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故事100字
第一篇:比尔盖茨的故事100字
【比尔盖茨的故事】
盖茨体育和社会活动方面也表现出这种不落人后的精神。有一次暑假童子军的80公里徒步行军,时间是一个星期,他穿了一双崭新的高筒靴,显然新鞋不大合脚,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苦头,第一天晚上,他的脚后跟磨破了皮,脚趾上起了许多水泡。他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第二天晚上,他的脚红肿得非常厉害,开裂的皮肤还流了血。同伴们都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只是向随队医生要点药棉和纱布包扎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继续上路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一个途中检查站,当领队发现他的脚发炎严重,下令医冶,才中止了这次行军。盖茨的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他双脚溃烂的样子时,难过地哭了,直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早点停止行军。盖茨却淡淡地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最多的目标。
业技术素质很重要
“我们要的是你能运用多少知识,而不是你学过多少知识!” 湖北祥云集团的招聘代表对前来应聘的一名同学说。可见,企业人才的专业技术素质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之一,一个企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人才,更离不开大批的具有核心专长与技能的人才。
你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当03级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王同学前来应聘“种子销售”的工作时,塔河种业的负责人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的人际关系怎么样?你和你周围同学的关系好吗?”从整个招聘会来看,几乎所有公司都会注重应聘者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现今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不仅人与人联系密切,企业间联系也非常紧密,人的协调素质和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要。
要有实干精神
实干精神也是外企很看重的一个素质。企业老板希望他的员工是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工作的人,而不是那些整天空口大话、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者。据记者了解,似乎更多的企业比较“偏爱”农村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农村孩子能吃苦耐劳的缘故吧!总之,所有企业都喜欢为人忠诚、实干坚持的员工。
团队合作要具备
几乎所有外资单位在他们的招聘会时都要求应聘者具备很强的团队精神。这个团队精神不是说说而已的,是要货真价实的,也许其他单位也会说要有团队精神,但是在外企中没有团队精神几乎是不能生存的,这是所有应聘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100、倘若你手中有一个苹果,我手中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你我手中还是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就各有两种思想了。——
国外曾有一句处世格言:“一个人的微笑价值百万美元。”这足以说明一张笑脸对人际交往、对个人事业来说有多么重要。中国也有名古话:"人不会笑莫开店。"外国人说得更直接:"微笑亲近财富,没有微笑,财富将远离你。"一位商人如此赞叹:"微笑不用花钱,却永远价值连城。"真诚的微笑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酒店服务要使得宾客有家的感觉,“微笑服务”是开门的钥匙
酒店提出为宾客创建“家外之家”的口号,其意义在于使得宾客有回家的感受。我们都知道“家”给人们一种归属感,家庭成员是至亲的人。所以酒店提供的产品——服务也要给宾客一种家庭成员般温暖的感受。打开这种局面的钥匙就是“微笑”,它联系着宾客与酒店服务人员。服务人员通过微笑这个媒介表达了温馨和关心,使得宾客感受到“家外之家”的归属感,于是宾客就会成为该酒店的忠实客源。真正使得酒店获利的是宾客,留住宾客的是服务,服务的灵魂是微笑。
顿平时问属下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你对客人微笑没有。”这句话成为酒店管理中的至理名言。
