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兹实训期末总结
华尔兹实训期末总结 第一篇
教育部曾提出“义务教育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课题,然而现状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方面满足不了学生及家长的要求。
中小学音乐课上课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准,音乐课中设置了初级的乐理课和学唱歌曲,目的却停留于乐感本能的诱导中,缺乏学习音乐的基本功和技巧学习(如声音的发声方法、乐器的演奏方法等等),缺乏艺术学习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培养,原因在于中小学校一般都没有必要而充足的音乐教育师资,更没有充分的教学时间。因此,学生只有走出学校求教于专业艺术院校教师和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员。
“音乐培训机构”就刚好填补了这一不足,因为“音乐培训机构”也是由教委直接管理的教学单位,有着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一点和中小学十分相似,同时“音乐培训机构”采用了专业音乐教育院校的教学方式(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得到大量高水平专业艺术家的支持与加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所以说“音乐培训学校”是对义务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一种补充。而且,如果说学校音乐教育是为了普及,那么校外的“音乐培训机构”的音乐教育就是旨在提高,是按专业的要求造就人才、发现人才。
(二)“音乐培训机构”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普遍提高。
望子成龙,作为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问题也有了巨大的转变与提升,已不仅仅是停留于文化课学习的层面上,而增加了对艺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为专业的音乐教育。
在我从事音乐培训工作的两年中,我发现一个普遍性的特征:家长送孩子学习音乐,绝大多数是想让孩子学会一门艺术特长,在今后有一个业余爱好,提高人格素质。很少有家长要求孩子将来成为艺术家或从事专业工作。从这一点来看家长的要求可以说是两点:“一是用音乐提高孩子的个人素质;二是用音乐丰富精神世界”。
俗话说:“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这是人类音乐教育中为历史认可的真理,也是大多数家长内心中的一个朴素而善良的期待,从而酝酿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一种建设和谐社会、造就和谐公民、培养美好人才的文化事业。于是“音乐培训”也就具备了生存的土壤。由于“音乐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广泛采用了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开设了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因此使“音乐培训机构”备受学员欢迎,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物质文明的日益繁荣是“音乐培训机构”发展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们生活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作为父母也具备了考虑孩子教育投资的财力,于是家长们纷纷选择让孩子学习游泳、围棋、武术、舞蹈等,也有更多的选择了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古筝、萨克斯、小号、圆号等。学乐器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也需要比较高的投资,因为乐器是比较昂贵的,同时孩子的兴趣又是多变的充满了未知因素,使得音乐教育投资变成了风险的投资。常常有家长抱怨“买一架钢琴需一万余元,如果孩子学一半不学了,钢琴就成了‘高级摆设’,我们又不会,摆着占地方。”这也就成了学习乐器的一个阻碍。
“音乐培训机构”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因为“音乐培训机构”一般都开设了有偿练琴的服务项目,可以让学生学习初期不必买琴,学一段时间看看孩子的天赋与学习兴趣再考虑购买,可以大大避免了广盲目投资。
可以说选择学习乐器,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
(四)大量专业音乐人才将成为音乐艺术培训学校的师资来源
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员除了表演任务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艺术的推广普及”,目的在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广大演员演奏员们多年来一直都默默地从事着业余音乐教育工作,他们也纷纷投身于“音乐艺术培训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成为教学中的精英骨干。
专业艺术院校每年大量的学生毕业,他们通过学习也具备了专业演奏水平,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投身于业余音乐教育中,通过社会实践积累教学经验,逐步成为了“音乐培训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极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另外,更有相当数量的艺术院校的教授、讲师,利用业余时间投身到了民办业余音乐教育中。
