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读
第一篇: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读
时评精读:“阅读”主题时评
时评精读:“ 阅读” 主题时评:读书,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目录
01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02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03 读书“ 三境”
04 文明传承断档了吗?
01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 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素材分类:阅读)
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开门见山引出论题,直接告诉读者:阅读的作用很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 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知新、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
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细化阅读的作用一:能助人找到人生的意义。)
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耳边的疾风,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划线句把书籍比作脚下的高山,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阅读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的观点。细化阅读的作用二:阅读超越物质又紧扣现实,让人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细化阅读的作用三: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读《罪与罚》,可以跟随底层人物体味人格的矛盾与复杂。
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
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细化阅读的作用四:阅读可以认识世界,以更好地改变自己。本段论证思路简说:先 提出观点—— 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接着举阅读《资治通鉴》、《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的意义,最后得出结论—— 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
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有人推理出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再次重申阅读的作用:学会谦卑,获得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内容来自《人民日报》)
02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素材分类:阅读)
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
(提出本文的核心问题)
暮春,子夜,北京一角。毗邻王府井大街、24 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依然灯火通明。几张书桌,数盏灯光,秒针滴答有声,手指划过书页,颇有“夜深还照读书窗”的意境。一位学者感慨,“不打烊”书店的灯光,在城市夜空中格外明亮,它是对阅读价值的一种守望。
(通过现象呈现社会中微弱的阅读力量。)
生活、读书、新知,不也是理想人生的轨迹?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77 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 2.48 本,一共不到 8 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 14 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 (通过一系列的数字的展示,一个社 会问题呼之欲出—— 读书的时间哪儿去了?)
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
(高度总结了现代人不读书的“ 借口”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但读书与其说是外假于物,不如说是内求于心。“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我们早已告别了书荒年代,海量出版物、不断创新的阅读介质,为读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阅读世界。
相比以前“ 无书可读” 的苦恼,今天则凸显“ 有书无心”。
的困扰。
(古今对比,凸显尴尬的现状。)
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
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
(以上两段通过展示现象,回答“ 读书的时间哪儿去了” 的问题,透彻地揭示了整个社会不读书的病态。)
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
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
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因而,图书馆排队借书的队伍长了,信谣抢盐的人就会少些;平时科普工作深入细致了,市民们面对PX 项目的心态就会平和些。
(本段用精辟的语言,提出读书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让一姐儿想起了前段时间被哄抢的双黄连和大米。)
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
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用精炼的语言,充满诗意的表达,告诉人们读书的作用。)
“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今昔对比,再次提出本文的核心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
(结尾引导读者用心思考。)
03 读书“ 三境” (素材分类:读书)
宋代的《五灯会元》里,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禅师青原行思谈及他的参禅过程,认为经历了三种境界, 刚开始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初悟时是“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彻悟时是“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由懵懂无知,到雾里看花,再到透彻明悟,有我、无我、忘我,三种境界,依次展开,引人深思。
【借典入题,引出“ 三境” 】
其实,读书何尝不是如此。哲人有言,“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某种意义上,读书给人带来的,除了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恐怕是心境的提炼和升华。成就大学问,实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或许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达到的,但读书所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每一个人可以追求的。正如参禅,读书也有三境。
【由“ 人生三境” 提出“ 读书三境” 这一中心论点】
有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避风港。
【分论点一】
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
【引用论证】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但后者未必就是逃避。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以退为进、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
【论说语言准确精辟】
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
【化用诗句,提升文学美感,字里行间充满生活哲理。】
无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诗意的栖居地。
【分论点二】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撇掉左冲右突、内心喧嚣的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
【细节点染,表现快节奏下人心之浮躁,读书之必要】
苏州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在于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
【段尾简单总结,精辟到位。】
忘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气质的涵养源。
【分 论点三。三个分论点“ 有我,无我,忘我”构词相似,层层推进,并且都运用比喻论证,喻体分别是“ 避风港、栖息地、涵养源” ,三者也同样有相似处,并且层层递进。】
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将人的认识区分为“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见闻之知”说的是对外部事物的认识,而“德性之知”则指向内在的精神涵养。刘勰在《文心雕龙》有言,好书奇文可以“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引用名人之观点论证,增强说服力。】
读书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一些新东西,增加见闻之知,更在于滋润心灵、塑造人格、
熏陶气质,提高德性之知 。【句内排比,增强语势,朗朗上口 。】
每每翻开书本,都会被那些浩然正气所感染,“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的文天祥,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有“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的报国志向;“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有“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坚定信念。
【排比修辞引用修辞连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语势。】
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
【段尾运用整句结尾,语势依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引用李白诗句】
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
【比喻论证,准确精当】
摩挲书页,捧卷而读,聆听文化的钟鸣,啜饮文化的甘露,我们每个人都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运用整句,使结尾充满诗意,余韵悠长。】
(来自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04 文明传承断档了吗?