微笑服务,它既是一种职业要求,又是饭店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时也是服务员本身素质文明程度的外在体现。每一位光临饭店的顾客都希望看到一副笑脸,享受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只会将客人拒之于门外。
说话轻一点
脾气小一点
理由少一点
知识多一点
嘴巴甜一点
微笑多一点
行动快一点
做事多一点
步伐稳一点
速度快一点 怨言少一点 关心多一点 沉默少一点 话语多一点 手脚轻一点 做事细致点
第二篇:比尔盖茨家庭故事
比尔盖茨家庭故事:一杯冷水泼出个世界首富
华尔街日报近日采访了比尔·盖茨一家,盖茨父亲及家人首次公开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家庭故事。年轻时的比尔·盖茨相当叛逆,曾常和母亲吵架,向来稳重的父亲愤怒地朝盖茨脸上泼去一杯冷水。然而,这杯冷水却成了不羁少年人生的转折点,最终,这位少年成为众所周知的微软创始人,成为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在比尔·盖茨成功的背后有着一位伟大人物——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今年83岁的老盖茨是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他一直默默地呆在幕后。外界所知甚少,仅仅知道,老盖茨曾是西雅图的律师、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退伍老兵、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还有就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少年的比尔几乎在一夜之间拥有了成年人的理解力,一个本来平和的家庭就此打破平衡,叛逆的盖茨时常和母亲发生争吵,而正是老盖茨从中周旋,维护了家庭的平衡。后来,当年轻的盖茨急于投入残酷的商业竞争,父亲却成为儿子最忠实的顾问。而当儿子拥有滚滚财富的时候,又正是这位父亲将儿子领上了慈善事业的道路。
而这一切,都得从那一杯冷水说起。
和谐家庭
老盖茨身形高大,比自己的儿子整整高出了一头。相较于自己的儿子,老盖茨更善于言谈。但父子二人共同的特点是聪明且率直。在儿子的生活中,老盖茨一直扮演着配角的角色,默默地支持着自己的儿子。
“作为一个父亲,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那个脾气倔强的儿子最后会变成了我的老板。”老盖茨在2005年的一次慈善晚会上这么调侃自己。
“盖茨在11岁的时候,开始变得非常爱与人争辩。”老盖茨在采访中说。也正是从那时起,盖茨的性格变得暴躁起来,这让当时的老盖茨和妻子玛丽大为头疼。
在那以前,盖茨家庭平和安宁。老盖茨、妻子玛丽,还有三个孩子:老大克里斯蒂、老二比尔以及老三利比。这是个亲密无间的家庭,他们会一起比赛棋牌和乒乓球。还有一个家庭传统:每个周日晚上会在同一时间举行丰盛的晚餐;圣诞节里,所有家庭成员会穿一样颜色的睡衣。
老盖茨并不是个轻易流露感情的父亲,可能因为出生背景和工作环境的关系,老盖茨说话简短谨慎,即使在家,也是一副律师的威严形象。“他(老盖茨)回家之后,就径直走到桌前,然后吃饭。不会像其他感情丰沛的父亲一样,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大女儿克里斯蒂说。
老盖茨年轻时由于忙于事业,妻子玛丽便担负起了照顾儿女日常起居的职责。玛丽出身于富有人家,父亲是西雅图的一名银行家。玛丽学习刻苦,爱好体育,在大学时认识老盖茨,并结成伉俪,从此牵手一生。
玛丽鼓励自己的儿女多方面发展,不仅要在学习上勤奋刻苦,还要多参加体育运动和学习乐器,比尔就曾经学过一段时间小号。作为一个出身良好的女人,玛丽时时将大户人家的教养灌输给自己的儿女,比如衣着整洁,守时,以及优良的谈吐和社交能力。大多数时候,比尔都能够听从母亲的这些教导。
“她(玛丽)是个十分尽责的母亲,对我们的期望也很高。”比尔的小妹妹利比说,“不光在学习成绩上,她还要求我们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意愿之争
比尔·盖茨很小便展现出聪颖过人的一面。他爱好阅读,父母对他的这项爱好也极为支持,只要比尔开口,他的父母任何书都会给他买。
但父母担心这样下去比尔会变成一个书呆子,而不懂得怎么与人打交道。他们曾经尝试过在家里开派对,让比尔在门口迎接客人。也尝试过让比尔在老盖茨的公司聚会上做个服务生,以此来锻炼比尔的处事待人。
等到11岁,比尔心智快速地成熟起来,并且总喜欢拿一些深刻的问题,比如外交、经济以及人生上的问题,“为难”自己的父母。
“这是个好的萌芽,说明比尔当时认识问题的深度在不断加深。”老盖茨说。“但说老实话,他妈妈并不喜欢他这样,因为有时候问题太多太尖锐,我们也不能给他个完美的答复。”
比尔和母亲的矛盾,随着他年龄渐长,逐渐激化起来。玛丽总是在比尔面前,唠叨说要他能够保持房间整洁,吃饭时不要拖拖拉拉,也不要总咬铅笔,这些唠叨最后演变成母子俩激烈争吵的导火索。
“这个时候,他(老盖茨)就会充当和事佬的角色。把吵得„面红耳赤‟的俩人拉开,将纷争平息下来。”克里斯蒂说。
