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法治减负总结
道德和法治减负总结 第一篇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为此教师可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立足课堂增实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精心设计多样化作业,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全面管理作业达减负之成效;通过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利用数据分析辅助教学,提供课后多维度“服务”,构建教学新生态,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基于减负增效提质理念下的高效教学。
(一)以课堂变革为基础,促进轻负高质发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教育要减负,首先要从课堂突破。课堂变革要立足于教学方式的优化,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聚焦于学习方式的深化,将学生作为课堂的共同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以提升学生高阶思维。
一.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
由于长时间机械性、重复性的学习,学生对学习产生疲惫感,失去学习兴趣,深感学业负担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课堂,若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就要从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效性着手,让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将有趣转化为有效。趣味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让学生从被动的无心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有心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趣味性教学采用的手段主要有:第一,转变教学模式,告别千篇一律,从课堂环节入手,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可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七年级新生开学第一课上,利用快闪视频关于自己以及科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有一个较好的初印象,激发了对该科目的学习兴趣。
第二,更新教学内容,选取富有时代性又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素材,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并可在生活各处有迹可循,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也让学生获取一定的时事发展潮流,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选取教学素材上,坚持科学的时事性原则,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时事,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更加踊跃发言,自然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例如在九年级复习中,笔者利用一零个热点时事帮助学生进行重要知识点复习,形成一轮完整的专题复习。一零个热点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时事新闻,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文本信息的获取能力,学起来更加轻松高效。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构建“一+一”学习共同体,可以构建师生、生生之间良性的主体间性关系,使其主体能够通力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提升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成长为课堂的共同创造者。“一+一”学习共同体的含义有两层:其一,一个主体加一个主体,师生两者皆为课堂的教学主体,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链活动,引导、协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并让学生学会相互评价,能够自主学习、互相帮助,实现有效学习;其二,一半课堂时间加一半课堂时间,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压缩教师那些烦琐、重复的无效讲授,教会学生如何在做中学、用中学,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力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二零二一年九年级一轮复习中,笔者将课堂四零分钟一分为二,前二零分钟是学生自主复习时间,教师将课堂的学习目标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之上,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以任何创造性形式完成。后二零分钟,主要采取两种形式,给行为习惯比较好的班级提供习题库,让他们直接在课堂上练习,在练习中把握知识点,查漏补缺,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同学的练习进行分析与评价;在学习基础差一些的班级,让学生展示前二零分钟所学,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和老师共同点评,并梳理知识要点,适时查补漏洞。放权于学生,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也使学生在寻找和阅读过程中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在评价中提升,从而创造性整合新知。
(二)以作业设计为引擎,激活育人赋能作用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教师检验学生课堂知识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减负不仅着眼于作业总量的缩减,更关注于作业设计的质量,引导学生从被动完成作业转向积极追求目标,从而真正达到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目标。
一.菜单式作业,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师在作业设计上缺乏分层、弹性,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出现“吃不饱”“吃不了”或“消化不良”等现象。采取菜单式作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星级难度的题目、不同形式难度的作业,学生自我评估后选择适恰的作业进行挑战练习,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自主选择做与不做,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认知自身能力,对个体能力进行判断和调控。
例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做负责任的人》时,分别设置了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一)一星问题:“在平常的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特别有责任感的人?”(二)二星问题:“在你的经历中,当你遇到不负责任的人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三)三星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到两个问题回答。这样的作业设计具有选择性,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问题,回答起来更有真情实感,更加轻松,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更易获得成就感。
再或者笔者在考查学生知识点记忆的期末复习阶段,通常会采取“大挑战”的形式,检测学生的知识巩固情况,还能将此作业变成个人完整的知识复习单。在挑战单的设计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采取的是问答模式,将主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通过简答的方式回答,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也规范了学生的作答;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采取的是填空模式,将主要知识点罗列完整,把每一个知识点的关键词挖空,让学生填写,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直戳知识要点,在记忆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得到有效分。
图一 同一内容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单
实践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对弹性的度有所管控,避免学生全部选择最简单的题作答。引导、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作答,适当地拔高学生的作业弹性,在减负时提高质量,达到高效作业效果。
二.项目式作业,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减轻作业负担,就要转变“作业等同于作业本和练习卷”的固有观念,将机械化的固定式作业转变为个性化的开放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力,发现学生更多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讨论,设计跨学科的作业引导学生融合,设计生活类的作业引导学生实践,设计思维类的作业引导学生设计,还可以设计探究类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积极动口,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作业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重在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凝练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创新实践能力。
