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第一篇: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习惯兴趣与习惯
党固小学:
常听学生家长们感慨:“我家的孩子热衷于看电视,看漫画书、卡通片,上网打游戏比成年人还厉害,就是不爱看课外书,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却较差。”确实,当今多样化、信息化的社会,对传统的书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不用说孩子们不爱看书,就连成人们也热衷于看电视、上网查资料,把书籍束之高阁。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如果长此以往,缺乏名著与优秀文化熏陶的一代人,将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底蕴。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孩子们的心理入手,从选择课外读物,营造读书氛围,教给读书方法,开展各种活动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一、二年级能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因此,作为新课改教学实践的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从小培养学生爱看书、会读书的习惯成了当务之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目标。那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呢?我觉得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殿堂,让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以讲诱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往往愿意接受,否则会出现排斥心理。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非常有限,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看电视、爱听故事的特点,鼓励学生课外看动画故事片、儿童节目。利用每天的中午或作业整理的时间给学生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课外书中的故事。故事中 1
那曲折的情节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等我们学会了拼音,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我们就可以自己去读,自己去看书,书中会告诉你无穷无尽有趣的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读课外书的欲望,诱发了学生学习拼音、认识汉字的兴趣。
2、以奖促趣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读书欲望,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书读,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读书角,把小朋友的各种书籍集中在一起,给每个贡献书的小朋友一个介绍自己图书的机会,每天的中午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读书角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如果谁的书出借次数最多,给书的主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共享了图书资源,还向同学们交流了自己读过的好书,更进一步地激起了相互推荐好书,读好书的愿望。
3、以背激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定了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70首,为了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达到日积月累,可以安排学生每周背两首古诗,但纯粹的背诵较枯燥,学生对古诗也难以理解,根据低年级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每周回家先让学生自定篇目,自择方法,记住古诗,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教大家学古诗,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教的教得认真,学的也学得投入,学生们在教和学的同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还自觉地抢着背诗。
二、加强指导,保持兴趣
已被激发的兴趣要长久保持并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教给读书方法。
1、指导选择适合的书籍
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愿望,又学会了拼音,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实际、年龄和心理特点等因素,因人而异。重点引导他们阅读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为主的注音读物,这些作品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然后把每周老师讲、读故事的时间改成让学生上台自己读,对大胆上台又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2、家校联系,落实课外阅读计划
课外阅读光靠学校里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有效地落实阅读计划,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让家长也一同参与。告知家长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怎样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家长认识到语文阅读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语文书上,要从小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补充课外阅读量,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语文成绩,反而会促进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打消家长的各种顾虑以后,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自由阅读。让家长在家做好家庭老师,记录每天阅读的书名、篇目,并记下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鼓励家长让孩子多看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让学生多读。这样,学生每天养成了定期读书的习惯,慢慢地这种读书习惯成了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教会阅读的方法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那么多的书都看是不可能的,应有选择地看。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优秀的作品,细细品读。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读思相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因此,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 并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读记结合。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新认识的字、优美的词句和一些新知识,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三、活动展示——巩固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毕竟年纪小,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激发读书后的成就感。
1、口语交际
口头交流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
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2、比赛
可采用故事赛 、朗诵赛、知识赛等形式。如我在班中推出“故事大王擂台赛”,每周评出一位故事大王给予奖励。“诗歌接力赛”,给胜利的小组每人奖一颗“星”。这样一来,同学们都积极的背诗、阅读,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忽视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缺乏重视。然而,一个人的阅读习惯的好坏足以影响其一生的学习生活。为此,切实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迫切任务。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那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习惯有好坏之分,它鲜明地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反之,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无计划、无目的、不求甚解,将会严重影响阅读效果,以致终生受害。
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现实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上花了很大工夫,却往往忽视了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好多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指正和指导,养成了或多或少不良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播下了麻烦的种子。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还要用手指着读,更有甚者还不会很好的默读,导致阅读速度很慢;有的学生阅读时不分重点,毫无目的,结果阅读效率很低;有的学生阅读时习惯做小动作,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学生阅读时坐姿不好,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的学生阅读时不习惯动笔和思考,阅读质量和效果不能很好保证;有的学生阅读时没有计划性,总是半途而废;有的学生阅读时不习惯带工具书,一遇到生字就读不下去了;还有的学生不喜欢阅读,一碰到书本就头疼等等诸多的不良习惯。
上述这些阅读坏习惯咋听起来真够吓人的,难道这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吗?难道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愿意见到的现象吗?难道这是我们学生想要的教育吗?那为何小学生会养成诸如此类的不良阅读习惯呢?