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违反宗教禁忌在清真寺矮墙上跳热舞,从因延误而大闹机场到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从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高铁紧急制动阀,从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近年来,一系列失“礼”少“德”的行为和现象,不时冲击着人们对于国民素质的认知。【开头用一系列例子说明当前国民素质低下问题,引出话题。开头划线的几个例子都是现成的,大家可以用到有关“礼”和国民素质相关的话题中。】
作为古文明发祥地的中国,“礼”的基因世代相承。日本“遣唐使”的脚步、丝绸之路的驼铃、郑和宝船的风帆……刻录了中华礼仪流淌和播散的轨迹。“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说。但是到了晚清,随着国家多难几经波折,“礼仪之邦”成色蒙尘,以至梁启超痛感“以今日论之,中国与欧洲之文明,相去不啻霄壤。”【第二段从历史的维度分析中国守“礼”的变化,从礼仪之邦到成色蒙尘,为下文问题原因做铺垫。这一段划线的地方也是比较好的能够说明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的例子,建议积累】
世风日下了吗?人心不古了吗?我们的文明传承真的断档了?面对这些问题,照照素质的镜子,不少人觉得少了几分底气。【第三段是个过渡段,通过一系列反问,引出原因所在。“照照素质的镜子”这个比喻可以学起来~】
毋庸讳言,我们搭乘着发展的高速列车,一直在急急忙忙追赶时代的脚步,却常常无暇顾及在奔跑过程中,散落了多少历史的馈赠和传统的留存。视古道热肠为迂腐,把谦逊礼让当傻瓜,就是这种“遗失”的真实写照。部分国人的素质提升没有与时代进步同频,导致不文明行为或者说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第四段阐明事实,说明现实中确实存在不文明的现象,大家在看着一段的时候,可以和第五段联系起来,两段分析的都是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这一段的表达很不错,值得学习仿写~】
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为彰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一些社会成员并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把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扭曲成不管不顾的以自我为中心。高铁吸烟、抢夺方向盘、共享单车被破坏私用等消息仍屡见不鲜,无不体现出这种权利与义务错配的自私与任性。正如网友批评“高铁霸座”者时所言:“你的素质配不上你乘坐的高铁。”【第五段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文明现象,主要是一些社会成员并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大家可以联系“边界意识”等来理解。】
同时也要看到,与物质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媲美,我们的精神文明同样“水涨船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强调人的素质本位,提高国民素质也被定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不断荡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第六段转折,分析当前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在进步。第六段和第七段说的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大家可以联系起来学习理解。】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绵延至今的古老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之路上,中国人上下求索自我提升的脚步不曾有一刻停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餐馆,适量点餐、文明用餐已成当代饮食守则;“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在景区,乱扔垃圾、折枝摇树的现象越来越少;“一风俗而成治功,其本莫重于谨痒序之教”——红白喜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新礼俗……【第七段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当前我们提升国民素质的努力。至此,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用问题阐述+具体分析的思路,剖析了当前我国国民素质建设喜忧参半的状况。如果是申论文章,建议大家分别把四五段,六七段合为一段,更加清晰便于理解。】
一段段古训仍在被琅琅传诵,一句句箴言仍在被默默服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仍然是滋养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催化公共文明成为中国人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舆论场对国民素质的讨论日趋频繁热烈,恰恰说明国人对有悖文明礼仪的行为容忍度在逐渐降低,文明、理性终将是时代不变的底色。【第八段顺着六七段的逻辑,进行升华,说明中华文明建设未来可期。开头划线句子很有意境,建议积累哦~】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推崇文明礼仪的国家,在大步向前迈进的时候,文明礼仪绝不应成为我们随手抛下时代列车的果皮和纸屑。我们每个人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新时代美好生活图景不可或缺的一个标识就是“礼仪之邦”。这个标识,充满了历史厚重感,也是我们未来不会偏离的方向。【最后一段再次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进行收尾。因为这不是一篇严格的申论文章,所以行文风格比较自由,如果是申论作文,最后两段可以整合为一段,简单收尾即可~】
(来自人民网)
第二篇:英语精读(综合)1教案
教材:《新编英语教程》1
课时:96课时
Unit 1 I Objectives: 1. Simple past and present perfect tense 2. Past progressive tense 3. Past perfect tense
II Time Allotment: 1st period: Language structure practice 2nd period: Dialogue 1 3rd period: Dialogue 2 and oral practice 4th period: Readings 5th period: Exercises in the Workbook 6th period: Note writing and assignments
III Teaching tasks and process Part One Language Structures & Dialogues 1. Grammar review 1. Simple past and present perfect tense Verbs in 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This is the first/second… time are in the present perfect form. For exampl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ve been in Xi’an.
