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一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笔者经过课改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识新的教学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转变情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数学的科学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加剧了教学情感的严重缺失,抑制了数学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的一种缺憾,影响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二)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三)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五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与保持有意义学习的第一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二篇
在本次新课程的培训中,我们听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的辛苦讲解,使得自己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是我参加培训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怎样作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积极源于兴趣,我认为,在新课改条件下,要上好高中数学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三.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五.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氛围中学习。因为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三篇
证明题复习攻略:
第一,对题目所给条件敏感。在熟悉基本定理、公式和结论的基础上,从题目条件出发初步确定证明的出发点和思路;第二,善于发掘结论与题目条件之间的关系。例如利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等式或不等式,从结论式出发即可确定构造的辅助函数,从而解决证明的关键问题。
计算题复习攻略:
近年计算题考查重点不在于计算量和运算复杂度,而侧重于思路和方法,例如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的计算、求级数的和函数等,除了保证运算的准确率,更重要的就是系统总结各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以求遇到题目能选择最简便有效的解题思路,快速得出正确结果。现在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考前冲刺做题贵在“精”,选择命题合乎大纲要求、难度适宜的模拟题进行练习是效果最为立竿见影的。
应用题复习攻略:
重点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从题目条件出发,明确题目要解决的目标;第二,确立题目所给条件与需要解决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将这种关系整合到数学模型中(对于图形问题要特别注意原点及坐标系的选取),这也是解题最为重要的环节;第三,根据第二步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类别,寻找相应的解题方法,则问题可迎刃而解。
考研数学线性代数特点以及备考策略
首先,基础过关。
线代概念很多,重要的有代数余子式、伴随矩阵、逆矩阵、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秩(矩阵、向量组、二次型)、等价(矩阵、向量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出、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极大线性无关组、基础解系与通解、解的结构与解空间、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相似与相似对角化、二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形、正定、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而运算法则也有很多必须掌握:行列式(数字型、字母型)的计算、求逆矩阵、求矩阵的秩、求方阵的幂、求向量组的秩与极大线性无关组、线性相关的判定或求参数、求基础解系、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定义法,特征多项式基础解系法)、判断与求相似对角矩阵、用正交变换化实对称矩阵为对角矩阵(亦即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第二,加强抽象及推理能力。
线性代数对于同学们的抽象与逻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大纲要求主要考查的有抽象行列式的.计算,抽象矩阵求逆,抽象矩阵求秩,抽象行列式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四种抽象题型也是考研线性代数每年常出的题型,占有很大的比重。再说推理,可以这样说,线性代数是跳跃性的推理过程,在做题时表现的会很明显。同学们在做高等数学的题时,从第一步到第二步到第三步在数学式子上一个一个等下去很清晰,但是同学们在做线性代数的题目时从第一步到第二步到第三步经常在数学式子上看不出来,比如行列式的计算,从第几行(或列)加到哪行(列)很多时候很难一下子看出来。这都需要同学们不但基础知识掌握牢靠,还要锻炼自己的抽象及推理能力。
第三,综合提升。
线性代数从内容上看前后联系紧密,相互渗透,因此解题方法灵活多变,复习时应当常问自己做得对不对?再问做得好不好?只有不断地归纳总结,努力搞清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接口与切入点多了,熟悉了,思路自然开阔。例如:设A是m×n矩阵,B是n×s矩阵,且AB=零,那么用分块矩阵可知B的列向量都是齐次方程组Ax=零的解,再根据基础解系的理论以及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秩的关系,可以有r(B)≤n-r(A)即r(A)+r(B)≤n,进而可求矩阵A或B中的一些参数。以上举例,正是因为线代各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代数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较大,同学们复习时要注重串联、衔接与转换,才能综合提升。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四篇
说到学数学,我想有许多的人一定会觉得数学很难学,而且往往花很多的功夫去学习反而学不好,并且有时会造成反效果,使人厌学。这时就一定得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行的,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所以这时不能丢掉自己的自信心。
当周老师说:“没考到一百分要写一篇五百字的数学心得”时,大家都想考好期末考试,逃避不写数学心得,但是,事情不是那么幸运,我考了九十九分,还是要写数学心得。
还好,周老师说过该怎么写,所以,我就这样写了。
今天,是晴朗的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到学校去上课。
我先坐了下来,交完作业后,我们开始早读。
早读过后就该上课了,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老师开始讲课了,我没认真听讲,所以觉得无聊,便开始翘板凳。突然,老师大吼到:“张珑耀,你又在翘板凳,万一不小心,摔下去,把脑袋摔冒烟儿怎么办?”全班都笑起来,我脸红了,不好意思。
没想到,今天下午辅导课就考试,我真后悔我早上没认真听讲,这次成绩肯定不好。我做完试卷后,便开始画画玩了,也不检查试卷。第二天,老师就公布了成绩,我才考了七九分,我心里很难受,因为别人都考九零多分,连一零零分的都有,我差了别人那么多分。
所以啊,大家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要翘板凳;开小差;考试时,试卷做完了一定要检查,我这就是教训啊,教训啊??
