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弟子规心得体会400字(通用)

弟子规心得体会400字(通用)

弟子规心得体会400字在四季轮回中,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自身也在成长,面对身边的各种事物,必然会有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是我们思想成长的证明,也是我们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怎样写出适合自身的心得体会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

弟子规心得体会400字

在四季轮回中,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自身也在成长,面对身边的各种事物,必然会有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是我们思想成长的证明,也是我们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怎样写出适合自身的心得体会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心得体会4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弟子规心得体会400字

读完《弟子规》的后感400字

这几个月我们学校举行了朗诵《弟子规》的活动,我在这次活动中感受颇深,尤其是《弟子规》信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说话,首先要讲信用,不要花言巧语。你问我为什么要说这一句,因为我也有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好朋友小明约我出去玩,我俩约好星期四在洛浦公园的车站等,不见不散。可等到那一天时,因为是个下雪天,我作业还没写完,那时天气又很冷,家里很暖和,心想:等我把作业写完再说吧。可等我写完作业的时候,已经八点了,外面的雪下得很大,铺天盖地,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的约定,于是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准备出去。我打开门,一股冷风迎面扑来,吓得我一哆嗦,耸了耸脖子,赶快把门关上,好冷呀!心里想:还是不出去了吧,家里太暖和了,舒服极了。第二天晚上,我打电话约他,他妈妈说他发烧了,我问他怎么回事,原来是他昨天他一直等我,是他妈妈把他强行拉回去的,我听了,惭愧极了。

读了信之后,我想:信上说得对,我不应该失信,那样就没有人相信我了,好朋友会越来越少。从今以后,我应该讲信用,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先说是否。

读完《弟子规》的后感400字相关内容:简爱读后感1000字以上 她是一个命运波折、经历坎坷的女性。她的故事并非仅仅是灰姑娘的翻版那样简单。她用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思想鼓励人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追求美好。她是人们心中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强者。

詹天佑读后感500字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詹天佑那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了《詹天佑》这篇文章记叙了詹天佑,这位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不畏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京张铁路。

书籍读后感1000字 篇一《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第一次接触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在我刚上小学时,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多少字,当妈妈在阅览室给我借到这本书... 中华史纲读后感2000字 中国,一个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与历史,的确,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正是中国古城的魅力所在。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了解中国历史是理所应当的,在认识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名著读后感2000字以上 湖水是你的眼神,梦想满天星辰心情是一个传说,亘古不变地等候成长是一扇书页的门,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春天是一段路程,沧海桑田的拥有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离逝的风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那些爱我的人,那些沉淀的泪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400字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 今年寒假,学校提倡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我家孩子向我推荐《夏洛的网》。这本书在家里躺了大半年了,我却没能翻阅过。过三天的仔细阅读。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正如这本书的封面一样:一只蜘蛛和一头小猪的故事,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

第二篇:弟子规出则弟的读后感400字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以下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爱带来的弟子规出则第的400字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弟子规 出则弟读后感一:

开学初,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一本经典书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曾经对电脑游戏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标,我就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与妈妈约定的结束游戏的时间一拖再拖,为此,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不得已关掉了电脑。如今,我学习了《弟子规》,想想先人们的教诲,反省我的行为,我感到非常的汗颜,做人是应该讲究信用的,信用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个连信用都不讲的人,他又怎么能够立足社会,成就一番事业呢?《弟子规》使我认识到了我以前所作所为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弟子规》时刻警醒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靓丽的风景,少一些违约的承诺。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弟子规 出则弟读后感二:

今年寒假,学校要求我们背《弟子规》。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是《弟子规》,妈妈说《弟子规》主要讲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妈妈还说要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阅读,背诵。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里的乖乖女,应该不会与书中所说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详细阅读《弟子规》却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可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上放着练习本,练习册,漫画书……所有和学习有关,无关的书全都放在书桌上,东一本,西一本,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有时比登天还难。现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还说:"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却常常忘记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没有告诉妈妈,我回到家里妈妈狠狠地说了我一顿,我读过《弟子规》以后,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我出门时要和妈妈打招呼,回家时也要跟妈妈说一声。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了。

我读完了《弟子规》,了解了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点,做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规 出则弟读后感三:

现在家庭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更要学习《弟子规》,尤其是《弟子规》“出则弟”部分,它主要说的是家中兄弟姐妹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这里的“出”是指家庭之外,“悌”包含兄友弟恭,包含尊敬长辈的礼节态度。如果一个人在家里面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友爱,能够以礼相待,他出去外面与人相交就会做到和谐、和睦;如果他在家与兄弟姐妹吵吵闹闹,不守礼节,那出去外面自然不可能守规矩。有人可能说,现在很难去看这个孩子是不是做到了“出则悌”,因为多数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明我们对“出则悌”理解还不够深刻,他不仅注重兄弟姐妹的相处之道,还包含了尊敬长辈的礼节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现在的独生子女远离了“孝道”,虽然我们可能通过对“入则孝”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在家孝敬父母,但是,在外面呢?做得又如何呢?