This is the second time I’ve seen this movie.
2. Past progressive tense Past progressive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progressive aspect with the past tense. The use of the past progressive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that of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only the time reference being pushed back to the past, often overtly expressed by a time –when/while adverbial. For example,
Susan was washing her hair while her mother was cooking.
Dick was changing a flat tire while his father was mowing the lawn.
3. Past perfect tense For the past perfect tense we set up an additional focal point in the past and say that another act was completed before that time. For example, Greg had finished his work when I visited him. The chair had collapsed before I sat on it. In-class Activity One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gaps in each dialogue while listening to the recording and then do the substitution exercises.
2. Language points Have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of Dialogue I once or twice and ask them questions on specific details.
Go through the dialogue and explain some language points:
1. You know what? – This question is used to introduce a piece of information which is surprising. A similar expression is Guess what?. 2. scenic spots – places of natural attractive scenery 3. I was greatly impressed by its natural beauty. – I was moved by its beautiful scenery. impress – to influence deeply, esp. with a feeling of admiration: The students were impressed by his inspiring speech. / We are impressed by his performance.
4. I bet you had lots of fun there. – I am certain you had lots of fun there. Another example, I bet (that) it will rain tomorrow.
5. It brought back such sweet memories. – Sweet memories came to my mind. bring back – to cause to return to the mind: Hearing the song brought back happy memories.
6. You remind me of my last trip there. – It seems to be similar to my last trip there. remind sbdy.of sbdy./sthg. – to appear to be similar to; to cause to remember : This museum reminds me of the one we visited last year. / The event reminded me of my school days.
7. I wish I had been there with you this time. – This is a wish about a non-fact in the past. Another example, I wish I had passed the exam.
8. hobby groups – different groups of students classified by hobbies. 9. Some staged an exhibition. – Some held an exhibition. stage – to perform or arrange for public show; put on: The art group is going to stage an art show on Sunday.
IV Discussion In-class Activity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Dialogue I aloud in pairs with feeling and expression. 2.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Dialogue II and then retell it.
3. Make a dialogue discussing about one of your traveling experiences. V Assignments:
1. Work in pairs to practice the situation in each dialogue. 2.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the topic of “How I spent the summer vacation”.
3. Have the students form their own dialogues by using the phrases from Dialogues I & II.
4. Do the corresponding exercises in WB.
Part Two Readings Have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first and do the corresponding exercise in workbook. Then the teacher may ask them questions in class to check their comprehension. I Language points:
1. Herbert went to France for holiday. – For is an preposition used here to show purpose: I came to this building for an interview. / What is this handle for? 2. run out of – to use all one’s supplies, to have no more: I am afraid we’ve run out of sugar.
3. expect – to think or believe (that something will happen): I expect that she will come to our party. /The spokesman is expected to make an announcement later on today.
4. The back door burst open. – The door opened suddenly. burst – to come into the stated condition suddenly and often violently: In spring the flowers burst open. /He burst free from the chains. Another similar use of the pattern: The door banged shut. 5. peer at – to look very carefully or hard, esp. as if not able to see clearly peek at – to take a quick look at something when one should not peep at – to look at something quickly and secretly, esp. through a hole or other small opening 6. convince – to make (someone) completely certain about something; persuade: They failed to convince the directors that their proposal would work. / I am convinced by your story.
7. a sound sleeper – a deep sleeper 8. to thumb a ride/lift – to ask passing motorists for a free ride by holding out one’s hand with the thumb raised 9. made his way in the dark – went in the dark: He made his way home.