《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教学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全新的尝试。教学的主要思想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能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确定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
以人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自学教材、学习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习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着力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步骤,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等学习活动,获得了快乐数学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体现在两大特点;一是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重视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动手操作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二是做到了学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多种平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时出现,就是让学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平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这样的份数,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义,并能用分数表示;对不懂的地方和发现与别人不一样的,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加以解决。这样就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发挥创造的空间,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探索学习氛围
这节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二是注重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的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真正懂得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面对新知识,敢于提出一连串想知道的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地探讨,使概念内涵充分揭示,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对分数的理解。整节课都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五篇
二零xx年一零月一六日至一零月三一日,我参加“国培”计划教师全员培训的学习。
这次培训主要从六个专题进行,分别是:
一、总论
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三、数与代数
四、空间与图形
五、统计与概率
六、实践与综合应用
另外还加上启动仪式、专家讲座和后续研修几个内容。短短半月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培训学习非常必要。
整个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专家们的解惑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和急需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可以说是“人心所向”。在培训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位参训的教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二、知识更新非常必要。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教师不光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流动的水”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骨干教师都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那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在实施新课程中会不自觉地走上老路。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名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而这次专家给了我明确的回答。今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头脑风暴。
三、注重方法非常必要。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多联系生活,多创设情境,多动手操作,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堂才有实效。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讲座中专家也讲到,教师要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重视实践活动的应用。
培训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做好后续研修,在实践、学习中不断进步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六篇
七月二零日,全市小学骨干教师在中原街中学参加为期一天的培训,让我们有幸近距离聆听了北京海淀区上地小学刘千老师的精彩讲座——数学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解读数学核心素养,这直接关系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模式,应更加关注教学是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中,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理念,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会让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基于以上分析,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想法。
一.创设“需要”的情境
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需求,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距离所具备的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四.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严格的.程序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漏洞,进而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下面列举个教学实例:
一年级下册《二零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题。题目如下:我们班一共有二零人,有一四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六人,藏起来几人?
