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我国大豆2019预测分析(大全)

我国大豆2019预测分析(大全)

我国大豆2019预测分析第一篇:我国大豆2019预测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安全性分析摘要:本文立足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情况,从生产、加工、贸易三方面深入分析,挖掘其中潜藏的危机,并试图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关键词:大豆产业;生产;。

我国大豆2019预测分析

第一篇:我国大豆2019预测分析

我国大豆产业安全性分析

摘要:本文立足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情况,从生产、加工、贸易三方面深入分析,挖掘其中潜藏的危机,并试图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豆产业;生产;加工;贸易;危机;政策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323-0

2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大豆原产国,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大豆种植历史。曾经,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2001年,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产业进一步放开,“洋大豆”作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迅速地占领了我国大豆市场。现如今,我国大豆消费量占世界的21.0%.进口量占世界的40.6%,进口依存度已超过70.0%。然而,大豆消费的快速增长不仅没有带动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反而导致我国本土大豆市场份额不断缩小。

1、大豆生产情况

中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它们的大豆种植面积之和约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82%,产量之和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8%。但是,与其他大豆主产国相比我国大豆产量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下表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四大大豆主产国近年来大豆产量的变化以及我国大豆产量在世界中的份额。

表12000—2007年四大大豆主产国大豆产量及所占比例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农业部数据库

造成我国大豆产量停滞不前,占比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与转基因大豆相比,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低。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22%,而国产大豆一般为17%—18%。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国产大豆必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第二,种植大豆与种植玉米等谷物相比,收益少且不稳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因而放弃种植大豆转种植玉米等作物。

2、大豆加工情况

2004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洗牌。因为2002和2003两年是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黄金时期,当时每吨大豆的加工利润高达四五百元,举个形象的例子:一家日加工能力在1000吨左右的企业,年利润可以达到1.5亿元。在如此高利润率的吸引下,大量资本涌入压榨行业,行业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大豆原料开始出现紧缺的迹象。2004年初,一些压榨企业成立采购团到美

国采购大豆,以增加话语权。然而,大豆价格的飞涨和剧跌却同这些企业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采购团在市价391美元/吨的时候签下巨额采购合同,不久后大豆期货价格却暴跌至261美元/吨。这些企业损失惨重,规模较小的一夜之间倒闭,生存下来的元气大伤。就在这时,控制着全世界80%粮食交易量的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开始“雪中送炭”,以转让股权的条件帮助濒临破产的中国压榨企业继续运营下去。借机收购、控股了一大批中国压榨企业,由此完成了在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产业布局。

目前,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我国大豆70%的实际加工能力,国内70%以上的榨油企业被跨国粮商控股或参股,知名品牌如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等均有外资控股或参股。(史芹,2009)。

3、大豆贸易情况

追溯我国大豆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1995年是一个转折点。此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此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豆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但国产大豆的总产量却停滞不前,导致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下表反映了我国2000—2008年以来大豆进出口量的变动情况。2008年,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已超过了70%!

表2:中国大豆贸易量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单位:%)

数据来源:FAO和历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二、大豆市场面临的危机

1、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国内粮食市场深受国际大豆价格波动之害

随着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连连攀升,大豆市场早已失去了自给自足的能力。由于外资粮商控制着国际市场的大豆供给,我国虽然身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却不具有大豆的定价权。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粮商实际上控制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豆价波动严重威胁着我国豆农和压榨企业,还会影响其他农产品的价格。植物油作为我国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对CPI的影响很大,因此豆价波动还会加剧通胀压力。

2、跨国粮商高度垄断大豆产业链,获取暴利的同时危害国家安全

跨国粮商首先通过低价策略在中国市场上倾销转基因大豆,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此后,通过“贸易参与—合资合作—购买股权—独资设厂”的方式,逐步控制我国压榨行业,并由此获得选择大豆进口渠道的权利,进一步控制上游的种植业,同时也控制了下游的豆粕环节。现在,国际大豆产业五大巨头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丰益控制着我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其旗下的企业压

榨能力已占国内总能力的70%以上,国内大豆市场已被外企牢牢垄断。(郑小梅,2010)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跨国粮商故意抬高进料成本,打击竞争对手。因为部分利润已经留在国外,即使国内账面亏损实际上也是净赚不赔的,更达到了占领市场的目的。它们的贸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进口价格,在生产、流通、加工、销售逐步加强垄断,获取暴利。如果这种垄断趋势继续发展,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可能会威胁到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社会安定。

