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集锦)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集锦)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城市的发展变化,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

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城市的发展变化,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家乡的一分子,我记录下了我眼中家乡30年来的发展变化给我带来的深刻体会。

30年来,家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1.住房条件

现在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就属住房了,确实现在的住房问题不容乐观,但跟过去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听老一辈人讲述他们那个时代的住房状况,我们这一辈则是非常幸运的了。在他们看来以前门前的路很窄,终日阴暗着,难得在屋里见到阳光,最怕的是下雨天,雨水总是要流进房屋里,然后那样的潮湿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生活极度不适。现在可好了,道路宽敞、整洁,门前也是出太阳就见阳光,且相对于以前极差的治安状况,而今可真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了,门前晾的、晒的,从来都不会丢失,到附近串个门子、溜达溜达,也从来都不用关门的。对他们而言,不仅住房拥挤而且环境也不好。过去这50平方米的老房子住着祖孙三代7口人,家中不要说添置家具,平时就连家人来回走动都觉得拥挤。但那时很多家庭都是这样,慢慢地有了上下两层的“将军楼”,再后来小户的商品房问世了;现在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跃进层,甚至别墅„„各式各样的房子可多着呢。现在有的退休老人喜欢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些花花草草,有的养几只小猫小狗,生活的非常惬意舒适。这种条件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2.穿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大多数老百姓穿着的衣服都是做的,布料凭布票到商店购买,女孩子要是有件的确良的衣服可了不起,服装都是以灰、蓝、黑3种颜色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着装开始追逐潮流与时尚,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牛仔裤、连衣裙、吊带裙等等不但款式新颖,而且色彩亮丽。现在男女老少穿着又讲究起质量来,棉、麻、丝„„穿着舒适、吸汗透气。过去不仅没有款式多样的衣服可供选择,就连仅有的几件衣服也要省着穿。那个年代一双鞋,一件衣服穿几年是很正常的,实在穿坏了没法再补了才会换新的。过去人们注重的仅仅是生存问题,现在人们注重的才是生活。

3.生活环境 现在我们正推行新的医保体系,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不再为看不起病而担心。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以前百姓有病不能及时治、不能有效治。现在不仅医疗技术进步了,百姓自身的防病意识也增强了,国家还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我们兴化而言,市委、市政府对后街背巷的整治,公厕、垃圾房的重新修建,彻底铲除了蚊蝇的生存场所,从而无形之中控制了疾病的传染,减少了百姓不必要的支出。 4.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仍然记得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近些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00万人以上,录取新生更是达500万名之多!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根据父辈们的回忆,以前教师队伍学历低、待遇差、转行的特别多,很多人都说老师仗着有一点知识,便尖酸刻薄,所以当年教师在社会上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可是改革开放以来,知识的力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大家普遍认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教师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教师开始被人们用最美丽的词语去描绘,甚至被讴歌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在以前哪敢想象啊!最实际的便是工资翻了无数倍,这让教师们工作更加有信心、有斗志。 5.物质生活 现在的生活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方便,便利。而在过去什么都是按人定量分配,而且要凭票购买,粮票、布票、糖票、豆腐票„„现在市区大超市就好几家,里面吃喝玩用应有尽有,什么生活用品都可以买到。改革开放使我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改革开放”了。过去一天三餐只求把肚子填饱,那时候食物品种少,平时都是以素菜为主,哪敢挑剔吃什么呀。后来条件好了,大鱼大肉的,每个人都是开怀尽情地吃,大家也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挑剔起来。时间长了,营养不均衡,各种所谓的富贵病也出来了。这些年,对于吃,大家又都推崇健康食物,什么五谷杂粮、荤素合理搭配。 现在商场里的家用电器是琳琅满目,供市民选择。过去谁家嫁女儿,要是具备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这三大件可是让人骄傲得很的。现如今不要说嫁女儿,就数数一些老人家里,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可都是基本家当。电器功能越来越齐全,有些还没有坏,就淘汰换新的了。 6.道路交通 和父辈们相比而言,我们这代人是幸福甜蜜的一代,享受了太多的幸福时光。因为幸福,所以在我们的脑海中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或许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就我自身来说,道路交通的发展变迁,着实让我深深地感到震撼。小时候,记得跟着爸妈坐汽车去外地亲戚家,总是把大多数时间浪费在路途上,不是路途遥远要转车,就是路况太差颠簸得难受,要是碰上晕车那更是要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也越来越发达。现在去附近的扬州、南京都可以当天来回,就算出省游玩也是很方便,可以把时间都放在享受游玩的乐趣上。

