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农业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县(区)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十二五”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
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县(区)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县(区)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县(区)现有涉农办事处×个,共×个村委×个村民小组,农户数×户,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占土地总面积××%,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辖区内有××座水库,蔬菜基地××个,超级稻高产示范基地××个,间套种示范基地××个,香蕉防风栽培技术示范基地××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近年来,×××县(区)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如×年粮食产量×××吨,种植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以×××、×××、×××等为主的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亩。其中×××村委现有常年蔬菜基地×个,主要种植叶菜类蔬菜,面积××多亩,年产量××多吨,年产值约××万元。××蔬菜种植以×××、×××、×××等瓜类为主,面积××亩,年产量××吨,年产值××万元;现有大棚×××亩,年产量××万斤,年产值××万元。××村辖区有独立成园的果园,园内种植××亩、××亩,计划种植××亩,果园特色明显。××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群众广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菜种植,种植面积××亩,年总产达××吨,年产值××多万元。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多人的就业问题。××年引进水稻新品种“超级稻××、××”等优良品种在××村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试点乡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县(区)”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县(区)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我县(区)重点抓××示范基地建设与特色花卉培育,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产业成为全县(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县(区)名贵××种植面积已达××多亩,其中××近××亩,连片种植的××亩。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上年上级下达给我县(区)第×批基础设施财政扶贫资金××万元,新建××村路硬化屯路×条××公里;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机动资金) ××万元,维修××村××路项目××公里,今年,申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用于新建××村硬化屯路××公里。
6、农民科技培训扎实有效。结合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引进一批优良品种,示范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创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训一批科技示范户,总结一批先进典型”的总体思路,抽调技术部门专业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一是狠抓农业技术培训。围绕三大特色产业,细化完善培训内容,广泛开展科技宣讲,全面普及立体种植、节水灌溉、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设施精养等实用技术。二是突出移民管理教育。在提高移民素质、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狠下功夫,广泛开展政策法律宣传和农业技术培训,引导移民认识自身差距和不足,在抓好常规性耕作制度、种植方式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引导移民采取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改造耕地土壤属性,提高土地生产质量和产出效益。三是强化劳务技能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广大农民的务工创收能力。坚持就近就地与向外输转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区)农村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分之×,农业资源特别
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差距,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县(区)内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等×大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等为主的,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扩种高效经济作物和开发绿色农产品,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西甜瓜、花卉、设施蔬菜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以×××、×××、×××为主的强势品牌。
3、抓好节水示范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水定产业、量水促发展的原则,在抓好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以高效设施农业为支撑,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全膜覆盖为主的农田节水技术,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有机结合,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特色优势作物、优质林果等节水设施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节水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5、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大“订单农业”面积,提高农民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6、强化务工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大力推进人才强农、科技兴农战略,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强化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全面开展绿色证书、专业技术和乡土人才等培训和开发,着力培育科技种养业能手、产业带头人和大场大户。一是整合县(区)内技术力量和培训场所,系统开展村组干部、专业合作社、大场大户及种养能手培训,真正把村组干部培训成科技能人和“土专家”。二是狠抓移民管理、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促使移民牢固树立加快生产发展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移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三是树立劳务品牌意识,按照“短期务工促增收,常年务工促就业”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培训,。
7、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第二篇:农业农村工作调研网
关于县政府农业农村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对评议工作的安排,工作评议调查组通过座谈、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评价
近几年来,县政府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成效,出现了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2005年开始的和谐生态村创建工作,通过领导重视、全面发动、部门配合、强化指导、加大投入,至2008年,各方面投入资金1亿多元,建成省级小康示范村6个,市级15个,全县有1/3村庄进行了整治,其中雷峰乡实现了整乡整治,雷峰乡的垃圾生态化处理模式在全市作为典型进行了推广。通过和谐生态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目前,全县各村创建氛围已全面形成,村民参与整治意识普遍提高。
