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合同范本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多篇)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多篇)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一篇《方剂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一.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D.《黄帝内经》 二.被柯琴赞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的方剂是;B。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一篇

《方剂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一.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D.《黄帝内经》 二.被柯琴赞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的方剂是;B.桂枝汤 三. 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 E. 当归桂枝 四.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外,其余是:C.芍药白术当归煨生姜薄荷茯苓 五.再造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B.熟附子煨生姜 六. 平胃散的功用是: A.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七.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C.泻火解毒 八.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 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九.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一零.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桔梗枳壳 一一.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A.扶正祛邪 一二.三仁汤的功用是: C.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一三.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E.肝火犯胃 一四.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 当归 一五.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D.半夏生姜竹茹 一六.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B.百合固金汤 一七.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者,无论阳明寒呕,厥阴 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 C.吴茱萸汤 一八.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少气懒言,面色晃白,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质淡,脉虚大无力者,治宜选用: B.补中益气汤 一九. 具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作用的方剂是:C.生化汤 二零.证见偏正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D.川芎茶调散 二一.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不易变质 二二.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共有的药物是: E. 桂枝生 姜炙甘草 二三.左金丸中的黄连是:A.君药 二四. 泻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D. 桑白皮 二五.由桑叶,杏仁、人参、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胶、麦冬,枇杷叶组成的方剂是:E.清燥救肺汤 二六.定喘汤的功用是: 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二七. 紫雪丹的功效是: D.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二八.温胆汤的功用是: E.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二九.归脾汤的功用是: D.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三零.苇茎汤的功用是; B.清热化痰,逐瘀排脓 三一.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A. 六g:三零g 三二.配入汤剂时,须后下的药物是: D.砂仁 三三.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 B. 时有谵语 三四.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B. 生地 三五.逍遥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C.干姜大枣 三六.下列各方中除B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当归: B 参苓白术散 三七.方中黄芩,黄连同用的方剂是: B.半夏泻心汤 三八.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清稀,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治宜选用:A.小青龙汤 三九.症见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象虚缓者,治宜选用; B.参苓白术散 四零.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B.青蒿鳖甲汤 四一.配入汤剂时,需后下的药物是: A. 豆蔻 四二.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A.一偏于解表, 一偏于宣肺 四三. 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猪苓外,其余是: B.泽泻 茯苓白术桂枝 四四. 保和丸组成药物中含有: D. 神曲 四五.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B.荆芥豆豉 四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D.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四七. 安宫牛黄丸功用是: A.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四八.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DD.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四九.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C.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五零. 金匮肾气丸方中不包含的药味是: C. 山萸肉 五一.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 C.黄芩 五二.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E. 橘红 五三. 牡蛎散中重用黄芪意在: B.补气固表 五四.白虎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C.竹叶 五五.清暑益气汤组成药物中不含:D.银花扁豆花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二篇

要点常用剂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考察点:剂型的特点与含义)*一.汤剂:汤剂是将中药饮片加水浸泡后,按煎法要求煎煮一定的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特点:吸收较快,能迅速发挥药效,便于随证加减。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二.丸剂:“丸者缓也”丸剂是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以水、蜜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为赋型剂而制成的球形固体制剂。

常用的丸剂有水丸、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特点:丸剂与汤剂相比,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体积小,服用、贮存、携带方便。 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等;*三.散剂:根据其用途,分内服和外用两类。特点:内服散剂制作简便,节省药材,不易变质;较汤剂吸收慢,较丸、片剂吸收快。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三篇

【组方原理】      要点二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组成】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五钱当归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 酸枣仁各一两生地黄四两【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治】阴虚血少,心神不宁证。心悸怔忡,烦躁失眠,_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组方原理】       

