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学习笔记整理
第一篇:redis学习笔记整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学习笔记整理
第一讲 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 、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一个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一大事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和接受这样一种重托。
2 、教师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一位教师不仅要怀有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持有深沉的爱,还要把为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树立为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一个教师只有对祖国的爱,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爱国主义从内涵上来看,有三个层次:首先表现为一种情感,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这种情感随着理性的认识要升华为爱国思想,最终要转化为爱国行为。
人民教师强烈的爱国之情,则表现为深深地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竭尽全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四、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1 、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如果说道德是人格步入高尚的阶梯,那么,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履行的义务。
教师的法纪观念如何,不仅反映着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的人。08 师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 、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给整个教师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 第十七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违法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但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不但是学生自身的,也是关涉教师的;不但是现时的,也是未来的。一些正直善良的教师发出呼吁:“为了不让我们的教育蒙羞,是到了正视教育体罚的时候了。”
3 、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1 教师要讲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当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等。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 “ 执法 ” 。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知法、守法和不违法。
第一,知法。教师首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一切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的专门法律。
第二,守法。 依法执教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第三,不违法。 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行为选择如果不符合法律,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第二讲 备好课――教学设计(小学)
一、自主课堂与教学设计
首先就自主课堂的形式而言,自主课堂改变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而倡导学生勇于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其次就自主课堂的实施过程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一、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三、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独特性。
二、合作课堂与教学设计”
合作课堂是新课程是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通俗称呼。
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共同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课堂活动、结构形式。 合作学习有学习操作者和学习检查者两种角色。分别有学习小组的学习个体轮换扮演。 合作课堂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积极互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要求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其所在的小组成员伙伴的学习负责。
第二点就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合作学习还应该强调个人责任。
三、探究课堂与教学设计
一、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内容的再探究
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体
三、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四、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探究、应是互补的设计
四、开放课堂与教学设计
我们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具有的非凡意义。
首先,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教育,不应再是筛选适应教育的少数人的工具,而要成为适合于所有受教育者全面提高素质的途径
其次,我们应该彻底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2 第三讲 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一章 备课概论 第一节 备课的含义
一、备课的基本含义
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一般地,备课有狭义的备课与广义的备课之分。 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
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
二、与备课相关的概念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备课与预设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
预设是必要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
三、备课的新含义
(一)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备课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
(二)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 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自身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和谐发展。
(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要求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终生学习。
作为从外部推动、提高教师水平的一股力量,师资培训确实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节 备课的作用与基本内容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备课的作用
首先,是指导性, 其次,是统整性, 再次是操作性, 第四是预演性, 最后是突显性,
二、备课的内容
教案是备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一)优秀教师教案的特征
1.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 2.多数教案有教学条件的准备。 3.有重点难点分析。 4.明确的教学程序设计 5.有专门的板书设计。
(二)备课的基本内容
当前,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
1.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2.研究教材。 3.研究学生。
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 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 6.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 7.制定教案。
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三节 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所谓目标准确,意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处理要害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发现式学习。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不仅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而且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通过备课,我们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
首先,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并对照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和教学的侧重点,从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课堂行为准则。
其次,通过钻研教科书,把教科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案例。
再次,通过研究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从而转化为教师已明确在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
最后,通过备课,把人的全面发展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最终转化为教学行为,物化为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备课标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课程标准对备课的作用
一、课程标准及其作用简介
课程标准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制订的,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的内容涉及这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命题评价、资源开发等各个具体领域,它的主体部分体现出国家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国家课程标准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三)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基本目标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四)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主张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五)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从文本课程走向理解课程——从课程标准到备课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的课程与经验课程。
(一)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建议是备课的重要参考
(二)课程标准是评价的借鉴,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是教案设计的重要来源
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
(三)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
因此,课程标准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作出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翔实的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
(四)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参考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可用于备课的课程标准的信息
——一标多本带来的问题与机遇
一、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
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的教与学的资源,对其内容与特征的定位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准对教科书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备课的基本出发点
学。
课程标准持有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本。
,教科书应当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
(二)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
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教科书的基本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程标准中的这些内容是我们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最直接材料。
二、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内容的学段目标要求
研究课程标准的有关建议,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揣摩教科书编者的意图。甚至可以评判编者的意图的正误。
三、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可以借鉴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包含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给出的结合具体事例的评价建议,可以直接运用到教案的设计之中。
四、课程标准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课程标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不仅提供了大量教学案例,而且给出了比较细致的案例描述。
