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1到20各数公开课
第一篇:认识11到20各数公开课
认识11~20各数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认识11~20各数
仪征市实验小学 潘媛媛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原有的认识得到了必要的提升。在“想想做做”题时,让孩子充分地抓、估、数、排、说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认数经验,发展数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十进制”。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小棒20根、皮筋2根、铅笔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孩子们,今天很高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数学,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奖品(出示21朵小花),在这些小花后还藏着一些幸运数字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数字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或者这个班级。(0~10)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学生操作: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你是几个几个数的?
2、教师演示: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边数、一边摆出10根小棒,师拿出一根,强调它是1个一。2个
一、3个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3、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这是多少根小棒?强调: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要求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与同桌说一说,并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4、“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如,一盒铅笔有10支,是1个十;1盒钢笔是10支,也是1个十……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出示PPT上的生活中是十的图片)
(二)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提出要求: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摆小棒,师巡视。学生摆好后,全班交流是怎样摆的,再全班讨论哪种摆法比较简便?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师指1捆带2根:1捆小棒就是1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2?
2、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 提出要求:先看11根小棒图,说说它是怎么摆的?再让学生照样子摆出来;13根小棒可直接去摆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到19根小棒时让孩子不摆小棒,想想我要摆出19根,你能说一说应该怎么摆呢?并找学生上台演示。
(三)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当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后,提问: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看看右边这些单根的小棒,你有什么发现?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板书:2个十是20)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铅笔筐,提出要求:这个筐里有一些小棒,请你从小框里抓出一把,同学们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数抓出来的小棒有多少根?怎样能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
进一步要求:把一把小棒,根数要在11~20之间,你有把握做到吗?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先估一估草莓大约有多少个?给你们4秒钟的时间,再数一数草莓有多少。
学生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有序地画记号、数数,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思考: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完成雨伞图的估计与数数。
3、“想想做做第2题。(11~20的数序)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老师也很开心,请刚才拿到小花的同学按座位顺序上台前来,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向他们学习。将你们小花后面的数字朝向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数字这样站队,你想说些什么呢?
请你们赶快帮我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前面排放整齐。看看还行吗?师分别指着某两个数,问: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13离10近还是17近?
思考: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这些数读一读。
4、 想想做做第5题。(生活中的数)。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四、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
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的书上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这些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第二篇:11-20各数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73至74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起始课,主题图提供了多种数量不等的学具,旨在让学生通过数出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话题,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行练习,培养数感提供了素材。在使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进而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本节课的导入,也可以将主题图作为练习的一部分,在学习新知之后,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学会不重复、不遗漏地数数,从而积累数数的经验
教学目标
1.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 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3. 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预设) 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
(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3.借助学习经验,自主探究12~20数的组成。 (1)认识12。
师: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两人一组边摆边说,12根小棒再
添上1根,是多少根? (2)认识13~19各数。
学生自主摆小棒,并记录个数的组成。
(3)总结11~19各数,这些书的组成均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数。
(4)认识20。
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清楚看出是20根?(预设)
①10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0根并排小棒放在右边。 ②10根捆成一捆,一共2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20个一和2个十。
两幅图表示的数一样吗?哪个图让大家一眼看得清楚。 在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20是由2个十组成的,也是由20个一组成的。 三.利用多种素材,建构数序观念 1.利用直尺,初步感知20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
①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从右往左,数越来越小。 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让学生帮助11~20各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3)从小到大读一读0到20之间各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2.通过提问活动,加深学生对20以内数序的认识。
(1)16比17大还是小?19和18比谁大谁小?自己举例说一说谁比谁大?谁比谁小?
(2)13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3)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4)17离10近还是离20近?哪个数离19最近?哪个数离19最远?
(5)请学生像老师一样进行提问,并找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3.利用数字卡片,进一步培养数感。
(1)将数字卡片“18”“14”“16”“19”“15”和“17”按一定顺序排排队。
(2)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11~20各数。学生说,师板书。
再将这些数量按一定顺序排排队。 四.巩固练习。 基础题(必做题) 1.数数。
学生独立数出教材第73页“主题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按要求数数:同桌互相检查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第2题。
3.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第3题。4游戏:比比谁的卡片举得快。
②在16和19 之间的数有哪些?15前面的数是什么?
