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5canada导学案
第一篇:unit5canada导学案
乡达标课导学案导学案
为什么是0.618导学案
(二)(总第 课时)
主备人 审核: 2013年 月___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增长率的问题 2.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
学习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方法。 学习难点: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某商品1月份的价格为20元,若该商品价格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该商品3月的价格为______________元
2、利润=____价 - ____价; 总利润=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例题示范
例
1、某件商品5月份的价格为100元,该商品7月的价格为169元,求该商品的月平均增长率
例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销售这种衬衫的盈利要达到1200元 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
例
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销售价为2900元,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分析:
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则每台冰箱的定价为________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___________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元,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即可列方程 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由题意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得: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_____ ∴2900-x=_________ ∴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________元
2、归纳小结: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
②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 ③解方程
④根据题意对方程的根进行检验取舍 ⑤作答
三、课堂达标检测:
1.某商场销售商品收入款:3月份为25万元,5月份为36万元,该商场
4、5月份销售商品收入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2、某种时装,平均每天销售20件,每件盈利44元,在每件降价幅度不超过10元的情况下,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天可多销售5件,如果每天盈利1600元,每件可降价多少元?
3、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售价在40—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四、课后作业
4、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价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店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
五、教后反思
第二篇:“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 “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自学导学:自学导学的设计,要使教材内容问题化、具体化,具有引导性、兴趣性、启发性、可操作性。预习导学在量上要适当,预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要有对自学情况的检查方法、反馈信息等,为后面精讲提供问题依据。
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着重“导思路、导方法、导能力”,并且要紧扣教材,重点突出,利于突破难点。也要预设问题,问题就来源于自学中没有理解的知识,同时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
4、课内训练检测:要体现教学重点,扣紧课标,做到精选、精练。训练内容要以培养双基为重点,设计要有层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有训练检测方法、训练检测情况反馈方式,并依据反馈信息做好纠错,加深知识的理解。
5、课后拓展延伸:这一部分要立足于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延伸题可以利用自习时间完成或留作家庭作业,第二天上交。拓展延伸内容要重视预设生成而未达到理想效果的内容。同时,还要有方法的梳理、思想和思维的发展。
6、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感受和反思评价,便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后记,便于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这部分内容可以记在《研修手册》上,也可记在《活页教案》上。
学后记:学生通过撰写学后记,达到思考学习过程,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的目的,教师对此要严格要求、认真批阅。
五、导学案编写的一般要求:
1、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及检测方法。
5、注意“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
6、《导学案》一定要明显体现“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内容。
六、“导学案”需要新的备课模式: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具体操作: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集体备课,修订草稿,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导学案→交主管领导或备课组的把关教师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备课要求:
主备教师(导学案编制者)认真阐述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以及每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且阐述每堂课的大致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如何突破重点、难点,设计编制讲学稿等。
主备老师发言后,每个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研究重点难点及对策,最后形成统一的师生共用的导学案。
七、“导学案”的使用:
1、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提前一天拿到导学案→按导学案要求及指导自学课本→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课堂学习时可以在导学案空白处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 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导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八、“导学案”课堂环节: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环节。
“导学案”课堂应做到“七放手”:
1、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
2、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3、重点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
4、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
5、结论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表述。
6、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7、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导学案”课堂可分为四块:
学生自学----小组探究----教师讲解----当堂训练。
1、学生自学,以案导学。
提前一天(或上课后),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和指导,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习题,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遗留问题要做好标记(教师巡视并进行学法指导,检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互助合作,研讨交流。