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忆往昔,看今朝,天翻地覆!对于这种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时刻懂得珍惜,并且为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前人已经给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我相信我们留给后代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周 年 ——关于太原市民生活巨变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现如今已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在网络上,它已经渗入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衣食,还是住行。对于身为颇具争议的80后的我来说,尽管我没有亲身体会到改革开放前的“峥嵘”岁月,但是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第一批人,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刻满了这段被世人称为“奇迹”年代的印记。今年是开放改革30年,是新中国发展最迅猛的30年。对于当今的大学生,出生于这个年代,许多在过去不可想像的事情,现在就已成为稀松平常、理所当然的事。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听的、唱的、玩的……,可以说与30年前的学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关键字:

改革开放

三十周年

巨变

忆苦思甜

信心

展望未来

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当年邓小平在1978年计划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全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是多么不平凡的3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奔小康,作为中国中部黄土高原上的省会城市,家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停满了形形色色的汽车、各种生活设施的完善。家乡发展30载,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尽管我只度过了21个春夏秋冬,可儿时的新会和现在的新会相比,发生的巨大变化却仍也深有感触、历历在目……

我的故乡在太原,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视、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著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回想儿时,体会最深的便是“家”的变化,一到三年级,我和爸爸妈妈都是住在爸爸电厂分配的,两房一厅面积只有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虽然三个人也足够住,房子小也能让这个家时常充满着温馨和笑语,却也始终很不方便,我的房间就“身兼两职”,白天作为爸爸的书房,床上常常堆满了爸爸厚重的工具书,晚上就变成了我的卧室,每次睡觉都要把沉重的书搬上搬下,总是满腹牢骚,爸爸也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何尝不想换一间大一点的房子?当时爸爸妈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200多块,生活虽并不拮据,但仍是能省就省,为买房攒钱,加上新会的新楼盘很少,这个买房计划就一直推迟到2003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一片片高级楼盘、优秀小区的拔地而起,爸爸妈妈也开始筹划起了买房。很快,我们看上了一套100平米房子,尽管是贷款供楼,却也总算有了一个宽敞的家,圆了我一个儿时的梦。

“家”的变化给了我无限的欣喜,而其它衣食住行的改善则更让我感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随着道路被拓宽,2005年,家里又添了一件大家伙——汽车,再也不用受到坐摩托车时的颠簸与寒风。每到周末,爸爸就会驾车带着全家外出度周末,路边各色各样的餐馆琳琅满目,餐馆内人山人海,大型高档商场的设立,使我们再也不用到地毯上“搬货”,妈妈也会开始挑选各种自己所喜欢的衣服,这一切,不正体现了市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吗?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我和妈妈谈起祖国的变化,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泥土简简单单踩成了一条狭窄的马路,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以前,家乡人民很穷,住着破烂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坏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好像都想来凑热闹,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连夜挪动家具。那时的学校是一座破旧有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一块玻璃也没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春天,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嘀嗒”的雨声与琅琅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合谐的曲子。……

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破旧的茅草屋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变成了条条柏油马路……人们利用资源,盖了公园、盖了大桥……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改革开放30年,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家乡太原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市,物质生活的提升让我们过得更舒服,却仍不要忘了我们应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和保护环境的重任。

不仅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1995年11月16日全长2500多公里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大京九北起北京,南至九龙纵贯9个省市,创造了中国铁路建筑的五个之最:一次建路最长,投资最多,工期最短,技术设备最新,线路所经过地质、地形条件最复杂。

1999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 2001年7月13日晚,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要揭晓了!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中国人终于以完美的理念从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写入宪法。它适应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客观需要,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一个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税种宣告终结。 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6年10月8日-11日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前不久,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首次太空漫步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太空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迹;太空中首次飘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如今,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如今,我们迎来繁荣富强的好日子。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庞大,我们的祖国,将迎来大好时光!欣喜,在于变化。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祖国,未来将会更强大!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四位。有人说很快会赶上德国。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现在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小平同志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从改革过程当中,这条特点也是很突出的。当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要突破,要加快步伐。当然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大跃进" .在生产发展同时 要实事求是,立足于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另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这样我国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周 年