笔者在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多次设计项目式的实践作业,例如在《家的意味》中,设计为:“回家开展一次',我爱你’活动,替长辈做一件事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并亲口说一句我爱你。”本次作业拉近了亲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体会父母日常工作的不易,引导孩子养成孝亲敬长的习惯,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从收回的作业来看,很多学生并不局限于洗脚、烧菜、洗衣服等常规形式,而根据自家的情况进行了创新,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比如在教学《走近老师》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前教师大采访的环节,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访自己的任课老师,采访内容由固定问题和活动问题库组成,题库由核心小组成员自行编写,学生可自主选择问题对教师进行采访,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教师;要求小组在采访过后,完成一篇采访感想,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表感言,阐述对教师的理解;设计在课堂上“为教师颁奖”的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感谢恩师。在多个活动中完成该课时的三维目标,既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交往和动手等实践能力,也让课堂变得生动丰富,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更加轻松高效。
三.多元化评价,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要改进作业设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记录与评价机制,形成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发展以及变化,如作业的认真书写、独立思考、按时上交、及时订正等。
笔者设计了一本作业记录簿,由课代表及时记录作业上交情况,教师负责记录学生当堂作业完成情况、完成效果、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根据作业记录簿上的情况,对作业评价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作业需要查漏补缺的学生进行辅导,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评。每个月评出“作业工整之星”“作业完美之星”“作业进步之星”“作业订正之星”若干名,对他们进行奖励。
学生作业的评语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笔者利用有趣的表情和贴切的文字组成每日学生作业评语。例如:“作业很漂亮”“今天的作业我很满意”“加把劲,有糖吃”“订正合格”“作业有进步,小花花送你”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既合适又客观的评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三)以数字资源为驱动,延伸课后学习维度
减负增效不是一个孤岛问题,需要多方的力量。社会正处于一个“微时代”的数字资源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繁盛,将数字资源与教学发展完美结合,可以开放教师的智慧,精准把握学情,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
一.搭建数字资源平台,扩展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担当的是引导者,更是服务者,为教学提供各类数字资源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学科资源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学科课件、微课、知识点纲要、习题库、优秀作业展评等数字资源,让习得能力各有不同的学生可以借助数字网络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便捷师生互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笔者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搭建资源库,定时定期将自己制作或网络摘录的微课、课件资源等上传平台。在资源库中,学生可以回顾当堂所学,巩固课堂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如果还学有余力可以去扩展更深层次的知识。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图二 七年级上册数字资源库
二.运用数据精准服务,辅助教学
教学从原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范式转向数据驱动教学范式,通过数据驱动教育精准教学,借助教育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与学更加个性、精准、高效的目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道德与法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或者单一的分数来进行学情的分析,这样容易受到思维的局限,造成片面的主观印象,不利于教学更好地发展,也增加了师生的负担。在数据化的时代,让数据服务教学,利用数据整理每一次测验的普遍性错误和特殊性错误,采取针对性的分析与评价,调整教学,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有效性习得,以便于采取下一步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例如,笔者在九年级复习教学中,利用“Excel表格”数据对测试情况进行分析讲评。如图三所示,按小题罗列出学生的得分,圈画出客观题典型题目的失分学生,在课堂讲评的过程中由失分学生描述自己的答题思路,随即由得分学生对其思路进行点评拨正,这样讲评更加有针对性,可以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图三 分析学生小题分的札记
另外,笔者还利用“新步伐”平台记录学生的大小测情况,将学生的成绩由单一的分数记录转化为学科具体学习情况,全面测评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知识和方法的实践运用能力。利用“新步伐”,教师可以依据每个班级对每一板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学生登录该平台可以看到自己成绩的起伏变动以及每一板块知识点的得分情况,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情,并在之后的学习中有所侧重,以减轻学习负荷。
道德和法治减负总结 第二篇
学生课业负担一直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教育人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七零多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文件调动各地推进减负工作。二零二一年七月二四日,_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业成长中的重要责任,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双减”其实是要求“减负增效提质”,而“减负”“增效”“提质”三者应是逐步实现的,减负,减轻学生的负担,是一种手段;增效,提升教学效率,是过程性目标;提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习品质,提高个人素质,是最终目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减去不必要、不合理的负担,科学减负,有增有减,调和不同学生的学习口味,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学生学习实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落实学生能力指向,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积极响应号召,实施理由有二:其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笔者所在的地区是一门分值为二五分的开卷考试科目,在中考总分中占比相较于其他科目较小,但是被重视程度很高,时间投入成本要远大于收益成本,故在教育的减负提质增效方面,本学科实施空间较大。其二,减负是为了提质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积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得到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只有将育人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才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才是减负工作落到实处的最佳证明。
道德和法治减负总结 第三篇
在上述教学策略实施后,学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改变,增效提质目的初步得以实现。
首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刚刚完整带完一届学生,经过这三年的实践,学生整体成绩进步明显。通过“增量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的中考合格率与第一次月考摸底测试合格率相对比,成绩提升,尖子生的优秀率明显提升,而低分的同学也没有出现空白卷的情形。
其次,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从一开始不认真听讲、毫无学习兴趣到现在可以自主在课堂上研究素材,课后主动搜寻素材提供给老师,实现了从不学、厌学到要学、会学、乐学的转变。
最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教育更加指向育人功能,在作业的灵活性、选择性中培养了判断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中培养了社交能力;在数字资源的运用中培养了资源检索能力,初步达到指向核心素养的能力目标。通过实践作业,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将理论知识升华到自身认知,在持续的内化积累中,不断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了综合素质。
当然,在落实“双减”政策时,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众多问题。例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故而课堂任务的分配无法达成一致;在菜单式作业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管控难度有所提升,作业的二次批改力度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骤增。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教知的同时要达到育人目标,其路漫漫,笔者将继续不断探索。学科教育减负增效提质也将会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过程。相信在国家、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阵地的作用下,学生会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快乐学习者。
注一:本文首发于《新课程评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