3、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存在不确定性

转基因大豆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改变传统大豆的基因,使得改进后的品种具有更强的抗除草剂性能,自1996年起投入商品化生产销售,至今不过15年的时间。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15年的时间是无法证明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广受争议,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历来持怀疑和抵制态度,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新毒素和过敏源等不良后果。

然而,目前国内各大超市销售的大豆油,其原料均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我国居民长期以来食用了大量转基因植物油以及用转基因豆粕作为饲料养殖的肉类产品,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为,一旦转基因食品暴露出问题,很可能就会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

三、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政策

1、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国内大豆产业发展

政府对大豆产业的扶持一定要落实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在种植环节,可以对豆农提供直接的价格补贴,提高豆农的种植积极性,以保证大豆的种植面积,缓解供求矛盾。另外,利用WTO规则中的“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增加补贴,开发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在加工环节,出台《反垄断法》,成立反垄断机构监测、调控市场中的垄断行为,打破跨国粮商垄断大豆压榨行业的局面。同时,鼓励内资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内资大豆加工企业与跨国粮企抗衡。在流通环节,通过加强仓储、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流、税收支持,降低流通费用,以提高国产大豆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

2、开辟新的大豆供给渠道,打破外资垄断格局

“巴西人种大豆,中国人用大豆,美国人倒腾金豆。”是对当今国际大豆市场格局最为形象的描述。要想打破外资企业在中国大豆市场的垄断地位,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同样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为了突破价格垄断,他们在巴西的粮食盛产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农业开发。从收购大豆到修建购买码头,再到自己运输和加工,由此摆脱了跨国粮商的束缚。我国同样可以组织国内有条件、有优势和有能力的企业,

集中起来,到南美等盛产大豆的区域进行农业开发,开辟一条全新、直接和稳定的绿色通道。

3、发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绿色自然优势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不确定,给非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很多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有所保留,像欧洲、日本、韩国一向持谨慎态度。澳大利亚一份调查显示:98%的人赞成强制性加贴转基因标识,65%的人不愿意餐桌上出现转基因食品。(庾莉萍,2008)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国产大豆天然健康的优势,宣传绿色大豆的概念,提高非转基因大豆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同时建设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非转基因大豆单产,开拓国内外市场。

4、加强期货市场建设,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国内企业一直以来普遍缺乏国际商场风险防范意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的大豆风波中很多内资企业因为没有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结果出现大面积亏损,最终被外资企业并购。当然,在经历了这一场风波以后,许多大豆加工企业开始意识到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期货市场与发达国家的期货市场相比,不论是交易规模还是交易品种乃至交易制度,都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加快期货市场的建设,不断完善期货市场品种和套期保值工具,真正发挥期货市场规避农产品交易风险、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

“大豆危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各方面必须正视危机、共同应对,才有可能化解这场危机。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彭瑛(1990— ),江苏,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08级本科生,专业:贸易经济学。

参考文献:

[1]郑小梅.对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的思考.中国经贸.2010.(6).

[2]刘翔峰.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及产业安全分析.调研世界.2009.(2).

[3]于琳琳,张春河.论我国大豆产业安全问题和对策.价值工

程.2009.28.(2).

[4]张光辉,崔瑞娟.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状况分析及对策.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7.(2).

[5]李碧芳,肖辉.国家产业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研究(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2010.49.(8).

[6]王鹏.透析大豆定价新模式关注我国大豆产业安全(期刊论文)—粮油食品科技.2010.18.(6).

第二篇: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010178210贸二袁琛琛

学习完第二阶段课堂《形势与政策》之后,通过寒假的查询资料和总结,对我国现今经济形势与政策进行了预测和总结。

分析过去2011

去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增长逐季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今年以来,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政府主导的投资快速扩张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

(二)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

在世界经济复苏、外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的拉动下,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超出预期。我国出口恢复高速增长、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

(三)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受倒春寒、洪涝灾害等特殊天气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目前已出现趋稳迹象。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减轻。从国内看,今年粮食产量较去年略有减产,但储备充裕、调控能力强,部分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此外,货币信贷已回归适度增长区间,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经济过热和通胀预期下降,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综合看,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出口恢复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进入常规增长轨道。

二、2011年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2011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中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各季度GDP增速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但在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同时,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一)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

从美、欧、日等经济体已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正增长,按照传统经济学定义,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并进入复苏状态。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完全消化危机冲击尚需时日。所以,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略好于今年。

(二)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近几年我国居民实际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快速扩张,消费预期改善,消费实际增长,各项大型工程进入规划建设。

(三)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今年物价涨幅在达到一个高点后将趋稳,并有所回落。2011年,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物价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货币供给回归适度增长区间,需求拉动因素趋于弱化;今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明年再度大幅度上涨的空间不大;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输入型通胀压力。

