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课 春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 ”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 ”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
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 热烈。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
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现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学,这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渐进,最好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练习,特别是相近的几个音。
第二节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设问: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
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
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
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
有情。
二、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这首歌曲的难点地方是弱拍和切分节奏的演唱,而且这首歌曲要有强弱对比,所以在指导学生演唱时,既要很好的解决难点,又要教会学生有感情有强弱的去歌唱。
第三节
教学内容:聆听《春水》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学生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与研究。
1、设问:
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律动比较多,主要是想初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但不能要求太高,学生有表现出来,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创作与活动中喜欢春天。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乐句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切分音型的掌握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2、表演《巴塘连北京》
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谜语: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
设问: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
5.师生讨论。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
(4)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我发现最大的难点是连音线、圆滑线乐句的演唱,在教唱时一定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最好提示学生边划拍边演唱。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热情、欢快)
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
设问: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
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 这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
音乐哼唱更好。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二、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
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
7、8小节)。
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设问: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习节奏。
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它是与“”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迷人的火塘》是一首非常优美、具有浓厚侗族风格的一首歌曲。歌曲教学最大的难点是多处切分音以及二声部的演唱,而且切分音还以两种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跟学生讲解清楚,并多范唱,再让学生多唱几次。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
3、听辨训练
教学重点: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
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
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
边唱边转动歌舞。
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
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收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长学习,可以向邻居、朋友学习,还可以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这是一种开
放式的学习,旨在拓展性学习。
2.做组织工作,了解学生中有多少学生已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及表演形式,这样活动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乱。
3.以学生的收集内容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这样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就能形成一个各族儿童联唱表演,以体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是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的体验。
三、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这堂课学生已经会唱《迷人的火塘》这首歌曲了,主要是要学生把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唱的更加的和谐、优美。然后在此基础上作一定的律动和听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这课的主题“欢乐的村寨”。
第三课 幻想
教学目标:
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
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
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
1、聆听:《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水星——飞行使者》
2、表演:《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小白船》是一首朝鲜童谣。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天空银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树,小白兔„„表现了小朋友在仰望宁静的夜空时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生动地表现了“船儿”在河中摇曳的形象。全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前后两个乐段均为16小节构成的规整乐段。第一乐段的后两句是前两句稍有变化的重复乐段。整个曲调流畅、优美,节奏平稳、舒展,给人以轻舟荡漾、恬静舒适的感觉。第二乐段采用了二部合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和谐悦耳,充满想像,进一步地抒发了人们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所激起的内在情感。
合唱《让幻想展翅飞翔》
科学发明往往是以幻想为诱导而产生的。从小培养孩子“让幻想展翅飞翔”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歌曲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以“小朋友”为第一人称展开。把“彩虹”幻想成“果园的大门”、把“雷声”“想像是天上的乐队把鼓敲响了”、把“闪电““想像是云彩姐姐划火柴”„„这是多么有创意的幻想。
曲调为带再现的单三段体曲式即A B A1。快速而紧张的引子,把人们带入风雨交加、雷鸣闪电的情景之中。A段的曲调,是以一个下行的八度分解大和弦音程组成的乐节为动机发展而成,带有附点的节奏及4/
4、2/4变换的节拍,使音乐更富有动感,突出了“天上的果园”热烈欢迎小朋友去旅行的情意。B段以四个短促的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以及八个短促的八分音符同音反复的过门,绘声绘色的描述了“雷声”、“闪电”的情景,接着节奏拉宽,形象表现小朋友们整装出发去天上果园。C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歌曲的尾声,点明歌曲的主题“让幻想展翅飞出心灵”。
歌曲以多变的节奏、富有个性的过门、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加上丰满的二声部合唱,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们的奇妙幻想。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
教学难点: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幻想”的主题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简单介绍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体会电声音乐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
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教师归纳(故事概况见本教材分析)
2.欣赏《天地在我心》童声独唱。
讨论:
(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
(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
3.聆听《天地在我心》。
(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像,说说听后感。
(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但不能妨碍别人的聆听),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二、聆听《望月节》
1.以对比导入。播放录音《望月节》。
设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
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在讨论中还可播放部分片段。
2.聆听《望月节》。
在聆听前,教师先提示: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聆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
3.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三、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这两首歌曲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特别是再上动画的演示,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表演《小白船》
2、聆听《水星》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听辨练习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最多!设问: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颗大行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34颗卫星以及许多慧星和流星体。)
2.欣赏《水星——飞行使者》第一主题(片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3.揭题: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三:《水星——
飞行使者》。现在请你按作曲家的标题展示你的想像。
4.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自由议论:按乐曲的标题,请大家自由议论,说说你的想像。
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第二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开始)。
设问: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要放开你的想像。
6.跟琴看着教材上的谱例,哼唱乐曲的第
一、第二主题,以加深对这二主题的印象。
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要分组讨论。
问题:
(1)乐曲分几个部分?
(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以乐曲作背景音乐)。
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时,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讨论。如果有的小组能伴舞表演更佳。
10.教师学生共同点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
11.再次完整地欣赏。
由班级“故事大王”演讲并请班级“舞蹈家”伴舞,表演乐曲。
12.教师小结:表扬学生们丰富的想像,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希望大家多听音乐多想像。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
的行星)
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
3.歌曲范唱。
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
中学生大部分仍是徒手)。
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
(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
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9.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
10.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
(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
(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1.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小白船》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3/4拍歌曲,所以在律动时可加入一定的打击乐器,这样会显得整个课堂热闹起来,但在热闹的同时,教师要具体一定的课堂调控能力以及打击乐使用的方法和学生敲打的步骤都要一一交代清楚。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2、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两个声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
3 .音程基本训练: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
(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
(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
5.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
(3)分组展示。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
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任务: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
要求:
(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
(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教师引导: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
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这首歌曲是一首充满朝气的儿童歌曲,歌曲当中加入了打击乐器来模仿雷声等,让学生听起来更加的形象化。难点也是二声部教学,相对于前面的几首歌曲,这首合唱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多花时间去指导学生。
第四课
四季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4.继续学吹竖笛,吹奏二声部《故乡亲人》。
教学内容:
1、聆听《四季歌》、《秋收》
2、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歌曲《童心是小鸟》是一首全国首届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大赛组委会推荐的歌曲。
歌曲通过富有诗意的歌词十分形象地把儿童比拟成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把少年儿童纯真的童
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们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歌曲为大调式,3/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采用了排比句式,节奏基本相同,曲中含有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极富有特点,使得旋律欢快、跳荡,将我们带入了诗一般美丽的孩子天地里,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甜美生活的心情。中间插入了4小节衬词 “啦啦啦”是上下段的连接,曲调轻盈跳跃,进一步抒发了孩子们喜悦欢乐的心情。紧接着第二乐段在节奏上作了变化,旋律变得优美而舒展。唱出了少年儿童无比欢乐的童年生活,尾声结束在主和弦的五音上,给人以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
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这是一首颂扬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
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现手法,从“一把雨伞三个头”引伸至“风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雨中风雨共伞的嬉戏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现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句逗中的休止符不同的运用及连续三次出现“ ”节奏型和音程的大跳,使得音乐轻快、跳跃、诙谐有趣。“嘻嘻哈哈”非常口语化,加上下滑音的巧妙运用,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在雨中欢笑的神情。歌曲最后结束在大调主和弦的三音上,明亮的色彩营造了一种在雨中一往无前的情景,充满着欢声笑语。
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童心是小鸟》
2、聆听《四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表演《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导入。
设问:
(1)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
(2)你怎样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鸟》?