③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学生按要求举数字卡片。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5页例3。 教材分析: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练习十四的第1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练习十四习题的安排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第6题,让学生说一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时是在11-20各数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数,为以后多位数的写法打好基础,同时也为下一堂课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服务。
教学目标:
1.理解数位的概念,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2.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十位”和“个位”在数中相应位置。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数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拍手数20以内的数。 (1)从1数到20。
(2)从20数到1。
2.数一数我们班有多少个女同学(刚好20个)
3.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
分别出示数字
11、
13、
18、20,指名回答。
同学们对11~20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怎么写这些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写数,今天老师带了一位新朋友(计数器)出示并介绍:从右边起第一档我们称它为“个位”,第二档称它为“十位”,不看计数器,请学生说一遍。
十位上的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什么?
(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呢?(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3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几?(在个位上写3)。
2. 学写11: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1根) 11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1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师: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几,个位上拨几?(十位上拨1,个位上拨1)
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什么?(1个一)
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有1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这个数是多少?
同桌讨论:个位和十位的“1”意思一样吗?
3. 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7.
师:请你先摆好随数位表,然后在数位表的上面摆出17根小棒。
说一说1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7个一呢?
请同学们把它写在数位表上,请一人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4.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三、巩固练习。
基础题(必做题)
1.教材第75页第1题。 2.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老师说,学生摆。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
)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11至20各数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6至77页。 教材分析:教材第76至77页练习十七安排了数一数、练一练、摆一摆、比大小、送信、填数等习题巩固11至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理解数位,认识“十位”和“个位”,能正确地读写11至20各数。
2.借助实物、小棒、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11至20各数的组成并能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和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ppt课件
一、基础练习
1. 拍手数数,数20以内的数。 2.从1数到20; 3.从19数到6;
4.说出下列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13、
10、
17、
19、 20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先看清题意,再圈出10只,然后接着数。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让生理解一双鞋与一只鞋的意思。 3.完成练习十七第5题:按1~20的顺序连线。 4.完成练习十七第7题:看图写数。
5.完成练习十七第10题:先要数数,然后再接题意圈数,注意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6.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用“小棒”摆出下面的数。
11 13 16 18 20 学生独立摆,然后点生回答11你是怎样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还可以怎样摆呢?哪种方法摆得快?
三.巩固练习: 1.基础题(必做题) 练习十七:
8、
9、
11、12题
2.练习拓展提高(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小朋友排队去公园,丽丽前面有6个人,后面有10个人。丽丽排队在第( )个一共有( )个朋友去公园。
四、反思回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
第四课时: 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78的例
4、例5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巩固11—20各数认识的同时掌握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
和
5个
一
合
起
来
是(
)。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
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5)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是吗?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13 (3)引导学生思考。
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4)课件出示计数器:
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13-2=11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减3?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教师介绍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10加一位数就得十几;十几减几(个位上的数相同)就得10,十几减十就得几;十几加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十几减一位数要减在个位上。
三、及时巩固,强化算法。 基础题(必做题)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实际应用。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5题。 (1)理解“推迟3天”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拓展提高(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巩固延伸:
课本81页数学游戏。 按得数要求涂色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计算问题,请用温馨的话提示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10加几、十几减几或十
+3
=13
13-
3=
10 3
+10 =13
13-
10=
3 11 + 2
= 13
13 —
2 = 11 ∶
∶
∶
∶
∶
∶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第五课时: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79页。 教材分析:《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后面学习复杂排队问题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够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选取最佳方法。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4.感受自己身边的知识,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够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课件学生排队走情境图) 从同学们熟悉的放学排队入手,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引导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排队中的学问。
二、在活动中体验排队问题(出示课件教材79页情境图)
(一)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1. 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2. 小组交流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丽排第几,小雨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和同桌说一说。(课件出示知道了什么?)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 独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小丽,“☆”代表小宇,其他同学用“△”表示,动手排一排。
2.小组交流:怎么排的? 3. 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
(1)生可能汇报: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也就是说明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同学。
板书方法二:△△△△△△△△△○△△△△☆ (2)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可能汇报:还可以直接数数,第11,第12,第13,第14总共是4个数。(课件出示怎样解答?)
