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合同范本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多篇)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多篇)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一篇二零XX年秋天,我满怀着对异国的向往到湖南师范大学学习。我先在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学了一年汉语,然后于二零XX年九月继续进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在湖南师范。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一篇

二零XX年秋天,我满怀着对异国的向往到湖南师范大学学习。我先在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学了一年汉语,然后于二零XX年九月继续进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习的时间里,我克服语言的障碍,生活的困难,努力学习,到现在总算能够勉强对得起四年来的艰辛,提交博士学位论文。

本文得以完成,应该归于我博士生导师李育民教授的细心指导。从我到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以来,他一直都热心的指导我论文的写作。从论文选题到构思都一一的作出调整和修改。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豁达的处世风范,更是最佳的言传身教,对我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此外,李老师还帮助我寻找论文相关的资料,他去日本参加研讨会的时候遇到和我论文相关的资料,就细心保存交给我。作为一名留学生,自然免不了遇到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老师和师母总是在困难之时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使我感受到在家的温暖,在此我要致上最深谢意与敬意,祝愿老师和师母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另外,我要感翻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他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予我照顾和帮助。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其中有刘莉莉、小田、邹明、杨丹、郭婷、李洁、志霞等,他们在我写论文过程中提供了大力帮助,为我指点迷津,同时也帮我克服学习和困难等。朋友们!祝你们生活偷快,学业成功!我还要感谢越南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的帮助、鼓励和理解使我的求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感谢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越南社会科学院、越南历史研究院、越南中国研究所,给我在收集资料过程中顺利的条件。

最后,还要非常感谢我父母,他们省吃俭用,供我读书到现在,他们还帮我照顾我的女儿。从我离晕遗儿的时候她刚四岁,现在她已经八岁了。特别我要.感谢我的丈夫,他一直和我同甘共苦,共同为我们的女儿更加努力学习和奋斗。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二篇

论民族器乐在戏曲舞台演出中的作用论文

对于民族乐器来说,我国民族乐器与民族戏曲之间已经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它和民族戏曲同属于民族艺术的范畴,并且民族乐器在戏曲舞台演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我们可以在理论层次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解读。

一、具有指挥整个舞台演出的作用

对于民族乐器而言,其在戏曲舞台演出过程中具有指挥整个舞台演出的作用,同时也能指挥整个演出的节奏,这是其重要作用的第一个层面。演出时需要鼓师的指挥,鼓师也称之为“打鼓佬”,是戏曲乐队中的一个主要成员,他要根据戏曲剧情,配合演员表演,对整个乐队演奏进行指挥。鼓师主要用左手敲檀板,右手则使用鼓签对单皮鼓进行击打,有时也需要两个手都持鼓签,左手右手进行交替击鼓。打击乐以及管弦乐的快慢、轻重、起住,主要以鼓板动作和姿势为准。在乐队中,鼓师不仅对整个乐队演奏进行指挥,也对戏剧的节奏掌握和演员的表演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的`鼓师有时也被称为乐队指挥。

二、具有伴奏全部唱腔的演唱作用

对于民族乐器来说,在戏曲舞台上进行演出的过程中也具有伴奏全部唱腔演唱作用,这是重要作用的第二个层面。戏曲演出时唱功居于首要位置,民族乐器在戏曲演员唱腔演唱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伴奏作用。可以说,一个成功的戏曲唱段是演员的演唱以及乐器伴奏二者共同带来的效果,并且两者的作用是等同的。所以,在很多戏曲表演中,每一位戏曲表演大师都需要鼓师和琴师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比如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其主要鼓师是白登云,他不仅为梅兰芳大师一人司鼓,同时也为谭小培、李玉茹以及赵燕侠等京剧名家司鼓。

戏曲演出时,不仅鼓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很多乐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京胡是京剧唱腔伴奏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乐器,它和月琴以及三弦被合称为京剧伴奏的“三大件”;板胡是评剧以及豫剧等一些戏曲唱腔中伴奏的主要乐器;而笛子为昆曲唱腔中的主要伴奏乐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民族乐器在唱腔伴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琴师甚至成为戏曲流派唱腔创作的参与人员,比如梅兰芳大师的琴师徐兰沅、马连良大师的琴师李慕良等名家,都分别为“梅派”以及“马派”等唱腔创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配合演员舞台表演