10. He was not supposed to be back. – He was not considered to be back. Be supposed to – to be intended to; to b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o have the regulation of being: The volunteers are supposed to help the blind in the street. /I haven’t read this novel, but it is supposed to be a good one.
11. to keep an eye on – to watch carefully: I often ask my neighbor to keep an eye on my house while I am away.
12. was about to – This construction expresses the immediate future in the past. In some contexts, it is often used in the sense of an unfulfilled intention. For example, I was about to leave when he came to visit me. II Note-writing Notes must be precise and direct; however, the style is casual. In notes of introduction, the following are usually included:
1. The name of the person to be introduced 2. His/Her identity 3. The purpose of the introduction 4. Appreciation III Assignments:
1.Write a note of introduction 2. Exercises in WB
第三篇:《 英语精读》教学大纲
执笔人: 黄治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语精读》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属A类(理论)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该门课程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专科学生。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学习本课程,学生是在已初步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语音、语法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口笔头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词汇、语法、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为适应走向社会和进一步接受英语教育打下全面的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以课文教学为中心,采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注意归纳,演绎并用,以归纳为主,演绎为辅。讲课中注意知识的层层递进,具有连续性,语言点突出,讲解清晰准确,通过典型例句解释语言现象。启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以各种表述来表达同一个语句,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包括:初高中基础知识(基本语法,2100左右的词汇量) 学好本课程,能为学生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总时数为 268学时。
I级(第一年第一学期)的任务:在64学时内完成第一册第一至第七单元的教学,要求大力盘活中学所学内容,狠抓语音,侧重听说。具体为:
Unit 1
Half a day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省略疑问句和修辞疑问句;倒装句;“with”独立结构
2.构词法:前缀 教学难点: 文学作品的赏析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
2.熟悉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 3.掌握修辞疑问句、倒装句等修辞手法;
4.熟练掌握三类构词法;
5.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社会洞察力和相关的讨论能力; 6.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Unit 2
Going Home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1. 理解Vingo 回家路上忐忑不安的心情;
2. Vingo 的缄默不语与年轻人的活泼快乐之间的对比; 教学难点: 理解黄丝带的意义。
教学内容:掌握本课知识点并理解一个人重获新生的感觉与迷惑,领略爱情故事的动人之处,歌颂人间情暖。
Unit 3
Message of the Land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掌握、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 明喻和暗喻
2.通过句子释义,理解课文中难句
3.通过篇章结构分析,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重点词汇及其同义、同形词辨析
2.明喻和暗喻写作修辞手法
3.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
教学内容: 1.了解文章的作者Pira Sudham
2.掌握afford, now and then, mind, bleed, barter, replace, litter, fashion, spring(v.), occur, pass sth. on to sb.,tie sb. down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重点: 1.掌握、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 明喻和暗喻 2.通过句子释义,理解课文中难句
3.通过篇章结构分析,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重点词汇及其同义、同形词辨析 2.明喻和暗喻写作修辞手法 3.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
Unit 4
The Boy and the Bank Officer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词汇及其同义、同形词辨析
2.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
教学难点: 通过句子释义,理解课文中难句 教学内容: 了解银行的发展历史。
掌握“happen to do, in the first place, overlighted, authority, more than, think twice about, as to whether, no„but to, one cannot but do, move in sth,. zero in on sth, damn”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
Unit 5
Angles On a Pin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识别关键语汇(形容词、名词和短语)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1.分析活动场景写作中的行为动词、象声词、同义词、短句、断句 ;
2.通过多种方式赏析精彩段落的修辞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活动场景写作的要素和技巧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发展顺序,带领学生了解我们平时遇到的许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尽管这与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有些不合,但是相信这样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
Unit 6
The monsters on the Maple Street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识别关键语汇(形容词、名词和短语)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分析活动场景写作中的行为动词、象声词、同义词、短句、断句和比喻及其效果。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发展顺序,带领学生了解科幻小说以及戏剧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
3.通过多种方式赏析精彩段落的修辞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活动场景写作的要素和和技巧。
Unit 7
Mandela’s Garden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该文的主人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文章的课后讨论,及所学语言点的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曼德拉的一生以及他所作出的贡献;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同时讲解每段伴随出现的重点语言点;
期末复习: 4课时 II级(第一年第二学期)的任务:在68学时内完成第一册第八到第十五单元的教学,要求继续大力盘活中学所学内容。巩固学生良好语音。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如记笔记、会使用参考书查阅课文相关背景及人物等)具体为:
Unit 8
My personal Manager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 本文结构;
2. 文章的语言点;
教学难点:
文章的课后讨论,及所学语言点的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
1. 以形象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
2. 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同时讲解每段伴随出现的重点语言点;
Unit 9
Against All Odds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识别关键语汇(形容词、名词和短语)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精彩段落写作的要素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描写该种情形的技巧,并能够进行相似主题的短文欣赏和写作。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发展顺序,带领学生了解霍金生平,提高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识;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
Unit10
The Green Banana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识别关键语汇(形容词、名词和短语)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分析活动场景写作中的行为动词、象声词、同义词、短句、断句和比喻及其效果。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发展顺序,带领学生了解不同于本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
3.通过多种方式赏析精彩段落的修辞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活动场景写作的要素和技巧。
Unit 11
The Midnight Visitor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精彩段落写作的要素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描写该种情形的技巧,并能够进行相似主题的短文欣赏和写作。
教学难点:
识别关键语汇(形容词、名词和短语)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及其效果;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发展顺序,带领学生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
Unit 12
Kindness of Strangers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掌握come upon ,leave sb./sth. done, intrigue, take a gamble, watch out,
run contrary to, shoulder, would rather...than..., run sb.over, in spite of, 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 With和它的复合宾语作状语
3.复习动词+名词的搭配,英语中复合词的构成
教学难点:
训练 when 引导的定语从句,what 引导的主语从句,以及同位语从句的用法
教学内容:
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理解课文主题为美国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道德观。
Unit 13
Christmas Day in the Morning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背景文化: 赛珍珠及圣诞节;
2.文学作品的赏析:倒叙;
教学难点: 文学中的修辞手法――头韵和委婉语.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
2.熟悉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
3.掌握比喻、头韵及委婉语等修辞手法;
4.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和相关的讨论能力,同时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Unit 14
After Twenty Years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掌握on the beat, barely, to empty, air(n.), to work out, lose track of, to turn up, get stuck, 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难点:
1.复习让步状语从句,分析含有三个现在分词短语做伴随状语的复杂句子
2.熟悉一般疑问句的否定形式表示惊讶的用法
3.掌握委婉语 教学内容:
1.作者及作品简介
2.了解文章结构
3.分析人物角色
4.理解故事主题
Unit 15
Touched by the Moon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掌握to touch, to miss, to reflect on, to bathe in, typical of, to shape, to drum into 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
复习被动语态的用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种常用的修辞手段――明喻和暗喻
教学内容: 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期末复习: 4课时
III级(第二年第一学期)的任务:在68学时内完成第二册第一到第八单元的教学,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在狠抓听说的前提下,加强对写作和翻译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提高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具体为:
Unit 1
Another School Year-What For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文学作品的赏析;
2.文学中的修辞手法―委婉语的使用
3.构词法:词缀 教学难点:
1.掌握委婉语;
2.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社会洞察力和相关的讨论能力,同时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
2.熟悉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
Unit 2
Maheegun My Brother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 关于作品主题的赏析与讨论;
2.深入了解背景知识;
3.丰富的动作语汇;多样的狩猎语汇和天气语汇; 教学难点:
1.理解熟悉描述动物动作语汇;
2. 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相关的讨论能力,同时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教学内容:
1.熟悉本文使用的主要语言风格;
2.熟练掌握倒装、明喻与暗喻等修辞手法;
Unit 3
More Crime and Less Punishment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文中大量表达方式的学习与强化 教学难点: 1.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2.学习议论性文体中显著的写作特征。 教学内容: 1.了解美国司法制度中的关键概念。
2.学习文中一些长句的写法。
3.通过课文理解与主题讨论使学生能够使用相关短语与表达方式。
Unit 4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词汇及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 识别关键词汇及分析理解难句。
教学内容: 通过《夜莺与玫瑰》使学生对神话故事中的爱情展开讨论并理解作者Oscar Wilde 透过表面的神话故事所隐含的对人生的评论。
Unit 5
Say Yes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寻找重点词汇,运用文章中的语言和短语词汇复述故事,帮助学生把扩充词汇量和在具体情景中使用词汇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讨论提供不同的故事结局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构词法和一些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
1.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借助一些文化背景资料和图片使学生通过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西方国家中存在的社会尖锐问题。
2.通过问答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社会尖锐问题获得感性认识。
3.通过讨论深入探讨这种社会现象的同时,提高学生讨论问题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Unit 6
The Man in the Water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识别关键词汇及分析理解难句。 教学难点: 赏析叙事技巧。
教学内容: 1.讨论灾难中普通人所体现出的非凡的英雄主义;
2.掌握重点词汇及完成练习.
