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集锦)

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集锦)

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第一篇: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它能。

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

第一篇: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

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它能降低由于不同医生医疗差异而导致的治疗疗效差异,能有效的保证医疗质量,它强调的是医疗护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流程上更加具体细化,更突出实践性和标准性,做到病种医疗环节质量标准化,实施全程监控和评价。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共分为4个阶段,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监管)、Action(结果处理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具体的处理内容:计划阶段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和管理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检查对执行后的效果;结果处理阶段的重点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并依据标准执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计划提供资料。

我科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入组率部分不达标,入组完成率极低,通过应用PDCA循环优化管理后,临床路径完成率有着明显的提高。但在上一个PDCA循环中,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发现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在2016年,我科继续运用PDCA管理模式,解决了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同时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将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促进临床路径完成率提高。 1.P阶段:合理设定计划 1.1步骤一:界定问题,确定改进目标,规划人、事、物、对策实施步骤及评估基准。

我科2015年1月-12月临床路径开展过程中出现入组率高,完成率低。其中结核性胸膜炎41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48.78%,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5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8%。未达到三级医院入组完成率50%的要求,为达到三级医院的要求,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我科针对这种情况立即成立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应用流程图还原事件经过并试图找出问题。

上图为我科2015年针对临床路径完成率低的原因分析,经讨论后得出的一系列原因,就上述主要原因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经持续改进后,我科2016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完成率较前有所上升,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完成率,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我科临床路径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并收集相关资料,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应用流程图还原事件经过并试图找出问题。

1.2步骤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追踪临床路径全过程,工作小组对可能原因再次进行分析和讨论,采用“鱼骨图”方法将此循环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上一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有一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发现了新的问题,上述一些原因导致了我科临床路径完成率较低的原因,具体原因分析见图2

1.3步骤三:找出主要原因

通过工作小组讨论,认为我科临床路径完成率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1模板维护不及时:经过1年多的时间,科室的管床医生对于临床路径已经比较熟悉,但临床路径模板没有及时维护,导致变异率较高,在出院时医生对变异录入不完全,产生变异退出的问题;2与信息科及医务科沟通不到位:我科现在大部分医生都能熟练操作临床路径,但仍有一大部分变异退出,其中有些问题需要及时向信息科及医务科反应;

1.4步骤四:制定措施 针对上述各种原因,我科采取以下措施: 1.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与信息科及时沟通; 2.科主任及时与医务科沟通;

3.个案管理员及时维护临床路径模版。 二:D阶段:严格执行措施 2.1步骤五:实施措施

对P阶段制定的措施严格执行,对每一个入组病例实行每日评估,实行个案管理员及工作小组分级监管,退出前由工作小组审核把关。 三:C阶段:检查实际执行结果 3.1步骤六:评估效果

2016年

2、3月份我院医务处分别通报了2016年

1、2月临床路径开展情况,我科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50%,入组完成率明显提高,且达到三级医院要求。 四:A阶段:反馈整改 4.1步骤七:标准化

根据上阶段的成功经验,制定基本改革措施,具体措施应该包含1.4步骤四内容。在实施基本改革措施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制定出最符合本地医疗水平、本医院、本科室以及科室医生的方案,作为解决问题的标准,并严格的执行下去。

4.2步骤八:问题总结

在上一阶段,经过整改,本科临床路径完成率明显上升,已达到三级医院要求。但是发现在具体的医疗环境下,本科室的管床医生工作杂,事情多,导致在执行临床路径时不能仔细评估,对于变异没有仔细分析原因,这与临床路径最初的设计理念相违背,我们将这个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旨在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费用成本,提高周转率,不断提高临床路径的完成率。

第二篇:PDCA循环管理在保洁管理中应用

现代保洁管理中的PDCA循环应用

华夏清洁资讯

作者clean120

【摘要】有效的保洁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遵循为实现不同的目标,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整理同样的信息,将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简单介绍,PDCA循环是施工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把PDCA循环运用到现代保洁管理中,针对施工企业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中可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在保洁工程项目管理中各个阶段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深化PDCA循环在动态管理工程项目过程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有效性,使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如今物业清洁管理中,无论是自管还是外包清洁,其竞争程度是激烈的,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的中大型保洁公司,其管理模式再从经验主义到现代化管理转移过程,也清醒地认识到了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是争取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

