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维护技术6月
第一篇:picc导管维护技术6月
PICC导管维护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特别是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的输液途径。但临床护理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护理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导管保留的安全性及导管使用的有效性,保证带管期间的安全,本文对门诊PICC携管患者导管维护技术的新进展作一如下综述。 1 安全隐患
1.1 PICC穿刺后常见并发症有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采血不良、导管堵塞、导管漂移或脱出、导管破裂或断裂以及感染等等。多数因护士导管维护技术不规范导致。
1.2 健康教育不到位,特别是出院患者在门诊维护或居家维护时,患者依从性差,从而产生并发症,缩短PICC使用寿命。
1.3 护士法律意识薄弱,对可能发生的纠纷认识不足,留下隐患。尤其是每次维护后都应记录在册,同时应特别告知潜在危险因素。 2 护理对策
2.1 由于护士导管维护技术不规范导致的各类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应严格遵守美国2011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加强护士PICC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导管维护技术的培训,尤其要注重以下细节问题,保证安全护理操作, 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并减少并发症。
2.1.1 撕敷贴 贴膜应逆向撕除。一手用无菌棉棍按住导管末端,一手注意从下往上的方向,角度与上臂平行,避免与上臂垂直,边按住导管边撕开透明膜,可避免导管脱出。
2.1.2 导管外露长度
导管外露长度一般为3-5公分。体外导管留置过长,导管易于暴露与盘曲且不易固定;过短连接器与导管之间无法摆放成半弧形易形成角久之导致损伤导管。
2.1.3 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护理
严密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出血、疼痛、瘙痒,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硬结,血管是否呈条索状。使用0.5%碘伏点状消毒3次,穿刺点未愈合时,不要使用酒精清洁,以免对伤口过分刺激造成愈合困难。石油醚去除胶布痕迹,75%乙醇清洁皮肤后,安尔碘消毒皮肤,直径大于20cm。范常规清洁消毒后,再75%乙醇脱碘待干,能有效预防贴膜引起的春夏季皮肤过敏. 0.1%洁尔灭酊消毒剂在PICC导管的维护消毒中优于安尔碘消毒剂.尤其是对夏季易出汗,皮肤易过敏和对碘过敏的患者.近年来多篇文献报道了葡萄糖酸氯己定用于血管导管置管及维护期间的皮肤消毒更加安全、有效。同时,在PICC维护方面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具有安全,且省时方便、敷贴不卷边等优势,更符合人性化护理的理念。
2.1.4 冲管 使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对PICC进行冲管,可有效防止注射器相关性回血,减少血凝性堵管风险。采用脉冲式冲管,即推一下、停一下的方法,使冲管液体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彻底冲尽管壁内的药液及血液。
2.1.5 封管 PICC三种封管方法的比较证实采用可来福正压接头加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及大分子药物在导管的沉积,同时又加强了可来福的正压作用,也就大大减少了导管堵管及静脉炎的发生。使用肝素帽封管时,肝素帽内先预冲满生理盐水,然后接头皮针脉冲式冲管,边推注边退针,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使针头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不能将针头全部插在肝素帽内,这样推完封管液后退出针头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导管,导致血液凝固发生堵塞。
2.1.6 固定
待消毒液完全干后贴膜。推荐使用IV-3000无菌敷膜,其具有无菌、透气、黏性好及不过敏等优点;使用康乐宝皮肤保护膜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状保护层,它可以提高皮肤对透明贴膜的耐受程度,减少皮肤损伤。正确的固定应采取无张力性粘贴。导管与连接器摆放形状呈半弧形固定,严禁扭曲、折压、成角。为确保PICC导管有效固定,使用无缝合固定施乐扣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由于护理人员对施乐扣皮肤保护膜的认知程度总体有待提高,导致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应进行专门培训,使新技术在临床得以安全推广。在原先固定方法基础上又添加了一新步骤,能有效防止导管从连接的减压套管处破损。即最后在保持连接器的减压套管与导管相接处呈直线,并在此处与导管长轴呈垂直方向,将思乐扣的备用胶条加强固定。固定后,让患者屈肘检查导管体外部分有无折曲,无折曲方为固定良好
2.1.7 拔管 嘱患者放松情绪,缓慢匀速拔管。热敷静脉缓解痉挛。临床中如出现拔管困难时,暂不拔管,借助影像学手段(如X线、B型超声等)查找并确定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切忌强行用力拔管,以免出现断管危险或栓子脱落而危及病人生命。拔管后常规按压止血,消毒包扎。愈合期间忌碰水。
2.2 健康教育在患者整个带管期间都十分重要,特别是带管出院患者。为防止带管期间各类导管并发症的发生,要重点指导患者肢体活动、生活注意事项、异常情况的处理等。正确指导其如何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督促其换药冲管,发现并发症及时与护士联系。
