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第11章新产品开发策略(全文)

第11章新产品开发策略(全文)

第11章新产品开发策略第一篇:第11章新产品开发策略第五章金融产品开发策略教案第五章金融产品开发策略第一节 金融产品与金融创新产品一 金融产品的种类基础金融产品,衍生金融产品(一) 银行金融产品 1 存款 2 贷款 3票据 4 银行卡 5。

第11章新产品开发策略

第一篇:第11章新产品开发策略

第五章金融产品开发策略教案

第五章

金融产品开发策略

第一节 金融产品与金融创新产品

一 金融产品的种类

基础金融产品,衍生金融产品

(一) 银行金融产品 1 存款 2 贷款 3票据 4 银行卡 5 信用证 6 其他银行产品 1)其他结算产品 2)代理类产品 3)咨询类产品 4)担保类产品 5)承诺类产品 6)交易类产品

(二)证劵类金融产品 1 股票

1)按股东享有的权利划分

普通股优先股 2)按股东是否记名划分

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

3)按股票有无面额分 4)按股票是否上市分 5)按股票是否流通分 6)其他分类 2 债券

1)按照发行主体分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2)按照计息方式划分 3)按债券形态划分

4)根据债券发行地不同划分

(三)保险类金融产品 1 按照保险对象划分 1)财产保险 2)人身保险 3)责任保险 4)保证保险 5)信用保险

2 按照保险的实施形式划分,保险可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两种 3 按保险的经营动机分 1)营利保险或商业保险 2)非营利保险或非商业保险 4 按保险的责任承担次序划分 1)原保险

2)再保险

(四)信托类金融产品 1资金信托 2 动产信托 3 不动产信托

(五)租赁产品 1 经营性租赁 2 融资性租赁 3 杠杆租赁

(六)衍生金融产品 1 金融远期 2 金融期货 3 金融期权 4 互换 5 权证

二 金融产品的层次

(一)核心产品

(二)形式产品

(三)期望产品

(四)扩展产品 三 金融产品的要素

(一)金融产品的基本构成要素1 客户需求

1)现金管理 2)资产保险 3)融资需求 4)资产积累 5)资产分配 6)谋求收益 2 面值和可分性 3 价格和收益 4 期限 5 偿还 6 流动性 7 可转换性 8 币种 9 品牌

(二)金融产品的组合要素

1、产品项目 2 产品类型 3 产品线 4 产品组合

四 金融创新产品的种类

(一)金融创新产品的概念

(二)金融创新产品的种类

1 发明型新产品 2 改进型新产品 3 组合型新产品 4 模仿型新产品 五 金融创新产品的特点 1 针对性 2 优越性 3 易用性 4 适应性 5 赢利性 6 有特色

第二节 金融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目标和策略一 金融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目标

(一)满足客户新的金融需求

(二)扩大市场占有,吸引客户

(三)降低成本

(四)改善形象

(五)适应竞争

二 金融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策略

(一)产品扩张策略 1 拓宽金融产品组合的广度

2 增加金融产品组合的深度

1)改进法 2)系列化法 3)多功能法4)附加值法 5)组合法

(二)差异型产品开发策略

(三)市场追随策略

(四)卫星产品策略

第三节 金融创新产品的开发过程

一 新产品的创意与构思阶段

(一)外部来源 1 客户

2 代理行与联营机构 3 竞争者 4 监管者 5 政府各部门 6 其他渠道

(二)内部来源 1 研究与开发部门 2 营销部门

3 一些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4 雇员 二 筛选阶段 需考虑:

6 1 市场需求状况 2 营销目标

3 与现有产品的协调程度 4 资金投入 5 风险承担能力

三 金融新产品概念的形成、测试与分析阶段要注意: 1 产品的目标客户

2 产品带给客户的利益或效用 3 产品的使用环境 4 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收益 四 金融新产品的开发与试销阶段 五 商品化阶段 六 评价与监测阶段

第二篇:第11章车间员工

第十一章 生产车间员工 第一节 生产车间员工

1、 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2、 服从车间主任的安排。

3、 每周一参加车间例会。

4、 进出车间按照规定换鞋。

5、 上班时间不闲聊,吸烟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工作期间不得大声喧哗,东张西望。