一、“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及模式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并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循环过程。

PDCA模式简述如下:策划P(Plan),根据业主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实施D(Do),实施过程;检查C(Check),根据方针、目标和服务要求,对过程和工程进行监视测量,并报告结果;处置A(Action),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通过以上数据和现场反映,各项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达到预定目标。 PDCA循环在运用过程中具有三个特征: (1)环环相扣,不同层次的PDCA循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施工前的质量管理相当于PDCA循环中的第一环,目的都是收集材料,制定标准和计划,论证可行性,做准备工作;

(2)螺旋式上升,PDCA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每循环一次就上升一个台阶。每次循环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都解决了一定的质量问题,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除了进行施工外,还要进行现场的控制检查,如果发生质量方面的事故,则要进行突发事件现场处理。

(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A(改进)阶段,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改进工作,才能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和总结,提出问题,通过协商进行解决。丰富企业的清洁知识管理档案,出现的问题可以作为以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工程质量管理内容上实现PDCA循环,可以更好地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PDCA”循环管理在保洁管理中应用

1、策划阶段(plan)

(1)收集信息,制订计划

首先按照招标方规范的要求,结合项目现场工作实际情况及需要,围绕质量目标及调研结果编写保洁现场工作总体管理制度。其次,通过对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客户的满意度调查的反馈或调研结果建立各部门持续改进制度。再次,针对根据保洁现场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的需求,建立现场工作汇报统计制度 结合质量检查标准制订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中对照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核查,使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标准有章可循。 比如保洁开荒工程施工管理是在接到工程任务后,针对工程的施工特点和要求进行人、财、物的组织和协调最终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同时也是系统化的有组织有目的地管理过程。 认真阅读图纸掌握图纸中原则性、重点性问题,如果是以前曾经接触过类似工程,那么要找出与以前类似工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如果是以前也没有接触过新的类型工程,那要多用时间分析图纸初步划分工程项目的分部,安排先后顺序为施工前的进度计划、以后实际施工时的人员机械安排做好充分准备。

(2)勘察施工现场与市场调查

根据“PDCA”的不断循环上升理论,可以知道你即使对某项任务执行前做了再详细的准备工作,把可以预见的问题尽量做到完美也难说,在执行过程中也和有可能会出现未预见到的问题使你陷入困境,所以要在保洁管理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监控、检查,时时掌控工程进展动向与外界潜在问题控制在将要发生之前。施工用水、电、饮用水是用地方的,还是自己现场解决,施工现场的布置等这些都对后期的施工管理与维护以及施工成本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勘察现场对工程能否顺利开工起到了制关重要的作用。

勘察施工现场的主要目的:规划施工现场内部布置,调查施工用水、电路情况,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人员、机械、设备、物料做相应的安排, PDCA应用于保洁项目中,特别针对中大型开荒保洁工程,石材前期无缝处理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及现场安全风险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日常项目管理中需要不断循环班组现场管理、班组长的角色与素质、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班组建设与管理、成本管理、现场安全管理。 (3)施工前准备工作

市场调查是对工程所在地的材料供应情况、市场价格、人工费价格、机械设备占时费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为下一步的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 信息整合分析,制定实施计划是对施工图纸、设计工期、气候条件、原料供应情况、经济实力、技术力量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的配置,也就是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投入生产的必须要素,这一过程就是编制施工组织方案以及成本控制目标的形成阶段即:制订实施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从“PDCA”管理模式讲就是对工作任务的计划。通过这种“计划”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各种条件,扬长避短,合理统筹安排施工进度、施工要素(劳动力、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技术、资金投入量),预先针对工程的特点设置项目部的建置,使其机构、部门间更加精练、协调,提高作战能力,取得多、快、好、省和安全的原则,为了达到控制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2、组织实施阶段(do)

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接下来就是工程施工。在组织施工中除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外,还要密切关注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与设计方案间的差距,以防其它因素的发生,如发现制订的计划与事实差距有增加的趋式要及时找出原因,调整计划目标。按照以下的步骤开展工作: (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2)分析质量、管理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3)分析影响质量、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4)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达到什么目标?——在何处执行?——由谁负责?——什么时间完成?——怎样执行? (5)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例如在某大型购物广场保洁开荒中实施PDCA要点: 客户沟通(高、中、基)、开启动大会、实施调研、处理客户需求、编制实施计划、流程模拟、基础资料编码、用户培训、项目验收。

