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人教版八上unit8教案(全文)

人教版八上unit8教案(全文)

人教版八上unit8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上unit8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篇:人教。

人教版八上unit8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上unit8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人教版八上unit8教案

人教版八上《老王教案》

老王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

2、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材料安排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2.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听着这样的歌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内心发出呼唤的“让世界充满爱”。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老王》。看看其中讲了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怎样的情?

二、指导自读,把握文意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杨绛女士,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2、下面我们来检查字词,哪位同学来认读?(出示第三张幻灯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学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这篇散文以平淡似水的笔调,记叙了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作者一家的交往。 (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1)“感受老王”:归纳,文中的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第五张幻灯片)

(2)合作研讨:老王的“苦”与“善”具体体现在哪里。(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3)“走近老王”:教师归结(出示第七张幻灯片)

(4)“心灵碰撞”:表演课本片段(出示第八张幻灯片)

(5)合作研讨:作者一家的善良表现在哪里?(出示第九张幻灯片)

(6)“怀念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出示第十张幻灯片)

(7)思考: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出示第十一张幻灯片)

三、畅谈感受,真情感悟

阅读文章,其实就是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读文章重在读出自己的心得。请畅谈你读本文后的心得体会。(出示第十

二、十三张幻灯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小结: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缺乏爱心的社会将会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读杨绛的老王,从文中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我们能体察出作者对不幸者关爱的呼吁。的确,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愿我们的真爱能够克服现实世界中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那样社会将是阳光灿烂,春意荡漾。让我们伴着《爱的奉献》思索下面的一系列图片,结束本文的学习吧(出示第十四张至二十六张幻灯片)

老王

【教学目标】

1.把握文意,品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学会用善良体察善良、平等对待并关爱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老王的“不幸”和善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愧怍”的内涵。

【教学设想】

教学这样的文章,能否唤起学生的真情体验是教学成败的要害。所以教学中要设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察不幸,感受善良,理解他人,关爱弱者,培养爱心,并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渲染情境。

课前,我们做一个小调查:

假如你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拦住了你。他衣衫褴褛,向你哀求一些施舍,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老师给你三个选择项,请你根据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做出选择。

A:你觉得他很可怜,会扔给他一点钱。

B:你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可怜,他可能是在骗取别人的钱财。

C:你觉得他很可怜,会主动把一些钱物递给他。

选择A的同学请举手,你们非常富有同情心。选择B的同学请举手,你们非常理智,社会成熟度很高;选择C的同学,不仅具有同情心而且还有爱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该对待面对弱者和不幸者呢?让我们共同阅读杨绛的散文《老王》,也许你会有新的启发。

二、自主性学习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注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或语句,并且思考:

1.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王,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2.对于老王,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全班交流一下:

1有不会读的词语吗?老师来考考同学。请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愧怍:语出自一句古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2.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王?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你的印象。

总:英雄所见略同。老王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不幸与他的善良。

3.对于这样一个老王,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从哪句读出的?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是什么意思?惭愧。

4.读到这句话,我产生了深深的疑惑:

(1)“不幸者”指谁?(老王)“幸运者”指谁?(“我”)

(2)作者为什么对老王愧怍呢?愧怍,是什么意思?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个词?(因有缺点、做错事或没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下面,让我们循着杨绛的笔墨,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疑惑。

三、互助性学习

1.读课文,说老王。

谈到老王,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不幸和善良。他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老王有哪些“不幸”?

①“不幸”

阅读相应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总:穷。老王住的是“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住的条件很差,生活很苦。“那里是不是他的家”。细细品味答非所问地回答,我们可以读出,老王虽然有这么一个栖身的窝,他没有“家”的感觉。“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靠着活命”说明他收入低。病。“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告诉我们老王身体有缺陷。

孤。“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这说明老王无依无靠;(仅仅是没有亲人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待他的?)

第二段“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这就说明因为老王是单干户,人家都排挤他,他遭到了同行的冷落;

“乘客都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人们都不信任他。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可以看出别人对他的嘲讽。总: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有句话说:在所有苦难中,孤独是最大的不幸。穷、病、孤、老,老王都占了,让人同情、叹息!

②但就这样一个不幸、令人同情的老王,却让杨绛念念不忘、甚至耿耿于怀!有感情朗读5-16自然段,说说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这里的细节,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微小的物件。同时,还要关注描绘细节的字词,哪些词语让你怦然心动、回味良久?

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遇到了让你感动的细节或语句。先小组交流,读一读你最感动的细节,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及时补充。

①老王送冰与别人送冰有什么不一样?这冰表现出老王的?对,人间有真情,细节见真心。

②送默存:“坚决不肯拿钱”“你还有钱吗?”“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对,一颗好心比黄金更珍贵。

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同学注意一个语言细节:你还有钱吗?他为何这样问?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杨绛一家当时的处境。

杨绛,是现代文学家、翻译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堂吉诃德》、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等。他的丈夫就是著名学者《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尽管两人都是知名学者,但在文化大革命其间,两人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不仅被下放干校劳动,而且房子被没收,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写检讨书,让群众批斗。曾有与杨绛先生住在一个院中的小姑娘,因为买了一捆葱拖不动,杨绛好心地想帮她,结果那小姑娘却怒目相对,断然拒绝,就因为小姑娘从父母那儿被告知杨绛是一个被批斗的“坏人”。

很多人对杨绛都是避之不及的,但老王却认定杨绛是好人,这还是投桃报李的行为吗?不是的,这声钱先生,这声不要钱,尤其是那“你还有钱吗”的悄声低语,可谓语轻情意重。

③“镶嵌”——合适吗?(词的移用,强调了老王的步履艰难,身体的僵直瘦弱,如死物一般,没有生气)

“死灰”——突出老王脸色之难看,没有生气。“僵尸、白骨、棺材”,这都是极端冷酷的词汇,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老王病入膏肓,行将朽木。

除了外貌描写,还有动作描写吗?语言描写?

B鸡蛋香油:他送的是香油和鸡蛋?(是感谢)为什么把惟一值钱的“家当”送给杨绛一家?(因为他视他们为亲人)老王已经生命垂危,行将朽木,为何还亲自来送东西?他要的不是钱,那么老王要的是什么?或者说老王渴望得到什么?