6、 谢绝私人探访,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办公室。

7、 讲文明,讲礼貌,着装整齐,得体。

8、 不准带零食进入车间,员工私人物品不得放在流水线上。

9、 员工领取物料必须通过物料管理人员,不得私自拿取,生产过程中注意物料摆放,不得混料,修理员在维修过程中好。坏物料必须认清楚,必须做上明显标志,不能混料。

10、 生产流程经确认后,任何认不得随意更改,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应立即停止并报告主管。

11、 下班时,员工应清理好自己的工作台面,工具摆放整齐,凳子放到工作台下。保持车间整洁,各种工具应收好,贵重物品交由专职人员收藏保管。

12、 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摆放到规定位置,废纸箱及时拆除,不得遗漏到第二天再清理。

13、 作业时间不得打私人电话,原则上工作时间不准接听私人电话,如已接听来电不得超过2分钟。因接听电话影响生产者车间给予警告处罚。

14、 在工作时间内,员工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正确使用公司发放的一起、设备。不得乱用非自己岗位的设备、仪器、电脑等,生产用具不用时,应送到指定区域,否则以违规处理。

15、 生产过程中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物料必须捡起来。

16、 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还是过失,使公司遭损失的,由当事人按照公司规定予以赔偿。

17、 任何人不得携带违禁品,危险品进入车间。

18、 爱惜公司财物,在工作中如故意破坏公司财产或盗窃的行为,不论是公物还是他人财产,照价赔偿,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19、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材料异常或达不到我公司生产产品要求的,立刻上报到车间主任。

20、 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不能解决的问题2天内以书面表格的形式反馈到上级,包含: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结果,需要提供的帮助等内容。

21、 发现由本部门或其他部门错误,造成本部门或其他部门出错,损失或导致公司生产管理混乱损失的

-

情况,必须当天上报,不得隐瞒。

第二节 电柜车间员工

一、领料员

1、 遵守生产车间的规定。

2、 服从车间主任安排。

3、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4、 负责电柜车间产品的统计,工资的计算。

5、 协助仓库做好车间物料盘点。

6、 负责领退料工作,保证每批领料准确性,与BOM单相符。

7、 在接到业务下达的生产单时,当天和仓库核实物料情况,对于原料不齐全的在发货前3天,必须上报厂长办公室。

8、 负责产品的进仓。及时做好统计表切实执行车间的领料及进仓,不得人为造成车间生产料堆积。

9、 完成上级交代的其他工作。

二、装配员

1、 遵守车间规定。

2、 服从车间主任安排。

3、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4、 严格按照施工表组装。

5、 在有订单且生产材料齐全的情况下,电柜车间日产量规定如下:

(1) 电柜组:每天至少生产4台电柜; (2) 操纵箱:每天至少生产5套; (3) 外呼盒:每天至少生产100套。

6、 各组员工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处以50-300元罚款。多次拖延的必须调整工作岗位。

7、 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放到指定区域。

8、 爱护公司财物,妥善保管自己的领用工具物品。

9、 积极参加与电柜的改进工作。

10、 完成上级领导交代的其他任务。

三、测试员

1、 遵守车间规定。

2、 服从车间主任安排。

-

3、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4、 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要求对检验产品,需先制定检验表格,然后按表格逐个项目进行检验。

5、 严格按照检测施工表要求进行成品检测,严把质量关。

6、 对检验产品进行检验记录。

7、 定期保养检测工具。

8、 爱护公私财产。

9、 完成上级交代的其他任务。

第三节 按钮车间员工

一、领料员

1、 遵守生产车间的规定。

2、 服从车间主任安排。

3、 负责按钮车间产品的统计,工资的计算。

4、 协助仓库做好车间物料盘点。

5、 负责领退料工作,保证每批领料准确性,与BOM单相符。

6、 负责产品的进仓。及时做好统计表切实执行车间的领料及进仓,不得造成车间人为积。

7、 完成上级交代的其他工作。

二、生产员

1、 遵守车间规定。

2、 服从车间主任安排。

3、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4、 熟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5、 正确使用工具、设备。

6、 爱护公司财物,妥善保管自己领用的工具物品,材料等。

7、 完成上级领导交代的其他任务。

三、测试员

1、 遵守车间规定

2、 服从车间主任安排

3、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

4、 负责成品的检验,严把质量关。

-

- 4- 5- 6- 7- 89

第三篇:第11章选择题1

第十一章德育理论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活动。

A.情感B.意志C.品德D.个性

2.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A.道德教育B.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教育