2.2.1 日常生活 带管不影响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但要避免带管侧手臂提过重物品、做引体向上等;带管可以淋浴,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缠绕肘部2~3周,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贴膜下有无进水,如有进水,及时更换贴膜;衣服的袖口不宜过紧,在穿、脱衣服时防止把导管带出。
2.2.2 运动 活动时避免置管上肢剧烈活动及过度外展、上举、旋转及频繁屈伸活动。带管手臂可适当做些主动运动,如松握拳等动作。 2.2.3 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
第二篇: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北京协和医院 史冬雷
一、概述
(一)穿刺工具的种类
静脉穿刺工具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工具和中心静脉输液工具。外周静脉穿刺工具临床上最常用头皮针、头皮套管针,或中等长度导管。中心静脉工具的穿刺主要是颈内 / 锁骨下静脉导管(即 CVC 中心静脉导管),或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 )。
(二) PICC 导管特点
1. 导管材料为硅胶,柔软,弹性好。
2. 导管可通过放射影像下显影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 3. 导管总长度为 65 厘米,可根据个体及治疗需要进行裁剪。 4. 导管上以厘米为刻度标记,修剪导管时既准确又容易。
(三)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1. 避免关节部位,关节部位活动比较多,容易造成脱管。
2. 避免已损伤的部位,已损伤的部位没有愈合,易造成导管的感染。 3. 避免新近穿刺过的静脉之下的部位。
4. 避免下肢末端,现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因为使用下肢进行静脉输液,容易造成血栓的发生。 5. 避免受限制的部位。
(四)静脉的粗细
从中心到外周,静脉管腔的直径是不一样的,上腔静脉 管腔的直径 20mm,无名静脉 19mm,锁骨下静脉 19mm,腋静脉 16mm,贵要静脉 8mm,头静脉 6mm 。 越靠近中心,静脉越粗大,血流速度会增加。
(五)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1. 手背及前臂静脉,由于它比较细又靠近外周,所以血流速度 <95ml/ 分。 2. 肘部及上臂静脉 的血流速度 100-300 ml/ 分。
3. 锁骨下静脉 已经达到中央静脉,血流速度 1-1.5L/ 分。 4. 上腔静脉 血流速度为 2-2.5L/ 分。
血流速度快的好处,药液输注进去以后,马上被稀释,所以药液停留在血管壁的时间就少,特别对一些高浓度、高渗以及刺激性比较强的药液,不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减少静脉炎以及静脉血栓的发生。
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的简介
(一)穿刺
可床边置管;置管损伤较小;置管后要求 X 线检查其位置;排除胸部置管的危险,如锁骨下静脉穿刺,很容易造成血气胸,PICC 就没有此并发症; 延长留置时间,中心静脉一般 2-4 周拔除,而 PICC 如果维护很好,患者一般条件也比较好,能够延长 1-1.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可由注册护士置管。
(二)留置
可用于血样采集,但尽量少使用 PICC 管进行血样的采集,因为它容易造成堵管; 要求无菌区域;要求常规肝素液封管;要求常规监护;外露导管体破损的可能性;病人难以自己护理,需要到医院找专门的护士进行护理;活动受限。
(三) PICC 适应证
1. 高渗药液:如浓度 >10% 的葡萄糖、 TPN 。 2. 刺激性或毒性药物治疗。 3. 长期静脉输液。 4. 静脉保护。 5. 外周静脉限制。
6.23-30 周的早产儿 ( 极低体重儿 <1.5kg) 。 7. 家庭静脉治疗。
(四) PICC 应用的要求 1. 肘部血管良好。
2. 穿刺部位无损伤或感染。 3. 健侧手臂。 4. 配合的病人。 5.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6. 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
(五) PICC 优点
1. 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 2. 保护外周静脉。
3. 相对传统 CVC,减少穿刺危险性。 4. 非手术置管。 5. 长时间留置。 6. 可由护士操作。
(六)规范导管维护的原因
操作正规化、标准化,保证导管的通畅、安全,预防感染;保证病人的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的费用。
三、 PICC 导管维护
PICC 导管的维护主要是正确的更换敷料和正确的封管以及冲管。
(一) 更换敷料 1. 更换敷料的原则
( 1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 2 )建议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无菌透明贴膜的好处是透明、通透性强、可以直观的观察穿刺点的情况,如有无红肿、渗出等,发现有问题可以及时更换。
( 3 )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 24 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 1-2 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