民族乐器配合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是其重要作用的第三个层面。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鼓师指导下以两种方式来实现。

(一)打击乐演奏不同的“锣鼓经”。对锣鼓经而言,其打法的不同也会存在着不同的功能以及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配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动作。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都是在打击乐伴奏下完成的,特别是进行动作表演时,主要凭借打击乐对节奏进行有效掌控。比如:在锣鼓经中,“旦角”上场时,是由单皮鼓以及檀板领奏的,以小锣配合,节奏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并且其效果也较为沉静,这样能够充分地体现出雅致清幽的气质。二是对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气氛进行有效的烘托。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锣鼓经演奏衬托舞台上的气氛。比如:“九锤半”能够对滑稽匆忙的气氛进行合理衬托。

(二)全乐队会演奏出不同的“曲牌”。由于曲牌的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可以分为以下方面:一是对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动作进行配合。比如:“小开门”对剧中人物的更衣以及拜贺等动作进行积极配合;“大开门”还被称之为“水龙吟”,主要对人物升堂以及升帐等动作进行配合。二是对演员在表演中的气氛进行有效烘托。比如:“朝天子”对宫廷庙堂的庄严气氛进行烘托。

四、演奏间奏曲

对于民族器乐而言,在戏曲舞台的演出过程中演奏间奏曲,是其重要作用的第四个层面。间奏曲是在两幕之间或者是两场之间进行演奏的一种小型器乐曲,它不仅能对观众情绪进行有效的安抚、缓解,同时还起能到填补空白的作用。

五、总结

我国的民族乐器与民族戏曲之间已经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同时,我国民族乐器在戏曲舞台的演出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民族乐器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诠释了民族乐器在戏曲舞台演出中的作用,希望能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三篇

一、民族乐器艺术指导的重要性

我国的民族器乐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世界上较早的发展音乐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音乐代表着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这些音乐大多来自于人民的生活以及劳动,每样民族器乐都具有自己典型的曲目,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热情以及生活特点。因此,学习民族器乐可以在掌握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当时民族文化的特点,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一]。在进行民族乐器教学指导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精神和内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民族乐器的艺术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来培养自身的音乐内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拓宽学生的事业,让学生了解我国多种民族乐器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在学习民族乐器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民族乐器的'曲目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了解音乐魅力。

二、当前我国民族器乐艺术指导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习的功利性太强

学习民族器乐的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趣味。但是,当前民族器乐的学习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开展的,多数家长强制学生学习器乐,从而能够为自己加大竞争的砝码。但是,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功利的目的,对民族器乐缺乏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被生活所束缚,无法真正地融入到民族器乐的学习当中。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对民族器乐感兴趣,深入到民族器乐的学习当中,感受名族器乐的魅力,从而能够在民族器乐领域中学习知识,并且不断地陶冶自身的情操。

(二)教学者不负责

正是由于学生功利性学习的目的,教学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功利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民族乐器进行专业的指导[二],其教学课程主要集中在考试技巧方面,忽视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学。有些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过于简单,缺乏专业的教师精神,其指导的范围集中在考试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并且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优化民族乐器艺术指导的方法

(一)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影响教学水平的直接人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从事民族乐器指导时,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民族器乐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且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民族器乐水平。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民族乐器在不断地发展,并与现代化科技进行融合,从而产生了更加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技巧。因此,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先进的音乐知识以及创新的方式,从而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素质传递给学生,让其掌握民族乐器的最基本的内涵。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且领悟到民族乐器的内涵以及精神,从而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培养艺术家。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不同的民族器乐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不同的学员音乐能力不同,对音乐的感知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导。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了解教学生的基本能力,从而能够对其基础知识进行教育,并且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和专业能力。

(三)借助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展现艺术教学的方式。科学技术与民族器乐之间的结合,可以体现现代的特点,也可以将民族器乐的传统特征全面展现出来。教师在进行器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且通过最新的三D立体音效,将传统的民族期曲目转换成现代化的音乐。因此,为了展现民族器乐的艺术特征,教师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科技将民族器乐的特征更加立体地展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供帮助,同时学生在欣赏民族器乐的同时可以感受民族器乐与现代化结合的特征,对民族传统的乐器进行传承和创新。

四、结语

传统民族器乐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当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对文化进行传承发扬,从而能够使得民族器乐与时代进行相结合,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因此,教师作为民族器乐的教学者,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内涵和精神。

[参考文献]

[一]李直.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就业形势[J].乐器,,一二:二九-三三.