——关于太原市民生活巨变

姓名: 王 瑀 学号: 2007530134 系别: 理 财 系 班级: 07级财务管理B1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感悟家乡新变化

1066155135 2011-09-25 毛业

改革开放30年,感悟家乡新变化

时光荏苒,仿佛瞬息间一般,我已走过了20个春秋,而我美丽的家乡也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三十个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过眼云烟,可是这三十年却注定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经久不息,因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感慨万千,改革开放已经将我的家乡从一个破落的小村庄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乡镇。回首来时路,我想每一位在这片热土上奋斗过的人都会无限感慨,为自己曾经流下的汗水,流过的泪,更为这三十年的家乡变化。

30年前,家乡到处都是土房,冬天挡不住的是寒风凛冽,夏季遮不住的是烈日炎炎,而如今,我们住的都是夏不热冬不冷的楼房,家乡出现了一批批式样多彩的小洋楼,平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家乡时,乡亲们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

这是多么不平凡的3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奔小康。我们可以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三十载岁月悠悠,远去的游子再次踏上故乡的那片黄土地时,一定会感受到这三十年努力拼搏带来的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2011年9月25日

武佳星

轻化2010级 1066155135

第四篇: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1

中国农村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

摘要:中国农村经济改革30年,经济制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的变化,从农民首创家庭联产承包到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敞开农村改革大门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市场配置资源;从农村税费改革到义务教育“二免一

补”;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到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景象。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30年,经济制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根本性的变化,正如邓小平1984年所说,“这几年进行的 农村的改革,是一种带有革命意义的改革”;农村产业结构 以至城乡关系在计划向市场的转轨过程中处于一个剧烈的 分化,改组并重新整合的时期;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运行 开始转入现代社会经济即新农村经济的运行轨道并逐步融 为一体。农村改革30年其来势之猛,速度之快,变化之巨, 远为人们所始料不及。中国农村的改革进入第三十个年 头,其业绩超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经验,不能不令国人振 奋,世人惊叹。

从农民首创家庭联产承包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敞开 农村改革大门;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市 场配置资源;从农村税费改革到义务教育“二免一补”;从农

村经济合作组织到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向世人展现出 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景象。

1 大包干红手印昭示出一个方向——农村经济的 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改革

改革开放的阳光最先照到农村,但阳光是农民迎来的。 “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安徽风阳,1978年 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只有18户的小岗村家家讨过饭。此 年11月24日晚,小岗村农民立下了一份大包干“契约”:我 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 成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粮要钱。如不成,我 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 活到18岁。因“契约”上按满了手印,有人称之为大包干红 手印。小岗村农民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冒着风险,提出“包 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开路先锋,在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率先闯关。

中全会前率先闯关。

闯关的结果是农村经济的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改革,从 废除“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实行家

庭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重要的经济 内涵在于,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与农户的土地经营权分离,由 此从根本上解决了在人民公社时期无法解决的按有效劳动 进行分配的问题。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事 实上已经以农户经济为主要的依托基础,连国家对农业税 的征收都避开了土地的所有者而直接向土地的经营者征 收。由于这一基础的变化,农村经济中的财产结构也逐步 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即除土地以外的农业生产资料绝大 部分已经集中在农户手中。在中央支持和推动下,“交足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归自己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据统计,1978年农户所有的生产资料户均不到 10元,到1997年已达到3300元,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占 到农村全部固定资产总额的50%以上。每亩净增250斤粮 食,第一次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大难题,并且农民有了剩 余,有了现金积累,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57元增加 到1984年的355.33元。到1984年,中国农民过上了历史 上最好的日子。

2 村庄里办厂,家门口E班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 怎么办?中央1984年1号文件提出建立“产供销、种养加、 贸工农”一体化的农村综合发展的经济制度,又为这些解放 出来的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良机。1984年3月1日,中共 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创办社队企业新局面的 报告》,开始把原来的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赋予其新的 性质和内容,使得乡镇企业从此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乡镇企业很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第一次结束了新 中国商品短缺的历史,并使一部分地方、农民先富了起来, 农民企业家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异军突起,一亿多农 村劳动力异地就业。这一改革使农民工总数超过农村人口 的1/5,农民非农业收入超过了农业收入,每年民工的劳务 收入高达6000一8000亿元,使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 入新的增长点。农村1%的农民成为老板,10%的农村劳动 力成为乡镇企业的职工,农村经济出现“黄金增长”时期。