第十一单元开窍剂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四篇

(一)清肝

清肝泻火 药物配对:黄芩 — 栀子,如龙胆泻肝汤;黄芩 — 生地、黄连,如黄芩散;大黄 — 菊花、黄芩,如大黄当归散;栀子 — 牡丹皮,如丹栀逍遥散。

清肝明目 药物配对:菊花 — 木、车前子,如洗肝散;青葙子 — 草决明、石决明,如青葙子散。

清肝利湿 药物配对:栀子 — 茵陈;龙胆草 — 木通、车前子。

清肝熄风 药物配对:羚羊角 — 钩藤,如羚羊钩藤汤;全蝎 — 僵蚕、蝉蜕,如千金散;蝉蜕 — 蚯蚓。

清肝止血 药物配对:黄芩 — 大黄、栀子,如大黄当归汤。

平肝潜阳 药物配对:钩藤 — 石决明、天麻;白芍 — 龙骨、牡蛎。

(二)温肝

温肝散寒 药物配对:吴萸 — 生 姜,如四神丸。

温肝行气 药物配对:吴萸 — 小茴香,如木瓜散;高良姜 — 香附。

温肝清胃 药物配对:吴萸 — 黄连,如木瓜散。

温肝舒筋 药物配对:木瓜 — 苡仁、桂枝,如舒筋散。

(三)疏肝

疏肝清热 药物配对:川楝子 — 玄胡索。

疏肝解郁 药物配对:柴胡 — 白芍,如逍遥散;柴胡 — 麦芽、陈皮,如和气饮;枳壳 — 郁金;柴胡 — 香附,如柴胡疏肝散。

疏肝行气 药物配对:香附 — 枳壳,如柴胡疏肝散;川楝子 — 小茴香,如金铃散;川楝子 — 乌药、青皮;白芍 — 陈皮、青皮。

疏肝利胆 药物配对:柴胡 — 龙胆草,如龙胆泻肝汤;柴胡 — 大黄、黄芩,如柴胡清凉汤。

疏肝理脾 药物配对:柴胡 — 枳实、甘草,如四逆散;柴胡 — 木香、陈皮,如和气饮;香附 — 苍术。

疏肝和胃 药物配对:柴胡 — 陈皮、半夏,如柴芍六君子汤。

疏肝养血 药物配对:川楝子 — 地黄;柴胡 — 当地 如逍遥散。

疏肝活血 药物配对:柴胡 — 桃仁,如血府逐淤汤;川楝子 — 郁金。

(四)补肝

补血养肝 药物配对:当归 — 白芍,如四物汤;当归 — 枸杞子,如滋肾补肝散。

滋肝明目 药物配对:山茱萸 — 枸杞子、菊花,如枸菊地黄丸。

养肝滋肾 药物配对:枸杞子 — 生地、菟丝子,如滋肾补肝散。

强筋健骨 药物配对:杜仲 — 续断、桑寄生,如独活寄生汤。

和营缓急 药物配对:白芍 — 甘草,如香连散。

五、用于肾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温肾

温肾壮阳 药物配对:肉桂 — 附子、熟地,如桂附八味散;补骨脂 — 巴戟天、葫芦巴,如血竭散。

回阳救逆 药物配对:附子 — 干姜、炙草,如四逆汤。

温肾强腰 药物配对:肉桂 — 怀牛膝、杜仲;补骨脂 — 葫芦巴,如血竭散。

温肾纳气 药物配对:附子 — 苏子,如三子下气汤。

补肾催情 药物配对:菟丝子 — 淫羊藿、阳起石,如催情散。

温肾缩尿 药物配对:益智仁 — 山药、乌药。

温肾利水 药物配对:附子 — 茯苓,如真武汤;怀牛膝 — 车前子。

温阳发表 药物配对:附子 — 麻黄、细辛,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温肾暖脾 药物配对:补骨脂 — 肉豆蔻,如四神丸。