三、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2011年,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加快价格改革步伐,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改革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经济运行基本回归正常增长轨道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发生重要转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因此,2011年财政、货币政策应逐步实现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并保持相对稳定,把更大精力放到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上,力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从经济增长动力看,从过度依赖出口、投资转变到更多依靠消费扩张,从工业制造业的快速扩张转变到更多依靠服务业的发展,从劳动力供求格局看,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的压力明显缓解。上述变化意味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的重要转变。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政策目标在保持必要增长速度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二)加快价格改革步伐,依靠市场机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应择机推进利率、汇率、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理顺煤、电价格,完善天然气、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提高非农用水价格。

(三)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扩大消费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是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

(四)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应该以市场为基础,针对各地区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更加公平合理分配指标,积极探索有利于结构优化、技术进步、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逐步降低的实现机制,不断巩固和提高节能减排成效。

(五)改革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

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投资审批权限,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对当地项目的监管职能。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应集中在环保、能耗、安全、质量标准等准入条件的审核上,并应实行双向监督

(六)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机制

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国土资源有限,在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房价存在上涨压力,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展望未来2012

新年伊始,世界银行在展望全球经济形势时认为2012年“将是非常困难的一年”。而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呈现逐季回落,四个季度分别为9.7%、9.5%、9.1%和8.9%。

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内外不少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似乎多了起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

增速:尽管放缓但仍领先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去年我国经济发展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其中,GDP增速达到9.2%。

谈到GDP增速的逐季放缓问题时,要正确分析和认识,2011年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放在“调结构、转方式、控物价、惠民生”上,经济增速适度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与去年初确定的全年8%左右的增长目标以及“十二五”7%左右的增长目标相比,去年的速度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

去年我国GDP的增速保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横向比较,综合有关国际组织的预测,去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在3%左右,中国是世界平均增速的两到三倍,在主要经济体的发展行列中,仍然名列前茅。质量:效益较好且民生改善

从经济效益看,虽然2011年GDP增幅在回落,但财政收入、企业利润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集体企业增长34%,股份制企业增长3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6%,私营企业增长46%。据财政部数据,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从结构调整看,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408.6亿元,同比增长了21.3%,粮食产量实现了可喜的‘八连增’。”

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据工信部公布的数字,去年全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安排150亿元作为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向各省下达的2011年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良好,公告的2255个企业落后生产线基本已经关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全年增长了16.5%,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13.9%的增速。

“应该看到,民生事业发展,是2011年的最大亮点。”李朴民说,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创历史新高,达到122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36%;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全国1000万套保障房如期开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背景下,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重大进展。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信息,目前我国新农保试点正在加快扩大,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迅速推进,到2011年底,已有超过3.6亿人参保,超过1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基本养老金。今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望基本实现全覆盖,以养老、医疗、低保为重点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将基本建成。

预期:形势复杂但充满信心

谈到2012年,李朴民表示很有信心:“中国内需的潜力很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今年尽管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在多种有利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仍将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

他认为信心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二是来自中国内需潜力巨大。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仍然处在较快发展阶段。中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扩大消费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这将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同时,也需要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充沛的动力,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条件。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释放出更大活力。

“中国内需的潜力很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将会处在较快增长的区间。”但李朴民也提醒到,虽然有诸多有利条件,今年我们仍将面临一些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又不断出现的情况,国民经济要实现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还需要持续不断努力。

他说,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又面临着欧债危机日趋恶化的新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继续下行的压力不减,毫无疑问会影响我国外需的稳定增长。从国内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例如,农业继续稳产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难度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一些“两高”行业扩张仍然偏快,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但只要我们利用好有利条件,抓住并切实用好战略机遇期,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将会继续平稳较快发展。”

第三篇:我国快递市场发展现况及预测探讨分析

我国快递市场发展现况及预测探讨分析 时间:2012-07-1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快递企业高管说,“牌照一批,好日子就会到头。尽管顺丰、四通一达等中国公司对外国公司、和电商进入快递行业表面上都表示欢迎竞争,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外资快递企业一进来,全部死绝,这绝对不是开玩笑!”

