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欧洲游自由行攻略(集锦)

欧洲游自由行攻略(集锦)

欧洲游自由行攻略第一篇:欧洲游自由行攻略桂林游自由行攻略桂林四天三夜自由行计划必选景点:1.漓江竹筏漂流2.银子岩3.象鼻山4.正阳步行街5.日月双塔夜景6.西街7.靖江王城可选景点:1.遇龙河漂流2.笛芦公园3.伏坡山4.大榕树5.月亮山。

欧洲游自由行攻略

第一篇:欧洲游自由行攻略

桂林游自由行攻略

桂林四天三夜自由行计划

必选景点:1.漓江竹筏漂流2.银子岩3.象鼻山4.正阳步行街5.日月双塔夜景

6.西街7.靖江王城

可选景点:1.遇龙河漂流2.笛芦公园3.伏坡山4.大榕树5.月亮山6.十里画廊7.金水岩

第一天:重庆——桂林——靖江王城——正阳步行街——日月双塔

上午:重庆江北机场——桂林两江机场——桂林市区

机场大巴20元/人

酒店:201314客栈201花窗房

下午:靖江王城 门票50元/人

晚上:日月双塔夜景

推荐饮食:桂林粥城(正阳街南端的杉湖北路)、椿记烧鹅

公交旅游观光专线:象鼻山、伏坡山、叠彩山、两江四湖

第二天:漓江精华竹筏漂流——兴坪古镇——阳朔(西街)

早上:桂林——阳朔 慢车到杨堤路口10元/人45分钟

杨堤路口前行左拐转阳朔到杨堤的中巴到杨堤码头3元/人15-20分钟

上午:漓江精华竹筏漂流(杨堤乡——兴坪镇)

筏工师傅:100元/人补空35元/座

小蒙师傅 18734807296莫师傅15878367232李斌师傅,电话: 13768717548

叶师傅13877377241杨师傅【18977394565】杨师傅18077367704小李师傅18778309872120元/筏两人270元(景区门票、竹筏、观光车)

兴坪码头——兴坪镇5元/人 兴坪古镇:兴坪古镇对面的大河背村,“漓江沙洲绿”的农家乐,吃啤酒鱼

汽车站——阳朔西街中巴10元/人 一个多小时

码头——兴坪车站(10元)——阳朔(小巴11元)

漂流中途:剑骨鱼68元/斤山水豆腐、南瓜藤、煎鸭蛋、鲜笋炒肉

推荐住宿:西街酒店、庆铃旅馆、阳朔景秀假日酒店、四海饭店B座

推荐饮食:没有饭店、谢大姐啤酒鱼、李记烧烤、黄记玉米汁、西街红星特快晚餐(披萨、牛排)西街酒吧:安静:月色热闹:根据地、丁丁、马可波罗

第三天:阳朔(西街)——遇龙河漂流——银子岩——阳朔(西街)游程:金龙桥—富里桥—遇龙桥—旧县

西街口——朝阳码头坐小面包车

全漂至工农桥4-5小时漂流290元。半漂至旧县2小时120-150元

吴师傅15277320591150元/筏旧县有著名的黎家祠堂

银子岩:60-80元/人银子岩——阳朔旅游专线车

推荐午餐:老根家、

推荐饮食:没有饭店、谢大姐啤酒鱼、李记烧烤、黄记玉米汁、西街红星特快晚餐(披萨、牛排)

第四天:阳朔——桂林——桂林机场——重庆

可到超市买特产

阳朔——桂林 大巴20元/人1.5小时

第二篇:《欧洲自由行》读后感

翻过一些旅游的书,有介绍美食的,有介绍路线的,有介绍风景的,有介绍历史文化的,有介绍地理位置和自然风情的,也有保姆式兼而有之的。但叶永烈的书却还是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更多是一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式的自由体。

打开《欧洲自由行》,仿佛自己也开始跟着作者旅游,飞机的晚点,轮船的士,空姐的一杯饮料,乃至导游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给作者带来不一样的感触,而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构成了丰富真实的旅游生活,不做作,不夸张,雍容,而又自然。但作者毕竟《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编创,知识渊博,眼界独特,行走之处,无论是重大历史事件,还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或者与此相关联的丝丝缕缕,没有什么能逃过作者的眼睛。他不是一个说教者,而是一个兴致勃勃地游者,举重若轻,一笔带过,了无痕迹,却又形象生动,挥之不去。因此,看着书,也好像和作者一起,开始了欧洲十国之旅,眼前是姹紫嫣红的美景,是波澜壮阔的气势,身边是谨小慎微的防范,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是市井百态的忙碌,是湖光山影的悠然,而心中,则是感慨万千的叹服,是宁静如水的甜美,有历史自然的凝固,有对于人生社会认识的升华......