2.教师范唱第一句曲调:并指导学生视唱这一句。
3.设问:请你找出与这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提示:从节奏、旋律走向去研究。)
4.教师表扬学生们进行的研究,并进行归纳。
5.学唱第1——16小节的歌谱与歌词。注意要表示出来喜悦、自豪的心情。
6.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包括跳越反复记号部分)。
(2)学生自学曲调并相互交流。
(3)学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
7.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全歌。
(2)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像?(学生自由结合议论——师生讨论。)
(3)教师归纳学生的处理方案。选出2—3个方案进行试唱。
(4)设问:能否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创作,使歌曲表演更丰满、活泼。
(5)师生讨论、归纳。
(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二、聆听《四季歌》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由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
听这一段,请同学生看谱跟唱(或跟教师的琴声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
3.欣赏全曲。
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
设问: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像。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在视唱《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的曲谱时,由于音域跨度较大,出现“4”、“7”的频率较多,所以音准方面需要教师通过准确的范唱和多请学生安静的听琴弹,步步深入,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重点:准确地唱好歌曲旋律
教学难点:唱准8度大调和跨小节切分
教学过程:
二、欣赏乐曲,并能辨别乐器音色;
教学过程:
一、熟悉歌曲旋律,设问: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
二、仔细聆听,找出歌曲中相同或者相似的乐句,并说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听完范唱之后,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
四、放慢速度唱歌谱;
五、老师唱前半句谱,学生接后半句谱;
六、加入歌词演唱,并注意表达歌曲情绪;
七、讲解反复记号;
八、完整地用喜悦、自豪、活泼的心情演唱歌曲;
九、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又称《花儿与少年》,因为是 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十、
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演唱主题; 十
一、主题一共在乐曲里出现了几次?在力度上又有什么变化?每段的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你能听出来吗?
十二、课堂小结:听完乐曲之后看看有没有同学可以模唱出主题音乐,培养学生的听觉和音乐记忆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欣赏《秋收》
教学目标:
一、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表达对同学之间的友谊之情。
二、欣赏陕西民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之情。 重点、难点:唱出歌曲感情,感受中国民歌。 教学过程:
一、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再引入新课,提问:这 段时间深圳经常下雨,如果你有两个同学没有带伞,只 有你带了伞,那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听听歌曲里的小 朋友是怎样做的?
二、聆听范唱,歌曲中的三个好朋友是怎么办的?他们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四分休止符,老师范唱的时候就让学生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拍手;
四、再让学生聆听,并对口型演唱;
五、轻声地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情绪,老师唱前面一句,学生接后面一句,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地方反复的学唱,或者老师唱前半部分,学生唱后半部分;
六、和学生一起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七、老师唱一首歌曲《秋收》问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这首歌曲?
八、这是陕西民歌《秋收》一起来欣赏
九、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
十、每次主题出来的时候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你能听出来有哪些乐器吗?
十一、然后边听乐曲边做这种演奏乐器的演奏姿势。 课堂小结:学生很喜欢《一把雨伞圆溜溜》这首歌曲,可以教育孩子们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学生们对中国的民歌了解甚少,我也希望以后书上能多出现一些精美的,琅琅上口的民歌。
第 五 课
您好!大自然
教学内容:
一、歌曲《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二、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的:
一、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的能力。 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 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 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 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我们也出去春游过,你们去春游的 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快乐)那你们来听听歌曲的 意大利小朋友出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样的吧?
二、聆听歌曲,尤其注意聆听这首歌曲的二声部。
1、先给同学们范唱第二声部,也先教学生学第二声部; 2、等学生的第二声部稳固之后,再学唱第一声部旋律; 3、请能唱第二声部的同学上台来和老师一起唱第二声部, 其余剩下的同学就演唱第一声部;
4、台下的同学一起再来学唱第二声部,巩固第二声部,或者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然后再反过来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对二声部的比较熟悉了,再强调合唱的要求,和谐,声音统一等等;
5、讲解弱起小节,要求学生学会分辨弱起小节的几种形式;
6、在第一声部能找出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7、两个声部都用“啦”来演唱,要求声音集中,统一,优美,和谐;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平时演唱二声部的歌曲比较少,通过这次练习,发现他们慢慢喜欢上了二声部的演唱,并且也掌
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过还是要多加强二声部的训练,培 养他们聆听其他声部的能力。
第二课时:歌曲《铃儿响叮当》、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 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一、主要是培养学生聆听二声部的能力,并让学 生喜欢上合唱;
二、感受歌曲的情绪,用欢快的声音演唱《铃儿响叮当》; 重点、难点: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合唱是一种最具有魅力的演唱形式,它有多 个声部的和声,你能感受到和独唱完全不同的一种演唱形式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你们熟悉的歌曲《我们的田 野》;
二、你们认真聆听第二声部是用轻声地“唔”来衬托的,能 听出来吗?你觉得是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三、
要求同学们根据歌曲的情绪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四、
《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大家也非常熟悉了,但这首歌曲的合唱你们听过吗?
五、
下面一起来欣赏经过改编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六、
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七、
分成几个小组,集思广益,能听几种就几种;
八、
认真听听,看你能听出几个段落?
九、
跟着音乐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注意歌曲情绪,因为这首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就不多花时间学习,主要是掌握歌曲情绪,演唱该歌曲就行了。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几节课的合唱欣赏与学习,对合唱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逐渐的喜欢上了合唱,希望以后还能多进行二声部的练声曲的练习,加强同学们对合唱的兴趣和爱好。
第六课
京
韵
教学内容: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京剧小知识,学唱歌曲《我是中国人》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我国民族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
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重点、难点:感受“中国的歌剧”京剧,让学生不要感觉 京剧离他们很遥远。 教材分析:《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 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琅琅上口,曲 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 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外国人把中国的京剧称为是“中国的歌剧”, 作为中国人,你们了解京剧多少呢?
二、通过幻灯片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京剧的有关小知识。
三、行当: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 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小生”,小孩子称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 “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 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 分;能言善辩、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狠毒, 如曹操。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蓝脸和绿脸:中性, 表示草莽英雄。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四、了解了京剧这么多的小知识,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京剧和学唱京剧,首先请听范唱《我
是中国人》;
五、请看看这首京剧的拍号1/4拍,这个我们称为流水板,就是只有板无眼,全体同学跟随范唱用手点着“板”学唱;
六、分句跟唱,老师在拖腔那里可以唱一句教一句,放慢速度演唱,并且要把拖腔的音唱清楚,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七、课堂小结:没想到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还比较浓,可能是因为比较好奇,并且对那些图片也感觉很好奇,唱起来也特别带劲,但还是很难掌握这个歌曲的风格。
第二课时:歌曲《蝈蝈和蛐蛐》、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教学目标:
一、在上节课的京剧知识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大家多了解一些京剧片断。
二、进行京剧的节奏练习,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点、难点:演奏锣鼓经《慢长锤》。
教学过程:
一、先复习上节课的京剧《我是中国人》。
二、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和学唱京剧。
三、首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四、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五、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老师可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
六、再一起欣赏《京调》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七、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
八、学唱《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九、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
十、老师当蝈蝈,学生当蛐蛐,并且要有表演的演唱; 十
一、分组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
十二、分组进行表演,比一比哪组最具有表演力,评选出优秀表演小组。
课堂小结:学生通过这些京剧知识的学习,对京剧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喜欢唱这几首歌曲,希望以后还能多了解一些戏曲之类的音乐
第七课
友
谊
教学内容:
一、歌曲《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二、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我的朋友在哪里》、《手拉手》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优美、亲切的声音讴歌真诚的友谊,并从中领悟友情的可贵和团结互助的意义。
重点、难点: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是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在音乐中一起来找找好朋友;
二、首先请同学们认真欣赏音乐,呆会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做游戏;
三、这首歌曲同学们可能在小时候做游戏的时候听到过,今天我们就一起听着音乐来找找自己的朋友,被找到的朋友要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个非常友好的动作,好吗?
四、老师先配合音乐做示范,然后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来找自己的好朋友,并且在游戏中教育孩子如何交朋友;
五、游戏结束后,引入歌曲《手拉手》;
六、先认真聆听歌曲范唱,练习歌曲中的集体拍手节奏;
七、边听音乐并且在中间加入节奏;
八、讲解切分节奏,然后老师唱谱,同学们加入歌词;
九、请同学们找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乐句,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学会歌曲;
十、老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拍节奏; 十
一、老师和学生分句演唱;
十二、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对歌曲基本上掌握了,请唱得好的同学上台带领同学们一起演唱歌曲。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是通过音乐培养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告诉学生们如何交朋友,培养学生们的交友能力,尤其是对于平时不怎么和同学一起玩耍的同学,通过这节课也能和同学们手拉手一起玩耍了,友谊地久天长,告诉同学们要学会珍惜友谊。
第二课时;聆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歌曲《可爱的苹果》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只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大家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里才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二、通过学唱歌曲,表达对老师的崇敬心情。 重点、难点:培养孩子们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社会是个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只要每个人献出一点点爱心就会变得更美好,下面一起来欣赏这首《让世界充满爱》。
二、书上的歌词和范唱完全是两首歌曲,这需要给学生打出正确的歌词;
三、歌曲反应的什么内容? 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四、歌曲的风格是通俗的还是其他类的歌曲?通俗歌曲在节奏上和演唱上有什么特征?