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江湖,生,或者死,来得都如此突然。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曾坐拥2.5万大军的上海希伊艾斯快递公司(以下简称“ CCES”)便灰飞烟灭,而这家业内排名前十的快递公司尚未彻底走出崩盘阴霾时,在浙江新生不过三个月的汇强快递便吹响集结号,将原CCES快递加盟商悉数招致麾下,并一举将业务兵团铺向大江南北。

如此这般的沉浮交接仅仅是中国快递市场生死上演的一个缩影,在这块高达7000亿市场的巨额蛋糕周遭,还依附着国内超过7000家获得快递许可牌照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并非全部。

在国内扩张凶猛的民营快递企业厮杀正猛时,国资背景的中国邮政快递(以下简称“EMS”)以及觊觎中国市场的其他外资企业也正卷起裤管大步挺进。其中,EMS仍在为上市蓄谋发力,而外资巨鳄联邦快递(FedEx)和联合包裹公司(UPS)两大翘楚向国家邮政局提交国内快递业务牌照的申请也已进入倒计时。

新一轮的对决序幕已然半开,腥风血雨也或将为时不远。 民资沉浮

在中国的物流领域中,民营资本无疑是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那些习惯躲藏在聚光灯背后的掌舵者们也正或如侠客,或为隐士般地书写着这个电光火石的江湖。 50岁的陈平自诩为“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这位曾经的宅急送创始人也似乎在用数十年的从业经历映射着民营资本在国内快递业的起落更迭。 这位倔强的男人强调,虽然星晨急便营运失败,但他还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准备人生的第三次创业。

2008年,陈平离开了14年前一手创办的企业宅急送,次年3月,陈平依靠离开时手中的2000万再度组建星晨急便,并高调宣称二次创业拥有团队、有资本、有经验,并率先提出针对崛起的网购业务提出“云快递”商业梦想,即针对互联网包裹业务,做信息、仓储综合运营商,为电商和快递公司搭建运营平台的综合性公司,并预言在3年内获得成功。直到2010年,星晨急便如一匹“黑马”在全国攻城略地。

也正是这一年,在国内纵横14年之久的大型民营快递公司DDS却因资金链断裂一夜之间休门倒闭,这是国内第一家大型快递公司倒闭,而在DDS轰然倒塌的背后则是民营快递公司生存空间遭遇挑战的真实写照。

但危局并未就此扩散,来自各大公司的投资相继蜂拥而至。除阿里巴巴马云对星晨急便开出了7000万投资支票外,CCES也获得私募黎曼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彼时,快递业还被誉为“黄金投资行业”。

陈平对本报记者说,获得阿里巴巴的投资后,网点建设也更为庞大,而凭借其个人在快递业的号召力,他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但是,在此后的3年里,国内快递业的行业走势却超出了陈平预设的路线。在斥资3.2亿资金建立价格仓储基地后,却没有电商和快递公司选择将物件进入仓库,而陈平一直试图进军的C2C,以及B2C电子商务领域也早已今非昔比。 “摸索了一圈,我才发现我的方向完全错了。”陈平说。

最后,陈平和他带领的星晨急便开始转向如顺丰所主营的百姓普通包裹快递业务。

而在迷惘之际,陈平则欲用2000万收购另外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负债4000多万的鑫飞鸿快递公司,与试图依靠百姓包裹业务重新起步,但未曾预料的是,2011年3月,陷入危机的两家企业由于资金断裂不得不面对倒闭境地。 星晨急便并非个例,与陈平相比,CCES董事长方里元虽异常低调,但这两家快递公司的命运极为相似,一夜之间运营体系则顷刻坍塌,旗下加盟商也纷纷如“鸟兽散”。

2010年获得黎曼公司投资后,CCES开始筹划赴香港上市,并疯狂扩张,并在全国各地招聘加盟商,力图在各地建设分拨中心。

短短5年时间,CCES的网络覆盖至全国,网点400多个,人数从100多人扩张至2.5万人,每天运营的快递的物件达到20多万件,并喊出了2012年30万件/日的目标奋斗。但扩张背后的危机也就此埋下伏笔,“实际上,CCES的急剧扩张也导致加盟商良莠不齐”。 2011年里,方里元开始将公司的完全加盟商模式转变,但事与愿违的是,方里元用力过猛的转型计划不仅遭到了全国加盟商的强烈反对,在公司内部,由此花费的巨额资金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出现。

直营模式改革失败后,CCES的大批高管相继流失,紧绷已久的资金链也轰然断裂。随后,方里元寻求到了新的接盘者——原汇通速递广东区总经理江小根。但江小根在发现CCES1.7亿巨额债务后也中途退局。

江小根退出后,CCES至今无法恢复运营。7月5日,CCES沪浙苏皖加盟商加入今年4月成立的浙江汇强快递有限公司(下称“汇强快递”),并率先恢复营运。

而与星晨急便、CCES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稳坐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头把交椅的顺丰速运则一路高歌,春风得意。