通过不断吸取行业新思想,颠覆传统模式,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清洁管理,需要组织单位根据现有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改进,把握好以下要素: 健全制度约束、规范化操作程序、工艺流程标准、PDCA内环管理、奖惩激励机制、员工行为规范。

3、检查、处理阶段(Check、Action)

检查是对计划执行过程的监督,是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必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专门由一个人管理(品质部门/督导),这个人必须是非常熟悉制订的计划并对该计划有深刻的理解,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反馈到项目负责人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项目负责人要第一时间召开相关人员会议,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各方提出的意见中提炼精髓,全盘考虑根据成本控制目标和质量目标做出正确的决策。

(1)检查,把执行的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并建立资料库可调出作培训讲义。 (2)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需要对标准进行编辑、整理档案。 (3)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4)掌握工程物资需求情况,编制年、月、旬等计划,运用计划管理手段来确保各种主要物资的供应。

(5)掌握工程现场动态,定期调整编制的进度计划,以便对工程总体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适用于市场部开拓同类保洁项目工作。

品质管理控制的基础,在于其基础管理的持续运行。结合ISO14001环境管理要求逐步提升,PDCA中的A不是一次就改正了,需要制定改正措施,每次循序渐进。正如《清洁技术函授培训教程》中管理篇中提到的涉及指令如安排、要求、计划、落实、检查、总结循环。统计方案例:排列图、因果分析法、对策表方法、分层法、相关图法、统计分析表方法、直方图方法。服务品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改进,持续的努力,不断将服务品质提升到一个新平台,坚持“持续改进”的工作作风也就成为必然。更重要的是每过一段时间要对工作整理调整,更新循序渐进达到提升品质文化的目的。

4、结语

保洁管理中全面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改进与解决管理问题,整改和提高各项管理工作,都应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通过爬楼梯那样螺旋式上升,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经过一次一次的循环,解决了一批又一批的问题,从而达到预先制订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和质量目标。同时还能够总结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生产效率改善实务:高效降低企业成本之方法》陈进华 (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12年11月1日)

2.《企业班组现场管理 》黄安心 (编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5月10日) 3.《现代物业清洁管控宝典》清洁急救网(编者);华夏资讯出版社第1版(2013年3月2日)

4.《工程项目管理》丁士昭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3月1日)

第三篇:PDCA循环在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中的应用

医疗核心制度是确保医疗护理质量,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防范医疗风险,避免或杜绝医疗差错与事故的重要制度,也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明确要求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对落实核心制度也提出了要求。医疗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手术安全核对等。

随着公立医院医改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是医院工作的重点。核心制度贯穿于医疗护理全过程,核心制度落实是医院质量管理的关键。

1、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该阶段是Plan(计划)的阶段。医疗核心制度是医师进行诊疗活动的最基本的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石。如果说标准是告诉“该做什么”,那制度就是告诉“该怎么做”。

医院根据医疗核心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与方案,使每位医务人员做到“个个知晓、人人做到”。通过OA网络在线考试、现场提问、科室访谈等,对医务人员医疗核心制度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此外,医院综合医院评审等为抓手,“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加深医务人员对医疗核心制度内涵的理解。通过反复培训和教育,树立了医务人员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意识,促使医务人员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从而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完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该阶段是Do(执行)的阶段。制度管理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医院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形成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层面成立全院质量改进与安全委员会,负责医院质量改进和医疗安全工作;定期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意见;针对发现问题,对薄弱环节、流程缺陷提出整改意见。下设医疗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院感管理委员会等14个下属委员会,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在经过全院质量改进和安全委员会讨论和确定后,20个领域的质量改进项目在全院范围展开。

医疗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医务处、质控办、护理部、临床科室等组成,对核心制度落实设定监测指标、定义、频率,如三级医师查房率、疑难病例讨论完成率、会诊完成率和及时性、术前讨论完成率等,并对完成率、正确性、及时性及完成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

质量持续改进理念不要仅停留在医院层面,还应有每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形成质量持续改进文化。医院临床科室成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质控小组每月对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列入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核心制度未落实的,要求完成PDCA质量改进项目。

