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构成设计总结
大二构成设计总结 第一篇
《造型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造型二 课程编号: LMH一一二二零零五
一、开设院部: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二、教学对象:艺术设计系
三、教学目的: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是设计者在处理现实用设计之前如何运用视觉语言的基础训练之一,是视觉艺术界研究平面形象构成的学科。通过构成理论的教学,①使学生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表现,探索形式美法则怎样在具体构成中体现样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构成中的表现;②让学生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图形配置。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艺术设计素养和表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四、教学要求:
灵活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和,能运用理性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的关系、编排。训练和提高二维空间的形象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熟练地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理性造型能力。让我们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重点在于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图形的配置。
五、课程学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八×四=三二课时
六、考核:以学生习作为依据,综合平时努力程度,由教研组集体评议打分:平时二零%,考试八零%。
七、教材: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程:平面构成》._宇、文涛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二零零五年七月第一版;
八、主要参考书目:
1、《平面构成》.满懿.辽宁美术出版社
2、《平面设计基础》.陈菊盛.中国工业美术协会[内部刊物] 3、《新平面构成》._.辽宁美术出版社 4、《平面构成教程》.汪芳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五、《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成朝晖,北京大学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第一章 平面构成(一)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特点;
二、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的概念及其表情;
第二章 平面构成(二)
一、形式法则:
一、和谐;
二、对比;三对称和均衡;
四、节奏和韵律;四多样统一;
二、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1、形的概念:形、基本形;
二、骨骼;
四、正负形;五错视觉;
第三章 平面构成(三)
一、形与空间的构成方式:
一、重复构成二、近似构成三、渐变构成四、发射构成五、特异构成六、密集构成七、对比构成八、空间构成
第四章 平面空间中的肌理训练
一、认识肌理;
二、认识材料;
三、肌理的表现与意义;
四、平面肌理制作的表现技法:点绘法、勾线法、平涂法、晕染水化法、吸附法、排水法、脱胶法、笔触法、拓印法、堆积法、刻纸法、揉纸法、熏烧法、拼贴法
大二构成设计总结 第二篇
《平面形态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中文名称:《平面形态构成》
二、课程类别:必修
三、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四、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程。
五、总学时数:三六学时(讲授理论课时:四学时,设计实践课时: 三二学时)
六、总学分:
七、先修课程: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平面形态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Composition)”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构成在造型艺术领域里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概括来讲,平面形态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形式美的规律。
二、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思考。
三、能够在设计中熟练应用各项基本构成法则;能够理解综合构成中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形象思维和设计创意。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平面形态构成的定义,明确学习的目的,研究的内容以及与专业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构成的概念
(二)平面构成的定义
(三)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四)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五)平面构成应用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形式美法则的规律及表现形式,能在创作中熟练运用
教学内容:
(一)对比与统一
(二)对称与均衡
(三)节奏与韵律
(四)比例与权衡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点线面的表现形式,线的种类及性格特征,面的形态分类等 教学内容:
(一)点
(二)线
(三)面
第四章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基本形相遇的几种形式与骨骼的分类,并能根据要 二 求创作相应的作品 教学内容:
(一)基本形
(二)骨骼
第五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构成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各构成形式的基本特征,并能在设计中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
(一)重复构成(二)近似构成(三)渐变构成(四)放射构成(五)特异构成(六)密集构成(七)对比构成(八)空间构成(九)肌理构成四、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分析来进行课堂讲授、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平面设计作品欣赏与分析。
一.理论讲解
二.图片欣赏与启发创作相结合三.主要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典作品赏析
四. 对学生的作业参与、启发、点评,及时解决作业问题,并举行观摩展览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艺术设计教研室全体教师评定课程考核成绩,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出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三零%(作业一零%+学习态度及出勤二零%)+考试七零%。
六、教材与参考书
[一]:夏镜湖著,《平面构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庆北碚,一九九八年版 [二]:蓝先琳编著,《造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二零零一年版
[三]:汪芳著《平面构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杭州,二零零五年版 [四]:韩旭编著《平面构成》,郑州大学出版社,郑州,二零零四年版
七、其它
为了使平面形态设计的教学既有系统性又具有灵活性和先进性,以上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各专业的专业特点,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经报批后进行适当增删和调整。
大二构成设计总结 第三篇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要求 二零零八级艺术设计专业(第四学期)用
第一部分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在专业中的地位
本教学要求适用于二零零八级艺术设计专业(第四学期)用。
《平面构成》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二、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
一、系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节内容并能融会贯通。
