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九年级物理学案(精选)

九年级物理学案(精选)

九年级物理学案第一篇:九年级物理第16章学案九年级物理 第16章第2节内能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第41课时课题:§16·2内能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的定义和单位;2、理解内能是普遍的;3、知道改变内能的方。

九年级物理学案

第一篇:九年级物理第16章学案

九年级物理 第16章第2节内能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41课时

课题:§16·2内能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的定义和单位;

2、理解内能是普遍的;

3、知道改变内能的方法;

4、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影响;

知识准备:

1、分子动理论;

2、飞在空中的铅球的能量分析!

3、形变的弹簧能量分析;

导学达标:

一、想想议议:

所有①分子动能②分子势能总和为内能;

二、探究影响因素?

1、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

4、分析;

5、总结:

三、探究内能的改变:

1、提出问题:一根发热的锯条?

2、改变内能的方法?

①学生总结:热传递;做功。(※深刻解读热量的本质) ②评估交流;

3、实验演示

①压缩空气引火仪;②催起瓶塞;

师生互动(深刻解读)

什么现象;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当堂训练:

Ⅰ、小结;

Ⅱ、P130双动;

Ⅲ、走向生活;

作业:

1、什么叫内能?影响因素?如何影响?

2、解读P129图甲、图乙。

教学反思: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大气压强”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导学案

【课前预习】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由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学会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事例,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二.自主预习:

(要求:阅读课本P86-89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有还需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

1.图14.3-1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请你选择一两个现象自己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2.举例: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举2个例子)

3.根据P87页中的“想想做做”,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⑵请你根据内容简单总结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

⑶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8cm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

4.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87页的“演示”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⑴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⑵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 。

⑶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⑷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⑸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会 ,高度 。(填写“变”或“不变”)

⑹标准大气压强P0=

Pa= cmHg= mmHg 5.阅读P88页的相关内容,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有哪些? 和

三.预习检测:

1.医生打针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拉起活塞后,由于管内没有空气,在管外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入针管里。 2.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用塑料管从瓶子中吸饮料 B.注射器吸药液

C.塑料挂衣钩帖在光滑的瓷砖面上 D.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与2题和达标题重复,另选)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与2题和达标题重复,另选)

4.某同学估计大气对0.28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

A.2.8×102N B.2.8×103N C.2.8×104N

D.2.8×105N 四.预习总结:

你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疑惑么?请记录下来,让我们上课时,共同研究。

【课内探究】

一、明确探究目标:

1.进一步探究证明大气压强,并注意“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利用大气压强”的区别。 2.大气压测量的方法。

二、反馈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并把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来,写在黑板上。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知识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请同学们观察两个演示实验,注意思考:这两个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识点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课本上解释了两种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⑴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器材进行测量;⑵托里拆利实验。

请你根据所预习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要求先自己思考,然后组内讨论)

⑴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⑵做托里拆利实验中,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 ( ) A.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D.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

⑶请你计算:若把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内换成水,水柱大约多么高?(P0=105帕)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P89页图14.3-5“金属盒气压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中的甲图,完成以下问题:

①.表盘上的两行数字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②.请你读出此时的压强值是多少? 3.请你完成课本P88页的“想想议议”。 知识点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1.请同学们对照P89页图14.3-6,完成以下题目。

⑴说说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⑵活塞式抽水机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四、反思整理、归纳梳理

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补充、归纳,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五、达标检测,反馈提升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 ) A.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病人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管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

3. 将“吸盘式”挂衣钩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上后,可挂上衣帽等较轻物品而不会掉下来,其原因是( ) A.重力比大气压力小 B.大气压力和重力平衡 C.重力小于摩擦力 D.重力等于摩擦力

4.我们身体的表面积大约为1.5m2,假如大气压强是105帕,

⑴.请计算你身体表面承受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⑵.虽然如此,我们的身体却没有被压坏,这是因为什么?

【课后练习】 一.课后自学 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课本中关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不一样,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其实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很多,请你课后查阅资料,看看大气压强与下列因素有何关系?

⑴.天气 ⑵.季节 ⑶.时辰 ⑷.地理纬度 ⑸.水陆 ⑹.地势高低

2.根据P88页“想想做做”,自制一个气压计,并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种气压计要求瓶内的大气压 瓶外大气压。(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⑵.当你用自己制作的气压计从楼上走到楼下时,水柱的高度

。(填“降低”、“增高”或“不变”)⑶.使用这种气压计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呢?

二.课后巩固

1.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760MM汞柱)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是有变化 2.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 A.用吸管吸牛奶 B.棒冰融化 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 D.水往低处流

3.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4.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力把图钉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5.甲型H1Nl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要被送到专业医院的“负压病房”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和治疗,以防止病毒扩散。同学们对“负压”两字的含义有如下三种猜想:

A.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大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B.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C.因为病房是封闭的,所以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1)你认为猜想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2)你判断的依据是 。

第三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1.2课学案

2012—2013学年下期洛龙校九年级学案

课题: 分子热运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宇宙世界的组成及物质的构成。通过课本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征。2.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 3.能知道课本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什么

二、学习方法:自主预习,教师引导,动手探究,合作解疑

三、重点、难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用分子结构说明扩散现象,用类比法说明分子间力

四、自主预习

1.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 )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2.(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 第7题)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2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

A.摩擦力

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

3.(2011江苏无锡,第2题)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细雨濛濛

B. 桂花拣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飘落 4.(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第1题)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图2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

