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通用)

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通用)

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谭雅玲金融随笔随着国际政治与军事问题的恶化,一场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不仅形成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而且也加大国际金融市场。

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谭雅玲金融随笔随着国际政治与军事问题的恶化,一场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不仅形成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而且也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使世界经济前景愈加难以判断,并可能加剧国际摩擦与矛盾,更加不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稳定与调整,不乐观性愈加突出。

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 篇1:

2001-2002年国际外汇市场形势回顾与展望

2001年,国际金融市场受全球经济放缓、美国经济衰退及“9.11”事件的冲击,出现剧烈波动。2002年在外汇市场,市场参与者对欧元的态度可能因其现钞全面进入流通而出现新的调整,从而改变欧元汇率波动轨迹,日本政府以货币贬值摆脱经济困境的政策意图,将增加日元汇率波动的变数,阿根廷金融危机已演化为全面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其对新兴市场的传染效应值得关注,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受到前景未卜的实体经济波动及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显然,2002年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因2001年已出现的市场风险的持续积累而进入一个新的风雨飘摇时期。

一、2001年国际外汇市场波动特征

1.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张态势出现逆转迹象。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0月发布的最新调查,2001年4月,全球传统外汇交易市场的日均交易额估计为1.2万亿美元,比1998年下降19%。这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张出现的首度逆转。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每隔三年进行的抽样调查,1986年国际外汇市场日交易量为1880亿美元,到1998年4月,全球外汇市场的名义日交易额超过1.5万亿美元,12年间增长了698%,尤其是从1995到1998年的三年间,全球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累计增长近50%,年平均增长14%,大大超过1992到1995年的9%,表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张不断加速。

从外汇交易构成看,即期外汇日交易量从5680亿美元下降到3870亿美元,降幅为31.87%,外汇调期交易量从7340亿美元下降到6560亿美元,下降11%,直接远期外汇交易略微上升到1310亿美元。

外汇市场交易规模的下降,反映了欧元启动及在流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子交易、网上交易广泛使用、银行业合并活动增多等外汇市场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周期性变动带来的潜在影响。

2.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率上升。

进入2001年,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率骤然上升,以日汇率相对变动率计,最近两年间,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最大日升值及最大日贬值均出现在2001年1月初。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也接近最近两年的高点。截至12月26日,日元兑美元汇率最高值为113.60,最低值为130.80,二者差幅为13.14%;同期,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最高值为0.9578,最低值为0.8378,二者差幅为12.53%。而在过去10年间,美元兑日元的名义汇率经历了由1美元兑158.85日元到1美元兑84.25日元的变动过程,高低变动幅度达88.55%;同期,美元兑马克汇率变动幅度达44.32%。从年度内最高值到最低值的高低调整幅度看,10年中,美元兑日元汇率有3个年份超过20%,尤其是1998年变动率超过30%,10年平均为16.84%;同样,美元兑马克汇率有1个年份超过20%,8个年份超过10%,10年平均为13.67%。

外汇汇率波动性上升反映全球经济放缓大背景下国际外汇市场供求的剧烈变动及市场预期的变幻不定。显然,从名义水平看,国际市场汇率变动幅度加大,国际货币汇率呈现很强的波动性。

3.主要货币汇率与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变动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国际资本流动在汇率变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美国贸易赤字持续上升,日本和欧洲处于相反地位。从时间序列看,日欧贸易顺差和美国贸易逆差的逆向拉大与日元、欧元汇率波动方向无显著正相关关系,汇率波动趋势与贸易表现的相关关系有所削弱。从国际收支看,资本项目对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贸易项目的影响。事实上,最近两年美元的持续强势与大批欧洲资本及亚洲资本流向美国有很大关系。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统计,2001年1季度欧元区资本净流出达860亿欧元,远远超过2000年同期的429亿欧元。美国的各类资本流入也保持上升态势。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对于汇率变动影响程度的加深,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与西方主要资本市场指数变动之间的相关性有所增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1975到2000年,股票市场指数的月回报与该国名义汇率指数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为正相关,美国、德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大陆国家为负相关。

