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摘抄10条新闻
第一篇:焦点访谈摘抄10条新闻
摘录新闻10条
新闻摘录(10条):
1.当地时间2015年2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总理梅德韦杰夫向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以纪念“祖国保卫者日”。
2.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公布提名名单,《鸟人》和《布达佩斯大饭店》分别以9项提名领跑,《模仿游戏》提名8项紧随其后,《少年时代》、《美国狙击手》分获6项提名。今年共有8部电影获得了最佳影片提名,比过去三年都少。演员方面,热门如“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双双入围影帝角逐,梅丽尔·斯特里普第19次入围表演奖再刷纪录。第87届奥斯卡于美国时间2月22日在好莱坞杜比剧院揭晓。
3.中新网2月1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特别是在政府行政机关内推行一系列厉行节俭举措,赢得两岸四地很多高校青年学生高度认同。农历新年来临之际,香港环境保护协会联同两岸四地百所高校的大学生,用简单、环保的“水果贺卡”为总书记及其他国家领导人送上新春祝福。
4..中新网西安2月23日电 (记者 冽玮)2015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足迹遍至延安、铜川、西安等地。目前,习近平所到之处,已成为羊年春节旅游的新热点。
5.奥巴马向华人拜年,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月18日即中国农历除夕当天,美国总统奥巴发布视频,向全球华人华侨祝贺羊年新年的到来。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月18日即中国农历除夕当天,美国总统奥巴发布视频,向全球华人华侨祝贺羊年新年的到来。
6.人民网2月24日讯 据BBC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星期一(2月23日)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俄罗斯同邻国乌克兰开战“不大可能”。他还说,他支持以明斯克协议作为实现乌克兰东部稳定的最佳出路。
7.日本政府官员披露,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年春天访问美国期间,有望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两国政府正就此进行最后的安排。安倍打算4月底至5月初访美,准备成为首名在美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演讲的日本领导人。
8.据新华社雅加达2月23日电印度尼西亚官员23日证实,印尼已经邀请包括朝鲜在内的109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参加今年4月在印尼举行的亚非峰会60周年纪念仪式。
9.央视的春晚是30年多来中国除夕夜的传统节目,今年,春晚的广告更是打到了纽约的时代广场。从小年夜开始,到大年初八结束,春晚的广告在时代广场的大广告牌滚动播出,每小时两次,每次三分钟。但这个户外广告与其说是给走在广场上的人看的,不如说戏在场外,更多是为了出口转内销扩大在国内的影响力。时代广场的中国屏背后,是面向中国市场的跨境营销策略。
10.中新社华盛顿2月23日电 (记者 刁海洋)当地时间23日,美国新任防长阿什顿·卡特在出访科威特期间召集20多名军方高级将领以及外交人士举行闭门会议,讨论打击“伊斯兰国”战略。他会后向媒体表示,当前战略总体上是正确的,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第二篇:一对一访谈技巧(《深度访谈—如何结交陌生人》总结摘抄)
一对一访谈技巧
——《深度访谈》学习总结
中国人的人际交往观
中国是一个主要由熟人理论构成的社会,遵循着“内外有别”的基本原则。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用“差序格局”来描述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模式:任何事物,都可以依着与自己的亲疏熟生而产生判断与感情上的差异,基本上,对于同一件事,人们越是接近与熟识,所发生切身感受的反应就越强烈乃至接近自我的反应,而越是陌生与疏远的人群,人们则越可能采用冷漠甚至谐谑的旁观态度。
语言的传达
心理及传播专家们公认,在人们所表述的语言中,大多数不是通过语言进行的,70%~95%(对于具体程度存在不同的研究成果)的意义是通过表情(Expression)、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辅助的可见资料(Visual aids)等来表达的。
与陌生人对话的技巧
1. 粘连的发问:人们不好意思不回答由自己的话引起的疑问。因此针对对话对象的语言而提出的进一步的问题可以使得双方能够进行持续的对话。
在初次聊天中深度交流的另一个措施,是提出一两个有冲击力的问题,这样可以丰富交流的内容。例如与一个机关干部交流,如果你说他的气质很有端庄感,并问他是否学习过形象礼仪课程,他很有可能在感到舒服的同时,对这种课程的内容发生交流的兴趣。
2. 关联信息与相似性:相似包括同乡、校友、同一专业领域,关联包括朋友的朋友、共同的爱好、去过同样的地方、面貌与某些熟人的相似处、有兴趣的共同话题等等。关联与相似可以明显缩短与陌生人对话中双方的心理距离,产生“世界真小”的感觉,这是在对话与揣摩过程中最需要注意把握的捷径。
深访的目的
深访时要注意使用探询(探测)题,而不用是非题。真正的深访当中,我们需要的是故事“story”和场景“context”。因为深访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知道别人的判断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得到他们的判断依据,他们根据什么来得出这样的判断。
真正有价值的是得到这个判断的依据!