比尔和母亲的争吵在他12岁时达到高潮,一天晚上,比尔在餐桌上对母亲大吼起来,据比尔事后回忆说,当时他完全是个自以为是的混蛋,“竟然对自己的母亲大声地冷嘲热讽。”
接下来,“和事佬”老盖茨便将一杯水直接泼到了比尔的脸上,这就是那著名的“泼水事件”。
“感谢你为我洗澡”,小盖茨高声叫道。
老盖茨很少有如此不冷静的举动,尽管和孩子们关系密切,但日常里的他却不苟言笑。这件事情之后,老盖茨和玛丽将比尔带到心理医生那儿接受咨询。“我当时在和我的父母争吵,到底谁才是决定我人生的主人。”比尔这样跟心理医生说。后来,这位心理医生给比尔父母的建议是,比尔是个十分独立的孩子,他的人生命运最终还是由他来掌握,作为父母,老盖茨和玛丽最好多放手,给他自由。
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老盖茨比较认同心理医生的建议。“时代不同了”,老盖茨说道,“他不必像我小时候那样需要在各方面谨慎小心”。老盖茨出身工薪家庭,从小长在离西雅图1小时航程的布雷默顿市,那里是蓝领工人聚集的地方,在这种地方长大,因为父母没时间管教子女,所以老盖茨当时受到的约束少。在成长的过程中,老盖茨常常需要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计划,做决定。
于是,盖茨夫妇向小盖茨妥协了。后来,他们送比尔去了学校,他们觉得在那里比尔能获得更多自由。那是所私人学校,名叫湖畔学校,现在它已经因为是盖茨第一次接触电脑的地方而闻名世界。
盖茨表示,从那个时候,他开始意识到,“我不必再在父母面前证明我自己,我必须开始思考该做些什么向世界证明我自己”。
少小独立
因为父母的信任,从13岁开始,比尔便开始享受着同龄孩子没有的自由。他可以整晚整晚地待在华盛顿大学的机房里研究编程;也可以离家外出,去各地学习体验。后来上了大学,比尔更是开始在南华盛顿的一家电厂里打工,为他们设计电脑程序。也是在大学,比尔认识了自己后来的人生挚友和事业伙伴:保罗·艾伦。两人在学校里共同合作出第一个编程作品,名叫“Traf-O-Data”,这个程序可以计算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段公路的汽车总数。
在此期间,比尔的父母对儿子做出的任何决定都表示了支持,包括比尔决定从哈佛退学,搬到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创办微软。对于老盖茨和玛丽来说,比尔的这个决定与他们对儿子的期望相差甚远,但他们还是在其身后默默地给与支持。
老盖茨事后说:“对于比尔的这个决定,我和玛丽都很担心。玛丽可能操的心更多。我们俩和其他人一样,觉得自己的儿子能够安安稳稳读完大学,拿个学位就已经很好了。”
而父母的无条件支持,也成为比尔日后将微软搬到西雅图的主要原因。回到西雅图之后,比尔住在一间离父母家不远的房子里,他的母亲玛丽雇了一名保姆,帮着比尔操持家务。比尔要参加重要会议时,玛丽也会过来帮儿子打点行装。因为住得近,玛丽也要求比尔不能忘了家族传统,一定要每周日回家里吃餐晚饭。
作为一名资深商业律师,老盖茨也为自己儿子的事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由于一直在做小型企业的律师业务,老盖茨为微软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前期人脉。老盖茨甚至还帮着劝说儿子大学时的同学放弃学业加入微软。这位被老盖茨成功说服的大学同学,就是后来成为微
软首席执行官的斯蒂夫·鲍尔默。老盖茨的律师事务所后来还一度成为微软的法律顾问,为微软解决法律问题。
当微软逐渐壮大,开始吸引众人目光的时候,比尔忧虑过度的媒体曝光会让手下的职员人心惶惶,而老盖茨则安慰他放宽心。之后,微软很快地成长为美国软件业的翘楚,盖茨也因此成为了亿万富翁,而如何处理着巨大的财富,则成为当时困扰盖茨家族的新问题。
慈善的熏陶
“一夜暴富”之后,老盖茨便劝说儿子将财产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但是比尔一开始并不认同父亲的这个想法。据当时在场的一些人回忆说,因为不知该如何处置这笔钱,比尔和自己的母亲在老盖茨的律师事务所大吵了一架。
“我只是想管理我的公司。”比尔这样对自己的母亲说。比尔后来解释说,当时自己并不是反对慈善事业,只是觉得公司仍在发展中,不想将自己的精力分散。
但是最后,比尔还是接受了父母的意见,并在微软内部开始了一个募捐项目,为慈善组织United Way集资善款。后来,比尔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加入了United Way的董事会,而这也是听从了父母的意见。
但是随着比尔的财富越积累越丰厚,要求他捐款的慈善组织来信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飞到西雅图微软的总部。比尔曾经说,自己计划参与更多的慈善事业,但前提是一定要等到自己60多岁退休之后。
但是这个计划后来因为比尔母亲患病而被打乱,玛丽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在患病期间,她仍然不断劝说自己的儿子投入更多精力在慈善事业上。1994年6月,玛丽因乳腺癌而逝世。
葬礼那天,老盖茨告诉自己的孩子们,不用为他担心,“我还至少有10年好日子可以活呢。”老盖茨说。但是对于当时70岁的老盖茨来说,失去爱妻的打击还是让他整日无精打采。