此类型题是有多余条件的减法问题,让一年级学生去甄别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排除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情景安排,如安排二零个学生为一组,本组学生再安排一四人到教室外活动玩捉迷藏游戏,在室外活动的学生有六人在外面,其他学生藏起来。通过游戏体验,每个学生有固定的角色,游戏结束再回到课堂来解答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很多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多余条件,是“我们班一共有二零人”。这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初步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全面思考能力。对低段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也是效果显著的。
五.帮助学生制作“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能力的必备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同时高度重视学生错题集的使用,每学期安排几次全体学生的错题集展览。在数学学习中,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的具体选题范围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习题;特别易错的习题;难记题;教师指定的典型例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应在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正确的心理素质很有作用的习题。总之,选题量不一定要多,选题要尽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抄题目,留下足够的空间解题和注释。注释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题关键、原则、方法等。学生在整理错题集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纰漏和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不畏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精神,在文化基础的积累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意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主学习的迫切需要。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七篇
一一月二日,我参加了在二中举行的为期一天的高二数学新课程教研工作。入会的有全县各中学选派的老师,共同听了四名教师的示范课,以及各备课组的点评。
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
二、应用数学的意识
现在的数学注重实际应用。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四、备好课,做好教学反思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课,有人说“七分备课,三分讲”,就是这个道理。在上完一节课后,教学反思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但可以总结出本节课的得失,而且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老师。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八篇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主要内容为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与解决问题。
在这些知识点中,比较容易错的是分数乘小数与解决问题这一部分。计算分数乘小数时,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或者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如果小数和分母存在某种倍数关系时,就可以直接“约分”再计算。在做这类习题时我们要注意,若所乘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则不要化成小数计算,如果化成无限小数,我们不仅不会算,而且就算算出来了也是错误答案。
还有就是做应用题,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确定单位“一”。如果单位“一”没找准,后面的`算式就是错的。比如你在水果店卖西瓜,人家客人要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你却给他切了二分之一的三分之一,那客人肯定不高兴,买个西瓜店员咋还给少了呢?若是在考试当中,一道应用题至少是四分,错一个就只剩九六分了,太可惜了。
我认为把学习数学当作玩游戏,把学习一个知识点当作升了一级,把做对一道题当作成功闯过一道关,这都会使学习数学更加有趣,更加轻松,容易......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九篇
听了郭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一堂数学的成功与否: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模式,应更加关注自已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更合理,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设计时,不忘思维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思想是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的灵魂,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体现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思考的过程;正确处理好阶段性与连续性、整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
数学学科是一个联系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抓住思维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这一要点。教学设计中要体现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思考的过程并处理好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循序渐进,及时过渡。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深入研究,挖掘数学思想程资并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把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出。并且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逐步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点完成后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已达到知识的巩固与理解。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处理好“教”与“学”的设计。实施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我们应当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实施主体,既要设计好教师的“教”行为,又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的表现,实现“教与学互相融合”。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一零篇
经过一个阶段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应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一一篇
