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泌尿道感染的护理措施论文
目前, 感染已成为医学领域突出的问题, 医院内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后妇女由于其生理和解剖位置的关系, 约有2%-4%左右发生产后泌尿系统的感染, 最常见的有膀胱炎、肾盂肾炎。护理工作贯穿于防治医院感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从护理工作者着手, 抓住每个环节, 重视每个危险因素的存在,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现将我科防止泌尿道感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妇科泌尿道感染的易感因素
1.1 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特点
因尿道与肛门位置的关系, 将肛门的大肠杆菌带至尿道口造成上行性感染引起膀胱炎, 再感染到肾脏而引起肾盂肾炎。由于女性泌尿道短而直, 又接近阴道、肛门, 故外阴不洁易引起泌尿道感染。
1.2 年龄因素
老年妇女的泌尿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 肾功能的减退, 女性常见骨盆肌肉松弛而出现膀胱膨出、尿失禁、尿潴留, 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妇女月经期及产妇产后由于恶露的流出, 分泌物较多, 细菌容易生长繁殖而引起感染。
1.3 留置导尿管
留置导尿管刺激尿道黏膜易致尿道黏膜损伤, 破坏机体防御屏障, 因此, 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1.4 抗生素的应用
大量滥用广谱抗生素, 易造成菌群失调, 引起某些耐药菌株的产生, 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 护理措施
2.1 建立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
强化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意识, 严格消毒制度, 完善预防医院感染的屏障系统。
2.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在一切无菌操作中,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预防污染以及交叉感染。
2.3 排空膀胱预防泌尿道感染, 加强留置尿管的护理
分娩进行中尽量排空膀胱, 减少分娩过程膀胱受压、膀胱受伤的机会。产后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如有排尿困难, 可利用各种方法诱导鼓励其排尿, 如热敷腹部, 听流水声等。检查产后膀胱是否过度充盈, 可触诊耻骨联合上方。使用导尿管前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 插管时操作要轻柔, 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光环导尿管重新插入。导尿管要妥善固定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避免受压、扭曲、堵塞, 以保持引流通畅有效。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 及时倾倒, 记录尿量, 并观察尿的颜色, 发生尿液沉淀、浑浊、结晶应进行膀胱冲洗。导尿管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防止尿液返流。每日用5%碘伏溶液擦洗外阴及尿道口两次, 并且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如病情需长期留置导尿管者, 应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 拔掉导尿管后用5%碘伏溶液擦洗尿道口及会阴部两次, 并要及时督促病人多饮水, 尽早排尿。
2.4 会阴部护理
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并做好床单的轻度处理, 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指导月经期患者、产妇要及时更换潮湿的会阴垫及内裤, 以免潮湿刺激局部皮肤。留置尿管期间每日用5%碘伏溶液擦洗会阴部两次, 每次大便后注意肛门及会阴部的清洁, 防止粪便及阴道分泌物污染尿道引起泌尿道感染。
2.5 指导病人多饮水, 以增加尿量, 预防泌尿道感染
由于产后疲乏、术后不适, 患者集体抵抗力降低, 患者每日饮水在2500ml以上, 以增加尿量, 起到机械冲洗作用, 有效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2.6 减轻症状, 预防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给予特定的抗生素以杀死致病菌, 2天内症状会减轻, 需持续治疗10天致14天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服药同时并做尿液培养, 看细菌对哪种抗生素有效, 再换上有效抗生素完全根治为止。摄取足够的液体, 每天至少3000~4000毫升以稀释尿中细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尽量缩短用药时间, 避免连用抗生素, 以免产生各种耐药菌株, 降低集体抵抗力。
2.7 出院指导
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换内衣裤;保持会阴部的清洁, 注意多饮水, 及时排空膀胱;向患者讲解泌尿道感染的诱发因素、症状及护理治疗;正确合理按医嘱服用抗生素
摘要:目前, 感染已成为医学领域突出的问题, 医院内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后妇女由于其生理和解剖位置的关系, 约有2%-4%左右发生产后泌尿系统的感染, 最常见的有膀胱炎、肾盂肾炎。护理工作贯穿于防治医院感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从护理工作者着手, 抓住每个环节, 重视每个危险因素的存在,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童雅培主编.当代护理管理学.第2版.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256
[2] 刘振声主编.医院内感染及其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176
[3] 刘胜文主编.实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