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村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篇:xx区农村经济运行分析
xx区2012年一季度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XX区一季度农村经济调研分析报告
今年一季度,XX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五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并取得了开门红。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实现总产值24050万元、增加值1211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5%和4.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1805.1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75.35元,同比增加18%。
一、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
小春粮油生产稳定。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17.3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9.8万亩,与去年同比减少1.92%;油料1.68万亩,与去年同比减少2.8%;蔬菜5.7万亩,与去年同比增加5.5%。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2012年初,XX区城郊继续实施禁养政策,受 “小母羊项目”、“亿只土鸡工程”带动,全区主要畜禽产品仍保持了发展势头。初步统计:一季度生猪出栏9.3万头、家禽出栏59.9万只。分别比去年增长1.0%和1.5%。肉类总产达0.8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4%。
二、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季度, XX区降雨量总量略高于去年同期降雨量。去冬今春主要以阴雨天气为主,旱山地区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田间温湿环境条件有利于小春病虫害加速发展。
根据市气象局气象预测:预计2011年总降水量正常略少,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4月降雨预测量 30~50mm,接近常年均值,应做好蓄水和春耕生产。
三、春耕备耕及农资供应情况
农资储备充足,能满足春耕所需。全区共到位杂交水稻种子60吨(其中:优质水稻种50吨),杂交玉米种子80吨;蔬菜种子0.4万公斤;到位农药约40吨;就位化肥约2万吨,就位农膜70吨。
农资价格有所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受农资原料、能源、人工价格上涨影响,农资生产、运输成本增加,农资价格上涨。目前、XX区水稻种籽零售价格35-50元/公斤,玉米种籽平均零售价格25元/公斤,较去年涨幅均接近10%。 1
碳铵平均零售价格730元/吨,尿素平均零售价格2250元/吨,复合肥平均零售价格2800元/吨,与去年有所上涨。
大春前期育苗用水基本保障。2011年,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平方公里。完成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库水质保护和治理。全区总蓄水能力3673万方,其中山坪塘蓄水能力691万方,目前全区塘堰蓄水77万方,略高于去年同期。
畜禽饲料价格上涨、压缩养殖利润空间。一季度饲料原料价格较高,玉米为
2.2元/公斤,豆柏为3.9元/公斤,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0%和2.6%。混合饲料中,育肥猪饲料价格为3.1元/公斤,仔猪饲料为4元/公斤,鸡饲料价格约为4.2元/公斤,饲料价格与去年同比涨幅均高达18%以上。受国家对粮食政策影响,预计近期饲料不会大幅跌落。
四、主要农产品价格及走势
粮油收购价格季内平稳,同比小幅上涨。一季度主要粮油产品平均农户收购价为:小麦2.2元/公斤、稻谷2.76元/公斤、本地玉米2.3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粮油收购价格涨幅约在0.05—0.1元/公斤之间。我区小麦已经进入拔节期,预计新小麦上市后,随着小麦供给量的增加,小麦价格会有略微浮动,但预计不会出现剧烈波动。受国际粮食短缺、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以及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粮油价格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处于上升区间。
蔬菜价格小幅增长。根据对城区15个品种的蔬菜价格监测,一季度蔬菜平均零售价较去年同期上涨15%左右。其中,
1、2月蔬菜价格持续上涨,进入3月后,随着年节消费结束、天气转暖和本地蔬菜上市,蔬菜价格开始回落。 畜禽产品价格同比涨幅明显,目前仍没有大幅回落趋势。一季度毛猪平均收购价在16元/公斤左右,1月份收购价最高,
2、3月以来有所回落,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0%左右。对于目前生猪价格波动原因,主要观点认为一是物价整体上涨导养殖成本刚性上升,也是生猪养殖正常发展周期,二是一季度春节期间,各项物价均较平时有明显上涨,年后有价格回落现象。鸡和鸡蛋价格在一季度比较平稳,维持在30元/公斤和10元/公斤左右,没有剧烈波动。
五、农民务工工资变化情况
根据对1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本季度内,农民本地务工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均有大幅上涨,其中,本乡及本县区域内收入有一定增长,原因是本地经济持续增长,工资水平逐渐赶上,对本地劳动力的吸引力增加;省外务工收入增幅极大,主要原因是各地用工荒持续,劳动力成本上涨;为吸引劳动力,各地企业提高工资待遇。
六、当前及今后需关注的其它问题及建议
1、部分传统畜禽养殖存栏规模下降。一季度末,全区牛存栏2.4万头,比去年增长0.5%;羊存栏2.26万头,比去年增长3.6%,生猪存栏2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6万头,分别比去年下降5.3%和1.0%,生猪存栏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城郊环境治理,撤除生猪养殖大户290余户,家禽养殖大户40余户,现大部分养殖规模户虽已搬迁到位,但由于各种原因,规模较往年仍有不如。当前畜禽价格过高,养殖户怕贸然填槽风险增大也是原因之一。畜禽存栏规模下降会影响后几个季度的畜禽产品产量,在农业园区、养殖小区建设中需加大对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
2、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根据对1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一季度,利州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275.3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到现金收入的74%,即务工收入占据着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份额。虽然一季度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和价格有所增长,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有所减少。其中,第三产业减少幅度较大,因此,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当前应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进入第
二、三产业就业的能力,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加大农民自主创业金融支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增收步伐,并逐步扩大
二、三产业收入的比重。
第二篇:2014年1季度河南省开封顺河区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顺河区2014年一季度农村经济形式及今后趋势做如下判断。
一:一季度顺河区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运行状况好于往年,逐步形成农民增产又增收的良好态势。
二:由于今年节后雨水充足,小麦、油料等农作物长势好于往年,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或病虫害,预计会有所增产,有利于农民的增收。
