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习题精品课件
第一篇:欧姆定律习题精品课件
高二物理选修3-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精品教案
第二章
恒定电流
2.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材分析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在体现功能关系上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因此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本节的关键。外部电路从电势降低的角度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在内部电路,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电源内部反应层的作用,把其他形式能量转化为电能,电势要增加。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做工的角度认识了电动势的概念,本节依照通过功能关系的分析建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可行的。如果学生能娴熟的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物理过程,对于解决物理问题是有好处的。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2、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3、掌握电源断路和短路两种特殊情况下的特点。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4、熟练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5、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知道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实验,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2、通过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教学,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定律进行有关讨论。
2、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教学难点
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讨论、讲解 教学用具:
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电键、导线若干、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前边我们知道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只有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连成闭合电路,电路中才有电流。那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源提供的电能是如何在闭合电路中分配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师:(投影)教材图2.7-1(如图所示)
教师:闭合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内电路和外电路。
教师:在外电路中,沿电流方向,电势如何变化?为什么?
学生: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因为正电荷的移动方向就是电流方向,在外电路中,正电荷受静电力作用,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教师:在内电路中,沿电流方向,电势如何变化?为什么?
学生(代表):沿电流方向电势升高。因为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将正电荷从电势低处移到电势高处。
教师:这个同学说得确切吗?
学生讨论:如果电源是一节干电池,在电源的正负极附近存在着化学反应层,反应层中非静电力(化学作用)把正电荷从电势低处移到电势高处,在这两个反应层中,沿电流方向电势升高。在正负极之间,电源的内阻中也有电流,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
教师:(投影)教材图2.7-2(如图所示)内、外电路的电势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外电路电阻为R,闭合电路的电流为I, (1)写出在t时间内,外电路中消耗的电能E外的表达式;
- 3
2、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教师:对给定的电源,E、r均为定值,外电阻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如何变化? 学生:据I=E可知,R增大时I减小;R减小时I增大。 Rr教师:外电阻增大时,路端电压如何变化? 学生:有人说变大,有人说变小。
教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探讨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1)投影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3)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外电路的电阻,观察路端电压怎样随电流(或外电阻)而改变。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当外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当外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教师:下面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式是什么? 学生:U=E-Ir
教师:就某个电源来说,电动势E和内阻r是一定的。当R增大时,由I减小,由U=E-Ir,路端电压增大。反之,当R减小时,由I路端电压减小。
- 56当滑动触头P由I向b滑动的过程中,灯泡L的亮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 A.逐渐变亮 B.逐渐变暗 C.先变亮后变暗 D.先变暗后变亮
解析:灯泡的亮度由灯的实际功率大小决定.电灯灯丝电阻不变,研究通过灯丝电流的大小可知灯的亮度. 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不变,通过灯泡电流由外电路总电阻决定。外电阻是由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决定的,当滑动触头由a向b滑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I=
E减少,灯泡的实际功率PL=I2RL减小,灯泡变暗。
R总r综上所述,选项B正确。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定量应用
【例2】 如图所示电路中,R1=0.8Ω,R3=6Ω,滑动变阻器的全值电阻R2=12 Ω,电源电动势E=6 V,内阻r=0.2 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变阻器中央位置时,闭合开关S,电路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各是多少?