(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以成立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建立农技快餐厅、实施农村信息化大联动工程为载体,提升农技服务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补助资金,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土地流转,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等各种手段,使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三)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在帮助农民依靠农业增收的同时,努力开辟各种增收渠道,通过扶持以来料加工为重点的产业帮扶,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加大下山移民安置建设,大力扶持农家乐产业,开展农民素质培训促进转移就业等工作为抓手,保证了我县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组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需进一步加以改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缺乏有效手段。我县目前共有低收入农户31000多户,7万多人,涉及12个乡镇282个村。去年省里对我县该项工程补助253万元,县财政配套100万。在资金安排上面面俱到,平均分配,重点不够突出,引导、带动效应不强,还未很好解决完成上级考核与我县实际情况的矛盾。针对面广量大的扶贫工作,乡镇一级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网络不完善造成帮扶措施指导不够,缺乏因地制宜,难以适应低收入农户条件和需要,并且,一些项目因乡镇材料上报困难,补助资金难以落实到位。农民素质培训疲于应付,与社会实际需求有差距,培训后转移就业仍然较难,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各乡镇的下山移民安置建设滞后,一方面是山区农民乐于接受安置到集镇区域,另一方面是扶持力度不够,乡镇政府对下山移民安置建设没有积极性,今年向省里争取到的200亩下山移民用地指标无处落实。
(二)村庄整治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大力推进和谐生态村创建工作,已有1/3村完成了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但在总体投入上,与周边兄弟县相比较总量还是较小,去年,三门的投入是1500万元,仙居是1800万元,我县只有700多万元。目前,未开展和谐生态村建设的村,普遍基础较差,对政府补助投入依赖性强,尤其是我县在行政村撤并后,行政村由多个自然村组成现象较普遍,在整治补助以行政村为单位,并且这些村整治投入相比较要多的情况下,开展和谐生态村创建困难很大,影响了许多村的工作积极性。已整治的村,大多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或者负债较重,对卫生保洁等日常运行费用无力承担,造成整治后反弹情况普遍存在。
(三)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我县初步形成的农业七大主导产业,由于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产品的开发和加工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作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主导的优势产业发展不明确,导致农业产业处于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我县以石梁牌和天台山牌为主打,作为公共品牌, 各种农产品、各个商家都可以使用,由于管理薄弱,培育、扶持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对使用品牌的农产品包装、农产品质量没有规定统一标准,各自为政,农产品以次充好、恶性竞争现象较普遍,品牌美誉度不足。由于缺乏大品牌,我县许多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只能以原料和中间产品销售,不仅价格上不去,影响农民收入,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农技服务体系需要完善。乡镇(街道)农技人员主要从事乡镇中心工作,导致农技推广作用发挥不力,同时,由于较长时期都没有吸收专业人才,农技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退化、作用弱化等问题。农民普遍欢迎的田头培训较少,农民适用技术培训需改进方式,充实内容。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不力,各地普遍过量使用化肥,既增加农民种粮成本,又造成土地肥力下降,扩大了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情况较普遍,对农业投入品违禁销售、使用需加大监管力度。在动植物防控、防疫检疫中也存在把关不严、源头管理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四是土地流转不畅,农田抛荒与土地租种难的矛盾突出。
三、建议意见
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建议如下:
(一)着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大学生村官等人才资源,建立工作网络,落实工作责任,掌握动态需求,增强服务能力。要完善帮扶措施,拓宽帮扶渠道,积极探索创新帮扶方式,逐步完善农民素质培训形式,通过引导作用,真正促进低收入农户的自主创业致富,不断减少低收入农户的数量。下山移民工作重心要逐步转移,在幸福花苑区块建设即将完工情况下,努力推进各乡镇的下山移民安置点建设,安置方式要根据山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借鉴幸福花苑模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要协调处理好安置后引导转移就业、属地管理、子女就学、老房拆除等后续问题,使移民户能移得下、留得住。
(二)加大投入,深化村庄整治建设。村庄整治建设要和农房改造有机结合,做到资金整合、项目对接、共同推进、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金投入绩效。政府补助资金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自然村较多的村庄创建和谐生态村的,在扶持政策上要调整,给予倾斜支持,加大补助力度,并积极向上反映我县的这种特殊情况,争取理解支持。已整治村的卫生保洁经费等日常支出,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以巩固整治成果,防止边整治边反弹现象。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指导。根据我县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状况,针对当前农产品品牌低、小、散等问题,应当突出主导产业,科学制定全县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提升产业优势。要筛选影响大、对相关产业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按照一产业一品牌的理念进行扶持、培育,通过打造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军作用,推动品牌的发展。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我县的农产品品牌进行清理整合,通过建立完善行业协会等形式,加强管理,减少自身的无序竞争,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形象,打造优质品牌。
(四)强化农业技术服务。要逐步建立“双重领导,以县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解决好乡镇农技人员年龄老化、在岗不在位等问题,稳定人员,提高素质,下移工作重心,强化服务职能,确保农技推广体系健康运行,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要保障业务经费,全面实施农技人员责任制度,增强工作自主性和主动性,有效增加农民易于接受的田头培训,提高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
