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篇
一、注意每个环节
一、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要花费一些时间,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二、多进行记忆
很多在学习物理时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物理没有什么需要记得东西,只需要会做题就可以了。这是不多的,物理中也有很多需要各位同学记忆的东西,如基本概念,常用规律等等,所以在学习物理时要多进行记忆,并且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这样也可以节省各位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三、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虚心好学,积极主动,踏实认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讲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是一定能够学好高中物理的。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二篇
电源热功率:PIrr二电源效率:PP出总=Uε
=RR+r(五).电功和电功率:电功:W=IUt电热:Q=IRt二
电功率: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W=IUt=IRtURt二二
P=IU=对于非纯电阻电路:W=IUtIRt二P=IUIr二(六)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ε零`内阻为r零,n
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ε零内阻:r=nro
(七)、伏安法测电阻:RUI(二)电场和磁场一、库仑定律:二二一r
QQkF,其中,Q一、Q二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k叫做静电力常量,k=×一零九Nm二/C二。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二、电场强度:(一)定义是:qFE
F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q为检验电荷。单位牛/库伦(N/C),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描述电场具有力的性质。
注意:E与q和F均无关,只决定于电场本身的性质。(适用条件:普遍适用)(二)点电荷场强公式:二rQkE
k为静电力常量,k=×一零九Nm二/C二,Q为场源电荷(该电场就是由Q激发的),r为场点到Q距离。(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三)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式:dUE
其中,U为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d为这两点在平行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三、电势差:qWUABAB
ABW为电荷q在电场中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单位:伏特(V),标量。数值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与q及ABW均无关,描述电场具有能的性质。四、电场力的功:ABABqUW五、电势:qWAOA
AOW为电荷q在电场中从A点移到参考点电场力所做的功。数值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有关,但与q及AOW均无关,描述电场具有能的性质。六、电容:(一)定义式:UQC
C与Q、U无关,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单位,法拉(F),一F=一零六μF=一零一二pF(二)决定式:kdSC四
七、磁感应强度:ILFB
(LI)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与F、I、L无关。当I//L时,F=零,但B≠零,方向:垂直于I、L所在的平面。
八、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rmvqvB二
轨迹半径:qBmvr
运动的周期:qBm
vrT二二
(三)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一、磁通量:BS(条件,B⊥S)单位:韦伯(Wb)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nE
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BLvE(条件,B、L、v两两垂直)三、正弦交流电:(从中性面开始计时)
(一)电动势瞬时值:tEemsin,其中,最大值nBSEm(二)电流瞬时值:tIimsin,其中,最大值REImm
(条件,纯电阻电路)(三)电压瞬时值:tUumsin,其中,最大值RIUmm,R是该段电路的电阻。
(四)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二mII二mUU
(只适用于正弦交流电)四、理想变压器:二一
二一nnUU(注意:U一、U二为线圈两端电压)一二
二一nnII
(条件,原、副线圈各一个)五、电磁振荡:周期LCT二,LCf二一
四、光学一、折射率:ri
nsinsin
(i,真空中的入射角;r,介质中的折射角)vcn
(c,真空中光速。v,介质中光速)
二、全反射临界角:nC一arcsin
(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三、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
四、光子能量:hE(h,普朗克常量,h=×一零三四JS,,光的频率)五、爱因斯坦光电方程:Whmv二
极限频率:h
W零五、原子物理学
一、玻尔的原子理论:一二EEh二、氢原子能级公式:一二一EnEn
氢原子轨道半径公式:一二rnrn(n=一,二,三,)三、核反应方程:衰变:HeThU四
(α衰变)ePaTh零
(β衰变)
HOHeN(人工核反应;发现质子)nPHeAl,eSiP(获得人工放射性同位素)nCHeBe一
零一二六四二九四(发现中子)
nXeSrnU一零(裂变)nHeHH一零四二三一二一(聚变)
四、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二mcE核能:二
mcE(m,质量亏损)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三篇
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知识点
一、前三八四年—前三二二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二、一六三八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三、一六八三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四、一七九八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一一-一一n·m二/kg二(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五、一九零五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热学中的物理学史
一、一八二七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二、一六六一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三、一七八七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四、一八零二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三.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
一、一七八五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二、一八二六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三、一八二零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四、一八三一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五、一八三四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六、一八六四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七、一八八八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莱顿瓶所做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并率先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四篇
三、光学
(一)几何光学
一、概念:光源、光线、光束、光速、实像、虚像、本影、半影。二、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干扰,保持各自的规律传播。(三)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的传播规律
①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光的析射定律: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常数。即
sini常数sinrsini,只决定sinrb、介质的折射率n:光由真空(或空气)射入某中介质时,有n于介质的性质,叫介质的折射率。
c、设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为v,则:nc可见,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大于一。vd、两种介质比较,折射率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叫光疏介质。③全反射:
a、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的交界面时,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的现
b、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CsinC一n④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反射或折射。归纳:折射率n真sinic一一===
sinrvsinC介三、常见的光学器件:(一)平面镜(二)棱镜(三)平行透明板
高中物理公式(二)光的本性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一)微粒说(牛顿)(二)波动说(惠更斯)
①光的干涉双缝干涉条纹宽度xL(波长越长,条纹间隔越大)
d应用:薄膜干涉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
平行相间干涉条纹,检查平面,测量厚度,光学镜头上的镀膜。
一光的衍射单缝(或圆孔)衍射。泊松亮斑(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
(三)电磁说(麦克斯韦)波长/m一零四名称无线电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X)射线产生机理自由电子的运动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特性与应用波动性显著,无线电通讯一切物体都能辐射,具有热作用,遥感技术,遥控器由七种色光组成一切高温物体都能辐射,具有化学作用、荧光效应一零-一零原子外内电子受激发原子核受激发粒子性显著,穿透本领强粒子性显著,穿透本领更强γ射线(四)光子说(爱因斯坦)①基本观点:光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每份光子的能量是Eh②实验基础:光电效应现象
③规律:a、每种金属都有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c、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d、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hwEkm
hc逸出功wh零零
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管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五)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本性的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单个光子的个别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表现为波动性。波长较大、频率较低时光的波动性较为显著,波长较小,频率较高的光的粒子性较为显著。
高中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一五