以上这三股力量也就成为音乐艺术培训学校强大的师资基础。
(五)“音乐培训机构”的意义与功能
如今“音乐培训机构”发展得欣欣向荣,家长纷纷把孩子送来学习,这种学校一不能发放毕业证,二不能帮助升学,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一.用乐器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媒介,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更加专业化
人的一生要学太多的艺术门类是不大现实的,而专业的学精一门是很有必要的。在美国有的大学一方面要求学生会三门语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会乐器否则是不让入学的。他们把演奏乐器的能力当成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音乐培训机构”中学校的模式与中小学差不多,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相似,这使学生进入学校能很自然,而学习乐器一般都采用小班上课,又使得师生们的交流更为直接而亲切,这样的教学质量是很高的,往往每节课内容学生都能九零%以上的消化。
学习乐器可以说是学习一种技巧,一般分为发音技巧,演奏技巧两大部分(这里不做详细论述)。学习这些的目的在于学习音乐文化,无论学习什么乐器,目的都是“演奏音乐”,演奏音乐的目的在于认识音乐、理解艺术从而“自娱娱人”,“自娱”不难,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娱人”就不易了,首先,要有流畅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必须有“音乐”才可“娱人”。在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更多的应该在教“音乐”,简单的说就是演奏得有感情,有表现力,还要让别人听得懂。这可以说是对“审美素质”的一种最为深刻的灌输。
二.全新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塑造全新的思维方式
学习乐器与学习语文、数学是完全不同的。在学习乐器基本发音技巧的同时开始学习识谱,并且把乐器的音响效果与谱面相结合。随着乐器演奏技法的逐步深入,谱面也逐渐复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要学懂书面的谱子,同时还要能熟练应用。并且要达到看着谱就能演奏,而不再乎是否见过这首曲子的谱。如学会识字一样,学懂了还不行,还要达到熟练,二者合一才能达到要求。这就要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谱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实践证明,对于中小学生和幼儿来说只要方法得当达到要求并不困难。由于他们必须把谱上音符和节奏通过肢体动作传达到乐器上,演奏出与谱面一致的音响来,从这一点上来讲孩子们学习乐器的同时,还训练了他们的肢体谐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这对于孩子智力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乐器学习在所有专业或非专业学校中都以一周为周期,每周上一次课。一周是人的“耐性周期”,老师安排练习作业在一周内完成,学生必须每天练习同样的东西。一周练习七天是可以忍耐的,再多就难了。一天二四小时是人的“记忆周期”,可以说一个信息在大脑里存留二四小时后会开始衰减,所以每个老师都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定时定量的练习。那么在每次上完课回家孩子是处于没有老师的状态下自习一周,孩子就必须有极大的自觉性和耐心进行自学性的练习。刚开始需要家长配合监督,之后大多都可以锻炼出一种耐性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这一点对于孩子而言比学会一门乐器更具深远的教育意义,这也是许多家长愿意投资孩子音乐教育的原因。
三.艺术人才的培养从孩子抓起
在艺术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以四岁到一四岁的少年儿童最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最强,天赋也最易发现与开发,很多具有天赋的人也就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而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我的周围就有许多学生参加音乐培训,有的最终考入专业艺术院落校并毕业走上专业表演道路,有的把乐器当成了终身的爱好,并和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都是从小开始的,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较高的音乐天赋。有的学生刚开始时候并不出色,而通过学习逐步开发出来,并且越来越优秀,这在教学中是十分普遍的。
据统计,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音乐培训机构”就读过的学生。可以说音乐培训机构是艺术人才的摇篮。
四.音乐培训机构是提高欣赏能力,传播音乐文化的使者。
音乐培训机构在我省从兴起到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先后培养了数万人,学生通过乐器演奏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更系统地学习了音乐文化。
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会音乐表现及音乐处理,同时也更为真切地学习音乐欣赏。
华尔兹实训期末总结 第二篇
关键词:现代音乐;节奏训练;数理思维;节奏感;“中介声部”