练笔: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以第一人称说说:老王最后送香油鸡蛋的心情。

我躺在病床之上,心想:

是什么力量让老王举步维艰地走到杨绛家?是感恩,是挂念,是关怀,是不舍。这一送,意义不同于以往,是与亲人的告别,是临终的心愿,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温暖,是善良淳朴的心田里绽放的花朵。老王是一个贫贱不幸,然而他却以他的善良给予了作者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作者曾经动情地说:投影:

按西方成语:“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银边”。丙午丁未年同遭大劫的人,如果经过不同程度的摧残和折磨,彼此间加深了一点了解,孳生了一点同情和友情,就该算是那一片乌云的银边或竟是金边吧?——因为乌云愈是厚密,银色会变为金色。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

师:文革岁月当属“厚密的乌云”,在乌云蔽空的日子里,老王和作者之间孳生的“一点同情和友情”就应该是那道“含蓄着光和热的金边”了。

③孤独的老王走了,有着金子般心的老王走了,留给周围人的是一笔谈资而已,可留给作者的却是什么?齐读:“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对老王好不好?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文章第一句话就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常”与其他人的“不愿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段又说作者的女儿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这说明作者一家不仅常常照顾老王生意,还关心他的身体。载客三轮都取缔后,“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这也说明了作者对老王生活的关心。

既然作者对老王很关心,为何却还感到愧作?

面对这个木讷而老实的人,杨绛做的够吗?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你觉得杨绛哪些地方还能做得更好?在反省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逐渐清晰起来,一点一点照亮我们的内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的力所能及的同情和帮助,得到的却是老王倾尽全力的感激和报答。老王的死,这这座天平彻底倾斜了,也让我深深愧怍了。我愧怍:没有读懂老王的最后相送,为自己没有付出同等情感而愧怍,为自己没有把老王当作亲人。

四、反思性学习

1对于本文,你还有哪些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2杨绛的愧怍,是良心的自责和精神的反省,又何尝不让我们沉思呢?生活中有没有像老王这样的人?你关注过他们了吗?你应该如何对待他们?读过老王的故事,读过作者的愧怍,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总结: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人善之,他人必善之。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杨绛的这声深沉的愧怍,其实在向我们宣扬一种超越亲情、友情、爱情的伟大情感:人道主义。投影:

凡是人,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性良心。贫贱的人,道德品质绝不输高贵的人,愚笨的人也不输聪明的人。他们同样识得是非,懂得好歹。

-----杨绛 《走到人生边上》

请永远记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五、练习性学习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是 ,就要。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生:假如我是一泓泉,就要给别人送去清凉。假如我是一片云,就要给别人送去甘霖。

六、补偿性练习

整理笔记,积累“善良”与“爱”格言名句: 本文地址

第二篇:人教版八上语文 桃花源记

考点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1)见渔人,乃大惊: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具答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详细——(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9.原文默写

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土地平旷......“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本文具有传奇色彩

共分为5点“奇”:①渔人奇(1.一个以捕鱼作为职业的武陵人竟然会迷路。2.看见一个仅容一个人的小洞怎么敢一个人进去,按照常理应该找其他人一起去啊!)②桃林奇(数百步长的桃林是怎么形成的?是自然形成的?那怎么会没有杂树?是人栽的?那又是谁?)③洞口奇(一开始仅容一个人,为什么再走十几步就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呢?)④人物奇(桃花源里面的人外面的人一样,那又为什么生活几百年竟然从不出这个洞口呢?)

⑤结局奇(渔人做的标记为什么找不着了呢?按理说,他应该记得怎么去桃花源,为什么又迷路了呢?高尚士刘子骥计划前往桃花源,为什么未果,寻病终了呢?)

可见这是一个亦真亦幻,虚无缥缈的幻想

1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 咸来/ 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 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4. 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

一、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幽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二、探究思考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课文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

第三篇: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通关秘籍

一、不平等条约和列强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战争

鸦片战争

道光帝

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帝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光绪帝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光绪帝

1842年

1858年

1860年

1895年

1901年

英国

俄、美、英、法

英国、法国

日本

英、美、俄等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赔款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

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承认《天津条约》

继续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给英国

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

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

参加反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

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ƒ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1、

中国胜利的原因: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2、

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中国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四、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从1915年开始

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

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口号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主张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变法图强

改良清政府

实行君主立宪制

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主、科学

主要

内容

以“自强”为口号,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提出“求富”主张,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建立新式海陆军

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③(教育)废除八股,改式策论,开办新式学堂。④(军事)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⑤(文化)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1911年,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

不足之处: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②不敢公开反帝;

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③推倒旧文学,提倡白话文

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近代化运动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

抵制作用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

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

的作用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的终结

③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④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片面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共同作用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特点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习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变化过程。

其特点是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启示

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不能救中国;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③中国人民具有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要学习先辈的探索精神和牺牲精神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经济上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洋务运动

◆政治上近代化开始标志: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

一大

1921年

上海

浙江嘉兴

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成立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①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

二大

1922年

上海

①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②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民党

一大

1924年

广州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标志着国共两党

合作的正式建立

遵义

会议

1935年

贵州

遵义

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共

七大

1945年

陕西

延安

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

党章。

①中共七大为争取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六、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的开始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

是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

正确道路的开始。

西安事变的

和平解决

1936年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

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②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③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淞沪会战

1937年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平型关大捷

1937年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李宗仁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百团大战

1940年

彭德怀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千里挺进

大别山

1947年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南京解放

1949年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七、国共两次谈判

比较

西安事变谈判

重庆谈判

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

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代表

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

结果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签订《双十协定》

落实情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面内战爆发

启示

要以民族利益为重,加强民族团结

八、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

1、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1927--1937年,国共关系破裂,国家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3、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

4、1946--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两党任务相同,都反帝反封建。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加深)。

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再次合作,

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九、长征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结束标志:甘肃会宁会师(或三大主力会师)

4、路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转折)——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甘肃会宁(胜利)

5、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6、

长征精神:

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十、北伐战争

1、时间:1926年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3、先锋:叶挺独立团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4、结果: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十一、沧桑南京

1、1842年,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4、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5、1937年12月,日本占领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

6、1949年4月,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十二、荣辱北京

1、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

4、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

5、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6、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7、1937年,日军在北平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8、1949年,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十三、风云上海

1、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上海是其中之一

2、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72-1949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4、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6、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勇敢者的挑战】(先别看答案,检测一下自己)

39题

错3个以内的

最强王者

错4-6个的

一般情况,需要在审题、思考、动脑上面下功夫。

错6个以上的不好意思,掌握的很差劲,回炉重造,接着背基础知识。

1、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

增开十口岸,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

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C.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2、《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

教育制度

B.