4.日元贬值主导国际外汇市场活动。

2001年,日元兑美元汇率连续走低,2001年12月25日,日元兑美元汇率收盘价为130.80,为1998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1年年初以来,日元贬值力度骤然加大,1-3月,日元汇率由110兑1美元下降到128兑1美元,贬值幅度超过15%,经过4-9月技术及市场因素主导的修正后,自9月起,日元再度进入大幅度剧烈贬值时期,兑美元汇率由116日元下降到122日元,直至130日元以上。

从基本经济因素看,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差距正在因美国经济衰退的确认而缩小。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外汇市场实际表现中,经济因素的影响程度往往只能影响汇率波动的大致方向,而对于具体时段汇率的突然变动缺乏足够的解释能力。尤其是在最近日元大幅度贬值无法获得实体经济因素的充分支持。

本轮日元贬值反映了日本当局希望通过货币贬值,放松货币政策,刺激出口,达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日本政府的汇率政策取向往往在日元汇率波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9.11”事件引起美元贬值中,日本中央银行曾对外汇市场日元汇率走势进行干预,推动日元贬值。而在最近的日元贬值过程中,日本财务省国际金融局长官沟口善兵卫明确指出,政府希望看到日元进一步走软,强调从整体经济的基本面看,日元过于强劲,暗示日元贬值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日本前大藏省官员神原英资也表示,日元的长期前景不乐观,甚至暗示日元在2002年将升至140或者150日元兑1美元。显然,在目前日本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促使日元贬值是政府最易做出的政策选择。

5.欧元汇率先抑后扬,波动区间逐渐收敛。

2001年前半段,欧元兑美元汇率由年初的1欧元兑0.9496美元,下降到7月初的1欧元兑0.8378美元,贬值幅度为11.77%,7-9月间,欧元兑美元汇率回升到1欧元兑0.92-0.93美元之间,升值幅度为11%,此后3个月内,欧元兑美元汇率徘徊在0.88到0.92美元之间。显然,相对于欧元出台后两年整体向下的走势,2001年,欧元汇率波动区间明显收敛,波动幅度有所控制,表明国际外汇市场参与者在不断地重新评估欧元的货币价值,为其本身价值的回归进行必要的准备。

在2001年欧元汇率的变动中,在经济周期及贸易等因素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以跨国购并尤其是“跨大西洋”购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不容忽视。根据BLOOMBERG提供的数据,2001年前9个月,以跨国购并形式流入美国的资本为352亿美元,流入欧元区的跨国购并资本为189亿美元。显然,2001年前9个月从欧元区流向美国的购并净流入与欧元的持续贬值有很强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以有三种解释:其一为跨国购并引起的外汇市场供求变化直接影响两国汇率变动的交易效应;其二是在美国和欧洲证券存在不完全替代性情况下,跨国购并引起美元资产风险暴露上升,为此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预期回报,推动美元汇率上升,可以概括为资产平衡效应;其三是外汇市场对于大额购并消息预先做出反应的消息宣布效应。

6.新兴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持续积累。

亚洲危机结束后,新兴市场国家普遍由不同程度的固定汇率安排,转向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尤其是亚洲国家普遍选择了浮动汇率制,但进入2001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市场的波动幅度仍然引人注目,一些亚洲国家货币贬值程度超过金融危机最严重的1997-1998年间的水平。而“9.11”事件后,新兴市场国家的融资条件急骤恶化,新兴市场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明显加大。

