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petct环境影响评估(大全)

petct环境影响评估(大全)

petct环境影响评估第一篇:petct环境影响评估影响PETCT图像判读的因素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PET/CT韩佩 陈萍示踪剂通过静脉注射后进行成像,注入体内的示踪剂随血液分布于全身,并通过自身的生物学性质,“靶向&rdqu。

petct环境影响评估

第一篇:petct环境影响评估

影响PETCT图像判读的因素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PET/CT

韩佩 陈萍

示踪剂通过静脉注射后进行成像,注入体内的示踪剂随血液分布于全身,并通过自身的生物学性质,“靶向”定位于身体特定细胞或组织,参与特定生物学过程(包括结合、转运、代谢、排出等),同时发出射线,穿透组织被PET探测器晶体接受,再进一步通过电子方式经过重建、校正、生成由示踪剂代表的体内生物活动的分布图像,与同机CT融合,显示并通过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最后经医生根据经验和分析判断标准,得出临床诊断报告。这其中任何环节,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PET的结果。

FDG PET显像,将体内的18F-FDG的浓聚程度分为六级: 0级:完全无18F-FDG的摄取,表现为无放射性存在。

1级:微量摄取,一般显示阴性,只在降低显示窗时可见本地水平的放射性。 2级:轻度摄取,一般显示时即可见组织本底的放射性。

3级:中度摄取明星高于本底的放射性浓聚;体内相当于肝脏摄取水平。 4级:高度浓聚,非常明显摄取,相当于大脑皮质的放射性摄取。

5级:超强浓聚,放射性浓聚高于脑正常体内仅见于大量尿液存积的膀胱。

1、示踪剂方面的影响 (1)、示踪剂特异性影响。

不同的示踪剂的体内分布、代谢不同。有的通过非能量依赖性被动扩散,有的需能量消耗,有的通过与细胞表面物质结合,有的需要载体转运,有的需要与细胞成分结合紧密。绝大多数示踪剂通过注射方法入体。示踪剂特异程度影响PET/CT图像变现。特异性高的示踪剂非靶组织显像越差,图像解剖信息越少,分析判断专业化要求越高。 (2)示踪剂的浓度、剂量。

临床发现,专用FDG显像需要8~12mCi左右的18F-FDG。受体显像,其示踪剂-受体比在0.2 ~0.8之间体内显像最佳。过多或过少的示踪剂注入量影响受体结合、解离状态,从而影响对受体分布、功能等信息正确判读。同时对受体结合示踪剂的也有要求,其解离常数Kd亲和力最好在0.1~50nmo/L之间。亲和度过高则其局部浓聚只反映转运体或血流量而不反映受体结合蛋白能力,过低则本底高。

(2)、示踪剂注射时间及扫描采集时间的影响。

注射后不同时间显像示踪剂分布不同,是临床上延迟显像鉴别肿瘤的生物基础。由于核医学PET本质上的低信息量,必须保证图像本身计数达到规定水平。过短采集时间统计涨落大,会降低病灶与正常组织对比度,掩盖细节及微小的差别和变化。过长采集时间同样影响图像质量,并出现患者体位移动、示踪剂衰变等影响。 (3)、示踪剂投药技术。

血管外误注。由于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或偶然患者血管本身问题,造成大剂量示踪剂外漏至组织间隙,会产生伪影,感染图像。同时注入体内剂量减少,影响全身靶组织显影。外漏的示踪剂可能经过淋巴吸收,造成局部和该侧躯体-关节处淋巴结摄取,容易与转移淋巴结混淆。FDG易与血液成分结合,促见凝血,因而注射时尽量减少穿刺后回针芯,如果注射器回血过多,可能造成学凝块,注入体内后栓赛于肺内,形成单个或多个热灶,极易误诊为肺内病变。

2、操作影响 (1)、检查前准备。

禁食4小时以上,检查前测血糖。因为血糖过高,会对肿瘤18F-FDG的摄取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表现为全身肌肉糖代谢普遍增高,肿瘤病灶的摄取会出现偏差,所测SUV值就时失去诊断意义,而且会造成对微小病变的漏诊。同时禁食也有利于减少消化道的非特异性摄取。

