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是银行健康运行的保障论文
不容置疑,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整个行业基本处于健康运营的状态。然而, 由于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着主导性地位, 银行业风险管理在银行运营中又举足轻重。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 对于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给予的启示。按照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层的要求, 中国各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风险评估状况, 抓紧对自己进行调整和转变, 以应对正在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要把防范商业银行的风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进行深入的研究。各商业银行必须从宏观上认真分析风险, 严格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确保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行。
1 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分析
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当前, 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 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带来的风险、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造成的信贷风险。我们仅就这三大风险做如下陈述。
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崛起, 与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投资计划同步。“4万亿”投资计划, 中央和地方以1∶1方式出资, 通过积极财政刺激投资扭转经济下滑之危。大批投资项目加速上马。为解决资金来源, 地方融资平台揽信贷和发债融资随即启动。而商业银行为冲规模保业绩, 将大额新增贷款投向融资平台。如今, 银监会已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列为今年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 要求所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必须打开项目“资产包”, 解包还原, 银行进行专项摸底清查。银监会还称,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贷款, 新合同一律停签。曾经签过的合同, 经过重新审查后, 优先保证在建、续建项目。
那么, 地方融资平台都有那些风险哪?一是还款来源不稳定, 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只是一个壳公司, 其融资后主要用于地方公益项目, 在项目结束后可能并无稳定的现金流收入, 主要靠政府财政进行还款;二是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着权责上的不明晰,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是受公司法的约束, 但其背景又具有一定的政府性质, 因此在项目运作、资金运用等各方面存在部分“政企不分”的现象, 这对贷款质量的管理带来潜在的麻烦;三是未来经济趋势虽然向好, 但仍有二次探底可能, 尤其是地方政府财政的大部分依靠土地资源收入支持, 在房地产价格高企且中央多次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下, 这部分以地产收入支持的财政可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地方债务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其实, 债务存量或许不是我们最担心的, 因为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发展, 外汇储备高达2万多亿美元, 中国整体债务风险的程度其实不高。我们的担心在于地方债务的监控失灵, 不知道地方政府究竟举了多少债、还会举多少债, 这种隐瞒使地方债务的风险充满不确定性。地方政府的债务最终将由中央政府买单, 这种又是十分严峻的, 它不但使我们的商业银行面临巨大危险, 也对国家金融安全造成威胁。
1.2 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带来的风险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尤其是我国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单一, 股权融资有限, 过度依赖于银行贷款。在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 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运行的全过程, 是房地产市场各参与主体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银行承受着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
由于房地产市场成为提升银行贷款质量、保证收益率、优化贷款结构的重要领域。银行持有大量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资产, 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动房地产价格上涨, 又扩大银行资本的规模, 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改善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在这种情况下, 银行愿意扩大对房地产业的信贷供给, 而这又会进一步提高房地产价格。这一过程循环往复, 形成“房地产价格上涨——信贷投放——房地房价格加速上涨”的自我循环, 使房地产价格日益偏离实际均衡水平, 从而进一步导致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同时也导致房地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随着房地产新政出台, 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 便将直接降低银行拥有的房地产资产价值, 使银行资产缩水, 盈利下降, 而泡沫如果破裂更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 影响金融稳定。
据透露, 监管机构已于近期完成对60家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的调研, 有18家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70%;此外, 房企集团多头授信风险成为风险排查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涉及集团内互保现象有所上升, 互保贷款金额高达1417亿元。负债率大幅提升说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越发吃紧, 而多头授信将会加剧行业内的系统性风险。调研指出, 不排除今年4季度到明年一季度, 会有部分中小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 这将大大加速房地产行业的市场整合, 显然, 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呈下滑趋势, 资产保全将成为难题。
1.3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造成的信贷风险
今年9月开始, 中央决定调结构, 打压产能过剩行业, 一些项目被迫下马, 银行要收回已贷出款项, 能不能收回, 这就是风险所在。具体的风险是:风险一, 中国缺乏产业调整的综合性配套扶持, 欠缺有效风险补偿担保和减免税收等相关政策, 将导致银行风险上升;风险二, 结构调整中, 环保风险调节很难确定, 环保标准、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欠缺, 推动银行绿色信贷, 应有一个可操作性进展;风险三, 行业扩张风险, 目前, 新兴的风电、多晶硅等产业亦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盲目扩张现象, 加之新技术尚不成熟, 需要持续投入, 银行在这些行业的存量贷款、新增贷款风险将积聚, 亦增加了信贷决策难度。
2 积极应对各项风险的措施
面对上述三项主要风险, 既不放弃继续支持地方建设;继续审慎地支持房地产企业;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又必须高度重视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行业信贷风险。采取果断措施应对风险, 化解风险。
2.1 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
2.1.1 从资金使用和还款能力上区分成四大类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可分为公益型、准公益型、经营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公益型项目建设, 如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城市广场、照明工程等, 由于本身没有经营性收入来源, 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 因此, 不得再向银行或社会融资。
准公益性项目建设, 如医院、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公园、公共交通等, 由于上述项目的公益性质, 收费标准要在社会承受能力之内, 应允许有限度借款搞建设, 但需要财政予以补贴和落实还款预算。
经营性项目建设, 如铁路、公路、机场、城铁、港口、城市水、电、气供应, 本身具有较多的现金流, 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 充实公司资本金, 完善治理结构, 实现商业运作并自负盈亏。
综合型项目建设, 就是把以上三种建设都统筹考虑, 资金统一安排使用, 综合还款。要明确贷款用途和综合还款能力。
2.1.2 清理核实融资平台公司债务
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摸清家底和债务总量。对每笔贷款的借款人、使用人、金额大小、资金用途、贷款期限、担保条件、还款来源等, 都应造册登记, 落实责任。
2.2 房地产市场风险应对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房地产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其次, 房地产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 搭建符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架构, 完善风险信息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2.2.1 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体系
通过多渠道融资方式来满足房地产开发对资金的需求。让投资者直接承担产业风险的市场化融资, 将集中在银行系统的风险分散给投资者共同承担。
2.2.2 完善银行内控机制, 重视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要强化风险意识, 严格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 不折不扣地抓好信贷管理制度的落实, 进一步提高房地产信贷管理水平, 重视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2.3 防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造成的信贷风险
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多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 防止产能过剩。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引导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首先,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行动, 致力于创新信贷服务机制, 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减少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信贷投放, 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出台产业调整的综合性配套扶持, 有效的风险补偿担保和减免税收等相关政策, 减少银行风险;结构调整中, 推动银行绿色信贷, 应有一个可操作性进展;针对新兴的风电、多晶硅等产业出现的一哄而上的盲目扩张现象, 加之新技术不成熟, 需要持续投入, 银行在这些行业的存量贷款、新增贷款上要谨慎评估, 择优发放。当然, 银行业既要防范信贷风险, 也要运用信贷资源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这一切也是对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的考验。
3 结语
我国银行近年来发展迅速, 运行基本良好。但是随着以投资为主体的经济持续增长, 银行各种信贷风险日益加大, 我们必须给予足够警惕。正视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是中国银行业现阶段的格外艰巨的任务。
摘要:分析中国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三项主要风险, 并逐一细述。给出各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手段及对策。特别指出, 对形成风险的、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地方融资、房地产和产业调整升级信贷在防风险的同时, 还必须给予持续的长期的支持。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