大概6个月之后的一天,老盖茨和儿子以及儿媳妇梅琳达站在一家电影院门口,排队买票。这时,老盖茨提出建立一个慈善基金会的想法,他可以帮助筛选寄到微软总部的求助信件,并从中挑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士,代表微软给他们捐钱。
一周以后,小盖茨拿出1亿美元开创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慈善基金会”,并委托自己的父亲掌管。这个基金会的第一笔善款,是老盖茨在自家的餐桌上开出的,数额是8万美元,受助人是西雅图当地的一家癌症治疗中心。
后来,一些从微软退下来的公司高层也加入到这个基金会的管理工作中。他们和老盖茨一起将基金会越做越大,捐助的范围也扩展到教育和疫苗研发上。
老盖茨毫不讳言说自己不过是帮着儿子照看一下基金会的事业,一旦比尔和梅琳达有时间,他便会把基金会交给他们管理。与自己的儿子相处54年之后,老盖茨知道和比尔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给比尔自由的空间。
“他对于任何事情,都有自己固有的想法。”老盖茨说,“这个家族的人都知道不要和比尔争来争取,因为他总会赢,争来争去不过是浪费时间。”
第三篇:比尔。盖茨的忠言
1, 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2, 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3, 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四万美元,更不会成为那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
一部汽车,知道你讲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
4, 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5, 卖汉堡包并不会损与你尊严。你的祖父母对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6, 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不要将你理应承担的责任全家给他人,而要学
着从中吸取教训。
7, 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
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所以,在对父母喋喋不休之前,还是先去打扫一下你自己的屋子吧。
8, 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并不如此。在某些学校已经没
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学校会不断地给你机会让你进步,然而现实生活完全不是这样。 9, 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分,也没有暑假之说。没有几个老板会乐于
帮你发现自我,你必须依靠自己去完成。
10, 电视中的许多场景决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埋头做自己的工作,
而非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天天泡在咖啡馆里。
11, 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为这样一个人工作。
第四篇:【比尔盖茨的忠告】
1、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
2、电视上演的并非真实人生,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离开咖啡馆去工作。
3、要想有别人饱饱的口袋,要先学习他的脑袋。
4、财富不会从天而降,除非下一个被闪电打中的是你。
第五篇:比尔·盖茨的家教
阅读比尔·盖茨的"童年",除发现挖掘天赋,并使之充分得以激活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探索家教中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正常的儿童,也有可能注意力不集中,而实际这已经成为困扰我们家教的一个重要问题,透过这个生动的事实,我们将发现:专注决定孩子的做事能力,就此方面而言,专注力确实是一种高贵品质,而这种品质的形成就在于教育孩子过程中如何选择。
七十年代,哈佛的一位教授曾说过:"在计算机学科中成功的几个人里,有一个人,从他在台阶上露面的那天起,你就知道他特别棒,他一定会成功。这个人就是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西北角的西雅图市。他先后就读于西雅图的里奇景小学,湖滨中学。
中学毕业后,未满18岁的比尔·盖茨来到了向往的哈佛大学。但一年后他毅然离开哈佛,去开创令他痴迷的计算机事业。
1975年比尔·盖茨正式创办微软公司,二十多年后,成为世界顶尖首富,个人资产近200亿美元。