在亚洲,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在2001年1月18日创出54.5比索兑1美元的历史最低水平,与2000年同期相比,贬值幅度为26.6%,2001年7月,比索汇率再度回到53比索兑1美元左右,并在此后半年保持在51-53比索兑1美元的历史性高水平。2001年4月,印度尼西亚货币卢比兑美元汇率达11980盾兑1美元,这是1998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年初汇率9500盾兑1美元相比,下跌幅度超过20%,2001年下半年,卢比再度进入贬值区间,汇率接近11000盾兑1美元;与此同时,泰铢汇率一度跌到46铢兑1美元,是1998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拉丁美洲,继2001年4月阿根廷金融市场股票指数大幅下跌10%以上后,年底阿根廷再度爆发金融危机,并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导致该国内阁和总统的先后辞职,并开始影响其他拉美金融市场,使巴西等国货币承受巨大的贬值压力,股票市场出现大幅度下跌。

二、2002年国际外汇市场变动前景

首先,市场因素可能推动欧元踏上价值回归路。

在欧元出现后的三年间,欧元汇率的主线是下跌,但这三年的具体波动态势有很大的区别:1999年的欧元贬值,是市场对欧元出台之前乐观情绪导致汇率非理性上升的纠正;2000年欧元汇率的加速下滑,主要是国际经济力量强弱对比变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格局调整的结果;2001年欧元涨跌互现、幅度收窄的过程,决定汇率走势的美欧实体经济差距已经缩小,利率差距出现明显逆转,国际资本流动一面倒的势头开始有所修正,跨大西洋的国际购并力度逐渐衰减。显然,几乎所有汇率决定因素都有了明显改变。可以说,欧元价值回归的基础已经具备。

影响欧元汇率表现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欧元作为区域货币的试验性及作为流通手段的不完整性。而这些问题随着欧元现钞全面进入流通领域将逐渐得以解决。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2002年欧元汇率的波动轨迹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欧元兑美元汇率可能出现市场期待已久的转折,并开始逐步回升,总的前景看好。但欧元回升过程中,仍然面临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滞后、经济结构性问题积重难返、欧洲经济增长停滞等不利因素。因此,欧元的上升将是一个突破重重压力的过程,期间出现大幅度波动甚至反复的可能性较大。

其次,弱势日元可能呈现长期化趋势。

2000-2001年,日元汇率打破1998年7月以来的升值-胶着-贬值的混合过程,确立总体贬值趋势,汇率变动高低差距逐次收缩,最低点逐次上调,在总体趋稳的基调中表现出阶梯式贬值特征。显然,本次日元贬值是日元汇率潜在能量由持续积累到快速释放的结果。因此,其走势蕴涵一定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而从金融学理论分析的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变动趋势与其经济表现直接相关,因此,日元兑美元汇率趋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和日本经济表现尤其是二者经济增长差距。过去10年美元兑日元汇率变动的规律也表明,美国和日本之间保持的巨大的经济增长差距,是决定日元兑美元汇率的主导性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日本经济见不到复苏的曙光,经济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更是遥遥无期。因此,日本经济的最终复苏是从根本上支持日元汇率走势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尽管日本经济面临困境,但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和数额庞大的海外资产仍然预示着政府对于日元汇率的干预能力不容低估。因此,2001年,日本政府可能继续推行弱势日元的政策意图。这既增加了国际协调的难度,又增加了日元汇率波动的变数。

最后,阿根廷金融危机已经演化成全面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对新兴市场的传染效应值得关注。在全球经济减速、国际资本逃离新兴市场的总体背景下,阿根廷经济危机出现比较大范围的“传染”(contagion)的可能性上升。

(鄂志寰: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00818)

作者:鄂志寰

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 篇2:

美伊战争引发的金融思考

谭雅玲金融随笔

随着国际政治与军事问题的恶化,一场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不仅形成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而且也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使世界经济前景愈加难以判断,并可能加剧国际摩擦与矛盾,更加不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稳定与调整,不乐观性愈加突出。对当前国际问题的分析判断