科举制度

C.

文化制度

D.

政治制度

3、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4、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似因素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强调变革

C.受西方进化论影响

D.救亡图存

6、在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毛泽东最早实践自己这一论断是

A.领导南昌起义

B.领导秋收起义

C.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7、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8、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武昌起义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9、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维护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

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

11、今年暑假小明准备到江西参加主题为“军旗升起,革命摇篮”的红色旅游,

出发前他应该了解的历史大事是

①井冈山会师

②四渡赤水

③会宁会师

④南昌起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材料中的“先生”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

A.结束了封建帝制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1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题目:

1948年11月,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等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4、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

请为这张卡片选择合适的题目

A.

孟良崮上火如潮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大军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5、1899年,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开车试工,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16、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中的“大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1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所描写的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18、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多少年后台湾才回到祖国怀抱?

A.50年

B.60年

C.70年

D.80年

19、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团大战”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时间

B.背景

C.指挥

D.意义

20、小明用下列四幅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汉阳铁厂

大生纱厂

A.洋务企业的产生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21、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1912年6月·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长辫

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22、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1894年—甲午年

B.1901年—辛丑年

C.1912年—辛亥年

D.1898年—戊戌年

23、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

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机器织的印度棉纱似

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纱棉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24、右面的图示主要反映了

哪时期中国经济形式之间的

相互关系?

A.鸦片战争期间

B.19世纪七八十年代

C.20世纪初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5、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26、史学家陈旭蔍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27、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

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28、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

A.南昌起义前夕

B.秋收起义后

C.第五次反“围剿”中

D.遵义会议后

29、

“这场运动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自我觉醒。”“这场运动”是指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30、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是

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百团大战鼓舞人心

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31、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做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水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教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32、小王同学有一张中华民国三十二年晋察冀边区银行印制的货币。该货币最有助于研究哪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3、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34、1945年8月,柳亚子赋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展尚休“此持称颂是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张学良

35、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

36、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37、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送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一一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一一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一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38、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须,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发表该宣言旨在

A.推翻清朝统治

B.打败八国联军

C.消灭北洋军阀

D.赶走侵华日军

39、1948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隔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A.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

B.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莫定了基础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答案(先别看答案,独立完成检测一下自己)

1-10

BDBAD

BCCCC

11-20

DADCD

ADBBB

21-30

BCABB

BABCB

31-39

DCCCB

CCDA

一、阅读下列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

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

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

材料中的“运动”指的是什么?(1分)

(2)“运动倡导者”做了哪些努力?(3分)

(3)“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1分)简要说明理由。(1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

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自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理论与力量.....终于找到了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3分)

(2)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2分)

(3)文中“新的革命理论”指什么?而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又是什么?(3分)

(4)从20世纪中国近代史的革命进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方;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割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三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近代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2分)

(2)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1分)

(2)

据材料三,“新纪元”是指什么?(1分)

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3分)

四、下列材料是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夜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

请阅读碑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在这个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2分)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为此首先发动了什么武装起义?(2分)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这个事件以来,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2

(4)诵读碑文,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历历在目,作为肩负历史重任的青少年,你有何感想?(1分)

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急。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分。

“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安内”,曾经对中国革命犯下哪些罪行?

(2)1936年,为让蒋介石由“安内”变成“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同仇敌忾】

“……从此,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应竭力守土抗日……”。

——

1937年蒋介石谈话

(3)

上述材料说明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

答案

一、

(1)洋务运动

(1分)

努力: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积极筹建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等(每条1分,任3条,共3分。)

(2)

观点:正确。(1分)

理由:清政府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或这是一场封建自救运动(1分)

二、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1分)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分)

(3)理论:马克思主义;(1分)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4)地主、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分)

三、

(1)社会状况: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或中国遭到列强疯狂侵略或民族危机深重)(1分);

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或清政府成为洋人

的“守土官长”)。(1分)

(2)不足之处:不反帝(或不敢公开反帝或反帝斗争不明确或对列强妥协退让或不敢反抗外国侵略或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1分,答出其中之一即可)

(3)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或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分)

件:推翻了清朝统治(1分),

结束了封建帝制(或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

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或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分)

四、

(1)解放战争(1分)

千里挺进大别山(或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或跃进大别山或挺进中原或挺进大别山)

(1分)

(2)五四运动(1分)

南昌起义(1分)

(3)鸦片战争(1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

(4)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应珍惜;不能忘记先烈用热血给我们铺就了新生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向英雄们致敬;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等(1分)(此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思想观点正确,即可得分)

五、

(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或背叛国民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或对中共革命根据地实施围剿;或围剿红军(答出其中任意一条即可得1分)

(2)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或

发动了西安事变;或西安事变。(答出其中任意一条即可得1分)

(3)态度:由不抵抗到积极抗日。(2分)

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或民族矛盾尖锐;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或日本的侵略步步深入。(答出其中任意一条即可得1分)

第四篇:人教版八上语文作业本答案2014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1.(1)歼 (2)窜 (3)纤 (4)泄 (5)塞 (6)遏

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阻遏 (2)阻隔 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5.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7.不能。因为扬中等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占领”一词;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一词;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一词。

8.略(要求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2 芦 花 荡 1.(1)提 (2) 趴 (3) 疟 (4) 噤 (5) 蹿 (6) 仄

2.(1) 滴 落 (2) 浮 动 (3)飘撒

3.(1)说的话做不到,让人笑话。 (2) 慌慌张张,不 知 怎 么 办 才 好。

4.老头子设计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5.不能去掉。这是老头子机智的表现。他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使敌人误以为他是偶然闯到这里的,为下面的战斗作准备。

6.写出了老头子撑船技术娴熟,镇定自若的特点。

7.略(要能体现老头子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日本鬼子的强烈仇恨。)

8.示例:水生嫂是一个勤劳淳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

3 蜡 烛 1.(1)犾ì (2)犼犻à狀 (3)犼ū (4)狕犺狌ó

2.(1) 声 生 (2) 斜 邪 (3)由 尤

3.(1)精疲力竭 (2)永垂不朽

4.(1)——— (2):

5.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6.不能。“摸出”与后面的“揣在怀里”相呼应,说明老 妇 人 非 常 珍 惜 这 支 蜡 烛,把 它 藏 得 很 深,只 能 用 手 摸 索 着 拿 出 来。

7.略(对内心活动有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8.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烈士一份最珍贵、最诚挚的情感。

9.示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和神旺气足。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1)振