从飘在维也纳上空的音符开始,一路游去,看见绿草茵茵的荷兰,建造了600年的科隆大教堂,他深情地写道:每当我想起科隆,脑际就浮现出莱茵河的粼粼波光和那座无比威严的科隆大教堂,而耳畔似乎还缭绕着夜半回荡在天际的悠悠钟声......旅途上,美丽的塞纳河,古风犹存的比利时,钢铁王国卢森堡,都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来到奔驰的故乡斯图加特,作者不厌其烦,从本茨和戴姆勒写起,从第一辆车的诞生写到奔驰的现状。来到独立思考的瑞士,作者又细细描摹了这个金融帝国与钟表王国以及它的友好邻邦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在描写瑞士的笔墨中,作者发出了少有的感慨:此次瑞士之行,使我明白:安静而中立的瑞士确实很适宜写作,难怪已经加入英国籍的韩素音,却选择了在瑞士安家。

在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作者重点介绍了但丁和米开朗琪罗两位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师,在条条大道通罗马得意大利首都,则主要写了风土人情和盛大的斗兽场,而在教皇之国梵蒂冈,则突出了两个之“最”:最小的国家,最少的人口。当写到切尔诺贝利的核阴影时,作者又以沉重的心情写道:正当人们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科学家指出,切尔诺贝利核污染的威胁要经过漫长的一百年才可能消失。笑容从人的脸上消失。切尔诺贝利的阴影依旧笼罩着乌克兰,笼罩着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

走过墨西哥的历史年轮和《泰坦尼克号》的拍摄花絮,,走过本.拉登的加拿大跳板和温哥华的美丽如春,从欧洲的签证,到欧元,到宾馆,到车与路,到街头的广告,购物,到欧洲的华人,司机,导游,作者用他的眼睛看欧洲,用他的心体味欧洲,用他渊博的知识解读欧洲,有暖颜色,也有冷调子,但却没有讴歌和鞭挞,作为一个客观的游者,他用尽可能冷静的目光,暖暖地心意,深情地诉说,为我们描摹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以真善美和假恶丑来标注,而是静静地存在着,鲜活地运转着,它,就是欧洲,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视界的远方......

第三篇: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内容]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EFTA亦称“七国集团”或“小自由贸易区”。由英国发起、联合其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合组织。1960年 1月 4日,英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和葡萄牙七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亦称《斯德哥尔摩公约》)。该公约经各成员国议会批准后于同年5月3日生效,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1960年3月列支敦士登加入联盟;芬兰于1961年6月成为准成员国,1986年1月成为正式成员国;冰岛于1970年3月成为正式成员国。英国和丹麦于1973年1月,葡萄牙于1986年1月退出联盟,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联盟目前的成员国有奥地利、芬兰、冰岛、挪威、列支敦士登、瑞典和瑞士。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旨在消除成员国间工业品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贸易。按照联盟公约规定,成员国间逐步削减直至取消工业品关税和贸易限额。这一目标于1966年底已经实现。该联盟不搞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对非成员国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和贸易政策,也不搞任何形式的欧洲政治联盟。1973年,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相继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签订特惠自由贸易协定。到1984年初双方已最后免除全部工业品和某些农产品的关税,从而形成一个占世界贸易总额40%以上的包括17个国家的欧洲自由贸易区。1985年11月举行的联盟理事会强调,联盟和欧洲共同体之间现存的联系制度是相互间有效合作的良好基础。实际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已由对立转为融合而无形解体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主要机构有理事会,由成员国部长级代表或常驻代表团团长组成。此外,还有联合咨询委员会、芬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秘书处。出版物有《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报》(季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贸易》(年刊)等。(萨本仁)

第四篇:体验欧洲游五大“陷阱”

体验欧洲游五大“陷阱”.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体验欧洲游五大“陷阱”

莱茵河畔的青山古堡让人心旷神怡。如果旅途中少些陷阱,那么欧洲游应该成为所有出境游中的“王牌产品“。

随着欧盟与中国《旅游目的地国地位谅解备忘录》的正式签署,欧洲29个国家成为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按双方约定,从今年9月1日起,欧洲旅游市场正式向中国开放。专家预测,一场规模浩大的“欧洲旅游热”即将到来。然而,本报记者近日利用休假期间自费赴欧洲11国做了一次“商务旅游”,发现整个旅途陷阱重重,欧洲旅游市场亟待规范。

徜徉莱茵河,观看两岸青山古堡间的秀美山色;泛舟威尼斯,品味旖旎岛城的水韵风情;漫步巴黎,眺望埃菲尔铁塔的巍峨宏伟,感受卢浮宫的富丽堂皇;驻足罗马,聆听圣彼得大教堂的悠悠钟声,怀想古斗兽场肃杀与苍凉„„应该说,欧罗巴的风景真的很迷人。可是,如果你是一位随团旅游的观光客,未必能因此轻松愉快起来。旅途中的种种陷阱会让你的心情同步履一样变得沉重。

价格陷阱旅行社宰客第一刀

据了解,拥有出境组团旅游权利的旅行社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全国有资格开展赴欧洲组团游的共有528家旅行社。这次组织欧洲11国游的“北京××旅行社”就是其中的一家,可就是这样的经国家批准的旅行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这家旅行社报价有问题。”北京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我们一行四人每人交钱是1.8万多元。我问了一下同团的游客,他们有的交1.6万元,有的是1.4万多元,最低的是1.38万元。同一旅行社组织的同一旅行团,价格为什么不统一?”