(平时可以怎么练习)逐字逐句地细细琢磨一个访谈记录,找到那些你可以跟进深挖而在访谈中被你忽视的地方,这正是可以帮助你得到好的数据并且最大程度地获得信息的机会。
★ 深访挖掘的几个原则
一、 所有的说法都要有定义。通常保险的方法就是对有点抽象或者很重要的词语继续追
问,而眼熟的就不用定义。比如说,这个人看上去特别cool,cool这个词就可以问(是冷漠?时尚?帅气?聪明?能干?);而说一个人盛气凌人,虽然很熟悉,但是如果和奢侈品有些关联,我们就必须要搞清楚什么是盛气凌人(说不定是褒义呢)。
二、 所有的判断都要有例子。例如说,**店的服务糟透了,那么请问糟透了这种说法有
什么具体的例子吗?
三、 所有的事情都有原因。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揣摩对方所说的话,而必须通过
询问原因来知道来龙去脉。
四、 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理解。如果消费者在前面访谈中说某某产品很重要,但后面又
说买来没有用。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的方式来询问,得到的结果是虽然自己本来觉得没有用,但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有用,所以才消费。这样的被动消费就是通过联系问出来的。
访问前的准备
在安排访谈之前,强烈建议仔细的浏览,果断地删减没有意义的问题。可以试着挑战自己,精简扼要地回答问题,如果对方不能在舒适自然的心情下诚实地回答问题,一定是提问的方式有不恰当的地方。当删减工作完成后,接着应该进行一个试访。访问前精心的准备可以保证提出的问题都是“好问题。”
启动对话的策略
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受访者贡献信息:人们都有帮助他人的动机,受访者通常乐于把自己日常工作、生活圈内的一些知识以一种新的方式贡献出来。 例如,当我们面对这个陌生人的时候,下面这样一些提问形式,都有可能得到受访者积极的回应。
“关于北京,您作为一个本地人,在向一个外地人介绍的时候,有哪几样东西是特别值得一说的?”
“您是一个销售的好手,如果我是您的徒弟,你认为最先要让我了了解的要点是什么?”
访问员的态度
访问者应该以一种自信、轻松的姿势进入对受访者的访问,在访问过程中自信到足以和受访者对话。这是在整个访问中表现出心理平行性的重要因素。
在访问过程中,访问员可以就一些具体的问题和事项表示自谦,以示对受访者的尊敬和期望。但不应过度自谦,或者夸张地推崇受访者的个人地位。如果我们对一个受访者说这样的话,就不太妥当:
“您是企业家,见识很多,可能我问的问题很幼稚,请您多多包涵。”,
“您说的肯定是对的,我也不是说您说的不对,我只是想再问您一下......”