五、跟着音乐一起学学旋律;
六、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有一群初二的学生们,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七、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并跟着音乐划拍指挥;
八、学唱歌曲,学生一起唱谱;
九、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
十、鼓励学生自己也学会创作;
课堂小结: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老师,并且培养学生的爱心,只要每个人献出一点点爱心,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八课
百
花
园
教学内容:表演《盼红军》、表演《编花篮》聆听《牡丹之歌》、《花之歌》 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表演《编花篮》;聆听《牡丹之歌》
教学目标: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掌握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民歌音乐和自己风格,今
天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河南民歌《编花篮》;
二、认真聆听范唱;
三、讲解装饰音,唱出其效果;
四、注意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五、尤其是要唱出歌曲的地方风格,认真聆听老师的范唱;
六、请同学们进行表演唱,看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好,最有感情和音乐表现力;
七、设问: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牡丹),哪位同学见过牡丹,可以描述一下吗?
八、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欣山《牡丹之歌》;
九、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男高音演唱)
十、轻声地哼唱音乐;
课堂小结:请同学去搜集自己家乡的民歌,并且学会演唱,下次来一起表演表演。
第二课时:表演《盼红军》 聆听《花之歌》
教学目标: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点,欣赏外国乐曲,扩展同学们的视野; 重点、难点:掌握四川民歌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河南民歌,一起来复习一遍,今天我还要和大家一起来学唱一首四川民歌《盼红军》;
二、认真聆听歌曲,可以请四川的学生上来带领大家一起用四川方言念念歌词;
三、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四、老师把难点唱给大家听听;
五、按照节奏念歌词;
六、以小组为单位,并用自制乐器进行伴奏表演;
七、今天还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位外国作曲家作曲的关于“花”的乐器,你能从乐曲中闻到花香吗?
八、认真聆听音乐,并将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来;
九、每段的主奏乐器都是由不同的乐器演奏的,你能听出来吗?如果听出来的话,就做出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十、完整的欣赏乐器;
课后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关于“花”的音乐,了解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关于带“花”字的歌曲大赛,分为男女两个小组,同学们很感兴趣,也唱出了不少关于“花”的歌曲。
第三课时:总复习,音乐会表演。
第二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桥下六小
李银双
教材简析:
管弦乐《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配乐的第一组曲的第一首音乐,描写出摩洛哥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音乐仅在无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淳朴,具有牧歌风格。 筝曲《渔舟唱晚》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变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3∕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歌曲《晚风》是一首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各方面的音乐知识、基本技能及素养都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音乐的能力和提高演唱水平,是本学期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
1.以自然界周而复始的朝夕为题材,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或五线谱综合运用,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唱好二部合唱,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教学难点: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掌握乐谱记录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模仿与记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学期寄语。
1.简单回忆上学期学习内容。
2.布置本学期学习任务及内容,并提出要求。
二、聆听四首作品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而形成一天。我们把一天呢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就是白天和黑夜。那么白天还可以划分出什么时段?下面就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四首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属于哪个时间段?
2.聆听歌曲《清晨》 (1)初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2)复听设问: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情景?
3.聆听乐曲《晨景》 (1)初听,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对照教材上的三幅图分段,或自己画图表示。 (2)简介乐曲出处及格里格生平:《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1843-1907)《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3)复听,谈谈你对乐曲的理解。乐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个时段的情景? (4)重点聆听第一部分,对照教材中的图形谱及五线谱,边听边哼唱这段曲调。 (5)再次完整地复听,在三幅图的下面,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4.聆听《晚风》 (1)初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2)复听,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情景?
5.《渔舟唱晚》 (1)初听乐曲,感受情绪及速度。 (2)简介作品创作时代背景:《渔舟唱晚》是我国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 (3)聆听第一部分,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相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4)哼唱第一部分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5)聆听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6)哼唱这段音乐的主题曲调,并把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321653)。 (7)完整地聆听全曲,并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三、小结:周而复始的朝夕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四首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2课时
一、随《清晨》音乐进教室。
二、复习
1.基本音阶123456717654321,回忆手势音阶并跟唱。 2.复习一个升号的基本音阶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3.找出do、la、sol的位置。
三、学唱歌曲《清晨》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请你说说清晨能感受到什么美好的景象?
2.聆听歌曲范唱,设问: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和情绪?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教师范唱歌曲曲调,请学生找出曲调中do、la、sol的位置,并视唱歌曲1-3小节曲调。
4.教师范奏歌曲第一乐段曲调,请学生小声跟琴视唱。 5.跟老师视唱第二乐段曲调,重点唱准fa的音高。 6.跟着老师的琴欢快地唱好全曲曲调。 7.跟琴小声填唱歌词。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以欢快的情绪演唱好歌曲。 10.表演歌曲:自选形式表演。 11.个别展示、评价。
四、编创活动--以《早晨》为题,自选表现形式来创编。
五、小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让我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清晨》。
二、学唱歌曲《晚风》
1.聆听歌曲录音,说说自己的感受。 2.复习拍号知识,解析六八拍子的含义。 3.教师示范六八拍子的指挥图式,请学生模仿。
4.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划六八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5.全体划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老师点谱视唱第一声部的第一乐句。
6.教师视唱歌曲曲调,请学生自学第一声部的第
二、三乐句曲调。 7.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全曲曲调。 8.老师指挥大家演唱全曲曲调。
9.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第一声部全曲。
10.二声部合唱 (1)学生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2)跟着老师的琴,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曲调。 (3)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11.分声部填唱歌词。
12.合唱歌曲。注意二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 13.歌曲处理(分组讨论、试唱)。
三、编创活动 1.分别加入不同的节奏试奏。 2.选择适合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分小组展示、评价。
四、小结:晚风轻爽,晚上安静祥和。大自然赋予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来尽情地歌唱吧。 编创探究:课下继续和伙伴们一起编创节奏表演歌曲。 板书设计:2∕
4、3∕
4、4∕
4、6∕8 第4课时
一、跟琴演唱歌曲《清晨》。要求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有能力的同学可边唱边表演。
二、跟琴演唱歌曲《晚风》。要求用轻快的歌声,轻松抒情的情绪表演歌曲。
三、六拍子指挥 1.跟《晚风》音乐划拍。
2.分小组练习指挥动,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展示、评价。
4.个别同学展示,师生给予评价。
四、创编活动 1.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2.自拟主题(早、晚)创编音响。可依本课四首作品为背景音乐。 3.相互展示、评价。
五、小结:热闹的清晨,安详的夜晚,用你的歌声、想象和智慧,尽情地表现它们的美景吧。 板书设计:六八拍指挥图式
第二课
足迹
教材简析:
歌曲《嘎达梅林》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长篇叙事体的颂歌,由安波记谱译配,于上世纪30年代流传在东蒙北部。全曲具有蒙古族短鲷民歌的特点,结构严谨,曲调豪放流畅,深情感人,节奏沉着有力。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怀念。还背改编为器乐曲和管弦乐交响诗。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是根据民歌改编的,是中国第一张马头琴室内乐重奏专辑中的第一首作品。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是一首叙事歌曲。这首歌曲原为民间的分节歌,后用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英雄事迹。 歌曲《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旋律纯朴、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的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歌曲为2/4拍,e小调,二段体结构。 歌曲《我怎样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练。歌曲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拍困难、不拍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能够辨别不同的音色,并模唱歌曲,感受男低音的歌唱风格。本课继续唱好两个声部的歌曲,并用二拍子的指挥边唱边划拍。
教学目标:
1.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2.能哼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积极参与音乐剧的编创活动,主动担任自己能胜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3.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么长》其中一个声部。
4.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挥图示边唱边划拍。并能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分角色表演。
2.体会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用二拍子划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模唱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一课歌曲。
二、聆听歌乐曲《嘎达梅林》
1. 设问导入:你看到“足迹”一词,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的记忆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是谁?你最崇拜的英雄是谁?
