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合同范本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集锦)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集锦)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篇为了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二零xx年三月三零日下午,三岔湖小学校举行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篇

为了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二零xx年三月三零日下午,三岔湖小学校举行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所有研修组长以及种子教师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内容主要包含文件学习、校本教研、课堂实录以及能力点解读四个方面。信科中心李俊文主任要求大家:

一、认识到学校开展的目标是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二、开展的方式是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三、它的内容包括三种环境,四个维度,三零个能力点的学习;

四、分层次整校推进。

培训开始前,信科中心李主任首先对老师们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当下所具备的`信息素养以及未来想要达到能力水平,接着针对老师们的要求分板块展开讲解。

通过今天的培训,老师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加清晰、明确,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利用更加丰富化,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相信在未来,我们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师的综合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会进一步优化,课堂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篇

经过这段时间学习,我校教师无论在教学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全体教师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教师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三、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四、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一班的互相沟通,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

五、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六、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七、通过自身参实践,对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及整个过程都有了亲身的体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一次实用性非常强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优秀的案例给了我示范,坚实的理论给我教学的动力,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培训的目的和收获。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全体教师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篇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经过两个多月的网络研习,可谓收获颇丰。对于我们工作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同时,还要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在反思与改进中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作为教师,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通过多听、多思、多练、多悟,围绕教学技能与课例分析,进一步修炼基本功,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具器材,确保每一节课的质量,教会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学生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等。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同时我们也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第二,坚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教育学家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我们要讲好课,做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材只是工具,只有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说实话,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更没有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这次听专家的讲坐,我决心改正自己以前的想法,制定学习计划,挤时间,抽时间,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通过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学校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是自己最好的学习机会。讲、听、平、研的'教研形式是我最喜欢的,因为通过活动听到了教师间思维火花的多次碰撞,擦出的都是火花。而且,平时的教学中,自己也特别喜欢与其他教师交流教法、学法以及学生情况,最大限度的地提高教学效率。茶余饭后,几个同事坐在一起,讨论最多的也是学生。在本次培训中,自己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各种培训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自己能在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收获。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今后我会学以致用,我会把这次在研修班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四篇

通过本次信息技术的学习,我又一次更新教育观验、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今后我一定会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工作。现主要从教学方式方面总结如下:

一、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

注重信息技术与其它各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

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现代学习方式转变,开发、利用现代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生趣盎然、主动积极,创造力得到了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地方,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学生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过去的管理者、主导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予者转变成引导者,从讲授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学到老,活到老。何况教师呢?教育的路任重而道远,我会一往无前,追随。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五篇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二一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六篇

通过和各学员的讨论我知道:数学的学习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函数模型建立的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分析、研究身边的问题,数学的观察世界、感受世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全方面提高各方面素质。专家和学员们提供的方法很好,寓意深刻,我不断的与自己平时操作相对比,认真的反思了我的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过程设计是否正确,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如何,创设情境是否科学,教学效果如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我们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但是,在目前的现实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例如,“学习规范性差:忽视预习,听课的自觉性不强,效率不高,在课后只满足于完成作业,不注重总结提高;学习习惯不理想,不重基础,眼高手低,不注意总结,对问题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运算能力较差,无论计算什么题都想用计算器;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差。”等都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这些行为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缺乏兴趣,如何改变这些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有一些积累,但不是很全面,很完善,通过学习,交流,吸取其他老师的经验,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良行为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学到了许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宝贵经验,例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等。这些知识的获得,将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思路,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教师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学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上课方法不会是单一,而是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在教学生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仅是在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要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这里说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单纯表面意义的活跃,而是要看课堂有没有深度,好的课堂应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仅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还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我们要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老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的需求了。同时也不可能满足我们新一代的学生了。所以作为当代的老师不能只满足目前的状态。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适应社会、适应学生。所以,应该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学方法。不能只是单纯的像以前那种教学的方法,我教你学。也不管学生会不会。现在要多学习。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的一个个心结被打开,通过这次远程研修活动,使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自信,愿与各位老师在新课改的旗帜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不断完善自己。最后,谢谢各位专家,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七篇

我校信息技术小组的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对全体教师急需的信息技术进行了民意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信息技术小组的老师们选择了教师迫切需求的excle的内容,给全体老师进行了充电辅导。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excle的强大的计算功能和数据分类处理功能,学习到了以前自己从未涉及的领域的技术。这些都将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例如每次月考后的成绩分析、等级划分、名次排列等工作,在没有培训之前,自己运用是那样的困难。

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却如鱼得水运用自如,特别是在成绩分析时,不仅方便,而且为我节约了不少的时间,大大的地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我得说句真心话:感谢学校领导能急老师所急安排了这次有益的培训,感谢所有信息技术小组的教练的辛勤付出,谢谢你们让我这台“奔四”的机器充满了活力!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八篇

研修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几个月的紧张的研修经历,我感到我获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在网络研修的日子里,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陆“奥鹏教师教育网”,观看视频、阅读文本、完成作业、撰写反思、发表评论、浏览简报所有的这些已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二、不断学习。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础,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三、经常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会听真言,才会有提高。总之,回顾这次研修学习,可谓收获颇丰,收获的是一名专业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对于这样的学习来说,也许我们付出的'是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资本。并且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培训模式中走向网络平台时,产生了极大新鲜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困惑、思考、收获很难有机会倾情表达。

最后由衷的说一声:“感谢你!远程研修一让我们共同期待着新碌,但我们收获的却是提高。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九篇

为减负增效,全面推进永兴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一二月一日,永兴县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背景下的OMO校本教研展示活动在该县龙山小学报告厅举行。经片组赛角逐出来的四所优秀教研团队学校龙山小学、先锋小学、朝阳小学、树德中学等四支教研团队参加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背景下的OMO校本教研展示活动。县教育局党委书记何雄军,副局长黄建平,副局长陈小意,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曹国朵等领导参加了活动。在永兴县视导的省工程办杨予平科长一行的专家组检阅了该活动,大家一致给予肯定与好评。

“契合”适切,紧扣“减负增效”政策

“减负增效”形势下,不少老师倍感茫然,既要减负,又要增效,觉得无所适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该县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树德中学等一六所学校被首选整校推进项目校,一六四零位老师纳入培训考核范围。为确保该项目能做好做实,该县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挑选出既有管理经验,又是教学骨干的同志具体负责。工程办同志们认真研究政策,积极探索,深入钻研业务,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永兴模式来,传给老师们一把“减负增效”的金钥匙。

“融合”无痕,借力“信息技术”手段

从四堂课的展示过程、效果来看,选手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娴熟,运用自如,大家通过知网、维普网、万方网等网站收集大量的资料,再联系自己的学校、班级、学生,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运用希沃信鸽等制作好动态的、直观的、可操作的精美课件。课堂上,龙山小学许灵香老师设置的通过读拼音解密码帮助动画的乐迪小朋友进村子,通过读准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收获白菜、吃草莓,跳兔子舞,唱洗手歌,强调洗手要排队,并以“排队”一词作为作业,要求学生读正确写准确“排队”的拼音,设置“正确、占格、美观、坐姿”四星标准,让养成教育育人于无形。先锋小学袁丽老师执教的是认识圆柱,长方形薄片以一边为轴旋转轨迹成圆柱,很难直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便一目了然,看得分明。朝阳小学李玲英老师上的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把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实现文史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如临其境,于无奈、沉郁、愤怒中奋起,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树德中学曾哈老师执教的八年级数学课“勾股定理证明方法探究”的`“数数法“”和“补形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更直观更方便,四个维度的启发探究更有助于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增强趣味性。

“综合”展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本次展示活动打破传统的赛课模式,融说课、上课、评课于一体,由三个不同的老师分别担任主角,其中说课一五分钟、上课四零分钟、评课一五分钟,共计七零分钟。赛课实行百分制计分,说课三零分、上课三零分、评课三零分、整体效果一零分,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既考量选手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又考量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这种“综合”测评的赛课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并推广。

“配合”到位,达成“校本教研”默契

根据展示活动评分要求,说课时,选手必须展示集体备课环节,集体备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突出信息技术应用。说课时,每堂课都能清晰明了的看出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磨课的痕迹。上课前,老师先展示评课二维码,团队成员扫码后坐在教室的后面,一边听课,一边认真作记录。进入点评环节时,团队成员对上课老师的评价、分值、建议在屏幕上清晰的呈现出来,除此之外,每个成员都各抒己见,对整堂课的课堂设计、教学展示、课堂驾驭、课堂生成、课堂趣味、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点评,有些队员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建设性评课。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背景下的OMO校本教研展示活动竞争激烈,四支教研团队“合”力四射。经过角逐,龙山小学、朝阳小学获得展示活动团体一等奖,树德中学、先锋小学获得展示活动团体一等奖。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背景下的OMO校本教研展示活动是一种线上线下相融合全新教研模式,在双减政策下,有利于减轻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广大老师们送来了一把“减负增效”的金钥匙。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零篇

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已有一段时间,在此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在培训学习中积极参与集中学习、岗位研修、专题研讨以及日常教学教研活动活动。对于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我体会如下: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和理解所教教材。通过此次培训我懂得了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与学科任务编写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体系。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我们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它对于教学“计划——实施——评价”的内容及过程,对于每个年级以至每课的准备,对于讲授内容的精选和处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以及教具的选择与研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虽然现在计算机存在于家庭的普及率节节上升,但是我校的学生由于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对他们来说,家里拥有一部电脑还只是一种未能实现的梦想。因此,他们对信息技术比较陌生,了解甚微。在教学中,要多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若是仅找一些字、词和文章让学生机械地进行练习,他们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很快就会厌倦,甚至还会反感。而玩游戏是他们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难易不同,并带有进级奖励得分之类的打字游戏,最好还带有排行榜功能,激发他们求胜的心态。通过这些游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体验又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其创新能力。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一篇

一. 在信息化建设上,我校建设了三个平台。

学校网站――长春市第一六四中学――土顶中心小学。(一)“中小学携手教研之路”博客圈;(二)土顶中心小学“丑小鸭”习作园地博客圈;(三)教师研修博客;(四)学生习作博客(待建)。