“我们一行三人参加了这次旅行,每人交费2.88万元,可能是全团价格最高的。”说起价格,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游客房士军先生最为气愤。他告诉记者,这次旅行全团44个人,赴欧洲乘的是同一班机,游览时坐的是同一辆汽车,看的是同样的景点,吃饭住宿也都完全一样,为什么收费价格相差这么大?房先生说:“这家旅行社在收费上真的是太黑了。”

在欧洲旅游是要给导游和司机小费的。据此次旅行的“宋导”介绍,这次旅程每位游客需向导游和司机每天支付5欧元(欧元与人民币比价为1:10.1,即相当于人民币50多元)的小费,全程按15天计算每人总计支付75欧元。对此,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刘树韬先生提出质疑。他说,从8月8日下午在北京启程,到8月20日从荷兰阿姆斯特丹登机21日回到北京,全都算上只有14天,协议书上签订的也是14天;而且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根本用不着导游和汽车司机,真正需要导游和司机有效旅行只有12天,他们为什么要按15天收取小费?仅此一项每位游客就被明着多收了150多元人民币。

景区陷阱该看不让看,想看多掏钱

“上车歪头睡觉,下车找厕撒尿,到了景区就拍照,回来啥都不知道。”这是一首形容外出旅游的打油诗,意在讽喻观光旅游走马观花之状。可在这次赴欧洲11国游中,许多游客反映,连起码的“走马观花”都没有做到,因为许多该“观”的“花”没有安排进来。

在这次旅游中,许多主要景区——比如威尼斯水城、塞纳河、莱茵河等,都被安排成了自费旅游项目,每人收费25欧元。另外,自费项目还有上瑞士铁力士雪山,每人收费70欧元,因无人捧场,导游不得不取消行程。在巴黎看“红磨坊”每人要交135欧元,而据了解,“红磨坊”门票只有80欧元。

最令游客遗憾的是,连许多必看的精华景点——比如法国的凡尔赛宫、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也都被划为自费项目,不仅要让游客再掏腰包,而且价格陷阱巨大。据了解,比萨斜塔景区(不上塔)是不收门票的,导游却向每位游客收费25欧元(不上塔);凡尔赛宫的门票仅为5.3欧元,导游向每位游客收费45欧元。

“自费项目太多,收费价格太高,而且开支不明,是欧洲游中的一个大陷阱。”北京游客李先生说,“除此之外,我认为总计12天的有效观光时间安排11个国家的旅程也很不科学。每天一大早出发,晚上

九、十点钟才到宾馆,平均每天有七八个小时坐在车上赶路,到景点观光时间仅有几十分钟,实在是疲于奔命。”他认为,象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等几个需要跑八九个小时、只观光几十分钟的小国,完全可以取消。而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几个旅游大国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游览时间。

购物陷阱导游坑你没商量

指定购物,是这次欧洲之旅所有游客感触最深的一大陷阱。十多天的旅行,导游总共安排了十多次购物。细心的游客很快发现,从其指定商店所购商品几乎都要比市场上同样的商品价格高。

陕西游客刘树韬先生说:“早就听说导游为拿加扣会带着游客到指定地点购物,早就知道这样的购物是个陷阱,可是这一回我们还是上当了。为什么?因为导游,特别是我们这位全程陪同的宋导实在太会说话,引诱你的手段实在太高了。在奔赴景点的旅行车上,他常常对景区的介绍仅寥寥数语,而对当地特产的介绍却滔滔不绝。什么德国钢皂、意大利皮货、法国香水、比利时巧克力以及瑞士的手表、军刀等等,他不厌其烦地讲个不停。”

后来,当多数游客发现指定购物的价格陷阱并表示不满时,精明的宋导变换了手法:带领大家“参观”荷兰木鞋加工厂,“参观”钻石加工厂,“品尝”风车村的奶酪„„其实还是引导大家掏钱购物。不少人会想,在地处偏远城郊的加工厂里购物,应该比其他地方便宜吧,其实不然。来自上海的两位大学生游客发现,在木鞋加工厂购买的木器比在市场上的同样的东西还要贵,比如同样的一支木花,在木器厂里的价格是1.5欧元,而在风车村一家商店的标价却只有1.3欧元。

最让游客气愤的是,导游为了安排购物甚至不惜牺牲游客景区观光的时间。比如在巴黎安排的三个夜晚两个白天的观光中,购物就占了两个下午差不多是一个白天。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卢浮宫和凡尔塞宫仅分别安排了1小时50分钟的参观时间,根本来不及浏览全貌,而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干脆就没有安排进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保尔教堂和美茵河畔三个著名景点,导游只安排了10分钟,并再三强调时间紧,要大家守时。可随后在所指定商店购物时却安排了1小时40分钟时间。

北京游客韩美玉小姐说:“作为女人,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反对安排适当的购物时间,可是这种缩短观光时间让人购物的作法让人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指定商店购物的价格又明显高于市场价。我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欺骗行为。”