第三节 误读课程标准的典型个案分析
【案例呈现】误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种种现象
在备课中,这种现象有三种情况比较明显:
(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这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与理解上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或倾向。
(二)以“能力”代替“方法”(或能力与方法混淆)
(三)“方法”设计的泛化、笼统化(目标的无效),过程与方法设计上的残缺 第三章
第一节 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分析
首先,教师理解、研究、分析教科书及课程标准,是借助教科书实现课程目标的首要前提。 其次,教科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再次,教师要有能力深入研究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最后,教师能够结合教科书的使用效果,主动对教科书进行评判,积累进一步使用教科书的有关资源。
综上所述,科学地研究、评价、选择和使用教科书,深入分析、整合和开发教科书,就成为教师教科书素养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可用于备课的教科书信息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可用于备课的教科书信息集中表现为合理解读教科书素材,
一方面,对于课程来说,合理解读(进而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素材,是提高课程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追求个人的专业发展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教科书解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1:仅在直观素材的表面“做文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误区2:将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隐喻”式呈现方式显性化、成人化 误区3:误解生活情景背后的学科含义
二、课堂教学素材解读的途径
(一)基本方法
1.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直读”教科书中直观素材的编写意图。 2.挖掘教科书中直观素材背后的隐意。
3.根据具体教学目标重新组合,再生现有的直观素材。
这是教育公平的微观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工作。 4.利用教学机智随机生成新的直观素材。
(二)合理解读课堂教学素材,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几条基本策略
1.站在课程标准的视角,优化教科书中的素材
2.立足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全面发展,把握机遇,在课堂上随机生成新的素材 3.重组教学素材,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4.建立科学实用的教科书解读机制,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配套用书在内的教学资源库
第三节 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
一、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思路
当前,针对教科书开展的研究,不仅针对教科书的社会性,更集中在教科书的教育性上。 随着国家教科书多样化政策的实行,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各具特色的教科书应运而生。
二、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其中,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主要采用的方法。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具体细致地突出事物或事理特征的说明方法。
(二)内容分析法
在教科书文本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主要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问题或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研究和测定这些因素,判定出对这一综合问题或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
在对教科书文本的社会性、教育性、特色进行研究时,人们通常从教科书文本的内容、结构与特色三个方面展开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教科书文本的内容分析的维度
1.内容难度
所谓教科书的内容难度,简单地讲就是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反映了课程内容的垂直组织、水平组织的结构特征,是从度量的视角刻画课程组织的逻辑关联。课程的内容难度正是对内容的深度、广度、时间的综合反映。
2.设计风格
教科书文本的课程设计风格往往决定着教科书的发展方向 3.课程容量
课程容量是教科书文本的重要指标,而通常的“容量”,多是指讲授知识的量。
一般地,影响内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1)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2)内容的教学价值。(3)教学对象的整体水平,此外,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课程的学习时间等,也是影响课程容量的因素。
4.编写体例
不同的编写思想、编写理念,常常造就不同的教科书编写体例。 5.呈现风格
9 一般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研究,可以具体体现在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概念呈现方式方式、版面呈现方式、语言呈现方式等等诸多方面。
6.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综合性是课程综合的属性,意味着课程综合的程度,有时也称为课程内容的整合。、
(二)教科书文本的组织结构分析的维度
与教科书文本的内容一样,教科书文本的结构同样也是影响教科书文本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三)教科书文本特色分析的基本思路
教科书文本的特色与“亮点”是提升教科书文本质量的“加速器”。
第四章备学生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学生 第一节 备学生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一、在备课中备学生的意义
(一)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
(三)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
二、备学生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
(二)差异性原则
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
(三)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
三、备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
(一)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四)备学生的能力
(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
(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
第二节 备课中获取学生信息的基本方法
一、从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作为教学的起点
为此,在备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寻找学生的起点: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二、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
(一)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二)设计课堂练习分层
(三)设计作业分层
三、从学生的内在需要中获取教学的信息
四、诊断和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内容,有备无患
(一)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
(二)学生难懂的内容
(三)学生疑虑的内容
(四)学生易错的内容
(五)学生激动的内容
(六)学生易忘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学生的若干技能技巧
一、研究学生的几个技巧
一查,即查资料档案。 二谈,即座谈了解。 三聊,即个别谈话。 四访,即家访、社会调查。
11 五察,即察言观色。
二、以学生的错误为研究对象
“多犯”,即教学进行到某些节点上,必然会出现群体性、高发性的错误,其症状相似,时段也相同。
“再犯”,即某些错误在某些学生身上不仅易发,而且好发,即使被纠正过,但也必然会在后继学习过程中再次发生。
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
第一节 备课中的其他相关工作
一、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内容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明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二)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分清主次
(三)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四)精心编排例题、习题与有关的实践活动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二、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参照教学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广泛翻阅相关的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训练材料
三、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备课时,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如教学模型、校园设施等等)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还可以开发录像带、光盘等音像材料,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般来讲,备课的工作程序是按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过程进行的。
(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通常由同年级的教师在钻研教学标准,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进行个人草拟,再进行集体讨论修订,力求做到进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的统一。
(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教师须要结合每节课的实际,编写出每节课的教案。这是备课的核心工作之一,下节将集中分析。
第二节 实用的教案格式
一、中小学教案的基本内容
(一)设计教学目标。
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 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分析,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
(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
(四)设计教学评价。
主要反思的问题是,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分析原因,提供改进的方案,有哪些突发的灵感,印象最深的讨论,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
(五)编写出教案。
中小学备课报告编写的格式,一般有课时教案、表格、流程图等几种形式。
二、中小学实用教案的格式
但不管哪一种教案,都包括下列两项内容:一是说明这堂课的目的要求;二是拟定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的计划。
第三节 教案设计的若干实用技巧
一、把握教学细节的设计
(一)进行设计问题情境
同样地,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在知识上的交流过程,还是情感、意志交流的过程。
(二)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三)精心设计学习的反馈与调控
良好的学习反馈与调控,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
二、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当前,中小学集体备课一般是按照“定量主备 定人主讲 集体评议 完善共享 复备教案 课后反思”的步骤来进行。此时,尤其要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三、与学生一起备课,在教案中体现学案的风格
与学生一起备课,让教案体现学案的风格,这也是提高备课实效性的有效技巧之一。
(一)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二)将发言权交还学生,边教边改,边改边创
(三)让学生拥有教案编撰权
第六章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第一节 认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一、认识层面的误区的种种表现 表现之一:备课=写教案=抄教科书
1.在内容上要找准重点和难点 2.教师要了解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教材 表现之二:备课=背课
表现之三:备课就是抄已有的教案
1.不加思考,照抄名师教案 2.改头换面,重整旧案 3.大刀阔斧,化繁为简 4.直接拿来,照本宣科
二、归因分析
(一)个人理解上的误区
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
(二)传统观念的演习——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传统观念的演习
第二节 管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一、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现象之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现象之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现象之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二、简单化,形式化
一是模式化,即所谓的完整性。;二是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三是备“死”课不备“活”课,强调的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等习惯,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
三、对策分析
针对集体备课的困惑,正确把握集体备课的良性化发展,避免形式化,追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是当前集体备课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个人钻研——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