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的办法予以解决。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3、精讲点拨,释疑解惑。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主要讲学生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和难点(此过程要充分重视“兵教兵”)。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完成课内训练题,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或训练,把未解决好的问题解决好,达到提高的目的。
九、课后作业:
附:教学流程设计主要体现什么? 《导学案》成为详案后,流程可以简写。
流程设计主要凸显教师课堂行为:
1、如何组织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查,怎样实施,怎样纠正、弥补。
2、如何组织课堂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用什么措施保证学习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测学习效果、分享学习成果,如何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怎样引导,怎样启发,哪些需要讲授;
3、小结课堂,怎样检测学习效果,怎样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及思想、思维发展;
4、如何布置新的课前学习任务。
该流程中具体问题的表述要求:
1、学习方法必须交代清楚如何操作,尤其是新方法开设运行时;
2、具体学习任务只需表述出“导学案学习目标‘几’”即可;
3、讲授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内容)至少需要写出提纲,但一节课中的讲授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4、《导学案》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标注在教材上,也可标注在《导学案》上,不必写入流程中;
5、检测题可以在各种教辅资料中遴选,也可以自己编制。
第三篇:《旅鼠之谜》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荔波县甲良中学 八年级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编号 主备教师 何立凤 时间 2011年5月18日 备课组长签字 教导处签字 印刷 份
课题 :第13课《旅鼠之谜》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2、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
3、理解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4、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
1、给加点字注音: 媲美 膨胀 挑衅 迷惘 澎湃 滑稽
歧途 啮齿 苔藓 迁徙 繁衍 吞没
2、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
(2)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 (4)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 (5)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6)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
(7)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
二、课堂展示
合作探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旅鼠的奥秘:
2、本文的写法很有特点:全文结构采用 的框架, 的形式,通俗亲切的说明了旅鼠的奥秘,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3、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示?
三、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媲美( ) ②啮齿( ) ③挑衅( )
④繁衍( ) ⑤滑稽( ) ⑤迷惘( )
2.根据句意用本课学习的成语填空:
(1)根据( )而下的结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2)他们的设想具有远见卓识,绝非( )之辈。
(3)真令人( ),《千手观音》这个节目竟是一群聋哑姑娘表演的。
(4)消防队员( ),终于将这场大火及时扑灭。
四、课外阅读
(一)沙尘暴敲响了警钟
①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保护环境,抑制环境恶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地球环境已有声有色、实实在在地威胁着人类。因此,今年世界环保日的主题定为“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②今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在气象学中,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级。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称为“扬沙”;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称为“沙尘暴”。
③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
原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土地沙化不断扩展。我国50年代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扩展则已达2460平方公里。
④据国家环保部门的分析,沙尘暴骤起的主因之一,在于草原过度放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内蒙古某地区草场放羊的密度,50年代为60万只羊单位,90年代初发展到202.5万只羊单位,超过草场极限载
畜量26.5万只羊单位。50年代那儿水草丰美,牧歌声声,成片羊群如
悠悠白云游动于草原的富有诗意的兴旺美景已不复存在。如今,一眼望去,是被啃光牧草、土地沙化的6万平方公里的荒漠。草场成为扬起沙尘暴的沙源。再看看另外一个旗,由于产羊绒获利大,牧民靠多养山羊增收,养羊125万余只,其中山羊达90万只。而一只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20只绵羊对草场的危害。春天牧草刚返青,饥饿的山羊大军就将牧草一扫而光。这个旗虽年产15万公斤羊绒,但由于过度放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而急剧沙化。羊绒业是发展了,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
⑤“羊绒业是生态环境的绞刑架。”这句话确有警示感,但它还未道出问题的实质。八年前联合国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针对沙漠化等全球七大环境危机所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有一个基本精神;富裕和繁荣的新概念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较高水准的生活,生活方式改变指的是更少地依赖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的承载能力达到协调。它深刻地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了环境恶化。换言之,将人类赖以生息的生态环境套上绞刑架的,正是当代盛行的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
而包括羊绒业在内的任何产业,只要与大自然休养生息协调,就决不会充当环境的绞刑架。
⑥朱镕基总理最近在河北、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加快防沙治沙,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如果只图眼前经济高速增长,不顾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jiè___泽而渔的方式,超负载地开发利用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那不要说经济增长能持续几年,恐怕要避免经济衰退都很艰难。今年的沙尘暴为我们
敲响了警钟。进入2000年之后,我们必须考虑的是,如何追求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同时,注意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等。
1、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jiè_____泽而鱼。
2、从文中看,今年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的原因在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说明方法。第④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的第④段不能与第③段互换位置的理由是:
5、从全文看,第⑥段画线句“今年的沙尘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句中划线词“警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看,防沙治沙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个途径,结合发生沙尘暴的原因,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措施。例如:以圈养为主,轮流放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
7、 对本文的重点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本文主要说明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有的认为,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答
五、小结
收获: 疑问:
第四篇:高中政治导学案 高中政治导学案教学设计策略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高效;导学案;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导学案的含义
所谓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已有的学习基础,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生依据导学案的目标要求,独立自学、思考问题,教师根据导学案的执行情况,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交流讨论和讲解引导,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
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导学案是教师在钻研了教材之后,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的自学提纲式的课堂学习步骤,并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引导学生遵循着老师所指引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有效地参与学习,准确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克服了政治课堂中老师“以讲为主”的满堂灌模式,倡导的是”以学为主”的的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的意义
首先,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唤醒和鼓舞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解决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导学案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最后,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构建知识框架。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堂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课中,关于实践的含义和特点,以及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必修1《经济生活》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让学生回家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论文集
[2]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吴立岗主编1997年3日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3] 《思想政治课“热点问题研讨”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一文 上海交大附中蒋敏然撰写发表于《思想政治课研究》2000年第三期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五篇:鸟导学案
《鸟》导学案
一 目标展示
1 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 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3 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 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二 自主预习
1 关于作者 梁实秋,(1903—1987),原名_____,字_____,浙江杭县人,生于北京。著名______家、_____家、_____家。代表作有《_____》等。译有《_____》。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补充:《鸟》收录在梁实秋著名散文作品集《雅舍小品》的第一集中,《雅舍小品》是梁实秋1939年在四川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雅舍小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今天我们所学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现“知性”的。 2 字词
蜷伏
羽翮
瞵视
昂藏
栅栏
饮啄
抟
鸟啭
........
吱吱渣渣
呱呱噪啼
嘹亮
长喙
胸襟
曳
斑斓
干瘪
.............. 臃肿
丰腴
秾纤合度
弹簧
踞
倏地
迷惘
缩 ......... 伫立
颈子
釉绿
鸢鹰
啾啾
魁梧
豪横无情
蓦然
.......... 啄食
跼蹐缩缩
感喟
筵席
料峭
战栗
抖擞
戟张
........... 蓬松
褴褛
窗棂
鸱鸮
杜鹃
据为己有
孤苦伶仃 ..........
3 词语解释 瞵视 昂藏 斑斓 丰腴
秾纤合度 倏地 感喟 褴褛
三 自主学习
1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划出写鸟的特点的文字,用波浪线标出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括号标出作者悲鸟的内容,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2快速阅读第②~⑦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见到______,羽翮不振,蜷伏不动,我感到______
听到______,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我感到______ 看到______,俊俏优美,玲珑饱满,我感到______ 知道______,蛮横无情,鸠占鹊巢,我感到______ 发现______,战栗抖擞,孤苦伶仃,我感到______ 3 依据上一题为课文分段。
4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四 合作探究
1 阅读第一段,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 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3)第二自然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
(4)第2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回答两种即可)
3 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作者连用两个“不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作者写杜鹃的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补充资料: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杜鹃鸟是凄怨哀伤的象征。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4 阅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 (1)作者为何喜欢鸟的形体?
(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 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思考 (1)“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作者的“单纯”指的是什么?
(2) 作者写杜鹃的豪横无情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4)有人认为第5段中的“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可以不要,你同意吗?为什么?
6 阅读第六自然段,然后思考 (1)“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
(2) 作者联想到哈代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写自己与哈代类似的经验的目的是什么?
7 阅读第七自然段,然后思考
(1)作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中写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言外之意?(在这篇散文里边,作者尽情赞美鸟类的自由、活泼、俊俏,但是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另一番寓意,你能读出这番寓意吗?)
8结合全文思考作者喜爱鸟的原因是什么?
9 作者以鸟为话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10 文章从哪些方面对比来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