比尔·盖茨是当之无愧的电脑金童,他创造了人类创业史上的神话。比尔的成功之路是绚丽而神秘的,他的成功在于他有似乎永远都在思考的聪明脑袋,他有自主独立、充满竞争意识的个性,他有能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极其充沛的精力,尤其不能忽视的是:他有一个能够保护他的这些天赋的家。盖茨家族不属于那种墨守成规的类型。比尔的祖父和父亲在年轻时就显示出盖茨家族企业家的天赋,而比尔则把此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尔·盖茨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就能自己让摇篮晃动起来,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就能全身心投入。在比尔很小的时候,家人就隐约感觉到了他的天赋,他们总有意无意地为比尔创造环境与机会。从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式教育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比尔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使它能够滋润地生根、开花乃至结果。
激活天赋就是促使他快乐地思考
外祖母对比尔产生过重要影响。他用独特而丰富的教育方式引导比尔天赋的发展。这促使比尔的思维能力向纵深发展,锻炼了他非凡的记忆能力。
比尔的外祖母在中学时曾是女子篮球队的主力前锋和班上的毕业生代表。他博学多才,思维敏捷,酷爱益智游戏。对她而言,游戏不是无意义的消遣而是技能和智力的测验。
外祖母特喜欢和聪明的小比尔一起做游戏,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游戏。她教少年比尔下跳棋、玩筹码,还有打桥牌等她所喜欢玩的东西。玩游戏时,外祖母总爱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她也常常为比尔下一步好棋、打一张好牌而拍手叫好。这些极大激发了比尔爱思考的潜能。
比尔·盖茨似乎总在不停地思考、思考。家人外出时,别人都准备好了需要的一切,而比尔则从未做好准备。当家人喊他叫他,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比尔总是说:"我正在思考,我正在考虑。"有时他还常责问家人:"难道你们从不思考吗?"
外祖母还常常给比尔读书、讲故事,比尔从中受益匪浅。他在外祖母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了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读书常成了他打发精力的好方式。在这过程中,比尔对数学和科学书籍及与优秀青年有关的小说十分痴迷,他的思考又多了用武之地。
比尔十分喜欢参加他家附近的一个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他总得男孩中的第一,偶尔也会勇夺冠军的。正是这样的游戏和阅读,锻炼了比尔非凡的记忆能力,培养了他敏捷而有深度的思维能力。早在九岁的时候,比尔已经读完了《百科全书》全卷,在他们11岁的时候,他就因背诵《马太福音》中冗长而晦涩的《登山宝训》的全部段落而获奖。在比赛中,比尔技压群英、一语惊人。他以独到而透彻的理解使年长的牧师惊讶不已。而这对比尔来说,只是很普通的一件小事而己。
外祖母早已意识到比尔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着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一起在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下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正是在这种磨炼中,比尔一步步成长起来。
天分要在好环境中发展
比尔·盖茨的父母十分关注儿子的成长。他们总是不断地努力寻找适合比尔天赋发展的外在环境,总在不断创造条件使比尔的才智有用武之地。
比尔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都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他们在社交和政治集会上引人注目,闻名于西雅图市。他们有南部上层社会那种文雅风度,而少有太平洋西北地区冷淡的礼貌礼节。他们在名气中谦逊地生活着。 比尔·盖茨的父母在质朴的处世方式中,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他们在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呆在一起。一家人不断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玩所有的益智游戏。
父母希望在家庭中形成和谐向上的氛围,以有利于小比尔的天赋的培养与发展。