“我们是工作不久的人,经验不是很多,提出的问题也许不在点上,您可以多指教我们。” (访问能进行的前提是访问员与受访者的心理地位具有一定的平行性。)
访问员的神态
目光稳定、平视受访者,并保持脸部表情的轻松和微笑。平视的目光给与受访者一种柔
和压力、一种稳定的专注感和对于其回答的诚恳的期待。
★ 有助于深访实施的措施
★ 通过表扬、肯定、鼓励的方式让受访者更愿意提供信息。例如“您这个观察很有新意”“您的话让我有很大启发”“我想其他人可以从您的经验中学习到很多。”
★ 通过强调受访者信息的价值及对改善产品、服务、策略的价值,激发受访者的贡献积极性。
★ 认真倾听,使深访成为受访者宣泄敌意、抱怨、挫折感、希望与恐惧的机会
★ 如果访问者对受访者的情况、境遇表现出真诚的关心与切身的感受,就大多能获得受访者的积极回应,这在孩子与老人群体中表现尤其明显。
★ 信息披露策略:向被访者提供适当的信息或指导,建立双方的信赖与亲切感。但以不影
响受访者的观点为前提。
★ 明确认可策略:不要让受访者感到我们站在判定、揭露、批评或反对他的立场上,而是站在肯定他乐于与我们合作并提供信息的角度上。
在访问过程中,无论受访者所谈论的话题是否完全符合访谈的内容,只要是受访者在很积极地表达,访问员就需要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来表达对受访者谈话的赞许:不时用笔记录谈话的关键词;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传达赞同或疑问(不时微笑点头,迷惑的表情等,见 “积极倾听与消极倾听”)
★ 偏题时的聚焦策略:对于过于散漫和健谈的受访者,或者一些具有舆论领袖倾向的专业人员和专家,谈话很可能会偏离预设的轨道。这时需要访问者有技巧地强调访问的核心问题而又不伤害受访者的积极性。通常的说法是:“你说的这点真的很有趣,那么关于***又是怎样呢?”“我知道这方面你也是很有经验的,但你不妨跟我再多说一些关于***的事情。”
积极倾听与消极倾听
消极倾听指很安静、专注、不打断对话的话语;而积极的倾听则用一些赞同的语气词(哦、噢、真有意思、这样啊?真的?)作为反应,并适时不断地做一些记录。记住,即使用录音机、录音笔,访问者也应不时地记录一些谈话要点,这不仅有助于对方直观地觉得你对他的意见重视,也有助于你把对方陈述中一些需要在下一步递进追问的问题点记录在案。
★ 用递进的方式进行询问
深访的核心大部分都来源于我们对受访者回答的递进追问。其每一个问题都来源于他的前一个答复。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受访者说的一句话里面有好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来继续追问,这就需要访问员随时准备一个本子记下疑问。这些不断记下的笔记就形成一个现成的提纲。
★ 一些主要的提问策略和方式
扩展策略:那是怎么开始的?导致了怎样的结果?后来发生了什么?你能继续描述后面的情况吗?
细节挖掘策略:你能更详细地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角色确认策略:当时还有谁在场?他们做了些什么?他们做的这些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内心透视策略:当你看到孩子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当你看到孩子这样反应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你还记得当时说了什么?你说完之后有什么感觉?
解读模糊信息策略:(针对受访者的语气、语调、身体语言等)你摇头想说明什么呢?当时哪方面的情况让你刚才长叹了一口气?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说到这里就感到难以继续说下去吗?
走出困难策略:(针对敏感、尴尬的问题,除了首先在一般问题上建立与受访者的信任之外,尽量使用测探技术)让我们设想这样一种情况下......一般人会怎么做?这种情况你会遇到吗?你的反应方式和其他人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吗?