[二]朱广庆.重视乐器色彩把握织体思维-唐朴林《民族器乐多声部写作》读后随笔[J].中国音乐,,零一:二三三-二三五.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四篇

民族舞蹈论文

摘 要: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风格多样。民族舞蹈教学课程,是我国的本科舞蹈教育的专业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艺术修养及民族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民族舞蹈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民族文化特征,充分利用民族舞蹈文化来实施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民族舞蹈 教学 高校

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学中理应注重民族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第一,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的,对于民族舞蹈的理解也停留在舞蹈工作和技巧当中;第二,教师仅仅通过一遍遍示范和一遍遍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民族舞蹈,使得民族舞蹈教学失去了民族文化的气息,也打击了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积极性。为此,积极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到民族舞蹈教学中,已成为了当前民族舞蹈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注重民族文化特色教学

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授的具体舞蹈相对应的民族民间文化,并从民族民间文化的教学入手,让学生更确切地感受到民族舞蹈的真谛及富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学习藏族舞蹈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进而引入藏族人民歌舞中呼吸较慢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藏族舞蹈的慢呼吸特色。再例如,蒙古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先了解蒙古族人民的.豪迈性格特征,进而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蒙古舞蹈中的翻腕、抖肩等工作。总之,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民间舞蹈富含的文化特征,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舞蹈中的各种特色动作及特征,才能将舞蹈表演得淋漓尽致。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民族文化特色,还应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举例子、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营造情境等让学生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一个民族,体会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

二注重动作剖析教学

民族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舞蹈的动作和技巧,从而掌握舞蹈艺术。而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民间的艺术经过了长期的总结、探索、实践、修改、整合等而形成的特色艺术,其动作和方法都体现了一定的文化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有规律可循,在动作、体态、韵律上都彰显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教师要做好舞蹈动作剖析工作,深入地从舞蹈动作的来源、发展、要领出发,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舞蹈动作的精髓,进而实现灵活运用的效果。例如,对于东北秧歌的教学,动作要领是上身向前倾,膝部微微弯曲,重心保持在前,这些动作和形态特点是由于东北人的居住环境所影响的,因而教师可以从东北人的居住环境入手,让学生体会到舞蹈动作的文化特征。

三注重民俗情境教学

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但是,因为学生整天与家长和学校打交道,接触社会生活的经验比较少,因而很难理解劳动过程中的舞蹈艺术,也就很难将这种艺术绘声绘色地表现到舞蹈中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民俗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生动的民俗情境中来,进而更好地学习民族舞蹈。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舞台中的灯光、音响营造出一种舞台化的艺术氛围,生动地再现出民族舞蹈当时的劳作场面,进而带动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在学习维吾尔舞蹈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身穿维吾尔族服,头梳十几条维吾尔族小辫子,打造一种真实化的舞台表现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语言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氛围,促进学生较快融入其中。例如,在学习东北秧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玉米、高粱等丰收作物利用多媒体视频呈现出来,营造一种真实化的情境。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具体民族文化中的图片、场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营造一种想象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蒙古舞蹈的时候,教师一般是很难讲蒙古族的宽广大草原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再现出来的,这时可以用投影仪展示蒙古草原、蒙古族地域环境、生活环境让,让学生进行联想,学生就很容易学习蒙古舞蹈了。

总之,民族舞蹈与相对应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如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在民族舞蹈中体现出来。为此,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要结合民族文化来进行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民族舞蹈的技巧和方法,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舞蹈中的民族文化,通过生活经历和文化理解提升对民族舞蹈的感情,进而感悟民族舞蹈的真谛,更好地学习民族舞蹈。

参考文献

[一]陈明.试论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J].大众文艺(理论),(一五):一一二-一一三.

[二]刘桂莲.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攀登,(二):一七五-一七八.

[三]闫振伟.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二零零七(五):一二一-一二二.

[四]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二零零七(二):五四-六一.