食宿陷阱让你吃不好睡不着

谈起旅游度假,无外乎四个字:吃、住、行、玩。如果说“玩”是中心,那么“吃、住、行”则是前提。很难想象,一次吃不好、睡不香、行不方便的旅游会是一次玩得愉快的旅游。

这次欧洲游在饭店选择上,除最后荷兰阿姆斯特丹一站以外,几乎全部安排在市区小型中餐馆。平均一桌11个人,一直是5菜一汤。开始的时候,有不少游客向导游反映,菜量太小,不够吃,在另外一边进餐的宋导却让大家直接向餐馆服务员反映。记者注意到,一位来自内蒙古教育部门的女游客终于鼓起勇气向服务员提出加点汤的要求,得到的回答却是:“对不起,没有汤了。”没有办法,许多人只好留着肚子,在汽车行至高速公路服务区时,再纷纷跑到附近的超市买食品“补充能量”。

说到住,人们更是满腹怨言。这次旅行的住宿,除巴黎以外,其余多选择在离市中心数十公里以外的酒店。北京游客徐红女士说:“这次我是和同事一起来欧洲观光的,原计划所到一地逛逛都市夜景一定很美,可这样的住宿安排使我们很失望。比如,在阿姆斯特丹观光,我们不想跟导游去看‘花街’,而想自己出来逛街,可是酒店安排在50分钟车程以外的一个叫胡崔克的城镇,路太远了,要逛阿姆斯特丹根本不可能。”

酒店不只是位置偏僻,而且有的环境还很“让人遗憾”。比如,在德国法兰克福和瑞士琉森观光时,所住酒店分别座落在机场附近和铁道旁边,每隔几分钟便有飞机起降,每过几十分钟就有列车串行,巨大的轰鸣声让人难以入睡。来自北京的游客——中国农业大学的彭远生夫妇都已年过花甲,本来睡觉就轻,在轰鸣声中两宿几乎整夜未眠。他们痛苦地说:“我们退休了,清闲了,本打算通过旅游度假出来转转看看,换取个心情舒畅。可这哪里是旅游呀,怎么能舒畅呢,简直是自找罪受!”

服务陷阱“行李丢了,我有什么办法”

这次欧洲游还有一个令人尴尬的“插曲”:有9位游客的行李丢了。需要说明的是,这应该是航空公司的责任,但旅行社导游的对此事的处理态度却让人极其失望。

旅行团在北京出发时乘坐的是我国南方航空公司飞往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航班。当时旅客登机后飞机迟迟没有起飞,据说是在把已经装上飞机的部分旅客的行李往下卸。因此便出现了包括导游及记者本人在内的9位旅客到达荷兰后找不到行李的一幕。导游打电话到北京查询,原来航空公司为了装一批货物,竟然卸下旅客的行李。

在随后几天时间里,9位倒霉的游客只能一直穿一身满是汗味的衣裳“轻装”旅行。年轻人倒也没什么大事,几位年迈的老人可就苦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彭远生夫妇告诉记者,他们俩都患有高血压等老年病,这次旅行带的药全放在旅行箱里,他们为自己的身体提心吊胆。

几位丢失行李的游客就此找导游征询情况。宋导说:“你们行李丢了,我的也丢了呀。这是航空公司的责任,我有什么办法呢?”记者认为,办法应该有,那就是导游应该加强和机场方面的联系,或者请旅行社出面与航空公司交涉,以尽快找回行李,并代表游客向航空公司索赔。没想到这位据称毕业于台湾省某著名学府、已做了20多年国际导游工作的宋导竟如此回答:“我正在电话联系呀,电话费很高的,没有人给我报销的;我们旅行社与南方航空公司是关系单位,不可能出面索赔,你们回国后自己索赔好了。”

虽然国际长途电话费确实不低,可在众人压力之下,身为“全陪”服务的宋导还是不得不加强了联系,更何况他本人也是行李丢失事件的受害者呢。在旅程的第三天,即旅客行进到法兰克福的时候,第一批5件行李终于辗转运达;第四天上午,第二批4件行李也运送过来。据了解,这些行李被先是被转送到俄罗斯,后再转运到德国的。记者在检查自己的行李箱时发现,底部的拉运轮处已被损坏;打开箱子,里面的丝绸睡衣也不翼而飞了。

在旅程结束时,记者按照宋导的“指示”,途经北京首都机场时向行李问询处工作人员就此说明情况,工作人员代表南航公司“现场办公”,支付赔偿金总计150元。说真的,钱虽不多,但想起整个欧洲之旅中的种种陷阱以及导游的脸色和话语,心里还是浮现出一丝阿Q式的自我安慰。(记者 李新民)

经济参考报

第五篇:欧洲7国26天自由行游记(02)——法兰西之旅

Crystal Flower贝尔.拉雪兹神父公墓

巴黎是一个让过客时时感到绝望的地方,先不论那些饱蘸历史的桥梁、宫殿、花园与街道,也不提那些文人墨客流连过的酒肆茶社,单单400多家博物馆就足够看上个一年半载。文学的巴黎、艺术的巴黎、历史的巴黎、曾经动荡不安的巴黎,估计包括土生土长的巴黎人在内,没有人能把巴黎的妙处尽收眼底,那么,既来之就随着心思看些多年来曾无数次想象过的事物吧。

游览巴黎的第一站是贝尔.拉雪兹神父公墓(Pere-Lachaise Cemetery)。上小学时就曾听过147位巴黎公社社员喋血公墓的故事,虽然直到如今我也没有那种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不过起码还可以感受一下英雄们战斗过的地方。对于这个稍显另类的巴黎开篇游方案,小王给予了无私的支持,所幸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个环节的安排有着非常的价值。