(2) 像

(3) 废

2. (1)推 重

(2) 推 让

(3) 推 崇 (4)推荐

3.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4.略(语句通顺,句子连贯,必须用上规定的三个词语。)

5.指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

6.示例:笑里藏刀两强盗。

7.运用反语揭露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和洗劫,活画出英法联军虚伪的嘴脸。

8.站在人民的立场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同时表明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人民对中国是友好的。9.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如12生肖铜头像。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10月18日、19日,侵华英军头目额尔金为掩盖抢劫掳掠罪行,下令米启尔骑兵团3500人在园内四处点燃罪恶的大火,圆明园顿时成为一片火海。(所谈感受能发自肺腑即可。)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1.(1)戮 (2)谬 (3)健

2.(1)计 纪 (2) 题 提 (3)刻 克

3.如果 甚至/也 那么

4.(1) 刀 (2) 弓 (3) 枪 (4)剑

5.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没有忘记历史,这又是美丽的。而纳粹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这又是何等荒谬。

6.包含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包含 着 南 斯 拉 夫 人 对 纳 粹 强 盗 的 控 诉,对 暴 力 的 反 抗,对 自 由 的 执著。

7.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8.表明善良的南斯拉夫人民心 中 没 有复仇的欲望,只有正义的呼声;表达了他们希望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的愿望。

9.略(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即可。)

单元复习 1.(1)蹿 蹿 仄 (2) 窖 揣 藏

2.(1) 忠 衷 (2) 安 按 (3)忌 纪

3.(1)溃退 (2)富丽堂皇

4.(1)“智慧”改为“聪明”。 (2)删去“的原因”或“的结果”。(3)删去“使”。

5.示例:中国队首场世界杯热身赛战平/中韩足球世界杯热身赛握手言和6.(1)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2)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7.示例:吹散人间的阴霾 春雨 滋润世间的万物

8.①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②惟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9.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一次收留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渴望和平。(意思对即可。)

10.镇定,坚强,善良,勇敢。

1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冒险再次到女主人家避 难;女 主 人 在 丈 夫 因 救 助 安 道 特 而 遭 枪 杀 后,冒 险 再 次 将 他 藏 起来。

12.(1)向 (2)戏弄 (3) 喜 欢

13. 点 燃 蜡 烛 照 明,与 摸 黑 走 路 相 比,哪 个 更 好呢?

14.担心自己年纪太大。

15.略(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16.略

第二单元6 阿长与《三海经》1.(1)憎 (2)惶 (3)琐 (4)诘 (5)惮 (6)拙

2.(1)归 规 (2)侧 测(3)霜 孀

3.(1)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2)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4.周树人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为了写明“我”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 经》的。 6. 表 现 了“我”喜 出 望 外 的 心 情。

7.《山 海经》是“我”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书,又是没有文化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

8.示例:长妈妈,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能写出“我”的感激、惊喜即可。)

9.略(想像要符合阿长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环境。)

7 背 影1.(1)差 (2)藉 (3)拭 (4)屑 (5)颓 (6) 箸

2.(1) 得体。 (2)愚蠢,不懂事。

3.(1)惨淡 (2)嘱托

4.朱自清 春

5.写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同时可与父亲给“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

6.十分精细地刻画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起始动作,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

7.(1)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而不放心。 (2)见父亲行动不方便,怕父亲摔倒。

8.“等”、“再”表现了“我”一直关注着父亲的背影,体现了深切的依恋之情;父亲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泪,所以“又”不能少。

9.略[提示:写时要注意“细节”两字,突出用描写(如动作、外貌、语言等)来表现父爱或母爱。]

8 台 阶1.(1)淋 踩 (2)槛 跤 (3)掺 砌

2.(1) 载 栽 (2) 夸 垮

3.(1)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 (2)微小得不值得一提。 (3)指人很多的公共场所。

4.(1)宽敞(2)烦躁

5.台阶低,意 味 着 经济 地 位 低,父 亲 由 此 形 成 了 自 卑 心 理。这 种 自 卑 心 理 长 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他反而觉得不习惯,不对劲。

6.“我”去接父亲 的 扁担,父亲以为“我”觉得他老了,他觉得自己挑担水没有任何问题,所以粗暴地推开了“我”。这反映了他好胜、不服老的性格。

7. 父 亲 干了 一 辈 子,劳 动 就 是 生 命,在 他 的 精 神 世 界 中,劳 动 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会“若有所失”。8.略(可以认为值得,也可以认为不值得,言之有理即可。)

9.略(内容应该真实,抓住 动 作、表情、语言等来写。)

9 老 王1.(1)僻 (2) 缔

(3) 胀

(4) 滞

(5) 怍

(6) 髅

2. (1) 规矩,不 惹 事。 (2)为人忠厚诚信。

3.(1) 荒僻 (2) 取缔 (3) 降格

4.杨 绛

围 城 5.不好。用“镶嵌”能更鲜明地突出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6.目的是为了感谢“我们”一家对他多年来的关怀和照顾。说明老王是个知恩图报的善良人。

7.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 者,关 注 他 们 的 命 运,让 他 们 也 过 上 好 日 子,帮 助 改 善 他 们 的 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8.略(想像要符合老王当时的身体状况。)

9.略(能写出人物的善良和自己的感悟即可。)

10 信 客1.(1)蹋 (2)伎 (3) 灼 (4) 唁 (5) 沛 (6) 誉

2.(1) 淘 啕 (2)陪 赔 (3)拨 拔

3.(1)形容人谈吐文雅。 (2)没有职业在家闲着。 (3) 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4.余秋雨

文 化 苦旅

5.“羡 慕”、“嫉 妒”的 是 乡 民 们 从 未 见 过 的 稀 罕 物品;“轻蔑”、“嘲笑”的是乡民们见多了不以为奇的物品。

6.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7.四乡外出谋生的人,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的肩上,做信客,即使受再大的委屈,也要为乡亲服务。

8.这位信客集善良、忠厚、宽容、理解、诚信等美德于一身,竭诚为乡亲服务,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为人们排忧解难,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不放在心上,是一位真正值得信赖的信客。

9.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 在 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 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应以救人为先。

单元复习1.(1)诘 (2) 缔 (3) 跚 (4) 怍 (5) 躁 (6) 尴 2.(1) 狼 藉

(2)惨 淡 (3)颓唐

3.(1)微不足道 (2) 大庭广众

4.(1) 孤帆天际看 平海夕漫漫 (2)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5.示例:某某的实力很强,他本来有条件夺冠,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至于夺冠,是我多年付出的回报,很高兴。(首先要表达对对手的尊敬,然后再表达夺冠后的喜悦。)