二. 在信息化建设功能发挥上,侧重了三个层面。

(一)学校网站――学校全面工作向前发展的展示窗口、教学资源积累的平台;(二)“中小学携手教研之路”博客圈、土顶中心小学“丑小鸭”习作园地博客圈

――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学生习作展示交流平台;(三)教师研修博客、学生习作博客(待建)――师生自主研修、发展、交流的平台。

三. 在信息化管理上,畅通了三个环节、五个步骤。

(一)三个环节:教育局政务平台、上级职能部门的QQ群组――中心学校信息管理领导小组――学校对村小的QQ群组。

(二)五个步骤:信息员接收文件、信息――教导处登记转交主管领导――主管领导批示后转交――主办科室人办理――教导处主管领导收回经批示办理结束的文件通知。

四. 成立信息化管理、网络研修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协同合作。

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任组员;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学副校长――负责中小学具体工作布置、安排、总结、汇报;负责“中小学携手教研之路”圈子网络教研工作。组员一,技术指导、信息接收与上报工作。负责学校网站维护工作;组员二信息登记、请示批复、转交科室办理、收回文件批复;组员三负责“土顶中心小学丑小鸭习作园地”博客圈工作;组员(四―七)协助副组长负责各组的网络研修工作。负责督导信息上报工作、学校网站内容更新工作。

通过以上信息平台的搭建与管理,奠定了我校信息化办公、网络化研修的基础,把我校引入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入口,为我校实现现代化教学,打造农村精品学校提供了保障。

二、依托区域网络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凭借“吉林省教育社区”这个省级网络教研大的平台,由骨干教师技术引领,学校领导带头示范――“校长博客”;组织教师建立教师个人“博客”和博客圈子――“中小学教师携手教研之路”。

学区内的圈内成员根据不同的学科类别,分为“语文、数学、外语、品社科学、“音体美”等五个网络教研小组;组内以教育教学中提炼出的问题与困惑为主题,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小主题论文等形式,分组分学科进行交流与评价。

在开展网络教研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在各个教研组开展了绿色教研活动。即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研讨、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避免为教研而教研。

我校通过“博客”、“论坛”,校长带头,骨干教师率先参与学科教研,促进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断互研和自研的形式,记录教学中的反思、心得、叙事,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从而也潜移默化地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教师自身也会在写博、读博的学习交流中找到了自己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实现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和学科追求。

区域性网络教研的基本模式:理论构建与校本小主题研究。模式链:“发现问题并学习研讨一提炼为校本小主题并组织实施一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网络教研、交流研讨、课例实践一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区域性网络教研在博客中的实际操作步骤是:

一. 问题与困惑。

二. 确立的主题及实施计划。

三.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师论坛等相关主题研究材料。

四. 在博客空间发表“小主题”论文。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二篇

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必备的素质

一、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二、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在培训中信息素养能力得以提升

一、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二、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一些视频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看了视频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专业知识。

三、专家引领开阔了交流空间

一、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二、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数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三、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研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细节渗透学有所获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理念明确教研方向

一、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本次培训让我在模块二: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虚拟实验工具的策略;二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四是对初中数学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六、网上交流增进教师间友谊

一、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区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培训中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二、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三、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作为指导老师几乎每天深夜十一二点都在网上批阅我们的作业,与同事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

四、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研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使自己走在教研工作的最前沿。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学习,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自己信息技术专业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研工作,使我对今后的教研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三篇

在春暖花开的三月,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集美大学,参加“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培训班”学习,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研修已结束,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了自己的眼界,结交了一批陌生却熟悉的朋友。现将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做一小结:

一、通过学习,更新观念。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国外母语教育》之讲座,对国际视野下的语文课程改革进行了精辟的讲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语文课究竟教什么,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语文应该怎么教?语文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重构小学语文课程?吴忠豪教授将先进、前沿的理念传达给我们,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吴忠豪教授的《语文教育的困境与改革》讲座更是深入我心。他对于读写结合练习的现状进行深入地剖析,结合课例阐述了如何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让我记忆犹新。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的讲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从有效教学谈起,从“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这五个方面谈教学实效性,从“全效、广效、远效、深效、准效、强效、速效、奇效”这“八效”引领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施茂枝教授《讲解字理与科学识字》的讲座,视角独到,讲解深入,让我明白了讲析字理是为了突破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尤其是形方面理解和识记的难点,以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多种识字法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专家、教授们的报告启发了我重新冷静地审视新课程观念(价值观、知识观、课程观等)及新课程实施中的许多问题;启发了我对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我明确了今后的三大研究方向:聚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世界,反思自我行动。感觉最大的收获是给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看教育的窗户:用哲学的眼光辨证地思考教育教学,也触动了自己必须静下心来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思想,思考究竟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乃至教育思想。

二、积极参与,深刻感悟

本次培养带头人模式是一种创新,它改变了以通识培训为主或拼式学习为主的做法,构建了以学科为基石,以“问题解决”为主轴,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拓展为两翼的培养模式,突出了“语文性”,突出了“问题性”,突出了“参与性”。学员们围绕“识字教学”问题展开思考与交流,施教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学员们进行二度设计,进行反思和理论提升,提高了认识,又能落实于今后的教学实践,最终改变教学行为惠及学生。对于这种培养模式,我很喜欢。学员们,一起进行交流、研讨。在参与中,既可以全面分享别人的成功的经验,从别人的观点中学习有价值的东西,又可以形成我们对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实践能力。这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给了我强烈的震憾。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识字教学理念、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都使我对语文识字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三、学无止境,终身学习。

厦门实验小学xx老师脚踏实地,求实创新,成功地成为一个“管道型”的教师,李xx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的“追梦”历程,洪xx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让我们见证了名师的成长。我想,在这个知识爆炸和网络化的时代里,我们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本身一定要有常流水。所以我觉得自觉学习尤为重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要不断学习,自我加压,坚持主动学习,丰富自己。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将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活教学活动。

要想做终生学习型教师,“学习、实践、反思”之路正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应该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我打算下一步继续“充实理论,静心反思,扎实实践,不断进步”!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四篇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工作一年的时间,回顾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有辛勤过后的快乐,也有耕耘过后的收获,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与遗憾,总体来说,不管是教学还是电视台和其他方面,都让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对自己第二学期的工作做一简单总结: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学校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这学期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创新,努力进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以教师职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时刻注意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二、教学方面

去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让我成功从一名大学生转变为一名人民教师,这学期面对二、三、四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和校园电视台兼职工作,我已感到可以顺利应对了。无论如何,我不再盲目化,我能够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的语气与教态,使其更好的掌握知识。这一学期,我给二年级的学生讲了从金山画王的认识到用金山画王里的工具自由绘画;三年级的学生则是用一单元的时间来讲解书本上附件中的画图软件,三单元的时间进行系统的打字练习,在其以往基础之上规范坐姿与手势,提高打字速度;四年级则根据书本内容,用一单元的时间完成电子小报的制作,其余时间学习网络相关知识,最后一单元是有关网络学习游戏,这对于学生来说很简单,而且他们很感兴趣,乐意自己去探究,所以,我把时间用来讲解网上世博会,在上海世博会进行的同时,让学生通过网络,亲自去了解世博的方方面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让我收获颇多,我正在继续寻找着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力求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

在这一学期选修课《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人数从上学期的二十多增加到四十多,加大了管理上的难度;同时,学生从去年的四五年级增加了三年级的九位学生,这样一来,我在课程的安排上就必须要分层,尽量照顾每个年级的每位学生。每节课我都会当堂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堂堂过关登记,没完成的下节课继续,并适当对三年级学生降低测试难度;每单元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这学期每个学生的选修课成绩比去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会继续加强自身学习,为他们找到更多感兴趣的知识,让他们从信息技术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在本学期,我还担任了周末特长班《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第一次加入特长班教学,我深知任务与责任之重,于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资源,系统的整理了自己一学期要上的内容,做到有内容可讲,且能适合学生所接受。因为只有一五位学生,我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督促每位学生动手实践,一学期来,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校园电视台工作

四、其他工作

在机房管理方面,我能够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正确开关机,让其养成良好习惯。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管理好机房的每台机子,并时不时对机房卫生进行全面打扫。另外,作为教育辅导工作的我,也经常帮助其他科任教师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脑问题,搜集整理其需要的视频资料,刻录相应的文件,以及制作一些幻灯片……虽然我做的工作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太多的肯定,心里感动之余,要更加努力,完善自己服务他人。

我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这学期中做到了全勤,晚上也是坚持天天加班,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五、努力方向

反思这学期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希望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改正:

一、更加努力的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二、对动手能力差的学员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三、努力学习各种软件,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能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校园节目。

回顾这一学期,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当然,在我享受工作所带来的喜悦时,也发现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以及电视台的工作,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不断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的提升与完善自我!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五篇

一、多媒体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多元化发展。

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教育是国家工作中的重点。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依据教材教,学生根据课本学,学习内容、方法单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促进教学多元化发展,互联网上广泛的信息任由教师取用,声、光、电多感官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全方位掌握课堂知识。

二、提供开放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传统的教育培训是将学员集中起来,分班进行培训,费时费力。加之讲授教师数量的限制,学员学习的内容不够广泛,不能根据学科和兴趣选择课程,从而直接影响了学员学习积极性。随着全员网络培训的开展,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声音、图象、动画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集中培训的.某些不足,实现了授课内容的开放性,交流讨论的广泛性。学员可以集中在论坛上发表观点、交流点评,形成了思想上的智慧碰撞,每位学员都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了解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也学习到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让我获益匪浅。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六篇

专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二零一九〕一号)、《安徽省教育厅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皖教〔二零一九〕二三号)、《全面实施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中国教师研修网依据专家团队精心设计的实施思路、全国范围内项目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炼梳理,结合合肥市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提升合肥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指导力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培训对象

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凡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在岗在编教职员工均须参加)。

三、整体设计思路

通过引领校先行分享整校推进方案和示范课例的方式,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指导团队提供学校整校推进的思路与策略参考,将优秀成果辐射影响其他学校,促进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全员推进。