贝尔.拉雪兹神父公墓、蒙帕纳斯公墓、蒙玛特公墓是巴黎的三大公墓,而拉雪兹神父公墓的规模是最大的。蒙帕纳斯公墓葬着莫波桑、萨特、波伏娃、贝当元帅等人,还有波德莱尔的衣冠冢。蒙玛特公墓则葬着斯汤达、波辽兹、埃德加.德加、小仲马以及茶花女。此外,著名的安葬地还有拿破仑沉睡的荣军院和伏尔泰镇守的先贤祠,以及在地下堆叠裸葬着在千年间逝去的近700万巴黎普通人骸骨的地下骸骨博物馆。不过,短短三天半的巴黎行程总不能变成公墓主题游,于是便选择了神往已久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作为代表。本来荣军院和先贤祠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不过最终时间有限没有成行,但去过了拉雪兹神父公墓就算没有遗憾了,锦上添花没有也罢。

拉雪兹神父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忏悔神父,他在如今的巴黎20区拥有一片宅邸。1805年,拿破仑下令把此处改建成了公墓,“贝尔.拉雪兹神父”这个名字就沿用了下来。要找这个地方很容易,地铁有一站即为“贝尔.拉雪兹”站,

2、3号线在此交汇。经过19日半天的游逛,对巴黎已经有了一种熟悉和信赖,9月20日早上便轻车熟路地一路乘地铁到了“贝尔.拉雪兹”站。

56-01 贝尔.拉雪兹地铁站56-02 地铁站外

从出站口走上大街,马路对面有一道长长的高围墙,不用说那里面便是公墓了,而公墓的一个侧门就在路对面。因为公墓里面埋着大批声名显赫的人物,所以这里也成为了景点,为了方便游客寻访自己心中所瞩,公墓管理机构特意印制了公墓地图,所有名人的墓穴都被加以标注,并进行了座标指示。要在这片44公顷的墓地中迅速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这张图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找地方买这么一张图变成了首要的任务,因为不可能赚死人钱,所以参观公墓是免费的,侧门前也就没有管理处之类的建筑。站在门口正琢磨是不是要到正门去看看的时候,发现门口站着一个无所事事的大爷,手里掐着一摞导游图之类的东西,过去一问,他果然是买图的,两欧元一张。

买了图进门,公墓的地面比街道高出一大块,因此需要上一道台阶。走完台阶,两条大路一左一右铺陈在面前,各式各样数不胜数的墓穴则一望无际。为了便于寻找,公墓分为97个墓区,每个区依地形划分,形状和面积都各自不同,此外还有一个专门的区域是骨灰存放处。从公墓地图上看,因为各种事迹而被标注了名字的墓穴有近700个,绝大多数都是我们中国人不熟悉的人,而熟知的倒也不算少。经过事先查找,除了巴黎公社墙,计划要寻访的墓主包括:肖邦、普鲁斯特、巴尔扎克、拉封丹、莫里哀、王尔德、都德、德拉克罗瓦,此外还有一位和他们不大一类的人——吉姆.莫里森,最后还有邓肯的骨灰存放处。本来还要走访巴黎规划者奥斯曼男爵、欧仁.鲍迪埃、圣西门、比才、巴黎公社的死敌梯也尔以及马克思的女婿等人,但最终因时间不允许而作罢。公墓地图的纵向用数字4-9分为10个区,横向则用字母从G-P分为9个区,每个数字和字母表示出一个方块,墓主都在这些方块里,比如肖邦墓就在第11墓区的9M这个格里。图中以姓氏为序列出了有名的墓主以及他们所在的坐标。但是从图上可以看出来,很多墓区形状极不规则,墓区之间岔路纵横,同时墓地早已人满为患,密密麻麻的墓碑高低林立错落着,即便知道了坐标想找到目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来看看公墓地图吧:56-03 公墓全景,巴黎公社社员墙就在最上面的那个角落,可见当时已无路可退56-04 骨灰堂被用红色标出,7号就是美国舞蹈家邓肯(Duncan)的骨灰龛56-05 11区一带名人扎堆,肖邦(Chopin)墓被标注得最醒目56-06 巴尔扎克(Balzac)、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墓隔区相望

为了提高效率,第一件事是先把图摊开在围墙上找到所有要寻找的墓穴方位,基本上这是所有买了图后走进公墓的人都在做的事。找了半天却不知巴黎公社社员墙在哪里,最后不得不去问门口卖图的大爷。因为他不懂英语,于是便把导游书上写的社员墙纪念牌的铭文给他看,他看了看便指出了公墓东偏南角落里的一个点,与我们所在的大门是完全的对角线方向,此外他又特别说明,在公墓的外墙还有一处纪念巴黎公社社员的墙要看一看。谢过大爷回到公墓里便踏上了寻访之路,为了不漏过一人采取而采取了从西北到东南逐格扫荡前进的方式。