2.初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小组内讨论后,师归纳总结。
3.复听歌曲,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4.再次复听歌曲,一边听一边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随音乐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并讨论:演唱者是怎样唱出英雄性格的。
5.分析歌曲:歌曲分为几句?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进行的方式是怎样的?
三、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1.聆听器乐曲,说说与歌曲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乐器图片,请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师简介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讲解关于马头琴的传说。
3.复听五重奏。设问:歌曲的主题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再次聆听,提示:主题曲调每次出现在音区、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问题)。 5.进一步聆听,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表现力。交流乐曲赞颂的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形象。 延伸:课下收集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感受其音色特点。
板书设计:男低音 马头琴-蒙古族 第2课时
一、演唱歌曲《嘎达梅林》的第一段歌词。
二、学唱《雨花石》
1.简介插图,讲解故事。 2.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体会音乐的特点。
4.分乐句学唱曲谱。(前四乐句、后四乐句) (1)教师分部分范唱乐句。 (2)教师弹奏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3)师加入装饰音范唱,生模唱。 (4)跟着老师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调。
5.二拍子指挥图示 (1)师弹奏简单的二拍子歌曲,请学生按照强弱的不同拍击。 (2)跟随音乐依照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 (3)按指挥图示,一边演唱歌曲旋律,一边做划拍练习。
6.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讨论歌词表达的意义。 (3)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填唱歌词。 (4)设问: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跟着伴奏,充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小结:小小的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却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我们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努力学习。 唱一唱:课下和小伙伴合作,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二拍子指挥图示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雨花石》。
二、个别抽查背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1.电影故事导入:体弱多病的女教师王双玲在接了一个乱班之后,兢兢业业地在平凡的班主任岗位上辛勤耕耘。她关心和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2.聆听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3.复听,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学唱歌谱 (1)视唱齐唱部分,找出乐句的规律(节奏相同)。 (2)分声部视唱合唱部分。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一声部旋律。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二声部旋律。 ƒ说说这部分旋律的节奏特点。 (3)分小组合唱两个声部旋律。
5.学唱歌词 (1)设问:你怎样长大? (2)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歌词,歌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长大?
6.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不怕风沙、不拍雨打,越过春夏秋冬,这样就会长大”。 知识扩充:到网上搜索电影《烛光里的微笑》看一看,挑出你喜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背唱《雨花石》。
二、个别讲故事,并评价。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聆听独唱版歌曲,说一说,歌曲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再次复听歌曲录音,跟着唱一唱,学唱会一到两段歌曲。 5.聆听合唱版歌曲,讨论: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6.复听合唱版歌曲,它在不同段落上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加深对人民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编创与活动
1.聆听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说一说每一段落的情绪、力度、速度的不同。
2.分组讨论,进行音乐剧的编创设计。
3.讨论歌曲的主要人物和场景。提示: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设计、分配角色。
5.根据插图提示,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编创表演动作。边唱边相互配合,表演音乐剧。
6.分组展示交流,相互评价和改进。
五、小结:小小放牛郎,大智大勇,诱敌就歼,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这种崇高品德。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唱一唱:怀着崇敬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曲。
板书设计:力度-强弱
速度-快慢
角色 教学反思: 通过这几首歌曲的学习,使孩子们从革命历史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为了让孩子们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把聆听的三首歌曲,也作为学唱歌曲来进行教学,教会孩子们能够唱会一到两段,让他们在歌声中,感悟革命历史,谨记革命传统。我还让孩子们在课后写一篇“唱后感”,抒发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怀念之情和感恩之情。
第三课
农家乐
教材简析:
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表现了我国农民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收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有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 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勾画出在打猪草时俏皮幽默的对话,惟妙惟肖,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对新生活的赞美。 歌曲《丰收的节日》是一首塔塔尔族民歌。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歌曲前半部分欢快、活泼,后半部分较为舒展。具有浓郁的新疆歌曲风格特点。 歌曲《苹果丰收》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学情分析: 现代的孩子,对流行音乐喜爱有加。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激发他们聆听民族音乐的兴趣,并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民族音乐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能随乐曲《丰收锣鼓》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变化,用动作表现出“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并对聆听民族管弦乐曲产生兴趣。
2.能用轻快、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曲《丰收的节日》中的一个声部。并边唱边做新疆舞蹈的动作,表现出新疆歌曲的风格特点。
3.能用活泼、热情的声音,流畅地演唱合唱曲《苹果丰收》中的一个声部。并能按其旋律、节奏的特点,边唱边用声势为歌曲伴奏。 能听辨出器乐曲《打猪草》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热情、和谐的声音演唱本课歌曲。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感受民族音乐的情绪变化,并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锣鼓、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模唱、创编实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二课歌曲。
二、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的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教师展示打击乐器锣和鼓,请学生说出这些乐器的名称,并试着来敲击。
3.分段聆听,第一部分,设问: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4.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比较情绪上有什么变化?速度的变化又是怎样的?
5.重点聆听
2、4乐段 (1)哼唱主题曲调,熟悉主题。 (2)完整地聆听乐曲,分别听出
2、4乐段主题出现的地方。当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 (3)聆听
2、4乐段,听出主奏乐器。 (4)再次聆听
2、4乐段,边听边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动作。 6.完整地聆听全曲,整体感受喜庆丰收的热闹场面,并用动作表现获得丰收成果后的喜悦情绪。
三、聆听《打猪草》
1.初听乐曲,设问: •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境? ‚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结合曲名及教材插图说一说。
2.教师简介乐曲所描述的故事。
3.复听乐曲,听出2乐段出现的地方,并说出表现男孩与女孩的对话旋律,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两件乐器的交替出现,描绘了什么情景?请男女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模拟对话,但不出声。
4.再听乐曲,比较第1乐段和第2乐段的不同情绪,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四、小结:我国的民族乐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希望你热爱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最美的乐章。 延伸:搜集用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感受它们多姿多彩的魅力。
板书设计:丰收-喜庆-热闹 黄梅戏-打猪草-幽默 第2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二、学唱《苹果丰收》
1.初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说出听后的感受?
2.再次聆听,感受丰收后人们喜悦的情绪。提示:这首歌曲是几个声部的歌曲?下面听老师唱的这段歌曲是几个声部的?