解决方法:

对于食了早餐的人,在药物衰减时间允许条件下,可以推迟其检查时间。测血糖增高者,可以嘱咐受检者多喝水多走动,也可以掉盐水,待血糖降低至允许范围再为其注射示踪剂。血糖很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胰岛素输注方式降低血糖。

1、图2:同一个检查前吃了东西与空腹的图像对照:对比可见病灶的放射性摄取差异(图像上方为禁食状态成像)

对于做颅脑肿瘤、癫痫及退行性病变的病人,尽量能做到视听封闭,视听封闭不良会使正常大脑皮质相应中枢区摄取增加,直接对图像的判读产生干扰。

病人姿势不良、冷、热、疼痛可以出现身体相应部位的肌肉及软组织放射性分布改变。受检者检查前紧张、休息不好可以造成肌肉的高摄取,特别是一些特殊部位的小肌群,对相应部位分析判断造成干扰。例受检者说活过多,或者咀嚼,会造成声带、咬肌的高浓聚,因而注射前叮嘱受检者保持安静、舒适的休息,尽量放送,并减少不必要的说话。

图3:咬肌紧张造成的高浓聚

低温时寒冷刺激交感神经,棕色脂肪放热摄取18F-FDG,一般表现在:双侧肩颈部、脊柱两侧、纵隔、腹腔内外等部位脂肪组织呈点片状 18F-FDG放射性摄取增高,容易误诊为来淋巴结或者其他部位的转移。考虑到注射室、休息室及检查室温度相对恒定,气候因素应该是最主要原因。此外, 鉴于B A T 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的特点,因而BAT主要见于年轻患者。此外, 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还提示低B M I 患者对于寒冷刺激更为敏感。提示年轻、偏瘦的女性更容易出现B A T 摄取。因而在冬天要针对这一高发人群进行重点预防,注意做好饱暖工作,以减少棕色脂肪的干扰。

4、图5:棕色脂肪的高浓聚分布

(2)口服造影剂对成像的影响。腹部成像前1~2小时,口服稀释的造影剂以显示胃肠管,有利于腹腔内软组织结构的观察和判断,有助于腹盆腔内示踪剂浓聚部位性质的判定。但口服造影剂也会对PET显像结果造成影响。Hany和Burger介绍,有时口服造影剂刺激胃肠,造成蠕动增强、排空加快,有可能导致升结肠、回盲部的摄取增高。另外如果造影剂浓度过高,还会因其对CT的x线与511keVγ射线的衰减不同,造成PET显像的局部过度校正,引起局部假性浓聚。另外消化道钡餐、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待高浓度的造影剂排泄完全才能来做PET检查,否则造成CT上相应部位伪影过多,影响图像判读。

(3)、PET/CT的匹配:PET/CT虽然安装在同一机架,CT与PET并不在同一z轴平面,因此存在互相空间位置补偿问题,两者匹配不良,可能造成衰减小校正失误。图像融合失误,造成误诊。另外CT采集时间短,常常在采集时要求患者屏气,而PET采集时间长,不控制患者呼吸运动,这两种不同采集条件会造成膈肌位置、胸廓、肺形态,甚至肺内结构、病灶形态和位置的差异,在分布和判读时应该注意。部分患者依从性差,如小儿、痴呆或意识障碍者、年老体弱、或病情重、疼痛患者,难以耐受长时间体体位不变,应在检查前具体安排,根据情况安排体位、扫描时间,争取最大限度配合外,必要时适当的镇静、止痛或固定,以防止检查中体位移动,图像融合不良、

3、了解临床与影像信息:

(1)、医生的接诊。分析图像前医师应该了解对象的基本情况、就诊目的、师生送检目的及对本项检查的特殊要求。核医学医生不单要参考临床医生的检查申请单,而要亲自闻病人、家属、陪同医生了解病人情况。有时病人的申请单写的过于简单,对于病人的既往病史并没有交待,然而病人过去的精力,甚至不被注意的情况会影响显像结果。掌握这些情况,对比正确判读PET图像,可以提供极大的帮助和鉴别诊断。例如:受检者化疗后胸腺、骨髓抑制,可造成这些组织18F-FDG的局部浓聚;病人检查前天打升白细胞药物,也会造成骨髓的高浓聚。

