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岳麓版22课
第一篇:历史必修一岳麓版22课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2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教案2009版 点击数: 228 【字体:小 大】 【收藏】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识记“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史实;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实施情况;结合事实分析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通过阅读、分析各种历史材料,训练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历史资料的举例、分析,了解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文革基本史实和我国目前基层民主选举的有关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革”发动及“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学习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就,加深学生对民主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认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 【 教学重点 】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 【 教学难点 】
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 教学方法 】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 复习巩固】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 引入新课】
导言: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尤其是文革对民主法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取得了进步。 补充概念:
民主: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管理国家;
法制:The rule of law;法律制度,静态的法律法规;
法治:The rule by law;法律治理,不但包括静态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动态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它体现的一种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状态。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性质:文革,1966-1976年,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对党、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内乱。
2、文革发动的原因:
历史根源: “左”倾错误,最终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其它原因: 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野心家林彪、江青等的推波助澜。 狂热的个人崇拜破坏了党内的民主决策。
毛泽东犯了什么错误?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注:修正主义 修改马克思主义;否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区别,否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区别;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 反革命集团利用中反革命集团指的是? 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人们对毛泽东的崇拜,对文革的发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毛泽东决定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的错误个人决定成为了党和政府的决定而且无法更改。 这是为什么??
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盛行,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制造到破坏。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国家,人治传统影响深远。 我们来看文革是对党、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内乱。
3、经过:在毛泽东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得鼓动下,红卫兵运动兴起,文革全面发动,全国陷入一片混乱当中。
4、文革的危害
政治上: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民主法制遭到野蛮践踏、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经济上: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科教文上:对文化的摧残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出身唯成分论)
大学 大学 大家都来学。大家指的是工农子弟兵。工农兵大学。 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5、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表现:举刘少奇案。 (1)、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 (2)、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3)、人大制度、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4)、中共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6、文革的教训 (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历史的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1)平反冤假错案; (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环节)
(2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颁布1982年新《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民主政治建设一大进步) (5)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强调:“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据法律规定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一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根本大 法宪法。
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必要性。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证人民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内容:城乡居民依法直接选举居委会、村委会。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基层民主选举的示意图
上级政府指派
↓
(前) 城镇居委会
干部
农村村委会
↑
(后)
根据选举法由人民选举
思考:根据基层民主选举的示意图,性质、职能转变? 性质:自治组织,职能:由监督管理转变为人民服务。
2、居委会、村委会的性质、职能
村民自治权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意义: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 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文革期间遭受巨大的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向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目标前进着。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性质:
2、文革发动的原因:
3、经过:
4、文革的危害
5、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表现:
6、文革教训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必要性。
2、居委会、村委会的性质、职能
3、制度的意义
第二篇: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熟悉秦朝政权机构和统一措施,记忆主要官职名称和通行文字,理解秦代政治体制的权力格局。
二、能力与方法
1、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掌握史实依据。初步了解如何阅读与归纳历史材料的方法。
2、简要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弊,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学习小组分别收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概况,秦灭六国的时间、经过等,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秦代政治制度高度集权、严密、残酷的特征,初步理解秦制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深远影响,渗透文明进步原则与道义原则相悖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难点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先进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
基本原则:
没有疑问——掌握
自主学习:
自行探究解决——掌握
产生问题——研究性学习
或合作探究解决
教师讲授:定义性的概念、规则或学生集体探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找到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秦灭六国的时间与经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以及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等资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3、思考课后阅读(探究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天下共主与中央集权的区别等)。
(二)导入设计
情境营造
用大屏幕打出秦始皇的画像。
教学导语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中国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结构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被破坏
2.争霸战争开始
3.各国纷纷变法
4.秦国完成统一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皇帝与三公九卿的关系
3.三公九卿的职权
三、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1.秦朝的地方机构
2.官吏的选拔考察
3.巩固统一的措施
4.制定严苛的法律
(四)师生互动
课堂设问
问题1:周天子分封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则向周天子履行各种义务;请思考:周天子需要仗恃什么条件来统治诸侯?
周天子必须有威望和实力,大部分诸侯必须拥戴周天子。
问题2:既如此,为何春秋时期周王室却开始衰微了?原因是什么?
西周后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国人暴动”更直接打击了周王室;平王东迁后,实际管辖面积大大缩小,地位下降;诸侯国各自独立,以分封等级从属关系形成的统治体系废弛。
这样,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力量逐渐强大,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然后导入新课。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被破坏
2、争霸战争开始
3、各国纷纷变法
4、秦国完成统一
情境营造
由各学习小组代表讲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经过、结果;简要介绍秦灭六国的时间、经过。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最终灭掉六国而完成统一,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了强大的、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帝国。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课堂设问
问题1:秦朝中央政权的高度集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皇权至上;其次是皇位世袭制;三是三公九卿的设置。
问题2:皇帝应该穿黄色的皇袍,为什么教材上的秦始皇穿的却是黑色的袍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秦始皇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认为周代以火德立国,颜色尚红;秦能灭周,应是以水德立国,取水能克火之义。水色为黑,故服饰尚黑。
2、皇帝与三公九卿的关系
3、三公九卿的职权
情境营造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课堂设问
问题1: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始皇告密?