温肾暖胃 药物配对:益智仁 — 官桂、砂仁,如益智散。

(二)补肾

滋肾清热 药物配对:熟地 — 地骨皮、柴胡,如熟地黄散。

滋肾益精 药物配对:枸杞子 — 生地、菟丝子,如滋肾补肝散;熟地 — 生地、山萸肉;夏盆子 — 菟丝子、枸杞子。

补肾健骨 药物配对:怀牛膝 — 熟地、巴戟天,如滋肾补肝散;续断 — 巴戟天、杜仲。

补肾涩精 药物配对:菟丝子 — 龙骨、牡蛎;沙苑蒺藜 — 芡实、莲子,如金锁固精丸。

滋肾泻浊 药物配对:熟地 — 泽泻,如六味地黄丸。

滋肾润燥 药物配对:肉苁蓉 — 当归、麻油,如当归苁蓉汤;生地 — 玄参、麦冬,如增液汤。

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获取干货可关注官方公众号【医路通网校】,让你备考不迷路!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五篇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的归纳

归纳的《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严格按照考研大纲的要求来检索的)

龙胆泻肝汤:(共七处)

x_四x一Q(M|一g_Q&O零{/E!L/U%S,T

一.十、自汗、盗汗—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九U二v([_b&H,b九N

二.十一、血证(一)鼻衄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三.十一、血证⑷吐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三~*\\#a/H零k_

四.十四、不寐⑴实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五.十八、痫证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o二{九x:|.ZQg六.二十九、胁痛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七.四十五、耳鸣、耳聋-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五[+r八z#R+R九s一\_D

*q!e([%}_C六~#i-v温胆汤:(共二处)一.十四、不寐⑴实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二..四十五、耳鸣、耳聋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共五处)

一.十六、郁证⑴实证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d一d)}三]*n五r!D_{(y三H

二.十九、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U;F;I_r&e:I七V)W三q

三.二十六、腹痛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四.二十九、胁痛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J三U八Y零q(R八mg一E

六B-E+e-h(B八x%[,R一p五.三十二、鼓胀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归脾汤(共九处)一.十一:血证⑴鼻衄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二.十一:血证⑷吐血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三.十一:血证⑹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四.十一:血证⑺紫斑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五.十二、心悸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_e八F;[*i三\\

六.十四、不寐⑵虚证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七.十六、郁证⑵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l!|)z七M五Q

八.三十一、眩晕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九.四十八、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金匮肾气丸(共四处)一.五、哮证⑵缓解期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

七味都气丸

二R_`*J_K-m八g四w$T(h

二.六、喘证⑵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三.九、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s二P*h%f六N!S七\\四.四十三、消渴⑶下消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共三处)

[,一M;W]+~_r;b-w-s零v)zS零f$G四{-u%r八K_f/w

一.三十二、鼓胀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R六y_Y三t(M九g八`;n,K)?八x__

二j&r_`-s七I_B*\\二C(N二.三十九、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三.四十一、癃闭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失笑散(共二处)一.十九、胃痛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二.三十一、积聚⑵积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四l(h,Q五U六[一i一h

藿香正气散(共三处)一.二十一、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

藿香正气散

二{:x*c_S/N二g:Y

*o)O)e九M-i二.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三.二十五、霍乱⑴寒霍乱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葛根芩连汤(共一处)一.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

友情提示:本文中《中医内科方剂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医内科方剂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六篇

【主治】虚热肺痿。症见咳唾涎沫,气喘短气,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虚数。亦治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组方原理】本证由肺胃阴亏,虚火上炎,气机上逆所致。君——重用麦门冬,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臣——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与大剂麦门冬相配,则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佐——人参、粳米、大枣、甘草益气生津以补肺胃之气。“培土生金” 、“虚则补母”。使——甘草调和药性。【鉴别】麦门冬汤与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的鉴别应用

三方都可以滋阴润燥,用于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咳痰不爽,咽干舌燥等病症。麦门冬汤——重在滋养肺胃,同时佐以降逆下气之品,用治虚热肺痿。临床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此外,还可治疗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炙甘草汤——功能益气复脉,滋阴养血。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弱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体羸气短,舌光色淡,少津之证。并可治疗气阴两虚,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之肺痿。清燥救肺汤证——具有清宣肺气、润燥止咳之功。其清热与滋阴之力均大,主要用于治疗燥热伤肺之重证,临床以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证治要点。要点三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组成】生地熟地当归身各三钱麦冬百合贝母各一钱半白芍一钱桔梗八分甘草一钱玄参八分【功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症见咽喉燥痛,咳嗽吐痰,痰中带血,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组方原理】君——百合,生津润肺;  生熟二地,滋补肾阴亦养肺阴, 生地兼能凉血。臣——麦冬滋养肺阴,润肺止咳;玄参 咸寒滋肾,且降虚火。佐——贝母,桔梗润肺化痰止咳;  当归、芍药补血敛肺止咳。使——甘草调和诸药,并配桔梗利咽喉。肺肾同治,金水相生。