3.师范唱“发声练习”乐段旋律,并请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分声部模唱。
4.师生合作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片段旋律。提示:注意音准。
5.跟着老师的弹奏,加入歌词唱一唱。提示:注意声部间的倾听,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做到声音和谐。
6..学唱《苹果丰收》第一部分曲调 (1)教师范奏曲调。 (2)教师范唱曲调。 (3)请学生跟琴模唱曲调。 (4)跟琴演唱曲调。重点唱好带有色块的部分。
7.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1)老师弹奏曲调,生聆听模唱。 (2)视唱第二声部曲调。 (3)学生分小组视唱曲调。 (4)师生合作合成。 (5)生生合作完成合唱部分。
8.学唱歌词 (1)跟琴填唱第一部分歌词。注意唱得欢快、热烈,表现喜悦的情绪。 (2)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一声部歌词。 (3)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二声部歌词。 (4)师生合作练习合唱歌曲。 (5)学生分小组练习合唱歌曲。 (6)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 (1)请一组同学选择打击乐器用课本上的节奏为合唱队伴奏。 (2)请舞蹈动作较好的同学,编创朝鲜族舞蹈动作为合唱队伴舞。
三、小结:丰收的喜悦展现在朝鲜族人民的脸上和音乐里。 板书设计:歌曲伴奏节奏谱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苹果丰收》。
二、学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1.播放视频:新疆人民丰收后载歌载舞的画面。
2.教师加入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范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3.请有特长的学生上台跟着歌曲范唱跳一跳,其他同学模仿舞蹈动作。感受歌曲欢庆热闹的场面。
4.学唱曲调
(1)老师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拍出节奏
(2)老师范唱歌曲曲调,让学生熟悉曲调,然后找出曲调的规律。
(3)跟着老师的弹奏拍击节奏,并模唱基本音调。
(4)跟琴完整地模唱全曲。
5.填唱歌词。
6.歌曲处理:学生分组加入舞蹈动作和打击乐器表演。
三、编创活动
1.师分别范唱两个音乐片段。
2.师生接唱。
3.生自由创作,注意给人已结束感。
4.展示、评价。
四、小结: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日子,歌唱幸福的生活。
唱一唱:选择你喜欢的歌曲背唱。
板书设计:歌曲基本音调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材简析:
萨克斯管独奏《回家》表达了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乐曲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平稳,表现了感情的涌动;第二部分是根据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展开的华彩乐段,既展示了演奏者的技巧,更刻画了游子的种种心情。第三部分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部分音乐,结束了“回家”的旅程。 管弦乐《可爱的家》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歌曲是英国作曲家比肖普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中的一首插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乐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编。乐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泼的伴奏音型使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可爱的家”所带来的甜蜜与欢乐。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第二部分抒发了人们对可爱家园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家乡美》的延续,围绕着音乐所描绘的“家境”和所表达的“家情”,让学生在情真意切的歌声和优美抒情的乐声中激起对“家”和亲人的爱恋之情。并通过学习能够听辨不同的乐器音色,创编节奏为歌乐曲伴奏。
教学目标:
1.能哼唱《回家》主题旋律,并能为旋律填上唱词。能听辨出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2.能听辨出演奏《可爱的家》的主奏乐器,并背唱主题旋律。 3.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并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伴奏。
4.能按三拍子指挥图示指挥全班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5.能独立视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前8小节曲谱,并能改编拍子演唱,体会其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歌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并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与模唱。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三课歌曲。
二、学唱《外婆的澎湖湾》
1.聆听歌曲录音,注意切分音的运用。 2.再次聆听并小声跟唱。 3.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4.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注意力度变化。 5.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 6.再次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7.跟伴奏演唱歌曲。
8.选择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渲染歌曲的情绪。 9.表演歌曲。
10.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三、小结:童年的回忆,温馨的家,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延伸:回家请你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外婆或者奶奶听一听。让她们感受一下你对她们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1.跟着老师的弹奏齐唱歌曲。 2.分组分乐段演唱歌曲。 3.背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表现内容及情绪。 2.教师范唱,强调弱起小节及换气处。 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识谱。
4.教师范唱曲调,请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的部分。 5.分句视唱曲调。
6.跟着老师的琴,用三拍子划拍视唱曲调。 7.跟琴小声哼唱曲调。 8.跟琴演唱歌曲曲调,注意强弱起伏及力度的渐强、渐弱。 9.跟伴奏填唱歌词。注意歌曲的高潮,要唱的稍强。 10.表演歌曲,唱出家的可爱及对家的赞美之情。
三、音乐知识-三拍子指挥图示
1.复习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并跟着老师弹奏的歌曲旋律做指挥动作。
2.复习二拍子含义,学习三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3.师示范三拍子指挥图示,请生模做。
4.师弹奏《牧场上的家》旋律,请学生跟随划拍。
5.请动作标准的同学,跟着老师的弹奏,指挥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四、小结:家虽然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无论家在哪里,都是可爱的。都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二、改编练习
1.熟练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四四拍和六八拍的特征。 3.复习音符时值。
4.请学生自选节奏进行改编。 5.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改编:请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并相互评价。 7.教师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拍号的不同情绪不同。
三、聆听《可爱的家》
1.教师简介乐曲创作背景:由同名歌曲改编。是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中的一首插曲。
2.出示课件《可爱的家》歌片,教师范唱歌曲。 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轻声哼唱歌曲。
4.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 5.复听乐曲,随音乐画出旋律走向图形普,感受乐曲的情绪。 6再次.复听乐曲,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7.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四、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西洋乐器中属于哪一类?
2.复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请为乐曲编创歌词,主题“回家”。并唱一唱。 4.聆听乐曲,边听边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5.展示、评价。 6.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小结:无论你走多远,家永远是你的牵挂。
阶段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和背唱歌曲,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及体现的情感。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复习,巩固本阶段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复习演唱1-4课歌曲。 1.跟琴演唱歌曲。
2.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背唱2-3首。
二、聆听音乐
1.聆听音乐片段,说出曲名。
2.聆听音乐,说出它们的演奏形式及演奏乐器的名称。 3.背唱个别主题旋律。
三、音乐知识
1.认识拍号-6/8拍,它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二拍子指挥图示,并练习。 3.三拍子指挥图示,并练习。 4.演唱形式-男低音。
四、编创活动
1.跟着《回家》的音乐哼唱主题旋律。 2.小组合作,为《回家》填创歌词,唱一唱。 3.个别小组展示。
4.选出优秀的创作,全体一起演唱。
五、小结:音乐来源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用心聆听,你也能够成为“小小音乐家”。
第五课
故乡
教材简析:
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创作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该乐曲主题旋律采用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由四个均等的乐节构成上、下乐句递次下降的波浪形旋律线,商调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缓慢的速度,倾诉出魂牵梦绕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歌曲《小村之恋》是一首带再现的二段体歌曲12/8拍,大调式。第一乐段旋律进行平稳,以级进为主。极尽缠绵的同时,将家乡的小河、山岗、蓝天、花香水墨画般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第二乐段在音区上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思乡之情奔涌而出,思乡之情绵长。 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电影《红日》的插曲,它反映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它也倾诉了人们对家乡的纵情赞美。歌曲优美流畅,热情爽朗。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 歌曲《乡间的小路》是一首颇为流传的台湾校园歌曲。歌中明快流畅的曲调和形象生动的歌词,编织了一副农村的风情画,表现了农村青年淡泊、宁静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歌曲为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歌曲《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
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可爱的家”的延伸,从爱“家”到爱“故乡”,是情感线的发展和延续。通过学习,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演唱、编创、表演等各种实践中,抒发对“故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简单描述三首聆听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区风格和情绪表达上的不同,并能演唱一首家乡的歌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2.能深情地演唱合唱曲《故乡的小路》其中一个声部,准确地把握歌曲变拍子的节奏,并唱准变化音。
3.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乡间的小路》,和同学合作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并能背唱其中一段歌词。
4.能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做编创音组和变拍子的练习。 教学重点: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并简单描述三首聆听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区风格和情绪表达上的不同。