41岁的顺丰速运董事长王卫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但这仍难掩这家根系庞大的快递公司的锋芒。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速运在日渐蚕食业内市场时已开始将触角伸至产业链上游,进军电子商务,此外,在拿到央行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后,其支付工具顺丰宝也正在系统开发之中。

“以快递为中心,顺丰的产业链还将不断延伸,这已经引起了很多竞争对手的恐慌。”一名同业高管说。

等待的抢食者

7月6日,雨后的北京不再闷热,但对于刚刚走下机舱的德国邮政敦豪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安澎而言,这一切都不重要。

安澎马不停蹄地率领着集团的一众高管与中国的政府部门取得联系,拜见国家邮政局的官员则是其这趟旅行中最为重要的日程。

饶有意味的是,安澎此次来访的时机尤为巧妙,除了为即将在上海投入运营的北亚区运转中心揭牌外,中国快递业最后一个壁垒——国内市场的开放也已然步入倒计时。

尤为注意的是,德国邮政敦豪集团旗下快递公司DHL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 联邦快递和美国联合包裹公司(以下简称“UPS”)的中国国内快递申请已经公示,并即将获批,而在竞争对手紧握中国市场脉搏时,如何布局中国战略则是安澎及其高管团队目前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牌照一批,好日子就会到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快递企业高管说,尽管顺丰、四通一达等中国公司对外国公司表面上都表示欢迎竞争,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外资快递企业一进来,全部死绝,这绝对不是开玩笑!” 正因于此,整个中国快递行业也正紧盯着国家邮政局的一纸批文。

2012年5月25日,国家邮政局网站上挂出《关于对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和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核情况的公示》,正式宣告联邦快递和美国联合包裹公司的国内快递业务申请已经行至最后一步。

按照国家邮政局所披露的信息显示,联邦快递和UPS的中国公司将分别以北京顺义区和广州白云区为基地,经营除信件外的国内快递业务。联邦快递申请在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大连、郑州、成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而UPS则只是在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和西安五地经营国内快递业务。 而这也是两家公司历时数年申请中国国内快递业务即将尘埃落定的讯号。 事实上,在安澎拜访国家邮政局之前,短短一个月内,联邦快递与UPS的高管也已经密集拜访过国家邮政局及其他政府官员。

6月6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京分别约见了UPS中国区总裁陈嘉良和联合包裹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黎松江,就联邦快递和UPS在华经营业务问题进行了沟通。

半个月后,UPS国际总裁丹尼尔·布鲁托再度来华,并拜访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就在华业务发展问题交换了意见。

两大国际巨头高频率的来访无疑已将国内快递业的市场抢夺大战推至引爆点,而一旦短兵相对之势形成,这盘动辄关乎存亡的棋局也将注定惨烈。“一旦国际巨头形成反扑,国内快递企业,尤其是民营快递企业如此单薄的利润率不一定顶得住。”

虽然国家邮政局进行公示后,两大巨头始终保持沉默,但来自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的反对也随之而来。

自6月以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已两度发声予以抗议,7月3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研究员朱庆宇再度发文抗议,称作为有外国航空公司背景的联邦快递和UPS,如获得国内快递经营许可,将变相在中国合法获得“第八航权”,而这一航权目前中美之间并未开放。

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的“搅局”未必能阻止两家外资企业获得国内牌照。 中国快递协会会长达瓦对记者透露,事实上国家邮政局已经准备给其发放国内牌照,但这两家公司自行要求增加国内经营网点,造成重新审议,才导致申请公示结束一个月后仍未发放牌照。 静待之时,风雨降至。 EMS再度出击

民营企业与国际巨头纷纷厉兵秣马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势力则来自于国资背景的EMS。

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秘书长刘建新看来,若联邦快递和UPS获得国内快递牌照,两家公司投放在中国的产品和价格,也将与EMS和顺丰相近,EMS和顺丰两家公司业务量遭受的冲击也或将最为明显。

针对即将拉开的市场拼杀,EMS方面则始终未能予以正面回应,而在沉默背后,则是其申请A股IPO试图再度出击的关键信号。

作为中国邮政集团旗下主营快递物流板块的公司,5月4日,EMS申请A股IPO获得通过,成为国内快递业第一股,目前正在排队上市中。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办理工商登记不过两年的公司,EMS申请IPO通过后曾广受质疑,甚至连续三年盈利期的上市基本要求也尚不符合,但在决策层的特批之下,其上市步伐则仍然快速推进,而这也无疑为其日后的爆发空间提供了诸多可能。