6.示例:幸 福 是 老 师 一 句 鼓 励 的 话 语/幸 福 是 妈 妈 一 句 温 暖 的 安 慰 (注 意 句式 应相同。)

7.第一次“我的眼睛就湿润了”是因为“我”被桂花的风格所感动;第二次“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是因为“我们”被老人默默行善的精神所感动。

8.为下文写人作铺垫。

9.以“暗香”为题,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既赞美了桂花暗暗飘香毫不张扬的品质,更歌颂了那些像桂花一样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0.如“应该学会关爱别人”、“做了好事无须张扬”等。(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11.(1)带兵 (2) 恰逢 (3) 几 乎 (4)常 常

12.C

13.(1)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2)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像这样每天说千百遍,而且只是这六个字。

14.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而 他 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15.略

第三单元11 中国石拱桥1.(1)狓犻á狅 (2)犾ì (3)犮犺â狀 (4)狓犻à狅

2.(1)巧妙到没有可以相比的。 (2)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3) 十分推重,给以很高的评价。

3.(1) 不但 而且 (2) 不但 而且

4.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5.不能删。“约”表示大概,说明桥并非正好8米;“几乎”表示估计,说明并非完全与河面平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 石 拱 联 成 一 个 整 体。

7. 说 明 卢 沟 桥 在 历 史 上 很 早 就 闻 名世界。

8.商桥、连心桥、书桥等。其中的“桥”是联结、沟通的意思。

12 桥 之 美1.(1)销 (2) 介 (3) 谱 (4) 驻

(5) 孕

(6) 瞻

2.(1) 破 坏人 的 兴 致。 (2)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B

4.(1)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2)北宋

张择端

5.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王勃《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宋之问《灵隐寺》)/隐隐飞桥隔野烟,石 矶 西畔 问 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6.乌 镇 石 桥:开 阔。/江 南 乡 间石桥:诗意。/长桥:有生命。/风雨桥:悠闲。

7.运 用 了 拟 人 的 手 法,把 无 生 命 的 苇 丛 生 命化、人格化,使苇丛显得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同时也突出了石桥给人的美好感受。

8.写出了桥孔之多,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能使人体会酣畅淋漓的满足之感,更具体地说明了长桥之美。

9.写出了画家和摄影师们在桥上极力寻找、争抢好的创作视角的场景,表现了桥对于欣赏美景的重要作用。

10.杭州西湖断桥的故事:白娘子与许仙相识于断桥,同舟归城,借伞 定 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13 苏州园林1.(1)狓狌ā狀 (2)犺â (3)犾ò狌 (4)犾狌á狀 (5)犮犺â狀 (6)狕犺ē狀

2.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3.(1)因地制宜 (2)别具匠心

4.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多 收 了 三五斗

5.为了取得一幅画的效果。

6.(1)具有创造性的成果,有新意,能给人带来 愉悦的美感 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2)花树因花时相同,而造成有的季节 没 有 任 何 花树 开 花 的 悲 凉 局 面

7.一 种 是“把 池 沼 作 为 全 园 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一种是水面成河道模样,则安排小桥,布置湖石或种花草。

8.(1)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鱼戏莲叶间”。

9.如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14 故宫博物院1.(1)湛 (2) 矫 (3) 磬 (4) 迥 (5) 绚 (6) 銮

2.(1) 矗 立 (2) 接 见 (3)掩映

3.(1)改为:故宫 建 筑 群 规 模 宏 大 壮 丽,建 筑 精 美,布 局 统 一 (2) 改为:重 重 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

4.示例:龙飞凤舞

龙蟠虎踞

龙潭虎穴

画龙点睛

望子成龙 龙吟虎啸

5.说明太和殿高大、宽敞、面积大,雄伟壮丽。

6.建筑 精 美,彩 画 绚 丽。

7.端坐。威严。

8.因为太和殿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此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9.略(反对故宫留星巴克者可从“给故宫乃至中国带来了形象上的损害”方面考虑;支持者可从“方便游客”角度阐述。)

15 说 “屏”1.(1)擅 (2)帷 (3)憩

2.(1)缓冲 (2)显露

3.C

4.汤显祖 杜丽娘 柳梦梅 关汉卿 窦 娥 冤

5.“帘”的 诗 情 画 意,变 化 无 端,“帘”所 起 的 “隔”的 作 用,关于“帘”的韵事,各种“帘”的不同美感。

6.赞叹帘对于建筑装饰的重要意义,即使是设计大师也很看重;同时也 指 出 了 贝 聿 铭 对中 国 文 化 的 深 厚 感 情。

7. 喜 爱、向 往 和 赞 赏 之 情。

8.多处引用古诗词,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同时也使作为传统文化器具的“帘”更加富有文化内蕴。

9.如秦观的《浣溪沙》既写到了屏也写到了帘:“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单元复习1.(1)驻 (2)纳 销 (3) 迥

2.C

3.A

4.(1)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2)浮云游子意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4)示例: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5.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所以鉴赏园林不能错过苏州园林。

6.示例:寒冬里看到春光 痛苦中看到幸福

7.宏伟、壮观,布局严密、协调,富于艺术魅力。

8.(1)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镜廊制造的优美的景观带给人的美好、奇妙的感觉。 (2)运用数字说明和对比说明,写出了到凡尔赛宫来的各国游人络绎不绝。

9.没有离题。写大花园的美景正是为了表现凡尔赛宫不仅正宫宏伟、壮观,连外部环境也非同一般,更加突出了凡尔赛宫的独特魅力。

10.表现了凡尔赛宫不仅建筑、装饰吸引人,它在历史上还具有特殊的地位、重要的意义。

11.(1)美景 (2) 旅店 (3)适逢 (4)终于

12.B

13.(1)遗憾的是我不是你的同族长辈,否则要像父亲教育儿子一样训斥你。 (2) 你 自 以 为 有才 学,如 此 高 傲 地 对 人,你 以 为 中 了 个 进 士 就 到 顶 了 吗?