在此基础上,合肥市中小学全员教师,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通过六零学时的教师全员混合式研修(包括网络研修三零学时和校本研修三零学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覆盖校内外全场景,围绕信息技术如何与学校教学、德育、行政服务等各项工作融合创新的问题,紧密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教科研活动、德育与学生发展、行政与后勤等方面的常态工作机制,以课例研究、优质案例资源库建设等为抓手开展研修活动,实现“一课多点”的课例开发,在完成能力提升工程研修任务及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级考核测评的同时,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指导力的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四、实施方案及目标

本次提升工程全员培训主要包括项目启动期、整校推进期、测评总结期三个阶段。通过“引领示范、骨干先行、全员研修、片区入校、考核认证”的整体实施策略,实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一.项目启动期(五-六月):中小学管理团队和培训指导者集中培训

在开展教师需求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等调研基础上,以中小学校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学校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融合创新示范课例三大任务为抓手,确保学校管理团队和培训指导者理解能力提升工程政策文件的目标任务,能够结合学校信息化实际情况和教师队伍的现状,着眼未来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科学制订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本校校本研修主题及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推进策略,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一)政策引领,聚焦方向

通过专家政策解读和平台演示,帮助学校管理者、培训指导者切实领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工作目标与具体任务,引领学校结合学校信息化实际情况和教师队伍的现状,着眼未来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更好地落实指导学校实施信化教学校本研修和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

(二)案例赏析,模范参考

通过片区引领校分享整校推进方案和示范课例的方式,为参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提供学校整校推进的思路与策略参考,为培训指导者提供校本研修计划制定与实施参照,在观摩研讨的交流活动中,初步规划本校整校推进方案和校本研修计划。

(三)方案制定,融合创新

在政策领会和案例评析的基础上,分校讨论,融合创新,制定本校整校推进方案和校本研修计划,指导教师开展“一课多点”融合创新课例研修,助力教师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第一阶段学校管理者、培训指导者、骨干教师培训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集中讨论、校本研修等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进行为期天的线下集中培训;其中学校管理者一天,培训指导者、骨干教师为期天。

学校管理者、培训指导者、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课程安排(一天)

课程模块

课程形式

主讲人(拟)

第一天

八:三零-八:四零

开班仪式

领导致辞

项目组

八:四零-九:四零

政策解读

省提升工程政策解读

专题讲座

市教科院信息中心田钰主任

九:四零-九:五零

平台演示

平台使用演示

项目组

九:五零-一零:零零

问卷演示

【问卷演示】演示说明教师信息化调查问卷

项目组

一零:零零-一一:零零

整校推进实施路径

【引领校经验分享】学校整校推进的路径与策略

案例分析

引领校

一四:三零-一五:三零

“一课多点”课例展示

【引领校经验分享】学校示范课例分享

案例分析

引领校

一五:三零-一七:零零

整校推进方案制定

【分校交流】校级管理者与培训指导者讨论、制定本校整校推进方案

交流讨论

培训指导者集中培训课程安排(天)

课程模块

课程形式

主讲人(拟)

第二天上午

八:三零-一一:三零

校本研修计划制定

【分校交流】培训指导者与教师骨干讨论校本研修计划与“一课多点”融合创新课例开发

交流讨论

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课程安排(天)

课程模块

课程形式

主讲人(拟)

第二天

八:三零-一零:零零

校本研修策略

“一课多点”校本研修策略

专题讲座

中国教师研修网徐守磊

一零:零零-一一:三零

案例展示点评

融合创新示范案例展示与点评

展示点评

二.整校推进期(六月-一一月):教师全员网络研修+校本研修

各学校管理者和培训指导者组织全员教师学习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平台三零学时网络课程,开展三零学时校本研修,共六零学时混合式培训。

(一)网络研修

中国教师研修网在平台上开发、提供专门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课程资源,包括:

①师德教育、课程思政、教改前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德育课程;

②信息化发展规划、前沿技术热点、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互联网学习与创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合肥市能力点解读及应用软件等专题通识课程。

③覆盖三零个微能力点的多学科、多学段的案例解析课。

(二)校本研修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设置针对性培训任务: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组校本研修计划制定,在骨干教师带动下,教师全员掌握“一课多点”课例研修方法,形成可以涵盖多个微能力点的单节课或单元课课例,并鼓励教师参与市级优质课评比以及全国云研修课例分享活动。

考虑区县学校教师参训实际情况,分多种方式开展校本研修:

①整校独立开展校本研修。校级管理团队由校长领衔,教学主管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构成,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带领管理团队,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负责制定本校方案并组织实施,落实研修管理与辅导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教研组及一线教师按照计划开展任务驱动式研修。

②片区引领校协同开展校本研修。基于部分学校教师较少、信息化实施条件较弱等现实情况考虑,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将信息化条件较好的学校作为片区引领校,吸纳乡村教学点或参训人数较少的学校教师加入,由引领校协同管理和指导本片区的校本研修活动。

(三)专家团队指导(九月-一一月)

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建立分学段、多元化的专家团队,遴选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和熟悉中小学教学的高校专家(以本地优秀专家为主),开展以片区为主的典型教学问题答疑、观摩指导示范课等指导活动,实时跟进培训过程,保障培训效果。

三.测评总结期:参加校本应用考核测评,总结提炼项目成果(一一月-一二月)

本次培训考核依据《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细则》,在中国教师研修网平台完成不同角色(教师学员、学科教研组工作坊坊主、学校管理员)的六零学时培训任务后,教师全员在合肥教育云平台提交至少二零学分的能力点认证材料,参加校本应用考核测评。

学校管理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通过筛选整理优秀作业、研修活动案例(规划、方案、教学设计、课例视频等)等培训成果,建设积累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学优质案例,促进本地优质案例资源的共建共享。

成果名称

提升工程整校推进方案集

学科校本教研活动方案集

文档+图片

优秀个人研修计划集

学科教学示范案例集

文档+视频

“一课多点”学科教学示范案例集

文档+视频

专家指导视频库

五、组织管理与保障

(一)组织管理与制度保障

合肥市教育局负责本次项目的统筹管理工作。中国教师研修网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实施,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提供全过程的教学教务、后勤保障和质量检测等工作,确保实现项目质量、进度和项目目标,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二)疫情防控

根据《安徽省复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试行)》规定程序和要求,在培训期间,将按要求严格做好人员、物资、场地、监测等防控条件准备,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制度明确,责任到人。积极配合培训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培训场所、设施设备和使用耗材等消毒工作和人员体温检测工作,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附件一:网络课程资源

附件二:三种角色考核细则

中国教师研修网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七篇

昨夜零时,xx平安归来。

区教育局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自己也全身心投入,两周的研修,不要说脱胎换骨,收获是绝对的,客观讲,我的收获在这几个方面让我如获珍宝。

二.收获了数学同行的友谊,在为人待物上感觉有了更多心得。刚知道我是数学组长时,我是很紧张的,既有专业引领的自信原因也有管理沟通的经验原因。面对一零位个性鲜明,有思想有主见的名师、骨干,如何让他们在这次研修中拧成一股绳,互帮互助,形成合力,着实让我犹豫过。事实上在相处中大家由陌生到熟悉,也存在磨擦、误会、执行力不强等情况。作为组长,我得先保证大家开心,在轻松的心境中研修,心情舒畅,学习才有效。然后尽量为同学着想,尽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班委的通知,我得协调上传下达的通畅,尤其要耐心化解误会,及时沟通汇报。另外根据各人的优点,适当进行生活、学习、作业等分工,保证数学科组整体提升。事实上,我们数学科组是所有科组最齐心最有团队精神的一组,我们每天一一个人形影不离,欢笑满路,只要有人需要帮助,马上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时的交往中都能敞开心扉,在结业典礼中,他们一定要以《老方,去哪儿》为内容来反映我们数学科组的学习状态,既是对我凝聚作用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团队精神和师德提升的肯定,我们收获了尊重、乐观、进取、友谊等隐性成果。

三.视角得到拓展、专业得到快速提升。xx上城是全国教育高地,我们所学的是“上乘”功夫,很多理念是第一次接触,我们直呼过瘾。对我而言,感触最深的有这么几个:

(一)以学为先,以生为本的深度认识和扎实践行。对此,我曾有日志《以学为先,以生为本》进行了专门的分析,感觉有八个讲座中,的核心理念是要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放权舍得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汇报反馈,提出了“学习者第一”“老师(数字移民)必须适应孩子(数字原生态)多元个性发展需求”“剔除一些“非学生本意”的教学行为”等理念,并且在实践层面,接地气的指导当地学校践行。如坚持在各学校推行观课议课操作的“四维度二零视角六八观察点”,绝大部分都是观察学生方面,而不是老师状态,让听课分工完成各观察点的专业表格,用数据分析说话,让老师有教改的方向和方法,金都天长小学的“选动课堂”,“选”,即选择,“动”即活动,遵循学生的“四最原则”(最感兴趣的事件、最喜欢的方式、最拿手的优势、最适合的`步子)来进行自主探索、经历体验、交流汇报的学习行为和课堂范式。我们感觉它的实践性还是很适合数学学科的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性。

(二)有关观课和评课的实操性理论。一改传统单一的听课模式为多元的观课模式,通过六八个观察点,让上课者彻底暴露,科学分析更有针对性,二改由单向的评课模式为团队辩析的议课模式,团队分工与合作,对事不对人,完全根据表格观察点来汇报、分析,让上课者和旁观者都清楚课堂“因何而为,何以如此”。这对我们很有冲击力,如果条件允许,是该尝试尝试。

(三)有关资料检索的技巧学习。叶xx教授通过实操,向我们展示了xx、xx等常用论文数据库的搜索方法,为我们撰写教科研论文寻找素材提供了一个个快速而实用的高级资料库,为今后的科研写作奠定了更专业的借鉴途径。因为我们平时用的百度、搜狐等流行软件,只能搜索一般的资料,而更专业的要么有加密,要么根本就搜不了。对我们来说,如果没有这次研修机会,恐怕只能共享到最最一般最低层的的文献资料了。知识就是权力,就是机会,学会更好最新的教学技术,既能节省了时间,有更多机会了解更多的资料权限,也能更快提升自己的论文质量,何乐而不为?