一、 数理逻辑在现代音乐中的突显
节奏因素的巨变是现代音乐区别于调性时期音乐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二零世纪音乐作品中,节奏从节拍与小节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一次以其个体、独立的特征,推动音乐线条向前发展,节奏的结构力作用得以施展,作曲家们推出全新的节奏构思或在根本上用节奏去主导音乐结构的全部,为音乐燃起了全新的魅力。二零世纪作曲家通过对节奏细胞的应用使作品的总体由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的数理因素构成,在音像上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变拍子的“节拍数递增、递减”。①斯特拉文斯基《诱拐的游戏》中的定音鼓片段:
可见,以八分音符为基本单位,换置规律为三种形态:其一为奇数列:“三-五-五-三”,(一-四小节)其二为递增、递减数列:“三-四-五-六-五”,(四-八小节)其三为偶数列:“二-六-六-六-六-二-六-四-六”。(九-一七小节)
序列主义的产生,尤其是一九四五年以后整体序列主义的产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受其影响,传统拍子节奏走向解体,用序列的法则或数列的逻辑来处理和控制节奏变成了二零世纪音乐中重要的节奏思维之一,节奏产生质变,节奏思维模式不断更迭。在整体序列节奏中,节奏的构成及其组合常表现为从音高序列中产生节奏结构与用数来控制节奏结构两个方面。这样一来,节奏自然就具备了受数字约束的内在逻辑。
比如费伯纳西序列,其构成规律是:序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它前两个数之和,如:零、一、一、二、三、五、八、一三、二一…,将这一序列部分或全部地用于创造时值的集合,当序列增长时会逐渐接近黄金分割的比例数值,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审美意义。鲁伊基·诺诺在《持续的音》中部分使用了费伯纳西序列及其逆行,:一、二、三、五、八、一三、二一、一三、八、五、三、二、一。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与数理思维
(一)节奏训练以周期循环节拍感为中心的滞后
与节奏组合由节拍的强弱规律决定相比,二零世纪音乐节奏从小节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重音的二、三拍组合的规律性重复,摆脱和弦变换有规律的落在强拍上的现象,从确立起一种规则的节奏型后换用不规则的节奏型,然后又不时地回到规则的节奏型来否定小节线,到完全遵从数理逻辑规划节奏而彻底打破小节的概念。
审视当前国内的视唱练耳教学,节奏训练是以周期性节拍感训练为中心,以一个单位拍为最小训练单位,在清晰地掌握节拍关系的前提下,由浅入深,掌握不同速度下各种音值的关系。这种模式的节奏训练显然与现代音乐节奏的特质是不相符的,可以说,仅仅围绕周期性的节拍感开展的节奏训练是不全面的,无法适应现代音乐对学生节奏能力的要求。
(二)从数理关系入手开展现代音乐节奏训练
“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新的功能的产生,新功能发挥到一定程度又会产生新的内容。因此,视唱练耳课的功能和内容是一个发展、开放的系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实践的需要而变化的。” ②面对现代音乐节奏的特点,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节奏训练成为当前视唱练耳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节奏感是人对节奏感的心理效应,由听觉引起的运动神经的节奏冲动,是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官能冲动。” ③现代节奏思维要求有别于以往周期性节拍感的新型节奏感的建立,下面我们借助心理学理论来分析现代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心理学对听觉的研究告诉我们,人通过听觉能够聚合印象并使之有序化,在连续的音响运动中,能够主动地根据强弱变换聚合出有重音的节拍,如二、三拍子。现代音乐作品中,对强弱的组织呈现出多变的单位,不再是单纯的二、三拍子的有序循环或交替,而体现为数理逻辑上的不断变化,有的依赖于一定数理关系而变化,有的则无任何规律可循。
对视唱练耳课程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良好听觉习惯的形成是培养听觉能力的首选途径,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使其形成特定的听觉习惯,从而达到强化音乐听觉能力的宗旨。音乐的节奏知觉主要是对乐音节奏运动以及乐音的整体结构以辨识。音强与音长是乐音力度律动关系中最主要的因素,现代音乐节奏的构成在音强与音长方面蕴含着大量的数理逻辑,从数理思维④的建构入手提供特定的数理思维构成的刺激能够引起学生相应的反应,在逐步形成特定的听觉习惯的基础上达到建立现代音乐节奏感的目的。
三、数理思维在节奏训练中的建构
(一)从适应到建构,借助“中介声部”的节奏训练
面对现代音乐节奏的特殊性,现代音乐节奏感的建立需要培养学生适应基于多变的数字单位形成的节奏形态,这便要求我们首先从简单的数理关系构建的节奏入手开展各项丰富的节奏的练习,在此过程中不断变换数理构成关系使之逐渐复杂化,从而使学生逐步适应现代音乐节奏的多变状态。
如前所述,现代音乐的节奏训练可从音强与音长两种因素入手,面对节奏、节拍的多变性与不可预计性,分析其中按照一定数理关系建立起来的基本音长因素—中介时值—是进行节奏训练的突破口。中介时值指音符之间所共有的基础时值,在实际运用中,添加由中介时值组合而成并且同时反映音乐不规则重音变化的“中介声部”进行训练是开展现代音乐节奏训练的有效手段。 “中介声部”是一个由中介时值组成并体现节奏重音且贯穿始终的一个附加声部,“中介声部”中的重音,还原现代音乐节奏运动的效果,体现现代音乐节奏重音的内在数理逻辑,使学生在特定的节奏音响背景下形成特定的听觉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现代音乐节奏感。同时,某些较复杂声部的内容可转化为由多个简单声部共同完成,便于在训练过程中分散难点。