图6 升白药物所致骨髓显像 例如我院曾接诊的两个病人:

病人P03204刘阳阳,申请单“咳血丝痰20余天,双肺多发结节影待查”。PET/CT全身检查扫至股骨上端,未能扫全睾丸,全身未见明显原发肿瘤病灶,两肺弥漫大小不等结节,糖代谢异常浓聚,结合病人年龄(20岁),我们做出多项诊断以鉴别(感染性病变、结节病等),后临床医生补充睾丸触及肿块的信息,加扫睾丸,发现左侧睾丸肿大,局部糖代谢增高,就不难得出肺内弥漫病变为转移癌。

7、图8 睾丸癌肺多发转移 病人临床开单:“癌治疗后复查”。常规扫描至股骨上段,全身未见明确骨转移征象,后病人家属反映,既往右股骨下段骨转移行放射治疗,复查疗效,补加膝关节显像。

9、图10 肺癌下肢骨转移

因而医生接诊,了解病人全面信息十分重要。另外应该注重和临床医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特殊要求,做出相应的处理(诸如加扫下肢)。 (2)、放化疗的影响。放化疗在短时间(数小时)内,可能因为肿瘤反应造成示踪剂摄取一过性增高。外国文献曾报告,胸壁放疗900cGy时,体内无变化;1800cGy发生胸壁炎症;2700cGy放射性食管炎;3600cGy病灶摄取减低;4500cGy出现骨髓抑制;5400cGy骨髓代谢减低。因为治疗对肿瘤生物活性抑制,表现为摄取值的减低。这种治疗是治疗响应的表现,但是会导致对残留肿瘤灶的低估。因而治疗后对多久复查,一直是关注的问题。Keyer等报道,肺癌放疗后1月内复查PET/CT,假阴性率高,而4~12月复查,则无假阴性病例。一般认为除观察治疗外,以了解肿瘤残存或复发为目的进行PET检查最好在治疗后3~4月以上。不少脑疾病患者应用激素,可能降低皮质FDG摄取,缩小灰质、白质差别。

(3)、手术和外伤:外伤和手术造成病在局部、周围及手术入路体表组织的修复和瘢痕,一段时间内可以造成FDG摄取,影响对术后病情的判读。多数手术或创伤愈合瘢痕,在4~6周变淡,但是合并感染或迁延愈合者恢复慢。

4、生理性摄取。

正常人(30%~40%)有胃底或全胃的浓聚,其中约1/3表现为高浓聚。,这种浓聚可能与胃内炎症有关,个别严重者可能有溃疡等活动病灶。但不少人胃镜检查无阳性发现,可能与上述腺体和平滑肌相对发达有关。国内外学者分析了胃i的摄取,发现正常胃摄取比较规律,一般呈胃底>中段>远心段分布。检查前饮水、服用发泡剂以扩张胃,或者延迟显像观察放射性分布和强度变化,有助于鉴别生理性摄取和病理性摄取。另外结肠、小肠也常用生理性摄取,一般呈长节段性,沿着肠管走行,部分可能与炎症有关。

图11 肠管生理性浓聚,延迟扫描形影部位糖代谢减低

对于高本底区域,肾盂、膀胱、脑皮质等部位,受到放射性干扰。膀胱和肾盂的高代谢,可以让患者口服速尿片,多次排小便后再行扫描,但大多数情况下成像效果仍然不佳,也可以采取导尿方法减少本底。

