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txt(集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txt(集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txt第一篇:孩子把你的手给我txt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因为之前外出参加了几期关于家庭教育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感觉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有一些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了我之。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txt

第一篇:孩子把你的手给我txt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因为之前外出参加了几期关于家庭教育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感觉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有一些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了我之前的观念。学校领导让我把培训的内容和大家分享,虽然我现在很紧张,但是我会努力克服这种紧张的情绪,因为我也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

我们的分享从一个问题开始,那就是在我们的心里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哪一个更重要?我想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里面亲子关系远远重于夫妻关系,尤其是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有了孩子以后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给了孩子,甚至忽略了老公。这样是很不合适的,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应该是永远的No.1。爸爸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爱她的妈妈,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尊重并推崇他的爸爸。事实法则: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能没有爱!而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因此每个孩子的潜意识都希望爸妈是结合的。爸爸应该对孩子说:孩子,爸爸爱你,但将来要陪爸爸共渡一生的是妈妈。妈妈也应该对孩子说:孩子,妈妈爱你,但是将来要陪妈妈共渡一生的是爸爸。 家就是有一个爱妈妈的爸爸,一个爱爸爸的妈妈和一对爱孩子的父母。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为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求。

因此,我们要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他必须与父母双方都有所连接,这样才能满足心中的归属感需求。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如果你经常对你的孩子抱怨另一半:““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你妈妈爱唠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唠叨!”

“你爸爸爱赌博,你不可以像他一样爱赌博!”

那么你的孩子将来就会出现这些行为:懒惰、不负责、爱唠叨!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正面信息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需要:"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你跟你妈妈一样很善良!""你跟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 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变得讲义气、孝顺、善良、做事认真。 因此,光称赞孩子是不够的,我们要学习真心称赞孩子身上像对方的优点,不只是称赞孩子,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

那么在和谐夫妻关系的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分别扮演什么要的角色呢。父亲是天空,母亲是大地。父亲是孩子的领路人,和父亲连接好的孩子无论是身体、智力、知识面还是思维能力都能发展的很好,那相反,和父亲对抗的孩子则没有明天。以前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看孩子是女人的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奶爸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不久之前热播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之所以风靡全国,其实也是因为大家对父亲角色的认同和肯定。可是我们说,有一些家庭里爸爸确实很忙,在家的时间很少,没办法陪伴孩子怎么办?那么就需要妈妈努力去创造一种爸爸就在身边的情境。我们可以录制一段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视频经常放给孩子看;为孩子买一些礼物或者衣服告诉孩子这是爸爸送给你的礼物;甚至吃饭的时候烧爸爸爱吃的饭菜并告诉孩子这是爸爸最喜欢吃的菜,努力创造这样的场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爸爸不在身边的遗憾。

当然孩子的一生中除了父母之外还有很多人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0~3岁的幼儿母亲是最重要的人,3~6 相对来说更重要一些,

童年中期6-12岁,同伴的影响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青春期的12-18岁的孩子则更容易受到同伴、崇拜的人的影响。每个年龄段我们需要给予的关注也是不一样的。在孩子心理发展历程方面,父母对幼儿期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爱抚和拥抱,对少儿期的孩子给予更多鼓励,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学会适当的示弱和让权。

我们的家长现在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感受,教育方式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赏识教育的提出让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有所受

岁时父亲要益,但是胡说八道的赏识教育却未必能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那么怎样表扬才能更有效呢?有效“表扬”技巧1)陈述事实 2)表达这件事情的可贵3)表达替孩子高兴 4)表达期望

5)表达相信。 我们夸奖孩子的关键点在于:

1、要夸在点上。他做这件事就是希望得到你的夸奖,那你一定不要吝啬;

2、夸的要发自内心而不是带着技巧和勉强;你带一点孩子都能听出来!

3、要夸的有内涵,上档次,有水平!