R22R66Ω+0.8Ω=3.8Ω 解析:外电路的总电阻为R=1R266R32R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I=E6 A=1.5 A Rr3.80.2即电流表A1的读数为1.5 A 对于R2与R3组成的并联电路,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并联部分的电压为
R22=1.5×3 V=4.5 V U2=I·R并=I·RR322R3即电压表V2的读数为4.5 V 对于含有R2的支路,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通过R2的电流为 I2=U24.5 A=0.75 A R2/26即电流表A2的读数为0.75 A 电压表V1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根据E=U外+U内得 U1=E-Ir=6 V-1.5×0.2 V=5.7 V 即电压表V1的读数为5.7 V. 点评:
1.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均视为理想电表(题中特别指出的除外),即电流表内阻视为零,电压表内阻视为无穷大。
2.解答闭合电路问题的一般步骤:
(1)首先要认清外电路上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必要时,应进行电路变换,画出等效电路图。
(2)解题关键是求总电流I,求总电流的具体方法是:若已知内、外电路上所有电阻的阻值和电源电动势,可用全电路欧姆定律(I=
E
)直接求出I;若内外电路上有多个电阻Rr值未知,可利用某一部分电路的已知电流和电压求总电流I;当以上两种方法都行不通时,可以应用联立方程求出I。
(3)求出总电流后,再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或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求各部分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课余作业
- 910 -
第二篇:欧姆定律习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1.欧姆定律是研究导体电阻的规律,第二节欧姆定律习题一。 ( )
2.欧姆定律是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以及导体电阻三者关系的规律。 ( )
某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测定这段导体的电阻,这种方法称为伏安法。 ( )
5.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必须在同一段电路上。 ( )
6.1伏/欧=1库·秒。 ( )
二、填充题
1.将阻值3千欧电阻接在6伏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安,合____毫安。
2.10微安电流流过3兆欧电阻,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伏。
3.将10欧电阻直接接在1节干电池两端,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毫安。若用电流表测量该电流时应选用________量程,物理试题《第二节欧姆定律习题一》。
4.当导体两端电压为3伏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1安。该导体的电阻是____欧。若使导体中的电流为0.5安,则导体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伏,此时导体的电阻是____欧。
三、计算题
1.如图1所示,并联的红、绿、白三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伏,电阻分别是3230欧、1210欧、484欧。求通过各盏灯的电流。
2.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2伏时,导体中的电流为0.5安,如果两端电压增大到4伏时,导体中的电流为多大?如果电压减小到1伏时,电流又是多大?
3.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3伏时,它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压是5伏时,能不能用量程是0.6安的电流表来测量这个定值电阻的电流?
欧姆定律 答案
一、1.× 2.√ 3.× 4.√ 5.√ 6.×
二、1.2×10-3;
22.30
3.150;0.6安
4.30;15;30
三、1.0.07安;0.18安;0.45安
2.1安;0.25安
3.0.83安大于0.6安,不行
第三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案+学案+习题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内容:(1)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能够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通过对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2)应用定律讨论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难点:短路、开路特征,路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
三、教具
一节旧的9V干电池(内阻较大)、两节新的5号干电池,小灯泡、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路示教板一块,演示的电压表一个,4节1号干电池,10Ω定值电阻一个,演示电流表(1.5A量程)一个,滑动变阻器(0~50Ω)一个。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源的电动势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电源特性的物理量,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它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一般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在短时间内可以认为是定值。现在我这里有一节从遥控车里取下的电池,请一个同学说出如何测量它的电动势,并实际测量是多少伏?
学生:用导线把电压表并联在电池的两端,其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动势。测出一节为9V。
教师:对。再看我手里拿的是两节5号干电池,把它们串联起来后,其电动势是多少伏?
学生:3V。
教师:出示投影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当把开关S拨到1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学生:很亮。
教师:现在,我把开关S拨到2,小灯泡和9V的电源相连,同学们想一想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可能把小灯泡烧坏,也可能不烧坏,但比刚才要亮得多。
教师:我们来实际做一做实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把开关拨到2后,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比刚才接3V的电源时还稍暗些。怎么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板书: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在如图2所示的闭合电路中(用投影仪显示图2电路),电源电动势和内、外电压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学生:内外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U外+U内 教师:设这个电路的电流为I,根据欧姆定律,U外=IR,U内=Ir,那么 E=IR+Ir,电流I=E/(R+r),这就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板书: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内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和电源电动势成正比,和电路的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表达式为 I=E/(R+r)。同学们从这个表达式可以看出,在电源恒定时,电路中的电流随电路的外电阻变化而变化;当外电路中的电阻是定值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源有关。
教师:同学们能否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第一个实验现象呢? 学生:9V的电池是从遥控车上拿下来的,是旧电池,它的内电阻很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用它做电源,电路中的电流I1可能较小;而两节5号干电池虽然电动势是3V,如果是新的,它的内阻就很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2可能比I1小,用这两个电源分别给相同的小灯泡供电,灯泡的亮度取决于I2R灯,那么就出现了刚才的实验现象了。
教师:很好。一般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在短时间内可以认为是不变的。那么外电阻R的变化,就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继而引起路端电压U、输出功率P、电源效率η等的变化。
2.几个重要推论
(1)路端电压U随外电阻R变化的规律 板书:2.几个重要推论
(1)路端电压U随外电阻R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如图3所示电路(投影显示电路图3),4节1号电池和1个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组成电源(因为通常电源内阻很小,U的变化也很小,现象不明显)。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是如何随R变化?