( 4 )如需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贴膜下面,这样的贴膜应每 48 小时更换一次。 ( 5 )所有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时间。 2. 更换敷料注意事项
( 1 ) 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 2 )禁止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体上,以免在撕拉胶布时将导管脱出。 ( 3 )换药时记录导管刻度。 ( 4 )每天记录输液滴速。
( 5 )严禁导管体外部分移进体内。 3. 管路维护频率
在维护过程中,导管维护的频率,进行穿刺的第一个 24 小时需要更换一次敷料,以后每 3-7 天更换一次。 4. 管路维护步骤
洗手,拆除原敷料,观察穿刺点有无 红、肿、渗出脓液等,再次 洗手,打开换药包,戴无菌手套,酒精清洁,碘伏消毒,贴好敷料,固定,最后 洗手。
物品准备,包括治疗盘、 敷料、生理盐水、手套、肝素盐水、换药包、治疗巾(如 PPT17 图示)。 如 PPT18 图示,六步洗手法。
如 PPT19 图示,拆除原有敷料 。 洗手后拆除原有敷料,拆除敷料时需要注意,透明敷料有弹性,快到中心静脉穿刺点时,用一无菌棉签按压住穿刺点的导管,再牵拉无菌透明敷料,这样不会将导管带出,造成脱管。
5. 穿刺点消毒
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 10 × 10cm;先用酒精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用力摩擦皮肤 1 分 30 秒,并风干。 如 PPT21 图示,酒精清洁。
如 PPT22 图示,戴上无菌手套,进行碘伏消毒,消毒面积 10 × 10cm 。
如 PPT23 图示,消毒以后进行固定,固定时用一块小方纱垫在接头下面,以避免接头部位压迫皮肤,造成压疮。贴好透明敷料以后,不输液时用脑外科套头的绷带套住进行保护,防止在活动穿衣服时将接头部位掀起。
(二)冲管与封管 1. 目的
将残留的刺激性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保持静脉通路。 2. 冲管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或封管前、输液前后。
3. 封管
保持畅通的静脉输液通路,通常应用稀释肝素液,用于输液结束后。 4. 冲管与封管的步骤
冲管的主要步骤,用等渗透生理盐水冲管,冲管后给药,给药后再冲管。封管,用生理盐水冲管后给药,给药后再用生理盐水冲管,冲管后用稀释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封管主要是在输液结束之后进行,防止堵管,特别是导管体的尖端部位。 如 PPT27 图示,采取脉冲式冲管方法,左图是连续式冲管。右图是脉冲式冲管,一个个不同方向的小漩涡,对血管壁有摩擦力,能将血管壁上附着的颗粒冲洗掉,所以用脉冲式冲管方法,才更有效。
5. 封管配药专科护士现状 1. 国外现状
国外现状:设有营养支持小组( nutritional support team, NST ),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和营养师组成。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以及研究显示由营养支持小组共同完成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避免不合理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造成的并发症。
2. 国内现状
国内现状: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专业,在治疗形式上仍和其他的医疗工作相同,大部分医院仍是由主管医生开营养配方,护士按照依据进行营养液的配制。有条件的医院则是由营养医师参与配制,通过诊疗方案。在患者的身体营养状态的评估、营养支持的具体操作、资料的记录等工作必须由不同人员参加,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护理体系。
二、专科护士
(一)定义
专科护士(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 )是指在某一特定专科领域、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知识,完成了专科护士所需要的教育课程,考试合格者被认定为专科护士。
(二)专科护士培养目的
促进专科护理发展;提升护理专业形象;体现护理专业独特价值;促进护理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更好地发挥医疗团队的协同作用;有利于专科领域的实践和研究。
(三)肠外肠内营养专科护士的定位
肠外肠内营养专科护士应该是治疗技术的掌握者、教育者和咨询者、科研工作者、管理与自我管理者。 1. 治疗技术掌握者
对各种营养治疗方式,专科护士都有丰富的经验和能力;熟练掌握各种输注器材的操作方法、安装以及故障的排除;熟练掌握套管针和 PICC 导管的置管技术;熟练掌握肠外肠内营养管路的使用与维护。
2. 教育者和咨询者
( 1 )专科护士有责任指导其他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专业的护理活动。 ( 2 )及时传授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其他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咨询。 ( 3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3. 科研者
进行信息收集及资料的统计,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进行文章的撰写。 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推广科研成果。 4. 管理和自我管理者
营养支持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工作, 专科护士 在执行操作、评估、宣传的过程中应能严格遵守护理实践标准和效果评估细则;对不恰当的护理实践及时评估并加以纠正; 自觉的、规范的 进行质量评价、监督,提高质效,完善自我。