新课程培训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建模教学。数学建模是从现实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可以看成是问题解决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侧重于来自于非数学领域,但需要数学工具来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应用的思想和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是数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以下是我们学习后集中讨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传统数学教学具有局限性。数学建模与传统数学课程中的应用题虽然在形式上是比较接近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有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数学应用题在形式上明确清晰,结论经常是唯一的, 这样就导致学生很少会去思考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改已有的模型,因此忽视了数学建模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完整的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故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很大的意义。首先,若是在初中数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能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意识; 另外, 数学建模还要求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工具, 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公式、图形或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这样, 就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我们在实际进行中可以结合教材基本的数学模型, 引入建模思想, 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产生创新意识。初中数学教材主要有方程模型、函数模型、不等式(组) 模型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 可以引入这类题目和解法, 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关系及数学信息, 并学会应用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他们研究数学模型的兴趣。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一二篇
数学复习大概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刚开始看书时,因为数学是大一学的,那时还是比较认真的,所以数学学的“相对”的好,而线代和概率一般在大二学,那时学习的热情几乎没有,以过关为目的,没认真的学习,所以掌握的都不是很好,在数学复习的刚开始,你感觉高数相对于线代和概率要容易的许多,也比较喜欢数学,看到线代和概率头都有点晕,更不想做了。这个阶段很正常,放好心态,继续努力,可以先啃课本,课本上的定理都背熟了,都自己推理的熟了,也就不是很难了,第一阶段是在考研复习前二月会有的心态。这两个月好好调整好心态,不要感觉学习数学像是在炼狱一般,那样你就郁闷了,最好是这样想,你不会大家都一样,其实对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呢,所以所有的朋友门放平心态喽。考研教育|网
第二阶段:在第一轮数学复习过后(复习全书看过一遍后),此时你已经掌握了许多解题的方法,但这时,你喜欢的仍是高数题目,害怕线代和概率,因为你看是看懂了,却没有思路自己做,或许多的定理知道,但做题时想不起来,最坏的情况是看到线代和概率头范涨,很想不看了去打游戏。这时后,你就不可以在做题目了,因为线代概率是很有规律的,可以说是比较死的几类题型。你当前的任务是把线代和概率的课本上的定理熟记,然后还要知道原理的推导。把线代和概率的书看透了(书上的例题和定理和定理的证明),那么你第二阶段也快过去了,恭喜你,你数学复习到了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感觉高数的题目有的是没思路的,而线代和概率已经不是原来那样的难了,也相对的容易起来,这时拿到题目的感觉是会了,但做不出来,就是要把课本放在旁边,看到定理解答,此时你拿到题目知道了怎么下手,就是还有的定理不是很熟悉,最郁闷的是,你刚把线代和概率的课本看完了,感觉你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拿到题目,你却又忘记了书上的很多定理,这种情况就好好复习,好好背诵并推理定理,熟能生巧嘛。第三阶段最大的特点是:高数,线代,概率绝大多数的题目都会了,还有一小点不是很熟悉,总体感觉良好,此时你做真题大概可以考到一零零——一一零,恭喜你,第三阶段就过去了,第四阶段来了。
第四阶段:随着复习的继续,你对线代和概率的手感越来越好(就是多练习),最后已经感觉到线代和概率的题目很死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看到题目马上就有了大概的解题思路,而高数有证明题,不等式的证明,应用题却有时不好把握,现在对概率和线代十分的喜欢,对高数却有点害怕,害怕有你不会的题型,这个阶段是在第二轮复习结束的情况下会有的',此时你对考研数学有底了,不是十分的害怕,此时你要去考试能考一一零——一三零之间,此时你也要努力进入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这个阶段,你已经把数学的薄弱点强化了,对所有的题目都知道了大概的思路和方法,可以稍微想想考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陷阱,方法怎么做最快,最方便。此时你拿到试卷的感觉是,所有的题目我都会了(大概的思路是对的),接下来就是考计算量的。此阶段你除了继续强化你的弱点外,还要做大量的练习训练自己的计算量。此阶段你心里很舒服了,看到数学可以笑这面对了,数学可以说是比较容易的了,在考研里,数学的地位你已经掌握了,接下来的重点不在是数学了,因为第三轮数学复习结束,时间也到了一一月一二月了,此时的重点已经是专业课和政治了,但注意好了,每天数学都要做,手感也很重要的,建议此阶段数学要保证每天四小时,因为数学要生手了,你会没有信心的,此时也是考研李的瓶颈阶段,要平静的渡过去。此时你要参加考试可以考:一二零——一四零之间了,不要放下数学呢。
终极阶段:对于做了大量练习,和数学模拟试题的同学,此时对数学的感觉是,拿到一张卷子,不用思考了,拿到题目就知道证明做,也就是很多达人说的“做数学不是脑力劳动,而是体力劳动”这样的人是可以考一四零+的,数学达人多的是。你要达到这个境界时,你就是数学达人了。
天道酬勤,虽然很多辅导老师都会指出拒绝题海战术,对于数学,我们不得不承认,只用通过大量做题、反复总结才能找对做题的“感觉”。希望同学们在强化阶段戒骄戒躁,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坚持不懈,会有成功的那天!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一三篇
参加了新教材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的收获却是不可估量的。它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真谛,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精彩。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平时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
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
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教材知识的认识。我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教龄,平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程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教材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走近新教材,我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老师、乃至每一个家长身上所发生的可喜的变化。但我认为还是不够,真心的希望我们现在的教师能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务实,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眼光,多一点执着,多一点激情,让教改之路更坚实、更宽阔、更精彩!