酝酿许久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于3月20日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平和应对、相对稳定的局面。外汇市场美元对欧元和日元汇率当天微弱下跌,随后美元上升趋势加强,美元兑其它货币汇率普遍走升,并较为平稳,整个外汇市场明显形成支持美元向上,投资氛围倾向美元。同时全球股票市场,则出现一段时间以来少有的上涨趋势,其中美国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从7000多点上升到8000余点,一周涨幅达到836%,为1982年10月8日当周涨872%以来,20年中最大单周涨幅;纳斯达克更跃上1400余点水平,从战前至今延续了9天的上涨周期;今年至今,美股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了22%和64%。为此,其带动并影响全球股市普遍性上升明显,欧洲、日本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股市均呈现上行价格。目前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事依然处于较为激烈状态,但国际金融市场的表现却与预期相反,稳定与平和性明显,并没有出现金价和油价的上升、美元汇率的急剧下跌,恐慌性没有加大,却有所抑制。其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1、战略与策略铺垫及消化的效应——美伊战争已经酝酿数月,并伴随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国经济的不确定,而逐渐加大金融市场恐慌性的投资与投机运作,尤其使给予投机的空间条件愈加充分,进而出现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向下明显加大。原因一方面是美元信心不足,其经济基本面不支持明显,经济脆弱性打压加重;另一方面则不可排除美国战略性与技术性的运用手段,以提前消化战争爆发可能对美元资产或美国经济产生的更大冲击,以投资超前缩水技巧的效应,从而达到稳定战时心理恐慌,以免对美元投资形成更大的冲击,实现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战略与策略运用,进一步显示美国政策协调、技术娴熟和战略超前的主导影响力。

2、市场技术与价格周期调整的契机——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时间,从某种角度也适宜了金融市场技术与金融商品价格指数的调整周期,进而在战争爆发后,并没有出现美元投资的急剧下降或恐慌性抛售,且支持美元资产走高加大。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与预期相反的金价和油价出现明显下跌走势,分别波动在320美元和27美元,是今年以来的相对较低水平。原因一方面在于全球经济金融普遍不景气中,美国经济实力、美元资产份额以及美国国际影响,依然对国际金融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市场技术、价格调整周期的必然反应,金价、油价以及欧元、日元相对上升持续的时间周期,处于减压和消化泡沫之中;而战争爆发时间恰好适宜了市场价格自然调整周期,以及技术盘整时段,进而对美元资产支持性时机有利,使美元稳定性体现。

3、国际比较优势加大美国的依存——随着去年至今国际紧张局势的严重,外汇市场一直呈现美元贬值趋势,其兑欧元汇率从去年底的10496美元收盘价位看,最低水平为11084美元,美元贬值近6%;而近期欧元向下明显加快,一天内从10988下跌至10792美元,战争爆发当周在106美元波动;预期较长时间的美伊战争爆发并没有影响拉动欧元明显走强,一方面如上所说,战争预期的心理或技术上准备已经相当充分,而战争真的爆发,市场的准备与应对都显得平和,进而外汇汇率走势波动并不大;另一方面则是欧元货币本身货币、财政政策、经济基本面不协调与不支持的实际反应。从中可以看出,汇率的依托依然与经济增长或基本状况具有直接联系。主要原因依然在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对比效应,相比较而言,无论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基本面表现、投资信心扶持或货币政策驾驭,美元的优势依然明显。日元依托经济的难以调整,使市场淡漠与失望依旧;欧元区则明显处于下行区间,经济增长向下调整,失业、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等对经济数据,乃至汇率心理具有影响的层面,都显现恶化走弱趋势,与欧元走强不谐和、不搭配明显,欧元的忧虑也随之加大;而美国目前经济难有明显起色,消费信心指数创下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新低,经济指标并没有乐观预期,其中与美国战争准备和投资心理不安具有密切联系,但美国经济实力、美元市场份额、美国金融主导依然占据有利居多空间,进而扶持美国经济和美元强势的氛围与条件,促进美元稳定向上显现。对欧元进程的反思剖析