5(2011湖北黄石,第26题)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蒙蒙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6.(2011江苏连云港,第6题)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7.(2011湖南株洲,第3题)如图1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i。这个实验说明了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8.(2011年山西省第12题)“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图1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五、互助解疑: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的温度高,说明它的分子运动剧烈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无间隙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0.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隔一段时间后全杯水都变红,这个现象以及其它许多扩散现象说明:(

) A.组成物质的分子的体积非常小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11.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没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下列关于组成物体的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哪种:(

)

A.所有物体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都是同时存在的B.所有物体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C.在0℃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13. 根据分子运动论,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

A.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B.温度越高,气体、液体、固体扩散越快

C.温度越高,物体的动能越大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多

六、限时检测:

1.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 2.围绕太阳运行的九大行星中,轨道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轨道离太阳最远的是_______,地球处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_______条轨道上. 3.将以下内容根据物体尺寸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①地球②生物体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分子⑥原子核⑦细胞⑧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按物态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__力 6.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 8.晚上在屋里点燃一支蚊香,很快整个房间都可以闻到它的气味,这是气体的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_(填“高”或“低”)这一过程越快. 9.下列事件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扫地时,灰尘四起

B 花开时,花香满园 C 下雪时,雪花飘飘 D 刮风时,黄沙扑面

10.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A 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 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 11.把磨得很光得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很难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固体由分子组成

B 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固体地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固体地分子间存在斥力 12.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B 两瓶气体,抽掉中间的隔板后气体逐渐混合C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D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2012—2013学年下期洛龙校九年级学案

课题:内能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2. 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 3. 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二、学习方法:学生预习 合作学习 演示实验

三、重点、难点: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内能与温度,物体体积有关

四、自主预习 1.(2011四川内江,第Ⅰ卷8题)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2.(2011广东湛江,第8题)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3.(2011山东威海,第3题)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容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五、 合作解疑:

4.关于物体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热量有关

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中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有关

D.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5.下列过程,哪一个是通过热传递增加物体内能的:(

)

A.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B.压缩筒内空气,使乙醚达到着火点

C.铁片在室外被太阳晒热 D.流星在空气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6.用铁锤敲打铁钉,铁钉温度升高是因为铁锤 :(

)

A.把温度传递给铁钉

B.把热量传递给铁钉

C.把内能传递给铁钉

D.对铁钉做了功

7.在用活塞密闭、绝热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气体,当活塞对里面的气体压缩做功时,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

A.气体密度变大 B.气体的热量增多 C.气体的压强变小 D.气体的内能增多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会增加

C.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

D.物体的内能增加时,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会升高 B.只要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就一定吸热

C.只要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

六、限时检测:

1.下列事件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A 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面包温度降低

C 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升高 B 只要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就一定吸收了热量

C 只要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就一定没有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D 物体的温度虽然没有变化,但它的内能有可能增加

3.下列事例中,肯定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秧田中的水被晒热 B 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冰棒C 磨刀时刀刃发热 D 热开水变凉 4.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C 温度的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D 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5.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就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___ ___,利用______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 6.人造地球卫星穿越大气层飞向太空或者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卫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属于用_________的方法改变内能的例子. 7.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水蒸气的内能将_________,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___消耗了内能.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磨刀时刀刃发热 B 热水逐渐被晾凉

C 电钻打孔时钻头会发热 D 从高空落下的雨滴温度变高 9.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A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 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系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0.两个物体相接触,热不再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的原因是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 A 比热容 B 热量 C 质量 D 温度

11.关于做功、热传递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物体做功一定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 0℃的物体也有内能 D 物体吸热,那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 D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越快,它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 B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C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D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14.小华把蚊香片放大电热驱蚊器的发热板上,蚊香片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法改变蚊香片的内能的;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蚊香片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历史:第16课《告别雅尔塔》导学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无答案)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前置测评】(小组抢答、教师点评。)

1、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国家、内容及意义

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认定目标】学生默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

2、通过比较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格局的不同,引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思考

1、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分为如下三步:①独立学习;②组内交

流:在组长带领下交流、讨论;③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背景、内容、影响、经验教训

二、苏东剧变:A、苏联解体:苏联解体过程、催化剂、时间、标志、原因、影响。

B、

思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归纳总结:试一试,你能设计出本课知识结构吗?

三、达标测试:精挑细选

1.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局势更加动荡的主要表现是()

①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②苏联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 ③民族分裂活动愈演愈烈 ④“八·一九”事件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苏联解体表现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3.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③八一九事件④苏联完全解体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4.下列有关“八一九”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试图维护苏联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B、反映了苏共党内矛盾

C、事件后,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D、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5.1991 年12 月25 日,红蓝白三色旗代替了镰刀锤子的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A.67 年 B.69 年 C.73 年 D.74 年

6.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他评说的是( )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7、“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A.英国B.苏联 C.美国 D.中国

8、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相似之处有:()

①全盘否定或谴责斯大林 ②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③使苏联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④引起国家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五、拓展提高:20世纪初到90年代,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升起又降落。这一升一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你对红旗的升降有什么看法?(苏东剧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第五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

三、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感受电阻对电流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重、难点: 电阻的大小因素。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导体…… 绝缘体……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试验:课本图16.3-1示 结果: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 进行新课: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符号:R 单位:欧姆(欧)(Ω)

其他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kΩ=1000Ω 1MΩ=106Ω 例:

(2)、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a、材料 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横截面积:

学生阅读:了解电阻的属性。

学生阅读: 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反思: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