3建立督查机制

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以数据为基础,但多数医院资源有限,对所有活动进行监控和改进超出人力和资源承受范围。因此,监管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执行得怎么样”非常重要,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长效的监管机制,以确保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如果无法正确评价,则无法正确管理,而评价依据来自日常督查数据。医院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部门对医疗核心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存在隐患进行梳理,督查结果为进一步整改提供了科学依据。由医务处牵头,综合人事处、教育处,从以下方面进行督查。

3.1医疗文书检查

医疗核心制度是否落实在病史、科室台账中能够体现。医务处、质控办协同临床科室质控员组成督查小组,根据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关键环节设计督查表单,定期对病史、科室台账进行督查,以及时发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存在问题并及时改进。如疑难、死亡病例是否进行讨论,讨论是否及时,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三级查房中主治、主任医师查房是否及时,内容是否齐全;会诊是否及时,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等。

3.2医务人员抽查

医务处、质控办定期走访科室,对重点人员,如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新进员工等,进行抽查,了解其对医疗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首诊负责制、病历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等。

3.3现场督查

医务处、质控办、护理部定期深入临床一线,对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如医务处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早交班,避免交接班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定期到手术室旁观手术安全核查过程,避免核查“走过场”;定期到急诊部督查首诊负责制落实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急诊医生推诿患者现象;定期抽查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急会诊呼叫后是否及时到场等。每逢节假日,医务处进行突击“飞行检查”,以避免因医务人员思想懈怠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

4加强反馈与干预 对于核心制度落实,不仅要有定期督查、监测,还要有及时的反馈和干预。医务处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1)在院周会、医疗质量简报中对核心制度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反馈;(2)针对核心制度落实较差的科室进行深入访谈,由医疗院长、医务处负责人到科室进行“点对点”教育、宣讲;(3)督查结果纳入科室当月绩效考核;(4)针对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个别医师,由医务处进行诫勉谈话,并将督查结果纳入个人考核,落实奖惩。

面对医院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繁重的医疗工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往往思想上容易产生懈怠,从而忽略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每一次监管与督查都不是最终结果,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使核心制度执行率做到了100%,也不应“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每次的整改结果都是下一阶段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医院必须认真查找原因,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在下次督查中追踪改进效果。

5结语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应该常抓不懈。核心制度落实不仅是职能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医务人员提高认识、自觉遵守,才能形成一种意识、一种氛围。

总之,医疗核心制度贯穿于医疗护理全过程,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医院应充分运用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和方法,做好计划、培训和教育,强调落实,做好督查、数据监测,做好反馈、干预和整改。通过PDCA循环使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持续改进、螺旋式提高,使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最终提高医院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确保病人安全。

第四篇: PDCA循环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主要内容:第一:压疮管理现状分析

第二:PDCA循环管理步骤

第三:PDCA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第四:心得体会分享

第一:压疮管理现状: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突出,住院病人中老年人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压疮发生率:美国一般医院2.5%-11.6%,护理之家3%-24%,昏迷或者截瘫24%-48%,住院病人中老年人10%-25%,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则达到70%,在国外的护理观点认为 部分压疮是可以预防的, 但并非全部。若入院时局部组织已 24 有不可逆损伤, ~ 48 h 就可能发生压疮。护理不当确能发 生压疮, 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国内的观点 则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提出院内压疮发生的标准为 零, 尚有说明: 除不许翻身特殊患者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 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等。而我科平均住院年龄在72.3岁,于今年1-7月有压疮4例,科内2例,院外带入2例,我科现根据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特点,于今年7月启动PDCA循环管理专项活动,利用鱼骨图等质量工具分析原因,拟定计划,重在执行落实,做好压疮的各项防范措施,使压疮的发生率从

第二: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提出,反映了在全面质 量管理中的一般规律,是反馈原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疗质量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不间断的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的动态循环过程,每循环一次,质量就改进,永无止境。大家都知道解决问题是需要方法与策略的,否则必将杂乱无章,思路混乱。

事实证明PDCA循环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实际就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质量管理中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PDCA循环呈阶级段不断运行,最终结果品质持续改善提高 第一:计划阶段 1.原始资料收集: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科住院病人总数:3078人次,新收293人次 压疮高危患者例数:38例,2014年7月-11月2590人次,新收244人次,压疮高危例数:20例。

1.2 详细资料:2014年1月~2014年7月,我科共有压疮患者4例,院外带入2例,科内发生两例,平均年龄(71.25.0±6)岁;生活均不能完全自理。临床诊断:AECOPD1例,胰腺恶性肿瘤1例,宫颈内膜恶性肿瘤1例,肺癌1例。