(五)重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要制定计划,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确保在一定时期内在全县较大范围实施科学施肥技术,不断减少化肥污染。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市场,提高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水平,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强化养殖业污染整治,合理规划畜禽养殖点,积极落实政策,鼓励和扶持养殖大户实施沼气工程,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促农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10-06-08] ·作者:王荣海 ·来源:吴滩镇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因此怎样促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通过“三项活动”进行了调查了解,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促进农民增收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各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做为主导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意义十分重大,它是第
二、三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保证;二是注重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既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又吸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三是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特、优、新的产品。
2、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有关数据显示,我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其主要途径是:一是积极发展小城镇,尽最大可能地把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转移到城镇,同时,不断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加速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新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式的户籍制度,尤其是在(区)县级城镇更不应受地区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应允许自由迁移及定居。三是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就应该享有长久居住权,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四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步伐,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到城镇从事非农业和跨地区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乡镇劳动力转移指导站或劳动保障事务所,开设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窗口,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小城镇,同时,合理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加强对境外劳务合作的服务与管理,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3、积极引进业主、大型企业,搞好农产品储藏及深加工,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加农民工业化收入。加工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民,是农产品生产的终端,也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发展深加工企业,一是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实现农民的生产目的;二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可以吸纳剩余、闲余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为此,我镇应依托本镇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大力创办或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乡镇企业,如吴滩农业服务公司等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4、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增加农民流通收入。发展合作经济和经纪人队伍,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发挥农产品信息中心网络的作用,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和跟踪制度,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大宗农产品做好预测预报;加强同国内外、省内外农产品大网站的联络,及时捕捉市场信息,通过农信通,村村通网络准确、及时把农产品的销售信息传播到农户手中,真正帮助农民了解市场、参与市场、掌握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逐步建立和完善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如我镇郎家村的蔬菜和现龙村的花椒专业合作社等充分发挥市场流通中介组织、专业队伍、农民营销经纪人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不断搞活农产品的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千方百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产品的展销会、订货会、品尝会和促销会等活动,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支持营销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赴省内、外参加全国性的农产品展销活动,推销农产品,搞活市场流通。
5、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科技收入。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的作用,从强化科教兴农、知识兴农入手,继续推广和创新科教兴农,走企业带动农民的模式,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如郎家村2009年入住的天罡星农业有限公司,形成月产新鲜蔬菜800多吨的规模。一是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健全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开发,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围绕大宗农产品及名特优农产品,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力度,积极参加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积极推行优质农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品牌战略,促进名牌产品产业化,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农业现代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6、激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农民资本和经营性收入。创业是富民之基。沿海的农民之所以比较富裕,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是全民创业,有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老板。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致富,就必须尽快把生产性农民、务工性农民向经营性农民转变,把农民以劳动收入为主向资产性、经营性收人为主转变,努力走出一条让民众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创业得到更多实惠的创业发展之路。
