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22课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22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秦兵马俑的不朽艺术价值,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法。
生:读、议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也去参观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1、出示课件1,播放图片:
说说你看了图后有什么感受?
2、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想想全文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什么?找找哪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2、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2:
第3自然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读,说说“宏大,鲜明”的意思。
(宏大:巨大,宏伟。鲜明:鲜活。)
4、课文哪部分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部分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学生汇报。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课件3: 自学要求:
(1)再自读课文:
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介绍的?(举例、列数字) 结合理解“统率、所向披靡”
(2)再轻声读3——7自然段,感受类型众多: 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 (3)出示课件4表格:
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兵马俑个性特点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佣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的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
1、过渡:
是呀,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展示课件5:神态各异的兵佣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感受个性鲜明:
出示课件6: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1)读一读,看看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2)“好像”一词能少吗?为什么?
4、出示课件7:第8自然段。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哪句?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表现出兵马俑各异的神态? ①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②“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③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描述与想象相结合,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2)指导朗读。
(3)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其他同学可以边听边想象边做动作。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练习仿写。
出示课件8:兵马俑图片
学习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说兵马俑的神态。
学生交流。
6、小结: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让我们再次感受他们精湛的制作工艺,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感受他丰富的想象。
7、齐读第9小节。
五、总结全文,抒发感叹
1、是啊,这一行行的金戈铁马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当我们面对着这些古老而又雄壮的建筑时,不禁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那么自豪!那么骄傲!它不愧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2、出示课件9:
1978年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了中国的秦兵马俑后,赞叹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六、拓展延伸,共享资源
气势恢宏的兵马俑不是我们一两节课就能欣赏完的,请同学们课下上网浏览你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感想或者找到的精彩资料与你的好朋友共享。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教案
课题:
5、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1.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
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第
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
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的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点:结合诗句人生哲理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背诵点:全文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果展示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认读 。
2、朗读这两首古诗
3、听写本课的词语。
4、指导书写(1)观察这几个字想一想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疑”。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题西林壁》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板书“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都是不一样的;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都不一样。
*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
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6、(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7、练习默写全诗
(二)学习古诗《游山西村》
1、学习题意和节奏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2、学习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3、感受诗情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3)、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4)、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5)、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三、名句应用练习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四、限时作业
五板书: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角度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观察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教学反思:
明理效果不同。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9课《寓言两则》导学案
学校四年级语文导学案印卷数量第周上课时间:年月日编制人: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教导主任签字:
(1)会认字。妻虱
(2)会写字。昌妻刺绑
【学习目标】
重点说一下()字的写法,我是这样记住这个字的:
29.《寓言两则》导学案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妻子、拜见、理睬、肠胃、
汤药、医治、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
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
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点】
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
的心 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1.回顾学过的寓言故事及从中明白的道理。查阅有关纪昌和扁鹊的资料。2.初读课文1——2遍,根据课后生字表在文中划出生字和词语,带词读准
确。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提出疑
问。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
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
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
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
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自主学习】(15分钟) 1.课题质疑。2.对子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读课文,说说《纪昌学射》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4. 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合作探究】(16分钟)
5. 纪昌怎样学射的?
6. 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射箭?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2)假如纪昌没跟随飞卫学射,而跟 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
手吗?
7. 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形象。(提示:读出寓言夸张的描写)【课堂检测】(8分钟) 1.理解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我知道了:百发百中的意思是:
2. 想一想,写一写。 【合作探究】(16分钟)纪昌想掌握射箭本领,于是就先练眼力。如果我们想要掌握骑自行车5.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些什么? 蔡桓公又是什么态度呢?的本领,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操作电脑的本领,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______________的本领,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__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学习任何一项本领,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收获】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自主学习】(15分钟) 1.交流搜集的扁鹊的资料。2.对学生字词。扁()鹊()蔡()桓公理睬()肠()胃 ()敷烫()骨髓()几剂()汤()药除了这些,我还会读写:3.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4. 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6. 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后来扁鹊为什么跑到泰国去了?7.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课堂检测】(8分钟) 1.比一比,再组词。扁()采()汤 ()
骗()睬 ()肠 ()齐()蔡()剂()察() 2.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 【总结收获】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猫》教学设计
《猫》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小客人,看看它们是谁!
(课件出示:黑猫警长、蓝猫、哆啦A梦、汤姆和杰瑞)
生:黑猫警长!
生:蓝猫!
生:哆啦A梦!
生:汤姆和杰瑞!
师:呵呵,同学们都和它们是老朋友啦!它们是谁呀?
生:猫!
(课件出示:猫)齐读课题
师: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呢?
生:喜欢!因为它特别可爱!
生:我喜欢它很淘气。
生:我觉得它毛绒绒的,摸起来很舒服!
生:能抓老鼠
师:是呀,猫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动物,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猫,而且还养了一只,你们想不想知道舍爷爷家的猫是什么样的?
生:想!