三、重视专科护士在营养支持领域中作用
目前护士在营养支持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承担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估;具体实施营养支持方案;导管的留置、使用与维护;营养液的配置;营养液的输注过程的监测;宣教指导与专业咨询;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等。 在各个工作环境均是直接参与者、执行者,专业的护理工作,有效地保证了营养支持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一)营养评估
文献报道:外科患者约有30%-40%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老年和肿瘤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5%。专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第一时间掌握患者营养状态,可提前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促进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二)治疗途径的建立
外周静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是营养支持实施的保障。专科护士可根据患者输液时间、血管条件、输入液体和药物的种类、护理环境等合理选择,确定最佳的输注途径。
输注途径包括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外周静脉包括头皮针、静脉留置针两个途径。中心静脉可选择 PICC(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CVC (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CVTC (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和 PORT (静脉输液港)。
1997 年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引进了 PICC 技术,十几年来这一技术已经成为护理领域最为尖端的操作基础。 PICC 置管技术虽然较其他深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但仍需要经过正规的授课、标准模拟培训并获得资格后才能进行实际的操作。
(三)导管的维护
专科护士承担静脉置管后滴速调整、穿刺点观察、伤口换药、封管等护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专业咨询。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PICC,可大大减少并发症。 专科护士对置管后穿刺点进行观察,规范伤口的换药和封管流程可以避免导管感染和堵管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导管维护和应注意的问题,如卫生主治、活动范围、管路的固定等相关方法进行护理,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四)营养液的配置
1. 肠外营养液的合理配制和输注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2. 所有静脉营养药物需在无菌条件下与全部营养素混入 3L 静脉输液袋中,避免医源性感染。 3. 这一技术必须经过正规培训的护士操作,并掌握在层流洁净室内的操作程序。
4. 营养液配置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营养配方合理性、药物的配伍禁忌;与医生的沟通,避免不合理配方和不规范输注方法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层流洁净室的细菌监测,以保证配液环境的无菌状态。
(五)营养液的输注 1. 肠外营养输注
静脉的选择, 需要专科护士根据患者输入的药物、输入量、持续时间、患者血管条件、配合程度合理选择静脉植入的途径; 输液、微量泵的安装;输注的速度, 以保证出入量的平衡; 管路的维护, 以保证输液途径的畅通; 出入量监测;心、肺功能的监测;血糖监测。
2. 肠内营养输注
肠内营养液的温度;肠内营养液输注的途径;肠内营养液输注的速度;肠内营养液输注的量;给药的注意事项。
(六)营养支持专科器材的掌握
临床用于营养支持的专科器材有很多,包括静脉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胃肠营养泵,这些仪器的使用为临床开展营养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护士是这些营养泵的使用者,因此护士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各种输液泵的使用方法,以及管路的安装、故障的排除等相关技能才能确保营养泵的正常运行,保证营养液的正常输入。
(七)监测并发症
从事临床营养的专科护士都能够到认识到不合理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均可能导致病发症的发生,从而影响营养治疗的效果。在进行肠外营养时过快的滴注速度可能导致患者心、肺部压力的突然加大,严重者可能出现心肺功能的衰竭。在肠内营养治疗中由于营养输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老年人由于胃肠排空的障碍,快速输注可能会导致胃潴留和返流性肺部感染。
因此专业护士对患者在营养输注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应该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对生命体征 的评估与记录 、血糖的监测 记录 、营养液输注过程的监测 与记录、导管及营养泵使用状态的监测与记录、患者出入量监测与记录,预防病发症的发生。
(八)并发症预防