由于子宫和卵巢的生理性摄取值相对较高,摄取的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其在盆腔病变的诊断中干扰最大。育龄女性的卵巢和子宫内膜受月经周期影响,Lerman等引利用PET/CT研究了子宫内膜和卵巢的生理性摄取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规律:4个时期中月经期和排卵期子宫内膜摄取相对较高;而卵巢摄取多位于排卵期;绝经期妇女子宫和卵巢摄取均较低。Nishizawa等 则通过PET与MRI比较,分析了健康女性患者出现子宫和卵巢明显生理性摄取的规律,并提出生殖期女性最好的FDG PET检查时间为月经来潮前1周或月经后数日。

5、病灶生物学特点影响。

广谱示踪剂在筛选病灶时十分灵敏,但是鉴别病灶性质方面价值不高,而特异性示踪剂真针对特定对象,有病因提示意义,但是难以适用临床多数情况。所以,临床上用不同示踪剂区别单单靠一种示踪剂难以鉴别病变。生长缓慢的肿瘤(譬如支气管细胞癌)等,糖代谢增高不明显;一些肿瘤代谢变异,18F-FDG常规显像时可表现为假阴性,常见余肝细胞肝癌、肾透明细胞癌、分化好的前列腺癌、微小的甲状腺癌等。高分化的肝癌,可以配合乙酸盐来观察病灶,而前列腺病灶通过胆碱显像观察病变。肿瘤生长方式影响PET检出率,譬如对于胃癌的的阳性率与其他肿瘤相比低,这可能与胃癌早期弥漫性生长的形态、细胞内黏液成分高有关,印戒细胞癌经常出现假阴性的表现。

图12 胃印戒细胞癌:胃未见高代谢病变。

图13 肺中分化腺癌,出现假阴性的表现

图14 肺隐球菌所致假阳性

病灶大小和形状对PET图像的影响大于CT,越小病灶的PET定量分析的相对错率越大。

部分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可以摄取肿瘤示踪剂。如炎症、肉芽肿、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结肠腺瘤样息肉)可以摄取18F-FDG,新型隐球菌可以摄取11C-胆碱;良性肿瘤或卒中有MET摄取。通过双时相延迟显像、结合高分辨薄层CT、多平面重建以及MR、B超其他影像检查,可以增加对疾病的正确判读。但部分患者仍必须通过创伤性手段(如手术、穿刺)获得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原发与转移灶;同一瘤灶,在不同区域可以有不同的代谢特点、生物学行为,主要是因为肿瘤的异质性原因,譬如原发肾癌、胃癌可以无FDG摄取,但是转移灶可以是阳性表现。 临床上常有小病灶大转移现象。患者以转移癌为首发表现未发现原发病灶的情况。PET也经常出现原发灶未见代谢,而转移灶多大、代谢高的病例。甚至有报道,尸检无法发现原发灶者也占不少比例,可能高达15%。这种显像可能与原发灶受抑制或退化,而转移灶进一步去分化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结论:

PET/CT检查的整个流程复杂而繁琐,每一个步骤的误差都会对成像造成影响,影响对病灶的直接观察。因而在整个检查过程中,药师、护师及医师都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把好关,减少主观及客观因素造成的对检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PET/CT诊断学

2、 朱朝晖,程午樱等.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中子宫和卵巢生理性摄取的特点.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1):124-129.

3、 李剑明,刘 颖.棕色脂肪摄取18F_FDG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 J Chin Clin Med Imaging,2008,

19(2):103-105.

4、 黄钢,赵军.客观评价18F-FDG PET/CT肿瘤显像误诊现象. Chin J Nucl Med,Jun 2007, 27(3):129-130.

第二篇:XX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专家评估意见

附件2:

XX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专家评估意见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于XX年XX月XX日在XX市主持召开了《XX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专家评估会。参加会议的有:XX等单位代表共XX人。会议邀请XX名专家(名单附后)负责技术评估。

与会代表和专家踏勘了拟建项目厂址及周边环境,在听取了建设单位对项目工程概况介绍和评价单位对《报告书》主要技术内容的汇报后,经认真讨论,形成专家评估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况

二.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1.建设项目产业政策相符性 2.厂址规划相符性 3.建设地点环境质量现状

4.污染物排放情况及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5.清洁生产水平 6.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7.环境风险 8.公众参与 9.总量控制

三、评估结论

专家组长:

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环保违规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参考提纲

附件3

环保违规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

评估报告编制参考提纲

第1章 总论

1.1编制依据 1.2评估目的、重点

1.3评估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 1.4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估因子筛选 1.5评估标准

第2章 工程现状分析

2.1项目概况

2.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以现状监测数据为准) 2.3项目污染源监测及达标分析

2.4污染物排放总量(以现状监测数据为准)

第3章 区域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2社会环境概况 3.3环境功能区划 3.4区域环境质量概况

— 1 —

第4章 环境空气影响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估 4.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以现状监测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对环境空气现状的影响,提出可行的改进或调整措施。

第5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

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估 5.2地表水环境影响

以现状监测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对地表水环境现状的影响,提出可行的改进或调整措施。

第6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

6.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估 6.2地下水环境影响

重点从防渗措施建设,项目周围地质水文状况调查入手,分析环境影响,提出可行的改进或调整措施。

第7章 声环境影响

7.1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估 7.2声环境影响

对厂界和周围敏感点进行布点监测,分析达标情况。如果不达标,提出达到标准的噪声防治整改措施。

— 2 —

第8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分析固废产生量,对固废进行分类,目前采取的处理处置措施,分析是否满足有关要求,如不满足要求,提出整改措施。

第9章 环境风险评估

9.1概述 9.2风险识别 9.3风险源项分析 9.4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9.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9.6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第10章 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10.1工程建设的污染防治措施调查 10.2废水治理改进措施可行性分析 10.3废气污染防治改进措施可行性分析 10.4固体废物治理改进措施可行性分析 10.5噪声治理改进措施可行性分析

10.6污染防治措施调查情况及改进措施小结

第11章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1.1排污总量控制对象 11.2排污总量控制分析

— 3

第12章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2.1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制度现状调查 12.2存在的问题

12.3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制度改进措施

第13章 其它

13.1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及改进措施 13.2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 13.3近三年环保投诉及处理情况说明 13.4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14章 评估结论与改进措施

14.1评估结论 14.2改进措施

有关附图、附件

备注:本提纳仅供参考,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调整。

— 4 —

第四篇:社区影响评估调查笔录(邻居)

时间: 年 月 日 点 分

地点: 参加人: 被调查人: 调查人: 记 录 人: 问:你好。我们是凤阳县司法局 司法所工作人员,受县司法局的指派现就关于 是否具备依法实施社区矫正的条件,进行社区影响的调查评估。向村(居)群众了解一些情况,请你们如实回答。

答: 问:请介绍下你本人的基本情况,与 的关系?

答: 问:谈一谈你了解的 的家庭基本情况?

答: 问:其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家庭成员间关系如何?

答:

1 问:介绍一下 平时在村里(社区)的现实表现如何?

答: 问:其与邻里关系如何?在村里的人际关系如何?

答: 问: 是否在本村(社区)居住生活?是否经常外出? 答: 问:如 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在村里(社区)进行监管改造,你有何看法?

答: 问:以上回答是否属实?如属实请签名。

答: 。

调查人(签名) 被调查人(签名) 记录人(签名)

第五篇:PETCT

PET-CT 简介

PET-CT将CT与PET融为一体,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T的出现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次革命,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

PET/CT目前是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的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一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PET技术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有无创伤性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最佳手段之一。 作用

PET的独特作用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应用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短命核素如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为示踪剂,不仅可快速获得多层面断层影象、三维定量结果以及三维全身扫描,而且还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观察到代谢物或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用以研究人体生理、生化、化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改变。近年来,PET在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等方面均已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特点

