选择

建水作为滇南的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笔者经过收集和整理,将建水文化资源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生活文化资源:建筑(朱家花园、文庙、双龙桥、团山古民居、文笔塔、古井古桥古寺庙古院落)、茶叶(云龙山茶、普雄千年老树茶)、饮食(过桥米线、烧豆腐、草芽、酸甜石榴、燕窝酥、狮子糕、凉梭粉)。

礼仪文化资源:待客礼仪、祭孔大典、儒家三礼(成童礼、成人礼、开笔礼)、学政考棚科举仪式、龙窑公祭仪式。

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神话传说(疯摇城的故事)、诗歌、建水彝族花灯、建水小调(四门调)、民间游戏。

技艺文化资源:紫陶烧制技艺、鼓舞、草编、竹编、民族刺绣。

节日文化资源:燕窝节、建水孔子文化节、紫陶文化旅游节。

四.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活动的实施

(一)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幼儿教师要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差异水平和课程内容,运用指导示范、趣味提问、积极鼓励、正面评价等方式,把幼儿保持在其最近l展区内活动。例如,在主题活动《建水紫陶的前世今生》中,教师制作动漫PPT,以听故事、说故事、演故事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大方表现并亲身体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教师要将本土文化内容巧妙地融入游戏活动中,营造浓郁的本土文化氛围,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如主题活动《我们来玩泥巴》,可以让幼儿进行紫陶造型设计、书画装饰等,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陶艺作品,从而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生活活动的组织实施

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学习和体验本土文化。如在午餐时让幼儿品尝建水名小吃汽锅鸡,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建水紫陶中的典型器物――汽锅,再进一步引导幼儿说说其所认识的其他紫陶生活器皿,如紫陶餐具、茶具、装饰品等。

五.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评价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①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本土文化后对幼儿在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方面所带来的发展。如幼儿对建水紫陶文化是否感兴趣,是否积极参与活动,理解和表达紫陶文化故事效果如何,在活动中创造力如何,与同伴、教师的合作交流度如何等。

②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能否制定本土文化应用和融入课程的方案;能否创设浓厚的本土文化情境;能否让幼儿拥有平等的表现机会;能否根据幼儿实际因材施教并客观评价;能否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③对家长的评价。包括家长了解本土文化的程度;是否支持幼儿园开发利用本土文化来丰富课程内容;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等。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主要是指教师、幼儿、幼儿同伴、家长等从不同视角对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的本土文化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幼儿可对教师组织开展的建水紫陶主题系列活动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愿。

(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活动过程中,目的在于了解幼儿掌握多少本土文化知识,提高了哪些技能,还有哪些教学和活动过程需要改进和完善等。总结性评价用于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活动完成之后,目的在于评价本土文化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上的总体成效。

注释:

①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二零零一]二零号.

参考文献:

[一]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二零零九.

[二]梁永平,张奎明.教育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二零零六.

[三]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二零零三.

[四]李子建,杨晓萍,殷洁.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二零零九.

[五]庞丽娟,主编.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二零零五.

[六]赵玉兰.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设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零零五.

[七]云南省博物馆编.临安紫陶:云南建水的陶艺传承[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二零一二.

[八]陈白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园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

[九]陈艳宇.建构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之管见[J].学前课程研究,.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 第九篇

坪山中心幼儿园二零一五——二零一六年度第一学期陶艺社团总结

执笔:黄玉英

时间太快,不知不觉间到了期末。回过头来看看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对社团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快乐,对我来说既是平凡又是特殊的一段时光。

这学期,我怀着满腔的热血接管了陶艺社团,我一直认为做一件事情,喜欢就能做好,用心就会出成果。社团小成员们也很配合,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他们都能够积极参加,没有晚到早退的现象。社团小成员都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及纪律观念,保证了社团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从最初的纳新到现在,我们这个“陶艺工坊”越来越和谐,越来越有凝聚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众所周知,幼儿园搞社团活动是为了繁荣园所文化,活跃园所气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寓教于乐。所以在社团活动方面,尽可能的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本学期里,我们社团活动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几次主题创作,如“树叶”、“装饰挂盘”、“泥板装饰画”、“夸张人像”、“人物塑造”、“可爱的鱼”等。通过这些主题创作,提高了孩子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诚然,社团活动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存在。比如泥巴的回收再利用不够及时,浪费较为严重;社团小成员的卫生习惯不是很好;对于社团活动存在消极情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团活动创新力不够等。对我而言无论是表达方式上的不够成熟还是思考问题的不够全面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个学期的时间原来是如此短暂,似乎纳新还是昨天的事情,相聚的日子总是显得这样珍贵。有欢笑也有遗憾。不舍的那股已经熟悉了的咸咸的味道,不舍得你们用稚嫩的声音说“老师好”。社团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如此充满青春和活力。感谢这样的经历,感谢你们带给我的快乐。正如上天不会把全部的优点给一个人,社团也不会没有任何缺点,但是我一直坚信,社团的明天会更好!

二零一六/一/四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全文) 合同范本 第1张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全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全文) 合同范本 第2张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全文) 合同范本 第2张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全文) 合同范本 第2张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全文) 合同范本 第2张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全文) 合同范本 第2张
魅力陶艺世界活动总结(全文) 合同范本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