7、实施和落实好国家扶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国家每年为“三农”问题出台许多政策,因此加强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更好的保护农民利益是我们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和任务。而我国农业的弱质、弱势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决定了它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是需要加以保护的产业。如国家实行的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直补、家电下乡等补贴,国家每年都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政府要在wto规则下,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一要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体系,由农户承担费用转向政府财政补贴。二要建立农业收入保障体系,由农产品价格补贴转向农民直接收入补贴。三要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开展农业用水、用电、农机服务等农业生产性项目价格和收费专项治理,对农民建房收费进行专项检查,实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查处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四要对农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进行适度的政策性补贴,每年农业生产资料需求旺季,除要出台一些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政策外,还可根据农民购买的数量给予统一直补,切实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8、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经过对比邻几镇(街)的考察发现,我镇的区位和交通条件都十分滞后,交通不仅仅代表着运输业,更是文化交流、人员交流、经济交流的枢纽,只有交通的大力和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引导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因此积极争取上级配套资金改善交通设施。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农民是根本,只有农民富了,农村经济才能够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才能够上新的台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政策上要走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实施。产业上继续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科技上加强科技兴农的培训力度,保证农民的现代科技知识充足,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今年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喜人,在保证粮食稳产的同时,特色农业唱起了主旋律,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畜牧养殖发展势头好。我镇规模化养殖场共有17家,包括养猪、养牛、养羊,其中壁水天源生猪养殖场以养野猪为名,总投资300多万元,形成了龙头带动周边。我镇在产业化畜牧业发展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势。
2、农业科技示范效果好。我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建成了一村一品示范片。我镇推广了水稻机械育插秧暨超高产栽培,以及玉米红苕双苗保温育苗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综防统治、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大棚蔬菜、绿色花椒、优质蚕桑等项目在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目前农业发展现状,预测今后农民增收情况,总的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农村种植粮食品种较为单
一、农作物价格起伏较大,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固。虽然“政策刺激”给农民收入带来了一定增长,但农作物品种单一及粮食价格的不稳定仍制约着农民增收问题。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大,农产品获利空间不断缩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始终在高价位运行,加重了农民生产成本,在目前的生产和流通格局中,农民增收的难度也将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低,难以持续增收。大部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打工,收入和福利水平较低。并且绝大多数转移劳动力保留着农民身份,职业稳定性差,难以持续增收。
三、建议和意见
做好今后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机化进程,保证农民增收的稳定性。目前农牧业仍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基本保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势在必行。一要在提高单产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力量,广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培养种植能手示范带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增加粮食总产量。二要鼓励农民购买现代农机具,针对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现状,把科技力量变为生产力,减轻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能力。三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优势、专用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增产增值。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增收的最好形式是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兴办民营乡镇企业和龙头企业。要积极大胆吸取外地好的经验,好的办法,鼓励广大农民艰苦创业,兴办企业。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特色上档次,保证产业链条完善。如我镇的优质花椒、蚕桑、大棚蔬菜等已经形成规模,畜牧业养殖规模也逐步壮大,体系不完整、产业不配套,没有相应的龙头企业做后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后市危险,因此,鼓励兴办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
3、竭力监控农资价格变化和农资质量,帮助农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关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以及农资质量,严厉打击假冒农资坑农害农,从农民生产投入的第一环节对农民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监控,以尽量减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生产投入与增收的不利影响。减轻农民农业生产方面的费用负担,共同努力从各方面保障农民“节本增收”。
4、是科学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水平。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标,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农村富足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上下功夫,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把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学历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开辟市场,加强与外地企业联系,将用工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促进更多富余劳力的转移。
关于上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前一阶段我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永明的带领下,赴金坛市、武进区和市有关部门,就上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审议参考。