PET/CT则是将PET和CT(计算机体层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放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PET-CT能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肿瘤有无复发,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寻找肿瘤原发和转移灶,指导和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在肿瘤患者中,经PET-CT检查,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明确诊断,而改变了治疗方案;PET-CT能准确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总体上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二、PET-CT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也是诊断抑郁症、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独特检查方法。 癫痫的治疗是世界十大医疗难题之一,难就难在致痫灶的准确定位,PET-CT使这一医学难题迎刃而解。经PET-CT的引导,采用X-刀或γ-刀治疗,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PET-CT能鉴别心肌是否存活,为是否需要手术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PET-CT心肌显像是公认的估价心肌活力的“金标准”,是心肌梗死再血管化(血运重建)等治疗前的必要检查,并为放疗评价提供依据。PET-CT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四、PET-CT也是健康查体的手段,它能一次显像完成全身检测,可早期发现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绝大多数疾病是体内生化过程失调的结果,PET-CT可在生理状态下动态地定量观察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化变化。随着人类基因的解密,对危害人类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和各种遗传性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治疗后转归,将从根本上得到认识,也可望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PET-CT基因显像是连接临床与基础基因研究的“桥梁”。

以下是阜外何作祥教授推荐JNM文章的中译本: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Vol. 46 No. 3 385

詹姆士W. 弗莱彻,医学博士著 方庭正译 毫无疑问,PET/CT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现在每售出4台ECT机器就有至少3台是以硬件融合为特征的PET/CT。然而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临床开始将以18F-FDG显像为主的PET检查投入常规商业运行以来,PET技术的发展就被紧紧地控制在核医学业界的手中而没有其他领域的人士染指。 在过去的5年里,包括PET/CT商业制造在内的PET技术迅猛地发展。PET/CT相对于专用PET的优势来源于分别提供结构信息和功能信息的两种显像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些优势及其所带来的对疾病定位与定性的能力的提高现在已经被范围远远大于核医学界的广大医学界人士所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核医学界的某些成员-专业医师-就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正如PET/CT要大规模的取代专用PET一样,装备了可应用口服及介入增强剂并具有更高电功率的诊断级CT的PET/CT也必将取代单一的CT。由于很多核医学医师并不精通CT断层解剖学,他们目前也无法对PET/CT中的CT信息予以专业的解读。而如果PET/CT检查只需停留在仅仅将其CT部分用于衰减校正和18F-FDG PET显像中病灶定位的初级水平,那么就不需要进行诊断水平的

CT检查,也没有必要对CT信息进行正式的解读。对于并不精通PET显像的放射学医师而言,他们正面临这正好恰恰相反的问题,鉴于此一些人提出PET和CT应该分别由各自领域有资格的医师进行解读。然而从长远看,这个建议也并不能解决问题。 为了保证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处理,进行此项工作的医师们必须要同样的精通于PET和CT这两个领域。这一综合工作的最高水平要求医师们将诊断级别CT显像信息和PET显像信息一起用于对患者的诊断当中。这个目标也只能由在这两个领域都受过严格培训并达到相当水准的专业人士才能完成。.不幸的是,目前核医学专业和放射学专业的学院教育各自互不相关,并不能提供达到上述专业水准要求的经验和所需培训。这种课程设置的缺失使无论患者还是专业界都无法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的。

纠正这一状况要从两个水平入手。在学院教育水平,必须有足够长度和覆盖面的课程,以使住院医师能在断层显像和PET这两个专业都接受教育和培训。在临床实践水平,必须有充足的、充分混合的继续教育和经验总结,以使从业者能够在这两个领域达到同样高水平的诊断、解读和综合能力。对于住院医师而言,有必要对院校课程学习所提供的培训和经验的水平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求达到新形势下的PET和CT教育的要求。对于临床医师而言,相关的专业协会有必要为此研讨并建立继续教育和经验总结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将能够提高并专业化PET/CT临床从业者的资质,使之获得广泛认同和尊重。 这些措施和途径正在被付诸行动,这必将成为核医学界的胜利,同样更是患者的福音。

PET-CT绝非万能的 但其绝对是影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其在肿瘤临床诊治中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医用前景

近年来,我国PET/CT仪增加很快,经调查,截止2006年8月底安装PET/CT达54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地发展不平衡,配制欠合理;缺少关于PET/CT的检查指南和诊疗规范;科学研究缺乏创新,缺乏多中心的研究成果,缺乏大宗病例的总结报告,关于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研究刚刚起步;综合影像学和放射性药物的人才明显不足,通过继续教育解决急需。