持续不断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接下来,实践应用即将拉开序幕,新的工作征程又开始了。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八篇

在区教育局在指导下,我校全面地完成了本学期的研修任务,在本学期内我们根据我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形成了可喜的局面。个人研修、集体研修、各类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已经建立,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现在将我校本学期的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修工作的管理。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研修工作,学校成立了以高亚真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王艳华为副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研修网络,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切实抓好研修管理工作,认真布置研修活动和检查考核,使管理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为了加强教师的学习,学校花大力气,为各备课组增配了二一台电脑,并全部连上互联网,使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为了加强网络管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为各年级组增设了网络管理员。

二、校本研修整体情况

本学期继续以“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创建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所有教研活动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集体备课、研讨课”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提高广大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开学初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各项活动安排具体。计划的可操作性强,执行起来容易,便于检查,便于管理。印发了“校本研修活动安排表”、“教研组、备课组成员一览表”、“乌伊岭区中学师徒结对表”、“教研课日程表”四个计划性的表格。

二、保证每月至少有一次业务培训讲座。针对教师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全校老师及时了培训,提高了培训的时效性。

三、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全员文化课测试及文化理论考试,组织专人评卷,测试成绩存入个人研修档案。

四、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钢笔字测试。

五、由于校址搬迁,新楼的计算机教室设备没有安装到位,本学期计划的汉字录入测试及现在教育技术测试没有如期进行。

六、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每次都尽可能多的派出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本学期派出七名教师赴金山屯参加“国培”经验交流会,派出一四名教师赴铁力参加全市中考质量分析会。

另派出高颖、潘增华、田华三名教师分别到哈尔滨、石家庄、北京参加国培。所有派出参加培训的教师,返校后,都将要为全校教师做报告或者讲示范课。使他们在外学习的收获在我校遍地开花。

三、常规研修制度化

一、鼓励教师自主研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学习,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函授学习等有力的推动了教师的研修工作。

二、学校规定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研修活动,或者以备课为单位,或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规定了校本研修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其中:每周一第三节课为史地政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间;周一第六节语文组;周二第六节英语组;周二第七节理化生组;周五第三节数学组,地点在会议室。在规定的校本研修时间内,校领导全面进行检查,保证研修成效。

三、为新教师安排了专人指导,以拜师带徒弟的方式引领他们快速成长。

本学期在教育局和教研室领导和指导下,组织参加国培经验交流会的教师杨海萍、田华、李加民、林志萍、侯兆坤、张晶华分别讲了一节示范课。

本学期由数学教研组进行了一次大型教研展评活动,这次活动中选定由林志萍老师主讲,全体数学组教师进行评课,全体教师观摩并写出评课报告。

四、特色与成效

我校本学期的教学及教研活动的内容,都是以我校的新课题为核心,老师们研究导学案的制作和完善,交流导学案的使用心得,共享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高亚真校长和王艳华副校长多次进行点拨和指导,使我校教师使用导学案的效果有了跨跃性的发展。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一九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教育课程;对策

一、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离不开对其现状的了解和分析。笔者收集了六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方案,从设置目的、整体课程框架、学时学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偏低

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课程,也是体现高师院校“师范性”特征的主要载体。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教育课程在高师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偏低。尽管教师教育课程在高师院校的课程方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仍不及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方案》规定教师教育课程应占总课时一五%的标准。同时,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在课程方案中所占的比例参差不齐,最高的院校达到,最低的院校只有。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类型不合理

一.教师教育选修课程设置不科学

首先,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选修课开设门类偏少,少的开设一门,多的开设二零多门,平均在一零门左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新加坡有选修三四门,日本二二门,韩国一九门”;其次,教师教育选修课内容范围窄,有的学校只设置教师教育技能选修课程,有二所学校只设置教师教育理论类选修课程;再次,教师教育选修课安排的时间短。主要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

二.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设置较少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一九九四年国家教委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规定:“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项。”按照这个规定,教学工作技能以及班主任技能是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但在高师院校课程方案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从调查看来,各高师院校基本注重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其次是“教师口语”和“书法”;另外,职业技能类的课程数目也不尽相同,有的达到三门,有的只有一门。

三.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容涉及较少

通过分析六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发现,只有一所学校设置了“教育法规”课程,其他院校都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教育技术”等,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部分,很少有院校开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伦理”、“教育法律法规修养”等培养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课程。培养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课程设置尚且如此,这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更是令人担忧。

(三)教师教育实践课所占比例少、形式与内容单一

教育实践课主要是见习和实习两种形式,教育实习是衡量和检验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也是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前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美国科南特博士说:“教学实习被认为是贯彻理论的机会―一既是理论应用价值的学习,又是学生把理论应用实际的理解的检验,可以说,未来教师能力如何是靠教育实习来检验的。”而教育实习时问的长短及安排是否合理,都会影响教育实习目标的实现与否。

调查发现,六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时间平均为八-一零周,有的院校没有见习,仅八周实习,有些学校是二周见习和八周实习。除了实习准备和总结各占一周,实际上就只有六周左右。仅有的六周的教育教学实习也多数没有进行严密的安排,教育实习趋于形式化,部分学校的实习名存实亡。实习生要在短时间了解中小学的教学情况,熟悉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班主任管理工作等,往往是好多方面还没机会尝试到,教育实习就结束了。实践课时间安排得不仅短,所占比例也小。

(四)教师教育课程信息化滞后

近年来,高师院校虽然也引进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设施,但是在课程信息化方面做的功夫不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程信息化建设方面,一些研究者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宝贵经验。但是,研究者所关注的整合是建立在对信息技术工具性认识的基础上,因此,这种整合仅停留在课程实施的操作层面上,没有深入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核之中,即学科课程体系和文化之中。同样,信息技术文化的内涵也没有根植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因此,高师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没有质的改变,教师教育课程信息化的目标很难实现。

通过实地观察也发现,大部分教师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对学科课程信息化内涵的了解,认为学科课程信息比就是在学科课程实施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明显的特征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室换成了多媒体教室,文本教材换成了计算机课件。这些现象说明教师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文化在促进学科课程体系改革中作用的正确认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育课程定位出现偏差

我国高师教育长期以来比较注重学术性,忽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师范性,使得多数高师院校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偏重于按学科专业模式来培养师资,忽视学生作为准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因此,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出现专业口径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欠缺等问题。

由于这种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观念,使得现有的课程设置离开了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目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和失误。在整个高等师范课程体系中,学科专业课程被视为主干课程,是基础的和必要的,教师教育课程则是辅助的,有些高师院校只是赋予它们专业课之名,而无专业课之实,不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与认识,从宏观上将师范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其微观价值也同样不可低估。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理论研究

我国课程理论专家王伟廉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整个高校改革都碰到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加快了研究的步伐,但因为历史欠账太多,理论仍然很不成熟,尤其在课程领域更显突出。”同样,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也不例外。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国内研究者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教师教育课程的关于和借鉴。因此,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呈现出以下问题:有的高师院校忽视了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有的高师院校主要以教育学科体系为基础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缺乏对于为什么要设置某类课程、课程之间有何关系、增加或减少课程有何依据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另外,诸多高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偏重每门单独课程,即“微观课程”,很少触及课程总体或结构,即“宏观课程”,较少专门从设计这一角度来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说,目前的教师教育课程领域课程设计还是一片较为“贫瘠”的土壤。近年来,我国的很多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上不断推陈出新,由于缺少成熟理论的指导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诸多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

(三)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合理的逻辑

二零世纪八零年代,随着课程民主化的兴起,原来过度集中的课程权力逐渐被下放到高师院校。但是,习惯了被动自上而下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高师院校,对如何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来设计课程感到茫然。

当然,部分高师院校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开设了一些新的课程,但课程设置却不合理、不科学。面对课程设置,“很多人固执着一种传统的见解,认为小学课程设置应该是学生中心,中学年级越高,越应该学科中心,大学则完全可以学科中心。这也就是说,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必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此,正是持有这种错误观点,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随着教育学科的发展而逐渐膨胀,课程设置的决策范围也只有少数高职称教师。“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许多学校已将提高质量的目标转向到考虑怎样在现实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将计划中的课程全部排出,至于课程安排的科学性、规律性更是无法兼顾”。

(四)高师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偏低

当前,我国多数高师院校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理性认识,缺乏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一些问题的研究。陈旧的教育观念致使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淡薄,缺乏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激情。一些教师也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但只会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不擅长运用网络获取、重组、传递信息,缺乏应有的信息素养。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增加教师教育课程比重,调整设置类型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离不开优质的教师教育课程支撑,因此,在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时,要改变过去以“学术性”为主导的取向,要真正从《教师专业标准》的角度去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要加大教师教育课程在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增加教师职业技能类、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课程。其次,要设计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这种选修课应该是必修课程以及规定选修课的必要补充,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发挥自己特长的课程。一般这种选修课最好只规定选修的最低学分或者选修的范围,而不应该硬性规定具体的学科。所有的选修课程都是开放的、流动的和发展的,学校应该根据每年学生选修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或重组,新的课程、新的研究成果将不断地引进课程体系,陈旧过时或脱离实际或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将不断被淘汰。总之,使课程更有弹性,变得更“活”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再次,均衡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类型。不同的课程类型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地位,对未来教师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二零世纪八零年代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有两种划分方式:一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二是分为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这些课程的主导价值各不相同,需要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

(二)重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提高师范生专业实践活动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灵活扮演各种角色,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职前教育实践活动。正如佐藤学所说:“教师是以经验的反思为基础,面向儿童创造有价值的某种经验的‘反思性实践家’,其专业成长的性质是,在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实践性认识’的发展。”近些年,教育信息化对传统教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师范生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因此,高师院校应重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提高师范生专业实践活动能力。

在设置课程时,首先,延长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只有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工作,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次,丰富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将校内模拟实习、集中见实习、分散见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再次,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案例式、参与式教学,让师范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提高专业能力。还要结合具体课程,设计一些技能、才艺竞赛活动,打破封闭、僵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开放、灵活的课程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能力。最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考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课程内容体系。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科学,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个由理论学习到实践学习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交织渐进、交叉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不能片面地突出实践性,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要考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课程内容体系,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三)丰富课程呈现方式,优化课程实施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呈现方式由以印刷形态为主向数字化形态为主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呈现方式也应发生转变,不能仅仅是单一文字稿本的呈现,要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融合进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呈现要具有多维性和灵活性,要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方式相互融合起来,而不能仅仅偏向于某一种方式。