三、课程教学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在正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与设计相关的自然科学。
五、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建议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录象、光盘教学、幻灯、图片等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在创作中要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发现美,形成美的境界并在作品中熟练运用。
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观摩和欣赏古今中外优秀设计师的艺术作品,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教学以课堂讲解和课堂辅导的教学形式进行。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名词、概念、基本知识等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是省校统设课程,总学时数为三六学时,二个学分,平均每周二课时,一个学期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
第一章 概述(一周)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二周)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一五周)
五、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_宇编著,书号为ISBN七—五三一四—二三四零—五的《新编平面构成》一书。
六、考核方法:
一、以平时习作与考试成绩相结合二、期末考试以省校下发的考试大纲为依据各教学点自行命题。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发展,掌握其特点和分类。
(二)、了解点、线、面的概念,掌握其形态、作用、性格,掌握其错视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说明:
第一、二章以理论教学为主,配合资料、图片的观摩,使学生对平面构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后可布置少量作业加深其印象。
(三)、了解重复、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矛盾空间、肌理的概念,了解想象的特点,掌握他们构成的形式,通过对参考图形的临摹、研究,熟练运用各种方法,采用各种材料进行平面构成的创作。
说明:
本章通过教师的讲解、资料的欣赏,配合大量的作业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平面构成的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世界。
作业:(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另作安排)
一、选择优秀作品临摹。
二、利用重复构成的原理做单位基本形重复或单元基本形重复。
三、以近似的基本形做重复练习。
四、分别以渐变原理做以抽象、具象为主的构成设计。
五、把渐变原理运用到标志设计中。
六、以发射原理作构成设计的的练习。
七、分别以自然形、抽象形为元素,作特异构成和对比构成的练习。
八、用矛盾空间的原理作构成设计。
九、利用矛盾空间的原理做一张海报设计。
一零、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各种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一一、分别以重象和变象的原理想象图形。
一二、以重象或变象的原理做一张海报设计。
本课时的安排仅供参考。由于各章、节之间有着相关的联系,各教学班可根据本学校的教学实际,对所分配的课时进行适当调整。(本课时的安排包括讲课与练习)。
与责任教师联系方式:
一、电话二、E-mail:zhawj@、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网页中的中高职论坛
责任教师:查文静 二零一零年一月
大二构成设计总结 第四篇
《平面构成》教学反思
平面构成是平面设计的基础,也是立体构成的基础,它重点研究在二维空间中如何创造形象,如何运用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组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具有强烈形式美感的新形态。学习构成的目的是培养灵活的设计构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对于八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因此首先选择了“圆”作为基本元素进行学习尝试,在这一课时,先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圆点的位置变化,让学生们感受下落感(悬空)、稳定感(上下左右作用力一样)、安定感(没有地方可掉),进而让学生感受同样的图形,当位置发生变化时,圆点给与人的不同画面感和心理感受。
然后,从“直线”、“曲线”的角度,认识,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认识美术基本元素“点”与“线”的关系。然后出示生活中的“点”:衣服、写字、为期、人民大会堂的红灯笼、药丸等,再出示一系列与“点”有关的设计作品,渗透“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相关知识,最后再作业阶段,对作业步骤、作业形式进行详细的界定,这样孩子们的设计过程也变得非常容易了。
在进入“平面构成”内容的授课过程时,就选择了平面构成的“骨架”进行讲授,引入“透视”的元素让孩子们更为直观的理解。先选择了生活中的一组图片进行赏析:整齐排列的公共座椅、候机大厅的屋顶横梁、延伸向远方的铁轨、零八奥运会开幕式演员方阵等,在这些照片中寻找透视,感受不同的排列形成的美感。在此基础上,了解平面构成的“骨架”,即排列规律。
再选择一系列平面构成作品,对比学习,认识平面构成的基本方式: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经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孩子们对于“平面构成”这一专业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这样的图案设计课程中,作业形式,尺寸等作业要求的统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作业的最后呈现形式更为规范、整齐。
(附学生作业)
平面构成教案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章节:第一、二章 授课时间 班级: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平面构成以及是怎么发展的,让学生明白平面构成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
一、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在平面构成中,有形态要素和构成要素两个方面。最基本的形态要素是点、线、面;构成要 是大小、方向、明暗、肌理等。以这些基本要纱为条件......
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 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授课班级:课程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总学时: 学分: 使用教材: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辅导、图片分析 考核方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目:满懿编著《平面构成》 辽宁美......
平面构成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课时安排:《平面构成》第一课时。本课题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进行铅笔纹样设计,第二课时进行纹样的色彩配置。一、教学简案 下一页一.教学目标认知:理解......
大二构成设计总结 第五篇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平面构成这门课程是优越设计团队所设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应用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形式为面授辅导,所学的教材为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的《平面构成》(黄刚编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平面图形的构成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前三章为复习前设计软件技巧)
第四章 :平面构成设计的点、线、面学时:四小时
第五章 :渐变学时:三小时
第六章 :重复
第七章 :近似
第八章 :骨格
第九章 :发射
第十章 :特异
第十一章 :对比
第十二章 :密集
第十三章 :肌理
第十四章: 空间
第十五章: 图与底
第十六章: 打散
第十七章: 韵律
第十八章: 分割
第十九章: 平衡
第二十章: 基本形的多种排列
以上内容以每课一五-二零个实例为主,并且每课后独立设计二-五个相关作品 学时:三小时 学时:三小时 学时:三小时 学时:四小时 学时:三小时 学时:三小时 学时:三小时 学时:三小时 学时:五小时 学时:三小时 学时:三小时 学时:二小时 学时:三小时 学时:七小时 学时: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