第十六单元祛湿剂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七篇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 一,增强药力二.产生协同作用三.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四.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五.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 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 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及运用特点: 一、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为一方的核心,其药力居方中之首,一般用量偏大。在每一个方剂中君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只用一味,病情复杂也可用至二味。若用多则使药力分散,并且相互牵制而影响疗效。如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六味地黄丸,以熟地为君,用至八钱,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二、臣药:有二种意义: 一、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二、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三、佐药:有三种意义: 一、是佐助药:有二方面意义: (一)用于协助君、臣二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二)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的兼病或兼证。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少,但用数可多于臣药。 二、是佐制药:用于消除或缓解君、臣二药的毒性与烈性。 三、是反佐药: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四、使药:有二种意义: 一、引经药:能把方剂中的诸药引向病所,而发挥专项治疗作用。 二、调和药:是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第三节方剂的变化形式 一、药味增减变化 二.药量增减变化 三.剂型更换变化 第五章剂型 一、汤剂汤剂是中医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 二、丸剂丸剂内服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携带方便,一般适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三、散(粉)剂散(粉)剂制作简便,便于携带,节约药物,其吸收亦较快。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八篇

(一)清心

清心泻火 药物配对:石膏 — 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 — 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 药物配对:黄连 — 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 — 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 — 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 — 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清心凉血 药物配对:犀角 — 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 — 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 药物配对:栀子 — 木通,如洗心汤;滑石 — 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通 — 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 药物配对:车前子 — 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 — 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 药物配对:黄连 — 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 药物配对:香薷 — 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 — 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 药物配对:黄连 — 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 — 天竺黄, 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 药物配对:黄连 — 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 药物配对:附子 — 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 药物配对:附子 — 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 药物配对:附子 — 玄胡索。

和阳益阴 药物配对:桂枝 — 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 药物配对:细辛 — 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 药物配对:人参 — 附子,如参附汤;黄芪 — 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 药物配对:黄芪 — 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 — 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 药物配对:黄芪 — 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 药物配对:炙甘草 — 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 药物配对:黄芪 — 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益气敛阴 药物配对:人参 — 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和营补血 药物配对:熟地 — 当归,如四物汤;白芍 — 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 药物配对:干地黄 — 阿胶,如黄土汤;麦冬 — 生地,如炙甘草汤。

滋阴安神 药物配对:生地 — 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五味子 — 苻神、远志,如养心汤。

滋阴降火 药物配对:生地 — 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清肺泻火 药物配对:石膏 — 知母,如白虎汤;黄芩 — 栀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 药物配对:石膏 — 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石膏 — 杏仁,如麻杏石甘汤;银花 — 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前胡 — 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清肺祛痰 药物配对:黄连 — 贝母、白矾,如白矾散;知母 — 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 药物配对:板蓝根 — 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饮;银花 — 连翘、大黄,如消黄清凉散;黄连 — 黄芩、栀子,如消黄散。

清肺解表 药物配对:银花 — 连翘、荆芥,如银翘散;桑叶 — 杏仁,如桑杏汤。

清肺利咽 药物配对:牛蒡子 — 桔梗、甘草,如银翘散。

清肺止血 药物配对:知母 — 侧柏叶、栀子,如十黑散;黄连 — 白芨、阿胶,如白芨散。

清肺止痒 药物配对:玄参 — 紫参、苦参,如五参散。

清肺排脓 药物配对:苇茎 — 苡仁、桃仁。

泻肺行水 药物配对:葶苈子 — 大枣。

(二)温肺

温肺发表 药物配对:细辛 — 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荆芥 — 防风,如荆防败毒散。