比尔·盖茨父母意识到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环境已经无法满足比尔天赋的进一步发挥。小比尔有时会责备母亲智力不足呢!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会,积极为比尔寻找属于他的空间。六年级的比尔在父母的帮助下参加了西雅图的当代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里,许多聪明的孩子聚集在一起讨论时事、书籍和其它主题,这里已具有一定的大学气氛了。在参加活动中,比尔常以积极而独到的见解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家里也尽力支持比尔参加各项活动。
在一次活动中,比尔给班上准备一份报告,叫《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这篇报告几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帮着弄封皮,连父亲也插手帮忙,气氛很活跃。从这份报告上,父亲明显感到比尔对企业事务的敏感。于是,在今后的社会交际中,父亲总不失时机地把比尔引见给他的商界朋友。这一点对比尔今后从事计算机事业多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毕业后,比尔·盖茨的父母在到底送比尔上私立中学还是公立中学问题上十分慎重。比尔的姐姐从小学到中学上的都是公立学校,他母亲也是一所有名公立学校的老师。
当时,西雅图有所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纪律严明的私立中学--湖滨中学。
由于比尔·盖茨在小学就是一名不太安份的学生,父母希望比尔在新环境中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有纪律约束,这将更有利于比尔的发展。
于是,父母在征求比尔意见后,送他进了湖滨中学。在湖滨中学,比尔虽未改掉那些所谓的“坏毛病”,但他的数学天分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也正是在那儿,比尔开始痴迷上令他今后倾注毕业精力的计算机。
极端自由的抉择在是否就读私立的湖滨中学的问题上,比尔·盖茨认为那些严明的校纪纯属多此一举,不大愿意受那些约束。为此父母同自由惯了的比尔进行了一次较为融洽的谈话,把湖滨中学的优势特点及父母的一些想法都告诉了比尔。比尔被该校的优越条件所吸引,认为自己能在这里找到竞争对手。比尔为了这些决定忍受那些"不必要"的纪律的约束。
比尔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比尔在喜欢的课程上狠下功夫,在课堂上睡觉是常有的事,但学得也不错--大概因为他很聪明。
每次父母看到比尔·盖茨拿回来的成绩单,尽管他们知道比尔·盖茨在一些课程上会学得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拉下脸来责备比尔。
父母知道儿子的潜力,只是他不愿在不喜欢的东西上浪费时间罢了。所以比尔在学习上一直很轻松,他把自己的天赋与精力都用在了刀刃上--他喜欢的数学与计算机。
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这也正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
父母相信,只有在哈佛比尔·盖茨才能受到最好、最全面的教育,他的天赋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作为律师的父亲在律师界声望非常高。他曾做过多年州律师协会主席和几年全美律师协会的主席,他十分希望比尔能子承父业。而当时,准备上大学的比尔·盖茨尽管把法律预科列为自己的主修内容,但是一想到自己将来像父亲一样一辈子与法律打交道,比尔就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比尔感兴趣的是数学和计算机,在它们身上他才找得到自己的乐趣与价值所在。 幸好,比尔·盖茨的父母并没有像其它父母那样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私产,必须让孩子们来完成父母喜欢的事。于是,当他们发现儿子对当律师毫无兴趣时,意识到若强迫他,那么儿子的天赋是无法从律师业中体现出来的,这对自己儿子的发展极其不利。
经过冷静思考后,父母放弃了这一想法,让比尔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这一点帮了比尔的大忙。
但一年后,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尔的父母面前:比尔要离开哈佛,放弃锦绣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
受过正规教育的父母一开始极力反对,认为在哈佛大学求学对人来讲十分难得且重要,中途放弃对今后成长不利。父母甚至托一位他们的好朋友--十分有名望的企业家劝说自己的儿子。
但比尔·盖茨对哈佛已失望了,他在这里没有找到比他更聪明的人„„他很孤独,自己的奋斗目标是把握契机发展计算机事业。比尔与父母多次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儿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说什么呢?或许儿子的天赋与计算机事业便是最佳的切合点吧!