化解访谈僵局
深访过程汇可能出现的僵局包括:
※ 冷漠的受访者
※ 只愿意简单回答的受访者
※ 挑战访问的必要性
※ 坚持只提供有限的信息
※ 到了限定时间问题却没有问完
针对冷漠的受访者,尽量询问比较详细的问题,在心理上不要受其冷漠态度的影响,必要时使用在其他访问中的一些结果作为参照内容,追询受访者的意见。
针对简单回答者,注意在其回答中发掘问题,而不要简单地转移到其他问题上。大多数人会感到自己负有为自己的回答解释清楚的道义责任。
当受访者挑战访问必要性时,可以强调许多决策者从这些意见中受到了启发,所谓“难者没有,有着不难。”受访者长期拥有经验才觉得必要性不强,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受访者的意见就很有价值。
当受访者坚持只提供有限的信息,访问者同意就此展开回答,在其叙述进程中巧妙地以追问而引入其他问题。
对于设定时限的访问者,访问时注意可灵活调整一下访问的问题,辅助问题适当减少,把核心问题提前。到了预定的时限,主动提醒对方能否延长一点时间,如得到否定的回答再追问是否可以进行二次访问。
深访的灵活性
深访本身并不是死板的过程。本来有六个点进行挖掘,但被访者当下特别强调某个点,我们就可以只选一个或是先挖掘这个点。
访问过程中的一些规则
1. 如果受访者一定要说,就让他说完,尽量不要打断。
2. 驾驭受访者提供的信息,确保能够发现其中的节点问题,不断追询,达到尽可能深的部
位。
3. 讲究深度,以使获得的信息能使访问者足以判断整个事件场景的来龙去脉及根由,如同
全心投入地看完一个电影以后对电影情节达到的整体认识。
4. 访问过程中的话题转移应尽量使用相关情节与信息实现自然平滑地过渡到不同的问题
节点上,而不是刻意另起一题的方式。(这一点比较难)
5. 在触及受访者不舒服、伤心、尴尬、生气的情节时,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必要时回到一
些相对轻松的问题上,在适当时机再回到那些敏感的话题上。
★ 访问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
★ 频起话头:未在受访者前面的回答中追问相关问题的节点,导致未能形成递进采访的格局,不断新起话头,频频出现短促的对话,导致访问只是“点到为止”。(犯过的问题,注意!)
★ 自我确认:对受访者反应的一些判断、情绪化意见、概念未加追问,而是使用了认同式
的回应,从而中断或终结了追寻路线,自阻深入的努力。(犯过的问题,注意!)
★ 无关话题:在访问过程中,为一些无关话题使用追问(如在头发修复需求的访谈追问发
型的问题),浪费了较多时间。(犯过的问题,注意!)
★ 忽略过程:对于一个时间、行为、故事的具体过程细节、关键行为、考虑、互动情节缺
乏细致的追问、探询,从而显得过于简单化与主观判断化。
★ 过多是非题
★ 数问一题
★ 简单提问:简单提问就是询问与确认过于简单的事实,而非启发消费者描述一个事件场
景的问题,从而导致受访者的回答过于简单直接。在深访中直接的问答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们要注意从一个问题中衍生出若干个场景,把受访对象语言中的场景展开来分析,展开的越细就越有可分析性。
访问结束的策略
1. 指出约定时间已到或访问的目的已经达到。
2. 询问受访者是否还有补充。
3. 可将主要总结的要点向受访者进行核实。
4. 表达对受访者所提供信息的启发性价值的肯定,感谢受访者百忙中抽出时间。
第三篇:2013年10月16日“焦点访谈”观后感
少一点“台账检查”,还基层干部“务实工作”机会
----看2013年10月16日“焦点访谈”有感
工作之余,打开电视细品今日“焦点访谈”之《编不完的台账》。大快人心,总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也真是“冲动”。冲动意味着什么这个常识我是清醒的。(但中国权威栏目“焦点访谈”是公正的、客观的)
“焦点访谈”大致内容:基层干部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一天埋头做资料,编台账。台账从一张变成一本,从一本变成几本,十几本,几十本,要求打印成册、成书。我觉得倒像个出假书的“编辑部。但也没有办法,资料就是工作,领导喜欢看“台账”,重过程资料啊,与考评考核挂钩的。
作为老师,我时刻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算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是教好书育好人呢还是做一个合格的资料员)?社会发现展与老师有没有关系?(有些乡镇把才提干的,水平低的不懂教育的分管教育)
作为乡镇学校,也够可怜了。要求落实“相关”文件,主管局的,乡党委、政府的,县公、检、法、司,卫生、计生、工商、水利、哪个不是我们的上级啊,哪个不给我们“重要指示”啊。文件多如麻,一年300多号文件是足足有的,也就是说每天就得认真“贯彻落实”文件。
安全工作也是大家最敏感的工作,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那天就听老师经常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班会课上老师才提到“安全”,学生一口气会说完:一是交通安全,二是食品安全、三是毒品、四是……因为他们经常听到。哪个学生意外了,有良心说老师没有强调吗?家长还会说老师管理不到位吗?领导有必要说老师工作不务实吗?