[五]孙丽.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二三):一五四.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五篇

高职音乐的教育模式需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器乐方面的学习,有些同学是具有基础的,但是更多的同学的基础比较薄弱,或者仅仅对于一两种的器乐能够操作,但是音乐是思想的学习,器乐更是对于方法的学习,学会核心的方法就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对于不同器乐的内涵进行解读,找到不同的方法来破解并且能够熟练应用,高职的音乐课程主要分为课前教师发放资料,对于课程进行提前规划,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和预习,在课堂上对于重难点问题进行突出解答,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和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可以采用结对子的形式宣传合作共赢的理念,让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模式来加深感情并且互相提升技术[一]。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六篇

民族器乐作曲说要论文

内容摘要:民族器乐作曲,是中华民族器乐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从创作思维的开放、创作题材的开拓、创作手法的丰富、民族文化的彰显四大方面,概要地论述了民族器乐作曲中的重要问题,以期对民族器乐作曲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关 键 词:民族器乐 作曲 思维开放 题材开拓 手法丰富 文化彰显

民族器乐作曲是民族器乐演奏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整个民族器乐的艺术支撑。因此,民族器乐作曲作为“一度创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民族器乐演奏的“二度创作”,而且关系到全部民族器乐艺术。可以说,民族器乐作曲是整个民族器乐中的重中之重、核心的核心、关键的关键。

那么,民族器乐作曲本身,又有哪些要点呢?依笔者所见,主要有以下几点,兹分别论述。

一、创作思维的开放

民族器乐作曲,面对开放多元的世界和改革开放的国内大趋势,首先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作思维。

不可否认,民族器乐同整个民族音乐一样,具有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但是,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不应是封闭的、僵化的、保守的,而应是开放的、鲜活的、创新的。也就是说,要在保持本体审美特征的基础上,勇于吸纳,大胆创新,以广收博采、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使民族器乐作曲进入一个新境界,攀上一个新高峰。

创作思维是创作实践的先导,只有创作思维的`开放,才能有创作实践的开放,因为创作思维影响、制约、决定着创作实践。

思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一起产生的,它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既需要继承保护,又需要开放发展。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与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与人类的劳动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成正比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正式形成并迅速发展,经秦汉“大一统”的思维方式到宋明“理学”思维,从内容到形式,从原则到方式,都被定型为一套系统的程式,诸如稳定性、整体性、规范性、和谐性等等。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民族音乐的创作思维,如中正平和、天人合一、简约适度、蕴蓄婉曲等等。

而民族器乐作曲创作思维的开放,是指在保持上述这些民族传统思维内涵与民族传统音乐创作思维内涵的基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意识,用发展的眼光,以改革开放的理念,拓宽思路,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地开放,把一切有益的东西全部都“拿来”为我所用。例如民族器乐作曲家,大胆吸收借鉴了西洋作曲法中的有益成分,丰富和提高了民族器乐的艺术水准,这就是创作思维开放的结果。

二、创作题材的开拓

一切艺术创作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才能不断繁荣,不断发展。民族器乐作曲同样如此。

面对改革开放的中国和二一世纪新时代的全球一体化,民族器乐作曲首先应在创作题材上进行开拓,关注新时代的新事物,谱写新人物新精神的新乐章。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冯少先作曲的月琴独奏曲《铁人之歌》,就反映了重大题材,弹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题材是文艺创作的原始材料,对于作品的优劣成败,作用巨大,虽然“题材决定论”与“题材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的说法,未必正确,但是,谁也无法否认题材的重要性。所以歌德才说:“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

三、创作手法的丰富

民族器乐作曲,还要在创作手法的丰富性上下工夫。不仅要有写意手法,还要有写实手法;不仅要有抒情手法,还要有叙事手法;不仅要运用传统的“气韵生动” “韵律”“意境”等手法,也要运用西洋音乐作曲法中的和声、复调等手法。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就吸收借鉴了西乐奏鸣曲式的作曲法,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式结构,并融合了我国传统戏曲音乐板腔体套腔结构的手法,形成线性思维特有的艺术张力。