在巴黎的三天半里,每到一个景点,老天都会用于之相称的天气来迎接我们,从此留下了一个典故叫作“要雨得雨,要风得风”。这个早上巴黎阴云密布,公墓大道上洒满枯黄的橡树叶,其间夹杂着一棵棵橡实,而另有叫不上名字的大树叶子正绿,这一派枯荣交加的景象正是寻访墓地的好景致。

56-07 大家买了公墓地图都铺在墙头仔细研究56-08 围墙伸向南边56-0956-10 有的墓已几近废弃56-11 墙外就是公寓楼

.56-12 枯荣间似乎能轻松参透生死56-13 墙外就是公寓楼56-14 豪宅型的墓56-15 一座合葬墓56-16 在国内坐火车时经常能看到铁路边掠过一个个毫无生气的土馒头,更高级些的则是在电视中看到的那种立着整齐划一墓碑的墓地。贝尔.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坟墓则彻底颠覆了我们头脑中源自东方墓地的那种概念,与之相比,挪威罗弗敦岛上的墓地也显单调。这里简直像一个创意市集,几乎每一座墓都在力求与众不同,富裕些的会盖一座教堂式小石屋,有的还用彩色玻璃画作装饰,或者在墓穴上摆放姿态各异的石制或青铜雕塑,简单些的也会在墓的形状、材质和线条装饰上下一番功夫。当然,有创意并不一定要规模宏大、花费高昂,同时这也不会影响凭吊者的态度。比如镇压了巴黎公社革命的梯也尔墓穴的位置地处公墓中心,规模在整个公墓中数一数二,黑色的罗马式殿堂建筑高达十几米,但在它的大门上被人写上了“公社万岁”几个大字。

孔子曾经曰过的:“未之生,焉知死。”而站在这西式墓地中,却不免让人对死感到格外的坦然。这里的气氛虽然肃穆,但毫不骇人,相信即便是夜间来到这里,面对着这些带着宗教信仰在此长眠人们也不会感到恐惧。而且突破了生死观念的困扰,想必对生者也是莫大的解脱。因为公墓的地势比较高,所以从外面看高大的围墙在里面看并不高,墙外狭窄的马路对面便是公寓楼,在那楼上公墓里的一切日日夜夜都一览无遗。还有文章提到,之所以在巴黎市区里建墓地,就是为了让活着的人们能经常来看望逝去的亲人,据说很多已经长大各自生活的兄弟姐妹,他们周末聚会的内容便是一起到公墓看望父母。

不知“死者平等”是不是法国人特有的精神,想想看,梯也尔的墓、巴黎公社社员墙、《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迪埃的墓以及多位法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墓都建在这里,无论从各种活人的立场看,这可真真都是一件政治绝对不正确的事。而且,700来位在公墓地图上有名有姓的人完全被淹没在群众的汪洋大海里,墓区的划分完全没有考虑死者生前是什么职务、职称,坐什么车、住什么房子,以至于很多名人的墓只有巴掌大一块儿,明明已经站在正确的坐标上却还要反复找上五六圈才能找到。

56-17 摆满扫墓者放置的纪念牌56-1856-19 带着所有的感慨,开始逐一寻找我们的目标。这里完全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国际化社区,因为时间交错多少生前不可能彼此拜访的杰出人士在此相聚一堂。美国舞蹈家邓肯的骨灰存放处是最好寻觅的,那里的所有人都拥有同样面积大小的一块大理石铭牌,想必他们的骨灰匣就在铭牌后的壁龛里面。骨灰存放处的墙外,停放着许多汽车,里面的一个礼堂门口聚集着许多人,可能他们正在送别刚刚逝去的亲友吧。出于尊重,也就没有把人群摄入镜头。

56-20 骨灰堂的核心建筑,估计是告别室一类的地方56-21 邓肯在此56-22 骨灰墙56-23 应该是一座家族墓,女儿亲吻母亲的雕塑已有些风化56-24 下一个首选的目标是奥斯卡·王尔德那独一无二的墓。即便事先已经知道一二,但真的看到那座造型奇异的墓时还是不免发出一阵惊叹。为何要惊叹,大家看到图片便也知道了,在他的墓上如今似乎已经没有可以“下嘴”之处。公墓管理者在墓的基座上顶了一块金属牌,告诫王尔德的敬仰者们应当爱护这座建筑,但显然是无效的。王尔德墓的铭文在背面,因为时间的冲刷,文字已经有些模糊,不过关于“才子和戏剧家”的定论文字就在其中。童真且执著的内心大概是衡量一个好人万世不变的标准吧,哪怕他有着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外表,或者那更成为他博得额外敬仰的本钱。那些唇印,应该是来自王尔德各个角度的敬仰者,不知这算不算艺术的唯美,但的的确确是这里的唯一,这样的46岁年华已经足够了。

56-25 Oscar Wilde在此56-2656-2756-28 王尔德墓背面的碑文56-2956-3056-3156-32 玻璃镶嵌画56-32 可以肯定地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参与这种野外定向活动的,在这里搜寻目标,耐心、眼力和方位感缺一不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座图上标注着但不是目标的墓都成了寻找目标的参照系,站在蜿蜒的小路上,四周都是墓碑,手持地图摆布出正确的方向也成为一件考验人的事。总之在这片墓地中的游弋是一件快乐的事,每找到一个目标便带来加倍的满足感,本来两个小时的游览计划最后扩充为整个上午。

