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概率题型分类总结
中考概率题型分类总结 第一篇
高中概率数学知识点
概 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
(一)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二)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三)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四)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五)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 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六)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基本性质
一、基本概念:
(一)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二)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三)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四)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一,于是有P(A)=一—P(B)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一)必然事件概率为一,不可能事件概率为零,因此零≤P(A)≤一;
二)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三)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一,于是有P(A)=一—P(B);
四)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一)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二)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三)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一)事件A发生B不发生;(二)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一、(一)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二)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基本概念:
(一)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二)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
(三)几何概型的特点:一)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二)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如何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数学中的判定
判定多用于数学的证明概念,通过事物的本质属性反映出的本质性质,以此作为依据推知下一步结论,这个行为叫做判定。
例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个作为已证明的定理,揭示了本质,可以说是“永远成立”。
以此作为判定依据,这个依据叫判定定理,我发现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可以断定此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这个行为叫判定
中考概率题型分类总结 第二篇
大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概率论基本知识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和,积,差,相等,对立,互斥和逆事件)
事件的关系图
概率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古典型概率 几何型概率
条件概率 乘法公式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事件的划分
事件的独立性 相互独立和两两独立 独立重复试验
第二部分 一维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概率分布 三种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 概率密度函数的`概念 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念及密度函数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第三部分 二维随机变量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的概念 二维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分布率 概率密度 二维正态分布
二维离散型条件分布率,二维连续型条件概率密度 二维均匀分布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和、积、商、最大、最小值分布
第四部分 随机变量数字特征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概念和性质 常见分布函数的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及结果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及求解方法
随机变量方差的概念和性质 常见分布函数的方差 切比雪夫不等式
相关系数 协方差的概念和性质 随机变量的不相关性 不相关性与独立性的关系
第五部分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切比雪夫大数定律 辛钦大数定律 伯努利大数定律
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列维—林德伯格中心极限定理)
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
第六部分 统计基础
统计量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和样本矩 分布 分布 分布 分位数 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第七部分 估参数估计
点估计的概念 估计量与估计值 矩估计法 矩估计量和估计值 最大似然估计法 似然函数 对数似然方程 最大似然估计量和估计值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和相合性)及其相关概念(只数一要求)
中考概率题型分类总结 第三篇
高三概率知识点总结
古典概率与几何概率
一、基本事件特点: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二、古典概率: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随机试验的数学模型称为古典概型:
(一)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二)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P(A)A中所含样本点的个数nA中所含样本点的个数n.
三、几何概率:如果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是一个区域(可以是直线上的区间、平面或空间中的区域),且样本空间中每个试验结果的出现具有等可能性,那么规定事件A的概率为几何概率.几何概率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
四、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的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的;但古典概率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的,几何概率的是无限个的.
计数与概率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都加大了考查的力度,每年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在复习过程中,由于知识抽象性强,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可过深,过难。复习时可从最基本的公式,定理,题型入手,恰当选取典型例题,构建思维模式,造成思维依托和思维的合理定势。
另外,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这部分所涉及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概率和概率与统计中又体现了概率思想、统计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在复习中应有意识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解题,不可就题论题,将问题孤立,片面强调单一知识和题型。
能力方面主要考查: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本部分以考查实际问题为主,解决它不能机械地套用模式,而要认真分析,抽象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例一. 一次掷两颗骰子,求点数和恰为八这一事件A的概率。
分析:这实际上是一个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掷两个骰子出现的基本结果如下表:
解:表中基本结果三六个,而点数为八的有五个,故:P(A)=-
评述:本题可归结为掷骰子问题,通过对掷骰子情况的研究得出各种概率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
(一)、投掷一颗均匀的骰子,研究出现各种点的情况,这是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各点出现的概率为一/六。
(二)、同时投掷两颗均匀的骰子,研究出现各种点的情况,可列一表格或用坐标系表示。
(三)、同时投掷n颗均匀的骰子,研究出现各种点的情况,可看作n次独立事件的概率。
例二.同时掷四枚均匀硬币,求:
(一)恰有两枚正面朝上的概率;
(二)至少有两枚正面朝上的概率。
分析:因同时抛掷四枚硬币,可认为四次独立重复试验。
解: (一)问中可看作“四次重复试验中,恰有二次发生”的概率:
∴P四(二)=C四二(-)二(一--)二=-=-
(二)问中,可考虑对立事件“至多有一枚正面朝上”
故P=一-P四(零)-P四(一)=一-C四零(-)零(一--)四-C四一(-)一(一--)三=-
评述:研究各种掷硬币的情况,抽象出其数学本质,再利用概率知识解决,这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这一问题可推广到n枚均匀硬币同时投掷的情况。
中考概率题型分类总结 第四篇
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
(一)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二)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三)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四)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五)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六)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一、基本概念:
(一)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二)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三)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四)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
P(A∪B)=P(A)+P(B)=一,于是有P(A)=一—P(B)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一)必然事件概率为一,不可能事件概率为零,因此零≤P(A)≤一;
二)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三)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一,于是有P(A)=一—P(B);
四)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一)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
(二)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
(三)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
(一)事件A发生B不发生;
(二)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三.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一)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二)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四.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基本概念:(一)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二)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
(三)几何概型的特点:一)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二)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