1. 评估患者胃肠功能,当胃肠功能允许时及早进行肠内营养。 2. 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
3. 对导管进行专业的观察与维护。 4. 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与专业咨询。
四、肠外肠内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展望
专科护士的培养已成为护理发展的趋势。多年实践证明,护士在肠外肠内营养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培养肠外肠内营养的专科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是健康、稳定地发展肠外肠内营养技术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对肠外肠内营养专科护士的培训还处在探索和讨论阶段,没有专门统一的培训系统和标准。应该积极学习国外相关的护理知识,引进先进理念和技能,并与国情相结合,制定统一的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和规范制度。通过管理者、护理教育者及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建立我国肠外肠内营养专职护士培训、认证体系,提高护理水平,推动护理学发展。
第三篇:PICC维护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PICC维护的操作流程
一、适合人群:乳腺癌化疗病人
二、操作流程
1、 个人准备:洗手、戴口罩
2、 核对picc维护手册的姓名、床号、选择的静脉、外露长度、臂围
3、 物品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手消液、正压接头、20ml注射器、PICC维护包、0.9%NS10ml、皮尺、picc维护手册
4、 携用物至治疗室,核对病人,解释取得配合
5、 安置体位
6、 测量臂围与维护手册是否一致评估贴膜是否有卷曲潮湿破损
5、揭开固定输液接头的胶布
6、手消毒
7、用棉签清洁胶粘
8、手消毒
9、取出预冲注射器;释放阻力 ,安装输液器接头,排气备用消毒
10、打开换药包
11、在穿刺肢体下放垫巾,手消并带手套,
12、酒精棉片包裹消毒导管接头,用力多方位螺旋式擦拭15秒
13、连接注射器抽回血
14、连接接头20ml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
15、正压封管
16、脱去手套去除原有透明敷料
17、手消毒
18、戴手套
19、酒精脱脂消毒、碘伏消毒 20、调整导管位置
21、贴敷料
22、标注导管的类型日期固定导管
23、整理用物脱去无菌手套
24、交代注意事项,洗手记录导管维护记录单
第四篇: PICC导管护理
一.更换敷料
1.透明的半透明的敷料7天更换一次。 2.纱布敷料每2天更换一次。
3.敷料松动或潮湿,或穿刺点出血等应随时更换敷料。
a.查看置管日期,观察置换侧肢体有无肿胀,必要时测量上臂围。 b.拆除敷料时,一手轻压穿刺点导管处,自下向上自外向内以零角度拆除原有敷料,防止导管脱落
c.查看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导管刻度,检查导管有无脱出,移入体内等。 二.注意事项
1.必须带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2.酒精对导管材质有损,用酒精消毒时不可碰导管。 3.无菌贴膜必须用10x12cm大贴膜。
4.不要将胶布直接贴在导管体上,使用白色保护翼加强固定 5.禁止将体外导管移入体内,经常查看局部有无红肿,硬结,渗出及时处理。
6.贴贴膜时一定要做到无张力粘贴,避免压伤。
7.导管盘绕要流畅,避免出现打折现象,导管,皮肤,贴膜三者合一,粘贴牢固避免导管进出。 三.更换正压接头
常规每周更换一次,任何原因导致的接头脱落,或有血液及残留物,抽取血标本都必须更换正压接头 四.冲洗导管、封管
1.每次输液前需冲管,相互反应的两种药物需冲管,输注血制品及脂肪乳完毕必须冲管,输注过程每四个小时冲一次,输液完毕后需冲管。 2.生理盐水—输注药物—生理盐水—肝素盐水 3.生理盐水—输注药物—生理盐水 四.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禁止高压注射,冲管时如遇阻力,不可暴力冲管,查明原因。
2.不可使用含有血液药液的盐水冲管,如经导管内抽血、输血、输注粘滞性液体,必须手动脉冲式封管后在输注其他药液。
3.如遇药物与生理盐水不相溶时,必须用5%GS冲管,在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封管。
第五篇:PICC导管脱落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导管必须妥善固定,由制管者做好标记,详细记录管道名称、 留置时间、部位、长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加强对高危患者(如意识障碍、躁动、有拔管史、依从性差的患者)的观察,作为重点交接班内容详细交接。
(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其防范意识及管道自护能力。
(4)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治疗、护理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导管脱落。
(5)加强培训,提高护士防导管脱出移位的风险意识。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以透明敷料固定体外导管,也可使用固定翼加强导管固定;更换敷料时,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 处理措施:根据脱落导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和交接班,防止再次脱管。
(1)导管部分脱出:观察导管脱出的长度,用无菌注射器抽回血,如无回血,报告医师,遵医嘱用肝素钠液活尿激酶通管,如导管不通畅则拔管;如有回血,用生理盐水冲管保持通畅,重新固定,严禁将脱出的导管回送。