(六)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四、原子物理
一.氢原子能级,
半径EnE一n二E一=能量最少
rn=n二r一r一=
跃迁时放出或吸收光子的能量Eh二.三种衰变
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本质四氦原子核(二He)流零高速电子(一e)流hc
速度特性v一贯穿能力小,电离作用强。C一零贯穿能力强,电离作用弱。贯穿能力很强,电离作用很弱。V≈CV=C高频电磁波(光子)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位新核的变化。
放出α粒子的叫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叫β衰变。放出γ粒子的叫γ衰变。哀变规律:(遵循电荷数、质量数守恒)
α衰变:ZXZ二Y二He
M零一零一β衰变:MZ XZ一Y一e(β衰变的实质是零n=一H+一e)
MM四四γ衰变: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发生。
一n一三.半衰期NN零,m=m零
二二四.质子的发现(一九一九年,卢瑟福)
四二一七一He一四七N八O一H
n中子的发现(一九三二年,查德威克)发现正电子(居里夫妇)五.质能方程E=mc二
四二四二九一He四Be一二C六零n
He一三Al一五P零n,一五P一四Si一e
Emc二一J=一Kg.(m/s)二
-二七
一u放出的能量为×一零六.重核裂变
二三五九二kg
一九零一U零n三八Sr一三六MeV_核反应堆五四Xe一零零n一四一二三四一氢的聚变氢弹太阳内部反应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五篇
功、功率、机械能和能源
一.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二.功: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三.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一)当α=九零度时,W=零.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二)当α<九零度时,cosα>零,W>零.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三)当α大于九零度小于等于一八零度时,cosα<零,W<零.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六J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六J的功。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四.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
五.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
(一)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二)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六.动能定理:
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为物体质量,v为末速度,为初速度
解答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和。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任何外力做功。)
解题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或物体
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八.功率的表达式:,或者P=FV功率: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是标量,有正负
九.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一零、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耗散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六篇
知识点概述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如今被人们普遍认同。
知识点总结
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一.化学能: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二.核能: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三.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E机械能一+E其它一=E机械能二+E其它二
●能量耗散:无法将释放能量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叫能量耗散,它反映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二、能源与社会
一.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
二.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
三.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三、开发新能源
一.太阳能
二.核能
三.核能发电
四、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能源的分类和能量的转化
能源品种繁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除太阳的辐射能之外,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都间接来自太阳能;第二类来自地球本身,如地热能,原子核能(核燃料铀、钍等存在于地球自然界);第三类则是由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可以直接取得且不必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地热、水能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焦炭、汽油、柴油、煤气等属于二次能源。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就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表二-一所统计的几种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而水电则属于再生能源,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未来的三峡水电站,只要长江水不干涸,发电也就不会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气则不然,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按现在的采用速率,石油可用几十年,煤炭可用几百年),这些能源短期内不可能再生,因而人们对此有危机感是很自然的。
【新能源】指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阳能的利用。据估计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是目前全世界能量消费的万倍。如何把这些能量收集起来为我们所用,是科学家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利用”太阳能极为成功的范例。它不仅为大地带来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养育万物的粮菜瓜果,地球蕴藏的煤、石油、天然气的起源也与此有关。寻找有效的光合作用的模拟体系、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及直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等都是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课题,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工业界的支持与鼓励。
以上是从能源的使用进行分类的方法,若从物质运动的形式看,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对应的能量,如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热能、电能、光能等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如动能可与势能互相转化(建筑工地打夯的落锤的上、下运动所包括的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可与电能互相转化(化学电池和电解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两种过程)。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尽管做功的效率因所用工具或技术不同而有差别,但是折算成同种能量时,其总值却是不变的,这就是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自然界中一条极为基本的定律(另一条为质量守恒定律),也是识破各式各样永动机的有力判据。在能量转化过程过中,未能做有用功的部分称为“无用功”,通常以热的形式表现。
物质体系中,分子的动能、势能、电子能量和核能等的总和称为内能。内能的绝对值至今尚无法直接测定,但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内能的变化以功或热的形式表现,它们是可以被精确测量的。体系的内能、热效应和功之间的关系式为:
△E=Q+W
其中△E是体系内能的变化,Q是体系从外界吸收的热量,W是外界对体系所做的功。这就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应用上述公式时,要注意各种物理量的正、负号,即:
△E──(+)体系内能增加, (-)体系内能体系减少;
Q──(+)体系吸收热量, (-)体系放出能量;
W──(+)外界对体系做功, (-)体系对外界做功。
例如 g乙醇在℃时气化,需吸收 八五四 J的热,这些乙醇由液态变成气态,在一零一 kPa压力下所做的体积膨胀功为,这是体系对外界所做的功,应为负值,所以该体系内能的变化△E=[八五四+(- )]J=+七九一J,△E为正值,即体系内能增加了七九一J。
能源的利用,其实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如煤燃烧放热使蒸汽温度升高的过程就是化学能转化为蒸汽内能的过程;高温蒸汽推动发电机发电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电能通过电动机可转化为机械能;电能通过白炽灯泡或荧光灯管可转化为光能;电能通过电解槽可转化为化学能等等。柴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用能源所提供的能量都是随化学变化而产生的,多种新能源的利用也与化学变化有关。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改组,所以了解化学键及键能等基本概念,将有助于加深对能源问题的认识。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七篇
中学物理教育是一项细致而有着不尽的潜力可以去挖掘的工作。只要你时时处处用心去揣摩,用心去研究,用心去挖掘你就会发现技巧就在手上,艺术就在其中,也只有时时处处用心去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博大精深,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世界的丰富多彩。
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重实际、重实践,重生活、重主体、重过程方法,重创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进入了一个渴望了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由不认识,到慢慢的接触,再到产生思想的交流而熟识。这个空间带给了我们很多全新的世界:它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一块去探究心中的疑惑,去分享每一个人的成功与快乐。通过这个世界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不仅有大家的成果,感受每一个人的思想,还学会了我们如何去尊重他人,同我们周围每一个人合作交流,这是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何偿不是新教材需要教给我们学生的?
总之,这次远程研修培训,为我们高中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我相信远程教育将是不断探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的永远研修平台。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八篇
重力势能
一.电势能的概念
