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和调查地点
(一) 调查对象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已成为高职教育深化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提升学生“工匠精神”理念培育有利于学校融入国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校、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四个学院的大一、大二在读学生, 时间为2018年2月到4月, 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问卷388份, 有效问卷358份, 有效问卷比例为89.5%。其中大一学生207人, 占57.90%, 大二学生151人, 42.1%;男生241人, 占67.42%, 女生117人, 占32.58%;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12人, 占31.28%;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87人, 占24.30%;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98人, 占27.37%;湖南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61人, 占17.05%。
(二) 调查方法
1. 面谈调查
面谈调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既能通过面谈观察调查对象的具体反映, 同时又可以在保证调查回收率的同时, 提升调查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增强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本次调查的400份问卷中, 随机选择了部分 (每个学院18-22人, 共80人) 学生进行了一对一面谈调查, 其调查结果更具直观体现。
2. 问卷调查
随机选取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校、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个学院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问卷388份, 有效问卷358份 (包括接受面谈调查的80名学生) 。
(三) 调查地点与时间
本次问卷调查的地点主要选择在学生教学大楼、学生公寓。为了确保调查对象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 调查时间一般为周末时间、上午大课间和学生晚自习, 从而确保学生能方便回答, 保证回收率。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 社会环境因素
参与调查对象中42.1%的学生认为企业层面对高职院校影响最大, 高职院校通过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依据, 企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就业问题。36.6%的学生认为政府层面较好, 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政府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来解决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以此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实现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31.5%的学生认为家长层面较好,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 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 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 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有15.6%的学生认为学校层面差, 表明学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方法和措施等不太成熟, 需要改进。以上均说明, 培养工匠精神主力军在学校, 企业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学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二) 学校环境因素
13%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意识很好, 学校在思政教育方面融入“工匠精神”的工作较为完善, 13.4%的学生认为培育意识有些脱离实际, 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与思想准备;37.2%的学生对培训氛围感觉良好,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思政课堂上的占比稳步提升;仅5.1%的学生认为培育措施方面差, 关于校园的三风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即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底蕴深厚, 高职院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方面的有着丰富的经验。
(三) 专业资源禀赋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18.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很好, 高职学生拥有高水准技能, 是其在工作岗位立足的根本;16.3%的学生认为高职毕业生专业素质差, 为薪跳槽、违约辞职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岗职工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30.3%的学生认为专业特征一般, 毕业后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没有太大联系, 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是没有专业的限制;36.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前景很好, 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就业前景有十足的信心, 仅6.1%的学生认为其学习的专业前景差。总体来说, 高职院校开设的各专业是符合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 教师教学手段因素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数据显示认为高职教师日常很好的占12.4%, 认为好的占15.6%, 较好的占31%, 认为一般和差的也分别占到24.2%、16.8%, 教师作为“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者, 工匠精神的培育还需稳步推进。从教学方式来看认为较好的占到31.5%, 认为差的占15.1%, 说明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校应重视职业化教学, 确立新型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从实习过程来看认为高职教师教学手段差的高达34.7%、认为高职教师教学手段一般的有16.9%, 这些数据表明新阶段教学还主要在于理论学习, 对于实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内容要突破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育结构, 要重视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的开发, 构建以培育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新型教学体系。
(五) 学生个体差异因素
“工匠精神”不仅能体现对产品精心制作的理念和追求, 更是创新技术, 创造成果的内在要求。培育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为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人才输出的保障。本次调查对象中, 学生性格中较差仅仅只占7.3%, 说明在新时代的社会、学校、家庭, 都加强了学生性格的培养。学生态度方面分析态度很好占比最多高达31.5%, 表明在新型教育教学体系的带动下学生的思想发生积极的转变。在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上进行系统的调查数据表明学习能力很好的占13%, 学习能力好的占24.2%, 学习能力较好的占22.5%, 均说明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工匠精神”教育培育体系中有所增强。在思维能力方面很好占比提升至42.7%、思维能力好也高达30.2%。
(六) 开放式问题
为了获取更加深入客观的信息, 本次还设立了两个开放式问题, 分别是“你认为在高职院校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请具体说明。”以及“你认为对高职学生培育工匠精神, 哪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因为是开放式问题, 学生们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 多种多样。综合分析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 我们得知, 学生希望学校能够举办一些创新型活动, 多开设一些创新型课程, 多举办一些创新型讲座, 多加入一些创新型社团等。而第二个问题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高职大学生认为工匠精神的培育与社会影响、家庭因素、个人兴趣等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
三、结语
“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高职教育则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优秀蓝领人才的重任,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 工匠精神虽然已经进入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师生还是学校都非常重视工匠精神, 然而能够很好的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手段和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还需要从学校、社会、个人等领域多方下功夫, 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帮助当代高职大学生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 为实现人才兴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贡献力量。
摘要:本文以株洲四所高职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运用问卷调查法, 针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思政教育,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 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1) :188-192.
[2] 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培训, 2017 (02) :211-211.
[3] 王蓉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 (12) :56-58.
[4] 王越芬, 张世昌.工匠精神:思政课教师教育话语认同的能量支点[J].现代教育管理, 2018 (01) :98-102.
[5] 丁绚.基于校园文化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J].教育现代化, 2018 (03) :125-136.
[6] 尹小梅.“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05) :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