14.萧颖士是一个恃才傲物、没有修养的人。

15.略

第四单元16 大自然的语言1.(1)孕 (2)匿 (3) 萌 (4) 翩 (5) 融 (6) 莺

2.(1)文中指各种花一个接一个开放。 (2)文中指春、夏、秋、冬,不断循环。

3.B

4.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5.(1)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2)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 空 气 便 向 低 处 流。

6. 不 能。因 为 这 几 段 文 字 是 按 照 由 主 到次(或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写的。

7.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

8.示例:树木抽青,表明初春来临。

17 奇妙的克隆1.(1)胚 (2)蜍 (3) 泌 (4) 匐 (5) 栖 (6) 椎 (7) 衍 (8) 濒

2.(1)共 供 (2)积 集

3.(1)相安无事 (2)难能可贵

4.B

5.①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②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③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6.形象地说明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好处。

7.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思考:①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② 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理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③ 科学的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不求有统一的答案。)

8.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及人类对克隆的思考。

9.略(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自圆其说。)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1)骸 (2)褶 (3) 溯 (4) 劫 (5) 壳 (6) 汐

2.(1) 分裂 (2)撞击

3.(1)置之不理 (2)一无所知

4.(1)所以 (2)而且

5.指有巨大能量和破坏力的流星雨的撞击。

6.①巨大的流星雨引发的自然灾难;②战争、火山爆发和地 震。

7.说明了流星雨有巨大的能量和破坏力这个特点。

8.① 考古的最新发现证实,巨大的流星雨引发的洪水和绵延几千里的森林大火,使当时地球上最先进的文明毁于一旦;② 地理研究方面没有找到相关的地震或者火山爆发的有力证据;③ 维克特 · 克拉博的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理论。

9.示例:①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②进行科学研究,需要艰苦的努力。

19 生物入侵者1.(1)劫 (2)栖 (3) 斓 (4) 咎 (5) 竞 (6) 衷

2.(1)文中指夏威夷岛上的鸟类注定要遭受灾祸,想逃也逃不脱。 (2)文中指蛇、蜥蜴、山猫等盘踞山林。

3.A

4.(1)鸠 鹊 (2)李 桃 (3)螳螂 黄雀 (4) 小鱼吃虾米

5.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破坏该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生物。

6.“前者”指来自亚洲的天牛,“后者”指来自南美的红蚂蚁。

7.更具体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和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大。

8.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9.略

20 落日的幻觉1.(1)遐 (2)绮 (3)殷 (4)绚

2.C

3.(1) 陈情表

太阳快要落山了 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2) 李商隐 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 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4.(1)天空中现出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2)太阳变扁。

5.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人眼的叠合效应。

6.(1)“以上”表示 范围,准确地说明紫色光被散射高于红色光的倍数。 (2)用比喻说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落时太阳的形状。

7.运用数字精确地说明了折射的形成原因,以及折射使落日呈现的形状。

8.比如古诗“长河落日圆”,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等。

单元复习1.C

2.D

3.(1)萌发 (2) 取代 (3) 撞击

4.C

5.(1)云外一声鸡 (2)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3)夜阑卧听风吹雨

6.语言表达不清楚 写作目的不明确

7.略(围绕“技术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谈即可。)

8.表明森林资源告急,前景令人忧虑,同时告诫我们要保护森林。

9.“依旧”强调了砍 伐 者 顽 固 不 化 以 及 拯 救 森 林 工 作 的 艰 巨 性。“依 然”强 调 绿 色 运 动的 长 期性。

10.好。①拟人化手法突出森林资源破坏惨重,“哭泣”更是对砍伐者的无言控 诉;② 设下悬念,引起下文。

11.(1)才 (2)吃饭 (3) 就 (4) 拜访

12.C

13.(1)有个副将用一千两银子买了一座玉制的钟,听说彭雪琴到了,急忙捧着往里跑,慌乱中玉钟“砰”地掉到地上。(2)他吩咐开饭,桌上是自己园里种出来的蔬菜,中间仅放一盘肉罢了。

14.他 出访时穿平民衣 服;面 对 山 珍 海 味 不 下 箸;穿 破 的 粗 绸 衣;下 级 撤 去 华 贵 物 品 才 敢 接待 他。 15.略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1.(1)感到惊异 (2) 类 (3) 交 错 相 通 (4) 从 前 的、旧 的

(5) 到

(6)渡 口

2.(1)作为 对、向 (2) 于 是、就

竟 然 (3) 寻 找

不 久 (4) 做 标 记

所 做的 标 记

3.(1)夹岸数百步 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示例:(1)人面桃花相映红 (2)报与桃花一处开 (3)山寺桃花始盛开

5.(1)沿着 扶 (2)都 并/咸 (3) 邀请 延

6.(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7.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中安宁、和平、幸福的生活。

8.世外桃源。现在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9.略(可以从景物描写、人物神态、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

22 短文两篇1.(1)馨 (2) 牍

(3) 淤

(4) 蔓

(5) 亵

(6) 濯

2. (1) 出名

(2) 这(3)大 (4)立 (5)应当 (6)多

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示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雕 饰。/江 南 可 采莲,莲叶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 碧,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5.(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 能 贴 近 去 玩 弄 啊。 (2) 对 于 牡 丹 的 爱,那 当 然 是 有 很 多 的 人了。

6.“爱莲”这一主观感受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7.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种种美德,以 孤 傲 清 高的 赏 菊 者 和 追 名 逐 利 的 赏 牡 丹 者 衬 托 爱 莲 的 作 者。通 过衬托,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8.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等。(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9.略(可以抓住动词“上”、“入”和颜色“绿”、“青”展开描述。)

23 核 舟 记1.(1)顺着、就着 (2) 赠

(3) 满

(4) 挑 选

2. (1) 诎—屈

(2)衡—横

(3)甫—父 (4)有—又

3.(1) 幅 (2) 根 (3) 个 (4) 扇

4.明 魏学

张 潮 虞初新志

5.(1)大约 (2)靠近 (3)像 (4) 举 (5) 平 (6) 清楚明白

6.(1)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 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7.说 明 雕 刻 技 术 的 娴 熟 高 超。

8. 体 积 小、内 容 多、技艺巧。

9.略(仔细观察,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即可。)

24 大道之行也1.(1)职业、职守 (2)憎恶 (3)兴起 (4) 这

2.B

3.(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归。(3) 外户而不闭。

4.鳏寡孤独 谋闭不兴

5.(1)通“举”,选拔 (2)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6.(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7.有三个 基 本特 征:人 人 都 能 受 到 全 社 会 的 关 爱;人 人 都 能 安 居 乐 业;货 尽 其 用,人 尽 其 力。

8.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 衣 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本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9.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写即可。)