通过教育信息化,在课程实施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包括网络和学校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关注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信息化教育意识

,教育信息化使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发生重大变革,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师生思想、人才思想,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引教育活动。教师不仅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研究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出具备信息化专业素质、专业洞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智能型教师。教师应更新观念,主动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教师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更要重视终身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研究教育信息化下的教学新模式,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教学竞赛、教学评估等活动,吸收转化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以科学研究、科学创新为基础,培养具有专业创新精神的人才,努力成为一名具有信息化意识的高素养教师。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零篇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现就这一次培训学习的认识、体会做一总结。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用,

教师还应该具备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对工作的适应性。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算、推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应变机智,创造能力。

参加这次信息技术培训,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能力和实践力,培养的目标是创造型人才。为达此目标,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材性质,建立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是当前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网络资源的开发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景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

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所以说,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这次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教育信息技术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一篇

一个学期以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上级领导的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这个学期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一、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在课余时间自己主动学习,学习研究计算机方面的教学问题及该领域的新技术,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

二、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这学期我担任二零一x计算机班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坚持抓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一、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二、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二零一x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给学生多些实际操作的机会。

三、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多次听公开课,使自己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计算机专业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四、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这个学期以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

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二、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三、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另外,本学期还指导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广西区《园区网互联与网站建设》项目比赛获得B组团体三等奖。

总之,一学期以来,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二篇

瑞安新纪元网络管理中心这个学期,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先后花费资金十几万元为学校新添置了一个拥有三十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为一个拥有四十三台微机的旧机房从一零M带宽的集线器升级到一零零M带宽的交换机,从而实现了我校两百多台电脑全部接入校园网的愿望,撤除电子备课室,新置课件制作中心,为每个学科办公室配备一台微机,解决了教师做课件、查找获取信息不方便的难题,并为三个计算机教室配备了新椅子。使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得到了莫大的鼓舞。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信息技术组的老师也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个基础上,还为各级信息技术竞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现将这个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

二、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教研组工作小结,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强,且有带头中心发言,积极参加教研组的课堂教学专题性研究。每月组内至少开出两节研究课,每月至少听课四节以上。并做好听课笔记。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组内三位教师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卡片摘记每月十张以上。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笔者参加了二零xx年浙江省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备课会,参加了温州市低年级信息技术备课会,组内三位老师参加了市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讨会。笔者制作的两个课件被市电教馆评为两个一等奖,在该次评比中一等奖仅十三名,为我校争得了荣誉。

4、竞赛辅导成果较好本学期我组组织学生竞赛辅导八十余次,合计八百余人次,温州市信息学奥赛中,吴艳丽老师指导的朱蕾同学以温州市第十四名的成绩获得了瑞安市唯一的三等奖,为我校及我市争得了荣誉。我校的周允庆同学被市电教馆选拨为瑞安市三个之一的选手参加温州市青少年现场网页制作比赛,比赛未果,我校的胡玉树同学被市电教馆选拨为瑞安市五个之一的选手参加温州市现场手操报制作比赛,比赛未果。但本身能参加就是一种荣誉,说明了市教育局、电教馆对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充分肯定。根据上述总结,我们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三篇

通过这学期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科目。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的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就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语文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作家作品,展示相关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进入学习之前先有相关常识的认识,这样让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基础,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知识,在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教学中能游刃有余。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关于更为充实的学科知识,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自觉,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另外,巧妙设计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而这个过程,就离不开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枯燥的知识点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这样自然就会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四篇

这一年我的工作有着怎样的意义,我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以下把这一年以来自己接受继续教育工作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认真学习远程教育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新颖。我要充分学习和使用远教设备,下载相关资料文件,并将下载的资料刻录下来,作为自己的资料保存下来,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二、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

一、充分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透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区分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从而对教师这一职业有更深的认识。

三、高度重视教学反思、做好反思再实践

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结合大量教学杂志、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及案例,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后果,在实践中形成。还与老师们形成了“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两种方式。“个体反思”是我“自省自察”,特别是对于本学期的送教下乡的展示课,我都会进行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五篇

为扎实有效推进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九月二九至三零日,旧铺小学二年段两位老师分别就A三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五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展示。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中,两位老师深耕细研,借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思路、策略和方法,各自呈现了一堂精彩生动的“融合”课。柯伊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将学科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讲练结合,一步步地带领学生们了解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玲玲心情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苏青叶老师执教了《田家四季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情感。在这节课上苏老师紧扣目标,运用字理识字、图片识字、组词识字、换偏旁识字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识记生字,调动了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每一节展示课结束后,各位听课教师就立刻展开评课教研活动,针对校本研修的能力点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讨。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旧铺小学语文教研组将一如既往,扎扎实实开展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工作,让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的光彩。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六篇

关键词:;计算机;报修

一 概述

近几年,随着个人计算机等用户急剧增多以及校园网络服务的高速发展,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电脑故障,但由于非专业性的原因又无从下手。在此严峻的背景下,本文来自广东理工学院的实际需求,设计并研发的计算机报修管理平台。

通过报修平台,用户可以在需要寻求计算机维修的情况下进行报修,解决了用户不知如何处理故障的难题,更提供了不用出门的便利,同时应用增添了信息平台,方便计算机协会对内外部信息的。

系统平台主要完成工作

本文以基于的算机报修管理平台,所要完成项目功能模块的需求分析、设计与实现,通过多方面与学院计算机协会的积极交流和沟通,确定对此进行来分析计算机协会的需求,并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在此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系统平台上线于服务器端,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对平台进行访问,应用从功能上主要划分为用户登录模块、报修信息模块、报修管理模块、信息模块。在项目的开发实现过程中,主要工作是能独立完成整个系统平台的开发建设。

本文组织结构

本文按系统的设计共分为六大章节,安排了下面详细的章节:

第一章分为引言,简要概括本文的背景和选题方向,综合广东理工学院计算机协会的报修管理,阐述本文的具体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把系统的开发环境和相关技术作概括性关于,详细对相关背景与技术的研究进行分析,包括软件架构、技术、前端框架、数据库应用,以及开发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一些工具。

第三章主要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同时对需求也进行详细的分析,从系统的需求中分析系统的功能,另从系统的总体设计中分析系统的非功能性,并对此功能性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设计。

第四章重点分析计算机报修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然后通过系统的代码实现系统平台各项功能,对系统平台的需求,则采用总体设计和单独演示,设计出不同版块和功能,更清晰的实现系统各功能。

第五章详细分析计算机报修管理系统的实现价值,此章节对系统应用部分和实现功能进行全面直观的关于与展示,并对系统的实效价值逐一实现。

第六章为结论和参考文献,对本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做出总结,并提出目前系统的不足,以及本文需要借鉴的参考文献。[一]

二 开发环境与相关技术

在本章节中,主要关于系统平台使用的软件架构、、前端框架和SQL Server技术。

一)系统软件架构

系统软件架构,本文从软件的需求中分析代码,从系统分析中体现出系统设计的价值,而从编码研发中解决系统运行和维护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为软件系统架构的实现提供可靠的系统平台,为系统的体系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而软件的使用,则需要更强大的代码来运行和应用,但为了降低开发运行和维护的成本,我们常用的浏览器,就是B/S结构最好的服务器结构,对此而言,也是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更好更直接的更新改进结构。因此,我们可以要求一般用户会使用浏览器便能对本系统平台进行维护,而不需要懂得一些计算机专业代码来修改或维护。这就使得开发者在经费的使用中,可以从中减少很多费用;在系统维护和升级中,这些成本还会更少,所以维护的工作量也大大地降低;而对客户端的电脑,也简化了其中的载荷,这是开发者一直追求的系统软件架构。[二]

二)技术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脚本语言,也是本系统应用平台中的最重要技术之一,以其众多的控件群组、快速的编程语言以及直观流畅的编程环境著称,基于.NET Framework的Web开发平台,能简化程序,减少使用者的工作量,并能够简单开发程序环境,对工程的整体开发更能提高效率;对ASP以前的版本,很多缺点都在新的版本中去掉,而发挥新版本的最大优点;对照Java语言,借鉴VB语言,进行过更多的开发优势,从中吸取了更多、更新的特色;系统进行时,也对ASP以前的版本进行了代码纠正。[三]

三)jQuery与Bootstrap框架

jQuery以简洁的JavaScript框架在IT领域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一个快速方便的语言程序。用户使用中,jQuery更作为界面清晰得以使用者的厚爱,作为一个优秀的JavaScript代码库,为使用者带来全新的JavaScript框架更是一大特性。

首先,Bootstrap使用起来比较简单,操作简洁灵活,给用户使用的一大特点就是更加快捷的开发Web;其次,Bootstrap是基于HTML语言,对网页操作更加便捷;最后,Bootstrap给使用者一个全新的界面。[四]

四)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对于现代大型的校园网应用,全体师生的访问和海量数据的存储,已成为本系统设计的一大问题,作为要解决此瓶颈问题之一,就是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来解决,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作为微软公司的一大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不仅推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更优秀于之前的版本。[五]

三 系统的功能分析与总体设计

功能性需求

本系统的架构和设计则采用较新的架构,基于B/S模式的三层架构,B/S模式作为一种网络结构模式,系统平台的客户端将统一,而服务器集中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而三层架构则将用户界面表示层放于首位,业务逻辑层置于中间,数据持久层则放至第三,此三层架构也来以后的系统运行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而系统的表示层主要由g览器组成,WEB服务器上则放至业务逻辑上,持久数据库重点放至数据层之上。[六]

一 )用户登录模块:

用户登录功能是应用程序的一项基本功能。本系统平台下的操作用户为管理员,只有登录系统平台才能对系统后台进行操作。

二 )报修信息模块:

用户提供报修服务必须在报修信息模块中填写信息,系统设计时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

报修用户通过在线系统提交报修表单,要求填写用户的姓名、地址、电话、计算机问题描述。

三 )管理报修模块:

管理报修模块即系统管理员对报修用户的信息表进行管理操作。

系统管理员拥有对报修信息表的删除、查找、修改等操作。

四 )信息模块:

信息平台即系统管理员对计算机协会的内外部消息通知的,包括会员授课消息、校内义务维修消息、协会通知信息。

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作为系统的需求分析,必须得到有力的分析说明,计算机报修管理系统作为提供大众服务,功能性需求则需要重要的补充。

一) 计算机报修管理系统的实现操作界面,必须保持一致的设计风格,统一系统的子菜单。

二)系统的报修界面设计美观,且开发为响应式布局,兼顾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移动平台,对各个平台的报修进行优化,提供良好的界面体验。

三)系统必须注重用户体验和用户操作习惯,手机平台占的比重较大。

四 系统详细设计与代码实现

报修信息模块实现

信息模块实现

五 软件成果展示

报修页面展示

管理报修页面展示

信息页面展示

六 总结

高校计算机报修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在校的师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个人使用计算机者来说,更是一项民生工程!计算机报修管理也不再是简单的人工操作,而是能发挥校园网和广域网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各网络资源。对于管理人员的压力,本系统尽量减少其工作量,而工作效率便从中得以提高,系统操作简单就是系统开发者的初衷;系统平台的实用性,就是对系统运行好坏的基本衡量;计算机报修管理系统的及时处理,便是此系统的最直接、最有利的效果检测,也是计算机报修系统开发的意义所在。

本文系统开发的背景意义来源于广东理工学院计算机协会,相关技术都是从平时教学和学习使用中,运用各种开发工具,对系统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设计与实现中,综合测试了系统软件的成果展示。分章节对基于平台的计算机报修系统开发过程进行全面详细分析,将整个计算机报修管理系统分为多个模块,让每个模块都能体会出每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并且逐一进行单个模块设计,从中让模块功能正常运行。在系统完成的过程中,笔者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运用网站的最新知识,对框架知识的学习更是积极主动,从而让系统不断地完善和顺利运行。

本文在设计的开始阶段为了尽快获得计算机报修管理系统的需求,以模块为单位,对项目整体进行了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同时对数据库结构设计进行简单关于,并对系统的详细设计与代码实现做了叙述,对系统软件部分中的功能,都进行简单的运行,而效果更是直接展示,为以后的系统维护提供更有保证的条件。

由于本系统尚未在广东理工学院的计算机报修管理中使用,目前尚次于研发阶段,离现实的大规模使用和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另因研发时间过短,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系统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系统也只在信息工程系的计算机实训室中运行使用。例如本文的系统有个别模板的功能较少,实际操作时需要对个别功能进行完善并加以修改;对网络要求调用的服务还处于局限的内部局域网,实际使用后的校园网和广域网要求更高。

展望不久的将来,随着广东理工学院办学的不断发展,基于的计算机报修管理平台在学院未来的发展建设中,能起到更好的挥作用,而的计算机报修管理平台能围绕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行配套设计和实施来中心,更好更直接地服务全校师生。

参考文献:

[一]徐礼金.基于J二EE框架的高校宿舍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二零一一.

[二]张伟杰.基于iOS平台的新闻应用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二零一四.

[三]王白娟.基于.NET技术的高校基层团学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二零一零(三).

[四]曙光就在前方的博客[EB/OL].http://.cn/u/一八三零二一六四七七.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七篇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一)】 学期即将结束,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展望未来,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使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好,寄望明天的工作更为进步,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由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要上好电脑课。首先,老师的计算机水平就要够高。所以我组把提高任课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作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研组教研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相互学习讨论某种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应用上,在平时机房维护、教师电脑维护中,我们也不断提升自身计算机水平,让专业化得到发展。学校配置了机房已有六七年,和同时期配备的其他学校的电脑相比,我校的电脑损坏率最低,这得益于平时的修理、维护与及时的更新。

二、积极组织教学教研活动

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中心,而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教师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一年来我们重抓常规让教学保质保量,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求做到: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总结一、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二、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

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三、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四、课后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期重点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教学,所教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利用计算机完成教学自己的作业,同时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三、完成学校的电教工作

电教工作众所周知,非常繁杂、琐碎,可以说只要与电有关系都会找到信息组,大到机房维护、教师电脑维护、广播室、主控室、会议室、电子备课室,小到刻光盘、做课件、传文件、打字复印排版,我组成员自嘲是万金油,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但我组成员兢兢业业,把每一件事都当大事来做,认真完成毫不马虎。可以说,信息技术组成员的认真、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精神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二、部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动手操作,影响了今后的学习。

三、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四、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五、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六、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八篇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本次信息技术培训,我很高兴,同时也有一种担心,因为我不懂的太多,深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觉得压力大。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线教师,我没有理由不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所以,我对这次培训很满意,收获甚多。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是这一天的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

首先,本次培训,让我对网页课件的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PPT课件的诸多优点,一些软件的操作与运用,激发了我对课件制作的兴趣,有决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早日制作一些符合自己教学需要的课件,用以辅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力争利用暑假进行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其他老师求助。

其次,周老师所讲的Excel表格的运用,也让我得到了不少启示,过去我只把Excel表格作为制作一些教学适用表格,进行简单的文本输入,让人一看清楚明了,觉得给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至于Excel表格的函数计算,用它来进行学籍管理,计算年龄,进行成绩筛选,我从来都没有去尝试过。真有“不学不知道,一学真奇妙”之感。

本次培训中,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关于、讲解,对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各种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型人才。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二九篇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又将过去。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的老师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尽管这个学期本组教师人员紧张,但通过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尽心尽责,为学校完成了各项工作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现将这个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开学之初,信息组就认真学习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课程任务,确立教学应以使学生具备一定信息能力,养成良好信息素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指导纲要》的学习,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实施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这个学期的积极开展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进行当周教学情况的小结以及下周的教学安排工作,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内容针对强,且有带头中心发言,积极参加备课组的课堂教学专题性研究。老师们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常规工作。

三、运用平台教学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及时地提交任务。每堂课孩子们都能充分地利用时间,给自己留足活动时间。任务完成情况较好。

四、积极做好学校的工作

一、学校各办公室电脑的日常维护工作;

二、学校电子备课室电脑的软硬件维护工作;

三、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打扫工作;

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充值学习辅导;

五、学校成绩分析系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

六、对三个年级的各次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汇总;

七、做好学校校园网络的管理维护工作。

八、针对后进生不爱学习、上课纪律差的问题,教师课后和学生做思想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

五、开展电子报比赛

应学校领导的要求,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组开展了“迎六一电子手抄报比赛”。全校四、五年级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孩子们提交的作品基本符合要求。最终,老师选取班级前五名参加全级段评比。

这个学期我们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和谐愉快、共同努力,尽自己所能,顺利地完成了学校的各项工作。

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我们基本上完成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在下一个学期内把工作做的更好,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欣慰。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零篇

新的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位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工具。今年初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最迟于二零零一学年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但是,由于目前高中教育评价机制、硬件条件、师资和教材等问题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不少疑虑需要解决。主要有:一、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在普通高中教学中的地位?二、高中信息技术课教什么?三、高中信息技术课怎么教?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首先要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地位。二、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重。三、规范学科建设,实行多层次教学。一是要科学规范高中信息课的教学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体系。二是教学形态和教学内容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三是要坚持培养能力与开发智力并重。四、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和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正文]

新的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为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家教育部于今年初制定了《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全国普通高中最迟于二零零一学年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各级学校也开始给予重视,不断增加投入、增加课时。但是,由于目前普通高中的评价制度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普通高中实际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普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不少的疑虑需要解决。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地位问题,信息技术课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开设信息课的现实意义问题等等。本文将就这些疑虑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解决疑虑的一些看法,与同仁们共勉。

疑虑之一: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在普通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多年来,虽然说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从教师到家长,都一致认为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是未来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但是,由于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根本的变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仍然是每个进入普通高中学生的唯一首选。不纳入高考,不计入高考总分,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高中办学水平的时代,使得考生和学校不得不急功近利,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不少的学校将建立微机室、校园网仅仅作为标榜现代化的摆设,学生将进入微机室上课当作放松自己、玩玩游戏的好去处。信息课、信息课教师在普通高中的地位都比较低下。这显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相符的。

疑虑之二:高中信息技术课教什么?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相对统一的教材,加上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的限制,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不一样,选择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有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程序设计的教育。有的侧重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这?quot;工具_,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如何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选择既适应现有的硬件条件、又适应时展的需要的内容,确定好教什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疑虑之三:高中信息技术课怎么教?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时间不长,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究竟应该怎么教,目前,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学,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教研机构组织研究,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作指导。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在普通高中所处的地位,许多的信息课教师长期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更多的陷于事务性的琐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教学。同时,学校也很难吸引水平较高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使得目前对于信息课究竟应该怎么教的问题研究得很不够,教学效果不佳。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并不乐观,急待改观。要改变这种状况,消除疑惑,笔者以为:

一、首先要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地位。

计算机(信息学)课程必须作为基础学科,这是时代对我们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不但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我们必须逐步确立其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作为其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学校一定要切实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提高全民族素质、以及祖国未来的发展出发,全面落实好《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确保经费、课时、教师到位。在适当的时候,国家可采取考试杠杆的作用,将它纳入高考的范围,促使其真正得到落实。

二、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

高中的计算机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指导意见》将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表述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侧重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_工具_,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因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的迅速提高,几年之后,在学习、工作中一定会被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操作环境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种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我们所必须坚持和提倡的。

三、规范学科建设,实行多层次教学。

一.计算机学科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正在逐渐成为(有的地区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体系不能再有随意性,必须规范、科学。国家教育部应进一步对高中计算机课程的地位、性质、目标、内容作出具体、明确地规定。同时,要求各地以此为依据编写教材,教材建设实行_在统一教学基本要求(即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多样化_的方针,规范信息技术课的教材。

二.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都要统一到《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来。《指导意见》上规定的基础知识、操作和应用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全体学生必须掌握。