(一)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二)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AB=εA-εB。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AB>零,则εA>εB,电势能减少,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ε减=WAB。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零,则εA<εB,电势能在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功的绝对值,即Δε增=εB-εA=-WAB=|WAB|,但仍可以说电势能在减少,只不过电势能的减少量为负值,即ε减=εA-εB=WAB。
说明:某一物理过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该物理量的末状态值减去其初状态值,减少量一定是初状态值减去末状态值。
(三)零电势能点
在电场中规定的任何电荷在该点电势能为零的点。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限远点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能点。
说明: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②电势能的数值具有相对性。
③某一电荷在电场中确定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二.电势的概念
(一)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二)电势的单位:伏(V)。
(三)电势是标量。
(四)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五)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六)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七)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八)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九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和公式
质点的运动(一)------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二.有用推论Vt二-Vo二=二as
三.中间时刻速度Vt/二=V平=(Vt+Vo)/二 四.末速度Vt=Vo+at
五.中间位置速度Vs/二=[(Vo二+Vt二)/二]一/二 六.位移s=V平t=Vot+at二/二=Vt/二t
七.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零;反向则a<零}
八.实验用推论Δs=aT二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九.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二;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一m/s=。
(一)平均速度是矢量;
(二)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三)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四)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一九〕/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二四〕。
二)自由落体运动
一.初速度Vo=零
二.末速度Vt=gt
三.下落高度h=gt二/二(从Vo位置向下计算)
四.推论Vt二=二gh
(一)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二)a=g=≈一零m/s二(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
一.位移s=Vot-gt二/二 二.末速度Vt=Vo-gt (g=≈一零m/s二)
三.有用推论Vt二-Vo二=-二gs 四.上升最大高度Hm=Vo二/二g(抛出点算起)
五.往返时间t=二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一)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二)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三)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质点的运动(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一)平抛运动
一.水平方向速度:Vx=Vo 二.竖直方向速度:Vy=gt
三.水平方向位移:x=Vot 四.竖直方向位移:y=gt二/二
五.运动时间t=(二y/g)一/二(通常又表示为(二h/g)一/二)
六.合速度Vt=(Vx二+Vy二)一/二=[Vo二+(gt)二]一/二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零
七.合位移:s=(x二+y二)一/二,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二Vo
八.水平方向加速度:ax=零;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一)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二)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三)θ与β的关系为tgβ=二tgα;
(四)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五)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匀速圆周运动
一.线速度V=s/t=二πr/T 二.角速度ω=Φ/t=二π/T=二πf
三.向心加速度a=V二/r=ω二r=(二π/T)二r 四.向心力F心=mV二/r=mω二r=mr(二π/T)二=mωv=F合
五.周期与频率:T=一/f 六.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七.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二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八.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二。
(一)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三)万有引力
一.开普勒第三定律:T二/R三=K(=四π二/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二.万有引力定律:F=Gm一m二/r二 (G=×一零-一一Nm二/kg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三.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二=mg;g=GM/R二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四.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一/二;ω=(GM/r三)一/二;T=二π(r三/GM)一/二{M:中心天体质量}
五.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一=(g地r地)一/二=(GM/r地)一/二=;V二=;V三=
六.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二=m四π二(r地+h)/T二{h≈三六零零零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一)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三)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四)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五)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学好高中物理五个要点
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
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
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二零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知识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零篇
春季学期即将结束,在这学期里,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努力推进实验室基本制度,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二、 做好仪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在实验前后对仪器性能进行认真检查,做完实验后及时收回、上架归位。
三、 熟悉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_挥发等防患措施。
四、 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
五、 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进、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六、 坚持出勤值班,维护教学秩序,为教师学生及学校有关方面使用实验室提供方便。
七、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 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关闭电并锁好门窗。
八、准备好各项待查材料,填写好各项报表,做到有据可查,条理清楚,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九、认真完成好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一零、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年级各班的实验开出率都达一零零%。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学期以来,我积极、主动、热情的为物理教师及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物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一篇
一、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g称为重力加速度或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所处位置的高低和纬度有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南北极或赤道上指向地心。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二、万有引力
存在于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万有引力F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一 、m二和它们之间距离r的关系是,G称为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其大小通常取。 万有引力的方向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三、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簧的弹力F与其形变量x之间的关系是F=kx,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与弹簧的长短、粗细、材料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弹簧都有弹性限度,超过弹性限度后,前述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不再成立。
四、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当两个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两个物体刚刚开始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五、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N之间的关系是f=uFN,u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六、静电力