3 种粮不交钱,粮补到农田——农村改革由“取”转“予” 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成为上世纪整个90年代农村久治 不愈的“顽症”。为探索农民减负的治本之策,从2000年中 央在安徽启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至2006年最终取消农业 税,成为近年农村改革的最大亮点。

它终结了2600年中国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 史,使得长久以来难以削减的农民负担得到了切实的减轻, 与改革前的1999年比较,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约1250 亿元,人均减负140多元。同时也标志着国家与农民间“汲 取型”关系已被打破,国家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转 折。

种粮不仅不交税,还有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直补政 策。2004—2006年,全国粮食直补资金达到390亿元。补 贴政策的实施,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的恢复和提高,2004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连续 3年增产,增产总量超过1300亿斤。

第五篇:30年改革开放,家乡成都的变化

今天开始写论文了,坐下来想想,思绪可谓汹涌澎湃,耳畔隐约又传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每每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我总会回想起年少时代的我。年少懵懂的我,只看到家乡成都日新月异,却不知道变化何起。如今到了而立之年,才真正地意识到,原来自己生活在了这么一个奇迹的年代,这么一个春天般的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和暖的阳光下生活,我们是幸福一代!

第一次走出家门到广东深圳打工的我现在成为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生活稳定幸福。弹指一挥间,计算在外已经15年之多。在这15年中家乡经过改革开放浪潮的洗礼,变化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每次回家我都切身感受到这变化已经展现在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来不及看明白却已经感受其中了。思绪在脑海中不停回荡,关于过去和现在家乡成都变化的点滴已经慢慢浮现在面前。

一 家乡基础设施道路的变化

回首刚离开家的时候,村里通向镇里道路是碎石填充,经过拖拉机、汽车长期的使用变得坑洼不平、泥泞不堪。自己的记忆也停留在小时候下雨天上学跌倒在泥泞的路上,衣服、书包都是弄脏了。2004年村里集资返修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2009年经过成都市财政拨款对现在得水泥路又再一次进行加宽、改造并专人进行长期养护,极大的解决了大家的出行问题。现在的小朋友也真是幸福,再也不用担心雨天弄得像泥猴似的去上学了。而以前去成都市区每次都要换几次车才能到达,现在去成都每天都有360路专线车就直接到达市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成都市逐步建设了三环路、第1绕城高速公路、到各区县的直达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的第2绕城高速公路等等极大的方便了大家的出行生活,也把我们这些成都市郊区的居民渐渐的推进了城市生活。以前到旅游区青城山需要换3次车,自打今年开通了青城山到成都的高铁动车,去青城山只要花15元就可以坐上安全、高速、便捷的动车直达了。现在很多人趁双休都可以去青城山、都江堰游玩,连奶奶爷爷这些老年人也方便去游玩了。

二 城乡统筹一体化带来的变化

从2003年开始,成都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启动了全面深入的统筹城乡“自费改革”,破解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和“三农”问题顽症,推动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进城乡全面现代化。

这项改革既要让农村人口大量地转移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方式上真正成为地地道道的城市居民,又要让留在农村的人口集中居住在现代农村新型社区,享受延伸到农村的现代城市文明。因此,有舆论认为:成都的城乡一体化实践是一场“试图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试验,其核心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让农民享有和城镇居民一样的权利、发展机会。

2007年6月7日,国家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成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成都的改革进一步向“深水区”挺进、突破、深化、提升,构建一整套全面、深入、系统、配套的体制机制体系。

2009年底,成都市委对城乡一体化实践全面提升和深化,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将农田保护、生态环保、现代高端产业、城市先进功能有机融合,以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布局,走出一条科学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的新路。 成都市规划了由1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等城市、30个小城市、156个小城镇和数千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体系,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一些纯农业落后乡镇,一举转变为现代小城镇。远离中心城区的郫县安德镇,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4年的0.65平方公里扩大到4.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0.8万增加到2.5万,城镇化率达到65%。2004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近20万。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新型社区630个(不含灾后重建),总面积2800多万平方米,74万多农民入住,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成都市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生猪、茶叶、花卉、蔬菜、水果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195.6万亩,占农村流转土地总面积的68.5%。农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125.5亿元增至2009年的275亿元,翻了一倍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9元,比2002年增长111.1%。