“中介声部”的运用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完成。根据现代节奏训练内容,借助音乐制作软件做出一个体现现代节奏时值与重音数理关系的“中介声部”,其音响效果可准确地反映出所练习节奏谱的“中介值”和重音分布,在学生练习节奏过程中,作为背景音响辅助学生正确地打、读节奏,并通过重音音响的强调建立起数理逻辑变化概念。
(二)将数理思维渗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与节奏相关的各个环节
对于二零世纪音乐节奏这个特有的、个性化、多元化的体系,如何掌握这些以特殊技法形成的音乐作品是当前视唱练耳教学的首要难题。视唱练耳教学应注重音乐的整体性,我们认知、感受音乐的时空是整体的,时间的节奏同样也是空间的结构。在对局部单元要素进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实现完型音乐的回归才是视唱练耳正确的教学逻辑。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在从现代音乐单元要素到完型音乐的重构过程中渗入数理训练思维。
华尔兹实训期末总结 第三篇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一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于通过一对一的钢琴课引导学生步入音乐之门,使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喜欢音乐,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钢琴弹奏技巧三方面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有关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方法与技能,并使其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曲目的编排是以近年来国内比较常用的主流教材为基础,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钢琴教材之长,针对钢琴普及教学中启蒙阶段的'教学,以兴趣为主导思想,密切联系我国钢琴的教学实践,选用不同类型的教材合理搭配。
二、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为主,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因材施教。
二、根据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辅以不同形式的主讲课、陪练课,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既不脱离曲目的整体要求,又不生搬硬套规定的曲目,使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四、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切勿贪多贪快,初级阶段教学在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同时应以基本功为重。
三、教学内容
A、初学者最初手指的独立练习
(一)手腕平稳、平静,指型稳定,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的活动上。
(二)手指抬起时,要觉得只用了掌关节的机能,手指另两个关节不参与、不勾拢、不伸直。
(三)抬起手指的动作要果断、积极而又舒畅、自如。
(四)抬起的高度,慢练时可稍高,但要在不勉强的前提下。
(五)弹下(触下琴键)的动作,也要感觉只用了掌关节,也要果断。开始阶段不要追求音量大,也不要有勉强感。
(六)触下琴键(发出声音)的同时,掌关节也停止用力。这时,除了第一关节负责把手指保留在键上外,整只手进入近乎休息的状态。
(七)如果是五个音连续弹奏,开始阶段速度要慢,每弹下一个音都在那个音上休息片刻。速度、音量(力度),只能随练习的积累而逐渐增加。要在感到一切都很自然、不费力的情形下一步步过渡到响亮而快速。
B、零xx班陈xx,零xx班吴xx学习《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一册》,零一零班刘xx,零一二班彭x琪学习《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二册》。
C、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的情况学习《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哈农》等集中训练手指的练习。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二
一、教学的目的任务
钢琴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弹奏方法进行钢教琴弹奏的一门学科。通过钢琴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键盘基础理论知识,对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方法有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
其任务是通过钢琴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正确的钢琴弹奏方法和具有一般的弹奏技能技巧,能正确的分析和处理一般的钢琴作品;初步了解和掌握不同作曲家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及风格,提高艺术修养和音乐表达能力,以适应高中音乐特长学生教学工作及适应高考要求向高等音乐院校输送合个人才。
二.教学安排
一.钢琴教学必须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文艺事业的接班人。