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基础,。
(二)求同存异——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
(三)解决问题——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
(四)制度建设——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
定地点,即固定集体备课的地点,一般安排在年级组办公室进行,这样便于集体备课及时开展; 定课题,即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讨论课题;
定中心发言人,即每次备课组活动应有一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事先初步拟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讨论主题。 第三节 技术、操作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一、对备课的基本方法把握不准
二、对备课的技术把握有误
(一)误读课程标准,误读教学目标
(二)误读学情
反思:要上好一堂课,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学生的课,的确很重要。
(三)忽视或误用课程资源
(四)误读教学方式转变
总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克服备课中的困难和盲点,走出误区,才能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
第一节 一篇教案的形成过程分析
一、教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停留于以往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等结果性目标上,而是全面考察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二)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进行任务分析的重点在于关注几个要点:
—是关注学生的起点,二是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三是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四是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三)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得出有关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
(四)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五)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二、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案设计的详细过程例说
第一步: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1.结果性目标 2.过程性目标
(二)第二步: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因此,这节课可以采取以现实生活为实际背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学生活动大致分为四部分: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生活中收集数据;课堂上整理数据(选择制作统计图);根据统计作出决策。
(三)第三步: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 第三环节:[练一练]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四)第四步: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五)第五步: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教案的编写过程,既是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分析的过程,既是教学策略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同时,也要关注教学反思问题,以便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改进教学。 第二节 影响备课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教案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
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三)学情分析的准确性
(四)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五)问题设计的恰当性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变成备课的重要工作,尤其在今天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今
(六)教学细节考虑的周密性
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
(七)学习方法制定的适切性
因而,备课质量也受制于学法的适切性。
(八)施教方法制定的恰当性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
(九)资源与教具准备的充分性
(十)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
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
二、提高教案质量的若干对策
(一)改善课堂提问体系,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
(二)精心设计师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与参与的质量,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
第八章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
第一节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
一、 同课异构的含义与价值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
同课异构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的教学研究活动。
(三)合理调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时间,减少无效、低效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似乎是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属于教学机制和课堂调控技术与艺术问题。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课堂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1.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2.教学过程与结构的最优化
二、 同课异构的操作方法
(一)坚持“同课异构”教研日制度
按“三定三有”( 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 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 的要求,学校教研组每双周的星期四下午、片区中心组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下午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二)开展校内、校际、片际、城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三)构建“同课异构”教研网络平台
(四)“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专题化
(五)以课题引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
(六)组建“同课异构”教研指导专家队伍
(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
(八)建立“同课异构”教研激励机制
三、应用同课异构开展教研活动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从三位语文教师同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节课看同课异构的应用
(二)从三位数学教师同上“有理数负负得正法则”一节课看同课异构的应用
为了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结果(教案)对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笔者在2006年开展了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不同呈现方式的对比实验,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同课异构”。
提高备课水平的方法很多,案例知识的积累对于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一、案例知识及其作用
在教师的知识构成中,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的教学案例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二、备课活动中的案例知识
(一)学科课程内容中的典型案例
1.反映学科课程核心目标与学科属性的典型案例 2.反映对课堂教学不同理解的典型案例
3.反映不同课程教材观下的典型案例——平行四边形
(二)课堂操作的精彩案例
三、案例知识积累的有效方法
案例知识的积累没有统一的方法,但是案例知识的积累确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这就须要了解案例的基本要素以及几类案例的基本途径。
(一)案例的基本要素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② 背景。 ②主题。 ③细节。 ④结果。 ⑤评析。
教学案例的形式与基本结构:案例背景;情景描述;案例分析;反思与研究。
(二)积累案例的基本途径
在日常教学中,保持一双慧眼,用比较的眼光、批判的思维观察已有的教案,都是发现和积累案例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发人深醒的故事,配上精彩的点评,就是一篇精彩的案例。
其实,案例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第三节 对教案的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再备课)的基本活动项目
(一)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二)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发问题的处理
(三)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二、教后记的基本内容
教后记是活页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
(一)记成功做法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
(二)记失败之处
(三)记教学机智
就是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
(四)记学生问题
(五)记学生见解
即把学生“智慧的火花”(如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记学习心得
即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入教后记,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四节 一个专题式集体备课的典型案例
首先,全体教师围绕朗读教学,一起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分析研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查询有关的资料、信息;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一个具体的案例,具体分析小学朗读教学究竟如何实施教学才是合适的。最终选定的主题是“浅水洼里的小鱼”这节课。
其次,围绕这节课,教研组长组织集体备课,大家共同研讨,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教案。
再次,在开公开课的前一天,教研组长组织大家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执教教师,并安排两名教师作为课堂观察记录员和学生访谈执行者,负责作课堂实况记录以及课后学生的访谈。
最后,在观摩教学进行之前,执教教师必须先说课,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教,自己预设的教案在哪些方面有调整和改动;而后,进行现场观摩教学,两位协助的教师进入课堂现场,其他观摩教师以及外请的专家现场观摩;课后,马上进行执教教师的自我评课,同伴点评,专家点评;活动结束,由教研组长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特别是形成与朗读教学有关的系列案例材料,并拟定下一次活动的主题。
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论坛、学术沙龙等,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沙龙”,可以以每期一个专题(如新课程“新”在哪里、新理念在我的课程中:一个成功之例、教学病例诊断等),人人参与,互动研讨,集思广言,以平等的对话,引起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理念的升华,还可举办“教师读书与教学资料检索活动”,由教科室与工会来联合启动。
第四讲 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第一章 备课基本理念
一、备课是否等于背课 备课不等于背课。
第一,备课与背课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一。 第二,对补充资料的运用态度不一。
第三,对他人之见的撷取方式不一。 【解决策略】
1. 弄清楚备课不是为了背课而是为了上课 2. 教师上课前有必要熟悉教案
二、备课是否等于写教案
20 【点 拨】
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所谓无形教案,即所谓的“腹案”,是蕴涵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案”。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 【解决策略】
1. 教师须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
2. 教育管理者须要改革备课评价观
三、备课缺少自己独特的风格 【点 拨】
教育是极富个性的事业,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 【解决策略】
1. 教师应彻底改变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式备课方法,成为一个有自己见解的思考者 2. 要克服绝对相信教学参考书的盲目崇拜意识,成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创造者 3. 须要不断完善备课方式的评估规则
四、过分强调中高考指挥棒
因此,基础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 【解决策略】
1. 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 须出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中高考大纲 3. 学校管理体制需要与新课程精神相配合
五、重预设,轻生成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 【解决策略】
1. 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少设定,多设想 2. 在备课构想中渗透应变策略
六、只关注课前备课,忽视课后备课