说到国家对新农村新政策,奶奶爷爷总有说不完的话。现在的社会好啊,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都变成了现实。生活安定、吃穿都好,还真的是老有所养。爷爷奶奶每月都拿到政府给的养老补贴,每月领到补贴奶奶就会叫上她的麻友去搓麻将。看到奶奶幸福的笑容我们真的很高兴。现在不止老年人有养老补贴、农田耕保金(每年每人360元)---。家乡的年轻人都在附近的成都市新都家具园区基地内家具厂打工、上班,每月有着2000-3000多元稳定工资,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农村每家每户人员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看病住院、门诊报销的待遇,农村的年轻人也在开始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政策在20年前想都不敢想,在今天成为了现实。就在最近成都又出台了城乡户籍统筹新政策,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异,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就近解决子女入学、户籍等问题了。说到农民工子女入学,更要感谢成都市政府。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严重的存在着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题,成都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们免费在城市公立学校读书,终于可以像城市的小朋友一样去上学了。有位哲人说过:平等,首先是教育的平等,在今天的成都甚至更多的城市终于基本上实现了受教育机会的平等。看到各具特色的村镇里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特别是爷爷奶奶的幸福晚年生活我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滋润下,我家堂前偶尔才可看到的燕子,如今已经是老人手中的养鸟。“什么是家里富裕的象征?三转!衣车的轮子转,手表的指针转,还有就是收音机转好的线圈。”这是父辈们的话,旧时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衣车早就淘汰了,缝纫的工作被一再细分;手表从实用品变成了装饰品;每家每户基本添置了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手机、电话甚至还有的家庭购买电脑装上宽带,现代化的生活极大的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加强了与外界信息的沟通联系„„这么的一切一切变化,细算起来不过二三十年。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在改革开放春风滋润下,身边的细节无处不在升级。衣服变了,从以前慈母手中的线,变成了一件件华丽的衣裳,三十年前的人们有谁会想去穿上亮丽的婚纱装拍下自己美丽的一刻呢?饭菜变了,从以往的单调的一双筷子,变成了餐桌上完备的餐具.三十年前有谁会想人们会喜欢吃生鱼片呢?茶叶变了,从往前一块大饼似的包装变成现在经过高温杀毒的茶包,三十年前有谁会想茶也可以变成一罐得体的饮料呢?出行的方式变了,从以往的自行车时代变成了如今的摩托车、电瓶车、汽车时代,便利的公共交通时代,三十年前有谁会想到公交车里面有电视看、空调吹送,地下有地铁在飞奔呢?

四 改革开放人民的思想解放带来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滋润下,人民思想也在拔节成长着。人们思想解放,极大调动生产力,经济高速发展。“香港、澳门回归” 、中国入世、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盛会、刘翔的中国速度赶超了世界记录、嫦娥奔月、上海世博会顺利开展,中华民族越来越因国家强盛而自豪。长年酣睡的东方民族,成都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雷中开始苏醒,演绎“西部开发”的传奇。用世界的眼光看未来,用先进的思想自我武装,“成都人”自信满满地走上世界的政治经济舞台。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文化的相互渗透,无不有全体中国人的努力和足迹。

泡上一杯清茶,回味生活点滴,10余年中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工作逐步融入城市生活,这就是现在的我。如果我活在三十年前呢?没有改革开放来自农村的我恐怕就是装上一杯开水,在昏黄的灯下思考未来的出路,为了生活在农田默默耕耘吧!父辈们的那种生活是那样的熟悉,却又那样的陌生。我们也难想象那种清贫的日子,就如同我们的下一代也难想象我们怎么能对着如此“落后”去重复自己的生活一样。

继往开来,我们走着一条前人未曾涉足的路,它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这不可能是平坦大道,甚至会铺满荆棘。改革开放让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奇迹不断延续下去,期望祖国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快乐!幸福!

停笔,涌动的思潮久久难以平息。穿越了三十年时空的断想,回响在耳边的是邓小平老人那浓浓的川音,“发展,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10秋行政管理专科 吴 勇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集锦) 论文资料 第1张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集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集锦)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