二.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水平,“教书、育人”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文化及健康的成长。
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
四.在弹奏技术训练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区别情况,精心施教,加强学生演奏及音乐表达能力的训练。
五.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
三、学习年限与课时安排
本课程学习两年,即四个学期,共七二周,每周每生上课一学时,学生每周练习十至十二学时。(练琴时间安排:高一高二利用中午练琴;高三每天早晚各一小时练琴。)
四、教学方式
钢琴课是一门技术很强的学科,由于个人各自具备的条件不一,和每个人在钢琴弹奏技巧发展上有着差异,因此,本科程教学方式以个别授课为主,必要时可组织讲座或集体课。个别授课必须和学生独自练习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元化教学。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面向二一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二一世纪合格幼师人才的目标,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德育为先,在做中教,做中学,大力推进行动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钢琴配弹”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造就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的有关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大胆渗透新方法,采用集体课及分级管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全书共分六个项目。结合《幼儿歌曲弹唱教程》教材,选用当今幼儿园流行的幼儿歌曲为配弹练习曲目,大力提高学生边弹边唱的职业能力。
三、学情分析
c二七八 二七九 二八零的学生来自各个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零基础,通过一年半的`琴法学习,掌握了一些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接触了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不足之处是:演奏水平有差距,少数同学的手指基本功比较差,需要不断地加强基本功练习,还有识琴谱能力较弱,都要长期进行练习,才会得到全面提高.乐理和声知识欠缺,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歌曲配弹知识,边弹边唱的能力非常欠缺。
四、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三.教育学生爱惜钢琴等设施设备,培养学生安全卫生意识。
四.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能运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为儿童歌曲配弹,大力提高边弹边唱的能力,提高儿童歌曲即兴伴奏的水平,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六.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与人协作的专业素养。
七.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热爱并献身幼教事业。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一.和弦基础与初步伴奏的知识及应用
二.常见歌曲伴奏音型的处理与弹奏
三.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
四.幼儿歌曲的即兴弹唱
教学难点:
一.歌曲配弹的和声知识掌握
二.各种不同伴奏音型的双手配合
三.幼儿歌曲的边弹边唱
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
具体措施:
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课堂形式,运用实训教室和多媒体教学
四.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五.分层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六.用归纳比较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一.运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归纳比较法、讲解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二.运用现代化设备,打击乐器为课堂增添色彩。
三.面向全体学生,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多培养学生的听力,演奏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弹、唱、演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法:理论+实操
平时成绩三零+期末成绩七零=考核成绩
改进回课检测交作业的方式,探寻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如:个人展现,小组展现,开演奏会等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 、周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一) 三