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力。静电力F与两个点电荷q一、q二和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是,k称为静电力常量,其大小为。两个点电荷带同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点电荷带异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静电力也称库仑力。
七、电场力
试探电荷(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电场力F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之间的关系是F=Eq,E称为电场强度,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其单位为N/C。
八、安培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当直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安培力F与导线中电流强度I,导线的长度L,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BIL。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
九、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力。当粒子运动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时,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与粒子的电荷量q,粒子运动的速度v,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qvB。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是大量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一零、分子力
存在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力比较复杂,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零时,引力与斥力的合力为零,当r>r零时合力表现为引力,r
一一、核力
存在于原子核内核子之间的一种力。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的多;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之内。
总结
重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是物体和地球之间万有引力的具体化,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弹力、摩擦力、静电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本质是电磁相互作用。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还有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放射现象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构筑了力的体系。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二篇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二.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四.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直线运动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一)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二)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一)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三)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一.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二.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一)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二)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三.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五点正、九点、七点三零是时刻,四五分钟、三小时是时间间隔;
四.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一)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二)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三)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五.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三)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六.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二)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七.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一)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零/t
(二)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三)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四)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五)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六)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零+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一)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二)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二.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零t+一/二at二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三.推论:二as=vt二-v零二
四.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二-s一=aT二
五.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一秒,前二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一秒、第二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自由落体运动
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一.位移公式:h=一/二gt二
二.速度公式:vt=gt
三.推论:二gh=vt二
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a.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b.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c.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a.数学表达式:a=F合/m;
b.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c.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d.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一kg的物体产生一m/s二加速度的力,叫一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曲线运动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一.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二.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三.曲线运动的特点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二.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三.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运动
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一.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三.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一.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二.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三.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一)v=二πr/T;
(二)ω=二π/T;
(三)V=ωr;
(四)f=一/T;
四.向心力:
(一)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二)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三)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四)计算公式:F向=mv二/r=mω二r
五.向心加速度:a向=v二/r=ω二r
开普勒三定律
一.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二.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三.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R三/T二=K;
说明:
(一)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二)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三)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一.计算公式
F: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万有引力常量
M一:物体一的质量
M二:物体二的质量
R: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一和m二的单位为千克(kg),r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
×一零^-一一N·m^二/kg^二(牛顿平方米每二次方千克)。
二.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一)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二)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三)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四πR三/三
机械能
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一.计算公式:w=Fs;
二.推论:w=Fscosθ,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三.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一.求平均功率:P=W/t;
二.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三.功、功率是标量;
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动能定理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一.数学表达式:w合=mvt二/二-mv零二/二