板书方法一:第11,第12,第13,第14 师提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数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第10和第15两个数。 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第10和第15指的是小丽和小宇,而题目要求数他们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第10和第15。
4.突出讲解用列算式解决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不过刚刚我看到了有同学是用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结果不是4,大家一起来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学生找出原因得出:15-10这个算式不对,应该列式为15-10-1=4。 板书方法三:15-10-1=4(个)
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 解答正确吗?
板书口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数数、画图的方法来想一想、说一说。 归纳总结:刚才我们用数一数、摆一摆和列算式的方法来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看来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请15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置,台下的同学闭眼睛先听台上的两名同学说自己的位置。再说出这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基础题(必做题)
1.基本练习。完成教材第79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5、6题。
2.体育课上,同学们站成一列队报数,小丽报的是“3”,玲玲报的是“20”,小丽和玲玲之间站了几个同学?
拓展提高(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巩固延伸
①小明早晨排队等校车,他前面有1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
②10只小动物排成一行,小兔左边有3只小动物,小兔右边有几只小动物?
五.总结:回忆你今天的学习过程,说说你体会最为深刻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排队中的学问
方法一:第11,第12,第13,第14 方法二:△△△△△△△△△○△△△△☆ 方法三:15-10-1=4(个) 口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
第六课时《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82-83页。 教材分析:数学乐园是集数的认识、计算,生活中的数及数学为一体,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富有趣味。教材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一种数学实践活动场景,分成7个不同的知识块。实践课要组织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目的与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序数和基数的区别;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加深对“前后”的意义的理解。
3.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5.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6.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先和同学们玩拍手游戏。
师:看大家玩的真高兴,想不想玩其它游戏?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玩,不过在玩游戏时要有要求,一是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二是大家在游戏中要学到数学知识,而且每个游戏要听完要求后再开始,大家能做到这些要求吗?(出示课题数学乐园)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到乐园里做游戏。
二、情境体验 1.迷宫游戏 师:看,谁来了?(课件演示飞着的鸭子) 生:小鸭子。
师:小鸭子给我们设了一个迷宫,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同学们按1到9的顺序走(课件演示),同学们只要认真观察,还有许多不同的路可以走出迷宫,每人桌子一放着一张迷宫图,比一比看谁走的路又多又快,不同的路可用不同的颜色。
生:学生活动。
师:想不想展示展示(实物投影演示) 下课后,贴在教室周围,展示我们的聪明才智。 2.扑克游戏
师:小鸭子看同学们的迷宫走的这么好,非常高兴,它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谁呀?(课件演示小青蛙)
生:青蛙王子。
师:青蛙王子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游戏──玩扑克,规则是这样的:(课件演示)
智慧爷爷抽了一张8,小狮子抽了一张6,小老鼠想,我抽几就能和6组成8呢?