第二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二) 三
第三周 和弦外音 三
第四周 大调中二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三
第五周 大调中六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三
第六周 小调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三
第七周 乐段、乐句、终止式 三
第八周 幼儿园歌曲伴奏常用和弦与音型 三
第九周 属七和弦及终止四六和弦的应用 三
第十周 进行曲风格歌曲伴奏 三
第十一周 抒情性歌曲伴奏 三
第十二周 舞蹈性歌曲伴奏 三
第十三周 歌曲分析及民族调式和声应用 三
第十四周 弹、唱、演实训 三
第十五周 弹、唱、演实训 三
第十六周 弹、唱、演实训 三
第十七周 弹、唱、演实训 三
第十八周 期末检测 三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华尔兹实训期末总结 第四篇
如果仅依靠以往的班级授课形式,借助于学校开设的每周一节音乐课来开发音乐教学,要想大面积提升外来流动学生的音乐能力是不太现实的。因此,需要寻求独特有效的路径。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个推进路径:
一.小组聆听与合唱团聆听循环推进有位名人说过:如果你把一首音乐听上九九遍,那么这首作品就是你自己的了。要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就要让他们广泛聆听,接触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教师可以在每周班级合唱团聆听的基础上,增加校园广播站早中晚的全校性聆听,还可以加上班级合唱队四个小组的自学聆听,这样几种聆听方法循环推进,不仅营造学校良好的艺术氛围,而且能让学生形成聆听关注音乐的习惯,提升听觉能力。
二.班级合唱队与学校合唱队组合推进在学业紧张的初中阶段,要想提高外来流动学生的音乐水平,组建班级合唱队可谓一举两得。它由全班同学组成,覆盖面既广泛又能按时系统地进行教学,也方便教师挑选优秀的队员进入校合唱队。校合唱队不仅能弥补班级合唱队员参差不齐的缺陷,为素质好的同学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也避免了应对比赛临时“急训”带来的紧张和慌乱,校合唱队的外出演出和比赛对班级合唱队员也是一种触动和激励。
三.视唱练耳训练与竞争评价并行推进视唱练耳,是训练学生听觉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合唱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强基石。要想班级合唱团能稳定地发展,就必须重视视唱练耳。枯燥重复的机械性练习只会让学生反感,因此教师需对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化,注重培养学生乐感。在训练的同时,设立每月和每周的竞争评价机制,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合唱队员之间形成竞争向上的势头。
二“、听觉先行,合唱助力”式音乐训练的实施策略
一.广泛聆听,实施“音乐体验”的乐感策略(一)对比聆听。要了解合唱,首先就要让学生听辨出合唱是多声部作品,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如《歌声与微笑》等,先听齐唱版本,再听合唱版,听完比较两种演唱形式的不同,通过比较学生就能概括合唱的特点,初步了解合唱。(二)合唱队聆听。合唱队聆听主要是课堂聆听和小组聆听的结合。小组聆听是将每班分成四组,小组长负责每组一周欣赏交流一首作品,每月进行汇总并交流欣赏感受,对发言积极和分析较好的同学给予平时成绩加分表扬。(三)学校整体聆听。要想班级合唱队得以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校园广播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训练引导,实施“音乐记忆”的听觉策略(一)标准音训练———听与记结合。让孩子回家听老式摆钟报点时“铛铛”的音高,熟记音高并哼唱,一周后九零%以上的孩子都能做到张嘴就能唱准,这个音就是标准音“la”。熟记标准音,再用柯尔文手势来展开“la”与其它音级之间的音准训练。比起费劲地强练强记,这个方法可谓事半功倍。(二)声音训练———范唱与互听结合。在声音的训练中,教师采取音像教材示范聆听与学生之间互听相结合的方法。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歌唱中普遍存在低声区出白声,高声区出虚声的问题,教师要能及时从学生中发现这些典型问题,通过抓典型—分析优缺点—教师正确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技术指导—学生之间互听互析—良好的歌唱状态,学生就能很好地总结出好听的声音是通过良好的气息、状态、位置来做到的,让学生通过声音的训练对正确的发声方法、气息的运用形成记忆,然后慢慢将记忆内化和外显。(三)视唱训练———有声与无声的结合。视唱包含节奏、乐句、调式调性、结构等一系列的音乐知识,刚开始必须反复慢速地跟着钢琴视唱进行无声练习,让他们记忆旋律的音高节奏等,后跟随钢琴看谱视唱,等学生有把握唱好了再进行有声的视唱。