下面是一位老人写的乘车经历,想想,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搭乘公共汽车回家。整个车上人满满的,我只能站着。我突然注意到旁边有一位年长于我的老者。他满头白发,身子有点佝偻;我头发虽然不够白,但早已谢顶。如此两个老人站在车厢的过道上,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坐在两边的乘客,都像是没看到一样,没一个人起来让座。此时我想,自己早已年近七旬,没人给我让座,足见我还不老,但身边这样的一位长者,则无论如何也不该被忽视。我不禁有点悲哀,难道文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对于这位老人的感慨,我们真的能无动于衷吗?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位老人的疑问?在学校里,很多同学之间因为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就能面红耳赤,甚至拳打脚踢,在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下,学生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是回到家中,把这件事和家长一说,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他们关心的不是孩子品行上的问题,而是孩子吃亏了么,下次一定要还回来等等,致使老师的教诲化为乌有。在家中,何为“长幼有序”早已分不清,我们真的不得不感叹难道文明真的离我们远去了么?为什么一个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会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发出这样的感慨,到底是我们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了,还是我们的思想被禁锢了?如何做到“入则孝”、“出则悌”,一直深深的困惑着我,也许我还需要不断的提高吧。

弟子规 出则弟读后感四: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候,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并不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慨古人的智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着,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第三篇:最新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3篇

篇一:弟子规1000字读书心得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二:弟子规1000字读书心得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篇三:弟子规1000字读书心得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 ,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四篇:弟子规读感500字

篇一: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对此,我反省了自己,并总结出三点做人最重要的品格: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以上是于自身的规范,但是于父母,与家人的规范我认为可以很好的用“入则孝,出则弟”来解释。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 《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篇二:弟子规读后感大全

弟子规读后感大全

弟子规>读后感

(一)

品读《弟子规》,走进了一片灵气盈天的园地;携手《弟子规》来到一潭至纯至净的湖泊;感悟《弟子规》,学会了一种至真至诚的感情。鉴古今,百行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很好的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可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品质缺失了太多。这段时间看到很多诸如在街上有老人摔倒没人敢去扶;碰到交通事故没人敢停车救助;大年初二,八旬老人睡在女儿家门口楼道里,其子女众多却无人问津??这些事件经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沸沸扬扬的讨论。

我看了以后,结合这段时间学习的《弟子规》,也有很多的感想:古人尚且懂得“卧冰求鲤”“孔融让梨”,,崇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诚信待人。而在当下,经济高度发达,物质生活丰厚,比起古人来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越来越冷漠了。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没有了相互关爱才发生了这么多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和理解国学经典,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于是我又坐在书桌前,捧起一本《弟子规》大声的诵读起来:“弟子规,圣人训”嫩稚的声音回荡在空中,荡进了我的心里,荡进了人们的一言一行,我按捺不注的笑了。弟子规读后感

(二)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诵读国学经典能让我们品悟中华文化;能传承民族精神;能涵养自己的修为。可以让我们承继民族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皆备的人。 在众多诵读的国学经典中《弟子规》犹为让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他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诵读《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顺、博爱、谨慎、讲信用。有父母、爱亲人,继而才能关爱每一个人,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才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不会变成一个危害社会,让人唾弃的人。社会上也再不会出现“大头奶粉”害人,假药毒人的事件。 诵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友善、礼让,生活上不要挑三拣四。不要把长辈对自己的疼爱当成是理所当然,养成骄横的坏习惯。衣服不再于华丽,而应注重整洁;要看轻财物,少计较个人得失。学会礼让,宽以待人,严与律己;多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这样我们的心胸会变得宽广,生活会变得快乐甘甜。 诵读《弟子规》,让我领悟了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还要实实在在的做到。不要养成浮华的习性、马虎的习惯;在学习上要多下功夫,不要做一个半罐水响叮当,一个一知半解的人是攀不上了科学高峰的,从点点滴滴做起,滴水能穿石。 诵读《弟子规》让我在言简意赅的文字里,休味到它丰富的内涵和深遂的哲理;里面的不少至理名言深深印在我心里。它让我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在诵听圣人的教诲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诵读这些宝典吧! 弟子规读后感

(三)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 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弟子规读后感

(四)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并且细致的描述了日常的行为规范让人有则可依。育人就像是栽种一棵树,根基扎牢才会枝繁叶茂。一个拥有谦恭,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社会的栋梁。就如清末名将曾国藩所说“修身,治国,平天下。”人的修养体现其内在品质。《弟子规》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

《弟子规》是传承如家经典文化的文学作品。从八个方面阐述,分别是孝道(入则孝),亲情(出则第),举止(谨),诚信(信),友善(泛爱众),仁爱(亲人)。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守孝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内容丰富。这里包含了孝顺父母等广泛的含义。