教学难点:在编创实践活动中,准确把握变拍子的节奏,并做练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模唱、创编实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分享 第1课时
一 、复习演唱第四课歌曲。 二 、聆听《思乡曲》
1.简介曲作者--马思聪及乐曲创作背景: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创作于1937年的管弦乐《绥远组曲》的第二首,描述了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景。马思聪还是《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的曲作者。
2.展示课件-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歌曲图片,请学生跟着老师的弹奏,学唱歌曲,并背唱曲调。
3.初听乐曲,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时,请举手表示。
4.复听乐曲,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聆听《小村之恋》
1.初听歌曲,设问:歌曲“恋”什么?小村哪些地方值得“我”恋? 2.简介歌曲:曲作者是日本音乐人薄井须志程,是由台湾的庄奴填词,著名歌星邓丽君演唱的。
3.复听歌曲,说说歌曲的高潮在哪里?并体会“我”思乡的情感。 4.再次复听歌曲,并跟唱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吗?找出两个乐段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5.再次跟唱歌曲,表达“恋乡”之情。
6.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即兴创作表演歌曲。
四、聆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1.激趣导入: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与之一同奔月的30首歌曲之一。
2.简介歌曲是电影《红日》的插曲及电影剧情。
3.初听歌曲,设问:歌曲的内容是怎样的?(对家乡、对解放区的赞美)
4.复听歌曲,师生一起随歌曲录音轻轻哼唱,体验歌曲“赞乡、爱乡”的情感。
5.演唱歌曲-跟着老师的弹奏演唱歌曲或跟伴奏演唱歌曲。 6.请学生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激发他们赞美家乡、热爱家乡之情。
五、小结:无论你身在何方,“思乡、恋乡、赞乡”的情感,永远伴随着你。 拓展:课下到网上搜一搜合奏曲《旭日东升》,听一听和《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曲 名 表 演 形 式 地 域 风 格
情 绪 第2课时
一、交流《旭日东升》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关系。
二、学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1.复习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和《外婆的澎湖湾》,请学生说出两首歌曲的拍号,并复习巩固4/
4、3/4拍的强弱规律。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听后讨论回答: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请用一个词语表达。
3.师范唱歌曲,问: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它们各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4.学唱第一乐段齐唱部分 (1)师范唱,生边聆听边用手划旋律线,并默唱旋律。 (2)师弹奏旋律,请生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旋律,并想一想:第一乐段有几句?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3)师重点范唱带有变化音的乐句,请生听辨、比较变化音升4的运用,并能够唱准变化音和八度大跳音程。
5.学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1)师分别范奏第
一、二声部旋律,学生聆听分小组模唱。 (2)师生合作练习演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3)生分小组完整地演唱合唱部分旋律。注意相互聆听。
6.跟琴分声部填唱歌词。 7.生合唱歌曲。
8.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选择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复习3/4拍指挥图示和4/4拍指挥图示。 2.歌曲由两种拍号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从歌曲中找出三拍、四拍的混合拍子。随歌曲拍一拍,感受两种拍号强弱规律的不同。
4.听辨教材上的两条旋律,并唱一唱,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5.为《早上好》标上拍号,并唱一唱。加深对变拍子的理解。
四、小结:拍号的不同,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想一想:以往学过的歌曲中有变拍子的吗?你划拍唱一唱,进一步感受它们强弱规律的不同。 第3课时
一、交流拍击歌曲,感受变拍子的不同。
二、复习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三、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1.复习演唱《外婆的澎湖湾》,问:作者是谁?简介叶佳修,并导入《乡间的小路》介绍。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舒畅、无忧的乐观情绪。
3.播放歌曲音乐,请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联想歌曲乡间风情画的意境。
4.复听歌曲,并回答: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有相同的乐段吗?不同乐段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体验歌曲。 (1)聆听歌曲录音,生小声模唱。 (2)师生接唱视唱歌曲旋律。 (3)生分小组分别视唱两个不同乐段的旋律。 (4)填唱歌词。
6.表演歌曲 (1)随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做行走的动作,表现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愉快心情。 (2)编创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进行歌曲的演唱。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分组展示、评价。
四、编创与活动
1.编创音乐片段填入括号,并唱一唱。 (1)先视唱并分析旋律的节奏有什么规律。 (2)模仿相同的节奏填上音高唱一唱。 (3)自由编创节奏,填上音高唱一唱。
2.变拍子练习 (1)找到自己最熟悉且短小简单的歌曲,复习演唱。 (2)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变化拍子的练习。
五、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板书设计:乡间-小路-校园-叶家修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教材简析:
弦乐四重奏《嬉游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嬉游曲》的第三乐章,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3/8拍紧凑的节奏,犹如舞者在不停地旋转,旋律轻快活泼。 管弦乐《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作品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 歌曲《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自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雏鹰之歌》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曲调采用了新疆地区民族音调为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跨世纪的一代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本课选用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风格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现“快乐的少年”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学习,让学生端正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 认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能哼唱《嬉游曲》主题旋律。 2.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合唱曲《叮铃铃》其中的一个声部,并唱出歌曲中变化音的效果。
3.能用坚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雏鹰之歌》的风格特点,并背唱歌曲。
4.能听出乐曲《缆车》中主要的乐器音色,以及贯穿全曲的伴奏的类型。
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辨别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用坚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器挂图。 教学方法:听唱与模唱。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五课歌曲。
二、学唱歌曲《叮铃铃》
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说说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具有浓郁湖南民歌的特点)
2.复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分小组练习演唱发声练习。注意声音对比要清晰具有跳跃性。 66 ii 6 3∣66 ii 6 6∣ 小呀小羊羔呀蹦呀蹦蹦跳呀 6— 3—∣6— 3—∣ 咩
咩
4.听辨下面的旋律,说说他们的不同。 6 6 i 6 ∣ 5 65 3 ∣ 6 6 i 6 ∣ #5 65 3 ∣ 第二条旋律出现了#5。 5.请学生试着跟老师的琴将不同的旋律唱一唱。并在歌曲中找到#5视唱。
6.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标有前倚音和下滑音的地方,小声模唱。
7.跟着老师的琴视唱前8小节曲调。 8.请学生自学后面的曲调。 9.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曲调。 10.请学生视唱第二声部曲调。 11.分小组齐唱两个声部曲调。 12.分声部填唱歌词。
13.跟琴分小组分声部演唱歌曲。注意顿音、倚音、下滑音及渐强、减弱等。
14.按照教材上的伴奏曲谱,为歌曲伴奏。
15.有感情地表演歌曲。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唱出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三、小结: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歌唱着,幸福地生活着。
板书设计:66 ii 6 3∣66 ii 6 6∣
小呀小羊羔呀蹦呀蹦蹦跳呀 6— 3—∣6— 3—∣
咩
咩 第2课时
一、 复习演唱歌曲《叮铃铃》 1. 跟伴奏分别演唱歌曲的两个声部。 2. 分小组跟琴分别演唱歌曲的两个声部。 3. 合唱歌曲。
二、 聆听《嬉游曲》 1. 简介“音乐神童”莫扎特。
2. 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3. 简介“嬉游曲”:源自意大利文“divertire”,有使人欢乐、消遣的意思。
4. 重点聆听主题旋律,让学生熟悉主题并记住它。 5. 复听乐曲,说出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6. 请学生看着“乐曲演奏图”,认识“弦乐四重奏”中的乐器及演奏形式。
7. 再次聆听乐曲,提示:这首乐曲属于哪一种体裁?是进行曲还是摇篮曲?
三、编创活动
1. 师简介大小调式和五声调式,请生辨别调式。 2. 师视唱音乐片段,让生熟悉旋律。 3. 小组讨论,完成音乐片段的填写。 4. 个别小组展示并评价。
四、小结:音乐有大调和小调之分。但我们的民族音乐却有五个调式,它们分别是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 拓展:课下查找资料,看一看我们熟悉的民歌,都是什么调式的。
板书设计:宫、商、角、徵、羽 第3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二、学唱歌曲《雏鹰之歌》
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风格。(新疆地区音乐风格) 2.复听,小声哼唱。
3.跟琴视唱歌曲曲调1-8小节。 4.跟琴视唱歌曲曲调9-16小节。 5.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调。
6.老师加入下滑音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模唱。 7.结合歌曲讲解下滑音。
8.请学生跟琴准确地演唱歌曲曲调(加入下滑音)。 9.填唱歌词,注意下滑音。
10.跟琴练唱歌曲。注意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 11.跟伴奏演唱歌曲。
12. 表演歌曲,用铃鼓按指定切分音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人生的道路上,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的,就像鹰一样,只有在飞翔的路途上战胜一切困难,才能展翅翱翔。
板书设计:滑音记号和切分节奏 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雏鹰之歌》 1.跟着老师的弹奏演唱歌曲。 2.加入自编节奏,边拍击边演唱歌曲。 3.背唱歌曲。
二、聆听管弦乐《缆车》
1.导入:出示图片设问:这是什么?你们做过缆车吗?缆车在行驶时与钢索摩擦的声音是怎样的?请做过缆车的同学讲讲自己乘缆车时的心情和所见所闻。
2.聆听歌曲缆,初步感受歌曲欢乐兴奋的情绪。 3.简介歌曲背景及歌词“弗尼古利-弗尼古拉”的意思。 4.复听歌曲,请学生跟唱“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模拟缆车在钢索上发出的声音。
5.聆听管弦乐,设问:乐曲中有哪几种主要乐器的音色?哪一种乐器表现了缆车快速滑行的情景?哪一乐段表现了人们的欢呼和惊叫?