但外汇走势与股票趋向具有各自支持的因素和原因,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战争中美欧资本流动中货币的竞争与较量。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不仅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军事意图,同时也具有明显的金融利益与需求。回想欧元启动初期的科索沃战争,不仅只是政治与国际关系意义上的较量,同时也严重打压与伤害着欧元的货币意义与作用,进而导致欧元连续三年的疲软波动,从起步初期的117美元一路下跌至083美元;科索沃战争间接的打击与油价直接的影响,是欧元磨难的根本原因。而面对现实,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其中除国际政治与关系层面的分歧外,对欧元区而言,恐怕最终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冲击欧元汇率,更多战略意义在于经济利益对金融实际的影响。

自欧元出台之后,美欧之间实力较量与规模竞争愈加激烈,但美国始终是主导信心和心理的主动者,而欧洲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地位。尤其是欧元持续三年多的疲软状况,不仅来自欧洲内部自身因素的牵制,更有国际环境不利于欧洲状况的影响。总体看,欧元出台前后经历了有利、不利、再有利、再不利和初步稳定的四起四落。

1(1998年9月—1999年3月)欧元出台前,美国经济风险上升,从而拉动欧元信心增强,进而导致欧元在1999年起步时定价明显偏高,并且在启动初期一路上扬。

2(1999年3月—1999年7月)欧元启动之后,科索沃危机的打击以及美国经济、股市的强劲压制,使欧元的货币信心和货币形象受到创击,从而导致汇率一路下滑难以恢复元气。

3(1999年7月—1999年11月)由于美国经济风险因素增加、忧虑加深,从而使欧元区的经济信心和表现提升,并促进欧元汇率走势趋于稳定上扬。

4(1999年11月—2000年10月)由于美国经济风险化解明显,而欧元区政策协调艰难,国际环境的变化明显牵制欧元走势,从而欧元刺激欧元疲软加剧,其间欧元曾经创下问世以来的最低水平。

5(2000年10月—2001年1月)2000年第四季度,美国一些著名的企业集团的经营预期普遍下降,从而导致美国经济风险加大,经济忧虑加重,而欧元地位明显上升,欧元汇率稳定向上明显;美国经济明显减速,美股波动加大,美元资产受到信心与心理的冲击,而欧洲经济相对稳定、结构与政策效益稳定,进而使欧元汇率趋于稳定,虽有波动,但向上及稳定趋势基本显现。

6(2001年1月—2001年6月)美国经济的略有好转,伴随美联储降息作用的引导与牵制,欧洲央行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挑战,利率调整处于较为被动和失效状态,进而牵制和打压欧元汇率再度下跌明显,欧元弱势持续出现。

7(2001年6月—2002年5月)美国经济减速明显,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加大,美国经济研究局宣布美国经济在2001年3月进入经济衰退。美国经济迷茫动荡走势,给予欧元机遇与挑战,欧元波动性明显加大,尤其是面对欧元的全面流通,欧元货币汇率与货币信誉地位有所提升,欧元波动中显示走强迹象。

8(2002年5月至今)美国经济复苏迹象不明显,经济不确定性继续加大,并伴随国际局势和世界经济紧张与不景气的氛围,美国经济和美元汇率缩水与贬值明显,比较突出的在于国际资本流动倾斜于欧元资产,投机性因素推波助澜。而美元强势货币中灵活贬值技术上升,欧元走强趋势持续并不断加大。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与调整,欧元暂时优势已经有所转变,美欧之间的货币竞争依托依然在于经济比重、市场份额,其中对比性是较量的重要依据。而从美国经济减速转折之后,欧元出现暂时性相对优势明显,既稳健的经济增长、自主协调的货币政策、娴熟持续的利率调控以及经济结构数据的转变,如失业、财政、贸易等方面好于美国的状况。但是美欧之间的密切性、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使得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转嫁冲击欧元区明显。当前十分突出的在于美欧之间利率的差异,使欧元利率暂时的优势在缩小,货币升值带来的降息压力,将不利于吸引资金有利手段维持,并且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压力,使利率上下之间愈加艰难。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在原来23%的水平,修正为24%,成为11个月来的新高。因此,仔细回顾欧元升值的过程与速度,可以看出,美元战略铺垫与技术运用中打压欧元的长远意味,欧元暂时优势将会逐渐转化并消除,欧元未来的风险不可低估,潜在的调整压力将会不利于欧元汇率稳定。对美伊战争影响和结局的判断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与2003年的美伊战争,从经济层面都是以石油作为主线竞争,而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当今,伴随国际金融作用的日益突出,石油之外,加进美元强烈的金融资产竞争,使美元和石油同时成为当前美伊战争的两大重要筹码,并直接牵动困惑全球经济金融运行。围绕美元和石油两大筹码的价格竞争、跳动,各国政府与各个市场,乃至各类国际区域经济、金融机构、组织,都密切关注、评论、协调与调整,石油供给与储备、美元资产转换与调整的政策、策略,使得美元和石油已经成为全球“无形”的准货币和经济流通的“主动脉”,并远远超出其价值内涵本身的意义和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减速与调整,以及当前举世关注的美伊战争,都紧紧扣住美元和石油,并诱发全球性的动荡和风险,冲击干扰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信心的维持,加大投机氛围的铺垫与实施。