方法采用鱼骨图,他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lshikawa”或者“因果图”。运用鱼骨图分析导致压疮的细节因素采用人、机、法、料、环的方法,从最直接的小刺入手归纳总结,详见图1。 2 针对科室现状分析原因:找出主要原因

2.1 人员因素:护士:风险预见性差,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清楚,管理者:重视不够,组长监管督促不够,薄弱时段(周末)管理薄弱,病人及家属:压疮知识匮乏,配合较差,四例压疮患者中只有1例同意使用气垫床,其他3例均拒绝使用,原因为自费及舒适度降低。

2.2 病情因素:老年病人体型消瘦或者水肿肥胖,血管硬化,营养不良,Brand评分≤10分,强迫体位,肌肉萎缩和反应迟钝对压疮的形成和预后有直接影响。

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在4例压疮中,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其中有1例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完全无法移动肢体,2例患者因病情采取强迫体位。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之一。此次统计的4例患者中有3例存在低蛋白血症。

2.4 环境因素:部分压疮气垫床存在设计缺陷,骶尾部设计了一个气圈,结果这个部位因接触不良导致充气漏气,导致患者皮肤受力不均,到不到预期的预防效果,护士评估后未及时使用气垫床,嫌操作气垫床麻烦,增加工作量。健康宣教未落实到位,家属对防压疮处于空白地段。护患沟通效果欠佳,未能取得家属理解与配合。

2.4 制度因素:科室没有形成配套的护理压疮管理组织体系,特别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 无规范的压疮层级报告制度及压疮管理培训制度,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掌握不足,不了解上报程序,对压疮护理新进展不了解,甚至对新型敷料使用处于真空状态,对压疮隐患缺乏预见性,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对高危压疮患者,未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案保护措施。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生活护理依赖家属,护士过度依赖陪护人员和家属。此次统计的4例压疮患者,2例发生在病房,均留有陪护人员。 3 制定详细计划及措施:

3.1 建立健全预防压疮的四级管理体系,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A.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伤口护士-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的四级安全监管体制(时间:2014年7月31之前)

B.成立科室伤口护理小组,并制定其相应职责,定期开展科室自查与压疮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8月10日之前)C.在医院压疮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我科特点制定我科压疮管理制度并建立翻身卡。(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7月15日,对压疮风险的评估设定四个危险度,并逐级上报。) D,每月由伤口护理小组牵头按标准进行自查,查找问题,责任到人头,并按照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时间:2014年7月执行)

E.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正确、严谨评估,把好首诊关及评估关。(时间:2014年7月执行)

3.2 加强护理人员压疮知识的培训,及时更新理念。(时间:2014年7月-2014年11月)

3.3重抓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时间:2014年7月-11月) 3.4加强护士安全风险意识培训。(时间:2014年8月-10月)

3.4切实有效落实健康宣教,并责任到人头,班次。(时间:2014年7月-11月。

3.5加强护患沟通,提升护士沟通能力。(时间:2014年11月)

3.6加强科室护理管理,护士长把压疮护理管理列为科室重点环节进行管理。(时间:2014年7月-11月) 3.7完善科室护理设备.(时间:2014年9月之前完成) 第二:执行阶段:

1.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伤口护士-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的四级监护网络,科室完善压疮上报制度,通过“四危上报及四化管理,一做一强”,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实现0%目标。四危报告:15-18分报告临床护理组长,13-14分报告科室伤口组长,10-12分报告科室护士长,≤9分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护理部。四化管理:实施压疮评估率100%常规化化,难免压疮发生报告制度化,科室管理小组预防指导化及自查指标真实客观化,一做:把规范当成习惯来做,一强: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B.成立科室伤口护理小组,并制定其相应职责,定期开展科室自查与压疮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完善压疮相关制度,抓好压疮护理分层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管理制度挂钩,并及时将科室压疮管理情况向护理部汇报,对三期及以上压疮及时请专科护士会诊。