温肺止咳 药物配对:麻黄 — 杏仁,如厚朴麻黄汤;杏仁 — 桔梗,如发表青龙汤。

温肺化痰 药物配对:干姜 — 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紫苑 — 苏子。

燥湿化痰 药物配对:半夏 — 陈皮、茯苓,如二陈汤;半夏 — 枯矾,如半夏散。

化痰降气 药物配对:苏子 — 莱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气汤;半夏 — 苏子,如苏子降气汤;紫苑 — 白部、白前,如止嗽散。

宣肺利气 药物配对:桔梗 — 帜壳,如荆防败毒散;杏仁 — 陈皮,如发表青龙汤。

宣肺行水 药物配对:麻黄 — 白术;桂枝 — 防己。

(三)润肺

润肺清热 药物配对:知母 — 贝母、玄参,如知母散;沙参 — 麦冬、天花粉,如沙参麦冬汤。

润肺生津 药物配对:麦冬 — 生地、知母,如清肺润肠散;麦冬 — 沙参、玉竹,如沙参麦冬汤。

润肺止咳 药物配对:麦冬 — 杏仁、枇杷叶,如清燥救肺汤;款冬花 — 紫苑,如黄柏散。

润肺化痰 药物配对:百合 — 贝母、麦冬,如百合固金汤;天冬 — 麦冬、瓜蒌壳,如理肺散。

润肺滋肾 药物配对:生地 — 熟地、玄参,如百合固合汤。

(四)补肺

益气敛肺 药物配对:人参 — 五味子,如虚劳补阳散;

益气平喘 药物配对:人参 — 麻黄、杏仁。

益气化痰 药物配对:人参 — 贝母。

益气固表 药物配对:黄芪 — 白术、防风。

补肺润燥 药物配对:党参 — 沙参、制首乌,如五参散。

三、用于脾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温脾

温中祛寒 药物配对:干姜 — 厚朴,如健脾散;官桂 — 砂仁,如益智散。

温中行气 药物配对:厚朴 — 青皮、陈皮,如厚朴散;桂心 — 砂仁、陈皮,如桂心散。

温中止痛 药物配对:丁香 — 吴萸,如丁萸理中汤;砂仁 — 木香,如香砂散。

温脾止泻 药物配对:肉豆蔻 — 诃子,如养脏汤。

温脾止血 药物配对:附子 — 白术、灶心土,如黄土汤;附子 — 炮姜炭。

温脾攻下 药物配对:附子 — 大黄,如温脾汤。

温脾助阳 药物配对:干姜 — 草果仁、附子,如实脾汤;白术 — 附子,如术附汤。

(二)清脾

清热解毒 药物配对:石膏 — 黄连、黄芩;升麻 — 玄参。

清热祛湿 药物配对:黄连 — 黄芩、黄柏,如黄连解毒汤;栀子 — 藿香;黄柏 — 苍术,如除湿壮筋汤;石膏 — 苍术,如湿热吐草方。

(三)健脾

健脾除湿 药物配对:苡仁 — 防已、陈皮,如滋补散;茯苓 — 苡仁、大腹皮,如消肿利水散;白术 — 茯苓,如四君子汤。

燥湿健脾 药物配对:苍术 — 厚朴、陈皮,如平胃散;槟榔 — 苍术,如麻黄桂枝汤;苍术 — 神曲,如加味平胃散。

健脾行气 药物配对:陈皮 — 青皮,如曲蘖散;茯苓 — 枳壳,如和胃消食汤。

健脾破满 药物配对:白术 — 莪术,如导水散;白术 — 枳实,如枳实导滞丸。

健脾利水 药物配对:黄芪 — 茯苓、防己,如防己散;白术 — 茯苓、猪苓,如五苓散。

(四)补脾

补脾益气 药物配对:党参 — 黄芪、白术,如扶脾散;人参 — 白术,如四君子汤。

补中健脾 药物配对:人参 — 白术、陈皮,如异功散;白术 — 山药,如完带汤。

益气升阳 药物配对:黄芪 — 升麻、柴胡,如补中益气汤。

益气温中 药物配对:黄芪 — 桂枝;人参 — 白术、干姜,如理中汤。

补中和胃 药物配对:白术 — 砂仁、陈皮,如香砂六君子汤。

益气涩肠 药物配对:人参 — 肉豆蔻、诃子,如养脏汤。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九篇