“之所以特事特办,是因为内外交困下,EMS骑虎难下。”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高端联盟理事黄刚向记者表示,对于EMS来说,如今快递行业的内外形势要求其必须尽快上市,否则难夺市场。

业内人士则表示,事实上,从EMS申请上市的时间节点来看,国家邮政局试图向外资快递公司发放国内快递牌照则或将是其仓促上市的关键因素之一,“否则,一旦外资快递公司在国内形成竞争优势,则中邮速递的业绩更难保证,上市之路或更为艰难”。

但对于EMS来说,未来的走向仍然不可预知。

来自EMS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EMS截至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营收分别为196.4亿元、225.11亿元、258.85亿元。而其国际竞争对手UPS和联邦快递2011年的营业收入总额则分别为531.05亿美元、413.23亿美元。

而与国际巨头盈利差距较大之外,其受体制影响较深的业务结构也成为遭人诟病的目标之一。 “EMS优势在于涉公业务和票据业务,但是在眼下业务增长最快最大的网络购物快递上却丧失了优势。”刘建新说。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EMS在快递市场的份额为29.46%,而在其巅峰时,其控制市场的比例一度达到90%以上。

而为再度抢夺市场,根据EMS的计划,上市后将融资获取的99.7亿元用于快递物流邮件处理中心、购置飞机、购置运输车辆、购置航材等项目。 “EMS肯定会发起一波价格战,除此以外,它似乎并没有更好的竞争手段。” 业内人士说。

新入局者

对于行业内的各大快递公司而言,在应对原有对手频频使出的招数时,还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

而在目前的快递竞争格局中,另一个乱象则是电商纷纷自建物流系统,快递公司却开始触网。

2010年,电子商务网站开始相继建设物流基地,并涉足快递。业内最具渗透力的淘宝、京东商城、当当网和凡客诚品等公司均宣布了大批物流计划。 在淘宝网号称欲投资1000亿元在全国打造一个立体式的阿里仓储网络体系时,其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的四大配送中心已然建成,而在此基础上,淘宝还对外宣布将在20多个省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事实上,阿里巴巴试图扎根快递行业的野心还不仅于此。据本报记者了解,阿里巴巴投资成立了一家杭州百世物流公司,并这家公司转道百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收购四通一达中的“汇通快递”,已将其更名为百世汇通。

除阿里巴巴外,京东商城的物流建设规模也已达到20-30亿的规模,京东商城CEO刘东强甚至发出豪言,未来5年,还将花费100亿-200亿投入全国物流系统。刘强东四月底也曾透露,在年底之前,将以平均2.5天的速度开通一个新的城市快递分公司,这也意味着年底前京东配送覆盖城市数超过360个。

京东商城图谋抢食的野心并非没有缘由,作为目前第一个获得国内快递牌照的电商,京东商城副总裁吴声向记者透露,京东快递8月底也将正式向外部第三方开放。届时,京东快递也将正式杀入快递行业。 而另一家更早涉足快递的电子商务公司凡客诚品,其如风达快递虽然暂未获得快递牌照,但实际上也早已计划将业务量拓展到京沪以外的杭州、无锡、山东、广州等10个地区。

物流智联网创始人、《物流智联网》著者罗辉林分析称,目前从包量里来看,“ 四通一达”依靠阿里巴巴起步发家,并占据其80%的包裹量,而淘宝系占据了中国快递业80%的包裹量。

事实上,快递领域近身肉搏时,各路企业短兵相接的战场也已然盘根错节。其中,为抢夺地盘,顺丰与电商的交战已然打响。

5月30日,顺丰速运旗下的子商务网站顺丰优选正式上线,其目标是食品电商垂直领域。资料显示,作为顺丰速运旗下独资公司,顺丰优选注册1000万,目前拥有员工500人。

顺丰优选CEO刘淼透露,顺丰优选定位于中高端食品网购,目前拥有九个品类五千余款商品。而销售的食品中,主要以进口食品为主,目前占到所有商品75-80%。

刘淼说,在生鲜等产品的冷冻链条方面,“顺丰投入非常大”。而在物流方面,顺丰优选拥有独立的配送体系,顺丰速运专门为其量身打造,不会采用第三方物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顺丰高达130亿元的业务量中,电子商务所占据的比例仅仅为8%,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空间里,手握高端快递资源、国内唯一直营的顺丰董事长王卫的低调潜行则仍将继续。 [02]

第四篇:我国乳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及趋势预测

国内乳品行业经过2000年以来的快速成长期以及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倒退及恢复期,行业基本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目前城镇居民对鲜奶人均消费达到14千克,处于阶段性饱和;对酸奶等营养附加值较高的奶品需求快速上升,产品结构需求的提升将带来乳品消费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奶制品消费量仅有3.60千克,与城镇居民仍有较大差距,其提升将使乳品行业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