2.建立压疮高危患者翻身记录及压疮预防及护理流程,评估流程及压疮换药流程。按层级管理督促每名每班护士认真落实执行,做到六勤。

3.责任护士的评估:A不漏掉病人的任何一个细节:如腹股沟,肩胛处及头枕部,甚至细化到鼻孔皮肤。B不是只评躺起来的病人,对坐轮椅及走来的病人也要仔细评估,坚决执行评估率100%,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实施个案护理,做好床旁交接班;C积极听取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有效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主动想了解,想认识压疮相关知识,主动参与到压疮安全管理中来。对听不清的患者采取纸笔,图片交流减少沟通屏障。 4.培训执行:科室组织全科护士开展常态化培训,每月1-2次设立专题讲座,更新压疮护理理念,走出压疮护理八大误区,并要求全科护士参加全院伤口小组组织的讲课。2.定期进行压疮知识考核,利用科室现成病例现场提问了解护士对压疮知识的欠缺点,有目的制定培训计划,按层级管理进行分层培训,注重培训针对点与侧重点,

3、制定压疮预防与护理操作规程,伤口换药操作规程及浸渍护理操作规程,组织培训并进行考核。4.护士长鼓励护士积极查找资料,运用PDCA理论运用到压疮护理中,使压疮的护理从经验防治过渡到科学规范防治护理。

5:核心制度落实: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执行,做到无缝隙交接,要求每班交接必须双人巡视病房,交清看清接情,对科室压疮高危患者班班交接皮肤并做好翻身记录。

6.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防疮意识,划出警戒线,加强护士责任心,以近期热点医疗不良事件:(最近北京许峰事件)组织学习,以及每月召开护理安全会议,从中找到有效规避医疗风险措施,要求参会率达到100%,科室形成良好的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

7. 健康教育的落实:对压疮高危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执行首次宣教-责任护士宣教-临床组长宣教-伤口组长宣教-护士长随机检查模式宣教。让病员及家属真正认识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具体应用工具:宣传册,文字,图片,真实案例。

8. 让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到护理安全管理中来。建立沟通失败后预警机制,针对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沟通方案。

9.护士长一要对科室每日压疮高危患者现场检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对薄弱时段(周末及节假日)指定具体负责人,加强病房质量管理。二要长重点加强科室各班次护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好各班次的人员配备,特别是薄弱时间段,抓好压疮制度落实。三可利用跟班作业及早晚间查房对患者压疮的安全预防状况进行检查及督导。每日晨间交班对高危患者的压疮状况进行讲评,做好三抓:抓落实,抓现场,抓薄弱(时间及人群)。 护理组长及伤口组长加强督促检查,对压疮管理做好二次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挥好科室骨干作用。 10.报告申请购买新型无骶尾部气圈设计气垫床,尽快投入使用。 三:检查阶段:

1. 护士:每班交接皮肤情况,床边交接皮肤情况,床单元整洁度。评估患者压疮情况,对压疮知识掌握情况通过随机提问及考核。皮肤护理记录书写情况。

2. 伤口组长:每天检查皮肤管理情况,每月自查分析数据,每月季度分析情况,压疮专业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与病人及家属有效沟通情况。

3. 护士长:每日护理查房发现情况,对科室高危压疮患者分析情况, 压疮护理持续追踪情况,病房现场管理情况,薄弱时段(周末及节假日)管理情况,薄弱人群(新进护士,试用期,低年资护士)管理情况。 4. 护理部及全院伤口护理小组监管检查情况。 5. 护理设备到位情况。

四:处理阶段:PDCA关键环节,两步骤:(巩固措施,制定标准)根据多层面,多维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对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巩固,形成标准,并补充到有关的标准及制度中。对执行效果较差的措施加以总结,进行分析,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进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

第五篇:PDCA循环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一PDCA循环理论概述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一项组织活动有效推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较为广泛地应用。P、D、C、A这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涵义如下,P(Plan)———计划。包括目标和方针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执行就是计划的具体运作,使计划中的内容得以实现;C(Check)———检查。就是要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查,确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明确计划执行的效果,并最终找出问题;A(Act)———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地处理,其中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推广,并将其标准化,或者制定工作指导书,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循;对于失败的方面也要进行总结,以免错误再次出现。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下一个PD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大多数都是采取学年制和学分制。学年制是便于管理者的出发点而建立的,其强调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中心地位,突出的是在教学管理中的统一性与共同性,而在这种传统的群体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就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管理活动的灵活性要求。由于对学生个性理解的偏差,学校经常会处在一种错位的境地。但学分制则要求能够方便学习者,并且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高校对学分制的内容、本质、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往往较为缺乏,传统的学年制当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工作意识和任务导向等观念,仍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价值取向,因此使学分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出现了对学生的管理有余而服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2选课体系不科学,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必修课,选修课比例非常小,开放课程数量太少。第二,组织部门之间的障碍阻碍了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设置,阻碍了知识的集成。在分支的选修课中专业课程的主题系统和组织形式,不能参与跨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只注意适应要求的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而忽视了高度的综合,但也使某些专业逐步淘汰。第三,由于可选的课程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缺乏有效地管理,选修课质量也不高。课程资源的短缺,课程质量不高,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考核机制不规范