6.复听乐曲,说说两个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7.再次复听,选择贯穿全曲的节奏型,随音乐拍击为其伴奏,表现缆车快速滑行的情景。
三、小结:快速滑动的缆车,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迅速穿过高山、森林、河流,人们大声的欢呼,高声歌唱。
板书设计:6/8 ××××|××××|
第七课
冬雪
教材简析:
管弦乐《乘雪橇》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心情。 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又名《打虎上山》,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主要唱段之一。它采用了管弦乐队伴奏,音色丰富,气势恢宏,唱段运用了京剧的多种板式,抒发了杨子荣乔装打扮,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歌曲《堆雪人》是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这首童声合唱歌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富有特性的节奏,为我们展示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玩耍的动人画面,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是一首带有生物科普知识的儿童歌曲,它告诉孩子们,冬天小动物们冬眠的知识。歌词拟人化、曲调平稳而带有叙事性。
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课,让孩子们在感受雪花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听辨乐器音色和识读乐谱是本课的需要解决的。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出管弦乐曲《乘雪橇》主题出现的次数和变化,并能用动作、人声和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形象。
2.能模仿圆号音色哼唱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前奏旋律,并会模唱其中一到两句唱腔。
3.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二声部歌曲《堆雪人》其中的一个声部,表现出自信、活泼、朝气的精神风貌。
4.能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能唱准歌曲中的变化音,并能边演唱边按四拍子指挥图示划拍。
教学重点: 用轻快、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表现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并能边唱边按四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
教学难点:歌曲中变化音的准确演唱及模唱京剧唱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雪景图片及京剧视频。 教学方法:聆听模唱与编创实践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六课歌曲。
二、学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设问:“雪花”、“梦”有关系吗?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
2.聆听范唱。设问: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学唱歌曲,在间奏处,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教师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按照四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小声跟唱。
5.再次聆听老师的弹奏和范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6.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歌曲曲调,唱准变化音。 7.填唱歌词。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歌曲表演。用不同的强弱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讨论: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3)引导学生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11.背唱歌曲。
三、音乐知识-四拍子指挥图示
1.复习
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2.师示范四拍子的指挥图示,并强调第三拍的划拍方向机力度。 3.请学生模仿划拍练习。
4.师生一起跟着歌曲音乐做划拍练习。
四、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拓展:用你知道的其他冬眠的动物名称,创编新歌词,唱一唱。
板书设计: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冬眠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二、交流演唱自编歌曲。
三、聆听《迎来春色换人间》
1.初听前奏音乐,请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景象,并说说音乐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还是民族乐队演奏的。
2.再听前奏音乐,当听到圆号的音色时,用“du”哼唱并随音乐模仿吹奏的动作。
3.完整地聆听唱段,简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迎来春色换人间》唱段的故事背景。
4.学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唱腔
(1)聆听范唱,并边听边默唱。 (2)老师范唱,请学生小声模唱。
(3)观看视频,一边模唱一边模仿杨子荣亮相的动作,演一演。
(4)请模范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并请其他同学模仿表演。
(5)看着视频,一边演唱一边表演。
四、小结:茫茫雪原上,杨子荣为了人民的解放,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剿消灭匪徒,气冲霄汉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延伸: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智取威虎山》全剧,并简单写出观后感。
板书设计:大八 八大 第3课时
一、跟音乐模唱《迎来春色换人间》唱段。
二、交流观后感。
三、学唱歌曲《堆雪人》
1.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2.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3.自学第
二、第
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4.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5.跟琴流畅地演唱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 6.跟琴完整地演唱第一声部曲调。 7.跟着老师的弹奏演唱第二声部曲调。 8.合唱两个声部曲调。 9.填上歌词演唱歌曲。 10.合唱歌曲。
11.加入打击乐器、编创动作歌曲表演。
四、小结:天上飘着雪花,地下一群娃娃,他们在乘雪橇、堆雪人,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惬意。
板书设计:×××××|0×××××|××.×-| 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堆雪人》
1.跟着老师的弹奏演唱歌曲。 2.分声部演唱歌曲。
3.请个别同学演唱教材上色块中的旋律,并相互评价。
二、聆听管弦乐《乘雪橇》
1.初听乐曲,感受其情绪。
(1)老师弹奏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请学生跟唱并引出主题-乘雪橇。
(2)聆听乐曲片段,设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境?
(3)再次聆听,想象自己坐在雪橇上,身体的感觉,并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
2.熟悉主题,用“la”哼唱主题旋律,并用手划出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起伏。
3.完整地聆听乐曲,问: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
4.复听全曲,乐器伴奏 (1)提示:乐曲中什么声音一直贯穿全曲的始终?它使你想到了什么?
(2)分组讨论: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为主题伴奏,表现雪橇轻盈飞奔的场面。
(3)说一说乐曲中“甩鞭声”共出现了几次?请随音乐用动作和声音来模仿。
5.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乐曲。
三、小结:冬雪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喜悦,也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唱一唱:课下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些与冬天、雪花有关的歌曲,唱一唱,感受冬雪给我们带了的美好与憧憬。
第三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1.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做变奏练习。
2.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二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初听歌曲。
2.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3.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4.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2.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3.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4.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分析: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
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四、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第二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
3、
4、
5、#
4、
6、
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 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设问: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 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第四篇: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下面小编整理了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 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五年级下册总共7课,七个单元,加上游戏宫和欢乐谷,分别是《春景》、《换了的村寨》、《飞翔的梦》、《你好,大自然》、《京剧》、《百花园》、《爱漫人间》、7个单元!其中表演歌曲有:《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小白船》、《真善美的小世界》、《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我是中国人》、《京剧》、《采花》、《编花篮》、《爱的人间》、《地球是个美丽的圆》14首新歌!还有16首欣赏歌曲:《致春天》、《春到沂河》、《北京喜讯到山寨》、《大气手鼓唱起歌》、《飞越彩虹》,《飞翔的女武神》、《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溪边景色》、《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京调》、《花之歌》、《对花》、《爱的奉献》、《大爱无疆》、 加上游戏宫《乐翻天》欢乐谷《静夜思》、《我的音乐表现》 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 本册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
二、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下册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总体水平进步很快!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都有提高!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很好,举手发言的学生较多。 在教学常规方面大有进步。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有所提高,四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还要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学期总目标及单元或章节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从音乐中感受各种精神。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唱好课本歌曲以外,能自学六首以上的儿童歌曲,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 !
四、教学设想及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5.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6.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7.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9.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10.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11.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14.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第五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复习题(1)
篇一:五年级上册音乐复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复习提纲
1. 6/8读作(
八六拍),写出其含义(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强弱变化规律是( 强弱弱,次强弱弱);3/8读作(八三拍),其含义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3拍),强弱变化规律是( 强弱弱);2/4读作(四二拍),写出其含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第小节二拍),强弱变化规律为(强弱),4/4的强弱变化为强弱次强弱。3/4 2.《渔舟唱晚》是用( 古筝)乐器演奏的。《嘎达梅林》是蒙古族民歌,是一首(男低音)独唱曲。本学期还聆听了《嘎达梅林》马头琴五重秦曲。,管弦乐曲《晨景》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曲。
3、《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作词,劫夫作曲,采用了(叙事歌曲)的体裁,《歌唱二小放牛郎》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讲述着王二小机智勇敢抗日的动人故事。
4、《晚风》是(俄罗斯)歌曲,是一首(八六或6/8)歌曲,体现了(安谧)的情绪。(《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歌。其表现情绪为(深情)。《我怎么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主题曲。
5、《丰收锣鼓》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演奏的打击乐器主要有(锣鼓)还有(云锣)、(板鼓),演奏的管乐器主要有(横笛、唢呐),弦乐器主要是(二胡)等,编曲(彭修文和蔡惠泉)。《丰收的节日》是新疆塔塔尔民歌。《苹果丰收》是朝鲜歌曲。《打猪草》是根据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改编的,它与(京剧)、(评剧)、(豫剧)、(越剧)被称为“五大剧种”。
6、“
”是 渐 强 记号。渐弱用 表示。
7、f、mf ,ff是力度符号,它们的意思分别表示(强)、(中强)、(最强)。与其相对应的力度符号有p、mp、pp,它们的意思分别表示(弱)、 (中弱)、(最弱)
8、音阶中相邻两音的距离,分为全音和半音,一个全音包含两个半音。音乐中“3”和“4”是半音,“7”和“i”半音。“1”和“2”是全音,“2”和“3”是全音, “4”和“5”是全音,“6”和“7”是全音。
9、“#”叫作(升音记号),表示升高半音,“ b”叫作降音记号,表示(降低半音),还原记号?,这些统称为变音记号。
10、《牧场上的家》是(美国)儿童歌曲,《回家》曲作者是(美国凯丽金),(管弦月)《可爱的家》是(英国比肖晋)作曲的。
11、《牧场上的家》、《外婆的澎湖湾》、、回家》和《可爱的家》都是抒发可爱的家的曲目。
12、《思乡曲》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由(马思聪)作曲。《小村之恋》是一首(日本)独唱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选自影片(《红日》),是一首(女声独唱)曲。
13、在《故乡的小路》中出现两种拍号4/4 3/4,这种形式叫作(变拍子)歌曲由原来的4/4 变为3/4拍。
14、《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的词曲作者都是(叶佳修)。
15、1=D叫作(调号),表示以D音作do音,在音乐中“▼”为顿音,>重音,换气记号∨。
16、反复记号:
||: : || 在记号内,不加任何改变的再奏一次。 :|| 表示反复到最前头在不加任何改变的在奏一次。
:|| || 反复跳跃记号:当乐曲奏到 1时反复到前面不加改变奏一次,再奏到1时将其越过,直接进入2。
D.C 表示奏到此时再从头不加改变的再奏一次,当奏到标记有Fine处,或||处结束。
D.S. 表示 奏到此时再从标记/s处反复一次,奏到标记 Fine处,或||处结束。
17.《乘雪橇》是(管弦 )乐曲,是美国(安德森)作曲,《乘雪橇》的情绪是(欢快的)。《缆车》管弦乐,意大利乐曲。《嬉游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曲,是一首(弦乐四重奏)舞曲。
18.《雏鹰之歌》的情绪是(坚定、自信地),写出一个下滑音( )。《堆雪人》的情绪是(轻快、活泼地 )。
19、《阆苑仙葩》、《好一个都江堰》、《峨眉山月歌》都是描写美丽(四川)的歌曲,《阆苑仙葩》情绪是(深情、如诉地),其中《峨眉山月歌》是(小提琴曲),由(黄虎威)作曲。
20、(《迎来春色换人间》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这段是(杨子荣 )演唱的。
二、判断题 (10)
1、合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组成的。 (√)
2、《晨景》是舒曼的管弦乐。 (× )
3、 x — — — 是全音符,唱四拍。 (√ )
4、6/8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强弱弱。 (×)
5、< 是渐强符号。 (√ )
三、画图题:
请分别画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
篇二: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复习题
五年级上册音乐复习题
第一课《朝夕》
2、
3、歌曲《清晨》是G调,拍号位,D.C.