教师:从实验出发,随着电阻R的增大,电流I逐渐减小,路端电压U逐渐增大。大家能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吗?
学生:因为R变大,闭合电路的总电阻增大,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E/(R+r),电路中的总电流减小,又因为U=E—Ir,则路端电压增大。
教师:正确。我们得出结论,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增大而增大,随外电阻减小而减小。一般认为电动势和内电阻在短时间内是不变的,初中我们认为电路两端电压是不变的,应该是有条件的,当 R→无穷大时, r/R→0,外电路可视为开路, I→0,根据 U=E—Ir,则 U=E,即当外电路断开时,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两极电压,数值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当R减小为0时,电路可视为短路,I=E/r为短路电流,路端电压U=0。
板书: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增大而增大,随外电阻减小而减小。开路时,R>>r,r/R=0,U=E;短路时,R=0,U=0。
(2)电源的输出功率P随外电阻R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纯电阻电路中,当用一个固定的电源(即E、r是定值)向变化的外电阻供电时,输出的功率P=IU=I2R,又因为I=E/(R+r),所以P=[E/(R+r)]2R=E2R/(R2+2Rr+r2)=E2R/[(R—r)2+4Rr]=E2/[(R—r)2/R+4r],当R=r时,电源有最大的输出功率Pm=E2/4r。我们可以画出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图线,如图4所示。
板书:在纯电阻电路中,当用一个固定的电源(即E、r是定值)向变化的外电阻供电时,输出的功率有最大值。(把上面的推导过程写在黑板上)下面我们看一道例题。
例:如图5所示电路,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R0是定值电阻。现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1)使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最大,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是多少?(2)使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最大,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是多少?(投影)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分别做这两问。(约5分钟)本题需要注意的是第(1)问中,求定值电阻的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时,应用公式P=I2R0,当I最大时,P最大,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只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小时,I有最大值。即R=0时,R0上消耗的功率最大。第(2)问中,可以把R0等效为电源的内电阻,利用刚才的推论,如果R>R0+r,当R=R0+r时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最大;如果R<r0+r,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取最大时,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最大。
</r0+r,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取最大时,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最大。
教师:当输出功率最大时,电源的效率是否也最大呢? 板书:(3)电源的效率η随外电阻R变化的规律
教师:有电路中电源的总功率为IE,输出的功率为IU,内电路损耗的功率为I2R,则电源的效率为η=IU/IE=U/E=R/(R+r),当 R变大, η也变大。而当 R=r时,即输出功率最大时,电源的效率是50%。
板书:电源的效率η随外电阻R的增大而增大。 3.课堂小结
(1)在使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要注意它的适用条件是外电路是纯电阻电路。(2)对闭合电路中,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等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要学会用公式法和图线法去分析和讨论。
4.思考题
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恒定,当负载R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于是电路中的三个功率:电源的总功率P总、电源内部消耗功率P内和电源的输出功率P外随电流变化的图线可分别用图乙中三条图线表示,其中图线Ⅰ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图线Ⅱ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图线Ⅲ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
(北京二中陈雯)
第四篇:粤教版精品课件课件 《登高》教案3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加强背诵指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投影画面)
1,(音乐起)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放音乐《二泉映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 2、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3,节拍要清晰,体现诗的韵律。语气要缓慢,沉重,读出“悲”的基调。 首联
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
颔联
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句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可重读、适当延长、有余韵;“萧萧”“滚滚”要拉长声音,再现木叶和江水的形象,表现诗人不尽的愁绪哀思。
颈联
是全诗的高潮,要提高声调,读得悲愤。重读 “悲”“常”,描绘长年飘泊之苦;重读“病”“独”,刻画老病孤愁,以加重悲苦情绪。基调沉重,宜缓缓读出。
尾联
含无限凄凉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二,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三,写作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四,赏析全诗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八层愁苦。 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五,研讨思想内容