众所周知,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但是,仅用学分并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在选课过程中,多数学生选课盲目,避难就易、随波逐流,追求市场适用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趋易现象,即尽可能选择容易过关或者容易完成学习过程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为了学分而避实就虚地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课程。还有一部分是学生原本感兴趣的,因选课学生不足而不能开课,导致学生只能选择其他课程修习。这样学分虽然修满了,但是学习的质量还是下降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无论是实行学分制还是学年制,都应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学习质量考核制度是必要的环节。

4教学管理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评估体系不健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可以及时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反馈信息;第二,可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准确客观地评判;第三,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约束和激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第四,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五,可以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我校目前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制度也不健全,导致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一旦到了评估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准备和收集各种材料。对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跟进,使问题累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造成严重后果。评估体系本身是具有规范、导向、促进、诊断、反馈等多种作用,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简便的适合学校自身的评价方法,使得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从而又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过程监管力度和积极性降低。

三运用PDCA循环理论改善我校的教学管理

1制定计划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定期召开学习委员会议,落实各项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开学初期,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列出教学工作的各项事宜及大致开展时间,各班级的学习委员以此为参考,并结合每项工作实际开展时发布的具体通知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并且针对各个班级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地指导。在各班形成以学习委员为中心、班级同学积极配合的良好班风。加强对学习委员的培训,本着对每位同学负责的态度,做好日常工作的通知及总结汇报工作。同时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灌输每位同学配合学习委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思想。

2实施计划

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策略,灵活实现实验探究与教学探究的相互融合。实验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把观察引向深入,让学生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直至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探究通过对理论探索和演绎来研究,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概念。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上要有针对性,执行上要有严格性,明确管理目标,敢于面对棘手问题,时时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处理,及时对出现的问题或发生的情况采取措施予以修正,以便实施。毕业生的毕业率向来是学院高度关注的焦点。为了毕业生能如期顺利毕业,通过对以往毕业生常发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年,进行在校期间课程修习情况的总结验收,即提前一年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按照毕业生毕业及获得学位的要求进行对照,将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列出,如必修课通过补考或重修仍未通过者、选修课学分修习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位绩点不能满足获得学位要求的、曾经有违纪现象者等,将有这些问题的学生一一列举。首先与学生本人核对所罗列信息的准确性,对确实存在以上问题的学生进行日常监督,这些监督通过学习委员或者直接与学生本人进行联系来实现。同时将该信息也通知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让他们及早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选课、学习报名及考试报名的日常工作中,提高对这些学生的督促力度。

3检查效果

根据计划,通过验证、分析以及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评价、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从评价结果中得出实行的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不是合适的实施方案。然后将反映出来的问题放入下一阶段的PDCA循环中,直至问题最终解决。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班主任的优势及管理学生教学工作的便捷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收集信息,掌握计划的进展程度,从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对整体实施方案进行协调和改进。教学管理的各项举措经过上一阶段的实施,结果如何可以在这一阶段得到良好检验。结合学生每学期的期末成绩、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完善这阶段工作的开展。例如通过学期跟踪,再一次总结毕业班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部分学生确实已经解决了课程未通过、学分未修满等问题,而尚存问题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帮助,也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将问题学生的数量降至最低甚至使问题学生全部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侧重与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联系,旨在能够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而改进实施策略。

4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提高成效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弄清楚实施过程中哪些方面的工作已圆满完成,哪些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结经验和不足,把成功的经验纳入管理制度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把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教学管理工作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后,既得到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又能检查出日常管理工作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每项工作结束的时候,根据本次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优势和不足,而后分析原因,找出主要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再采取改进措施,如此开始PDCA循环在教学管理工作上的又一个新循环。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