四、民族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面对全球范围的“文化热”,民族器乐作曲也同所有的文艺创作一样,以民族文化的彰显作为主攻目标,这无疑是正确的艺术选择。在这方面,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当推刘文金创作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这部作品从创作灵感的产生到整个作品的完成,始终以民族文化的彰显力贯穿红线。上世纪七零年代初,作曲家与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访美时,参观联合国大厦,面对悬挂万里长城的壁毯,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萌生了以饱经沧桑的长城为背景,叙述中华民族兴衰、歌唱不屈、自强的民族精神的创作灵感。整个作品赋予长城的音乐形象以民族文化的深刻寓意,使长城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全曲共分四大乐章,正好符合民族传统艺术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第一乐章《关山行》,表现巍峨雄伟的长城和倾怀历史的情感,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深邃,这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第二乐章《烽火操》,表现由烽火_想到的民族战争史,彰显中华儿女“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气概;第三乐章《忠魂祭》,表现对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烈士和祭奠之情,抒发了“青山处处埋忠骨,长城内外皆英雄”的民族豪情;第四乐章《遥望篇》,表现春光融融的中华大地,响起了振兴奋进的呼唤,歌颂了民族崛起的朝气与活力。全曲以展现民族魂魄、歌颂民族性格、彰显民族文化为特点,堪称民族器乐曲的“精品”。

参考文献:

[一]张慧元.全国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二]汪毓和.中国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三]付翠屏, 韩义军编著.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概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一九八三.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七篇

一、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接受教师一段时间的技术训练后,教师应倡导鼓励学生的自创自演能力,这一步骤可在大二学生中进行,在实施时,教师首先辅导学生完成简单乐曲的乐器主旋律演奏,在学生完成较好时,在辅导学生利用所学作曲理论知识将主旋律配以伴奏和声,然后再由学生演奏主旋律,教师在旁配以学生自主创作的伴奏旋律,并可将其配合不当的和声伴奏旋律加以修正。待作品完整后,有两个学生组织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作品。当然这种声部创作还可以增加,不局限于用同一种乐器,可采用不同种类多件乐器进行曲目的演绎,教师应鼓励学生拓展思维进行创作,多声部可使音乐作品完整而丰满。这种教学方法是目前笔者认为达到课程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法根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特点,学生毕业后能真正从事音乐演奏的人数很有限,而针对中小学基础教育或乐队的简单排练则是有可能的,因此以上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选择的乐曲不能太难,基本程度应在声乐作品中较为熟悉的民歌或儿歌为最佳。作为教师应注意在这门课程中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创作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专业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

一.器乐选修课程中,教学方法中的创新,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因此,在此课程中,教师还要将相关知识有意识进行整合。例如对一首音乐作品要进行全面了解,我们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在结构,还有必要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条件等等这样的学习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将音乐作品进行完整而准确的.演绎。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有声有色的讲解。

二.在教学中,欣赏内容的渗入给学生的想象力、模仿力、创造力带来无限的力量。因此,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不仅改善了教学环境,还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妙感受。教师选用音频、文字、视频等资料,形象生动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更快速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

器乐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最直观而有效地途径就是组织排练演出,而这一环节也是此课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必经的重点。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可培养良好的排练演奏习惯,学会在演奏中相互配合、彼此照应的良好作风。最重要的是舞台实践无疑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一个完整的总结,学生在在这一实践中不仅得到心智的训练,审美的提高。还会在表现音乐作品的同时,对自己的演奏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增强自信。从而更坚定的学习。由此,我们也看到器乐选修课的实践教学是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四、教学误区

在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器乐教学中,教师们容易对学生的技术程度过于重视,而往往忽视对音乐审美与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师们习惯于让学生掌握足够多的演奏技能后,再去强调音乐中美的塑造。在这种现象下,学生往往由于技术达不到练习曲目的程度,寻求不到理想中的声音,而丧失了本身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最终导致产生逆反心理,放弃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于演奏作品要有全方位的知识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加强与各科之间的必要联系,也是器乐选修课学习过程中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总之,高校音教专业开设各种器乐选修课,主要目标是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既能组织课堂教学,还能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既能上讲台、又能上舞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提高器乐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必须端正和明确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目标和要求。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过于专业化,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必然能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与创新精神的养成。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八篇

本文是在尊敬的导师夏雄军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导师夏雄军教授在本文的选题、论证和写作过程中给予了精心的指导,而时常被导师扎实的文学基础、严谨求学的治学精神所感染,无论是学识,还是为人,导师夏雄军教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康涛副教授在开题阶段提出的宝贵意见为本文论文的完成打下了基础,提出了许多富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谨向康涛副教授致以诚挚的感谢!在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两年的学习期间,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为了我的论文,师大附中民族乐团指挥教师_程老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在此,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一并表示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有我亲爱的同学们,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他们无私的帮助,我也深表谢意!