Unit 7
The Greatest Invention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大量常用表达方式的运用。
2.通过课文主题的分析和学生的自主讨论使学生对科学的目的,科学对社会的作用,科学家的动力等话题有所思考并能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难点:
1. 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与学生对主题的讨论
2.了解现代寓言
教学内容:
1.讲述作者生平,著作,作品特色以及文中提到的细菌战争,使学生认识到细菌战对人类的危害。
2.通过精彩的故事线索对课文进行分析通过神幻小说,寓言,现代寓言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相近文体的相同与不同。
期末复习:4课时
Ⅶ级(第二年第二学期)的任务:在 68学时内完成第二册第八到第十五单元的教学,要求继续完成基础阶段的训练,努力加强写作和翻译能力的训练。具体为:
Unit 8
Psychologically Speaking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精讲课文使学生掌握语言点启发学生寻找重点词汇,运用文章中的语言和短语词汇复述故事,帮助学生把扩充词汇量和在具体情景中使用词汇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讨论提供不同的故事结局。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深入探讨这种社会现象的同时,提高学生讨论问题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1.借助多种教学途径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2.熟悉课文的写作手法,通过一对美国普通家庭的母女观念上的冲突,引发了不同时代人的观念差异。文章多以普通对话为主,口语交流,语言通俗简单易懂,揭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3.采用多样形式,结合本课特点和授课实际,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饰角色,以话剧的形式表现故事和结局。布置练习,通过课后练习随堂做使学生加深对所涉及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设计话题激发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两代人的代沟问题。
Unit 9
Quick Fix society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 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 文中大量表达方式的学习与强化 教学难点: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
1.了解文中提到的Pennsylvania Dutch town 的独特风格
2. 学习文中当代的一些表达方式和缩略语
3. 学习说明性文体中显著的写作特征
Unit 10
The Richer, the Poorer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文学作品的赏析;
2.文章中重点词汇及重点句型的讲解与介绍
教学难点:
文学中的修辞手法―仿拟,提喻,对比等的使用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
2.熟悉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
3.掌握仿拟,提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4.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社会洞察力和相关的讨论能力,同时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Unit 11
You Have to Get Me Out of Here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文中动作动词的学习与强化 教学难点:
3.学习叙述性文体的特征。 教学内容:
1.了解登山常识。
2.学习文中动作动词的用法。
3.通过复述课文使学生能够使用动作动词与相关表达方式。
Unit 12
Confessions of a Miseducated Man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词汇、难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1.文章写作技巧分析
2.语言技能训练
教学内容:
1.作者及背景知识介绍
2.语言点及若干难句的逐一解释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提高理解颇具难度文章的能力。
Unit 13
Blueprint for Success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
文章中重点词汇及重点句型的讲解与介绍 教学内容:
1.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2.精讲课文使学生掌握语言点启发学生寻找重点词汇
3.熟悉本文的写作手法
Unit 14
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理解与主题讨论使学生能够使用相关短语与表达方式。
2.文章中重点词汇及重点句型的讲解与介绍 教学难点: 熟悉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和文体风格 教学内容: 1.背景知识
2..结构分析
3.写作风格
4.语言理解――长难句解析,核心词汇学习
5.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使学生了解人类在科学研究和发现中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但人类从没把探索的脚步放慢。
Unit 15
The Riddle of Time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作者从独特的视角阐述问题
2.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 文章中重点词汇及重点句型的讲解与介绍
教学内容: 1.通过课文主题的分析和学生的自主讨论使学生对“我们是谁? 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为什么而活? 等问题有所思考并能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能理解时间对我们生活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2.作者及背景知识介绍
3.语言点及若干难句的逐一解释
4.文章写作技巧分析
期末复习:4课时
五、考核
本课程属考试课,采用闭卷形式考核,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学期成绩评定由出勤、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出勤10%,平时占30 %,期末占60 %。考核内容重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名为《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由杨立民总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版本为2002年版。
作业说明:
本课程中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作业的设计由课前预习、课后练习两部分组成。课前预习包括讨论,围绕问题进行预习等。课后练习围绕每一单元后的作业展开。同时学生增加阅读面,加强知识的积累。
第四篇:谈如何改进英语精读教学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英语教学目标越来越明确,本科与专科英语教学区别也越来越大,要求也有所不同,现在对专科学生英语学习也有了级别的要求,那就是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因此专科学生英语教学应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做适当的调整。
因此,针对这一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调整教学态度、方法,采取高职高专学生乐于接受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水平的英语教学手段,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教师要改变一贯的教学态度,转变思想观念
在这里,教师的任务不但是传授英语知识,同时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的督促者、英语学习的组织者、鼓励者、英语学习方法和资源的建议者和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估者。
1、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做到“够用”。摈弃原来英语教学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越细越好的教学思路,针对学生英语水平,有重点,有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备课、准备教学内容。
2、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目前我国为考察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而开设的《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目的就是考察学生听、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虽然当中没有设置口语的考试,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趋势——他们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口语也是必须重视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这一点,合理组织安排精读当中不同部分的教学课时。