4、孩子不常做的事一定要关注并进行表扬。

5、孩子的每一次进步,你看到或者听到,都要有所表示。

6、夸的过程中绝对禁止转折词!“但是”最差,“如果怎么样会更好“也不是 最好的夸奖!

7、表情要配合语气,而不是言不由衷口不应心,嘴里说的夸奖,脸上摆出来的表情是平常,孩子会更加不舒服。

8、听懂孩子的暗示,不要让他的期待落空。有时候他提出一个计划,表达一个想法,告诉你一件班里的事情,拿出一张卷子让你签字,做了一件手工,送你一个小礼物,帮你做了一件家务,别忘了把你的“奖励”(其实就是口头的表扬)带给他!

9、夸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字面的。

10、夸必须有时效性。现在想起来夸夸上学期的一件事,早干嘛去了? 当然我们说在孩子的生长过程,表扬是必须的,但批评也一定会存在, 当我们不得不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多用描述性语言,而杜绝使用主观批判性的语言。

因为描述性语言只呈现事实,比较容易被别人接受,从而去改正自己的问题。而主观批判性语言容易让别人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无论我们的批评还是表扬都不应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而是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内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冠军的潜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和陪伴,这比给他们生命还要重要,毋庸置疑,我们和孩子是彼此相爱的,但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让孩子体会到我们在爱他,聪明的父母一定不要在爱的前面绑一把尖刀,让我们的爱没有伤害。

王倩 2014.5

第二篇: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语言的力量是神奇的,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甚至意识不到语言的破坏力。尤其

对于周围的人,亲人和朋友,说出一些伤害的话却不自知,是很可怕的。裂痕就是这

么产生的。既不能给孩子许诺,也不能要求孩子做出许诺。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应该建

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当父母用许诺来强调他们说的话的意思时,就无异于承认那

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难堪的挖苦和严厉

的陈词滥调。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不管是他自己眼中

的形象,还是他在同龄人眼中的形象。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学习回应孩子的经济的方法,这样,小事故才不会变成

大灾难。一句幽默常常抵得上千言万语。 权威需简短:少说更有效选择性的沉默 父母不应该问那些可能导致孩

子防御性撒谎的问题。孩子讨厌被父母质问,特别是当他们怀疑父母已经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他们厌恶那些设圈

套的问题,厌恶那些逼迫他们在笨拙的谎言和尴尬的坦白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撒谎?他们撒谎有

时是因为他们不被允许说出真相。 如果我们希望教育孩子诚实的品德,那么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既要听让人

愉快的真话,也要听让人不高兴的真话。如果要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诚实的品质,就一定不能鼓励他们隐瞒

自己的想法,不管这些想法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矛盾的。 对谎言理智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对它真实的意图表示

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图或者指责说谎的人。从谎言中获得的信息可以帮助孩子分辨现实和希望之间的区别。 不

要把小孩子叫做小偷或说谎的孩子,或者预言一个不好的结局,这非常重要。当我们知道答案时,不要提问题。

开诚布公地说出来会更好,最后的那句话里包含着适当的、合理的训诫,它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并且唤起他想弥

补过错的责任感。 说孩子不礼貌不会有好效果,和父母愿望相反,这不会让他们变得懂礼貌起来。而且这样做的危险是孩子会接受我们的评价,然后把它视为对自己看法的一部分。一旦他们认为自己是无礼的,他们就会一直

以这种形象生活下去。记得有人说过,要把孩子当成你的客人一样来对待,你怎么对待客人就怎么对待他们,他

们会模仿你待人的方式。

第三篇:我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榕湖小学五(2)班杜晨明家长

感谢榕湖小学给家长布置学习任务,指导我们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不然我还不知道这本书呢。家有小女初长成。随着女儿慢慢成长起来,我们作为她的父母,在伴随她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要做个称职的父母,仅仅有对她的爱是不够的。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往往缺少的是如何跟自己孩子交往、沟通的知识和技巧而不是智慧。教育孩子问题是一门必须学习的专业技术。