虽然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但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论文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九篇

北方游牧民族器乐初探论文

在我国北方的黑龙江流域及大小兴安岭地区,自古以来生息繁衍着蒙古、达斡尔、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锡伯等游牧渔猎民族的先民。数千年来,他们在这片神奇、丰饶,充满北国壮丽的土地上,辛勤劳动、彼此借鉴、互相学习,以其聪明的才智,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耀眼的北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从而为丰富华夏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做出了不朽贡献。

一、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我国北方游牧渔猎民族乐器千姿百态、琳琅满目。这些散发着浓郁民族特色的乐器,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生活及各种民间风俗活动,是他们表达感情世界和精神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乐器按照音乐的属性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旋律型乐器一.弦鸣乐器。如马头琴、四胡(擦奏弦鸣乐器);蒙古筝、火不思、三弦、琵琶(拨奏弦鸣乐器)等。马头琴为蒙古族代表性乐器,因琴头上有马头型雕饰,故称马头琴。其独特的外形,以及引人入胜、给人以遐想的音调色彩,深受本民族热爱。其音色柔和浑厚,悠扬婉转,整个琴身由共鸣箱、琴杆、弦轴及弓子等部分构成。演奏时,将共鸣箱放入两膝之间,琴头左倾,左手扶琴按弦,右手运弓,近似拉弦乐器。除运用于民歌演唱和说唱艺术伴奏外,还用于独奏。三弦为满族民间乐器。其历史悠久,为唐代渤海国拨奏弦鸣乐器。后世有的称锨琴、锹琴、渤海琴等。其最先用于满族说唱八角鼓伴奏,后成为单弦牌子曲(原为八角鼓表演形式之一)及各种北方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木板大鼓等)的主要伴奏乐器。一六世纪末,此乐器传入日本,今日本之乐器三味线,就是三弦的衍变样式。二.气鸣乐器。如鹧鸪、鹿哨、龙笛等。鹧鸪为金代女真族气鸣乐器,因其奏《鹧鸪》一曲而得名。该曲为女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模拟大森林中鹧鸪鸟如歌唱的鸣叫而逐渐形成的曲调。鹿哨又称鹿笛,以吸气发声。与之相配的还有以吹气发声的犭罕笛,为鄂伦春族的一种乐器,同时也是用于诱捕猎物的狩猎工具,为角制,现以木制(多为桦树皮)为多。每逢金秋季节,正是各种鹿的发情与交配期,此时,猎人用鹿哨模拟各种公鹿的叫声,以引诱母鹿循声而来,将其最肥胖者捕杀之。鹿哨音色尖细,筒音约在f三―a三之间,且吹奏省力。①

(二)节奏型乐器一.膜鸣乐器。如手鼓、单鼓、抬鼓、八角鼓等。手鼓,民间称抓鼓,满族语称“伊姆钦”,为抓型单面鼓,是北方少数民族萨满祭祀音乐中的代表性乐器。凡信仰萨满教之北方各游牧渔猎民族都流行此种乐器。其鼓形有椭圆形、蛋卵形和正圆形之分,以前两种为常见。演奏,以单点为基础构成鼓套,并根据萨满表演的快、慢、力度等变化,使节奏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手鼓之演奏,并非完全器乐化,而是伴之以舞蹈,带有强烈的表演性,其演奏方法,与舞蹈的动作、姿态密不可分。②二.体鸣乐器。如腰铃、晃铃、铃杆、铜铃、铜镜、响刀、拍板、花棍、口衔琴、节等。腰铃又称摇铃,满族语称“西沙”,是萨满祭祀音乐中另一种重要乐器,由腰带、衬裙、锥铃、系环等部分组成。大的腰铃演奏,除围在腰间外,还可拿在手中演奏;小的腰铃则只拿在手中演奏。腰铃常与手鼓与其它乐器合奏,主要演奏技巧有甩、摆、顿、颤等,其富于节律式的音响,与变化多端的鼓声(点)相合,给萨满以无穷的力量与勇气,以驱赶、惊吓妖魔鬼蜮。口衔琴又称口弦,是一种拨奏体鸣乐器,其称谓因民族而异:鄂伦春族称“朋努化”、鄂温克族称“崩龙刻”、达斡尔族称“木库莲”、赫哲族称“空康吉”,有竹质和金属两种,以钳形为常见。演奏方法为左手执琴,将有簧一端轻咬于齿间,簧尖露出唇外;右手食指向左右拨动簧尖而发音。其音色细腻、秀美,似金属声,可吹出欢乐和悲伤的简单曲调。