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儿女更应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2003年感动中国,一位儿子为救患有肝癌的母亲,毅然决然第捐出自己的肝脏,让母亲得以康复。隔绝母亲所接触的有关他捐肝救母的报道。身体之发,受之父母。孝顺父母是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不在操劳,替我们担心受累,也不要让他们作空巢老人,孤独寂寞。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心里上的宽慰。这也是一种孝道。

血浓于水,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对长辈尊敬,爱护晚辈。做到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张者优先,听从长辈的安排等。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团结。其次外出要珍惜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的人。

另外《弟子规》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这样给人请清新之感。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相互攀比。这不仅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时尚的潮流不断地改变,而我们仅需保持真正的自我,座最好的自己。

爱你本来的样子。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一个人行为高 尚名声自然会高而不是它是否有像潘安宋玉的美貌。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他软弱的一面,别人短处不应到处宣扬,应当取长补短。仁爱宽厚,以德服人。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与人坦诚相待。弟子规中的道理对于我们是终身受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而完善自我。

弟子规读后感

(五)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 ;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命 ; 须敬听; 父母责 ; 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

(六)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传统礼教经典,在以前《弟子规》就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但其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者。

现在的人在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弟子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的气息,在通读之后净是德行两字贯穿了全文。儒家就是在强调通过对先贤的学习提升个人的德行。且可发现《弟子规》中的大多数句子就是有《论语》中直接简化过来的。在儒家哲学体系中强调了社会等级与身份象征,正所谓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尊卑各异。在森严的等级框架下通过仁爱等德治思想使社会和谐发展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治国中治民的初级教程。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初步的构建等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正常的发展后会形成一个较和谐较礼貌的社会风气,正如邻国日、韩。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发展一直处于儒法并举的兼容式发展下几度出现民富国强的大盛事。在倡导法治社会与国门大开的今天,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国人的素质在逐渐的下降不仅80、90年代的人饱受骂名倚老卖老者不胜数。一系列社会为题不断的暴漏出来昔日的礼遇之邦无颜再谈礼法。反而效法我们的岛国却搜获名誉。

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的文化的传承,渐渐地我们的价值体制开始发生变化拜金,趋权附势等不良风气渐长。儒家思想左右华人2000余年,当我们重新捡起他时会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亲和力。不够让大学生来背诵《弟子规》实属多余,对经典的背诵给该是自发的背诵能引起自己共鸣的。

这次的《弟子规》品读活动最大的意义应是同学们在拜读之后会自发的去阅读其他传统作品。通过对古代先贤的品读与自身环境的辨别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而对于《弟子规.》中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和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故我们只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就好,不必一步一手的尊崇,正如鲁迅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篇三:《弟子规》读后感4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通过诵读,可以使人在孝亲、友爱、诚信等优良品德和礼仪规范的教育中得到熏陶,从古人的修身思想中得到启迪,净化和升华思想意境,从而规范自身行为。

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 “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

“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

“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随手翻开这本书,起初我还觉得它是枯燥、呆板、晦涩难懂的教条,并没有想去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为人之道和大爱无疆所吸引,更为如何做人、 做一个有价值、有伦理的人、做一个干净、根本、纯粹的人的深奥哲理所折服。它诠释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小家和大家的爱;它阐明了做人之本、为人之道,成人之路,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平常而包容的爱心、如何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它诉说着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和谐主题和人性之爱的主线...... 我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称道这本书,觉得自己的赞美难以表过这本书内容之精致、意义之深远。这是一本从古到今都让人受益非浅的书,也是一本洗心净脑的书。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言简意赅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大爱、浓情、和谐、平实……所以,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就此打住,仁智有别,请大家自己去体会思考、去身体力行吧!

第五篇: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文/姜永超

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幸福是什么?朋友的一个微笑,是幸福;儿女对父母的一声问候,是幸福;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只要我们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拥有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在现今的社会,由于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他们被家长宠爱,导致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严重,从而导致了许多问题,大手大脚花钱,和父母顶嘴,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没有责任心,等等等等,以致学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难。,

我们家长的教育,既要教给孩子知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孩子学会礼仪,有礼貌的待人接物,可以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让孩子学会感恩,对于身边人的帮助,要有感恩回报之心,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让孩子明白“事虽小,勿擅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点点滴滴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言而有信,说到就要做到,养成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承担,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以后,都能有所承担。

通过《弟子规》,我看到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规里那样去做,将会有幸福的孩子,幸福的家长。而我们也将拥有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

幸福还有多远?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感觉只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弟子规》,那么我们就能把握住我们身边的幸福,直到永远。我真诚的感谢这本书,他不但带我和孩子不断的进步,而且也使我们能紧紧的抓住身边的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