要点一五苓散《伤寒论》【组成】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一.外感风寒,水湿内停证。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甚或水入即吐,苔白,脉浮。二.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三.痰饮内停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组方原理】本方原治外有表证,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君——重用泽泻,利水渗湿。臣——茯苓、猪苓,助君药渗利水湿。佐——白术,健脾燥湿;  桂枝,温阳化气,解表散寒。服药后多饮开水,使微微汗出,以助气化。膀胱功能复常,小便通利,脾健表解,则蓄水及水湿诸症自除。

【鉴别】五苓散与猪苓汤同为利水之剂,均治小便不利,口渴身热。五苓散——属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故用泽泻、二苓、白术配桂枝,以通阳化气行水;猪苓汤——湿热蕴结下焦,水热互结,邪热伤阴,故用泽泻、二苓、滑石配阿胶,以滋阴清热利水。

“五苓泻湿,故用桂、术;猪苓泻热胜,故用滑石。”要点二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组成】防己一两甘草(炒)半两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组方原理】君——防己,祛风利水以止痛,

      黄芪,益气补虚而固表二药合用,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共为君药臣——白术,补气健脾祛湿,助君药祛湿行水,益气固表佐——煎加生姜、大枣,以助祛风湿,和营卫,调脾胃使——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药性细目五温化寒湿要点一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组成】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炙)二两【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胸胁支满,气上冲胸,呕吐清水痰涎,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组方原理】君——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化饮。臣——桂枝,通阳化气,温化痰饮。苓、桂相伍,一利一温,湿邪去有利于阳气得复,阳气得复又有利于祛湿。佐——白术,健脾燥湿。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要点二真武汤《伤寒论》【组成】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炮)一枚【功用】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肿。全身浮肿,四肢沉重,小便不利,恶寒肢冷,腹痛下利,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细。【组方原理】本证由脾肾阳虚,气不化水,水湿泛溢所致。君——附子,温肾暖脾,化气行水。臣——茯苓、白术,补气健脾,利水渗湿。佐——生姜,配附子温阳散寒,伍苓、术辛散水气,又能和胃止呕; 白芍,酸甘缓急以治腹痛,并能监制附子、生姜辛热伤阴之弊。要点三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迟。【组方原理】君——附子、干姜,温肾暖脾,扶阳抑阴,共为君药臣——茯苓、白术,健脾渗湿,利水消肿。佐——木瓜,除湿和中, 厚朴、木香、槟榔、草果,行气导滞,化湿利水,使气行则水行,气顺则胀消。使——甘草,调和药性。

煎时加生姜温散水气,大枣益脾和中。【鉴别】同为温阳利水之剂,均可以用于阳虚水肿。真武汤——真武汤以附子为君,不用干姜,故偏于温肾阳,方中用白芍能柔肝缓急,而止腹痛,适用于小便不利,四肢沉重或浮肿,心下悸,头眩,肌肉瞤动的水气内停证。实脾散——以附子、干姜为君,温肾暖脾,方用厚朴、木香、草果理脾行气,能消腹胀,全方重在温脾,适用于半身水肿,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之阴水证。细目六祛风胜湿要点一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独活三两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组方原理】本证由风寒湿痹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君——独活,祛风散寒胜湿,善治腰膝腿足之痛。臣——秦艽,防风,祛风胜湿舒筋,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桂心,温经散寒通脉;佐——桑寄生、杜仲、牛膝,益肝肾,祛风湿,强筋骨;  地黄、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  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