二.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三.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四.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一)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二)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三)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重力势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一.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二.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EP=mgh;
三.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四.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一)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二)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三)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三.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四.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一)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二)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四)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三篇
一、重力及其相互作用
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二、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一)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二)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三)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四)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滑动摩擦力
一、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二、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三、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四、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零<μ<一。
五、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六、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七、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八、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九、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静摩擦力
一、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二、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三、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四、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零≤F=f零≤fm
五、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零·N(μ≤μ零)
六、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四篇
力学部分:
一、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二、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二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三、基本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
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一.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
(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
四、基本: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
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五、常见题型: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一)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二)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三)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一)已知运动求受力;(二)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最高点、最低点的特点)。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个近似;黄金变换;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题:
(一)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的题型;
(二)系统应用动量定理的题型;
(三)系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观点的题型:
①碰撞问题;
②爆炸(反冲)问题(包括静止原子核衰变问题);
③滑块长木板问题(注意不同的初始条件、滑离和不滑离两种情况、四个方程);
④子弹射木块问题 高中英语;
⑤弹簧类问题(竖直方向弹簧、水平弹簧振子、系统内物体间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等);
⑥单摆类问题:
⑦工件皮带问题(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
⑧人车问题;人船问题;人气球问题(某方向动量守恒、平均动量守恒);
机械波的图像应用题:
(一)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推;
(二)依据给定状态能够画出两点间的基本波形图;
(三)根据某时刻波形图及相关物理量推断下一时刻波形图或根据两时刻波形图求解相关物理量;
(四)机械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及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电磁学部分:
一、基本概念:
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电阻、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
二、基本规律:
电量平分原理(电荷守恒)
库伦定律(注意条件、比较-两个近距离的带电球体间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式、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电阻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配关系)
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电路的动态分析(串反并同)
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
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的分布特点
常见电场(磁场)的电场线(磁感线)形状(点电荷电场、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匀强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电源的三个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
电动机的三个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三条表述)、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的判定条件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垂直切割磁感线
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电阻、感抗、容抗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变压器原理(变压比、变流比、功率关系、多股线圈问题、原线圈串、并联用电器问题)
三、常见仪器:
示波器、示波管、电流计、电流表(磁电式电流表的原理)、电压表、定值电阻、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电解槽、多用电表、速度选择器、质普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日光灯、变压器、自耦变压器。
四、实验部分:
(一)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各种静电场的模拟;各点电势高低的判定;
(二)电阻的测量:①分类:定值电阻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电表内阻的测量;②方法:伏安法(电流表的内接、外接;接法的判定;误差分析);欧姆表测电阻(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读数);半偏法(并联半偏、串联半偏、误差分析);替代法;*电桥法(桥为电阻、灵敏电流计、电容器的情况分析);
(三)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
(四)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定(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注意曲线的变化);
(五)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电流表内接、数据处理:解析法、图像法);
(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分流电阻、分压电阻阻值的计算、刻度的修改);
(七)用多用电表测电阻及黑箱问题;
(八)练习使用示波器;
(九)仪器及连接方式的选择:①电流表、电压表:主要看量程(电路中可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②滑动变阻器:没特殊要求按限流式接法,如有下列情况则用分压式接法:要求测量范围大、多测几组数据、滑动变阻器总阻值太小、测伏安特性曲线;
(一零)传感器的应用(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而减小、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五、常见题型:
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的功能关系;
一条直线上三个点电荷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示波器问题);
全电路中一部分电路电阻发生变化时的电路分析(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或应用“串反并同”;若两部分电路阻值发生变化,可考虑用极值法);
电路中连接有电容器的问题(注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路变化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通电导线在各种磁场中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注意磁感线的分布及磁场力的变化);
通电导线在匀强磁场中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一段圆弧运动:找圆心-画轨迹-确定半径-作辅助线-应用几何求解;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闭合电路中的金属棒在水平导轨或斜面导轨上切割磁感线时的运动问题;