比尔·盖茨便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
比尔·盖茨的专注。
在家庭的呵护下,比尔能全力专注于某一事物的天赋十分明显。他只重视那些他感兴趣的重要东西,对其他事物一概不管。
1968年秋天,在湖滨中学上学的比尔·盖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这个神奇的家伙便深深地进入比尔的视野与神经。比尔开始疯狂痴迷上了计算机。很快,八年级学生比尔便挤进了高年级学生的圈子。他们的老师所知道的所有计算机知识,比尔一星期的时间就超过了。
在那个计算机刚起步的年代,上机编程太昂贵了,尽管它那么奇妙、那么吸引人。但聪明好学的比尔总在不断寻找甚至创造机会去上机编程序。那个时候,比尔常与伙伴们一起乘车到湖滨中学附近一家新办的计算机中心公司编写程序。他一直忙到累得无法继续才回家。他们常常是一边吃着从附近食品店买来的面包,一边忙着编程序工作。比尔在伙伴中表现得最顽强。在家里,他常常为了一个问题的困扰,费尽心机地苦苦思索。他的房间里到处都是电传纸和计算机纸,成卷成叠的。
晚饭后,兴趣高涨的比尔·盖茨常假装上床睡觉,然后偷溜出家门,坐十来分钟汽车去计算机中心公司继续他的编程工作,偶尔他回来得太晚了,汽车已经停运了,他只好走路回家。但他似乎乐此不疲。
在哈佛大学里,学习计算机的条件优越得多了,比尔简直如鱼得水,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计算机中。为了赶一个程序,比尔一干就是36个小时以上。有时困了,他就趴在桌面上睡着了,醒来后继续工作。忙完工作后,比尔一回宿舍拉过毯子倒头便睡。有时太投入了,以至他在盖着电热毯熟睡时,还梦着计算机的事。在一个凌晨的3点,比尔开始说梦话,他一遍遍地说:"一个句号,一个句号,一个句号,一个句号„„"
比尔对不关心的事却极少在意。无论是课程、衣着、还是睡觉,社会交际等。尽管那时家里富有,他总是穿得比别人破。在生活中,他有坚强的意志力,不为欲望左右,比尔在哈佛求学时,几乎没有追求过任何女子,未与任何人有过约会,尽管他有过许多这样的机会。因为,比尔留意的,绝不是这些方面。
很显然,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尔的家庭由于注重对他的天赋的保护与培养,因而使比尔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使他的天赋不断被激活,直至转化为现实。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我们父母是否能够从中得到些什么呢?
其一,我们应不断激活孩子的天赋,注重对孩子天赋的培养与保护。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天赋后,采取可行方式引导天赋发展,不断创造与其天赋相适应的教育环境。
比如,孩子有很强的乐感,父母在征求专家意见后选择与之适应的音乐作品,有意无意地使孩子处在音乐环境熏陶下,把他的天分一点点激活。到了一定程度,请有经验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帮助孩子争取去高水准音乐学院受教育机会等。
同时,我们还常看到:在具体发展方向上,孩子的选择往往会与我们父母的观念产生冲突。在这时候,我们应当把主动权给孩子。更多地从孩子的志向与内在潜质出发尊重孩子的选择。往往孩子更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当然,我们也要让孩子明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其二,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十分重要。
每个孩子的体内都孕育着专注的天赋,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差异导致了今后在此方面差距的悬殊。
孩子可能对许多事都有兴趣。但往往很难能够专注于某事--未全身心地投入过去,永远只能在目标的外围徘徊,难达到很高成就。
那么,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让孩子做某事,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帮助排除外界干扰;让孩子对感兴趣问题不断追根问底,积极思考;让孩子在兴趣广泛基础上,选择最着迷的,并有意的强化„„更多的方法,要靠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只为了一个目标:让孩子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