三.合唱组合,实施“音乐内化”的演唱策略(一)学会默声歌唱。我们常说合唱的最高境界是无声,这里的无声指的就是默声,默声歌唱是训练内心听力很好的办法。拿到一首新作品,教师先让学生默默地读谱,内在地想象出它的音响效果、作品的意境。其次默声跟钢琴学唱,唱会以后再听范唱,比较差距,发现差距再改为有声演唱,熟唱后看指挥再进行默声唱,反复演唱比较,长期这样练习,能够迅速发展内心听觉。(二)学会互相倾听合作。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必定是团结和谐的。班级合唱队就有这个优势,大家在同一个集体中学习生活,互相合作融洽的速度比较快。起初教师可以选取大家都会唱的《小星星》《保卫黄河》等简单的歌曲,以卡农二声部训练为主,卡农中此起彼伏的效果会让学生有兴趣和愿望参与。开始的排练会出现抢拍、比谁声音大等问题,教师则用录音机录音———反馈引导———再录音———再反馈,这种做法具有启发性,学生很快会明白要注意倾听和合作,使声音达到和谐,这样能形成内心听觉的良好状态。(三)学会实践。农村流动子女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相对羞涩胆小,教师要多创设机会让他们锻炼,如音乐课堂中开设每周一次的“音乐小讲坛”“我是小歌手”,表现积极的给予加分奖励,突出的还可以入选校合唱队成员,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同时,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校歌咏比赛、班级合唱比赛,形成班级之间良好的竞争趋势。
三“、听觉先行,合唱助力”式音乐训练的成效反思
一.引入训练表演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内心听觉与音乐实践活动处于一种不可分离的共生状态。在长期的艰苦训练中,这些孩子具备了较好的内心听觉能力。
二.引入团体合唱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引入班级合唱团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班级凝聚力,更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及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
华尔兹实训期末总结 第五篇
舞蹈感觉的意义舞蹈感觉在舞蹈教学当中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认为学员舞蹈感觉很好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认可其有舞蹈天分,而舞蹈天分可谓是对舞蹈学员最好的评价,但是这里所说的舞蹈感觉到底是什么?往往将其视作为教师个人的感觉甚至仅仅只是一种评价,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以及科学研究当中都发现,这样一种舞蹈感觉的认知和强调远不是教师感觉这样简单,更多的是学员自己的感觉,这是由舞蹈这样一种美学艺术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如美术等美学艺术,如果说作品感觉很好的话,必然指的是观众在看的时候的感觉,无论画面如何生动也不可能是画作本身的感受,但是舞蹈的不同就在于任何舞蹈作品都是由有感情的人来完成的,而参与演出的人员自身会对舞蹈有所认识和理解,并在自己舞蹈的过程当中体现出来,这就是这里所说的舞蹈感觉,且这样一种感觉在舞蹈当中体现的是非常突出和明显的。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感觉是人对外界信息的客观反应,针对于此,舞蹈感觉当中我们强调的就是人对自己这样一种特殊的外界信息的客观反应,简单的说就是自己这一主体对自己这一客体的反应和认识,更为具体的说就包括躯体本身的动感和静感,除此之外还多方面的包括舞蹈着舞蹈过程当中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体现。总的来说,舞蹈感觉就是这样一种概念,在实际的背景环境下还可以更为详尽的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舞蹈感觉中的舞台感觉舞台感觉实际上是舞蹈感觉当中的一种外部感觉,也就是舞者对于舞台环境的感觉,在舞蹈过程当中具体包括听觉、视觉和触觉等,也就是说,舞台上灯光的特点、观众的表现以及舞台各方面物理环境的控制与变化舞者都是能够直观感受并在舞蹈当中体现出来的。(二)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是舞蹈感觉中的一种内部感觉,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平衡感和身体内部感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舞者肢体的动感。实际上舞者肢体的动感是舞者本体感觉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是因为舞者肢体动感所体现的是舞者对于自身身体各部位运动状况的感知,这在舞蹈当中无疑是最核心的部分;而平衡感则主要强调舞者对于自身运动方向和力度的感受与控制,使得自身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当中,正是因为这样,静态平衡感觉在舞蹈教学当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就是人的内脏感觉,内脏感觉实际上是很难通过舞者自身的心理或者是身体控制来实现控制的,因为内脏感觉直接受控于神经和下丘脑,因此无论是其调节还是其变化与控制,最为舞者本身都是没有直观的感觉的,换句话说,就是舞者在舞蹈过程当中完全感受不到这样一种变化,只有在非常特殊或者是非常极端的状况下才能够感知其变化和控制,但也仅限于感知而已,仍然不能够自行进行控制与变化,这实际上也就是本文的核心观念,认为这样一种感觉并不是舞蹈感觉,而之上常规的生理变化。(三)主体感觉主体感觉强调的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和范围,在这里所说的主体指的是人的人格和内心,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自我意识,不能够通过潜意识的生理和心理调整来实现,而必须要通过想象才能够引起。这样一种主体感觉并不是简单的内部心理感受,而是舞者对于自己内部心理感受的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就是舞者所认知的心理感受,而不是认知本身,但这确实舞蹈感觉当中的核心所在,也是舞者的灵魂和核心。
二、舞蹈感觉与本体感觉分析