(2)导管完全脱出:测量导管长度,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或断裂;评估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及渗血,用无菌棉签压迫穿刺部位,直到完全止血;消毒穿刺点,用无菌敷贴覆盖;评估渗出液性状、量;根据需要重新置管。
(3)导管断裂:如为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如为体内部分断裂,立即报告医师并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导管尖端已漂移置心室,应制动患者,协助医师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
应急处理程序:发生脱管→应急处理并报告医师→协助医师处理,必要时重新置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及交接班→防止再次脱管。
放射性皮炎防范及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及时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健康教育,强化对老人的宣教。
(1)必须选用开衫全棉柔软内衣,修剪指甲
(2)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勿用肥皂擦洗,清洁时使用柔软毛巾温水轻轻沾洗
(3)勿自行涂药及骚抓摩擦刺激,皮肤脱屑忌用手剥撕,禁贴胶布,避免冷热刺激及日晒雨淋
(4)照射区皮肤禁止注射,不宜做供皮区
处理措施:
1级:临床表现:滤泡样暗色红斑或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
处理措施:可用珍珠粉或冰片滑石粉止痒。
2级:临床表现: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
处理措施:遵医嘱停止治疗,暴露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后,局部可用双草油或湿润烧伤膏均匀涂在创面上,保持湿润;亦可使用生物制剂,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上皮、血管内皮等多种细胞生长和调节蛋白合成作用,加速创面愈合;湖南省肿瘤医院通过临床观察使用龙血竭粉剂外敷,每天1~2次,起消炎、收敛、生肌的作用,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效果明显。
3级:临床表现:皮肤皱褶以外部分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处理措施:同2级反应处理
4级:临床表现:溃疡、出血及坏死。
处理措施:如皮肤出现溃烂,局部按外科换药处理,可选用溃疡贴、渗液吸收贴、清创胶敷料等换药。
处理程序:评估放射性皮炎高危患者→采取防范措施→根据放射性皮炎分期进行处理→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药物外渗的防范及处理
防范措施:
(1)化疗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特点及不良反应,识别其是发泡性还是非发泡性药物
(2)以适量稀释液稀释药物,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3)为保证外周静脉畅通,最好取近心端静脉给药,避开手指和关节部位,因该部位静脉靠近动脉和肌腱,易引起永久性损伤。理论上应按以下次序选择注射部位,前臂、手背、手腕、肘窝,对强刺激性和发泡性药物,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
(4)在注射化疗药物前,应抽回血来证实静脉是否通畅,给药速度约5ml/min,每给2ml左右液体应抽回血,以确定针头位置未变,并反复询问病人有无疼痛或烧灼感。
(5)静脉注射发泡性药物前,如发生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外渗明显,则应另选注射部位或另侧上肢,或外渗部位侧面或近端,避免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
(6)如果需要注入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泡性的;如果均为发泡性,则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一种,两次给药之间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冲洗管道。
(7)对肘窝手术后或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病人,不应选择患肢静脉给药。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宜选择下肢静脉注射。
(8)注射化疗药物后,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冲洗管道和针头后再拔管。(9)建议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活PICC,减少药物的外渗。
处理措施:如果疑有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按以下程序处理
(1)在静脉注射给药部位尽量抽吸,以清除残留针头及皮管内的药液,吸取皮下水疱液,以尽可能出去残留液体
(2)抬高患肢,注射部位宜用冷敷,一般冷敷时间为24小时左右。注射奥沙利铂后不宜冷敷。
(3)及时用20%利多卡因4ml+生理盐水6ml+地塞米松5ml作环形封闭,同时冰敷。
(4)对注射部位应观察5~7天并作记录,包括发生时间、静脉进针部位和针头大小、估算药物外渗量、处理外渗办法、病人的主诉及局部体征等。
(5)强刺激性药物外渗建议局部封闭每8小时1次,持续3天,一般药物局部封闭1次。
(6)若局部肿胀可用硫酸镁、50%葡萄糖溶液+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或芦荟湿敷,也可使用水胶体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