二、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民间器乐的基本特征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民间器乐文化内涵丰富,民族及地域特色鲜明,其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乐器本体属性的多重性一.演奏。演奏是乐器第一也是最本质的属性。这些乐器,以弦鸣乐器体现其演奏属性最为典型,其它则是一些膜鸣、体鸣乐器。一般多为单一地进行演奏,但也有一个人同时演奏两种以上的乐器。如萨满祭祀中,手鼓与腰铃(由萨满)同时演奏。其富有节奏感的似金属撞击的腰铃音响,与震耳欲聋、变换多样的鼓声融为一体,为萨满的舞蹈表演助节,强化气氛。二.表演道具。一些乐器并非只是用于演奏,有的本身也是作为表演和舞蹈的道具而存在的。如响刀(亦称神刀,满族语称“哈尔马力”),除在演唱随其节奏双手摇动(上下点《三点》)外,它还另做手持道具,就如戏曲武将手中的大刀、长矛一样。如野祭中丰富多彩的歌舞嬉戏表演:一些大神抡刀飞叉,以及祭后萨满击鼓舞刀净宅、驱邪,都需有此高超的技巧,体现了响刀作为体鸣乐器的多重性特征。三.饰物。即装饰之物,有美化之意。如腰铃,是由腰带、衬裙等部件组成,其形制是把其中的锥铃直接拴结在腰间演奏。但从外观上,腰铃及其整体,对于萨满的艺术造型上,则有其美化的作用。它与身穿的绣花长袍,头戴钿子,足蹬花厚底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换言之,其演奏时是乐器,不演奏时是装饰之物。

(二)乐器使用的共通性综观这些乐器,大多数不为某一民族独有,而是各民族通有。如口衔琴,除蒙古族外,为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等族共有。又如四胡,它是蒙古、达斡尔、赫哲族等民族共同使用的乐器。再如萨满祭祀中使用的一些膜鸣和体鸣乐器,更为大多数民族通有。这种特征,我们还可进一步扩展。如居住在四川茂汶的羌族,因也信仰萨满教,故其羌铃鼓(又称羊皮鼓),大体与满族等萨满祭祀中所用之手鼓相似。这说明音乐的共通性特征是由统一的文化渊源所决定的。

(三)形态特征的原始性诚然,在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民间乐器中,有马头琴、四胡、三弦等演奏技巧娴熟、艺术表现力强的乐器,但从总体上,这只是少数。而大量的乐器,则是那些体鸣、膜鸣乐器。这些乐器可以说保留了北方少数民族器乐的原始形态。一些乐器在形制、制作材料以及音乐上比较原始;一些乐器,作为一种能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的性质、属性模糊,不确定。又如在萨满祭祀音乐中,作为体现节奏特征的“鼓点”居于整个祭祀全过程的主导地位,这正是人类早期音乐萌芽时期的特征之一。而“老三点”基础性节奏形态所呈现的自然性、原生性特征,使我们看到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民间器乐在其孕育、形成及演化过程中,较好地保留了人类音乐艺术最古老且富有生命力的细胞。

(四)与其它民族器乐的互融性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分布错落交叉,并与其它民族(包括汉族)互相杂居,使其彼此在音乐文化上交流、互融。如现今流行于东北民间的汉族祭祀活动单鼓(俗称“烧香”),其主要乐器单皮鼓显然是从满族萨满祭祀乐器之单面鼓借鉴而来。至于一些乐器如满族的三弦,在唐代时期的渤海国音乐中,就有此乐器。但三弦则是源自于秦汉两朝时期,汉族人创造的一种叫作“弦鼗”的乐器。①又如锡伯族的萨满祭祀乐器“额墨”(形同手鼓),其制作,吸收了维吾尔族手鼓的特点,加了小铁环②,但保留了原萨满鼓的演奏方法。

三、自娱?艺术?宗教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民间器乐的功能,应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一般性的,即通过乐器本身的性能并结合乐器演奏技巧的运用,表现和诠释具有一定内涵、意境的音乐作品;另一个是具有的文化、民族和地域性色彩的功能。总括起来,包括自娱、艺术、宗教等三种功能。