PET/CT主要用于恶性肿瘤,而在我国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因亲人患肿瘤致贫的家庭已不少见。实际情况是:尽管PET/CT这一高端设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但相当多的患者因无力支付昂贵的检查费,不得不放弃使用。为此,上述54个中心除个别外,全年1个中心的检查量难以超过1500人次,以致多数PET/CT和加速器没有发挥作用。可以预料,随着PET/CT应用的逐渐成熟,PET/CT的临床价值一定会被认可,一旦有部分病种(如某些恶性肿瘤)的检查费用被纳入医疗保险,PET/CT检查的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在临床上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理

一 、PET显像的基本原理

PET是英文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ny的缩写。其临床显像过程为:将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F-18等)标记到能够参与人体组织血流或代谢过程的化合物上,将标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检者体内。让受检者在PET的有效视野范围内进行 PET显像。放射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在体内移动大约1mm后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

方向相反的γ光子。由于两个光子在体内的路径不同,到达两个探测器的时间也有一定差别,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内(一般为 0-15 us),探头系统探测到两个互成180度(士0.25度)的光子时。即为一个符合事件,探测器便分别送出一个时间脉冲,脉冲处理器将脉冲变为方波,符合电路对其进行数据分类后,送人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便得到人体各部位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的影像。

PET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机架、环形探测器、符合电路、检查床及工作站等。探测系统是整个正电子发射显像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它采用的块状探测结构有利于消除散射、提高计数率。许多块结构组成一个环,再由数十个环构成整个探测器。每个块结构由大约36个锗酸铋(BGO)小晶体组成,晶体之后又带有2对(4个)光电倍增管(PMT)(请看图1)。BGO晶体将高能光子转换为可见光.PMT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被转换成时间脉冲信号,探头层间符合线路对每个探头信号的时间耦合性进行检验判定,排除其它来源射线的干扰,经运算给出正电子的位置,计算机采用散射、偶然符合信号校正及光子飞行时间计算等技术,完成图像重建。重建后的图像将PET的整体分辨率提高到2 mm左右。

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进行电子准直校正,大大减少了随机符合事件和本底,电子准直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没有铅屏蔽的影响)和分辨率。另外.BGO晶体的大小与灵敏度成正相关性。块状结构的PET探头。能进行2D或3D采集。2D采集是在环与环之间隔置铅板或钨板,以减少散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D图像重建时只对临近几个环(一般2-3个环)内的计数进行符合计算,其分辨率高,计数率低;3D数据采集则不同。取消了环与环之间的间隔, 在所有环内进行符合计算,明显地提高了计数率,但散射严重, 图像分辨率也较低,且数据重组时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两种采集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灵敏度不同,3D采集的灵敏度在视野中心为最高。

二 、多层螺旋CT的工作原理

CT的基本原理是图像重建, 根据人体各种组织(包括正常和异常组织)对X射线吸收不等这一特性, 将人体某一选定层面分成许多立方体小块(也

称体素)X射线穿过体素后, 测得的密度或灰度值称为象素。X射线束穿过选定层面, 探测器接收到沿X射线束方向排列的各体素吸收X射线后衰减值的总和,为已知值,形成该总量的各体素X射线衰减值为未知值,当X射线发生源和探测器围绕人体做圆弧或圆周相对运动时。用迭代方法

求出每一体素的X射线衰减值并进行图像重建,得到该层面不同密度组织的黑白图像。

螺旋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采用滑环技术, 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运动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球管和探测器不受电缆长度限制,沿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 扫描床同步匀速递进(传统 CT扫描床在扫描时静止不动),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

多层螺旋CT的特点是探测器多层排列。是高速度、高空间分辨率的最佳结合。多层螺旋CT的宽探测器采用高效固体稀土陶瓷材料制成。每个单元只有 0.