有可能是太仆,因为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皇帝出游,他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
问题2: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九卿中有哪几个是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
没有。因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九卿中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只有奉常、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而其中奉常、少府也还兼为皇室服务。其余四卿则仅仅是为皇帝、皇室服务的。
第三篇: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4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中国近代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关于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总体情况(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必要性)。同时,随着西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扩张的能力增强(可能性)。于是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具体表现:①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如:美日侵略台湾,沙俄侵略新疆,英国侵略云南和西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②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如:各国在中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危机的新特点:(与19世纪中期比较)
①危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和西南,西北边疆扩展(以东南沿海为主)
②外国的侵略由军事向经济领域延伸(以军事侵略为突破口)
③更多的国家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以英国单个国家为主)
④外国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加强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主要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
⑤清朝中央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由抵抗到妥协再到相互勾结) 危害:①政治上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
②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败无能
1、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侵华野心由来已久(文化因素)。历史上,日本就觊觎亚洲大陆。如:明朝时日本的丰臣秀吉就两次就于159
2、1597年两次侵略中国。近代,日本将“开拓万里波涛”作为大和民族的国家理想。
2)、(经济因素):19世纪后半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强烈要求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政治与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扩张的能力增强。
3)、(政治因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日本寄希望于战争,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
4)、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日本向中国挑衅的机会。
日本对外扩张的路线
台湾——朝鲜——满州——全中国——东南亚——全世界。
2、战争的经过
3、战争的结局及影响
《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
请同学们分析:这一条约在内容上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有何不同》?(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这一条款表明西方国家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变化,即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危害:①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
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当然,在另一方面,给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即同时具有正面、负面影响)。
③巨额赔款回生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财政负担。
④日本的“胜利”刺激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欲望,西方列强随即拉开了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⑤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严重地破坏了中国主权。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人民的反抗
1、义和团运动爆发
原因: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激起了中国人民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仇恨。特别是外国传教士在山东胡作非为,激起了山东等北方人民的痛恨。中国民间有习武的传统,朴素的爱国热情遭遇外国资本主义的罪恶,引发了这次反帝斗争。
1)、义和团与清政府关系的变化:利用——围剿(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2)、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运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扶清”表明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阴谋手段的警惕,给义和团带来了灾难。“灭洋”具有盲目排外的思想。
3)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①19世纪后半期,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②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中国取得了巨大的侵略权益,大大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欲望。
③西方国家借口义和团运动威胁到他们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时间:1900。6
3、《辛丑条约》签订及影响
(1901.9)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战后的巨额赔款,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便于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第四篇: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教学案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试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自主预习区】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出现 2.商朝:内外服制度
(1)内服:。外服:。
(2)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的实际权力。商王对的控制力是有限的。有很大的自主权。
(3)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内容:
(1)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2)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以及等。 (3)内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
(4)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较密切,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各种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定期朝觐、交纳贡赋)。 3.影响:
(1)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2)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4)弊端: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二)宗法制 1.目的:
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的矛盾。 2.内容:
(1)确立严格的体系。实行。
(2)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为小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作用:
(1)确立起一整套、和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防止,强化。即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动脑筋】:宗法制度有什么特点?
(1)最大特点:(2) (3)(4) 【思维拓展】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其区别在于,分封制是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三) 礼乐制度: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祭祀、占卜)
2.家庭血缘关系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宗法制)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 4.严格的等级制度。
5.世卿世禄制的贵族政治。
【课堂展示探究区】
【走进高考】 1.(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 3.(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4.(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5.(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 6.(2006广东,26,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
和摘抄原文)(13分)
【课后巩固反思区】
一、单选题:
1.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先代的贵族D.归附的部落首领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 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 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 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 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④
3.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4.对西周宗法制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① 有助于解决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 ② 巩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③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 有利于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⑤ 保障了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 的特权()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
A.周王B .鲁国国君C .卿大夫D.士 6.《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 《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郡县制度D.监察制度
7 (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 8.(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梨
9 近十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兴衰荣辱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10.(2007上海历史)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二、非选择题
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
问题。(28分)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摘自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一切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作者对此有何看法?(10分)
(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走进高考】
1.解析:A.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2. A 3. A 题眼:“家国一体” 考点:中国古代宗法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答案:A. 4. C
[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分封制。分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5.【解析】C 本题考查商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故选C项。 6.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
【课后巩固反思区】
一、选择题:
1--10. BACCBBBCBD
二、非选择题:
11.(1)历史现象:周初实行分封制,诸侯之间争战,周王权威受到挑战。(4分) 主要原因: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与周王朝抗衡,分封制崩溃。(4分) (2)变化: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2分)
基本态度: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2分)
(3)措施:中央派文官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察; 各州郡的财赋,自留一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将禁军划归三衙统领,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8分) 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了成功。但是导致地方财政军事力量削弱(或积贫积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2分)
(4)腹里:河北、山西、山东。(2分)
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颁发;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2分)
第五篇: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6课教案
1.