“羊毛出在羊身上。”许多人会想到原因当然出在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自身,但要注意的是毕竟小学生由于本身的身心特点,在学习生活中会缺乏自主性,自控能力比较差,有些不良习惯是不知不觉形成的。因此,小学生这些阅读坏习惯的养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艰巨任务,而阅读教学在其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教学,才算一个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
当然,说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语文教师要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言传身教,当好楷模”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不断提醒儿童,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作息要定时: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游戏时应尽情的玩,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习地点要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
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个别指导。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该会是多么恰意啊!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而且有时需要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语文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上课时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小学生谨记在心。
七、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为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等。
八、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行为要有条不紊:书放在什么位置,笔记和笔放在哪里,暂时不读时怎么做记号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要边说边示范,并让学生做,逐渐习惯成自然。
总之,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现在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谈些看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
一是故事激趣法。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
二是课文引趣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在上《赤壁之战》课时,通过向学生介绍三国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以及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性格特点,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
三是榜样激励法。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阅读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向学生介绍名人们热爱阅读的一些故事。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一些带图画的形象生动的图画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中年级比较喜欢读一些短小的科普类图书,如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及《十万个为什么》等。高年级学生则喜欢思辩性较强的文章,像名人成长录、名人名言等,因此,不同年级所选的书也应有所不同。
小学生有着模仿的共性。他们往往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或老师介绍过的文章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并且就老师曾经指导过的阅读方式实施于相似文章,会显得轻车熟路。为此,适当关注文体类型,以配合课内教学也显得非常重要。一本好书,会带领学生遨游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一本好书,会引导学生探索古今中外的无数奥秘;一本好书,会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给学生图书、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与好书交上朋友。
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首先要革除唇读、喉诵和心诵等不良习惯。其次要精读、略读、快读相结合。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巧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
老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还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多星希望小学 赵爱华 李飞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小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怎样才能较好地达到课标的阅读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 在阅读课中,我努力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对那些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虽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 加以补充、归纳。
在生活中我注重推荐一些内容简单、有趣、浅近的读物给学生阅读。如:通俗易懂的童话、寓事说理的寓言、琅琅上口的儿歌、童谣,人物传记故事等;有时还利用活动课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汇报阅读成果。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讲一讲等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成功阅读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如第五册17课《石头书》中,有“刨根问底”一词,学生查字典会知道它的意思是:“认真盘究查问,弄清根底缘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显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这6个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提问的孩子,总爱把问题问清楚,弄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这样一来,“刨根问底”这个词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比学生查字典的效果好得多。
三、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如《草原》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见到过草原,对“洒脱”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在草原上行驶不必像在马路上一样,还得看红绿灯,还得受电子警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出“洒脱”这个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根据实际需要,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五、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精读时,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在略读时,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时,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读物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切忌拔苗助长。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语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好处有多么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同时还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
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里的“动笔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阅读时要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勾圈点画;二是经常写读书笔记。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这个读书方法真的很好。学生在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样做会促使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化为情感倾注于笔端。
三、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不强求学生要写多少字,只要写就好了。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读报或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的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
一、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如低年级的孩子读《狐假虎威》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有的孩子边读边思考,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这句话不对"。他认为森林里有大象、狮子,它们不一定吓得跑,因此,课文中"都"字用的不对。还有,低年级的一名小同学在阅读《春天来了》时,老师提问:"春天来了,冰雪变成什么呀?"他回答说:"变成了春天。"他没有说冰雪融化成水,可见他在读书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这两个例子说明,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发现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如《曹船借箭》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神机妙算"一词,学生查字典会知道它的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如果学生能联系上文读一读,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算到三天以后定有大雾,并会有东南风,因此船头向东、船尾向西,而且利用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草船借箭的计划才得以圆满完成。这样一来,"神机妙算"这个词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比学生查字典的效果好得多。
三、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如《草原》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见到过草原,对"洒脱"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在草原上行驶不必像在马路上一样,还得看红绿灯,还得受警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出"洒脱"这个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五、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不是很好吗?学生在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吗?