三:畜禽产量有所增加,但产品价格也有小幅回落,总体来说,对农民增收影响不大。生猪价格回落主要是因去年生猪存栏量大而导致今年一季度猪肉供应量增加。
四:今年一季度农资价格稍有上涨,但对顺河区农民的增收影响不大,同时也对农民的种粮意愿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五:顺河区今年的种粮直补和综合补贴现已全部发放到位,也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六:农民工就业形势良好,农民工继续到外省市务工,部分农村妇女也进城务工,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大量土地闲置,农村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各种农业合作社开始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科学化有所提高。
第三篇:**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全区经济保持了总体运行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工业经济指标回落较明显,与今年一季度相比
,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持平,经济发展稳步前行。1-5月份,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6.8%、-5%、0.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14.3%,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同比增长6.4%。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全区整体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平稳、三提高、三下滑”。
(一)“三平稳”
1、工业生产稳定,重点企业平稳发展。自去年提出发展特色工业、生态工业以来,全区工业生产在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9亿元,同比增长9.5%。50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5.1%;10家龙头企业中华成集团和金晶集团总产值分别增长9.38%和12.36%。
2、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餐饮消费有所回落。1-5月,限额以上法人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16.1%。从商品分类零售情况来看,吃穿类消费稳定,同比增长13.9%;家具、珠宝首饰零售增速明显提高,增速分别为17.3%、83%;汽车类、油气类销售稳步增长,增速分别为23.3%、17.5%。受国家厉行节约一系列规定实施的影响,全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明显放缓,1-5月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48%,比去年同期低8.4个百分点,特别是原山旅游宾馆、环球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以公务、会议接待为主的住宿餐饮服务单位受影响较大。
3、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区夏粮总产1.3万吨,同比增长1.4%,单产224.9公斤,增加10.7公斤,增长5%,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新农村建设也扎实推进,全区农村通水、通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1-5月,全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25.4%。
(二)“三提高”
1、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快。1-5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87.3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项目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19.65%,其中: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投资增速高达32.3%,为全区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居民收支提高,消费价格高位徘徊。1-5月份全区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7%、14.3%,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3.8%、17.4%,收支持续较高增长,跑赢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103%以上,主要是食品价格指数较高,在107%左右。5月份食品价格较上月下降1.8%,但1-5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仍然达到了107.3%。
3、金融、财税增长势头高。5月末,全区存款余额231.35亿元,同比增长15.63%,增速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168.42亿元,同比增长15.46%。全区贷款余额128.48亿元,同比增长13.57%,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1-5月份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8.3亿元,同比增长6.4%,税收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三下滑”
1、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低迷影响下,全区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和下滑。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15亿元,同比下降5%,实现利税31.94亿元,同比增长0.4%,利润、利税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16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50家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也分别下降18.35%和7.78%。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5.93%,同比上升了2.25个百分点,亏损额达1.17亿元。
2、三产投资下滑。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呈二产增速高,三产下降趋势。1-5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56.08亿元,同比增长42.5%;第三产业投资30.2亿元,同比下降8.48%。三产投资增速比全区投资增速低27.8个百分点,比二产投资增速低51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占比34.61%,同比降低10.1个百分点。房地产受宏观打压政策影响,销售情况不好,1-5月份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9%。
3、外贸进出口下滑。随着国际经济发展速度
第四篇: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全区经济保持了总体运行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工业经济指标回落较明显,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持平,经济发展稳步前行。1-5月份,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6.8%、-5%、0.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14.3%,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同比增长6.4%。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全区整体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平稳、三提高、三下滑”。
(一)“三平稳”