课后总结也称课后备课或教学后记,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点 拨】
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的批判性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是课后备课。 【解决策略】
1. 教师课后备课的内容
( 1 )对课前备课的全面反思总结
①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思。②对教学内容的反思。③教材处理与教学目标实现之间的可适度分析。④对教学过程的检视。 ⑤对人际关系的反思。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反思。⑦对学生情况认识了解程度的评价。⑧对课堂管理的反思。 ( 2 )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全面反思总结 2. 教师课后备课的方法
课后备课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 1 )横向性反思总结 ( 2 )纵向性反思总结 ( 3 )综合性反思总结
七、知识陈旧,思维定式缺乏时代感
“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时刻准备充电,以免被时代所抛弃。教师更应如此。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教师自身感觉教学越来越熟练,从而丧失了再学习的主动性。 【解决策略】
1. 修炼专业,丰富备课资源 2. 共享信息,拓展备课空间 3. 消化吸收,贵在创新
4. 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 第二章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缺乏具体化 【案 例】。 【解决策略】
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相对应,教师可以采用下述三种方法陈述教学目标,以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 1. 行为目标的 ABCD 陈述方法 2. 生成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3. 表意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二、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 【解决策略】
1. 课堂上渗透隐性教学目标 2. 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
三、重即时目标,忽视长远目标
21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所谓即时目标是指具体的某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当堂完成的目标。 【解决策略】
1. 把握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 2. 关注即时目标与关注长期目标并重
3. 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强调系统性和发展性
四、重预设性教学目标,忽视生成性目标 【解决策略】
1. 教学目标必须保留预设的框架 2. 教学目标必须保留生成的空间
3. 如何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生成性 第三章
教学内容分析
一、过分依赖课程标准和教材,忽视学生实际
1. 传统的教案设计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与权利参与其中 2. 如何让教与学不再是两张皮 ——“ 两案合一 ” 【解决策略】
捕捉学生的“疑问”和“差错”。、 捕捉学生的“创见”和“意外”。
二、强调学科,忽视学科整合
当代知识创新或知识增长的特征表现出:知识的增长已经从分科式的增长转变为综合式的增长,新的知识 1. 课程整合就是将原有的几门相近学科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课程; 2. 课程整合在新课程中的表现就是设置了几门综合课程; 3. 课程整合是各种知识之间的拼凑与叠加; 4. 课程整合只是学科间的整合。 【解决策略】 1. 嵌入式: 2. 延伸式: 3. 缝合式: 4. 重组式:
三、强调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
目前中小学教师备课往往过多地强调教材,忽视课程资源开发。
资源不仅可以划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还可分为自然性资源、社会资源及人文性资源。 【解决策略】
教师要认真备资源意味着不仅要备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即“超文本”材料;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
四、是教教科书,不是用教科书教 【解决策略】
所以教师要下苦工夫去钻研教材。 再次,要下苦工夫钻研学法。 第四章
学情分析
一、只重教材分析,缺乏学生起点状态分析 【解决策略】
1. 重新认识学生
2. 钻研教材,把握好“逻辑起点”
3. 要关注“现实起点”,机智调整“教学进程” 4. 找准教学起点,进行有效设计
二、只有教学内容传授分析,缺失学生接受能力分析 【解决策略】
1. 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由“学会”为“会学”。 2. 分层设计,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 3. 设计操作情境,促使学生有意义接受
三、侧重学生年龄特征,轻视个体差异分析 【解决策略】
1.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 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并利用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
3. 设定多维目标,在不同层次上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所发展
四、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学习需要 【解决策略】
22 通过教师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把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内容或技能,学生面对要求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学生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这是真正从内心感到需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学习需要 翻开教师的教案,三维目标写的都很好,我们不仅有这样的疑惑,这些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是教师“教”的需要还是学生“学”的需要?是教师想象出来的还是学生真正需要学习的? 【解决策略】
通过教师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把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内容或技能,学生面对要求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学生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这是真正从内心感到需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二、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化、形式化
1.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往往忠实于自己预设的教案,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往往只从教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课堂设计,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
2. 片面强调一堂课要完整,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任务,无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生怕节外生枝,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3. 不从实际出发,备课时,一味地照抄名师授课录、现成的教案集或对别人的教学程序、模式不加分析就简单照搬,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课堂教学形成千篇一律的模式。 4. 对学生个体差异考虑不够,套用一种模式,灌输性太强。 【解决策略】 1. 总体思路
2. 具体实施方案
( 1 )教师备课形式:不拘一格,
( 2 )备课指导思想:备课不妨粗一点,
( 3 )备课过程:体现学习即探究,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倡宽松、开放,让学生有施展的空间。过程宜粗不宜精,留有调节的余地。
( 4 )教学方法:提倡多案法, ( 5 )课前计划不能过于充分:
三、缺少反馈环节和教学反思的设计 1. 对反馈信息的麻木
2. 备课虎头蛇尾,重课前备,轻课后备 3. 不注意随时补充教学信息和教学后记 【解决策略】
1. 在反思中提高
2. 反思性备课策略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 6. ( 1 )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 2 )聚精会神地回忆自己的教学实践 —— 反思备课的基础
( 3 ) 虚心好学地聆听他人评议 —— 反思备课的催化剂 ( 4 ) 着眼未来地反思教学实践 —— 反思备课的关键
( 5 ) 持之以恒地撰写反思笔记和教学后记:反思备课的精华 一般记以下内容:
a. 教学中的体会。 b. 教学中的失误。 c.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d. 教学中学生的见解。 e. 教学再设计。 第六章
课件设计
一、什么样的课适合使用课件. 【点 拨】
1. 多媒体课件地位 —— 辅助教学
2. 课件使用的重点 ——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解决策略】
1. 综合多种教学方式,各取所长 2. 分析实际情况,适当使用
二、什么样的课件是高效的 【点 拨】 1. 教育性 2. 科学性 3. 艺术性 4. 交互性 5. 最佳组合 【解决策略】
1. 明确课件的使用目的 2. 呈现信息量要适当
23 3. 内容、形式须统一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 CAI 课件制作途径
因此在保证 CAI 课件能够辅教的前提下,还须选择一种较省时省力的课件制作途径。 【点 拨】
1. 明确多媒体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2. 教学设计是关键 3. 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 【解决策略】 1. 合理选取 2. 适当使用 3. 恰当呈现 【点 拨】
1. 从“师本设计”到“生本设计”的角色转变 2. 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的多维思考
3. 从“一般性设计”到“理念性设计”的基本建构 【解决策略】
1. 实现教案一本多用的功能 2. 体现教案个性化的形式
3. 应用教案设计开放化的理念 4. 达成学生自主化的学习 5. 教后经常化的教学反思
二、应该写简案还是详案 好教案应具备的特点:
第一,好教案要体现反思性。 第二,好教案要有针对性。 第三,好教案要有创新性。 第四,好教案的深刻性特点。 . 【点 拨】
1. 教案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2. 教案的设计应当面向学生全体,具有开放性
3. 教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体现生成性 4. 教案应渗透学法,蕴含预测性
5. 教案应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学习目标 【解决策略】
1. 教学中最值得探究的地方应该详写 2. 教学中最具个性化的内容应该详写 3. 教学的具体步骤和细节可以略写
三、 教案有无标准格式 【资料卡片】
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 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2. 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3. 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4. 设计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5. 设计好板书、板画,制作好电子教案或课件。 【点 拨】
1. 教案编写要求 2. 教案内容要求
教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1 )教案封面 ( 2 )教案正文 ( 3 )课后分析 【解决策略】
1. 教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完成
2. “隐性教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3. “0”教案释放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 4. 用“学案”代替“教案” 【点 拨】
电子教案一般有两种用途 : 一是用于教师备课,二是用于课堂教学。用于教师备课的电子教案可以说是纸质教案的电子版形式,而用于课堂教学的则可以看作课件。 【解决策略】
1. 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
24 2. 电子教案制作步骤 ( 1 )教学设计 : ( 2 )素材收集 : ( 3 )美化加工 : 3. 电子教案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 1 )团队合作 ( 2 )技能培训 ( 3 )交流总结
第八章
备课的组织与管理
一、集体备课的形式化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 【案 例】
1. 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2. 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3. 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4. 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资料卡片】
1. 以解决常规教学问题为主的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 2. 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课题组集体备课活动 3. 以培养年轻教师为主的集体备课活动 【点 拨】
1. “集体”是个什么概念?
2. 非经集体准备不可的“课”,是个什么概念?是
3. 前者为集体备课的客观条件,后者为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 【解决策略】
1. 摆正自身位置,主动参与集体备课 2. 积极交流,在讨论中成长
3. 建立备课组,促使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
二、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
1. 对个人备课,要不要加以规范,对个人备课规范的限度是什么?如何使个人备课不致放任自流而又不束缚教师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2. 集体备课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能够解决或在个别交流中能够解决的问题,还是着重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个人在备课中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资料卡片】
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关系 1. 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2. 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3. 方法和目的的关系 【点 拨】