因此,从金融研究的思路判断,美伊战争将可能对国际金融形势产生三种影响:第一是国际金融心理恐慌加大,美元投资信心脆弱性,进一步加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局面,进而有可能加速战争短期结束,以稳定美国经济和美元信心;第二是国际货币竞争加剧,主要货币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上升,经济对比和金融“瓜分”严峻性,将以战争为较量筹码,进而战争持续延续,成为大国关系争夺份额、调整经济的的手段;第三是国际金融稳定的需要与经济复苏的维持,反战情绪的上升与战争目的难以达到,形成战争中断的和谈局面将不排除,进而形成有利于经济金融调整的良性国际环境。但从目前看,美伊战争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负面效应明显。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的主导、此次全球经济调整发达国家的主导以及美伊战争发达国家的主导,都加大国际金融调整的难度,对货币信心和投资信心的冲击更加严重,值得关注、研究和防范。

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 篇3:

瑞士法郎冲击波

2015年1月15日,瑞士日内瓦市民排队办理外汇兑换业务。

1月15日,瑞士中央银行向外界宣布了一条重磅消息:从即日起,瑞士央行历时3年多的1法郎兑0.83欧元的汇率上限将被取消,瑞士法郎的汇率不再与欧元挂钩!消息一出,全球的金融市场为之震荡。在短短的时间内,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许多企业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许多外汇从业人员称之为金融海啸,并不为过。

那么,瑞士法郎为什么要盯住欧元,设定一个上限?是什么促使瑞士央行现在做出取消这一上限的决定?这一汇率上限的取消又为什么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冲击呢?
事出有因

众所周知,瑞士是一个中立国。虽然地处欧洲腹地,但它既不是欧盟成员,也不在欧元区内。保持这种特殊的中立地位,好处是很明显的:在享受与欧洲大陆各国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却不受欧盟和欧元区许多政策和条条框框的约束。这种中立地位为瑞士的政治和经济提供了特殊的稳定性,瑞士成为举世公认的低风险国家,是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天堂,为全球投资者所追捧。再加上全球闻名的瑞士金融业及其保密性,畅销不衰的瑞士钟表,品质上乘的瑞士巧克力,到处风景如画的丰富旅游资源……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对瑞士趋之若鹜,来自世界各地的热钱大量涌入瑞士。

这种迹象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呈现加剧的趋势。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大陆成为重灾区。受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欧洲的经济,特别是欧元区的经济,满目疮痍,十分萧条。而相比之下,同处欧洲大陆,瑞士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所遭受的打击要小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许多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纷纷瞄准了瑞士,大量的热钱纷纷涌入。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许多俄罗斯石油新贵为了分散风险,更是把大把大把的石油美金转移到瑞士。世界对瑞士法郎的需求急剧上升,法郎升值的压力陡然加大。

瑞士央行放弃法郎对欧元上限的这一做法,其实是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欧洲央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真的要来了!