首先,该书提醒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父母首先要端正自己对孩子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我们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不满意时,对孩子的学习不满意时,在孩子犯错误时,我们总是喜欢用成人的思维习惯来批评她教育她,用成人的常规做法来指导她要求她。这样做往往连最简浅的道理孩子都无法接受,从而使我们无法和自己的孩子做到有效的沟通,有时还会事倍功半或者适得其反。如果我们学会了把孩子当客人一样对待,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朋友一样遇事有商有良,沟通时做到和孩子平起平坐。这样的效果肯定会比我们原有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好得多。这本书启发了我们,既然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骨肉,我们不妨把对孩子的“爱”化作具体的行为:把孩子当成朋友和客人。并且一定要切记:不当的说教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抹不掉的阴影,毫无效果的对话、说教和批评只会与自己的孩子产生距离和怨恨。并且会贻误自己的孩子一辈子。

另外,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要接触社会,要面对新事物,在成长道路上会出现许许多多我们意料不到的问题。这本书指导我们在孩子碰到问题时,我们在纠正孩子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好孩子的情绪,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和她在一起,父母理解她。而不是简单的针对其行为。甚至在孩子犯错误时我们作为家长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她。千万不要做不恰当的评价,不能辱骂她。辱骂只会伤害孩子。只有从孩子的切实感受入手,理解她尊重她最后才可能达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目的。

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称职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教育都需要技巧。这本书的作者是西方人,尽管有些观点不是很适合我们的国情,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它告诉我们家长要如何“爱”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如何获得和使用技巧与孩子交往,非常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值得我们好好读读。

第四篇: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有感

绥德第四小学 马晓霞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自从去年孩子进入初中以来,我和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惭愧地发现,问题竟然出在我身上。我每天说出的话正是以前我母亲对我唠叨过的,我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沟通中出现障碍也就在所避免了。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为了达到这些人性的目标,父母需要学习人性的方法。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光有爱和常识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改善与孩子的沟通呢?该从何处开始呢?从改变自己的语言开始。什么样的语言呢?这种语言照顾你的感受,而不是对你的行为进行批评。我们对临走忘记带伞的客人,只会说:“这是你的伞。”而不会唠唠叨叨说上一大堆话。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

找一种人道的语言来代替我们平常的说话方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智慧的起点是聆听。父母需要开明的思想和豁达的心胸,这样才能倾听到所有的事实。与孩子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说教和批评只能产生距离和怨恨。

父母要学会跟孩子谈话时不要激怒孩子,父母需要抛弃那些拒绝的语言,要学会接受的语言。那是一种保护情绪、而不是批评行为的语言。

父母需要富有同情心的语言,一种萦绕着慈爱的语言。他们需要能够传达感情的语言,需要能够改变情绪的回应,需要能够鼓励善意的句子,需要能够导致领悟的答案,需要能够传播尊重的回答。这不但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信而可靠的自我形象,同时也教育了孩子对待自己的父母要尊重和体贴。

当孩子遇到困难哭闹时,平静的指出问题所在,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当出了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要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父母要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在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孩子总归是孩子。接受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愿望。使孩子把情绪通过语言发泄出来,或者通过象征性的渠道。我们限制行为但是不限制愿望和情绪。在作出限制时,态度既要保持父母的自尊,也要保持孩子的自尊。限制不能专断,也不能反复无常。限制要明确、清楚。作出限制时,语气必须坚定。要表达出权威,而不是侮辱。权威需要简短:少说更有效。权威需要简短和选择性的沉默。家长选择沉默,可以给孩子自己思考和做选择的时间和机会。家长充满同情的、简短的回答可以阻止琐碎无效的辩论。限制的语言越简洁、越客观,孩子越容易接受。对待违反了限制的孩子,父母决不能跟他争辩、罗嗦。在他们不可接受的行为制定限制、执行限制时,我们表示了尊重,这样就为孩子尊重社会中的规则做好了准备。