C.宗教教育D.法制教育

3.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是()1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考量一个人的品德,不仅听其言,而且要()

A.考察道德认识

B.考察道德情感

C.考察道德意志

D.考察道德行为

5.“反复抓、抓反复”反映了德育过程的()

A.复杂性

B.简单性

C.人文性

D.学科性

6.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社会发展与德育之间的矛盾

C.德育和智育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1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8.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1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9.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1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 多选题

1.德育的具体任务有()

A.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

B.养成开朗性格

C.培养道德情操

D.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2.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

A.道德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法制教育

D.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教育

3.道德过程的要素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4.一般德育理论将品德心理分解为()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识

D.道德行为

5.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是()

A.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B.活动和交往体验学习的过程

C.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D.长期、复杂的逐步提高过程

6.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

A.健全学生集体

B.运用群体心理

C.坚持惩罚为主

D.加强个别教育

7.贯彻知行教育原则要求()

A.提高道德认识

B.坚持表扬为主

C.组织道德实践

D.引导言行一致

8.贯彻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要求(

A.坚持奖励为主

B.晓之以理

C.贯彻规章制度

D.奖罚并重 ) )

19.贯彻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要求()1

A.“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B.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C.扶持、助力正向道德品质

D.打压各种风气

10.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要求()1

A.严格要求学生

B.关爱学生

C.尊重、信赖学生

D.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

11.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的原则要求()1

A.校内教育要求一致

B.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

C.学生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D.消除社会各种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C2.C3.A4..D5.A6.D7.D8.C9.C

二、多选题答案

1.ACD2.ABCD3.ABCD4.ABCD5.ABCD

10.ABCD11.ABC

6.ABD7.ACD 8.ABC9.ABC

第四篇:第11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1章 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如果经济中由于价格的变化使人们拒绝接受货币,则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 F

2、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受益者是债务人。 F

3、目前各国失业率增加是典型的周期性失业。T

4、失业者就是那些想工作却找不到工作的公民。 F

5、长期中通胀与失业有替代关系。 F

二、单项选择题

1.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则此时的通货膨胀是(B )。 A.结构型的 B.需求拉上型的 C.成本推动型 D.混合型的

2、面对通货膨胀,消费者的合理行为应该是(C )。

A.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C.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比例 D.只购买生活必需品,不再购买耐用消费品

3、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影响是指(A )。 A.造成收入结构的变化 B.使收入普遍上升 C.使债权人收入上升 D.使收入普遍下降

4、通货膨胀的主要负效应 (D )

A.收入再分配 B.破坏效率标准 C.政治动荡 D.A+B+C

5、如果经济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没有物价的上涨,则此时经济(B )。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抑制性的通货膨胀 C.存在恶性的通货膨胀 D.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 6.自然失业率是指( D )。 A.周期性失业率; B.摩擦性失业率;

C.结构性失业率; 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7.失业率是指( C )。 A.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D.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8.奥肯定理说明了(A )。

A.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9.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不能确定。 10.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平性于横轴; D,垂直于横轴。

三、简答题

1、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引起收入再分配效应 二是资源配置效应 三是税收扭曲效应 四是经济增长效应

五是通胀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2、根据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可以将通货膨胀划分为哪些类型? 答:温和型通胀 奔腾型通胀 超级通胀

3、失业有哪些类型?

答: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自愿性失业

四、计算题

根据下列数据,计算1978——1983年每年的通货膨胀率 年份 消费者价格指数

(1967=100 ) ( 每年的百分比) 1977 181.5 1978 195.4 1979 217.4 1980 246.8 1981 272.4 1982 289.1 1983 298.4 答: 1977年 (181.5-100)╳100%=81.5% 1978年 (195.4-100)╳100%=95.4% 1979年 (217.4-100)╳100%=117.4% 1980年 (246.8-100)╳100%=146.8% 1981年 (272.4-100)╳100%=172.4% 1982年 (289.1-100)╳100%=189.1% 1983年 (298.4-100)╳100%=198.4%

五、议论题

1、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扩招的原因使得大学生绝对数量增长率高,也有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导致教育质量普遍低下的原因。另外,还有我国宏观经济变化的原因。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人才实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经济增长对吸纳的劳动力数量也越来越小。加之目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总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开工、投资不足,共同导致了大学生失业问题的严重。当然,学生本人的择业观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2、分析通货紧缩的社会影响和后果。