乳品行业利润的提升空间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1、产品种类多元化,产品结构提升带来产品综合毛利率的提升。未来UHT奶仍将是消费主流,毛利率较高的高端奶、酸奶及奶酪等产品的占比将不断提升。

2、行业集中度提升使得行业内部竞争类营销支出下降,费用率下降带来利润率提升。参照美国乳品行业经验,行业集中度超过60%到达70%左右的水平时,其龙头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将达到6-8%,而国内仅有2-5%。行业集中度提升将较快的带来行业利润率的提升。

乳品行业在行业需求稳定增长,原料供应价格稳定趋降,以及产品结构提升和集中度提升带来的行业利润率提升的推动下,业绩将进入持续稳定地提升阶段,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和空间。

第五篇:我国运动服装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分析

运动服是能给人们的运动带来方便且具备吸湿、透气、弹力、贴身等功能的一类服装,它分为专业运动服和非专业运动服两大类。专业运动服即运动员比赛服和训练服及一些专业户外人士所用服装,例如登山服,潜水服等,他们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最佳的身体外部环境创造优异的体育成绩。非专业运动服也可称为休闲运动服,多用于一些基于健身、爱好由于交际的需要而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士,它们也需要能够为穿着者提供优异的舒适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2008 北京奥运会的强力推动,在我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这股热潮首当其冲地波及到服装领域,给运动服装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带来了运动服装业的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运动服装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诞生了不少本土品牌,但与国际着名品牌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应正确认识国内运动服装业存在的问题, 利用该契机推动我国的运动服装业高速发展。

在国内运动服装市场中,国外品牌较受欢迎,销售量稳居前列。目前,运动品牌产量已占世界运动服装总产量的65%左右,但国内的品牌普遍遇到了整体实力不强、档次不高、市场份额及知名度低等问题。

我国运动服装业一直不被重视,运动服装与休闲装经常混为一谈;国内企业长期走对外订单加工的路线,在品牌创造和产品技术开发上投入的力量不够,使其产品和品牌一直徘徊在低端市场上。总之,没有专门的技术力量去研究运动服装, 特别是比赛竞技服装,产品缺乏内涵、科技含量低、一味地跟风模仿,均使得目前的中国运动服装品牌难以进入国际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的比赛服有3/4 是国外运动品牌服装,这与我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21 世纪的运动服必将集功能性与时尚性于一体。就运动服装的本质而言,就需要色彩丰富、色泽艳丽、活泼跳跃的服装,并具有某种显着的标志性。特别是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不同年龄人群的参与, 必将使运动服装趋于时尚,时尚、美观的运动服装也将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到运动健身的热潮中。2008 年时装与运动装的界限已经不再分明,每个人融入的不仅仅是运动潮, 而是运动时尚潮。运动装给穿着者以优雅、活力、舒适和性感。运动时装这一概念的推出,让运动服装在自然舒适中强调一种个性的张扬。

运动产品也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走绿色环保之路,在其发展的初期, 就将环保理念牢牢渗入其中。原料使用废弃物再利用而纺制的纤维、绿色环保纤维,后整理不仅要考虑功能性, 更要全面考察后整理助剂的使用对人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另外, 天丝绿色环保纤维及其面料也开始了在运动装中的应用。

总之,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期运动服装 的发展趋势和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大众喜爱的运动服装,丰富运动服装市场,促进我国运动服装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高性能运动服装市场发展趋势

由于新型纺织材料的开发及纺织技术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各个国家对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视,在运动服装方面的科技投入也越来越大,出现了许多具有各种功能的高性能运动服。例如具有吸湿性控制、温度调节、抗拉伸性、防风防雨性以及抗摩擦性等功能又兼具针对不同体育项目要求所具有的专业功能的运动服装。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国外对高性能运动服的研究和开发集中体现在对纤维、纱线的研究,面料的设计及服装结构研究。通过改变纤维的强度、伸长、模量、弹性等性能,选择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后整理使面料具有透湿防水、低阻力、保温舒适、易恢复疲劳、抵御紫外线、抗菌、防臭等功能,再对不同的运动进行分析利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出既舒适又可提高运动成绩的高性能运动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通过强身健体来抵御疾病,延年益寿,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且人们对于自身健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生活更讲究质量和舒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健身和体育运动中来,穿戴高科技功能性运动服也不仅仅是少数运动员的专利。拥有吸湿性控制、温度调节、抗拉伸性、防风防雨性以及抗摩擦性等专业功能要求的功能性运动服装,开始出现在普通百姓的衣柜里,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性能运动服装的发展逐渐趋向生态化、智能化、时尚化。