一、上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政策措施,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7.46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94亿元,同比增长5.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838元,同比增长17%。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各地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推广利用新品种、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地保持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一是夏粮增产增收。全市夏粮实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收入增,其中小麦单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水稻种植129.9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但高产示范区和丰产方大幅度增加,总面积达28.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比例达22%,比去年提高9.8个百分点。二是畜牧业生产效益增加。到6月底,全市生猪出栏41.91万头,同比持平,家禽出栏3044万羽,同比增长25%。畜产品市场价格走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增加。三是水产养殖水平提高。上半年全市建成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2.33万亩,累计水产养殖总面积达60.35万亩,共计育苗43亿尾,投放各类苗种2.45万吨,上半年水产品总产达4.82万吨。四是花木园艺产业稳步发展。年初,我市成功申办2013年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为花木园艺业发展赢得了机遇,形成了动力。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园艺业总面积达82.01万亩,同比增长1.7%,实现园艺业总产值32.35亿元,同比增长2.9%。
(二)农村工业持续发展。尽管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工业发展遇到很多困难和矛盾,但全市各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市农村工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一是经济总量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154.91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414.60亿元,同比增长47.37%;二是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44.57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利润172.11亿元,增长43.9%;三是私营工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农村私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02.6亿元、销售产值34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6%。
(三)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一是现代农业“双百万亩”建设工程快速推进。上半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5.58万亩,完成年度目标的55.8%,新发展高效种植业和设施农业面积分别达7.8万亩和2.8万亩,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8%和93.3%;新发展高效渔业面积3.4万亩,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上半年全市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园区2家,累计达4家,审核认定了10家市级农业产业园区。其中,8个重点园区今年新增面积2.1万亩,建成总面积达5.2万亩。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上半年新增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28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税3.5亿元,同比增长20.6%。四是农机化水平继续领先。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农机具215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152.1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6%,名列全省第三。机插水稻103.5万亩,机插率较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麦秸秆机械化还田55.47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6.5%。
(四)农村富民工程取得成效。一是改革富民取得新成果。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49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27家,农地股份合作社20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1家,富民资产合作社1家。止6月底,全市已拥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52家,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数达29.75万户,覆盖率达38.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87万亩,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8万亩,有力地促进了规模高效农业发展。二是创业富民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民创业培训4500多人,扶持创业1500多人,带动就业6000多人。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实施发展项目118个,已完成投资4085万元。上半年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16亿元,村均收入60.48万元,同比增长12%。
(五)城乡一体化进展明显。一是中心镇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金坛薛埠、尧塘,溧阳南渡,武进横山桥、雪堰、湟里6个中心镇已经启动镇域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以提高中心镇建设水平。二是“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有序推进。第一批实施的金坛、溧阳、武进和新北四个项目区,总面积7.07万亩。目前项目区实际拆迁面积93.78万平方米,占应拆迁面积的57.2%,开工建设安置房面积115.3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66.6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整理和复垦面积4.98万亩,占总面积的71.1%。今年有望实现“三年任务二年完成”的目标。三是整体推进力度加大。武进区积极争创城乡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已经出台1个纲领性文件和6个配套性文件。新北区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区委、区政府已经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六)农村水利改革发展动力增强。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基本拟成,《常州市水利现代化规划》加快修编,60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城市防洪节点工程完成序时进度。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村水利土石方1611.4万方,完成水利投资3.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6%。
二、目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足
上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一些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一)农民收入倍增难度较大。从今年起,省将实施农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8年实现翻一番,而我市实施五年倍增计划,必须在2016年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按照这一要求,今后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扣除物价因素外每年要增长18%以上。而当前,经济形势不太明朗,工资性收入难以大幅增长,农民增收的基础十分脆弱,要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难度较大。