二、学生要转变观念,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1. 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很多学生上课极少发言或者不发言、不回答问题,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输出,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授课效果大打折扣。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他们今后毕业必然会用到的一种能力,这样才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认真抓住课上任何一个机会,回答教师的提问,锻炼自己的口语,阅读等能力。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授课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提高自主学习意识。高职高专英语精读课一般是周四课时,教师讲授居多,在这么少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没有课下的自主学习是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况且教师不可能跟中学教师一样时刻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准备、催促学生要完成布置的作业。因此,只有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自己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课后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才有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才会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通过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配合教师,充分发挥学习主体这一角色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弱、词汇量少、听、说、读、写、译能力较差,自我约束、控制力差。这些特点决定了过分强调和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 “填鸭式”的教学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因此,要切实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水平,必须改进高职高专英语精读教学方法。
1、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为英语精读教师,大多数人对学生上课的不积极态度都有很深的了解和体会。作为 1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家都知道兴趣对学习英语是何等重要,只要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哪怕一时半会儿英语水平得不到提高,但最终都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不是和英语教师无关的事。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话题,去寻找和课文话题有关的视频资料,小电影,小片段播给学生看,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有趣的背景资料。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在每节课课前给学生看英语动画短片、经典电影,并为其中某些话作解释。找些英语故事、笑话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练习一下英语绕口令,鼓励学生在宿舍设立an English day等。这样每节课一个小花样,学生会觉得学英语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2、课前的准备活动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的课后都要对下一节课预留问题、让学生做课前的准备活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果恰好是一个新单元的开始,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和下节课话题有关的题目,并且在下一节课上课时一定要提问。或者就课文内容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解决问题。
教师方面在这一阶段首先要准备相关背景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此同时也要与时代、与学生所关心的事紧密相连,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步骤。因此,教师一定要多了解社会、多接触社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准备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其次,教师准备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听力,让学生做dictation,锻炼学生的听力。然后就听力内容做 free talk、discussion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敢于张口讲英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单词的讲解
单词的讲解没有必要像高中那样面面俱到,也没必要每个单词都讲。选出经常用的、考试当中经常会考到的重点讲讲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复习,讲完单词可以让学生进行new to old或old to new的训练,这样即学习了新单词也巩固了旧单词。
4、课文的讲解
课文先提问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介绍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然后就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语法进行讲解,然而对比较简单的课文时,可以不用讲解那么细致,只要设置问题,然后提问学生解答这些诸如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何提出观点,如何解决之类就可以了。
5、summary 课文学习完毕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文章的内容的掌握,及学习如何归纳文章,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写出整篇文章的summary,重点单词、词汇由学生来填。这样学生及巩固了所学文章内容,也慢慢学会总结归纳,同时还复习了文章中的重点单词,一举多得。
6、口语训练
为了达到大纲所要求的英语实用技能,教师在课上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的练习。课文讲解完毕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还可以就文章中提到的某一个观点或问题进行讨论。
7、写作
教师可按照课文所用写作技巧写出一个段落,然后给出几个题目,让学生一定要用到此种写作技巧进行仿写。虽然这种写作比较局限,但是实实在在练习了写作。
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师本身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这里业务水平不但要提高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实用技能,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多与同事交流研讨。学校方面则可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老师,安排老教师短期培训、深造学习等。为每位教师提供适宜的条件,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老教师可以多获取新信息、知识。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也同时会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总之,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职高专英语精读课要改变现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都改变观念,努力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与配合意识,精读课的教学才会有转机。
第五篇:大学英语精读3翻译答案
Unit1
1.发言人明确表示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取消这次旅行。
The spokesman made it clear that the President would not cancel the trip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2.杰克对书架上那些书一本也不了解,所以他的选择是很随意的。
Jack had no idea of the book on the bookshelf, so his choice was arbitrary. 3.随后发生的那些事件再次证明了我的猜疑是对的。
The subsequent events once again confirmed that my suspicions were right. 4.我认为我们应该鼓励中学生在暑假找临时工作。
I think we should encourage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find temporary jobs during summer holiday. 5.令我们吃惊的是,这位常被赞为十分正直的州长竟然是个贪官。
To our surprise ,the governor, who had often been praised for his honesty ,turned out to be a corrupt official.