瑞士是一个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瑞士法郎的升值,将会使瑞士出口的商品变得昂贵,从而起到抑制出口的作用。当时的瑞士中央银行,为了防止法郎过度升值,维护汇率的稳定,保护出口产业,便想出了一个与欧元挂钩的办法:那就是规定一个法郎对欧元的上限,即1法郎兑换成欧元不得超过0.83欧元。一旦法郎的升值压力加大,瑞士央行就会入市,进行干预。这个法郎对欧元的上限,作为瑞士中央银行一项基本的货币政策,从2011年9月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有了3年多。

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法郎多次面临升值的压力,但瑞士央行频频入市,这一汇率上限才得以维持至今。那么,现在瑞士央行又为什么突然决定改弦易辙呢?
局势有变

瑞士央行主席乔丹(Thomas Jordan)在宣布这一决定时,声称现在的经济形势与3年多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瑞士法郎升值的压力比当时要小了许多。所以當时规定的法郎对欧元的上限,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了。

果真如此吗?从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来看,英、美经济正稳步复苏,而与此同时,欧元区的经济却还在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中挣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持续下跌,欧元在不断贬值。由于瑞士法郎和欧元挂钩,所以欧元兑美元贬值的一个连锁反应,就是瑞士法郎也跟着对美元贬值!从这个逻辑上讲,瑞士法郎升值的可能性确实小了很多。

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瑞士央行决定放弃这一基本的货币政策,其实是另有苦衷。在规定了法郎对欧元的上限之后,瑞士法郎还持续性面临升值的压力,怎么办?一个很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流通中的欧元货币量,从而达到让欧元升值的目的。在这一上限实施的3年多时间里,瑞士央行多次购买大量的欧元债券。实际上,瑞士央行已经成为欧元债券最大的买家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法郎对欧元过度升值,超过这一规定的上限!

可是,现在要维持这一上限,瑞士央行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为了振兴欧元区的经济,最近不断有消息传出,欧洲央行正在考虑新一轮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到时候,投放到市场上的欧元总量将会增加几千亿甚至上万亿欧元。对于瑞士这么一个小国来讲,它能用来购买欧元债券和其他欧元资产的外汇储备是相当有限的。跟这一轮量化宽松比起来,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对于瑞士央行来讲,要继续维持这一上限,已经是很困难了。即使瑞士央行不惜倾家荡产,购买欧元资产,来维持这一上限,其代价也会过于巨大,得不偿失。

正是基于这层考虑,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瑞士央行放弃法郎对欧元上限的这一做法,其实是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欧洲央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真的要来了!
全球冲击波

瑞士央行在没有知会任何监管机构,在市场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取消法郎对欧元的上限这一做法,对于大多数金融从业人员来讲,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就在此前一个月,瑞士央行主席乔丹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还信誓旦旦地说,保持法郎对欧元的上限,将会作为一项长期的货币政策而被坚持下去。仅仅一个月后,这项政策就被取消了。这不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吗?瑞士央行和政府的信誉何在?

也正是因为瑞士央行的这一决定太过突然,所以才让大家都吃了一惊。全球的金融市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也就格外惨重。

在英国,外汇交易公司Alpari一夜之间损失惨重,不得不申请破产。由于Alpari是英超球队—西汉姆联队的赞助商之一,其破产的消息在英国备受关注;新西兰的外汇交易公司Global Brokers NZ,也由于瞬间遭受巨大损失,不得不关门大吉;另一家新西兰外汇证券公司Excel Markets也宣布由于运营资本损失严重,不得不停止营业;美国最大的外汇交易商FXCM也宣布,由于其客户一夜之间损失超过2.3亿美元,他们其中许多人的权益资本账户将达不到监管部门的要求……

对于那些为数众多的投资于瑞士法郎的个人投资者来讲,其损失更为惨重。许多人知道,从事外汇交易,大家都使用杠杆,否则的话,仅靠外汇市场那小小的浮动空间,根本不足以盈利。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在好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波动就会让你的盈利放大数倍,皆大欢喜;而在不好的时候,你的实际亏损,也会被扩大几番,让你深陷万劫不复之渊。由于大多数外汇投资者认为瑞士央行所规定的上限会继续发力,所以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大家都把宝押在法郎不会升值上。这次,瑞士央行却突然宣布取消法郎对欧元的上限,法郎兑欧元瞬间升值,升值幅度一度高达39%!再加上杠杆效应,实际的损失更是被放大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许多个人投资者一下子血本无归,“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瑞士央行的这则消息该会把多少个人投资者逼上绝路?