(二)经济薄弱村发展困难较多。根据省里要求,到2012年苏南所有行政村的村级收入要超过50万元,而我市仍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薄弱村,这些村往往远离城区,以农业为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农业综合生产力难以提高,如果仅仅靠这些村自身的努力,很难实现省定目标。
(三)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任务艰巨。集体企业改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以及村级债务处理等或多或少留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交织着拆迁、环保、土地等新问题一起迸发,再加上少数人法制观念淡薄,“信访却不信法”,致使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任务比较艰巨。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一是土地问题。困扰农业产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种粮大户建设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明显影响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二是资金问题。当前,农村中小企业、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及农户普遍觉得融资难。三是政策问题。比如,对经济薄弱村扶持问题,对水利增加投入问题,对“万顷良田”工程中安置房建设优惠和集体留用地安排问题,财政省管县后市财政对金坛、溧阳农业项目扶持问题,等等。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明显不够配套。
三、做好下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深化改革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下一步要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城乡社会管理制度;要积极落实农业生产用地政策,搞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引导和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户参加合作经济组织,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受益、受惠。
(二)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和市级农业产业园区,带动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二是要强化科技支撑,着力培育建设一批农业企业研发中心,搞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三是要认真做好花博会筹备工作,利用举办花博会的机遇,抓紧研究出台促进花木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促进花木产业发展,实现花木产业面积、结构、效益、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贡献率全面提升。
(三)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要严格全程控制。推行“从田头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严格“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二是要加强信息预警。扩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和数量,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信息预警,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三是加强执法检查力度。要围绕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严格开展执法检查,对农产品质量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一是要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水利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水利工作实际,尽快出台我市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健全水利投入机制,探索水利体制改革,加强水利队伍建设。二是要搞好农村水利建设。要围绕“双百万亩”工程、“万顷良田”工程、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区域规划,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工作,做好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工程和农村河道疏浚工程等农田水利重点工程,努力提高水利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三是要加快防洪体系工程和丘陵山区抗旱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全市防洪和抗旱标准。
第三篇: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xx”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xx”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 、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茶叶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强势品牌。
3、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4、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
5、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第四篇: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大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十二五”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茶叶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强势品牌。
3、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4、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
5、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第五篇:农业农村工作调研(精华版)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汇报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为实现乡域经济社会新跨越而不断努力奋斗
(2012年2月3日)
2011年以来,XXX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粮棉、林果、畜牧及设施农业,严格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努力增加生产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一、2011年实现目标情况
XXX现有耕地面积 亩,总人口 户, 人,农业人口 人,农村劳动力 人。2011年全乡粮食种植面积 亩,棉花种植面积 亩(其中滴灌面积 亩),果园总面积达 亩(其中核桃面积 亩),农民人均 亩。2011年,我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 万元,较上年增收 万元,增长 %;完成农民人均收入 元,较上年增收 元,增长 %。其中:种植业收入 万元,较2010年增长 万元,增长 %;林果(含鲜果)收入 万元,较2010年增长 万元,增长 %;畜牧业收入 万元,较2010年增长 万元,增长 %;第
二、三产业收入 万元,较2010年增长 万元,增长 %;劳务创收 万元,较2010年增长 万元,增长 %。
二、影响全乡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乡村干部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做群众工作能力有待提高,说服教育细心程度不够,个别村、个别时候党群干群关系依然紧张。二是农民发展经济的主体地位仍不明显,等、靠、要,催收催种现象依然突出,自主学习,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林果、畜牧技术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业发展投入仍然不足,各项管理精细度不高,
1农业产品到商品的转化过程效益不明显。四是非农业生产带来的工资性收入低,土地少的农民也因各种原因被束缚在土地上,劳务创收途径少,积极性低。五是农村维护稳定形势依然严峻。