25 杜甫诗三首1.(1)眦 (2)溅 (3) 逾 (4) 戍 (5) 妪 (6) 咽 2.(1)指天地、大自然 (2)信 (3)心胸摇荡 (4)简直

3.诗圣 诗史 新安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1)逃跑 (2)还能够 (3)完结 (4)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6.多么。加强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的横蛮和怒气、老妇的悲苦和无奈。

7.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8.示例: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客人你走时只有我老头儿送行了。战争让我们 家 四 口卷进去了,凄苦悲愤,向谁说呢?(要结合当时的情景去揣摩想像,言之有 理 即 可。)

9.示例:1)握一支粉笔,授孔孟 老 庄 学 问。 (2) 郭 沫 若 向 往 光 明 勾 画 天 上 街 市。 (3) 春 风 送 暖柳先舒。

单元复习1.(1)计划 (2) 亲 近 而 不 庄 重 (3) 少 (4) 零 数 (5) 靠 近 (6) 眼 角

2.(1)要,通“邀”,邀请。 (2)诎,同“屈”,弯曲。 3.(1)交错相通 运输事业 (2)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3)不要说,不必说 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4.C

5.(1)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6.杜甫 唐朝 7.(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 孔 子 说:有 什么简陋的呢?

8.①陋室幽雅动人的景色;②往来人物的博学;③主人生活的高雅;④主人抱负的远大。

9.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

10.略(可以同意,可以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

11.(1)距离 (2) 到 (3) 左右 (4) 恰 巧,适逢

12.(1)那些人家都各自赠送了食物给他,他自己背着这些食物回家。(2)那时候已经万念皆空,心都像已经死掉了一样。

13.①物质(客观)方面的原因:井底气温比较温暖,有食物充饥、水果解渴;②精神(主观)方面的原因:心里只想着家中老母亲需要奉养,这一信念支撑着他。

14.他是个有孝心、有毅 力 的 人。启 示:做 人 要 有 孝 心。(或:做 任 何 事 都 要 有 信 念,坚 持 不懈。)

15. “欲”字 用了 拟 人 化 的 手 法,写 出 了 花 朵 摇 曳 多 姿 的 动 感,把 花 朵 写 活 了。

16.表达了作者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17.略(横线上可以填“才学、品格、善 良 等”词语,可以通过叙述故事来体现,也可以围绕中心,旁征博引来阐述。)

第六单元

26 三 峡1.A

2.(1)毫无 (2)太阳 (3) 有时 (4) 白色的急流 (5) 很、非常 (6)消失

3.C

4.(1)猿鸣三声泪沾裳 (2)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3)郦道元 水经注

5.C

6.(1)(白帝城和江陵)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悬泉和瀑布,在山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有很 多 趣味。

7.秋季。霜、寒、肃。 8.夏季:迅猛湍急。春冬:秀丽奇绝。

9.略(提示:抓住景物特点,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描写。)

27 短文两篇1.B

2.(1)交相辉映 (2)四季 (3)消散 (4)高兴的样子 (5)共同、一起 (6)交错纵横

3.(1)清流见底 五色交辉 (2)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3) 陶弘景

苏轼 东坡志林

4.略

5.(1) 考虑、想到 (2) 只是

6.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纵横

交叉,原 来 是绿 竹 和 翠 柏 的 影 子。

7. 示 例:赏 月 的 欣 喜、漫 步 的闲适,贬谪的悲苦、人生的喟叹„„

8.示例: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③ 可 怜 九 月 初 三 夜,露 似 真 珠 月 似 弓。(白 居易《暮江吟》)④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9.① 和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②清冷的秋夜 里 凄凉 的 心 情。③ 对 自 然 景 物 由 衷 的 热 爱。④ 处 境 孤 独,但 顽 强 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

28 观 潮1.C

2.(1)农历十六日 (2)几乎,将近 (3)穷尽 (4)踩 (5)一点也不能 (6)去,往

3.D

4.C

5.(1)画着文彩 (2)岸边

6.(1)(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忽隐忽现。 (2)饮食和各种货物的价钱都比平常加倍的高。

7.表现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8.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9.特点:气势大,壮阔,激烈汹涌,江水泛白。

29 湖心亭看雪1.C

2.D

3.张岱 陶 庵 梦 忆

西 湖 梦 寻

4.示 例: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谁 家 新燕啄春泥/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5.(1)这 (2)全,都 (3)酒杯 (4)客居

6.(1)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7.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8.恰当。如此大雪天竟独去湖心亭,足见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水 之 乐,痴 迷 于 世 俗 之 外 的 雅 情 雅 致。

9.(1) ① ⑤ ⑦ (2) ② ⑥ (3)③ (4)④

30 诗 四 首1.(1)扛着 (2)只要 (3) 飘飞的蓬草 (4) 爱 (5) 缓慢 (6) 登楼

2.(1)白头吊古风霜里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3.(1)王昌龄 (2)陶渊明

4.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5.“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 溢 着 诗 人 心 情 的 愉 快 和 归 隐 的 自 豪。

6. 按 照 自 己 的 意 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7.①“更”是“再”的意 思,写 出 了 诗人 要 友 人 多 喝 一 杯 又 一 杯,表 现 了 诗 人 对 朋 友 的 依 恋 之情。②一个“合”字,写出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繁茂,风光无限美好,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单元复习1.B

2.(1)这 (2)消散 (3)考虑 (4)画文彩 (5)几乎 (6)酒杯

3.A D

4.(1)长河落日圆 (2)江入大荒流 (3)水中藻、荇交横

5.(1)《陶庵梦忆》 《东坡志林》 (2)郦道元 陶渊明

6.略

7.(1)快 (2)延长

8.(1)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9.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10.(1)水流湍急。 (2) 江水澄澈,风光妩媚。 (3)猿鸣幽凄,山谷空旷。

11.A B

12.B

13.(1)你莫非是偷来欺骗我的吧?/你难道不是偷窃来欺骗我的吗? (2) 这不是你的钱,一定是上天赏赐给这位 贤 良的母亲养老 的。

14. 不 贪 财;正 义 不 徇 情;重 视 子 女 品 质 的 培 养。 15. 多、密。 16.写出了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黄莺自由自在地歌唱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因万紫千红的春花而流连忘返,心中充满无限欢乐的情感。

17.略

第五篇:人教版八上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1.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3.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4.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6.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7.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

8.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9.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2.蚯蚓的运动: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协调运动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3.蚯蚓的形态结构:身体呈长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4.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水蛭等。