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围绕教材来备课,集体备课优势明显,而如果围绕学生来备课,个人备课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可见,我们并不能因看到了集体的力量就作出集体备课是新事物的判断,在实践中,更不能否认个人备课的价值而大力提倡集体备课甚至是网络备课。 【解决策略】
1. 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2. 建立二次备课制度
3. 一切无绝对,要视“校情”而定
三、个人备课的有效性 【解决策略】
1. 加强学习,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有效的学习形式有三种: ( 1 )讨论法。 ( 2 )实例法。 ( 3 )榜样法。
2. 减轻书写负担,提高备课效率 3. 改革评价方法,提高备课实效
4. 鼓动写教后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
四、备课考评标准的误区 【解决策略】
1. 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1 )倡导教师自评方式
( 2 )革新管理者的评价方式
25 ( 3 )推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3.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 1 )定时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 ( 2 )检查与听课结合 。 ( 3 )查阅与考查相结合 5. 评价对象的层次性 第五讲科学备课
第一章 现代学习论的教学观
一、行为塑造:行为主义学习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常用S—R加以表示。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桑代克是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学习的联结学说。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1.使学生积极反应。 2.制定小步子。 3.教师要及时反馈。 4.自定步调。
5.使学生尽可能地作出正确定反应,使错误率较低到最小限度。程序教学可借助多种不同的媒体来实现,如电动教学机,程序式课本,电子计算机等。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亦成为早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设计的理论依据。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二、认知结构:认知主义学习论
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它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所以这种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这个流派的典型学习理论代表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
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在认知结构学习论中,由于布鲁纳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认为从事物变化中发现其原理原则,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故而布鲁纳的学习论被称为发现学习论。布鲁纳强调,教师最重要任务是配合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生如何思维,如何从求知活动中发现原则,从而整理统合,组织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会有价值,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只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才发生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
26 【应用指导】
1.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准备状态。 2.先行组织者策略。
3.注意将分化后的知识前后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组织的贯通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4.诱导学习者自己发现并归纳规律,培养他们的微观上的细微发现能力。
5.遵循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重启迪的精神,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手脚,要以暗示和启发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三、情感体验:人本主义学习论
人本主义强调要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认为学习需要整个人都投入其中,也就是认知和情感两方面都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习材料之间,都要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人本主义学习论者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他们反对刺激——反应这种机械决定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 罗杰斯认为,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四要素
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
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
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不过,罗杰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是言过其实的。 既然我们对人本主义学习论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价值的独到见解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将其渗透到实践教学当中呢?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2.重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3.教师要辅导学生了解并接纳自己,了解群己关系和社会规范、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选择自己的前途,建立适当的价值观念。
4.加强传统文化和人文科学教育。
5.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论
建构主义者以“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27 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下面简单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 学习是一种意义的过程 1. 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 1. 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极具启发意义,但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偏颇,而且其内部也存在诸多分歧, 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呢? 1. 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
2. 教师不仅仅要熟练掌握作为学习主题基础的规则,还必须能够提供探讨这些规则的各种方式。 3. 不同学科领域可以允许学生在主题内容的探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自由,
4. 教师要注意具体的教学技巧(如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适合于建构主义模型。 5. 教学设计要符合情境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复杂的策略去支持学生的个人理解。 6. 合作学习。
7. 学生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8.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评估方式。。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了解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对于如何写好作文,我有很大的感慨: 1.自掘题源 2.协作构思 3.自主评改
打破教师垄断,促进自主写作,让学生像破笼的鸟雀一样奋飞!(鲁万程)
第二章 现代学习论视域下的教学设计
一、行为强化: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制作纸风车》教学谈
教学步骤:
1.演示风车,激发制作兴趣。 2.观察风车,发现制作材料和方法。 3.模仿制作,探讨纸风车的制作技巧。 4.独立制作,巩固制作技巧。 5.鼓励创造,发展制作技能。 1.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的实质 2.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的功能
对于客观事实的介绍,比如概念的形成、事实的获取等,采用行为主义方法是比较适合的。1.教学准备设计
28
2.教学程序设计 3.教学评价设计
二、认知建构: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1.认知主义教学设计的实质 2.认知主义教学设计的功能
(1)语义知识的有意义学习,(2)学习策略的学习,(3)学科知识技能的复杂应用, 1.教学准备设计 2.教学过程设计 3.教学评价设计 【资料卡片】
加涅的九段教学法
加涅将认知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九段教学”策略,其通常为9个教学事件,但这个策略相当于一个“骨架”,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多种活动引入,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示例及一个教学实例来说明:
三、价值形成:人本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1.教学设计特别关注教育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2.注重教学设计的个性化。
3.关注认知设计与情感设计的并重、协调,注重学习氛围、环境(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创设,促进学生无压力无威胁的学习。 【应用指导】
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主体作用的发挥 2.协调师生关系,重视情感性因素的作用 3.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重视问题情境的影响 4.主张合作学习,重视协作式的情感支持 【资料卡片】
1.尊重孩子的“需要” 2.激发孩子的兴趣 3.课堂注重“溶情于文”
四、主体生成: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
建构主义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客观主义的学习理论,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29 【理论点拨】
1.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实质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主张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并包含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而形成的意义建构。 2.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功能
1. 建构主义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
2. 建构主义强调实践性经验的建构,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 开放式的学习将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树立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应用指导】
1.教学准备设计 2.教学过程设计 1. 2. 3. 4. 5. 熟悉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掌握认知工具。
应用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抛锚策略、认知学徒策略、建模策略、支架策略、自上而下策略等等。 营造合作学习组织。 实施管理与帮助。
3.教学评价设计 【资料卡片】
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第六讲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第一篇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与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马云鹏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试图建立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强调在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30
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
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当提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 3.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4.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成功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二 、关于数学的意义与作用
1. 数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数学和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方法, 2. 数学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标准》强调了数学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3.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是现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关于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1. 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内容
通过具有现实性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能运用数学表示事物,进行交流。 2. 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
四、关于数学教学与教师角色
1. 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
2. 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角色的转变
五、关于评价改革