三、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
预期目标是:2012年力争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 万元,较上年增收 万元,增长 %;实现农民人均收入 元,较上年人均增收 元,增长 %。其中种植业人均增收 元;林果业人均增收 元;畜牧业人均增收 元;第
二、三产业人均增收 元;劳务创人均增收 元。
(一)加快现代农业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坚持“保粮、稳棉、强果、兴畜”方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产业功效。一是2012年拟种植棉花 万亩,较上年增加 亩,继续深化“高效节水管理增效年”各项技术措施,严把“棉种关”,大力实施棉花膜下滴灌高效节水项目,新增棉花膜下滴灌田 亩,实现棉花总产 吨,实现单产 公斤,单产较上年增产 公斤,总收入 万元,棉花人均收入 元,较上年增收 元。二是全面落实免耕播种、精量播种等种植方式,积极推广种植地膜复播玉米。2012年全乡拟种植粮食 亩,较上年增加 亩,实现单产 公斤,单产较上年增产 公斤以上,预计实现粮食总产 吨,实现收入 万元,粮食作物人均收入 元,较上年增加 元。三是2012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 亩,全乡设施农业面积达 亩,全面推行小拱棚生产西、甜瓜等小宗经济作物,发挥拱棚优势,提前上市,创造最大效益,力争设施农业及瓜类收入 万元,人均收入 元,较2011年增加 元。目前,新建的30座温室大棚的配套设施已经到位。近三年建设的温室正在移栽西红柿、辣椒、黄瓜等“春提早”蔬菜,通过严格落实各项栽培技术要点,保证“春提早”蔬菜早上市,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截止目前,全乡统一购买配方专用肥 吨,农民自
己购买尿素、磷酸二铵、磷酸钾等肥料 吨,2月底前农资全部准备到位。
2、严格各项管理措施,增加林果业收入比重。2012年核桃挂果面积 亩,达到丰产期 亩,红枣、葡萄、香梨等挂果面积达到 亩,果品总产量达 吨,力争总收入 万元,较上年增收 万元,人均收入 元,较上年增加 元。具体措施是,继续加大林果业水肥投入力度,统一施肥、统一灌水,进一步增加亩均产量及效益。深入落实地区“林果业管理增效年”活动,积极推广高温发酵农家肥技术,保证林果品质。全面普及诱集带、杀虫灯、石硫合剂等防治技术,做好果树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充分发挥 个林果业专业合作社作用,大力推行农户与合作社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多渠道、全方位的提高林果业经济效益。我乡现已稳定的林果业技术服务队员 人(其中 人专职管理核桃, 人专职管理红枣)。目前,完成 亩香梨冬季修剪工作,人工捕捉黄刺蛾 公斤。计划从2月6日开始按照片区组织人力清理农民庭院,2月10日开始统一喷施石硫合剂。
3、大力推进牲畜品种改良,实现畜牧业稳步增收。预计牲畜存栏 万头(只),出栏 万头(只),产肉 吨,家禽出栏 万只,力争实现畜牧业总收入 万元,人均收入 元,较上年增加 元。一是做好肉羊改良技术的推广,不断优化畜群、畜种结构,通过现场会、广播宣传肉羊改良的特点和优点,提高养殖户积极性,以示范村为基点带动全乡。二是结合安居富民工程,积极鼓励农民利用现有庭院优势发展特色家禽养殖,充分发挥两个禽类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有计划的组织农民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大力宣传“千户万只”贴息贷款工程,全乡形成 户养殖规模,发展庭院经济中养鸡、养鸽数量在 只以上的农民有户。三是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村级牲畜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做好畜禽疫病监控、防疫等工作,全面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4、积极发展第
二、三产业。鼓励特色餐饮,面粉、木材加工等行业扩大规模向纵深发展,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第
二、三产业总收入 万,较上年增收 万元,人均收入较上年增收41元。
5、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劳务创收。计划全年输转 人,固定转移 人以上,力争实现劳务创收 万元,人均劳务创收 元,较上年增加 元。以就近就地转移为重点,做好劳务输转对接,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更宽、更广范围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致富技能和劳务创收能力。计划由乡政府搭台联系招商局和园区办,组织企业提供工作岗位,由乡团委、妇联,各村(场)组织富余青壮年在乡内召开1-2次用工招聘会,努力使劳务创收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6、狠抓安居富民工作。把安居富民工程当作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大事来抓,抢抓对口援疆的有力机遇,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全面完成2012年建设任务。一是利用“科技之冬”对农村工匠、建房户,就规划、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监督等进行全面培训。二是结合“长治久安大宣教”活动,加大对自治区、地、县关于安居富民优惠政策的宣传,农民建房热情高涨,1月15日前,我乡已全面确定建房户,并已联系好 支施工队,建房户已准备好建房现金 万元。同时,大力宣传农村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政策,积极筹集建房资金。现主要任务是着重做好工程建设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工程顺利开工,计划2月15日开始拆旧房。2011年350户安居富民户中有 户已完成“三区分离”工作,其余 户在6月底前全部完成“三区分离”工作,全力打造宜居新环境。
(二)围绕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是深化制度落实。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制度、党委议事规则、“三会一课”等制度,坚持 “四议两公开”、“三级联创”、“四知四清四掌握”等工作
机制。二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完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干部能力培养,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干部。深化村干部和到村任职大学生中长期培养目标。加强基层干部“双语”学用能力。坚持培养乡土人才。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办公阵地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和损坏。不断规范村级组织建设,认真开展“群众事务代办”工作,提升服务水平,简化办事程序。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按标准落实村干部报酬和“四老”人员、“十户长”等农村积极分子生活补助,突出发挥共青团和妇联抓好教育青年,发动青年和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四是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深化《廉政准则》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的学习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
(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四)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强乡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2012年计划高标准平整土地 亩,新修防渗渠 公里,小农水建筑物 座。大力实施“富民强乡”、“技术创新引导”、“科技信息村村通”等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巩固和扩大“两基”成果,大力支持教育事业。不断推动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全力实施“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惠民工程。加快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地方病、疫病防治工作,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成果,严格落实计生奖励政策,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综合治理力度。抓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对困难群众的司法援助、医疗援助和扶贫济困等
工作。
以上是我乡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设想,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