生:抽2。
师:真是2,同学们真聪明。想不想比它们玩的更好? 生:想(有信心地)
师:那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一组玩的最好。 3.送信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合作的很好,玩的很高兴,一只小鸽子飞来了,请我们帮它送信,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小鸽子夸我们真好,那我们就来当小小的邮递员,这儿有信箱,你手里拿着题卡,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几号信箱,在送信中我们要做遵守秩序的好孩子。
生:学生有秩序地送信。 4.排队游戏
师:我们帮小鸽子把信送完了,一起来活动活动。全体起立。 师:每列从前往后数第4名同学是谁?做个舞蹈动作。 生:指名回答。 师:谁能提出其它问题? 生:学生提问题学生回答。 5.投球游戏
师:最后的决赛时刻到了,我们进行投球比赛。老师宣布比赛规则,每小队的桌子上有一塑料袋,里面有5颗球和记录卡,圆片,每小队有一名投球同学,一名记录员和助威的同学,记录员进一球在记录卡上贴一圆片,比一比哪一小队最后是冠军 生:学生积极地活动。
师:大家投完球了,现在两小队比一比记录卡,看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汇报。 师:同学们总结的比较好,老师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努力,相信大家会更好。
三、课堂小结
师:在这节课的游戏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1到10的顺序。 生2:我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 基础题(必做题):《练习册》第56页。 拓展提高(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个游戏,和大家 一起来游戏。
第三篇:认识11-20各数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11~20各数》教案设计
[教材简解] 《认识11~20各数》是数学苏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82-P83的内容。11~20各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及2个十合成的数,学生要理解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因此,教材先通过小棒直观表示这些数的含义,再利用计数器分析各个数的组成,形成数的概念。通过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和作用。
[目标预设]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2.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作,能正确地数出和认识11~20各数。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思路] 一年级学对于11~20的数有过数数经历,但对这些数的具体意义并不十分注意。课的开始,通过数数引入,是以学生的实际经历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自己熟悉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理解数的意义和顺序。此外,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摆小棒,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便于学生感受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加深学生对11~20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谁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呢?那么你们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 (板书课题:认识11~20) 。
二、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师摆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用一根代表一个一,那十根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 让学生说一说:10个一是10。
引导: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操作) 追问:这1捆是几根?是几个十?(板书:1个十)
我们回想一下:刚刚我们把几个一捆成了1个十,也就是几个一是1个十? 指出:满10个一就要捆成1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十”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了。比如,1包铅笔有10枝,是1个十;一盒钢笔有10枝,也是1个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认识11~20各数 1.动手摆一摆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个十,现在老师让你们摆小棒,要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你想怎样摆?自己摆一摆,和同桌交流摆法。
学生操作,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几种不同摆法。 //////////// // // // // // //
/// /// /// /// //// //// //// ////// ////// ////////// // 交流:你是怎么摆的?是不是一眼就能让大家看出有12根小棒呢?
指出: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我们发现其他的摆法都要学生数的,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根小棒。为了一眼就能看出有12根小棒也,就要先摆1捆就是1个十,再添2根就是12根。请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摆出12根。
(教师边说边摆)指导学生边说边摆12根是怎么摆的。 2.数一数,摆一摆
师:老师来看看哪个小朋友学会了刚刚地摆法。听好老师的要求。摆出11.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你能一边说一边摆吗?展台展示。
摆出13,19。说说是怎么摆的?
师: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在脑里子想想14要怎么摆呢?想想先摆什么,再摆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
15、16的小棒,追问学生这是几? 师:你是怎样数出有
15、16根小棒的? 学生回答。
然后同桌相互摆一摆
17、18,摆好后互相检查。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小棒摆十几的数,他们都是怎样摆的? 1捆带几根就是十几。 3.认识20 师: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怎么摆?
待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一捆,又捆成一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四、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
2、3题
谈话:今天学过的数,应该放在直尺上哪里呢?
教师出示直尺,直尺上有0-10各数,学生说数,教师逐次呈现
11、
12、13„„ 不看直尺,数数给同桌听,左边的人从7数到17,右边从11数到20。
提问:比10大的数在10的哪边?比10小的数在10的哪边?11前面一个数是几?11后面一个数是几?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下面画了些草莓,看清楚了吗?你觉得大概有多少个?
指定几人说出估计的数,现在再数一数,为了不漏数,我们还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到10)有10个可以怎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大的圈把它们圈起来,展台演示)继续!一共有多少个草莓?你估计对了吗? 雨伞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看一看这些图中分别画了些什么,图中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你会读这些数吗?读给同桌听。
你在生活中见过今天学的这些数吗?在哪见过?(学生举例)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我们这节课认识了10个新的数,课后留心观察看看在哪里能见到这些数。
第四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次是我上班三个月以来第一次正式的讲课,讲课的课题是《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先夸夸我自己:第一,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授课,重点学习了11和20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数位“个位”和“十位”,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突破重难点。第二,注重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歌曲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在喜欢的方式中完成学习。第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学生自己发现高效的方法、有效的知识,进一步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教师语言需要进一步规范,数学语言要严谨,比如在学习10个一是1个十的时候,在拨一拨的环节中,不是珠子拨完十个没有了,而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二,教师的评价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具体。评价语言要丰富,不能仅仅是干瘪瘪的,要让学生感觉到在真心的夸奖他。评价要具体,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什么夸奖他,对以后的行为有指导作用。第三,不能对小学教材的整个体系很好的把握,不能很好的对章节知识很好的定位,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长远的发展,不会为以后的学习做出合理的铺垫。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要加倍努力的提高自己,第一,认真做好备课,要对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仔细斟酌,如何去说、如何去讲、如何达到教学目标,这些都需要向老教师们学习和自己慢慢实践摸索。第二,通研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把握各年级之间的知识关系,更好的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第三,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表达,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进一步丰富评价语言。
第五篇: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20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授:
(一)、教学数数: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图上有老师带小朋友过马路。?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人数的??