57-01 极富艺术气息的墓上塑像57-0257-03 位于墓地东侧角落,被大树庇护的巴黎公社社员墙(Mur des Federes)57-0457-05 这应该是一位法共领导人的墓

有着与我们同样快乐感受的游客并不少,在路上遇到一对来自美国的中年夫妇,他们看到我手里拿着地图,便过来问知不知道吉姆.莫里森的墓在哪里。那时我们也正在那一带寻找,于是邀请他们一道上路。一边走其中的那位女士告诉我,莫里森是他们那个年龄的美国人年轻时的偶像。2005年,摇滚乐诞生50周年的时候,《滚石》杂志评出了最伟大的50位摇滚音乐家,“大门”乐队和莫里森便在其中。那一年我曾应约翻译过这篇文章,虽然对“大门”这样的乐队本身没什么兴趣,但如今能有机会与这位主唱面对面一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无奈在N9这个方块里上蹿下跳了半天始终找不到他的藏身之处,最终美国夫妇决定独自去别处找找,他们刚走不到两分钟,我和小王发现在一座大墓碑后面站着一群人,他们面前一座不大的墓穴上摆满了花,它的主人就是Jim Morrison。

57-06 Ravensbruck是二战时的一座纳粹集中营57-07 Mauthausen是二战期间设在奥地利的一个纳粹集中营57-0857-0957-10 左上角那丛树后面的路对面就是吉姆.莫里森的墓57-11 人们正看的就是莫里森墓57-12 吉姆.莫里森德的墓本身还是比较简陋的57-1357-14 与墓地相当相称的主人57-15 离开莫里森的家,在探访肖邦墓的路上又看到了那对还在寻觅中的美国夫妇,于是便给他们指出了正确的方位。肖邦墓上矗立着一座垂首凝思的少女像,墓前则摆满了花束。在这里遇到一位来自山东的小伙子,问他有没有找到都德的墓,他说没有,明明知道就在拉封丹和莫利哀墓附近的一个岔路口上,但就是找不到。他的遭遇和我们一样,不知是谁的安排,拉封丹和莫利哀住邻居,他们二人的墓被围在一个小院子里,而从图上看都德家距离他们二人不过十几米,但就是找不到。不过我们还是没有灰心,看过了肖邦墓,继续回去找。终于发现了,原来都德墓没有在路边,这座瘦高的墓装饰精美,但被藏在了位于路边的两座墓的后面。

终于看到了巴黎公社社员墙,这里当然已不复当年的景象,墙外就是繁华的现世。这段公墓内的围墙上镶嵌着一块牌子“Aux morts de la commune 21-28 mai 1871”,意思是“献给公社的死难者,1871 年5 月21 日至28 日。”这段围墙被一株巨大的橡树庇护着,不知当年它是不是已经在这里了。

57-16 拉封丹需要仰视57-1757-18 莫里哀紧挨着他57-1957-20 这位就是都德

探访普鲁斯特、巴尔扎克和德拉克洛瓦的墓被安排在返回的路上,普鲁斯特的墓相当简洁,而德拉克洛瓦那黑色为主调的墓非常大气考究。巴尔扎克的墓上端放着他的半身像,而基座上不知是谁用橡子摆放了一颗心的图案。有的旅行指南书上说,当年曾在巴尔扎克葬礼上致词的雨果也安眠在这所公墓,实际上他与伏尔泰同住在先贤祠。在返回的路上,有两次被路人询问Piaf 的墓在哪里,她离巴黎公社社员墙很近,从他们口中得知她是一位音乐家。回来上网一查才知道,Edith Piaf 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香颂的代表性人物,而 Piaf 是巴黎人对麻雀的别称。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一座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墓地,在普遍已经爬满青苔的墓中间,也有一些崭新的墓,主人去世的时间距今不过一两年,其中还有不少华人的墓,他们大多是来自福建和江浙的老人,儿女们为在异国操劳至离世的他们选择了这里作为安息之处。总之,进入这座公墓并没有门槛,有兴趣的同学们要抓紧啦

57-21 肖邦57-22 巴尔扎克,注意台阶上57-23 德拉克洛瓦57-24 普鲁斯特可以慢慢追忆了57-2557-26 1870年普法战争法军阵亡士兵的纪念碑

结束了堪称脑力与体力双重考验的寻访之旅,中午时分终于回到了进来的那道侧门,按图上的指示,卖地图大爷说的另外一个纪念墙在临街的外墙,要找它就得到街上了。出了门沿着墙向东走,在公墓围墙与街道之间有园艺植物作为分割,走在植物与围墙之间便也远离了街上的喧嚣,这里叫作Gambetta林荫道街心花园。在网上查了一下,Gambetta曾在1870年普法战争的时候组织军队抗击过普鲁士的入侵。