师:赶快把书打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读完课文再想一想,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老舍笔下的猫给 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1.它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的
2.它出去玩儿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3.它既贪玩又尽职
是呀,真让人捉摸不透,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4.我感觉它好主人很亲近
5.我发现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我都想要了
师:是呀,老舍先生家的猫真有意思,那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文中有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看你能发现吗
师:课文都读通顺了,谁来读读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生: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既是中心句也是总起句。第二句是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师:你很会读书,她读懂了课文主要写的是猫的性格是, 一起说
生:古怪
师:(板书)和小猫的
生:淘气
(板书)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前三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第四自然段是围绕第二句话写的
猫的性格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生:我是从第一自然的第四句话读出来,(读句子)一般的猫玩一会就回来,这只猫玩一夜都不回来,像个野猫子一样
众笑
师:哦多贪玩的猫啊,谁给他补充
生:有时候老实还会找个地方睡大觉,无忧无虑的,但如果决定出去玩玩就是一天一夜,听到老鼠一点响动,就一连要等几个几个钟头,所以我觉得他的性格很矛盾
师:哦,你很会读书,注意边读边想,读出了猫的古怪,你说他有时很老实,有时还很贪玩,有时还很尽职。
师板书,猫有时很老实,有时又贪玩,又尽职。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我们先来读读贪玩。
生读句子“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它也不肯回来。”
全班读
师:多贪玩的猫啊,对于猫如此贪玩,老舍先生是什么态度?请大家读读书,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画句子
师: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先生的态度。同学们,老舍先生再写这句话用词很有特点,你自己先读一读。
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呀 ,要不怎么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在这句话中有三个词:吧。呀。呢
他们都是----------语气词
老舍先生在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来放开声音读。
生自由读
师:体会出什么了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但没加语气词的句子就不能强调
师:这是你的体会,哪有别的体会吗?
生:没有加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开水根本没有一点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写得更具体,更通顺了。
师:哦,你觉得更通顺了,同学们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感情来说的呢?
师读
生鼓掌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他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
生:他非常喜欢这只猫。
师:从老舍先生连用三个语气词,可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多么喜欢这只猫啊。谁能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这样读好吧。(范读)像说话一样
生读
师:好多了。就像老舍先生面对面地我们说话一样。咱们呀,就这样读
师: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的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领导说——
生:接读句子: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
师:慢一点,像对朋友说
生轻说
师:你多爱这只猫啊,一位朋友来做客吧,老舍对朋友说——
生说
师:老舍先生还写下了这句话,想对所有的读者说——来,一起读
生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让老舍先生如此喜爱的猫,不仅贪玩,还尽职呢!谁能读一读猫的尽职
生读句子
师:你读得很认真,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幅画面。师描述猫捉老鼠屏息凝视的情景。
师:什么样子啊,都来做做
生做
师:我看你做得很好,你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生:非要把老鼠捉住不然不吃饭
师:哦你说的是它心里的想法,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认真的看,生怕老鼠溜掉
师:凝视就是认真地看,
师:同学们,你们在鼓掌,我有一点不明白,一口气都不喘,这样的猫能捉老鼠吗
生:屏息就是,一般同学几分钟就忍不住,就算把脸红了,也得忍着,要不老鼠就吓跑了 师:哦,你是只尽职的猫,这就是屏息不喘气,你再来说说
生:不是的,屏息就是暂时不呼吸
师:对,就是暂时不呼吸。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一起读
生:屏息凝视。
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
生:屏息凝视
师:它就是这样,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猫尽职
生:很执着,非要捉住
师:课文中哪个词还能读出尽职。
生:非,不可
师:你体会到了,你能读出它的尽职吗
生读。
师:读得好
鼓掌
师:这么尽职的猫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来,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下面,请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看看舍家的猫,老实、贪尽职,你发现什么请你说
生:„„
师:还没想好,没关系,你说
生:我发现它的性格很矛盾,为什么老实又贪玩
生:性格古怪贪玩又尽职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默读。
生默读。
师:同位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坐好,我们交流一下,请你说
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猫的性格更古怪了,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师:你很会读书,读出了古怪的性格,我要把它写下来,猫高兴的时候是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是一声不出。就这样继续说
生:第三自然段,表现它的性格有点古怪什么都怕藏起来,可有时候又那么勇猛,遇到蛇也不怕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能不能用既怎样,又怎样?