前不久,“相关”领导亲自来我校检查“平安务川”之“平安校园”。来就进办公室说这样没有资料,那样资料不完善。我无奈地说:你要平安资料还是要平安校园?如果你要平安资料的话,我可以一分钟给你,没有枪没有炮“百度”可以造。但要平安和谐的校园是我们一值努力的,你可以转一转、走一走就感受我们的校园氛围,平不平安、和不和谐,领导说我不讲政治(其实我是关注政治的,包括中央的、地方的)。
其实,我对校园安全丝毫没有敢放松过,学校没有实行“坐班制”,我依然是全天在校。总是到学校走走、查查、试试。周末放学我会到校门口执勤,有无打架、有无非法车辆……这些都是保障校园安全的基本。何必要我留下图片资料呢?何必要作秀呢?就像一天我洗脸梳头一样,不必大惊小怪嘛。
“整脏治乱”来了,仍然看资料。看什么资料嘛,看干不干净、整不整洁得了吧?
“食品卫生”来了,“营养餐”来了,“帮一带一”来了,“六五普法”来了,“综治工作”来了,“继续教育”来了,“9+3”来了……哪一样都不敢大意。最后我们才轮到“备批改”检查。也就是说,其它工作做好了顺便做下“本职工作”。
我们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做好教育,更不可能有时间去搞课题、科研了。
真心希望少一点“专项检查”,还老师充足的时间钻研教材。让教师快乐工作。(没有时间了,我去赶资料去了……)
第四篇: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深度挖掘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深度挖掘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创新,各类型节目纷纷亮相荧屏,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就 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它以新闻为由头和内容,以访谈为形式,灵活性、可塑性强 使之成为媒体竞相采用的节目样式。这种类型节目可深可浅,但其深度挖掘则不 外乎两条途径,这可从《新闻调查》和《名人面对面》有关陈丹青辞职的同题材 节目中窥见一斑。
深度的向度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人是事的主体,因此新闻离不开人和事。 有人将新闻简化为以下三个公式: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新闻,平凡的人+不平 凡的事=新闻,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新闻。由此可见,在人+事=新闻这个等 式中只要人、事其中任意一个因素具有显著性、不平凡性就可成为新闻,虽然这 样
事 实。《名人面对面》重笔着墨于陈丹青本人的背景,包括他上山下乡的经历,从 农民一跃成为大学生再到留学生的经历,以及他喜穿中山装的情结;而《新闻调 查》则呈现的是有关事件的背景资料,包括落榜学生的叹息,美院老师的看法, 教育部门官员的态度。
节目中,《新闻调查》和《名人面对面》都用到了简介陈丹青身份、经历的 背景资料片,真正体现节目个性,展现节目深度的背景材料是主持人在访谈现场 挖掘的事实和信息。 《名人面对面》中许戈辉不断询问陈丹青文革经历对他的影 响,对“反”的理解以及他个人对辞职的感受,这些内幕性的资料勾勒出个性鲜 明的陈丹青;《新闻调查》中柴静调查到陈丹青一连四年未招收到研究生,采访 了数位落榜学生,听取了教授对英语考试的批评意见,这些事实展现出事件发生 的深层次社会原因。
2.提问的方式
访谈是节目的主要形式,人物式访谈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景中,以有限的嘉 宾为访谈对象; 事件式访谈的场景随事件解疑的推进而异, 嘉宾也随之变化。 《名 人面对面》只有陈丹青一个访谈对象,而《新闻调查》的受访者涉及学生、老师、 官员、自由画家。
事件深度型的提问策略集中表现为不断质疑,刨根问底。《新闻调查》中柴 静追问, “很多人也都批评体制, 但是没有人因为这个辞职, 您为什么这么做?” “到底是体制不对还是您不对?”“最后是什么让您不能忍受?”质疑是《新闻 调查》的生存方式。质疑要循着问题的指向有疑而问,并且把质疑作为寻找新线 索的契机,根据回答找到其它线索拓展访谈对象继续发问。柴静在陈丹青的回答 中找到他曾经看重的几个落榜学生, 他们对英语考试弊病的痛陈给现行考试制度 有力的一击。
人物深度型则在于激问,不断制造矛盾,调动被访者的积极性,暴露他们的 情绪和情感,展现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名人面对面》中许戈辉问道,“您说是 不是搞艺术的人会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下(大惊小怪,过于敏感)。”“艺术家不 都是自恋的吗,不都是希望名垂千古的吗?您例外吗?”这样的问题迅速调动陈 丹青的情绪,进入状态,陈清事实。正是在不断的激问中人物访谈克服了单一场 景的乏味,把访谈引向高潮,在现场气氛张弛有度的情况下走向内容深刻。