小学数学培训
暑假这十一天学习活动,丰富了使我的假日生活。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培训活动的几点心得。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讨论、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执教近几年来的最大困惑,现在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为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每每思考之余,浑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种力量,那就是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发努力!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是群居动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见识到了很多老教师的风采,也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交流我了解了自身确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另外,参加本次活动后我也有以下一点思考:
因为这种教学准备活动耗时费力,不可能把准备过程全部呈现给大家。所以,应该思考怎样处理好“研磨”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一四篇
第一,知识点的复习。
更加强调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同时这些基础知识复习完了以后,一些简单的应用,你需要注意,特别像我们定积分的一些几何应用,从今年的角度来说,我们数二的试卷,体现的非常的明确,在以后的考试当中,可能我们数一的同学,数三的同学,对这部分也会作为重点的内容出现。这是第一件事情,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及对于知识的应用的角度提出认识。
第二,对于重点和难点,能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
我想针对于我们真题体现出来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以及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需要真正提高这种训练的力度。如果把知识,特别是简单的知识,能够明确,这样在我们真正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比较灵活的去运用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提前备考,夯实基础。
我们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数学由于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就需要提早复习,特别是我们参加了一次考研的同学,今天开始了我们以前考研数学的基本的情况以后,就可以针对个人的基础情况进行复习,
具体来说,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整个考研的数学复习分成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我们一开始的时候,主要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阶段,核心的材料就是我们在本科的时候,来上课的时候,这种本科教材,在大家看的过程中,主要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做一些适当的题目,最后能够做到,当老师强化课程的时候,当老师讲到某些知识的情况下,你能够回忆起这个知识具体说的是什么样的内容,这样的话,能够提高你对知识的认识,这个阶段就可以,一般的情况下,大约在六月三零日之前,能够合理地把三科的教材,按照以上所说的达到基本要求就OK了。强化阶段是知识的运用,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核心的,我想是两个部分。
一.归纳总结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在考研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常考的题型。我们二零一三年出现的试题,仍然有很多的重点难点的问题,是我们老师在课上一定讲到的,甚至有一些题型是我们在平时举例子的时候一些原题,这样的话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去理解老师在课上所讲的。
二.强化阶段做的第二件就是系统的做一些复习,具体来说要选择一本比较好的考研数学的辅导书,按照书的顺序,这种结构,重点地去研究书上所说的常考的题型,典型的方法,同时要做大量的训练,这个训练的目的是加强对知识的一个认识,特别是在考研的过程中,能够把一些最常见的一些问题,通过合理的这种方法,来给他解决,这样的话,容易提高我们成绩。另外在冲刺阶段,核心的就是需要大家进一步地加深对知识的'运用能够,主要需要去做应试层面的套题,包括真题。
我们每一年的真题,对于下一年的复习都是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说我们能够把以前的真题进行系统地研究,我们有的时候,是能够判断这种趋势性的,你比如说今年的很多的试题,都是延续了这样一个特点,像我们数三的题,经济应用的考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另外,比如数一常考的概论统计部分,参数部分也是我们在各个课程中反复强调的,如果说基本的方法,你能够通过做这个题,通过听老师的上课,能够合理地理解,这样的话我们在做的时候,一定会取得相对好的成绩。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一五篇
经过几天的初中数学培训,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近几年来,伴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内容也不断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改革的趋势,我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和疑问。而恰在这样的时候,培训班开课了,我十分荣幸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名成员。 在培训期间,我克服了家庭、生活上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每天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我们认真聆听了一些数学专家、教授和名师的讲座和讲课,让我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提高了对新课程的认识。 下面是我这几天培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哪些是中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的组成模块及知识点,明白了各知识点之间又有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法。
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较好的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通过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中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专家的经典点评剖析,明白了怎样才能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中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会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改进,让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日趋成熟。
同时,也希望以后经常有机会参这样加培训学习。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一六篇