生:先数同学有9个,再添上1个老师,一共是10个。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师:谁会从1数到20,从20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2、出示直尺,开火车读数。
3、p87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画图的游戏,请你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比一比谁连得又快又好。
展示连好的作品,全班一起按顺序读,检查。是什么呀?
(二)、数的组成:
教学计数单位一。
一根小棒表示1个一,两根小棒表示2个一,那么,三根小棒呢?师继续出示4.5.6&&
2、教学计数单位十。
请你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组成一个十。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师示范出示小棒。
那么13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一生演示。
p87第1题。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反馈时一边摆,一边说。
口述各数的组成。开火车练习。
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谁来举例。
三、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四
3、
4、5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重点:正确的书写11~20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p87第3题。
找到了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120各数。
新课教学:
1、教学数的读法。
出示12,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为什么读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2,因为有1个十和2个一,所以读作十二。
2、教学数位表。
(1)、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左边有三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对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合起来就是十几。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学数的写法。
(1)、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再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最后,再着重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
(2)、p86做一做.师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摆。
(3)、师范写,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字。(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三、巩固练习:
p87第4题。
p87第5题。
师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生在作业本上写数。
p89第4题。最后一题你能介绍好方法吗?
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3、使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新课:
教学一图四式:
师左手拿一捆小棒,右手拿三根小棒,你能根据这些小棒来写算式吗?
10+3=1313-3=10
3+10=1313-10=3
教学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算式中一共有3个数,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名称
板书:10+3=13
加数加数和
减法也有自己的名称13-10=3
被减数减数差
同桌合作:先摆小棒写出4个算式,然后介绍给同桌各部分的名称。
你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了吗?
被减数就是和,减数是一个加数,差是另一个加数。
练习计算:
(1)p89第1题连线
(2)p89第2题知道怎么填大于、小于和等于吗?
(3)计算比赛。
出示一些小园片,问:你能看出这儿大约有多少个小园片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独立完成p89第3题。
(2)同桌合作一人摆园片,一人估计大约有多少。
二、课堂练习:
p88第1题p89-90第
4、5两题
三、教学小结:这节可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
六、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准备:
1、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一板演:
2、计数器的认识:
十位上拨下1颗,表示多少?再在个位上拨下3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13十位上是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拨数学生读数。
14、
17、
19、
18、20
一、复习引入:
1、读数、写数:估算:您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几个吗?练习十五第
3、4题。
2、板书
13、
15、
19、20学生读,选择13说说这个数
3、1各在什么位上?小结:从右边起,地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个位、十位
3、复习一图四式及给部分名称:
根据第4题中的图1,看图写出4个算式:板书10+3=1313-10=3
3+10=1313-3=10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从这四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口算:10+4=14-4=14-10=6+10=16-6=
二、尝试迁移:
1、尝试计算:11+2=你是怎么想的?
数的方法,利用计数器计算:个位上加2是3,十位还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第5题:11+4=
3、试一试:13+4=6+12=16-5=11+7=18-6=
三、综合练习:
1、比较大小:第2题
2、送信:动物园召开联欢会,聪明的小狗表演节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个信箱里吗?
3、连线:接下来,很动物也想来试试,小朋友一起和他们想一想,哪两只动物的信是送给同一个信箱的。第1题。
我们也来做游戏:这次活动是谁组织的?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