1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运动。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等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的可以食用、药用、装饰等,但有的对人体也有害。 4.节肢动物的种类繁多,是最大的动物类群,有120万种以上 5.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一般能飞行。 6.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7.蝗虫的运动:胸部有三对足,善于跳跃,能爬行,有两对翅,能飞行。

8.蝗虫的外骨骼:外骨骼包裹着身体表面,起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有蜕皮现象,蝗虫的一生要蜕皮5次才能长成成虫。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蜜蜂、蜘蛛、虾、蜈蚣等。

10.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1.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些可以食用、药用;帮助植物传粉等,但有的也会引起人们患病、危害农作物等。 第四节:鱼

1.动物的种类很多,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它们的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2.脊椎动物: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脊椎动物。常见的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这五大类群。

3.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无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4.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常见的海洋鱼有:带鱼、鲨鱼、大黄鱼、小黄鱼等。

6.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7.鱼的体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8.鱼的运动: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9.鱼的呼吸:鱼用鳃呼吸,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经过鳃,完成气体交换。 10.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1.鱼与人类的关系:养殖业和捕捞业,可以食用,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2.鱼鳍可以分为奇鳍和偶鳍,其中奇鳍有背鳍、尾鳍和臀鳍,偶鳍有胸鳍和腹鳍。 13.海马是鱼不是马,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墨、鱿鱼都为软,美人鱼学名儒艮是哺乳动物。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青蛙的形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裸露。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波。 3.青蛙的头部前端,有鼻孔,是呼吸的通道。

4.青蛙的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游泳。 5.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6.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7.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农田害虫的天敌,应当加以保护。

8.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就称为变态发育。

9.蜥蜴的形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颈可以使头灵活地转动。 10.蜥蜴的四肢短小,贴地爬行。 11.蜥蜴用肺呼吸。

12.蜥蜴的生殖: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3.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鳖、蛇、鳄等

14.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动物的“活化石”的美誉。

15.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

16.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防治林木害虫等。 第六节 鸟

1.鸟的体型: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鸟的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的羽毛。

3.鸟的骨骼轻而薄,长骨中空,具有发达的龙骨突。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占体重的五分之一。

4.鸟类的消化: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粪便随时排出体外,可以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5.鸟能进行双重呼吸,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气囊能储存气体,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场所仍然是肺。

6.恒温动物:体温不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就叫恒温动物。 7.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就叫做变温动物。 8.鸟类的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9.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10.是鸟不一定会飞,会飞的不一定是鸟。不会飞的鸟有企鹅和鸵鸟,会飞的不是鸟的是蝙蝠。

11.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蝙蝠。

12.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捕食农林害虫,人类食物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 第七节 哺乳动物

1.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非洲象,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鲸。 2.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3.哺乳动物的生殖:胎生、哺乳使后代得到很好的照顾和良好的营养。

4.哺乳动物的牙齿具有分化,食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食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

5.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 3.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两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6.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7.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8.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指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的意义:先天性行为为了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4.学习行为的意义: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5.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第三节:社会行为 1.白蚁群体中的分工合作:

蚁后:专职产卵

雄蚁:与蚁后交配,交配后就死亡

工蚁:觅食、筑巢、照料蚁后等

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

2.狒狒群体中首领雄狒狒享有特权,它要优先享受食物和配偶,其它狒狒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要表示顺从的姿态。同时,它也有保卫群体的义务。等级制度最明显。 3.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4.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 5.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有利于群体内的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 6.群体中信息交流的应用: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以用来诱杀害虫,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7.通讯的含义: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收信息的个体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④当某种动物过多会给农作物造成危害

2.生态平衡的含义: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3.动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为什么说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可以被植物利用制造有机物。

5.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6.仿生的含义:科学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7.常用的仿生技术有: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小鸟与飞机,鱼与潜水艇等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8.生物反应器的含义:科学家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9.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鸟治虫。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④接种⑤恒温培养 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

6.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分布不同。 第二节:细菌

1.第一个观察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巴斯德。 2.细菌的形态:根据细菌的外形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3.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简记为:壁、膜、质、核、液、叶、线)

4.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简记为:膜、质、核、线) 5.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有的还有鞭毛和荚膜,属于原核生物。

6.细胞的营养方式:由于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7.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8.细菌分裂的计算公式:N=m·2n(m表示原有的细菌个数,n表示分裂的次数) 9.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度过不良的环境。 第三节:真菌

1. 2. 3. 4. 5. 6. 常见的真菌:大型真菌有蘑菇,多细胞真菌有霉菌,单细胞真菌有酵母菌。 真菌的结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菌的营养方式:由于真菌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菌丝可以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两种。 青霉的孢子呈扫帚状而曲霉的菌丝呈放射状。 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

2.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的空间。 3.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有三种:寄生、共生和腐生

4.寄生:细菌或真菌寄生在人或动植物的身体上,使其患病,它本身获利。一方得利一方受害。

5.共生: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6.腐生:从死亡的生物遗体上通过分解有机物而获得营养。

7.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多种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植物疾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8.地衣是真菌与藻类植物共同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9.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制作馒头,面包等;乳酸菌可以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醋酸菌可以用来制醋。 2.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

3.食品保存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或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食品保存的方法:脱水法、腌制法、渗透保存法、巴氏消毒法等

5.有些细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6.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治疗糖尿病的物质——胰岛素。

7.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 8.有些细菌或真菌还能净化城市污水。

第五章:病毒

1.19世纪末,伊万若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滤过性病毒 2.19世纪末,口蹄疫病的研究证明了滤过性病毒的存在。 3.20世纪初,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 4.病毒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类。 5.动物病毒:寄生在人或动物的活细胞内的病毒。如流感病毒 6.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

7.细菌病毒: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又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8.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9.病毒的生活方式:营寄生生活,利用活细胞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会变成结晶体。当环境适宜时,又开始生长和繁殖。

10.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会使人患病,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生物防治、基因工程、制作疫苗等方面来加以利用。

第六单元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植物分类的依据: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绿色开花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根、茎、叶、花和果实、种子来分,其它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根、茎和叶。 .......2.动物的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等。 3.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从中到界

1.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的分类单位。 2.生物的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4.生物分类的意义: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5.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包括的种类最少;同界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包括的种类最多。

6.给植物挂牌的时一般要写植物的名称、国际名称、属于哪个科、分布和用途等。 7.林奈提出的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有时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上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栖息环境的多样性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我国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

4.我国的裸子植物最丰富,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有保护对象中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斑头雁、棕头鸥及其生存环境而建立的。

精细;挑选;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