二是采取多样性的原则,一方面要坚持课程形态的多样性,即分设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必修课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选修课和活动课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另一方面要坚持学习内容的多层次,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以及心理和生理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只学习基本的常识、操作和应用;选修课和活动课(面向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学习较难、较复杂的包括程序语言在内的内容,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三.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坚持培养能力与开发智力并重。

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跟上这种飞快的发展速度,只能择其最基本的、有利于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内容,而在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上,主要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不应只计较点滴知识的得失,要使学生通过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能具备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能力,适应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四、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

目前,各级教研部门均没有设立专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其职能通常由劳技教研员兼任,由于信息技术专业性强的特点,使他们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教研活动。学校一般也未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缺乏教研的氛围。我们要建立系统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切实加强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研究,建立一套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高质量的教学要靠高水平的教师。目前,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专业素养不高。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采取分层培训、逐步提高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业务精良、敬业爱岗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地位,吸引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中来,以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

三、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一篇

一、对自身的要求应该更加明确。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口语自然流利,语音语调正确尤为重要。地道的语音、优美的语调、丰富的词汇、流畅的表达及扎实的语法是英语教师的基本功。任何基本功都源自一定时间的积累,教师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培养良好的语感;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更加注重自己在这方面的训练。

二、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专家们的课程深入浅出,大量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就在自己身边。案例背后的思考与解读,更是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眼界,引起深层次的反思。专家们高深的理论见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各具特色的授课风格,也深深地吸引了我。通过远程网络教学研修的学习,使我比较直观的领略到了教育专家和一线知名教师的风采。

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可以随时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使我能够再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手的问题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科学地处理;远程研修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同经验不同地域地教师进行交流,丰富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为自己遇到类似情景提供了帮助。

三、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转变观念似乎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也就是说,转变观念在认识上容易做到,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仍然会重复走老路子。通过观摩和在线交流,使我深刻感到转变观念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更应该落到课堂教学中去取得实效;通过观摩和交流,我还知道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丰富有趣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媒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得到较好的发展。观摩学习,使我学到了一些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专业技能,同时,也增强了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远程研修平台的课程资源当中的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有些我以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些课程资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和新方法理念运用上的不足,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把愉快教学引入了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细致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双边活动过程。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明教学方法不是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法上应加以创新,勇于实践,寻找出适合当代教学的新教法。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笑是教师和学生的良药。”苏霍姆林斯基通过长达三零年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让儿童享受脑力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的著名论断。“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教育祖师孔子把师生愉快教学提到了这样的高度。“愉快教学法”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方法、技能或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愉快的接受与完成学习任务。愉快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趣味形式,在课堂中提供愉快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变“厌为”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

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让我享受了收获的快乐。通过培训,我的理论和专业教学水平同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让感受到远程培训给我带来阳光、空气、雨露,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让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了真真切切的转变。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满腔热情,去传授每一点知识,做一个爱学生、乐学习的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二篇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理论水平、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现就这一次培训学习的认识、体会做一总结。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其中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资源的建设

多媒体教学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能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用于教与学活动的信息材料。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目标。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他们,利用良好的多媒体资源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人文、自然的图片与声音素材、剪贴画、图形符号、示意图、文字材料、软件等,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对于多媒体的应用,在其他的学科中也应该涉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二、各种软件的实际应用

在这次培训中,我会应用了几个基本的软件进行教学。利用adobepremiere、dreamweaver、等进行图像、动画的处理。为以后的教学更能顺利进行提供了方便。尤其是dreamweaver的应用,为以后的网站建设建立了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于软件的应用不多,大部分都是基础性的应用,所以对于各种软件的基础知识都应有所涉猎,培养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软件的教学能力,同时他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

三、校园网络的的建设与规划

校园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是校园信息化的基础是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将使师生的校园生活、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必须强调的是:校园信息化首先是一个教育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

校园网络的建立对于小学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有很大的好处。无论是什么样的网络,对于一个小学的整体教学、师资的培训、学科的整合都有着很大的用途。

四、培训的感受

通过本次十天的培训,使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有了很大的信心。我从刚毕业走上了信息技术的工作岗位,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无从下手,仍然按照老教师的方法教学,使效果不明显,很多东西只是在学,并没有在实际中应用。书上有的就学习,没有的我也不会。培训完了之后,对于网络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有了大致的方向。会使用了部分教学的软件,对于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应用各种教学资源,争取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达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课程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回想学习中,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讨了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心中的困惑、教学中的疑难、成功的经验都是我们热心交流的`话题。

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一个畅所欲言、平等交流的地方,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使自己在培训中成长但是,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结合我班实际,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跨时代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应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就连学生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如果教学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不创新,个人素养不提高,是难以胜任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被社会无情的淘汰。

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学习,使之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三篇

二零xx年五月二六日上午,丰都二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接受了县专家团队的考核评估。县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主任李永田带领评估团成员许金梅、秦明秀、向明权、王永刚参与了本次评估。校长向彦华作了工作汇报,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及指导团队对评估团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疑答惑。

向彦华校长从“推进情况、精细管理、创新形式、成效可见、业绩凸显”等方面对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进行了认真总结;同时指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网络支撑不足、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滞后、考核情况复杂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

县评估团队在聆听汇报与认真查阅相关培训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二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际推进情况,提出了疑惑。学校信息技术指导团队针对相关问题与疑惑进行了详细的解疑答惑。

县专家评估团队对二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整体推进情况作出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

李永田主任:丰都二中该项工作凸显了三大亮点:

一是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同时聘请校外专家进校培训;

二是优秀案例、课题研究准备充分;

三是保证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了优质的网络保障。提出了二点建议:

一是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上合格率百分之百;

二是带领全体教师队伍发挥好“传承精神”,更好的.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服务、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

秦明秀教研员:丰都二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工作措施有力、过程扎实、成果丰厚;学校注重从骨干引领,培训跟进,领导督查,校本教研成果运用等方面一步一个脚印走实走深。建议从“学校、教研组、个人”三个层面梳理该项工作的成果经验,更好的将研究成果及运用做好专项总结与推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已从二零xx年一一月开始推进时的迷茫无措走到了如今的枝繁叶茂阶段。我们坚信她必将催生学校教育科研在未来结出累累硕果。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四篇

光阴荏苒,转眼已到期末。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在开展工作时,组内的教师们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教研组以学校工作为指导,认真总结、反思,深入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不断促进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现将本学期所做的具体工作、成绩与不足总结如下:

一、制订教学计划

开学初,参加区教研活动,进行教材解读与分析,信息技术教师们在开学一周制订好教学计划。

二、精心备课

(一)加强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教师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重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形式。

(二)授课前认真编写教案。

(三)做好课后小结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反思失误及其原因,寻找对应策略。

(四)请外校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来我校一起备课。

三、认真上课

作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我们力求做到:

①教学目标明确。

②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合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③教师做到善“启”善“导”,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恰当;

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⑤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

在今年的一一月二零日徐国庆老师代表天宁区,在勤业小学进行天宁钟楼联合教研活动,徐国庆老师用生活中的小报串联信息技术的应用,条理清晰,课堂的现场打印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

四、搞好分层辅导

(一)、辅导要分层次。指导优生要深化知识内容,发挥特长。对中差生要有辅导计划,分析原因要中肯,措施要得力;辅导形式可多样化,大多数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问题个别指导,也可采用提供资料、小组共同学习、同学帮助等办法进行。

(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参加信息技术的社团与校本课程,本学期开设了信息学奥赛与电子小报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还组建的相应的社团。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五篇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六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匪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一、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

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二、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

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三、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四、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

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六篇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二一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愧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七篇

我有幸参加了毕节市第二期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回顾一晃而过的十天,真的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大家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以这次培训为平台,以培训内容为中介,在培训老师的组织下,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互相解决遇到的问题。我很是喜欢各位培训老师精心准备的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素材,让自己在培训中有过挑战,有过欣喜,使培训简单而充实。在此次培训中不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word,excel,ppt,flash等软件,还更新了自己的思想。

首先,从教学内容而言,使自己有了个‘专门’的时间来熟悉和掌握相关软件,并且有了这么一个‘专门’的时间让大家来分享自己对同一结果下不同的处理方式、方法。

一、在教育资源接收、整理与应用一科中,肖老师以多媒体的方式,从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角度简单像我们讲诉了,农远工程(即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我们了解了农远项目学校各模式中的硬、软件及工作原理,回到学校我也将能顺利获得,共享,发布,利用相应的远程教育资源,当然方式不止一种。

二、在word、excel应用及实训两科中,胡老师在对自身对素材的处理下讲解如word的页面设置,文档结构视图,邮件合并,excel的防重复输入,动态名次,数据的引用等实用性例子的同时,还解决我们平时接触的问题。各位老师对邮件合并问题还讨论分享了,在同页上打印两页邮件合并的结果:有在合并模板上应用标签的,有合并前在处理数据源表的,也有合并之后再进行处理的。

三、在photoshop,flash及课件制作三个科目中,李老师和胡老师像我们展示了他们自己对素材的处理方法,像修复图片、给图片换背景,应用引导层、遮罩层等来制作动画,及在ppt中插入swf文件及对插入ppt的文本进行合适的处理。

然后,在此次培训中还使自己对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在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渗透到了教育领域,还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在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

最后,要感谢此次培训中的各位老师,是他们的付出使我们学有所获,是他们的服务使我们学习愉快;感谢这种培训,是这种培训创建一个学习的机会,是这种培训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作为一个教师,我所看、所学、所经历的都将合适的、无私的给予学生,给予社会。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八篇

通过这次xx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感觉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

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份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这次培训虽然短暂,但确实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三九篇

我认真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教师精英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教育是一个时代永恒的主题,国家在大力支持教育,社会在思考教育,家长在寻找教育,而作为一个教师———教育这项活动的发起者,更是不断地在探索教育。没有人离得开教育,哪怕他从未上过学,他也会从家庭,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获得教育,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接受什么教育,就会有怎样的人生。因此,一个教育者在探索教育之初,首先便应该有此意识,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你想给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就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另一面是:你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就会让他们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作为教师,只有认识到教育与人生的关系的真谛,才能很好的探索教育。