3.叙事结构的安排
《新闻调查》采取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强调“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 事人物化”,所以制造悬念和解开悬念构成它的叙事过程。《新闻调查》不断揭 秘未知,由浅入深、步步为营。陈丹青为何辞职――招不到合格的学生――学生
素质如何?(英语未达标)――考试制度的弊端(以文化成绩定生死)――学者 /学生/画家解读英语考试、教育体制。由此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由表及里,最终 深入新闻事件的内核。
《名人面对面》采用传记式的叙述方式,以人为着眼点,人物的经历娓娓道 来,展现“事在人为”的特殊性,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让观众感触到鲜活人 物,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节目从陈丹青辞职回溯到他儿时的经历,上世纪七 八十年代的教育体制下他“进步”为研究生,现今教育体制下他“退步”辞去教 授;文革记忆造就他敏感、愤怒,留美经历促成他好反思、参照;他直言敢谏, 追求人格独立,现世沉默畏惧,麻木不仁。在一对对矛盾冲突中,人物立体化, 事件明朗化。
综观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其深度开掘的两个维度各有千秋。虽然人物维度 较事件维度缺少大视野,并且常常为人所忽视,但是它却为理解新闻事件提供另 一视角。 此外人物维度并非要名人才有挖掘价值, “不平凡的人” 只是相对而言, 在“平凡人+不平凡的事=新闻”这一等式中,当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时,他也就 成了不平凡的人。
第五篇:2015优秀毕业生访谈新闻稿
对自己的未来很多同学内心都充满迷茫:找工作,创业还是考事业单位?4月21日,由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就业服务中心主办的“hold 住 your job”--优秀毕业生访谈活动在致远楼阶梯教室隆重开幕,此次活动是为了搭建毕业生与在校生的互动交流平台,让在校学生通过毕业生直观了解社会与企业,充分向在校生传授求学、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宝贵经历,以此带动优良的校风、学风。唐正宽(2012级工商企业管理现任贵州金叶骏昇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贾方宇(2012级装潢艺术设计自主创业“艺郎饰家设计工作室”)、潘海如(2012级会计电算化专业现任交通银行大堂经理)、刘旭淋(2012级工程测量专业现任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员)、周乔林 (2014级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在校生参
教学院长吴柱新、学生处长刘尚林、就业服务中心涂恒熙、和各分院院长皆出席了此次活动;并邀请到贵安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梁盛平、规划人员张仕话、清镇市规划建设局局长杨溢、清镇市教育局局长肖正友进行现场旁听。
访谈会现场,有不少同学因为时间原因没有来到现场,不过给自己的师弟师妹寄过来了自己的心得视频。会上,五位优秀学生向大家描述到自己在校求学期间、求职或创业、以及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感受,在交谈过程中更表达了对学院教学的认可和对学院老师、同学们的感恩之情。在整个访谈过程,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也给自己的师弟师妹提出了不少“接地气”的建议,如在校期间要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自身,自己值钱找到的工作才值钱;专业技能永远决定你的高度,只有专业扎实才有可能抓住机会;摆正心态,充实内心,加强自身修养,只有一个内心强大的职场人才能把握未来。各分院院长对毕业学生给予了**的评价和悉心的建议,教学院长吴柱新表示,本次访谈会意义重大,不仅仅是一次经验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汇,想做优秀毕业生,只有现在先做个优秀在校生。整个访谈会过程掌声不断,反响热烈。
访谈结束后,大部分同学表示看到优秀的师兄师姐,听到他们所说觉得真实可信,也让自己对未来就业充满不少信心,并表示要多参与实践,多动手,多做兼职锻炼自己,要结合自身要学会给明天订立目标,一步一步的去完成,做好人生的规划,要不畏困难,脚踏实地,坚定的向目标前进;做一个好学生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