·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 ·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法或学习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六、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整体影响
3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与内容,也促进数学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 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数学教学的手段 3. 引入计算器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改革
一、 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1. 学习观
建构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地发生变化。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意义,发挥了一个基础的作用。
2. 教学观
教学是一个相当基础的概念。
3. 教材观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 4. 教师观
教师要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怎样看待教师的角色、
二、大胆实践,推动教学改革
1. 课程改革的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对一期课程的反思也使我们认识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2.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1)关注学生
第一,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也就说,要以学生为本 第二,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第三,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2)关注发展
注重学生“大智慧”的发展。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关注教师的发展。 (3)关注过程
首先要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32
三、学会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1.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如何激励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 3. 如何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 4.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 如何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如何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 7. 如何适当体现课程的弹性 8. 如何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9.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探
33
第二篇:团课笔记整理
团课笔记整理(含新增复习范围)
第一节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工作和素质拓展活动
一、光荣历史 光辉历程——团史团情
团史
1、新民主主义阶段
1919.5.4 五四运动
1922.5.5 团的一大 广州东园 马克思诞辰104周年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2、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33.8 少共国际师
3、过渡及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194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抗美援朝 治理淮河(新中国第一次水利工程)学雷锋
1957.5.5 团的三大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张海迪 团的十六大(2008.6.10-13)
历届团代会
团章、团旗、团徽、团歌、团证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团的重要会议以及团日活动可以使用团旗。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团的组织和团员应按规定使用团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为《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封面为墨绿色,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年运动;封面上方印有红色烫金团徽,象征着共青团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团的组织和团员应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团员证。
2008年底 7544万团员
品牌活动
希望工程(1989)青年志愿者(1993 铁路青年)3.5(中国青年志愿者日)12.5(国际) 青年文明号 保护母亲河 西部计划 挑战杯 “三下乡”暑期实践 “五四红旗团组织”
二、时代召唤 青年需求——机遇与挑战
共青团建设面临新形势
1、 党对团提出新要求 两个历史转变(历史执政方位:革命-执政、计划-市场)
2、 团的职能遇到了挑战
3、 青年发展提出了要求
青年群体特征变化
价值取向多元化
发展需求社会化
分布流动动态化
生活方式信息化
充分认识极端重要性
贯彻胡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
★两个全体青年(基层网络覆盖、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落实团十六大精神根本举措
三、强基固本 求实求新——任务与路径
注意把握工作原则
党建带团建
围绕组织的根本任务
结合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和聚集的新方式
大道理-小道理
坚持的做法
红旗团支部 四有
★有班子、制度、活动、作用
团支部工作具体项目(15项)
确立支部职责分工
完善团内民主制度
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团徽)
创新团员管理方式
统计团员组织信息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籍注册制度;团课)
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举办主题团日活动
做好推优入党工作
实施团员教育评议
关注特殊困难问题
做好计划总结工作
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做好材料归档工作
另:素质拓展解读(请参考《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方案(修订)》)
一、实施背景
国家文件的要求:中发【1995】9号、中青联发【2002】4号、中发【2004】16号(著名的16号文件)、教高【2007】1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学习 实践 创新(发展潜力 发展实力 发展动力)
社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 三商兼高 IQ EQ SQ 沟通与合作 从事热爱的工作 积极表现
当代青年学子的成长需求
二、实施方案(请参考《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方案(修订)》)
三个课堂(第
一、
二、三<学习、素拓、暑期实践>)
课程化 合规律 有品位
五化:科学化 信息化 全员化 社会化 品牌化
65332(6个学分 5个级别 3大模块 3级实施 2本手册)
6:勤能补拙 单项突出 照顾困难
三、操作步骤
活动规划
分类计划 分层规划 分级设计
活动组织
活动审批 活动公告 活动组织 活动总结
第二节 公文知识与写作
一、基本知识
行政公文(13):命令 决定 公告 通告 通知 通报 议案 报告 请示 批复 意见 函 会议纪要
事务公文(5):计划 总结 调查报告 领导讲话 典型材料
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标题、主送单位、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等部分组成
领导指导作用 联系公务作用 宣传教育作用 凭证依据作用 规范言行作用
拟稿 审稿 合稿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知识产生动力 见识产生能力 胆识产生魅力
第三节 学生骨干的大学生涯规划
一、认识大学
大:理想状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化蛹成蝶的羽化过程
国际公认:目标 四个学会(教育目标)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协作 学会生存
为中学补课 中学不是为了全面发展而是为了高考和高等教育机会
大学要完善智能结构,补素质教育课
二、规划大学
成功:牢牢把握成才关键时期,主动掌握成才的科学规律(补充专业培养计划的不足、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四个有助于
不成功:呐喊 彷徨 伤逝 朝花夕拾(鲁迅)
大学生涯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自我评估
达到目标的措施
阅读计划 实践计划 创新计划
完整 科学 个性 具体
成功的学生干部标准
德才兼备 品学兼优 想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 不出事
提升自身素质
提升境界——有价值取向
提升眼界——有专业支撑
提升路界——有工作能力
掌握工作方法
第四讲 “马工程”的实施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工程。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对实施工程作出部署。实施这一工程,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2004年4月27日至28日,中央召开工程工作会议,标志工程正式启动。
2007年5月15日,团中央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工程,简称“青马工程”。
第五讲 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艺术(漫谈)
其他:
十七届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五中全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七个怎么看
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怎么看就业难
怎么看看病难
怎么看教育公平
怎么看房价过高
怎么看分配不公
怎么看腐败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致青年十一届全委会和学联二十五大贺信
这些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共青团帮助指导下,各级青联和学联组织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团结、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青年学生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意气风发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可贵的奉献精神,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广大青年和青
年学生确实是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我们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希望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坚定远大的理想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锐意创新的激情投身实践,以艰苦扎实的奋斗成就人生,不断创造新的青春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希望青联和学联组织顺应形势发展,贴近青年实际,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把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我们党历来把事业发展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为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干事创业提供有利条件,更好发挥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
“青马工程实施纲要”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对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共青团干部主要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专职干部;青年知识分子主要指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教学推广等工作的青年高级知识分子。
二、培养内容
1.大学生骨干培养
工作目标: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主要课程:
--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
工作格局: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有关要求,构建全国、省(区、市)、高校及院系四级培养的工作格局,分工负责,分层实施。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每年对全国主要高校200名左右学生骨干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建立相应的学籍管理、导师辅导、评价考核等机制。各省级团委、学联参照这一模式,每年对本省(区、市)主要高校学生骨干进行集中培训不少于200人次。各高校校级团学组织每年对本校主要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200人次的轮训,院系团学组织对班级主要学生骨干进行轮训。
2.共青团干部培养
3.青年知识分子培养
第三篇:建筑构造笔记整理
第一章 绪论
1.1 建筑物与建筑构造和建筑结构的关系
1.建筑构造:研究建筑物构造方案、构配件组成、细部节点构造。研究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
2.建筑结构:在房屋建筑中,由构件组成的能承受“作用”的体系。
1.2 建筑物的构造及作用
基础,墙柱,楼板/地面,楼梯,屋顶,门窗 1.3 建筑物的分类
1.按房屋的用途分类
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如别墅、宿舍、公寓等。这类建筑对房屋使用的布局、朝向、采光、隔热、隔音等建筑技术问题有较高要求。主要结构构件为楼板、墙
体,层数1~2层至10~20层不等。)
公共建筑(用途:行政办公,文教,脱教,科研,医疗,商业,观览,体育,
旅馆,交通,通讯,园林,纪念,其他)
公共服务建筑(特点:大量人群集聚,室内空间和尺度都很大,人流走向
问题突出。结构采用梁柱连接在一起的大跨度框架结构以及网架、拱、壳
结构等为主体结构。层数以低层居多。)
商业建筑:如商店、银行、宾馆、商业写字楼等(特点:有着与公共服务
建筑类似的要求。往往做成高层建筑,对结构体系和结构型式有较高的要
求。)
工业建筑:如重型机械厂房、纺织厂房(单层轻工业)、制药厂房、食品厂房(多层轻工
业)等(特点:荷载巨大且往往是撞击、振动荷载。需要空间大,并有特殊要
求。(温湿度、防爆、防尘、防菌等))
农业建筑:如暖棚、畜牧场等。一般采用轻型钢结构
2.按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分类
低层 1~3层 、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 即>24m超高层>100m
3.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