而没有深度介入瑞士法郎投资的日本,也是忧心忡忡。瑞士央行这次出尔反尔,不负责任的做法,让国际社会所不齿,更让千千万万看好瑞士的投资者心寒!再加上瑞士法郎对欧元的上限取消以后,法郎汇率的稳定性大为降低,瑞士作为资本保值增值的天堂,已经风光不再,许多投资者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别处,而日元是潜在的对象之一。如果对日元资产的需求急剧上升,日元就会升值。对于严重依赖出口的日本来讲,日元升值,对日本的出口会有直接的影响,是日本政府和出口企业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难怪,瑞士央行取消法郎对欧元上限的消息一出,日本国内的金融市场已是一片风声鹤唳!
自食其果

瑞士央行这次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对欧元的上限,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法郎升值的压力是否真的减少了?

消息传出后,瑞士法郎兑欧元迅速升值,升值幅度甚至一度高达39%。虽然后来有所回落,但是法郎兑欧元还是升值了近20%!瑞士央行所期望的市场平稳反应,是彻底泡汤了。为了打压法郎升值的压力,瑞士央行将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到-0.75%,但还是没能遏制法郎升值的势头。

瑞士法郎的升值,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对于广大的瑞士消费者来讲,暂时是会得到好处的。法郎升值,使得进口到瑞士的商品变得更加便宜,这对瑞士的零售业,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瑞士法郎的升值,对瑞士的出口企业是大大不利的。據估计,瑞士的出口将会因此而减少50亿法郎的收入,这相当于瑞士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7%。从中长期来看,瑞士法郎的升值,将会对瑞士的经济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两相比较,得不偿失。瑞士央行从设计这一上限,到这次最终废除这一上限,可谓是用心良苦,机关算尽,但最终还是难逃法郎升值的下场!

其实,从一开始,这场汇率保卫战,就注定是瑞士央行所无法打赢的一场战争。以瑞士一国之力,对抗庞大的欧元区,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 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其实毫不足奇。

上限取消后,法郎对欧元已经升值近20%。今后一段时间,法郎会继续对欧元升值吗?1月23日,欧洲央行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最终决定将展开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其规模可能最终会高达1.1万亿欧元。看来,欧洲央行的头头脑脑们,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要改变欧元区一蹶不振的局面。这对欧元区是个好消息,但对瑞士央行来讲,却无异于雪上加霜。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预期,欧元进一步贬值是必然的。这样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法郎对欧元会进一步升值。

从一开始,这场汇率保卫战,就注定是瑞士央行所无法打赢的一场战争。以瑞士一国之力,对抗庞大的欧元区,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仅如此,1月26日,希腊的极左翼政党西拉兹党在大选中获胜,将与排名第六位的右翼希腊独立党组成联合政府。西拉兹党以反对财政紧缩闻名,并表示要与欧元区就偿还2400亿欧元的贷款条款,展开重新谈判。西拉兹党的上台,让许多人相信希腊有可能会效仿阿根廷,赖账不还。再加上西拉兹党一贯的极左立场,希腊有朝一日从欧元区中分离出去,现在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正是由于希腊大选所制造的不稳定性,欧元当天大幅贬值,欧元对美元创下11年来的新低。欧元的贬值,进一步加大了瑞士法郎的升值压力,这是瑞士央行所竭力避免的,但现在已经是鞭长莫及了。

作者:张纲纲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