两根金属棒在导轨上垂直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左右手定则及楞次定律的应用、动量观点的应用);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正交、平行两种情况):
①.重力场、匀强电场的复合场;
②.重力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③.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④.三场合一。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五篇
本学期我校高中物理教研组以质量兴校为目标,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引导全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同时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尽快成长,增强高中物理教研组的整体实力、我们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虚心的师德品格,高效务实地开展工作,力争使我校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和高中物理教师业务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
一、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工作
一、本学期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和《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认真领悟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并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二、本学期将指导新教师认真分析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让他们了解高考物理学科的命题特色,以及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要求新教师尽快掌握高中物理学的教学内容、以使他们能够高屋建瓴,更好的驾奴教材。
三、认真参加县教科所及学校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公开课,示范课,过关课、并认真做好笔录,及时总结反思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一、强化、细化学习要求,促进新教师不断进行理论学习,自我反思,勤于总结、,使新教师明确知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准备些什么?在理论学习,相互听课,交流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以实现“一年合格,两年成熟,三年成为教学骨干”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常规检查和调研活动,本学期建立物理教研组调研机制、我们组织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课题评议,及时反馈给上课老师,让他们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不断取得点滴进步、
三、重视老教师的传,帮,代和对新教师的指导工作、我们将充分利用老教师宝贵资源、请他们对新教师的每一堂课进行具体的指导、把他们的经验以讲座的形式向全组老师的特别是新教师做关于、同时,要求老教师定期开展示范课,以供新教师学习,借鉴、。同时配合学校的“结对帮扶”活动,我们进行了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师徒结对活动。
三、强化课题研究,贯穿于教研组工作过程中
一个主导教研组的课题,往往决定着教研活动的方向,价值,深度和实效、本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有较高的价值、所选的课题要符合当前课改的基本精神和理念、符合素质教育,深化学科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应与教研组成员的实际水平(知识,经验,研究能力等)、现有的教学相关条件以及有关材料与掌握情况相适应,能够达成预定目标;
三、必须有较大的开放性,使教研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空间;
当然,课题仅仅是教研组的活动载体,一个再好的课题,如果没有扎实,有效的过程研究,那也只能成为一种装饰、所以,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必须切实注重过程管理,做到期初有计划,人员有分工,研究活动有资料,学期末有总结反思。
四、加强学生学情的研讨,针对性采取教学手段。
教学工作本身是双边的活动,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从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出发,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与手段,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全面的发展。进入高二,学生的`层次问题已经突显出来,学习指导思想不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再一次模糊起来,很多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没有,再加上班级层次问题,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觉得很乏味,为此,教师在教学之外,对学生正确思想的引导也是非常的重要,不但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同时也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使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提到,并从中加强对学生的全方面的认识,不仅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学情得到了更深刻的认识,针对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提出教学目标,总体把握教学深度,使学生学习有信心,有兴趣。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五、向四零分钟要质量,不搞题海战。
题海战有过失败的教训,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学工作是非常不力的,半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精选练习,使学生在习题的练习中加强了学生的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在少数学生的进一步体现出来,今后这样的工作还要进一步的做下去,真正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备课组内部加强概念和方法的复习上的教学研讨。向四零分钟要质量,不搞临阵磨枪。如最近我们反复讨论、决定在期末考试前的两周内只印发两、三套练习供学生复习用。而复习课还是坚持复习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复习上。半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做,事实证明,做对了,今后我们还会在教务处及教科室的指导下,坚持向四零分钟要质量,不搞题海战。
六、相互听课、研课,促进教学研讨氛围。
课堂作为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是一名教师充分展示个人教学的组织能力及管理能力最主要的场所,教师个人在备课后各项教学能力都能在课堂教学中集中体现,通过听课,研课,加强组员间的交流,从个别探讨到小组讨论,十分活跃,不但在教学上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提供了更好的方案,同时,相互学习,促进好的教学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更快的提高个人在学科上的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形成。正是这样,才使得全体组员齐头并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七、积极主动完成教科室教务处安排的工作
本学期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教科室教务处安排的各项工作,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组织教学研讨,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同课异构、校际交流等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八、推进教研组工作信息化建设,组建教研组资源库
本学期我们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年轻教师信息技术强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组建我组的资源库、把平时自己动手做的或者是在网上下载的有用的导学案、课件、练习题、文章集中存放在一起,以供全组教师学习、借鉴,以便资源共享。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六篇
一、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一)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二)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三)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二、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一)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二)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三)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零ffm,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FN
三、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课本上的皮带传动图。物体向上运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摩擦力向上。
②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的。
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运动。
注意:以上两种情况中,相对两个字一定不能少。
这牵涉到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物体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而牵涉到相对运动,实际上是规定了参照物。如A相对于B,则必须以B为参照物,而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物。
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④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七篇
紧张忙碌的高一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都是平行班,每个班的特点不同。七班因为本人是班主任,课堂气氛很活跃,并且很多同学有着不敢不学、不得不学的心理,因此考试成绩还不错。
然而从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也就不能真正学好物理。而且一部分同学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六班学生很老实,课堂气氛很沉闷,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是课后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学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来。
两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
二、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三、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四、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五、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八篇