4、《晚风》是E调,
第二课《农家乐》
1、
2、
3、《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G调
4、
第三课《足迹》
1、
2、有力。
3、拍。
4、拍节奏。
5、
第四课《可爱的家》
1、《天黑黑》是一首童声独唱的台湾民歌。
2、
3、
4、
5、《牧场上的家》是一首
第五课《故乡》
1、
2、
3、
4、《故乡的小路》节奏为
5、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1、歌曲《叮铃铃》中的倚音记号是,下滑音记号是。
2、《雏鹰之歌》中采用了大量的下滑音记号。
3、《可喜的一天》是苏联故事影片《攻克柏林》插曲,苏联肖斯塔科维奇作曲。
4、
5、。
第七课《雨花》
1、
2、章。
3、歌曲《踩雨》是《雨中》是
4 第八课《冬雪》
1. 2 第九课《春满茶香》
1 2
乐理知识
1、“>”是重音记号。
2、
2、“⌒”叫连音线,还叫圆滑线。
3X.”都叫附点音符。
4、14拍;“X”是八分音符,时值为半拍;“X”是四分音符,时值为1拍;“X-”是二分音符,时值为2拍;“X - - -”是全音符,时值为4拍。力度记号
1、f表示“强” ;P表示“弱”
;ff表示“很强” ;PP表示“很弱” ; mf表示“中强”
; mp表示“中弱”
2、“”是换气记号,表示在这个地方换气。是波音记号,
是上滑音记号。是渐强记号,
是渐弱记号。
拍号
篇三: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期末复习题
五年级音乐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为写于 1935 年,是当时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2、在音乐中有很多表示力度的记号,f 表示(强),mp表示(中弱 ) 。fff表示(极强)
3、四三拍的拍号是(3/4)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4、八六拍的拍号是(6/8)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5、X — 是(2)分音符,唱( 2 )拍。
6、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自1983年以后的春节联欢晚会结束时都会唱的一首歌是(《难忘今宵》)。
8、我知道这些歌曲的拍号:歌曲《我怎样长大》(3/4);
歌曲《乡间的小路》(2/4);
歌曲《叮铃铃》(2/4);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4/4);《歌唱二小放牛郎》(2/4); 歌曲《雨花石》(2/4); 歌曲《乘雪橇》(2/4); 歌曲《苹果丰收.》(4/4); 歌曲《晚风》(6/8)。
9、请写出少数民族的乐器:(马头琴)是(蒙古族)族的。
10、新疆歌曲的特点(热烈的气氛,欢快活泼的情绪)
11、八三拍子的拍号写法是 (3/8) 八六拍子的拍号写法是(6/8)
四二拍子的拍号写法是(2/4 ) 四四拍子的拍号写法是(4/4) 四三拍子的拍号写法是(3/4)
13、歌曲《故乡的小路》拍号为“4/4 3/4”这称为( 变拍子)。
16、乐曲《渔舟唱晚》的主奏乐器是(古筝);
乐曲《嘎达梅林》的主奏乐器是(马头琴); 乐曲《丰收锣鼓》是一首(民族管弦乐)。
17、歌曲《嘎达梅林》演唱情绪(悲壮而沉重),旋律的进行方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18、影片《烛光里的微笑》主题歌是(《我怎样长大 》)、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歌是(《雨花石》)。
19、《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叙事)体裁的歌曲,叙述了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
20、《思乡曲》表演形式(小提琴独奏)地域风格(内蒙古)表达了(思乡)的情绪;《小村之恋》表演形式(女生独唱)地域风格(日本)表达了(恋乡)的情绪;《谁不说俺家乡好》表演形式(女生独唱)地域风格(山东)表达了(赞乡)的情.
21、男低音的特色(深沉、浑厚)。
22弦乐四重奏《嬉游曲》是(奥地利)伟大作曲家(莫扎特)作曲,他(生于)1756年,死于(1791)年。
二、 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属于几拍子的歌曲?(A )
A 2/4 B 3/4C 4/4 D 3/8
2、管弦乐《晨景》的作者是( B )。
A、舒曼 B、格里格 C、海顿
D、莫扎特
3、歌曲《晚风》中的音乐符号“mp”和“mf”分别表示( D )。
A、强、弱
B弱、强
C、很弱、很强D、中弱、中强
4、独奏曲《回家》的主奏乐曲是(D )。
A、小提琴B、单簧管 C、长笛
D、萨克斯
5、《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流畅的(A )田园牧童歌曲。
A、美国 B、加拿大
C、意大利 D、巴西
6、“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的歌词出自女声独唱曲(C )。
A、《我的祖国》 B、《大中国》C、《谁不说俺家乡好》
D、《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7、下列哪种属于管弦乐器(
ABCBD )。
A二胡 B 古筝C 长笛 D 扬琴
三、判断题 (10)
1、合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组成的。 (
) 对
2、《迎来春色换人间》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
)对
3、X — — — 是全音符,唱四拍。
(
) 对
4、6/8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强弱弱。(
) 错
5、6/8表示的意义是八分音符为每小节六拍。 () 对
6、演唱《清晨》的情绪欢快、有活力,抒情优美。
(
) 对
7、演唱《我怎样长大》的情绪应该是个优美、抒情地。( )对
8、演唱《雏鹰之歌》的情绪应该是欢快、活泼。( ) 对
9、歌曲《丰收的节日》表达了人们分享劳动成果喜悦心情。( )对
10、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歌词拟人化,曲调平稳带有叙事性。()对
11、 《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 )对
12、 歌曲《故乡的小路》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内心激动的心情。()对 13歌曲《苹果丰收》抒发了苹果丰收人们的喜悦之情。()对
四、画图题
1 请画出四拍子指挥图示。
2请画出三拍子指挥图示。
3请画出二拍子指挥图示。
五、简答题 这学期所学的歌曲你最喜欢哪首?为什么?
六、连线题
请把强弱关系与相应的拍号相连:
●○
3/4 ●○○ 6/8 ●○○○ 2/4 ●○○○○○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