重点分析:
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其体现是本课重点。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作为这种特点的体现。雅典人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政府机构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学生要想很好的理解什么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就需要对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的作用及其运作方式有很好的理解。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民主的例子,所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2.
难点分析:
雅典民主制度的得失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学习了雅典的民主制度。讲解了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的办事原则。这些对同学们来说都是很好理解的。从表面上看来,这种民主是很完美无缺的民主形式。而且雅典民主制度中的许多原则做法在今天的民主制度中仍然有所运用。比如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等等。但是我们同学却不知道雅典的民主并非真正的民主,而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也有自己的缺点。这就需要同学们拥有很好的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应该对这些学生不知道的知识适当的加以补充。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政体。那么,爱琴文明包括哪些组成部分?这些文明都有哪些特点?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什么?古希腊城邦都有哪些政体?这些政体中最为流行的是什么政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一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的很好。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和民主制。而在古希腊实行民主制的城邦最为典型的就是雅典的民主制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并通过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来加深对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的民主制的特点的了解。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雅典城邦的建立和雅典城邦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目前的史料分析,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当然,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不是一天两天建立的,也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在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的支持下,经过200多年的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关于雅典民主制建立的过程及原因,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文来掌握。雅典的政治制度都经历了那些政体最终发展到民主制?在发展到民主制度的过程中都经过了哪些重要的改革?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总结: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古希腊的城邦政体的演变是相同的,经历了由君主制到贵族制再到民主制的演变过程。在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两次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梭伦改革,一是克里斯提尼改革。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贵族制的特点。课文中也给出了贵族制和君主制相比的不同特点。那就是,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因此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于是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和世袭制变为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着就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转化准备了条件。雅典之所以能够确立民主制度和人民的斗争和伟大人物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的贵族制走向了它的尽头。这时候,贵族和平民的对立十分尖锐,平民准备以武力来推翻贵族政权。这时,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公元前594年,当选为执政官的梭伦进行了对贵族制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就是梭伦改革。请同学们看教材关于梭伦改革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梭伦改革的内容,说说梭伦改革的哪些内容有利于平民参加政权。
学生:看课文了解梭伦改革的内容及其所起到的作用。
教师:在梭伦改革以后,雅典的公民开始拥有自己的权利了,他们开始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雅典的民主制度最终的确立是通过克里斯提尼改革完成的。
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当选为执政官,作为平民的的领袖,克里斯提尼在自己的任期内实行了我们今天称之为克里斯提尼改革的革新。在他的改革措施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陶片放逐法”。由此,雅典的民主制度正式确立并执行了几百年之久。
教师:那么,雅典民主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它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那么?雅典是如何保证自己的民主制度顺利实行的?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是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体现出来的。
教师:那么,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的作用是什么?公民又是怎样通过这些机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作答。
教师:(提问)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甚至个人小事。所有的合法公民都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就充分的体现人民主权的特点。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在两次公民大会的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的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由于议事会的成员由选举产生,并且一个公民一生只能当选两次,所以它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民众法庭在执法过程中,始终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最大限度的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当然,除了这些主要的机构以外,雅典的人民主权的特征也表现在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上。这些机关采取的都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管理原则。
那么,同学们知道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以及各种机构中是如何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的吗?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学生:辩论!
教师:对!雅典公民在各种机构中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是通过辩论。古希腊作家留下了众多有关公民大会开会情况的记录,其中洋溢着热烈、公开、有序、文明的辩论和表决气息,这在古代其他地区的政治决策中是从未有过的。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为了保证辩论的效率和秩序,雅典人拟订了一整套辩论的章法。雅典的辩论制度需要很深的知识学养。所以,雅典成为语惊四座的大演说家辈出的古代国家。雅典公民正是在这雄辩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行使自己的权力的。
现在,我们对雅典民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雅典民主制度有哪些得失呢?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思考作答。
教师总结:对于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我们应该分两个方面来看。首先,雅典民主制是伟大的创举。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实现了古希腊人关于“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有时被统治者的设想,这无疑是伟大的创举。并且它实行的若干基本制度。今天我们仍然在应用着。第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发挥的程度。如果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从事各项事业,就会产生巨大的效率。
但是,同学们也应该认识到雅典的民主并非真正的民主。它和我们今天所向往的民主制度是不同的。首先,它仅仅是对视若手足的公民集体而言的,对于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则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其次,塌实以男性为中心的民主,妇女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中并没有享受公民的权利。
所以,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在尽情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也残忍的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因此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步弓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
历史局限性。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与产生于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了深刻的了解。而雅典的民主政治除了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一种除君主制度以外的一种管理制度以外。在许多其他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可以说,雅典的民主制度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而今天西方人民主法治的思想,就是来源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那么,我们下节课就要学习古罗马的政体和法律。从而给同学们一个完整的认识。
课堂习题:
本课的课后习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雅典政治制度会由君主制度走向民主制度,而中国和其他如印度、埃及等国家却是走向了专制制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