六、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
最后,还需要说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二、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靠自己反复练习,但也离不开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在这里,还应特别强调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篇:《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晗子希望小学
2017年4月5日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无论对于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课题的核心目标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
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形成冲击,如何正确引导、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如何大面积加大课外阅读实施力度,增强创新意识„„ 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问题,通过深层次思考,反复琢磨,最终将课题锁定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起止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进行的是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学生,共10个班级。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拓宽教学的空间,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活动与方法,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情况
(一)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深入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我们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出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是:
1、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现在的学生课程多,作业重,放学回家后还要完成家庭作业,根本谈不上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2、“轻阅读”现象严重。大量的书写作业、兴趣班占据了学生的时间。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的摄入替代了学生的阅读。
3、学生个体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差异大。各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会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等现象。学生阅读缺乏老师有目的、有系统的引导,盲目性突出。
4、学校与家庭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1、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以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有关课外阅读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如:《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艺术初探 》《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研究》等,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为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三)、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针对调查分析学习交流得出的结论,我们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课题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开展了如下工作:
1、课内加强指导,注重方法的引导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而每周的阅读时间,教师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细化到如下内容:
(1)、阅读方法指导
a.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检资料;
b.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c.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 d.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2)、读书笔记辅导
a.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
b.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教会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再对其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 c.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
(3)、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在开学初,教师做的教学计划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列出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
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去年至今年学校为图书馆增添了很多图书、杂志、报刊,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借阅,并提出读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教师进行了课内阅读指导,和学生交流读书内容。
2、多渠道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1)、学校组织专门的人员精心筛选书目并推荐给学生阅读。如:《老人与海》《昆虫记》《羊脂球》《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2)、营造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利用午读时间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4)、 创造班级读书座右铭。每班都有一份读书计划。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孩子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
(四)、开展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将评价紧随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好胜心强,适当展开竞赛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1、开展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如开展:“好书伴我行”“我读书,我快乐” 等读书交流活动, “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2、每月开展“朗诵比赛”评选和“讲故事比赛”评选。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等项目。每月不同班级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 “读书之星”等。
学期末,学校开展展评活动,“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比工作。通过这些评比,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吸取营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感受美,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五)、倡导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
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30分钟,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热情地赞扬鼓励。
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课外读物。对于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要进行指导或督促。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课外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经过多方位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们课外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室里经常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课间也时常听到学生在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学生的书包里也多了一两本课外书,读书已经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2、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明显提高。通过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学生读的书增多了,知道的知识也多了。说话、写作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3、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经常听老师们反映,学生常常问:“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道德品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优秀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撼,学生们在阅读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
5、教师科研能力、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探讨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不断尝试课外阅读指导的各种方法,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
6.改变了家长观念。
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会上了解到,有很多家长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
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因此,学校义无旁怠地要担负起为学生提供书源的责任。一方面,学校不断补充图书库,购买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的课外读物,学校所购课外阅读书目尽量考虑到与课内阅读目标相适应。我校学生阅读的图书,涵盖了各类专题如“人物传记”、“自然科学”“文学名著”“教育名著”“儿童文学”等等,向教师和学生开放。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的计划
(一)、 我们在进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研究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少困惑:
1、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
2.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3、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生活中,亲子阅读的开展,使家庭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发现,亲子阅读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很多家庭仍然缺失亲子阅读,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接受、重视和坚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2017年4月——2017年6月)
1、学生能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能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如论文的发表。
4、针对存在的各种困惑,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将不断地探究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正确地处理各科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合理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扎实开展学生的阅读活动,使每个学生的阅读真正取得实效。
五、参加这阶段工作人员的名单:
主持人:孙圆圆
成 员:杨仝童 任珊
协研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摆正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好书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没有什么比好书带给孩子的快乐更温馨、更持久。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言情武打小说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我们在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
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三、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
另外,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
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了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
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五、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不强求学生要写多少字,只要写就好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