木结构建筑:采用方木、圆木、条木、板材连接做成。我国古时,木结构房屋很多,如宫殿、庙宇、塔等。近年来,因木材匮乏,很少采用。砌体结构建筑:采用砖、石、砼砌块等砌体做成。主要用于墙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做成,主要用于框架结构、剪力墙
结构、筒体结构等。
钢结构建筑:采用各种型钢或钢管连接做成。主要用于框架结构、桁架结构、网架结构等其他结构建筑——膜结构建筑:用于屋盖结构。是通过张拉、骨架或者充气形成一定的形
状,作为建筑空间的覆盖物
4.按房屋主体结构的型式和结构体系分类
墙体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成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利用放我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的抵抗水平载荷(风,地震载荷等)的结构。同时墙体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的构建。
框架结构:受力特点——采用梁,柱组成的框架作为房屋的竖向结构,并同事承受水平载荷。筒体结构:受力特点——利用房间四周墙体形成的封闭筒体(也可利用房屋外围由间距很密的柱与截面很高的梁组成一个形式上像框架,实质上是一个有许多窗洞的筒体)作为主要抵抗水平载荷的结构。也可以利用框架和筒体组合成框架——筒体结构。
错列桁架结构:受力特点——利用整层高的桁架横向跨越房屋两外柱之间的空间,并利用
桁架交替在各楼层平面上错列的方法增加整个房屋的刚度。
拱结构:受力特点——从在一个平面内受力的,由曲线(或折线)形构件组成的拱形所形成的结构,来承受整个房屋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空间薄壳结构:受力特点——由曲面形板与边缘构件(梁、拱或桁架)组成的空间结构。能以较薄的板面形成承载能力高、刚度大的承重结构。——》薄壳结构常用的形状为圆顶、筒壳、折板、双曲扁壳和双曲抛物面壳等。
空间折板结构:受力特点——有多块平板组合而成的空间结构。是一种既能承重有可维护,刚度较大的结构。
网架结构:受力特点——由多根杆件按照一定的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连接而成的空间结构。具有空间受力合理,重量请,刚度大,跨度大,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钢索结构:受力特点——屋面载荷通过吊索或吊杆传递到支撑柱上去,再由柱传递到基础。索结构是将桥梁中的悬索“移植”到房屋建筑中,可以说是土木工程中结构形式互通互用的典型范例。
5.按建筑规模分类
大量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
6.按建筑耐火等级分类(四级)
7.按建筑耐久年限分类(一:>100二:50~100 三:25~50 四:<15)
第二章
2.1概述
1.墙的作用:承重,围护,分隔,装饰
2.墙的分类:
(1)按所在位置和方向分:外墙,内墙,横墙,纵墙
(2)按受力状况分:
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载荷
非承重墙:
自承重墙:仅受自身重量
隔墙:分割孔家不承受外力的墙
幕墙:悬挂于建筑物外部骨架或楼板间的轻质外墙
(3)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
按材料:砖墙,石墙,土墙,板材墙,砌块墙
按构造:实体墙,空体墙,组合墙
(4)按施工方法分类
叠砌墙板筑墙板材墙
3.墙体的结构设计要求
1.结构布置的选择: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双向承重体系;局部框架承重体系
2.3块材墙构造
1.墙体构造
(1)常用块材:砖,砌块
(2)胶结材料
(3)砖的种类
按材料分:粘土砖——红砖,青砖
炉渣砖
灰沙砖
按生产形状分:实心砖
多孔砖
空心砖
(4)砂浆的分类
石灰砂浆:石灰膏+砂+水
水泥砂浆:水泥+砂+水
混合砂浆:水泥+石灰膏+砂+水
(5)材料强度
块体强度:抗压强度单位:N/mm2表示方式 MU10
砂浆强度:抗压强度单位:N/mm2表示方式 M5
2.组砌方式
(1)砖墙的组砌:
标准砖的尺寸规格: 240*115 * 53mm
尺寸关系:砖长:砖宽:砖厚=4:2:1
组砌方式:全顺式;两顺一侧式(一八墙);上下皮一顺一顶式(一砖,一砖半墙);
每皮顶顺相间式(一砖,一砖半墙)
3.墙的细部构造
(1)勒脚:外墙与地面交界处的饰面做法——抹灰,贴面,石材
(2)散水:碎石垫层——>混凝土——>水泥砂浆抹灰
坡度:3%~5%
宽度:600~1000mm
(3)明沟:砖砌明沟混凝土明沟石砌明沟
(4)防潮层
墙身受潮影响因素:雨水下渗;地下潮气;雨水上溅
防潮关键:连续的防潮层
三种情况:
室内地面垫层为密实不透水材料——水平防潮层:在不透水的垫层连续设置(下)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水平防潮层:在不透水的面层连续设置(上)室内外地面有高差——水平防潮层(室内外两层)+垂直防潮层(室内外两层)防潮层做法:
油毡防潮——老化严重,易使墙体断裂
水泥砂浆+防水剂防潮——地基沉降时产生裂缝
细石混凝土+钢筋防潮——最常用
防水砂浆砌三皮砖
(5)过梁
砖拱过梁:不宜用于上部有集中载荷、震动较大、地基承载力不均匀以及地震区的建筑。
平拱(跨度L=1~1.8m,跨度L=1(拱高)/50(拱宽))
弧拱
钢筋砖过梁:不少于5皮,不低于M5级砂浆砌筑,<=2m,不可有集中力钢筋混凝土过梁:抗弯性好,5~8m,可以有集中力,防止冷桥现象
平窗过梁
带窗套过梁
带窗眉过梁
*北方地区采用矩形或L型过梁——防止过梁内壁产生冷凝水(冷桥现象)
(6)窗台
做法:60厚砖窗台120厚砖窗台混凝土窗台
(7)檐部做法
挑檐女儿墙斜板挑檐
(8)墙身加固
增设壁柱(370~490*120~240)和门垛(120~240)
设置圈梁(水平向)
设构造柱(竖直向)
*构造柱与圈梁紧密连接,使建筑物形成一个空间骨架,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强度,改变墙体的应变能力,使建筑物做到裂而不倒。
2.4隔墙(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要求:自重轻,厚度薄,易于拆改,有一定隔音能力,盥洗室(防潮)厨房(耐火)
1. 块材隔墙(材料:普通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
(1) 普通砖隔墙(材料:普通砖)
<1>半砖隔墙——顺砌
<2>1/4砖隔墙——侧砌
(2) 砌块隔墙(材料:加气混凝土块,粉煤灰硅酸盐砌块,水泥炉渣空心砖)厚度:90~120mm
(3) 框架填充墙(材料:砖,轻质混凝土块材)。
2. 轻骨架隔墙 (=骨架+面层)
(1) 骨架
<1>木骨架 灰半条隔墙(上槛,下槛,墙筋,斜撑),人造板隔墙(上槛,下槛,横档)
<2>型钢骨架(上槛,下槛,立筋,横档):各种形式的薄壁钢,优点:强度高,刚度大,自重轻,整体性好,易于加工和大批量生产。
(2) 面层(略)
3 板材隔墙:单板高度相当于房间净高,面积较大,且不依赖骨架,直接装配而成的隔墙。
(1) 加气混凝土隔墙
(2)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
(3) 纸蜂窝板隔墙
2.5隔断(分隔室内空间的装修构件)作用:变化空间或遮挡视线<——与隔墙的区别
1.屏风式隔断:不隔到顶,空间通透性增强
2.漏空式隔断
3.玻璃墙式隔断:玻璃砖隔断;空透式隔断
4.家具式隔断
2.6 墙面装修
1.墙面装修的作用:(1)保护作用(2)改善环境条件,满足房屋的使用功能要求(3)美观作用
2.墙面装修的设计要求:
(1)根据使用功能,确定装修的是使用标准
(2)正确合理地使用材料
(3)充分考虑施工技术条件
3.饰面装修的基层(凡附着或支托饰面层的建构构建或骨架)
(1)基层处理原则
<1>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基层表面必须平整
<3>确保饰面层附着牢固
(2)基层类型及要求
<1>实体基层:用砖、石等材料组砌或用混凝土现浇或预制的墙体,以及预制或现浇的各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等。
部位:墙面,楼梯面,顶棚
饰面:涂料,抹灰,贴面,裱糊
①砖,石基层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基层
<2>骨架基层:
①木骨架部位:墙面,地面,顶棚
②金属骨架部位:墙面,顶棚
4.墙面装修
室外装修种类:抹灰,贴面,涂料
室内装修种类:抹灰,贴面,涂料,裱糊,铺钉
(1) 抹灰类墙面装修(抹灰:用砂浆涂抹在房屋结构表面上的一种装修工程。) 优点:材源广,施工方便,造价低廉
缺点:耐久性低,易开裂,易变色,功效低
组成:基层——>底层——>中层——>面层
三种标准:
普通抹灰:底灰——>面灰厚度<=18mm
中级抹灰:底灰——>中灰——>面灰厚度<=20mm
高级抹灰:底灰——>数层中灰——>面灰厚度<=25mm
第四篇: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一、建安文学 (1)古乐府诗的杰出代表:曹操,中国第一位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作品《观沧海》《蒿里行》。 《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足,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曹丕《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3)
1、曹植:背诵《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起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着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尘路。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和依?
2、简答:曹植前后诗的对比:曹植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特点:主要歌唱他的理想与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写了游侠儿的豪情与壮志。“白马饰金给,连翩西北驰”白马骁勇健美,少年勇武潇洒;“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宿昔秉良弓····性命安可怀”表现了他愿为国捐躯、建功立业的心愿。因为曹植少年时很有文学才华,颇受曹操赏识,曾一度欲立为太子。他为人不饰雕饰,流放不羁,过着贵公子的豪逸生活,具有满腔的建功立业的抱负。
后期作品虽然仍有报国之心,但有忧生之嗟、愤激之情的流露。比如《野田黄雀行》······
(4)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徐干、刘祯、应玚。其中王粲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5)“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6)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彾、阮咸、王戎
背诵阮籍《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心。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相思。
二、两晋诗坛
(1)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一左:左思。 (2)太康文学:“太康文学”之“太康”,是一个“模糊”概念,其所指时段大致上是西晋立国后的大约四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比较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挚虞等。由于受时代文化习尚的复杂影响,西晋文士的人格往往呈现多面性的特点。在文学理论建树方面,傅玄比较注意研究文学之体裁风格,陆机则建立了
- 1的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夸张、比喻的运用,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其中既有自然朴素的口语,又有对仗工整的律句,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五、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1)谢灵运诗歌的特色:
1、第一个有意识地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2、富丽精工、雕琢工笔,真实再现山水的客观景象
3、重客观描摹,轻真情实感的抒发
4、诗歌公式化:写水=写山=所闻=所思=堆砌用典=拖一条玄言尾巴
5、有佳句无佳篇
6、描摹了谢灵运人永嘉太守时的江浙一带的风光
(2)背诵《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从《拟行路难》其
四、其六,来总结鲍照诗歌的艺术特征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是“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1、当时鲍照的诗歌被称为“险俗”,“险”:在贵族当权的时代为寒门庶卒鸣不平,如《拟行路难》其六中说“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不仅是为士卒鸣不平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俗”以描摹古代民歌为主明白晓畅,《拟行路难》便是模仿汉乐府而作的诗歌。
2、与那个时候玄言诗山水诗不同的是他继承了建安诗风,慷慨激昂。“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将满腔愁闷抒发出来,显得慷慨激昂。
3、他的诗歌大多以七言诗为主,为唐代七言诗打下了基础。
4、具有语言魅力,以“才俊俊逸”著称。《拟行路难》其
四、其六,虽明白晓畅,朗朗上口,但是其中感情充沛,其六中充满亲情的温暖,意味深长。
5、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 ,颇富浪漫色彩。 背诵: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
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六、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1)永明体: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叫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2)什么是四声?平上去入
(3)什么是“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旁纽、正纽、大韵、小韵 (4)背诵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5)两谢诗歌比较:同:
1、都是创作山水诗的高手
2、都善于精工雕琢语言,描摹山水景色
异:
1、谢眺在客观描摹山水时,能够将感情融入其中,做到情景交融
的境界,而谢灵运没有。
2、谢眺创作的山水诗已经退掉了玄言诗的尾巴
3、谢灵运是有佳句无佳篇,谢眺既有佳句也有佳篇
4、谢眺的诗比谢灵运更加清新自然。
(6)什么是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宫体之称始于萧纲入主东宫时。就其内容而言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摹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在描写女性时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等。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糜缓弱。艺术特点是:
- 3味,对小说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史传散文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题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影响了小说的发展。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将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志人小说)两大类。
(4)志怪: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分为三类: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博物志》
鬼神怪异。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托名陶潜《搜神后记》
佛法灵异。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
(5)志人: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志人小说的分类:笑话。邯郸淳《笑林》(我国第一部笑话集),对世态讽刺,开后世
诽谐文字之端。
野史。葛洪委托刘歆做《西京杂记》