二零xx年三月二七日,县教育局教研室为进一步提升我县中学数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教程的理解,掌握新教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举行了中学数学新课程的培训,组织我们学习了七年级数学新教材,有幸听了从北京来的老师对新教材的解读与评析,受益匪浅。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七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就这次新教材培训,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新时期的教育需要的是一支自身素质高,技能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作为一支培养人才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強的本领。
二、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知识素养,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讲座老师广博的知识,精深的研究,独到的见解,最新的科技信息,打开了教师们封闭的天地,使大家耳目一新,精神振作。有的教师听了讲座后说:“不听不知道,一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学的东西太少了。”
二,对人教版的中学数学教材有了更详细和深刻的理解。
通过讲座老师对教材的详细讲解,使我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用途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前我总是埋怨课本的练习太少了,以致于没有练习题给学生训练。听了老师的讲解以后,才知道教材的编本是有要求的,甚至对教材的重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提出了课本的练习题够用,好的教师要根据原来的练习题变通去猜练习,比如: + =五改为 或 + =五或 - =五。
三,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应用题新课不要讲过多的内容,一节新课两道题足够。在教学过程中,要两线并行:建模(阅读——分析——找量);练习(学案)。要给学生足够的建模时间,可以通过检查学案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也很重要,盖高楼瘦身,不要越讲,内容越多。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不管是从教材的把握,还是从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收获很大:首先改变了自我认识,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了解到课任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而且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中,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一七篇
一、“三维目标”再认识。
苗老师讲的三维目标,强调了知识与技能两个目标,只是素材,应注意最终的目标是:“培养思维”,最高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苗老师列举了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就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差生”到社会上有不少人发展的很好,老师们心目中的“好生”即很听话的小绵羊,却到社会上没什么大的发展。说明我们教学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促进人的'发展”。
二、复习的重要任务是知识框架的建立。
复习不是重复学习,不是大量做题,而是老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和知识结构。这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平面内两条
直线的关系不是___就是___”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结构,板书平面内两直线的关系成为:
知识结构:
相交——(分两种情况:垂直与不垂直)
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平行”和“垂直”并列的错误了。
三、“估算”运用
在平时教学中,应用题中什么情况下用估算,什么情况下用精确计算,我真的不怎么清楚,在跟学生解说这方面问题时,也是告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要一见到题中出现“大约”两字,就使用,但是没有跟学生列举例子,说清楚。今天苗老师也谈到这个问题了,什么时候用估算呢?估算不是“大约”字的要求,而是实际需要。
四、“类推”能力的培养
苗老师通过二年级试卷中一道考题,讲明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类推能力。“读数和写数都从____起:A、万位;B、最高位;C、个位;D、千位”这样一道选择题,这时二年级学生只学过千以内的数,所以学生中有不少人填D,这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发展。至少没有注意学生以后三年级、四年级的学习,更不要说注重学生终身发展了。学生只认识到数位中的千是最高位,哪以后还要认识万、亿哪,怎么填这个空呢?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读数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字读法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五、教学中,注重图片拼图,画示意图,让学生体会感悟
苗老师通过四年级试卷上一题,说明了教学中,通过学生利用图片,去拼图,动手画示意图,促进学生养成自学运用操作研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以上我仅从五个方面记述了自己的心得,其实还有几个方面,如对“例题”的教学,对一些判断题、选择题的解答,如何引领学生去感知,感悟,我都有不少的收获,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记述了。我相信,在新的学期里,我会比以前更高一层次从事教学的。
数学素质提升讲座总结 第一八篇
四月九日早上,我们一行两人来到了河南省实验小学,参加二零xx年《数学文化》教学研讨会,看到这个题目,我想今天的研讨会主题与往常不大一样,可能是注重文化内涵的。果然,省实验小学汪峰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一节《包装的学问》,就包含着浓浓的数学文化气息。 课堂上,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对两个长方体盒子放在一起包装,怎样放最节约包装纸进行着紧张的猜测、验证、展示、交流、总结初步得出结论:重叠的面最大时最节约包装纸。随着长方体个数的增加,四个放在一起,同学们又展开了热烈的猜测和验证,最后得出了新的结论,重叠的面越多,并且重叠的面尽可能大的时候,最节约包装纸。这节课同学们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数学能力,寻找着数学与生活的契合点,把数学文化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课后,讲课教师与专家的发言和报告又对《数学文化》进行了精确的解读,使我知道了数学文化原来已经研究好几年了,还有《数学文化读本》用来上课 仔细想想,在我的课堂上其实也是始终渗透着数学文化的内涵,如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有序思维、有序排列、能利用迁移、转化思想进行数学学习等。只是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清楚楚的提出来。看来以后,我也还要在数学文化方面下更多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文化内容,发展学生素养从数学的角度来打造自己的课堂,使有数学文化的课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