6.少数工人工人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却有数百名工人被解雇。
A few workers were promoted ,but meanwhile hundreds of workers were dismissed. 7.如果有机会,约翰也许已成为一位杰出的画家了。
Given the chance, John might have become an outstanding painter. 8.数小时后,有人看见那个男孩在林子里瞎转。
Several hours later, the boy was found wandering around in the woods. Unit3
1.许多美国大学生申请政府贷款交付学费。
Many American students apply for government loans to pay for their tuition. 2.除阅读教材外,使用电影和多媒体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esides reading materials ,the use of films and multimedias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ir study.
3.这位律师试图说服陪审团他的当事人是无辜的。
The attorney tired to convince the jury that his client is innocent. 4.提问常常会引发创造的火花。
Asking questions often generates the spark of creativity. 5.我已经把我的简历寄往几家公司,但尚未收到回复。
I have sent off my resume to a few companies, but haven’t received a reply yet. 6.她的结论是建立在对当前国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的基础上的。
Her conclusion is built on a careful analysis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affairs. 7.我们满怀希望地来参加会议,离开时却大失所望。
We came to the meeting with great expectation, but we left very disappointed. 8.暂时他只得接受了一份给一家化妆品公司发促销传单的活儿。
At the moment he has to take the job of disturbing leaflets to promote products for a cosmetic company.
Unit 5 1.就能力而言,我肯定他能胜任这件工作。
As far as ability is concerned , I am sure he will qualify for the job. 2.认为约翰会因为他的失礼而向他们正式道歉,那就错了。
It is wrong to assume that John will formally apologize to them for the impoliteness. 3.这一丑闻对正在力争赢得大选的工党来说,无疑是一件尴尬的事。
The scandal is certainly an embarrassment to the Labour Party aiming at winning the election.
4.我正在努力地写学期论文,可是我的小妹妹却不断冲进我的房间打扰我。
I was hard at work on my term paper ,but my little sister kept interrupted me by bursting into my room.
5.我问她数次,而她拒绝回答我的问题。
I asked her several times ,but she refused to respond to my questions. 6.在西方,人们常常邮购商品,这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In the west,people often send away formail-order goods, which can save a lot of time. 7.抱歉,时间不多了,我建议我们跳到最后一章。
Sorry time is running out , I suggest we skip to the last chapter.
8.既然你决心尽快完成硕士课程,那就别让你的社交生活妨碍你的学习。
since you’ve set your mind to finishing the master’s program as soon as possible,you should not let your social life stand in your way .
Unit8
1.我们不赞成他认为自己应得到特殊待遇的态度。
We don’t go along with his attitude of viewing himself special treatment. 2.即使你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要保住成绩也得常常温习功课才行。
Even if you are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the class, in order to maintain your grades you must review your lessons often.
3.过去有关太空时代的某些幻想已经成为现实。
Some fantasies of space time in the past have become reality.
4.情况确实如此,有些人一生中很早就获得成功,而另一些人则要工作很长时间方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It is true that some people achieve success very early in life, while others must work a long time before attaining their goals.
5.他坚持认为这次实验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准备不足。
He maintained that the failure of the experiment was largely due to inadequate preparations.
6.如今研究人员提倡我们应该每天花些时间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投射到心灵的屏幕上。
Nowadays,researchers advocate that we spend some time every day projecting our goals onto our he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