时间表的专制。孩子不需要催促,但要给他们一个现实的时间限制,

把守时的任务留给他们自己。要限制孩子看电视。孩子的成长和满足更容易从专注的努力中获得,而不是不动脑筋的看电视。孩子需要试验、努力的机会,需要在没有催促或者辱骂的情况下学习。

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他的感觉,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品位,不要贬低他的主张,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怀疑他的经历。相反,所有这些,我们都要承认。承认并不意味着同意,它只是表达对孩子意见的理解与尊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难堪的挖苦和严厉的陈词滥调。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不该贬低孩子的形象。

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要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改进上,而不是过去的缺点上。这样做避免了责备,提供了指导和希望。不要批评孩子,而是要引导他们。要说出麻烦所在,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当孩子乱扔、乱放东西时,我们不要咆哮,不要发怒,只要平静地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不要说:“我早告诉你了。”发怒的三个步骤。(1)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在跟孩子打交道时,我们有时会发脾气。(2)我们有权生气而不必感到内疚或羞愧。(3)处于安全考虑,我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感觉。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性格,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家长处理自己的愤怒时,只是描述自己的心情,以及以后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不愉快。不要提过去的牢骚,不要翻旧账,不要说他是没条理的人,也不要说他不负责任。

在发完脾气之后,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应该把自己的感情、想法写下来,写在纸上的话也可以成为修复受伤感情的有力工具。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夸奖孩子的时候,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父母要学会伤害性较小的拒绝方式,在孩子的幻想中同意你现实中无法同意的事情。

在影响孩子生活的事情上,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说话的机会。依赖是敌意的温床。要想减少敌意,父母应给孩子提供体验独立的机会。孩子越自主,敌意就越少;孩子越自立,对父母的不满就越少。父母要学会相信孩子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了。帮助他建立起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信心,从而帮助他成长。

在受到孩子攻击时,不要回到对待孩子的老路上去,这需要克制,更需要技巧。

只有当培养孩子的方法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茁壮成长。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还需要运气和技巧。

第五篇: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有感

读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我最大的感触是,父母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好的父母需要技巧以及良好的洞察能力。与孩子的沟通是一项艺术,孩子的话不都是无知的,因为他们内心纯洁,所以他们话语中所表达的信息密码,才是真实直观放映他们的内心活动。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意见或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希望我们明白在那个特别的时刻他们的心情。所以这时是需要我们同他们有良好的沟通,试着从语言技巧上,去消除他们的情绪波动。

九岁的埃里克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因为下雨而取消了。面对孩子的怒火,假如这时他父亲还说: “天气不好,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那一切将会变的更糟,以前他父亲总是会让事情变的更加不可收拾的。但是这一次,埃里克的父亲没有这么说,他尝试去换了种说法:“你看上去很失望。”

埃里克:“我当然很失望了! ”

父亲:“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埃里克:“是的,正是这样!”

父亲:“那听起来真遗憾!”

埃里克沉默了一阵:“哦,不过以后还是可以玩的。“显然,他的怒气看起来消失了,在下午余下的时间里,他都表现的对怒气无所谓了。

其实,语言就像一把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很多事情上,孩子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父母也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偏要那么想。沟通造成的障碍,伤害了孩子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孩子的念头有时候很稀奇古怪,但那却是他们内心真实反映,他们渴望能被理解。假设是个陌生人,他们都会感激那些能感同他们自身遭遇的人,何况是个孩子?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句话多么的温馨,一点也不难说出口,可是现实是,又有多少的父母意识到去理解、鼓励孩子。在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更多的父母选择的是责备和打骂,又有多少意识到开导沟通的重要性?用心的沟通,技巧的沟通,才能拉近彼此的心。

同样换位到师生的关系,也因如此。我想,这些沟通的技巧,将会永远的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