5、1或 1.25 mm厚, 最多也只有5 mm厚 薄层扫描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99%能连续接收X射线信号。余辉极短, 且稳定性好。多层螺旋CT能高速完成较大范围的容积扫描, 图像质量好, 成像速度快,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和很好的时间分辨率。大大拓宽了CT的应

用范围,与单层螺旋CT相比。采集同样体积的数据, 扫描时间大为缩短,在不增加X射线剂量的情况下, 每15 S左右就能扫描一个部位;5S内可完成层厚为3 mm的整个胸部扫描;采用较大的螺距 P值,一次屏气20 S,可以完成体部扫描;同样层厚, 同样时间内, 扫描范围增大4倍。扫描的单位时间覆盖率明显提高, 病人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x线球管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同时,节省了对比剂用量,提高了低对比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明显减少了噪声、伪影及硬化效应。另外,还可根据不同层厚需要自动调节X射线锥形线束的宽度,经过准直的X射线束聚焦在相应数目的探测器上 探测器通过电子开关与四个数据采集系统(DAS)相连。每个DAS能独立采集完成一套图像, 按照DAS与探测器匹配方式不同。通过电子切换可以选择性地获得1层、2层或4层图像,每层厚度可自由选择(0.5、1.0、1.25 mm或

5、10 mm。采集的数据既可做常规图像显示, 也可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完成三维立体重建、多层面重建、器官表面重建等,并能实时或近于实时显示。另外.不同角度的旋转、不同颜色的标记,使图像更具立体感 更直观、逼真。仿真内窥镜、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也更加成熟和快捷。

三 、 PET-CT的图像融合

PET与CT两种不同成像原理的设备同机组合,不是其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既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又有丰富的生理.生化功能信息 能为确定和查找肿瘤及其它病灶的精确位置 定量、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并可用X线对核医学图像进行衰减校正。

PET-CT的核心是融合,图像融合是指将相同或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变换处理 使它们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坐标达到匹配,图像融台处理系统利用各自成像方式的特点对两种图像进行空间配准与结合, 将影像数据注册后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影像。 PET-CT同机融合(又叫硬件融合、非影像对位)具有相同的定位坐标系统,病人扫描时不必改变位置,即可进行 PET-CT同机采集, 避免了由于病人移位所造成的误差。采集后两种图像不必进行对位、转换及配准,计算机图像融合软件便可方便地进行

2D、3D的精确融合,融合后的图像同时显示出人体解剖结构和器官的代谢活动, 大大简化了整个图像融合过程中的技术难度、避免了复杂的标记方法和采集后的大量运算, 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配准问题, 图像可靠性大大提高。

PET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受康普顿效应、散射、偶然符合事件、死时间等衰减因素的影响, 采集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图像质量失真,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校正,才能得到更真实的医学影像。同位素校正得到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一般为12 mm、而 X线方法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为1mm左右 图像信息量远大于同位素方法。用 CT图像对 PET进行衰减校正 使 PET图像的清晰度大为提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同位素穿透源校正的效果(请看图2), 分辨率提高了 25%以上,校正效率提高了 30%,且易于操作。校正后的 PET图像与 CT图像进行融合, 经信息互补后得到更多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关系的信息 对于肿瘤病人手术和放射治疗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应用

PET-CT提供的预测和治疗处理信息比单独 PET和 CT多得多,它超越了单独PET和单独C丁的现有领域,既能完成超高档 CT的所有功能,又能完成 PET的功能——20 min能完成全身 CT扫描, 比单纯 PET的效率提高了 60%以上 还能提供比 CT更为准确、快速的心肌和脑血流灌注功能图像。 PET-CT融合图像能很好地描述疾病对生物化学过程的作用, 鉴别生理和病理性摄取, 能在疾病得到解剖证据前检测出早期发病征兆,甚至能探测到小于2 cm的亚临床型的肿瘤,为临床正确确定放疗的计划靶区(临床靶区与生物靶区相结合)、检测治疗过程中药物和放疗效果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筛选最有效治疗药物。解剖定位加功能显像对于病变部位

petct环境影响评估(大全) 论文资料 第1张
petct环境影响评估(大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petct环境影响评估(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petct环境影响评估(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petct环境影响评估(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petct环境影响评估(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petct环境影响评估(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petct环境影响评估(大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