一.本体运动与本体感觉舞蹈毫无疑问是动觉艺术,所谓动觉艺术,主要是和视觉艺术以及听觉艺术等一些易于理解的艺术概念进行区分,在视觉艺术当中,主要通过眼睛来接受信息,在听觉艺术当中,主要通过耳朵来接受信息,但是在动觉艺术当中,则没有相应的器官来接受信息,而是直接通过肌肉里的关节小体来进行接受,而这样一些关节小体都存在于人的内部,因此动觉也就成为了人们对于自己躯体各个部位运动状况的感觉。本体感觉的层面较高,实际上是包括运动状况在内的所有全身运动情况的感知和认识,简单来说,就是人的大脑对于一切躯体运动状况的掌握和认识。总而言之,舞蹈是动态艺术,其介质或者是载体就是人的整个身体。本体运动当中的动态所说的并不是外部实际固然存在的动态,而是指舞者自身躯体的动态,之所以将动觉归结到本体感觉内,就是因为动觉的高级神经中枢同样存在于本体感觉的躯体运动中枢内。通过上述说明和分析我们就可以认识到,本体感觉和本体运动中的四肢运动和感觉都是通过大脑皮层当中的高级神经中枢来实现控制与指挥的,因此就可以认为发达的四肢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发达的神经和头脑。不仅如此,在上文当中也已经指出,本体感觉是多方面的包含动觉和静觉等多种类型感觉的,这也就意味着,舞蹈者自身强大的平衡感就说明舞者对于自身运动的方向和力度都有着非常良好的准确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更进一步的深入到大脑层面来分析该问题,小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人的静觉反应,而静觉最初的来源和感受器就是耳蜗中的半规管,其具体原理可以简述如下,即半规管当中所存在的液体会对管壁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从而给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感觉,小脑就是通过对这样一种程度和力度的感觉来对方向以及平衡等进行判断。这实际上也就是说,舞者良好的平衡感还意味着发达的小脑。事实上,即便是从实践的角度上来看,舞蹈着的智商也确实是存在着显著的优势的,其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后期的教育不到位,使得舞蹈学员在文化素质上一定程度的跟不上,这一层面的原因才造成了最终学业表现上的区别,而并不在乎大脑和智商本身。二.舞蹈技能的学习通过上文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认为舞蹈技能的学习从本质上来将就是一种对本体感觉和本体运动进行强化的过程。舞蹈技能的教学是舞蹈教育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在舞蹈研究当中也是关键的话题,一般认为,舞蹈技能的学习实际上就是舞者对于自己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结合和统一,下文当中对这一说法进行多方面的阐述和分析。第一,舞蹈技能的习得毫无疑问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这样一种大量的重复性的练习在反射理论当中称之为强化,事实上,对于任何一种技能性的学习而言,训练和强化都是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基本上也可以视作为技能学习的显著特征。换句话说,就是认为技能性学习当中绝对没有一看就会或者是一听就会这样的状况,都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来实现精通和完全掌握,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舞蹈学员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后期的学习做好基本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第二,舞蹈技能学习的核心和本质在于本体感觉和本体运动的自动化,简单来说,就是认为真正熟练甚至是优秀的舞蹈就是在动作完成的过程当中已经不需要通过自己的意识和思维来进行控制,能够保证身体完全自主的完成动作,这样一种完全自主实际上只是指人的思维和意识的不参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主和不控制,只是其控制主体是更高层次的人体内部运动感觉神经而已。这样一种动觉控制形态实际上就是舞蹈技能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甚至可以认为,舞者只有在实现这样一种状态之后才能够做到在舞蹈过程当中将自己的意识控制到其他事物上来,如自己的表情状态、眼神状态、观众表现以及舞台控制等,这样一种结合才能够真正形成最佳的舞蹈感觉和艺术想象。舞者在不断学习和不断重复训练的过程当中,动觉控制的作用就会不断加强,与此同时视觉等所有其他方面的控制作用就会不断弱化,此时舞者就能够凭借自身肌肉的自我运动感觉来进行控制与调节,然后通过自身意识对外界环境的控制与调节来实现最佳的表现效果。在此阶段内,教师最为核心的作用就是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想象等问题上来,不要再一味的强调技术本身。第三,上文当中已经指出,舞蹈技能并不只是舞蹈技能本身,还包括舞蹈心智能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在舞蹈教学与训练当中就要尽可能的实现这两者直接的结合和统一。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人体动作的表现艺术,这就要求舞者在运动过程当中具备利用身体各部位完成连续动作的能力,这样一种能力的实现与体现就是上述动作技能;而另一方面,舞者还要能够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故事情节本身,也要对舞蹈所使用的音乐有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使得舞者能够对舞蹈所表现的内涵有准确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这实际上就是所说的心智技能,对于舞蹈来说同样是非常核心的。
三、影响舞蹈感觉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