1、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2、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3、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4、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5、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七,比较阅读感悟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感悟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
(两诗均以“秋景”为描写对象,但景物特点、绘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较大差异。) 板书: 情感蕴藏: 首联:哀婉孤独 颔联:沉郁 高昂 颈联:愁苦沉痛 尾联:忧愤 无奈
第五篇:粤教版精品课件课件 《从军行》教案
《从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王昌龄和边塞诗。
2.培养初步鉴赏诗歌词句的能力。
3.品味王昌龄诗歌雄阔豪壮的气势和精炼含蓄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中的豪情壮志和思归情感。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过程与鉴赏
(一)引入新课 略
(二)方法指津 1.边塞诗
以擅写边塞战争、塞上风光、仕途坎坷内容而得名。始于六朝及初唐,盛于开元、天宝年间。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故又称高岑诗派。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等名列此派。边塞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悲凉慷慨,又有缠绵婉转之情,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王昌龄诗歌既有热情讴歌将士们爱国豪情和昂扬斗志的,又有写戍边将士思乡的忧愁与痛苦的。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泛: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奔放,富有崇高感。
3.边塞诗的阅读:
(1)弄清边塞诗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2)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如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的崇敬之情。
(3)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文本鉴赏 1.诗人小传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曾任江宁(今江苏南京)令,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南西)尉,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弃官居江夏,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诗承建安风骨,风格雄浑,名重当世,尤以七绝出类拔萃,赢‚七绝圣手‛之称。后人推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留下诗近200首,其中绝句约占二分之一。
2.诵读指导
一、把握节奏
二、读准语调
青海长云暗雪山,——基调豪壮 孤城遥望玉门关。——用悲壮语调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用坚定语调读 不破楼兰终不还。——用豪壮语气读
三、读出意境
第一、二句:概括描绘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诗人用鸟瞰的笔法,次第展开了西北边陲的广阔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第三、四句直接抒情,在惨烈的战斗中,金甲尽管磨穿,但将士报国壮志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表达戍边将士不畏环境恶劣,不怕战争艰苦,誓死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小结:这首诗有长期戍边的悲苦,更有保卫边疆的慷慨。而雪山长云、海天无际中的独立雄关,形象地烘托出这种复杂的感情。
3.美点赏析
1、诗歌如何描写边塞戍守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 环境? 虚写:
1、2句想象夸张 实写:黄沙 战场 荒凉萧瑟
2、诗歌是怎样表现边塞将士的宽广胸襟的? 战斗生活:孤城遥望 百战穿 誓言:终不还
3、说说本诗的意境? 阔大悲壮:
1、2句情景交融 悟出
3、4句直接抒情 倍感
四、问题探究
问题: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诗主旨说:‚作豪语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沈德潜的说法理由何在?请你查找资料,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参考资料一:
《唐贤清雅集》:‚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
《唐人绝句精华》:‚又换一意,写思归之情而曰‘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
参考资料二:
《从军行》属乐府旧题,这组诗共七首,未必是一时之作,但却是完整的边塞组曲。《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从军》诸作,皆盛唐高调,极爽朗,却无一直致语。‛这组诗既写了将士们安边报国、勇于进取的豪迈精神,也抒发了他们无法排遣的乡思和离愁。诗中表现的思想情感是多元的、丰富的,既有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豪情壮志,又有真切实在的厌战思乡、渴望和平的人之常情。其
一、二采用细节描写表现边人的思亲怀乡之情,深挚感人;其四写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为国戍边,渴望胜利的心情;其五写激动人心的胜利情景。
参考资料三:
王昌龄诗集中,边塞诗约二十馀首,厌战的多(如《塞下曲》
三、四;《塞上曲》、《代扶风主人答》及长诗《箜篌引》等),表现立功、尚武者寥寥。就是‚不破楼兰终不还‛,按沈德潜评说,‚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真是懂得诗家三昧。我总觉得王昌龄诗,有种极可贵的人性、人道精神,‚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今天读来都震撼人心。中国战争亘古迄今,都是‚以血肉作长城‛‚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来不考虑人的生命价值。正是从人性出发,王昌龄诗集中,宫怨、闺怨题材,特别丰富、感人,边塞与宫怨,两种题材,实即一个歌颂人性、人道主题。如能从这一方面着笔,可能对唐诗‚底蕴‛,能发掘得更深一些。——选自《中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