任何科技的发展都不可回避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如何能将污染降到最低,这个问题贯穿从纤维生产到服装使用完毕后处理的整个过程。高性能运动服具有许多功能,其中也包含一些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的功能性后处理,例如防紫外线处理、电子纺织品可能产生电磁波辐射等。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运动服向着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是高性能运动服发展的必然。

随着人们对运动的热爱和运动员之间竞争的激烈,当前的智能运动服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们需要具有多种功能、适于剧烈运动、时尚和环保的智能运动服。在不久的

未来,运动服的智能化必将更受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青睐,高智能化的运动服将成为未来运动服竞争的焦点之一。

运动中的时尚、动感中的快乐、健康与美的结合是现代生活所追求的。随着各大体育盛事的举行,运动风将持续高涨,运动服设计的个性化、时尚化也将成为必然。人们要求运动服不仅具有运动的功能性,而且还更注重通过运动服 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品位。例如当今许多时尚年轻人打球时穿着的运动牛仔裤。运动服的设计越来越多地结合时尚流行元素,在款式、颜色和细节等方面给人以审美享受。

高性能运动服是集众多纺织新技术、新材料于一身的多功能高科技服装,可以保护运动员不受伤害,帮助运动员取得更优异成绩。当前高性能运动服和休闲服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高性能运动服是运动服的发展方向,其功能应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设计应更加专业化和时尚化,并且产品应更加环保。因此,高性能运动服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户外运动服装市场发展趋势

“户外运动” (Outdoorsports),也就是在室外从事的各项运动, 也可以说是体育运动和旅游相结合的一种个人爱好。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如登山、野营、探险、攀岩、骑马以及漂流、滑雪、滑翔、跳伞、单车、高尔夫、背包自助旅行等在自然界中进行的运动方式。

户外运动提倡超越自我、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磨练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也是与一般体育运动和旅游的最大区别。户外运动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运动, 除了对参与者本身体能的要求外, 还需要多功能的户外服装抵御恶劣天气, 作为户外运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户外活动服装的种类和款式较多, 如登山有专门的登山防风衣和背带裤, 滑雪也有专门的连体滑雪衫。户外运动随着其较快的发展速度, 已成为新兴的一种休闲方式。

国内户外运动服装的需求状况

在我国户外运动以一种前卫的姿态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户外, 追求健康、时尚、休闲、自然的生活方式, 当绿色、环保这些时尚的字眼与健康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时, 中

国也迎来了户外运动市场的快速发展期, 高速增长的国内户外消费市场也为亚洲户外展带来了绝佳机遇。

近几年户外运动服装在中国逐渐成为热门, 这引起了服装业的关注。作为服装领域中的新兴行业, 户外运动装目前在中国占据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中国行业咨询网

(http:///)统计, 我国户外运动用品以及装备的年销售额已达8 亿元。而2000 年这个数字仅为6,000万元。国内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次已超越1 亿人次。国内户外消费市场连续几年来保持了40%的高速增长。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户外用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进驻国内市场, 开拓国内市场。

由此可见, 我国户外用品市场的潜力非常可观。做为新兴产业, 孕育的机遇与挑战, 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户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未来户外运动服装的发展趋势

现在的户外运动已经不再是一种专业性的运动, 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了大众时尚生活的一种方式。而户外用品的消费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户外运动品牌开始注重产品由专业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这是当前户外运动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为追求健康、时尚和自然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户外,激活了户外用品强大的市场需求。在金融风暴中, 户外运动产业不仅销售额没有下降, 反而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高科技的时尚用品更容易给人们带来心理安慰和满足感。在功能设计上越来越“人性化”, 色彩设计上越来越“自然化”, 面料设计上越来越“低碳化”。众所周知, 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 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然而这也将是户外运动产业面临的新机遇。在2010 年, “环保” 将不再成为一个需要特别提及的卖点, 可回收材料、再生材料、有机棉、天然材料的使用将成为户外装备最基本的指标。低碳健身作为一个新鲜的组合概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科技环保面料也将成为主流产品。这样, 户外用品就可再生循环利用, 真正实现环保低碳。让“低碳生活” 成为一种时尚。这些高性能、高机能 性、立感应性原材料应用于服装面料上, 使衣服不再是消极的保护作用, 而是进一步促进健康。因此智慧与功能纺织品已成为扮演改善人类生活与现实梦想的重要角色。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