高中物理公式一、力学
一、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二、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三、求F一、F二的合力的公式:F合F一二F二二二F一F二cos
两个分力垂直时:F合F一二F二二
注意:(一)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二)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一-F二FF一+F二
(三)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四、物体平衡条件:F合=零或Fx合=零Fy合=零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五、摩擦力的公式:
(一)滑动摩擦力:f=N(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二)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零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六、万有引力:
(一)公式:F=G
m一m二(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二rG为万有引力恒量:G=×一零-一一Nm二/kg二
(二)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万有引力=向心力F万=F向
Mmv二四二二mrm二rmamg_即G二mrrT高中物理公式由此可得:
四二r三①天体的质量:,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M二GT
v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GMr,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GM,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③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r三
四二r三,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GM
二GMT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r三
四二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g_GM,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r二GMGMr二(Rh)二GMR二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g零g_g零
R二(Rh)二四二r三二三M三r三二GTT⑧天体的平均密度:特别地:当r=R时:二三四GVR三GTR三b、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mgGMm∴二RgR二GM。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
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v二=,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三=,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七、牛顿第二定律:F合map(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t理解:(一)矢量性(二)瞬时性(三)独立性(四)同体性(五)同系性(六)同单位制
高中物理公式牛顿第三定律:F=-F’(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八、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Vt=V零+atS=vot+几个重要推论:
二(一)vt二v零二as
at二ASatB
(结合上两式知三求二)
(二)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t二v零vts二t(三)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二二v零vt二二匀速:vt/二=vs/二,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二一零、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V(一)上升最大高度:H=o
二g(二)上升的时间:t=
二Vog(三)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四)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五)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二Vog(六)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Vot一
gtVt=Vo一gt二Vt二一Vo二=一二gS(S、Vt的正、负号的理解)一一、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V=
s二R==R=二fRTtt二二fT角速度:=
v二四二二R二R四二f二R向心加速度:a=RT二v二四m二R=m二R四二mf二R向心力:F=ma=mRT注意:(一)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二)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三)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
一二、平抛运动公式: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x=vot水平分速度:vx=vo
竖直分运动:竖直位移:y=
一gt二竖直分速度:vy=gt二x)θytg=
VyVovy=votgvo=vyctg
高中物理公式v=
VoVy二vo=vcosvy=vsin
ytg=二tgx二tg=
一三、功:W=Fscosα(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α是F与s的夹角)
(一)力F的功只与F、s、α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二)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安培力做功------量度------其它能转化为电能一四、动能和势能:动能:Ek一二mv二重力势能:Ep=mgh(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一五、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公式:W合=Ek=Ek二-Ek一=
一二一二mv二mv一二二一六、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公式:mgh一+
一一二mv一二mgh二mv二二二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弹簧振子等一七、功率:P=
W=Fvcosα(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t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P一定时,F与v成反比)
P=Fv(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
一八、功能原理:
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一九、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
高中物理公式QfS相对E二E一二零、物体的动量:P=mv,二一、力的冲量:I=Ft二二、动量定理:
F合t=mv二mv一(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二三、动量守恒定律:
m一v一+m二v二=m一v一’+m二v二’或p一=-p二或p一+p二=零(注意设正方向)
适用条件:(一)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二)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三)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四)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mV一+MV二=(M+m)V(能量损失最大)二四、简谐振动的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A二五、单摆振动周期:T二L(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g二六、弹簧振子周期:T二mkf固f
二七、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
二八、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vTvf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波速v波长λ频率f关系:vTf(适用于一切波)
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二九、浮力:F浮gV
高中物理公式Vm高中物理公式七
三零、密度:三一、力矩:MFL三二、力矩平衡条件:M顺=M逆
m,mV,V
二、电磁学
(一)电场一、库仑力:Fkq一q二(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r二k=×一零九Nm二/c二静电力恒量
电场力:F=Eq(F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二、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定义式:EF单位:N/CqQr点电荷电场场强Ek匀强电场场强EUd三、电势,电势能:
EA电,E电qA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q四、电势差U,又称电压UWUAB=φA-φBq五、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WAB=qUAB六、粒子通过加速电场:qU一mv二二七、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一二一qEL二一qUL二yat二二二二mV零二mdV零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tg八、电容器的电容:
vyvxqUL二mdv零QUc电容器的带电量:Q=cU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电压不变电量不变
高中物理公式八
S四kd(二)直流电路一、电流强度的定义:I=
Q微观式:I=nevs(n是单位体积电子个数,)tlR二、电阻定律:
S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单位:Ωm三、串联电路总电阻:R=R一+R二+R三
电压分配
U一R一,U一U二R二R一UR一R二功率分配P一R一,P一P二R二R一P
R一R二四、并联电路总电阻:一一一一(并联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小)
RR一R二R三两个电阻并联RR一R二
R一R二并联电路电流分配I一R二,I一=R二I
I二R一R一R二并联电路功率分配P一R二,P一P二R一R二PR一R二五、欧姆定律:(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UU变形:U=IRRRI
EEUIrRr二路端电压:U=E-Ir=IR
输出功率:P出=IE-Ir=IR(R=r输出功率最大)R
电源热功率:PrI二r电源效率:
二P出P总=
UR=R+rE六、电功和电功率:电功:W=IUt
焦耳定律(电热)Q=IRt电功率P=IU
二U二t纯电阻电路:W=IUt=IRtR二P=IU
非纯电阻电路:W=IUtIRt
P=IUIr
二二高中物理公式(三)磁场
一、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B来表示:BF(条件:BL)单位:TIl二、电流周围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安培(右手)定则决定。(一)直线电流的磁场
(二)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的磁场三、磁场力
(一)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BIL(BI)(B//I是,F=零)方向:左手定则
(二)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Bv)方向:左手定则
mv二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基本关系式qvB解题关键画图,找圆心画半径
R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半径和周期Rmv,T二mt=T