灵魂是需要呼吸的,我们有太多“狼爸虎妈”的'教育者,咒骂、讥讽等不良手段对孩子的压迫从未失灵过,这会导致人的个性泯灭、精神窒息,我们应该尽力营造自由放松的环境供孩子们学习。教育者需要打破根深蒂固的控制意识、欲望以及习惯,不要试图通过控制,以自己的呼吸方式和节奏来替代孩子的,教师的任务,只是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健康呼吸的目标,除此无他。

教育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一名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前进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研究,中小学教师有着大量的“临床案例”,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升华方式,然而这还不远远不够,教师要真正成为所谓的“研究者”,首先要掌握的基本功就是做文献综述,这也是李政涛老师指出的,教师最薄弱、最需要弥补的研究能力之一。不要把它视为学究之事,从而不看前人或他人对儿童研究的成果,完全凭自己的经验来思考,这样只会花费了很多力气,做的却是重复他人的工作。因此,大量阅读文献研究,毕竟,日常中的现实不等于研究中的现实,通过他人的研究成果有效学习如何透析和把握纷繁复杂的儿童现实,跳出现实来穿透现实,是每日被现实包裹束缚的教师研究者亟待提升的研究能力。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四零篇

这次远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新修炼,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所以,我对这次远程培训很满意。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我们有能力更好的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我认识到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十天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一、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信息技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三、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远程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四、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信息技术教师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们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十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最后,我想说,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四一篇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的现状

从二零零七开始, 我们陆续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省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团队情况进行了摸底,从调研情况来看,由于教师人数、专业素养、人员结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团队水平差异较大,有喜有忧。

但不可否认,从对全省高中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调研情况来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基本都已建立,但存在形式多样

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平均每校三~四人,基本上每所高中都有信息技术教研团队,但信息技术学科组的建设在不同规模学校中,情况大不一样。在重点高中和较大规模的学校中,或者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学科比较重视的学校中,一般都能成立单独的信息技术教研组或信息中心。而其他学校,一般都与通用技术、物理、音体美等学科合并,并且名称形式多种多样,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等各种名称都有,由于教研组织不稳定,缺少教研组工作机制,造成教研组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形成良好的学科教研文化氛围。

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普遍,但效果差异较大

多数学校都制定了比较规范的校级教研活动制度,能定期开展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还是有差别的。在对有关学科教研活动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是一个学期教研活动次数的问题,有的学校一个学期中组织过较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在七次以上,的学校在四~六次,但也有二%的学校一个学期中一次也没有组织过教研活动。

另一个同伴互助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已经形成经常交流探讨氛围的教师有,但也有的教师很少交流探讨,还有二%的教师基本上没有交流探讨。学科教研氛围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校本教研重视的学校,教师间互相探讨、交流的氛围就好,特别是在一些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学校,如浙师大附中、温州中学、柯桥中学等,一般都能做到平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交流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等活动,教研氛围比较浓厚。在新教师培养上,大都实行新老结对形式,新教师通过听老教师和其他学科优秀教师的课,学习教学方法和经验,得以快速成长。但是在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人数比较少的学校,如有的学校只有一~二位信息技术教师,教研组是与其他学科合的,教研活动很难得到保证,同伴互助变成了个人自助,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比较缓慢。

三.教师自我定位、自我要求参差不齐,学科视野亟需拓展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除了在学科承担教学任务,往往还要兼其他管理任务,教师工作压力大,杂事多,用于研究教学的时间少。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甚至为学校干杂活成为主要的事,而教学成为次要的事。角色定位不当,本身的技术与能力就会面临质疑,也会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上忙碌无发展,心态上焦虑无地位。

另外,信息技术教师普遍都比较年轻,教学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多数学校也缺少教学引领者,此时教研组内部交流的价值就会受到影响。一些学校信息技术教研方式比较单调,基本以讨论一周工作、分配任务为主,听课、评课都不多,教研活动缺少长期规划与精心设计,团队成员缺少相互学习和智慧分享,一些网络交流平台只重视物态资源利用,缺少深入交流与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观念。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与提升策略

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起步于上个世纪八零年代,伴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过程。经过二零多年的磨炼,一批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初步拥有了一支职业操守良好、成员合作默契、专业素质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过硬、工作业绩突出的师资队伍,他们除了承担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等学科任务以外,还要承担学校信息化建设、电教设备维护、网络系统维护等大量工作。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研团队,如温州中学、柯桥中学、杭州二中等,而浙师大附中这个团队就是浙江省众多信息技术优秀教研组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团队成员的成长印证了一句话: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每次与浙师大附中校长交流,他对团队成员总是大加赞赏,对信息技术教研组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创建特色示范学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其肯定。总结这些优秀团队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一.制度保障,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是众多教学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而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研组的作用息息相关。要建设一个优秀团队,健全的制度、明确的活动规则是前提,如温州中学建立了各种与信息技术学科息息相关的制度:教学制度(包括公开课、备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考试等制度)、工作量核算制度、机房制度、故障反应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等;而柯桥中学则坚持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主要负责学科教学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设备维护、场地安排、排课等全局问题,而备课组活动则着重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浙师大附中的定期学术研讨制度,对所有团队成员都是一种督促和鞭策。

二.队伍建设,核心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必定有一个核心的引领人物,这个人不一定是教研组长,但肯定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其自身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这个核心人物一般对教研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深化课改最需破解的难点中提炼和设计研究项目,为组内教师创设个性化的专业发展平台,并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研究实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指导教师。浙师大附中的李永前老师、温州中学的谢作如老师、柯桥中学的吴建锋老师等,他们除了自己孜孜不倦研究课程改革,也经常无私地为组内教师搭建平台,创设条件,引导教师深入研究,差异发展。

除了核心人物的引领,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要利用知识、资源、能力或技术上的互补性,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优势,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发展个性和特长,就能实现一+一>二理论。例如,浙师大附中教研组教师通过“自由式”的交流,逐渐明确个人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作为自己教学研究的方向,慢慢发展为个人特长,促进了教研组的多元化发展。又如,温州中学提出了“一+N”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及定期轮换的首席教师引领制度,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某一方面的首席教师。

三.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投身课程改革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以及学生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尤其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为每位教师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如果能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主动参与,就能比别人走得更快更远。例如,柯桥中学从二零零三年开始就开设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温州中学率先进行了必修课分层走班的尝试,浙师大附中更是率先在省内将六个高中信息技术模块全部教了一遍,模块教学、选课走班、选修课程开发等,他们都能积极探索和尝试,每个教师都试着开发有特色的选修课程,每个改革的节点他们都能紧紧抓住,正是这种积极的研究态度,让他们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四.创建和谐的教研文化,形成鲜明个性特色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对教学质量的保障起着关键作用。教研组需要依靠一种无形的力量凝聚每一个成员,这种无形的凝聚力就是教研组文化(教研组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指的是教研组教师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教研组教师的师德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和文化生活)。

“团结合作,全面发展”是一个优秀教研组所必备的基本条件,而创设和谐的教研文化是一个教研组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浙师大附中的信息技术教研组正是秉承了一种团结协作的和谐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不断积淀并逐渐影响到全省,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陈占泽老师独自一人来到浙师大附中,亲身体验李永前老师的作品教学;金华市女子中学方丽芬老师到浙师大附中参观学习后,强烈感到这个团队的朝气与活力;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徐世银老师听了浙师大附中一线教师的讲座后,觉得最贴近教学,他们娓娓道来,自己也身临其境。正如丁芳老师所说:“我们每一位老师虽然都有自己侧重的专业技术和教学研究的方向,但在组内都要求是公开透明的,而绝不允许藏着掖着,即不保守。在这种状态下,相互交流和深入探讨就成了一种流畅的和习惯性的工作。这也促使每位教师不断改变、提升自己,跳出低层次的徘徊,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应用”。正是这种深度交流研讨,才使浙师大附中“以项目为立脚点”的教研活动更有成效,这就要求教研组成员必须敞开个人的真实观点,于是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是基本保证。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四二篇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革命。教育信息化的运用正在使我们的课堂和教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二零xx年一零月二七日,我参加了“西夏区一零零名骨干教师计算机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有幸聆听了王宇、赵健等众多区内外专家的精彩讲座。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理念知识和技术手段,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觉得收获很多。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我们的指导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

在培训中,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多途径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习认识到多媒体应用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校本研修反思总结 第四三篇

通过参加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幼儿教育在不断发展,幼儿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当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远程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平台。老师们的答疑解惑让我在学习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学习进步很快,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从来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同行的交流,让理论实践再次升华。

这次培训中我的收获还来自同班的学员们,说句实话,我以为自己还是一位较学习,思想比较超前的老师。但是看了同伴学友的日志、他们的见解确实准确、实用、精炼。她们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记录记录再记录,实践实践再实践,反思反思再反思,这些言论,无一不是以幼儿的成长为中心,无一不是孩子的快乐学校为目的,它深深地感动着我,每次的讨论都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都让我不断地提醒我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我做的远远不够,真的该认真学习了,不然一定会被时代所抛弃,自己就是一名在一线的教师,应该有更多的`经验和实践,要善于积累反思,那才是真正的财富,比尔都无法夺走,让同行,让家长给予你赞赏的目光,信服我,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二、心动后的行动。

一、转变观念,设计学习方式。

幼儿的学习分为正式的教育活动和非正式的,游戏是儿童天赋的权利,应真正成为它的主人,让游戏环节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自立探索,获取经验,让自己的经验更具持久性,为自己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幼儿,指导要有针对性,启发性,了解幼儿内在的需求,真正起到游戏中的快乐,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更新知识,设计学习过程,提高业务水平。

三、改变对幼儿的评定观念。

_没有教不会的幼儿,只有不会教的老师。_以前有的幼儿性格动作慢,我便上前去帮助他,以为他差,所以在活动时觉的他干不了这事,做不了那事,最后导致孩子有不良的毛病,对孩子也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此次的培训,我要改变以往的方式,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评价幼儿,积极鼓励引导,让幼儿园的教育成为他们一生中难以抹去的美好回忆。

幼儿教师是专业的教育者,是幼儿游戏的伙伴,是幼儿知心的朋友,是幼儿的研究者。做好一名让社会满意的幼儿教师是我们当下的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