终于看到了这座建于1909年的浮雕,在人群中间一位已经中弹的妇女张开双臂正力图保护其他人。浮雕人物的下面刻着雨果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要求并希望,将来人们不是进行复仇,而是实现正义。”之前的那位大爷告诉我这也是用来纪念牺牲的巴黎公社社员。不过,后来在网上看到的资料表明,这堵墙名为“历次革命受害者墙”,当初建成的时候,仍在世的公社社员认为这是企图利用公社战士英勇就义的场面来宣扬放弃革命,全民和解的理念,所以并不承认它对巴黎公社的纪念意义。从这座雕塑建成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动机看,它纪念的是历次革命中不分阵营所有的死难者,那么从公社社员的角度看,他们的抵触想法是道理的,不过这座墙确实能够真正代表雨果既要自由民主,又主张全民和解的思想。

57-27 公墓围墙外有一家花店57-28 这就是墙外的那道纪念墙57-29 雨果的话57-30 不管代表了什么,如今的巴黎人似乎并不太把象征当回事。就在我们站在浮雕前仔细审视的时候,从来路走来一对手拿扁纸盒的男女,他们经过我们之后坐到墙前的长椅上,打开手中的纸盒,原来是两张匹萨,回头一看,原来街对面与浮雕对望的便是一家“必胜客”。他们打开盒子便面对浮雕大吃起来。如此无视历史与艺术的行为真是令人愤慨,为了用行动表示对他们的不满,俺和小王坐在与他们相邻的长凳上各自吃了一个面包……

57-3157-3257-33 地铁站里的孩子们贝尔.拉雪兹地铁站巴黎圣母院

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一逛到了中午,得赶紧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巴黎圣母院。好在有相当方便快捷的巴黎地铁,很快就在地下穿越了塞纳河来到西岱岛上。

如今塞纳河中心有两座紧邻的江心洲模样的小岛----西岱岛和圣路易岛。9公顷的西岱岛(Île de la Cité)被视为巴黎的发祥地,而这个法语词的大致就是“城中岛”的意思。很久很久以前,巴黎城的大部分地区还在水底下,公元前3世纪,一个高卢人部落开始在西岱岛上搭起茅草棚子定居下来,渔猎为生,直到罗马人打来。凯撒曾在《高卢战记》中提及与西岱岛上的居民作战的经历,最后的结果是岛上的高卢人被全歼,罗马人占领了小岛。在如今巴黎圣母院的地下室,还可以参观到公元3世纪时西岱岛的围墙基座以及一些高卢-罗马时代的建筑遗迹。可见巴黎圣母院所在的位置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巴黎乃至法国的中心,实际上,巴黎圣母院广场的地面上有一个星形标志,被称为巴黎原点,所有巴黎与其他城市的距离,都是以这个点为起点测量的。

西岱岛上集中着很多重要历史建筑,比如从地铁出站口走出来迎面即可看到的巴黎法院,这里最早曾是罗马行政厅,巴黎法院的建筑延伸到塞纳河边的部分是附属监狱,大革命时期,路易十六的妹妹和王后、丹东、罗伯斯庇尔等人都曾在这座监狱里等待着走上断头台。因为时间有限,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只能仔细看看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了。

58-01 西岱岛地铁站新艺术派风格设计的出口,“地铁”那几个字母很有些“生化危机”的感觉58-02 出地铁站向南不远就是圣母院广场58-03 迎面的建筑是现在仍在使用中的高级法院58-04 巴黎警察局与圣母院正门迎面相对

Notre-Dame de Paris中的Notre-Dame,意为Our Madam,也就是圣母玛丽亚。巴黎圣母院建造在一座叫作圣埃蒂安主教堂的废墟之上,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亲自为之奠基,随后历经七位建筑设计师之手,慢条斯理地修到1330年才算完工,幸亏欧洲的教堂都喜欢用石头来建造,如果用木头的话,后面的修完了前面的就已经又得翻修了。巴黎圣母院长130米,宽48米,号称能同时容纳9000名信徒,是早期哥特式教堂中规模最大且最精美的一座,由于它一扫之前罗马式教堂的粗笨压抑,因此被称为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建筑。圣母院见证了法国历史上的众多重要事件,比如1430年英国国王亨利六世曾在此加冕;1804年,拿破仑在这里加冕;1831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出版;1970年,戴高乐将军的葬礼在这里举行;1996年,总统密特朗的宗教葬礼也是在此地举行。

这么一座了不起的建筑,在法国大革命时竟然差点被洋溢着“破四旧”激情的革命民众拆掉,后来被改名为“理性寺院”而保留下来,但正门上方的28座旧约时代的古以色列犹太王石雕像,因为被到处反封建主义的革命民众误认为是法国历代国王的像而砍了头。1795年到1802年圣母院被关闭,并曾作为酒类和粮秣仓库使用。年久失修的圣母院逐渐破败下来,当局又打算拆掉它,所幸雨果的小说及时出版,唤起了公众对这座教堂新的瞩目。19世纪,在雨果的推动下,政府决定拨款对这座教堂进行大修,1864年工程完工,那28座石雕像也被修复,于是这座建筑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子。

58-05 正门上方一字排开的人物塑像是28位古以色列犹太王58-06 正面中心的圆形玻璃花窗直径10米,是700多年前的原装货,窗前矗立着圣母圣婴像,据说二战时为了防止德国人把窗子拆走,法国人把玻璃都卸下藏了起来58-07 圣母院广场上的姐儿俩58-08 典型哥特风格的大门58-09 大门两旁精美的雕塑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