逸闻轶事。刘义庆《世说新语》 (6)解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各有不同。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上卷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正是孔门四科,此书有思想倾向儒学的一面,有谈玄论佛、蔑视礼教的内容。上卷、中卷都是从正面褒扬,下卷有褒扬也有批评。
编撰者是刘义庆,召集门客所作。
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7)《世说新语》的艺术特征:鲁迅:“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1) 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 2) 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 “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3) 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4) 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从!”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
5) 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 5 -
第五篇:外国文学笔记整理
1 1.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 ”),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3. 希腊神话的内容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派系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着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4. 希腊神话中的雷电神是(),罗马名:朱庇诺。 宙斯 5.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是()。阿波罗 6.希腊神话中的男战神是()。阿瑞斯 7.希腊神话中的火神是()。赫淮斯托斯 8.希腊神话中的神使是()。赫耳墨斯 9.希腊神话中的女战神是(),她也是智慧女神。雅典娜 10.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阿佛洛狄忒 21 名词: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在公元5至10世纪,这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教会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的文学作品,教会文学在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写成基本文学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教会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描写上帝万能、圣母奇迹、圣徒布道和信徒苦修等。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这种文学的主要功用是,欺骗被压迫、受剥削的人民,以维护封建主阶级和教会势力的血腥统治。一般来说,教会文学思想价值不大。 22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文学现象,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其中后者对人物的形象及内心活动描写生动细致,为后来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23(《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也是他抒写对(贝娅特丽丝)爱情的作品。 24《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25 三只猛兽分别象征 豹(淫逸)、狮(野心)、狼(贪婪-嫉妒) 31 名词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产生于16世纪中叶,当时西班牙经济开始衰落,人民群众日益贫困,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沦为无业游民,社会上冒险风气盛行。流浪汉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从思想倾向上说,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逼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从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从结构上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32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33.()是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 。维加
34
16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诗歌方面最著名的作家是(斯宾塞),他的《仙后》。
41 理解哈姆莱特在复仇行动上延迟?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哈姆莱特在鬼魂那里得知了父王猝死的原因,接受了复仇的任务后,他迟迟不付诸行动,表现出行为上的拖延和犹豫,这是由于他所面对的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哈姆莱特还不能胜任“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历史重任,因而,他的复仇以及他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只是因为找不到复仇的方法,而是因为他所进行的关于人类生命本体的哲学探讨,涉及到了人的生存、死亡与灵魂等形而上的问题。残酷的现实使哈姆莱特认识到,人并不像人文主义者所颂扬的那样如神一般圣洁,相反,人的情欲在失去理性规范的制约后会产生无穷的恶,社会也就趋于“混乱”。在理想幻灭后的哈姆莱特眼中,人的心灵是阴暗污浊的,人在本体意义上是丑恶的。哈姆莱特对人的这种认识是偏激的和悲观的,但却有其历史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概括性,因为这实际上隐喻了文艺复兴时期在个性解放的口号下人们“为所欲为”、一味放纵情欲带来的社会罪恶。正是对人的问题的这种思考,使得哈姆莱特的言行越来越游离于为父复
2 仇的宗法责任和“重整乾坤”的社会责任,越来越脱离历史现实的轨道而直逼无意义无目的的存在本身。
哈姆莱特形象: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悲剧根源:社会恶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又是个人主义者,承 担不起“重整乾坤”的历史重任,因而,他悲剧是时代、 社会的悲剧、人文主义的悲剧;
* 关于人性的哲学探讨导致哈姆莱特陷入悲观、 痛苦、迷惘中。 42
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的文学。
43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有法国的(高乃依)代表作《熙德》和(拉辛)代表作《安德洛玛克》。 44诞生于17世纪的法国的著名寓言家是(拉封丹)。 45 班扬《天路历程》的主人公是(基督徒)。
51英国18世纪的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这一体裁上。
52(笛福)塑造了一个英国“真正资产者”的著名艺术典型,体现了资产阶级向上发展时期的奋发进取和创业精神。
53 .被称为英国“真正资产者”的著名艺术典型是(鲁滨逊)。
54《格列佛游记》是享誉世界的讽刺名著。作品假托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自述他数次航海遇险,飘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智马国)等几个童话式国家的遭遇和见闻,全面讽刺、揶揄了英国的社会现实。
55(撒缪尔·理查)是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
61 德国启蒙文学在18世纪70~80年代的(狂飚突进)运动中得到迅猛发展,这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
62 狂飚”作家多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青年歌德和(席勒)以其高水平的创作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代表作《阴谋与爱情》
63卢梭 孟德斯鸠 伏尔泰 法国18世纪上半期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
卢梭代表作《忏悔录》 64《浮士德》及其形象,反应作家的人生理想
诗体悲剧 浮士德 是歌德的代表性作品,是歌德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浮士德》是一部创作时间长达60年的巨型诗剧,是歌德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才能的概括和总结,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在文学史上,《浮士德》和《伊利昂记》、《神曲》等并称为伟大的史诗性作品。 人物形象:
浮士德
是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 是进步资产阶级、特别是启蒙思想家的象征;是人类的象征。 他发动群众,移山填海,并得出了智慧的最后断案:“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做自由与生活的享受者。”还指出:“我愿意看见这样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并认为这是最美的刹那。这种试图通过劳动来建造一个“人民安居乐业,无害无灾”的人间乐园的思想。 71 恩格斯称雪莱为()。“天才的预言家”
72雪莱的诗剧()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斗士,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全诗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73()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德国 74()的《夜的颂歌》(1800)为悼念早逝的未婚妻而作,歌颂“神圣的、不可言传的、神秘的夜”,从期望在地下“永远过着新婚之夜”的角度去赞美死亡。 诺瓦利斯
75()著有《民间童话集》三卷,开创了童话小说的新体裁,其中的《金发的艾克贝尔特》在于表明有一股隐秘力量在冥冥中主宰着人的命运,连林涛和风吼也充满不可思议的神秘意义。 蒂克 76德国1805年以后,形成了“海德尔堡浪漫派”,其代表是布仑塔诺和()。 阿尔尼姆 81 拜伦的成名作是(),其中塑造了一个“拜伦式英雄”。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82《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恰尔德·哈洛尔德,另一个是()。 抒情主人公“我” 91()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法国
92 1823至1825年,司汤达陆续发表文学评论集(《》),文中提出了文学反映现实,为现代人服务的创作原则,它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3 拉辛与莎士比亚
93 1830年,司汤达的长篇小说(《》)实践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它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红与黑
94 巴尔扎克的(《》)使现实主义从理论到创作都臻于完善,它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 人间喜剧
95梅里美的代表作《嘉尔曼》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她真诚坦率又放荡不羁,蔑视任何法律和道德的规范,表现出对个性自由的绝对追求。嘉尔曼
96 小仲马 茶花女
鲍狄埃是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在巴黎公社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鲍狄埃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被选为委员。公社被镇压后,他创作了不朽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 101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 多余人
102 普希金的短篇小说(《》)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 驿站长 103“奥勃洛摩夫性格”
奥勃洛摩夫是冈察洛夫的代表作《奥勃洛摩夫》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勃洛摩夫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头脑聪明的贵族青年,但他优柔寡断,好空想而懒惰成性,没有实际活动的能力。他总是整天躺在床上或沙发里昏睡,甚至做梦也在睡觉,最后也在睡梦中死去。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懒惰、优柔寡断、好空想的特点,被称为“奥勃洛摩夫性格”。这个形象概括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停滞、落后和腐朽,说明贵族知识分子在50年代后的俄国已丧失了进步性,预示了俄国文学中“新人”的形象将取代“多余人”的形象。 104 于连的形象
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性格是家庭环境、时代与阶级地位影响的必然结果——
* 人生理想是个人奋斗
立身扬名;* 追求理想的方式是反抗与妥协;* 有正直善良的一面,也有虚伪自私的一面;* 性格核心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精神。
悲剧是复辟时期反抗贵族压迫的平民的必然悲剧。 艺术特色
1、出色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小说中的环境是时代、社会的缩影:维立叶尔市(外省)-贝尚松神学院(宗教社会)-木尔候爵府(巴黎贵族社会);
(2)小说注重环境与人物的统一;
2、出色的心理描写:在心理展示和心理分析中传达思想倾向、刻划人物性格、展开小说情节;
3、结构上以于连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于连与德瑞娜夫人和马特尔的恋爱为纬,情节严谨、紧凑,引人入胜。 111详解《双城记》
情节结构
三个组成部分:
1.复活——露西的爱使父亲马奈特医生神志恢复正常2.金线——露西源源不断地施爱于亲人与友人
3.暴风雨的踪迹—— 法国大革命爆发
三条情节线索:
1、马奈特医生的故事
2、代尔那的故事
3、得伐石的故事 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小说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阶级斗争的残酷激烈,揭示了革命的必然性,肯定了革命的正义性;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残暴的贵族的典型;
2、小说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以道德改善、爱与宽恕来调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得伐石太太——冷酷嗜血的革命群众的代表
马奈特——人道主义宽恕精神的化身
路茜——爱的化身
代尔那——进行道德改善的理想贵族
卡尔登——自我牺牲的人道主义者 艺术特色
采用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情节起伏跌荡,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史诗式的大场面与细节描写结合;运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冷峻、夸张而尖锐的讽刺;大量引入资料文件信函,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