第十七单元祛痰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一 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一)祛痰剂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因痰所致的各种病证。“百病多有痰作祟”。(二)祛痰剂的配伍规律脾失健运,可以聚湿生痰;肾虚不能制水,水泛可以为痰。因此,祛痰剂中常配伍健脾、益肾药,以图标本同治。其次,治痰应注意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因为痰随气机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要点二 应用注意事项一.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选择相应类别的祛痰剂。二.祛痰剂用药多属行消之品,易伤正气,不宜久服。三.对有咳血倾向或痰黏难咯者,不宜用燥热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四.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细目二燥湿化痰要点一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用法】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沉滑。【组方原理】本证由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所致。君——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臣——橘红,理气行滞,使气顺痰消,并助半夏燥湿和胃。佐——茯苓,渗湿健脾,治生痰之源。使——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药性。煎煮时加生姜,降逆化痰,制半夏之毒;入乌梅收敛肺气,合半夏、橘红散中有收。要点二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炙)一两茯苓一两半【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症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以及癫痫等。 【组方原理】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臣——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佐——枳实,破气消痰,散结除痞;  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化痰;  茯苓,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鉴别】温胆汤——方中燥湿化痰与清胆和胃相伍,以清胆和胃化痰为其特长,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为主治痰气郁结化热之证的常用方剂。蒿芩清胆汤——上方加青蒿、滑石、碧玉散、黄芩即为蒿芩清胆汤,方中清热与利湿相伍,使少阳湿热分消;清胆与和胃并用,令木达则土安。主治少阳之邪传腑犯胃,证偏半里,邪热偏重,且兼痰湿中阻之证。细目三清热化痰要点一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一两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热痰咳嗽。症见咳嗽,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组方原理】本证由痰热壅结于肺所致。君——胆南星,清热化痰。臣——瓜蒌仁,清热化痰;  黄芩,清泻肺火;佐使——枳实,行气消痞,陈皮,理气化痰,    茯苓,半夏,健脾渗湿,化痰散结。    杏仁,降气止咳。要点二 小陷胸汤《伤寒论》【组成】黄连一两半夏半升瓜蒌实一枚【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之小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组方原理】本方为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之小结胸证而设。君——瓜蒌实,清热涤痰,宽胸散结。臣——黄连,泻热降火。  半夏,祛痰降逆,开结消痞。半夏与黄连相伍,辛开苦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细目四润燥化痰要点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组成】贝母一钱五分瓜蒌一钱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主治】燥痰咳嗽。咳声短促,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组方原理】君——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臣——瓜蒌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佐——天花粉 清热润肺  茯苓 健脾渗湿  橘红 理气燥湿化痰  桔梗 宣肺化痰止咳细目五温化寒痰要点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功用】降气止咳,化痰消食。【主治】痰壅气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闷,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组方原理】本证由痰食壅滞,气机不畅,肺失肃降所致。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祛痰。临证可视痰壅、气逆、食滞之轻重酌定君药。

细目六治风化痰要点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组成】半夏一钱五分天麻茯苓橘红各一钱白术三钱甘草五分【功用】化痰息风,健脾祛湿。【主治】风痰上扰证。症见眩晕,头痛如蒙,自觉天旋地转,少食多寐胸闷呕恶,苔白腻,脉弦滑。【组方原理】本证由湿痰内盛,肝风夹痰上扰清空所致君——半夏,燥湿化痰,

      天麻,平肝息风,二者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共为君药。臣——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本佐——橘红,理气化痰。使——甘草,调和药性。煎加生姜、大枣以调和脾胃。