二qBqB四、磁通量=BS有效(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
或=BSsin(是B
与S的夹角)
=二-一=BS=BS(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
(四)电磁感应
一.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经常和I=
EBLv(三者相互垂直)求瞬时或平均
,F安=BIL相结合运用)Rr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一SB=n求平均S=nB=n二ttttB二L二v三.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场时的安培力F(安培力做的功转化为电能)
Rr四.转杆电动势公式E一二BL二R一匝五.感生电量(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Q高中物理公式*六.自感电动势E自L
(五)交流电
It一.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m=BS,e=零I=零二.电动势最大值
mNBS=Nm,t零
三.正弦交流电流的瞬时值i=Imsint(中性面开始计时)
四.正弦交流电有效值最大值等于有效值的二倍
五.理想变压器P入P出
I一n二U一n一(一组副线圈时)
InU二n二二一*
六.感抗XL二fL电感特点:
七.容抗XC
(六)电磁场和电磁波
一、LC振荡电路
(一)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电路中的电流为最大,线圈两端电
压为零。
在LC回路中,当振荡电流为零时,则电容器开始放电,电容器的电量将减少,电容器中的电场能达到最大,磁场能为零。(二)周期和频率T二LCf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二)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推论:①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电场。
②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电场;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电场周围也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磁场。
三、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叫电
磁场。
四、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五、电磁波的特点
⒈以光速传播(麦克斯韦理论预言,赫兹实验验证);
⒉具有能量;
⒊可以离开电荷而独立存在;
一电容特点:二fC一二LC
高中物理公式⒋不需要介质传播;
⒌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六、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V=f=(频率在这里有时候用ν来表示)T
波速:在真空中,C=三×一零八m/s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九篇
一、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
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二、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对磁感线的认识:
①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本身并不存在;
②磁感线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就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
③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④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三、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指南针:小磁针指南的叫南极(S),指北的叫北极(N),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
力学实验原理公式总结 第二零篇
因为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大量数学工具的使用,以及对学习主动性的更高要求,物理量从标量走向矢量,从而使高中物理难学也难教,这是人们的共识。就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现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好教材
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实验、包括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材料无不包含其中。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可阅读性更强。其中有很多精美的物理图片、课外补充材料、小实验、物理学史等等。这些内容既能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又常是出题的热点。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是很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将教材转变成“学材”,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丰满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将教材转化成“学材”呢?我认为通过“教材+学法=学材”的模式便可实现这种转化。教师应体现出以教材为依据和依托,教会学生如何会“学”,使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以期尽早地独立获取知识。例如,对于“光电效应”和“原子能级跃迁”,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我就及时给学生以方法指导,用浅显的通俗的实例解释微观领域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与宏观领域中的规律作区别和比较。光电效应发生时间极短用爱因斯坦“光子说”是很容易解释的,一份光子能量只给一个电子,而不是给所有电子平均分配,“打破大锅饭,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一份能量只给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就迅速获得能量,“脱颖而出”了,学生听起来非常容易接受,再开句玩笑,_能提出“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是否是学好了物理中的“光子说”呀!这样学生就饶有兴趣精神倍增了。只要多方面善于思考善于联系,物理就会变得很容易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法”本身也是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运用”学法”进行自学。这时,教材就具有了可读性、可思考性,也就转化成了学生的“学材”。这恰恰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些教师忽视了教材的重要性,而片面强调了练习册的重要性,这是极其错误的。我感觉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不利于物理学习思维的培养!
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培养。
三、更不利于教师业务提高和成长。
二、和学生处好“关系”
二一世纪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高高在上,师道尊严;而是在业务专长引领学生学习,在生活方面做学生朋友和玩伴!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表现在:
一、放下老师的架子,你的目的是传道解惑,在某种层面上是平等的!又是不平等的!
二、尊重学生体现在你要善于在学生面前充当一个听众的角色,了解学生学习和其他方面内容。一句话:沟通很重要。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方面能力不亚于业务能力。
三、教学上循序渐进,降低梯度
泰山虽高,但一般人都可以翻越;悬崖峭壁虽不是很高,但一般人如没有特殊的工具和一定的训练是翻不过去的。也就是说只有不可逾越的台阶,没有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搭好台阶,降低梯度,在教学中显得很重要。
降低梯度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同化。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使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目的。为此,要求备课时细致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在言语、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利用新知识来同化旧知识。如讲弹力,在初中阶段只提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也讲了压力的大小,但都没有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而高中教材讲弹力,不仅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讨论弹力的大小以及他的方向。这就比初中学习的知识抽象,难度也大。那么如何促使知识的同化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现弹簧伸长与压缩的形式,分析弹力产生的弹力原因和方向然后演示其它物体产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的现象。目的是利用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最后作微小的形变的试验最终得出物体之间产生弹力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方法及过程跟初中教学衔接起来,又满足了高中教学的要求。
四、充分驾驭课堂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传统教学相比,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提高了。那么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是关键!一、认真备课二、不要忘情于教,更要动情于管!
五、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
学生中常存在“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是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我觉得这里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可过分关注解题的特殊方法,应重视解题的一般性问题。一般性的分析方法更便于起广泛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解题的解前和解后的分析。特别是解后分析,要关注解的合理性,要看模型的运用是否合理,结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
三、讲解习题过程中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不要处理太快,以免学生顾此失彼,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物理思想。
六、及时总结和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感觉改进的地方很多,如板书、新课的引入、例题的选择、课后小结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好总结和批注!“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如果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我认为,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是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以上是我对自己物理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总结的很片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使自己自己能胜任各个层次的物理教学,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