1、工业生产稳定,重点企业平稳发展。自去年提出发展特色工业、生态工业以来,全区工业生产在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9亿元,同比增长9.5%。50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5.1%;10家龙头企业中华成集团和金晶集团总产值分别增长9.38%和12.36%。
2、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餐饮消费有所回落。1-5月,限额以上法人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16.1%。从商品分类零售情况来看,吃穿类消费稳定,同比增长13.9%;家具、珠宝首饰零售增速明显提高,增速分别为17.3%、83%;汽车类、油气类销售稳步增长,增速分别为23.3%、17.5%。受国家厉行节约一系列规定实施的影响,全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明显放缓,1-5月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48%,比去年同期低8.4个百分点,特别是原山旅游宾馆、环球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以公务、会议接待为主的住宿餐饮服务单位受影响较大。
3、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区夏粮总产1.3万吨,同比增长1.4%,单产224.9公斤,增加10.7公斤,增长5%,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新农村建设也扎实推进,全区农村通水、通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1-5月,全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25.4%。
(二)“三提高”
1、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快。1-5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87.3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项目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19.65%,其中: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投资增速高达32.3%,为全区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居民收支提高,消费价格高位徘徊。1-5月份全区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7%、14.3%,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3.8%、17.4%,收支持续较高增长,跑赢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103%以上,主要是食品价格指数较高,在107%左右。5月份食品价格较上月下降1.8%,但1-5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仍然达到了107.3%。
3、金融、财税增长势头高。5月末,全区存款余额231.35亿元,同比增长15.63%,增速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168.42亿元,同比增长15.46%。全区贷款余额128.48亿元,同比增长13.57%,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1-5月份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8.3亿元,同比增长6.4%,税收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三下滑”
1、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低迷影响下,全区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和下滑。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15亿元,同比下降5%,实现利税31.94亿元,同比增长0.4%,利润、利税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16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50家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也分别下降18.35%和7.78%。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5.93%,同比上升了2.25个百分点,亏损额达1.17亿元。
2、三产投资下滑。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呈二产增速高,三产下降趋势。1-5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56.08亿元,同比增长42.5%;第三产业投资30.2亿元,同比下降8.48%。三产投资增速比全区投资增速低27.8个百分点,比二产投资增速低51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占比34.61%,同比降低10.1个百分点。房地产受宏观打压政策影响,销售情况不好,1-5月份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9%。
3、外贸进出口下滑。随着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形势复杂,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明显增多,全区外贸经济下滑幅度较大。1-5月份全区进出口总值2.2亿美元,同比下降13.8%,增速比去年全年低2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1.7亿美元,同比下降16.3%,比去年全年低23.2个百分点。
三、下半年经济形势预判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贸易战此起彼伏,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甚至有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慢车道。目前来看,下半年经济惯性减速的因素多于加速因素,经济明显复苏回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虽然目前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但短期内大规模危机发生的概率较低,经济“黄金发展期”的长期有利因素没有变,只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优势,强化内涵,提质增效,经济运行情况将会好于上半年。
第五篇:xx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调研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最近,区妇联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我区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地调研。通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等方式,重点对九个镇(办)场的668名留守妇女的生活状
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留守妇女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她们柔弱的双肩既担负着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的重任,又承担着家庭生产的艰辛,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希望,默默地支撑着家庭的负荷。
一、基本情况
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243216人,其中:女性人口114148人,农村人口201875人。劳动人口139003人,其中:女劳动力6525人。全区外出务工人员41033人,留守妇女668人,占全区女劳动力的10.23%。
1、文化程度。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偏低。调查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留守妇女589人,占88.1%;高中学历的67人,占10.2%;中专以上学历的12人,仅占1.7%。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较多,31-40岁的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较多,40岁以上的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较多。