第十八单元消食剂

细目一 概述要点一 适用范围适用于食积、疳积等证要点二 应用注意事项一.消食剂虽然作用和缓,但终属克伐之剂,对于纯虚无实之证,应当禁用。二.对于积滞日久,正气耗伤或脾胃素虚者,当用丸剂缓消或配伍扶正健脾药,以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三.对于积滞较甚而正气不虚者,可与下法结合使用,以加强消导之力。细目二 消食化滞要点 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一两【功用】消食和胃。【主治】食积内停。症见胸脘痞满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或大便稀溏,苔黄厚腻,脉滑。【组方原理】君——重用山楂 消食化滞,尤擅消肉食油腻之积。臣——神曲 消食健脾,尤善化酒食陈腐之积;  莱菔子 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痰气之积。君臣配伍,可消一切饮食积滞。佐——半夏 和胃降逆,陈皮 理气和中,  茯苓 健脾渗湿,连翘 清热散结。细目三 健脾消食要点一 健脾丸《证治准绳》【组成】白术二两半木香黄连甘草各七钱半白茯苓二两人参一两五钱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煨去油)各一两【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主治】脾虚食停证。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组方原理】本证由脾胃虚弱,食积内停所致。君——白术、茯苓 健脾化湿止泻,共为君药臣——人参、甘草 补中益气  肉豆蔻、山药 益气健脾止泻,  山楂、神曲、麦芽 消食化滞和胃。佐——木香、砂仁、陈皮 理气醒脾和胃,  黄连 清热燥湿。使——甘草,调和诸药。【鉴别】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都可以治疗脾胃虚弱,而见泄泻者。健脾丸——为消补兼施之剂,是治疗脾胃气虚,运化不及的基本方剂。临床用于治疗脾虚食停证,以食少难消,脘腹痞满,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为辨证要点;参苓白术散——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剂临床用于治疗脾虚夹湿证,以面色萎黄,饮食不化,并见泄泻,舌淡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此外,参苓白术散还具有益肺保肺之功,亦可治疗肺气虚弱,形寒面白,少气时咳之证。要点二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组成】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各二钱半夏曲人参各三钱厚朴(炙)四钱枳实黄连各五钱【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症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畅者。【组方原理】本证乃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而致。君——枳实 行气消痞为君。臣——厚朴 下气除满,与枳实相须为用,以增其行气消痞之效。佐——黄连 清热燥湿;

      半夏曲 散结除痞,降逆和胃;  干姜 温中散寒。三药配伍,辛开苦降,寒热同调,散结除痞。  人参 益气健脾,白术、茯苓 健脾祛湿;使——麦芽 消食和胃。 甘草 调和药性,和中补脾。

第十九单元驱虫剂

要点 乌梅丸《伤寒论》【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功用】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证。症见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作时止,得食即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兼治久痢、久泻。【组方原理】“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君——重用乌梅,酸以安蛔,并以苦酒(醋)渍之。臣——细辛、蜀椒,辛可伏蛔,温脏祛寒;  黄连、黄柏,苦以下蛔,清泻内热。  附子、干姜、桂枝,温里祛寒;佐——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使——蜂蜜,调和诸药。

脏腑常用方剂归纳总结 第一零篇

方剂学考 总论试复习填空题 一七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三类 一八使药包括引经药和调和药三类 一九臣药的意义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和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两种 简答题 一三.简述臣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臣药的涵义有两种:一.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二.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亦可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 一四.简述佐治制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如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芩,可制约方中羌活、苍术等君臣药的辛温燥烈之品,以防伤津。 一五.简述反佐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所谓反佐药是指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这样的药物称为反佐药,如温通四逆汤中以苦寒之胆汁防寒邪拒药。 一六.使药有哪几类?其涵义为何? 使药有两种意义:一、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二、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二一、药味增减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 药味增减的前提是药味的增减不能改变原方的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的地位。增减方中次要药物,目的是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 二五.方剂的变化有哪些基本形式?

常见的方剂变化有三种主要形式:药味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和剂型的更换变化。 问答题 五.写出君臣佐使的涵义,并以麻黄汤为例加以说明。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一.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一、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三、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一、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二、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麻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泄闭郁之肺气,用以为君药。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为佐助药。炙甘草既能助麻、杏以止咳平喘,又能益气 和XX,调和药性,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解表剂 一XX 主治症候的病机是C 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D 外寒里饮 E 风邪犯肺,肺失清肃 二xx 中xx 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D A一:二 B二:一 C三:二 D一:一 E二:三 三 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C A败毒散B大青龙汤C九味羌活汤D独活寄生汤E香苏散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