答:一是通货紧缩会造成实际利率的上升。物价水平的持续走低,人们会产生惜买心理,从而储蓄水平过高,消费水平过低,投资水平也过低,总需求不足,经济容易衰退。二是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通货紧缩中的物价下跌会使企业的实际工资成本提高,利润空间收窄,从而迫使企业削减员工,减少生产,恶化就业状况。三是由于企业普遍性产品滞销,收入状况恶化,会影响到对银行贷款的归还,从而使银行系统产生大面积的坏账,严重时会诱发金融危机。四是通货紧缩中资产价格也会下降,如股票、房产价格大幅下跌。资产的缩水会使资产所有者进一步减少消费和投资,从而加剧经济衰退,降低生活水准,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3、我国的失业统计指标是什么?这种统计指标存在什么问题? 答: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的缺陷: 一是失业统计范围仅包括城镇经济而没有包括农村;

二是城镇失业人口对象仅限于有城市户口的经济活动人口,没有包括来自农村但实际常住城市的劳动力对象;

三是统计中以是否登记为标准,对于没有登记但存在失业状况的人员没有统计,低估了城镇劳动人口中失业的规模。

六、案例分析

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你的房租。”这属于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某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呢”这又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

答:第一种房租价格上涨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因为工资的增加,其他生活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导致房东对房子的经营成本提高,这是由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第二种属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过快造成了该类型的通货膨胀。 七,名词解释

1、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有工作能力并且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

2、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或生产中难以避免的正常摩擦所产生的短期、局部性的失业。难以避免

3、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及劳动供求区域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失业。难以避免

4、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因而生产萎缩,进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产生的失业。

5、自愿性失业—虽然有就业机会,但由于嫌工资太低、工种不合兴趣等原因而不愿就业、宁愿失业的情况。难以避免

6、非自愿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劳动需求,因而许多人在现行工资率愿意工作却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7、隐性失业---指形式上有工作,实际上就业者提供的边际产值低于企业的边际劳动力成本,甚至提供的边际产值为零或为负数。

8、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与劳动力的比率

9、通货膨胀---指经济社会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的上涨。

10、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增长过快而造成的通胀。

11、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12、输入型通货膨胀---指通过国际经济传导引起本国的总体价格水平的上涨 (价格,需求,汇率途径)

第五篇:第11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

l.个性: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

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

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

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

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

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

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

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能力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

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起先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的分法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巳经是复合的、多

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

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

三、简答题

l.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个性具独特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具整体性,是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3)个性具稳定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4)个性具社会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2.说明个性的结构特点。

答:(l)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今方面; (2)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前者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后者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3)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 (l)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学前儿童活动动机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答:(l)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的主从关系;(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5.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答: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6.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答: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l)活泼好动;(2)喜欢交往;(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5)好冲动。

7.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l)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 (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 (6)创造能力萌芽。

四、论述题

l..学前儿童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答:(一)儿童的气质是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儿童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二)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因此,父母和 教师要避免儿童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三)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反复制人习惯内粗暴;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 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

2.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表现为:(l)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15个月已经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于是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4)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简单的,对自已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期间,儿童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期间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试述学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答: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

五.案例分析

儿童在

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或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作用:记忆有助于学前儿童知觉、想像、思维和言语的发展,对儿童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趋势:儿童出生后即已产生记忆,到入学前记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趋势是:记忆保持的时间在延长;记忆提取方式在发展;-记忆的容量在增加;记忆的内容不断扩大,这种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过程。

特点:学前儿童记忆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变化比较明显: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主要是短时记忆,是一种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时期,3个月的婴儿的长时记忆能保持4个星期。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5~6月婴儿已有.48小时的记忆。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长,对社会性刺激和杜会性交往的记忆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所以,婴儿的“认生”越来越明显。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 l—3岁儿童的记忆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如符号表征能力的产生、记忆潜伏期的延长、出现初步的回忆能力和延迟模仿等等。

3~6岁儿童的记忆水平有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是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继续发展;而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另一方面是记忆的意识性和理解性明显地提高;.表现为有意记忆、意义记忆、语词记忆和记忆方法继续发展。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作用: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保持和遗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记忆过程就是保持与遗忘作斗争的结果。教师要正视幼儿记忆保持的特点和遗忘规律,特别是要研究和运用记忆恢复规律,通过各种手段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减少遗忘,提高幼儿的记忆水平

,使他们掌握更科学的记忆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