(一)自娱功能自娱应是乐器的第一功能。在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诸多乐器中,有一部分自娱性很强的乐器,如口衔琴,其一般在狩猎、捕鱼、放牧及日常生活闲暇时拿出来吹奏,或在林中模拟雀鸣、雁叫(达斡尔族著名口衔琴艺人宝约能演奏出十几种鸟叫声)③,或在河边男女谈情说爱时一边吹奏一边用手势与对方交流。旧时,锡伯族妇女每个家庭均有两三个“墨克纳(口衔琴锡伯族音译)和“伯尔登”(一种用高粱秸秆制成的'原始吹奏乐器,奏时将高粱秆切口处含在嘴里,用手指尖弹拨秸片,奏出简单旋律),以供娱乐所用。又如达斡尔族的简易小笛(用芦苇和嫩柳枝皮制作),其无固定形制,边制作(打孔)边吹奏,自称“皮昌调”。此类乐器还有海螺、牛角、鹿哨等。这些自娱性乐器,一般具有就地取材、制作简单和音域较窄的特点。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一零篇

社会学论文:民族社会学

一、我国民族社会学专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对于就业前景分析,因为民族社会学涉及到我国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所以社会学在就业方面还是十分明朗的,社会学关系着社会问题的发现以及解决方案的出台,可以说关系着我国未来民生的安保和社会的稳定,未来将是我国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领域。也正是其在未来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注意培养学生在基本的知识理论方面的教学情况,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知识运用以及社会研究能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社会研究能力?社会研究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学的应用性的体现。这是我们进行大学民族社会学教学的重要步骤。进行民族社会研究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在基本的理论掌握方面十分娴熟,更是需要夯实的实践能力作为基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如何进行民族社会学的实践教学。所以笔者在此,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民族社会学的实践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二、民族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从大学本身来看,我国的大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是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顾名思义,就是侧重对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顺应大学的类型,其育人目标也就侧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以及知识面的培养,往往培养知识面宽,综合能力高的综合型人才。最后是教学型大学,对于教学型大学来讲,人才培养的通用性是他们的主要依据,在社会性以及专业性的兼顾的前提下,承担起大众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大学,在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注重培养高素质、高水准的应用型人才。以我们的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为例,我校属于教学型大学,所以,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我们基于教学型大学的转变策略,树立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改革目标,笔者认为,对于民族社会学专业来讲,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思路

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就要求学生在拥有夯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的基本技能。对于社会学专业来讲,我校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了改革教学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专业课程方面,不同年级有明显侧重。低年级侧重通识课以及基础课,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高年级侧重专业基础课,同时应该适当添加个性模块课,让学生对于知识的接触面得到更大程度的扩展。这些课程的实施,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保证自己的基础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对课程的选择,这样便进一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空间。

二、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在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同时,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这样才能够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样是按照不同的.年级分别来进行实践教学尝试。低年级要注重对学生社会意识以及社会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途径主要依赖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鼓励其相互讨论,借此来培养学生合格的思维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重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专题知识报告等途径,让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得以提升。

三、结束语

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大潮的不断逼近,在更高的教学目标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根据我国的社会情况以及高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同时采用更加贴合实际的高校改革方案,来进行民族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而实现民族社会学实践教学的途径也不仅仅是笔者提到的两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努力,才能够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合格人才。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一一篇

摘要:中国的民族器乐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之后,中国经典器乐艺术作品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的名族器乐是中国的文化,代表着中国的历史文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民开始学习民族器乐。人们在对名族器乐作品欣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名族器乐的认识,同时也陶冶了自身的情操。但是,人们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艺术指导,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问题,从而导致无法全面学习民族器乐的知识。文章分析了当前民族器乐艺术指导的作用,探析了民族器乐艺术指导的方法。

民族器乐课程概述总结 第一二篇

摘要:音乐教育中器乐类的教育十分重要,高职教师应对于现阶段具体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因材施教,对于教学模式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职学生对于器乐的学习动力,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兴趣,因此就兴趣的植入方面扩宽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从根本的思想上将音乐融入生活。教学模式包括对于现阶段的学习情况的分析和融入一定内容的教学板块,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将知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将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日常的教学输出给学生,方法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都是长时间的工作,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可以采用综合素养发展模式,方法可以分为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等,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可以高效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应学生的对于基础能力的理解和应用。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