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特地渗透储层钙质夹层分布特征及对水驱的影响
1 地质概况
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 区域构造为平缓西倾单斜, 地层倾角不足0.5°, 局部发育由差异压实形成的小型鼻隆构造。王窑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藏属大型内陆浅水缓坡湖盆三角洲沉积, 地层厚度稳定。主要储集层为长6油层组, 以长61三角洲前缘厚层砂岩最为发育, 长611-2期河道沉积规模达到最大, 多期河道沉积砂体叠合连片, 主要含油层系为长611-2长611-3。王窑油藏为典型的“三低”油藏, 即低渗、低压、低产, 平均空气渗透率2.29毫达西, 压力系数0.7~0.8, 压裂后初产1~5吨/天。
2 钙质夹层识别标志
2.1 岩性标志
根据钻井岩心观察, 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岩性为细-粉砂岩, 颜色多为灰绿色, 而钙质夹层则呈灰白色并以条带状分布。通过薄片鉴定以及实测的岩心分析数据综合分析, 钙质夹层岩性为钙质砂岩, 矿物成份以石英和长石为主, 云母含量较低。颗粒呈次棱-次圆状, 分选中等, 含钙质胶结和少量泥质、硅质胶结, 较致密。钙质胶结物含量为10%-18%, 以方解石为主, 有少量白云石。
2.2 电性标志
通过安塞油田王窑区取芯井段钙质夹层与其它岩性段的电性特征对比, 发现安塞油田的钙质夹层有着明显区别于其它岩性段的电性特征, 可选取声波时差、自然伽马、深侧向、微电极、微梯度等特征曲线进行钙质夹层的识别。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识别标准:①声波时差明显低值, 一般小于220μs/m;②微电极曲线为尖峰且幅度差小;③深侧向电阻率高于或接近油层电阻率;④伽马值低, 一般小于75API。
3 钙质夹层分布规律
3.1 剖面分布规律
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钙质夹层在剖面上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厚度小, 一般小于0.5米;②发育宽度小, 连续性差, 200米左右的井距下基本无法实现追踪对比;③发育程度单井差别大, 夹层频率在0.04-0.2条/米范围内, 平均值为0.11条/米, 夹层密度在2-10%, 平均值为5.4%;④钙质夹层80%以上出现在大段砂体内部, 以钙质砂岩形式出现, 说明安塞油田钙质夹层受成岩作用控制明显;
3.2 平面分布规律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藏根据储层特征可分为三个区域:东部、中西部和西南部。东部处于沉积物源上游方向, 储层分选差, 泥质夹层与砂岩交互出现比例高, 油层薄, 物性差, 但储层天然微裂缝发育, 开发动态表现为裂缝渗流特征。中西部处于王窑油藏中部区域, 储层分选较好, 泥质隔夹层少, 油层厚度大, 物性相对较好, 开发动态表现为孔隙型渗流特征。西南部处在王窑油藏远离物源方向, 储层分选好, 油层厚度与中西部接近, 但物性比中西部稍差, 开发动态表现为裂缝-孔隙型渗流特征。
从钙质夹层出现频率的分区域统计结果看, 钙质夹层出现频率东部为0.097条/米, 中西部为0.114条/米, 西南部为0.118条/米。由东向西顺物源方向钙质夹层出现频率略有增加的趋势, 但变化幅度并不大。这与王窑区整体上构造平缓和相对平静的沉积、成岩环境是有关系的。进一步说明了成岩作用是该区钙质夹层的主要成因。
4 钙质夹层对渗流规律的影响
4.1 钙质夹层对物性的影响
通过岩石薄片分析统计结果看, 随着储层中钙质含量的增加, 面孔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说明钙质夹层的发育对储层整体孔隙度的发育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钙质夹层出现的频率越高这种影响就越明显。前面研究发现钙质夹层产状基本为水平并呈条带状分布, 它的出现必定会对储层垂向渗流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它对垂直方向上渗透率的影响, 通过同一块岩心上分别钻取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岩心柱进行实验室常规渗透率和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测定, 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垂直渗透率远远小于水平渗透率, 两者的比值约1:5, 说明注水开发过程中主要沿水平方向渗流, 纵向水驱不均, 动用程度差异大。
4.2 钙质夹层对渗流规律的影响
钙质夹层对渗流的影响除了微观上对垂向渗透率的影响外, 研究其宏观上对渗流的影响可能更有意义。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中钙质夹层以致密的钙质砂岩形式出现, 一般出现在大段砂体内部, 其成因受成岩作用控制, 厚度小, 且分布极不稳定, 侧向上不易追踪对比, 属于随机性分布的夹层。
钙质夹层的出现增加了纵向上储层的非均质性, 对纵向渗透性有一定遮挡作用, 水驱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安塞油田钙质夹层发育厚度和规模都极为有限, 夹层密度仅为5.4%, 相对于连续型和过渡性夹层而言其对储层纵向上宏观渗流的遮挡作用极为有限, 一般也只起局部遮挡作用, 对宏观油水运动影响不大。
5 结语
5.1钙质夹层在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较为发育, 具有明显的岩性和电性特征, 测井识别标准为:声波时差:AC≤220us, 自然伽马:GR≤75API, 电阻率:与油层接近。
5.2安塞油田钙质夹层主要由成岩作用形成, 夹层密度仅为5.4%, 厚度一般小于0.5米, 发育宽度小, 连续性差, 属随机性分布夹层;夹层频率为0.11条/米, 平面上夹层出现频率差别不大。
5.3 安塞油田的钙质夹层在200米左右的井距下基本无法实现邻井间追踪对比, 其厚度和规模都极为有限, 一般也只起局部遮挡作用, 对宏观油水运动影响不大。
摘要:本文阐明了安塞油田王窑区延长组长6储层内钙质夹层识别标志, 揭示了其剖面和平面的分布规律, 探讨了钙质夹层对储层水驱渗流过程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安塞油田,王窑区,钙质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