2、年龄结构。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上。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89人,占总数的13.3%左右,主要是因为生育、照顾幼小子女而暂时没有出门打工;30-39岁的317人,占总数的47.4%;40岁以上的262人,占39.3%;30-40岁的留守妇女是较为集中的年龄段,这一阶段年龄的妇女上有日益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成长的孩子。
3、留守原因。调查显示:家庭经济状况差,生活质量低的留守妇女有214人,占32%左右;无就业技能,致富能力不强的有568人,占85.03%。大部分的留守妇女因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是她们留守的客观原因,双重原因使得她们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这一现象在35岁以下的留守妇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现状及问题
1、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调查显示:身体状况差的留守妇女有31人、身患疾病的有18人,占7.3%;身体状况一般的198人,占29.6%。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承担将近5亩地左右的农业生产,而其中又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难以独自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而那些身体不好的留守妇女,遇到的困难则更大。
2、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下降。由于丈夫长年在外,留守妇女精神负担明显加重,安全感下降。主要表现:一是出现婚姻危机。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因为丈夫长期在他乡打工,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双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虚,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受到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导致感情危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是对于丈夫出门打工几年不归、移情别恋的情况,她们还是“欲语泪先流”。二是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致使农村治安防范力量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留守妇女的安全感大大降低。70%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的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无人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丈夫,还害怕流言蜚语。
3、婆媳关系难处理,对子女疏于教育。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不好处理,尤其在丈夫不在家的情况下,处理好婆媳关系更是难上加难。调查中我们发现多例存在婆媳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现象。不少留守妇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除了在经济上、生活上能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无力在子女学习上、做人上给予有效教育与监管,只能听之任之,只是希望子女别做违法的事。由于80 %左右的留守妇女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钱给他(她)们上学,只要他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行。有近50%的妇女几乎从未同子女谈过理想与抱负,有近65%的妇女不知道平时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调查还发现有的由于自身只有小学文化,子女上初中后不能对其进行辅导和监管,导致他们成天逃学迷失在网吧里。
三、对策与建议
留守妇女是目前农村最大的劳动力资源,是新农村建
设的主力军,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针对留守妇女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需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帮扶活动,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环境。关爱农村留守人群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发挥各方优势,做
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关心的局面。要出台相应的硬性帮扶政策和措施。如相关部门要深入基层传授技术、以村为单位建立“农家书屋”、定期或巡回开展“三下乡”活动、建立“妇女健康之家”、帮助有条件的农村妇女给予信贷扶持和项目扶持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四区建设”为载体,以评选“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里”、“守法公民”、“五好文明家庭”等为抓手,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宣传知法、守法、做合法公民的重要意义;引导妇女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打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有志青年回乡创业。要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拓宽农村致富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积累经验,更新观念,帮扶他们回乡创业,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和资金扶持,鼓励留守妇女自主创业。继续大力加强妇女技术培训,举办留守妇女技术培训班,让留守妇女懂得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种田,科技致富,提高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继续创办示范家长学校, 深入开展“争当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引导更多的家长特别是留守妇女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劳动、妇联等部门要继续坚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要大力扶持留守妇女创业项目,在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使其能够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同时,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农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合理流转土地,使农村留守妇女从繁重的土地劳务中解脱出来。
4、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农村妇女互助组织,充分发挥妇女群体自身互帮互助的作用。在“政府支持,妇联牵头”的前提下,成立乡镇村农村妇女协会或农村妇女合作小组,“生产联合互助组”以减轻劳动强度;“生活联合互助组”以互相关心实现情感上的诉求;“文化活动联合组”以共同分享娱乐等。同时,鼓励她们利用协会或互助组织功能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夫妻亲情互动活动,组织部分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加强留守妇女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