生:它既胆小又勇猛
师:你们也读出了矛盾的性格,多古怪的猫啊
板书
师:好,同学们,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思考,就发现了这么多古怪的性格集中在一只猫身上,可见猫的性格真是古怪啊,其实这一对一对古怪性格也是一幅幅可爱的画面。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幅画面,读一读。
生读
师:怎么了,你说
生:我发现课文中是写小梅花,而屏幕上的是小脚印。
师:哦,你发现了小脚印,小梅花,有区别吗,有,说说你的看法
生:小脚印不是这么深如果是小梅花就更可爱了,就能更喜欢了
生:小脚印很单调,小梅花就是一个作画师,做了几个漂亮的画。
生:小脚印不亲切,小梅花感觉老舍更喜欢这只猫了
师:体会得好。一个小脚印把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都表现出来了,老舍先生正在伏案写作呢,猫——
学生接读。
师:老舍先生多喜爱猫啊。
生:这是典型的猫爱人人爱猫
师:应该说猫亲人
生:人喜爱猫,猫亲人。
生:猫对老舍先生用温柔可亲来回报老舍
师:是啊,同学们,人爱猫,猫亲人,对这温柔可爱的猫,老舍怎能不爱呢。可是这些都是猫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呢
生:一声不出
师:多有趣啊,刚才老舍先生是这样写的他的性格古怪。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笔下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看图片,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看图片
师:你笑什么呢
生:猫刚满月时非常可爱
生:简单像个小婴儿
生:像个搞笑人员,穿个鞋子,
师:小猫更可爱呢,你能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吗?自己先读读。
生读。
师:谁能说出猫的更可爱。都想读,咱推荐一位同学,咱谁读最好
学生推荐一名读
师:看,这就是老舍住过的地方,它那淘气天真的小猫就在这生活过嬉戏玩耍,让我们走进小院看看这可爱的小猫吧——
生配乐读课文
师:读得太好了,把掌声送给他。在她的朗读中,我们就感受到这天真淘气的小猫的确是更可爱了,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感受着老舍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那么同学们,在其他作家的笔下,它们是怎样写猫的呢,请大家读读课后的链接阅读,比较一下他们笔下的猫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然后再填写表格。
生讨论填表格
老舍笔下的猫 周面复笔下的猫 夏丐尊
不同
相同 喜爱之情
师:谁来比较一下相同之处是什么
生:都写出了对猫的喜爱
师:通过一比较我们就感受到了三位作家都有爱猫之情,那不同呢
生:老舍先生是用反话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周而复先生„„
师:没想好,没关系再坐下,同其他两位作家相比老舍先生主要通过什么来写猫的
生:性格
师:对性格,周而复呢
生:是通过样子来写猫的
师:夏呢
生:他是通过猫对人的态度来写猫的
师:哦,你真会读,他是通过态度来写猫的。哎,同学们,你发现了吗,我们刚才就是通过一种比较的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老舍先生通过性格表达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
师:周而复通过样子也表达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
师:夏通过态度同样也表达了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啊,三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了对猫的深深喜爱之情,其实,他们写猫还有不同呢,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比较中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4、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1、教师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画面,并提问:菊花高洁,南山幽静,徜徉在这山水景物之间的诗人是谁?
2、你知道多少关于陶渊明的知识,请你给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举手介绍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教师点拨补充,座位上的同学笔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4、导入《五柳先生传》
明确:
1、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2、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播放课文录音
1、听读课文
要求:1)认准字音。 2)并在课本上注下这些生字。
明确:1)生字:嗜(shì) 辄(zhã) 吝(lìn) 褐(hâ)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黔(qián) 觞(shāng) 欤(yú)
2)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合读课文
要求:1)读出节奏。
2)边读边在课文上标划节奏。
明确:1)三字短句:如好读书晏如也
2)四字短句: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复杂长句: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3、跟读课文
要求:1)模拟人物心态。
2)读出语气、语调。
明确:1)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
2)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4、默读课文, 要求:1)领会文意。
用心 爱心 专心
2)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字意、词意、句意。 3)课堂质疑,向老师提问,全班讨论。
明确:1)第一段: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第二段: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三、课堂练习。
由于陶渊明文学创作成就巨大,现某市文联拟请他担任文联主席一职,请你根据学到的文学常识和对课文的理解帮他填好履历表。
用心 爱心 专心
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 性别: 字: 号: 出生年月: 籍贯: 国别: 职业: 人生格言: 特长展示: 工作经历: 兴趣爱好: 自述性格:
明确: 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陶渊明 性别:男 字:元亮 号:靖节先生
出生年月:365年 籍贯:江西九江 国别:中国 职业:自由诗人 人生格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特长展示: 擅长写诗
工作经历:
1、江州祭酒。
2、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3、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
4、彭泽令。 兴趣爱好:
1、 好读书
2、 性嗜酒
3、 常著文章以自娱
自述性格: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安贫乐道,不图享受
3、真挚坦诚,喜爱自然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
一、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朗读课文
1、说说两个段落有什么不同?
2、找到总领全文,体现五柳先生风格的句子。 明确:
1)从内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点出“不慕荣利”, 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呼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思考讨论
1、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用心 爱心 专心
2、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三、朗读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解决。 A、主人公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B、作者以“五柳”为号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C、作者与五柳先生到底有什么关系要写文纪传? 明确: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 “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
B、以五柳为号,可见他家居环境的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C、陶渊明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在南朝梁代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已指出:“渊明少有高山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四、课堂练习:
读《归去来兮》,写写人生感悟(200字)
五、总结归纳。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板书设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适意
五 性嗜酒„„
陶情 不坚 柳 传 环堵萧然„„ 乐道 随守 先 常著文„„ 娱乐 流节 生 俗操 传 赞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