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全文)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全文)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第一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乐清市丹霞路小学 王雪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

第一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乐清市丹霞路小学 王雪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课件出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比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预设1: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

预设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

1、

2、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选取生活中教室中的事物让学生先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在出示课题后,给了学生一个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觉的要学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说了以下几点:

1、什么是面积?

2、面积是单位吗?还是有着专门的面积单位?

3、为什么要学习和认识面积呢?我小结了一下,请同学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认识面积。 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

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

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面积?在认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平方厘米借助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大小直观认识,当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时,学生都难了,进一步说明表面积很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在教学平方米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姜亚文说说他家有多大?她回答也很完整“我家有168平方米。”其他学生都惊叹,我追问:为什么惊叹?“她家好大啊?”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平方米是一个更高级的面积单位。问题并没有就此停止,我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把姜亚文拉起来追问:那老师说你家的面积是168平方厘米,你愿意吗?“不行的,那太小了。”其他同学都小了,都说168平方厘米太小了。都在笔画大约有多大。让两个面积单位又在动态生成了进行了比较。我认为这是课堂的闪光点,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抓住,老师我也很有激情。课堂的组织教学自然很轻松。最后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还有少部分没有参加,比较失望。 以后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可以在课前的饿准备时多准备两个面积是平方米的正方形,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组织比赛看哪一组站的人最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游戏的乐趣。

第二篇:《 认识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认识面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④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6)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2.教学例2。

(1)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2)谈话:我们看不出哪一个面积的,重叠在一起比不出来!我们用什么方法呢?

(3)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4)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周长,现在我们也能用这种方法吗?(课件出示)

(5)在第109页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你的同桌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从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 师:这是老师搜集的这几个省份的面积,同学们的观察力真强! 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师:办公楼的格子比生活区多,面积就比较大吗?(延伸) 师:数方格时,格子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才能比较。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1、挖掘资源,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虽说学生对“面积”这一知识并非一片空白,会从平时家长的一些谈话中有所耳闻,但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感觉上,并没有和数学产生联系。因此,通过摸一摸数学书封面、文具盒盖面、桌面„„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2、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无论是“感知面积的概念”的环节,还是“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的大小”的环节,我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耳倾听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让学生摸一摸、数学书、感知物体的面,体验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这个大小就叫物体的面积。

3、设计冲突,让学生深化对面积的理解。

在教学“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这一环节时,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不断地创设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可谓层次递进。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我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更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情感和程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

第三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献县十五级乡边马小学 陈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1-72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认识了物体的面,真切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 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手掌面比学生的手掌面大。)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板书设计

面积 物体的表面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五)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六)作业设计

教材第44页 第1,2,3,4题。

教学反思

第一,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比一比数学书表面和练习本表面、教师手掌面和学生手掌面、两个正方形的面的大小,然后通过对比较过程的小结来理解面积的含义。

第二,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一活动有多种比较策略,在交流策略时,大部分的学生用了摆硬币的方法,只有少数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选择其他的比较策略。反思其原因,可能是课前准备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硬币,使学生认为准备硬币就是拿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的,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思维的暗示和限制;如果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的比较工具更多样一些,可能学生的思维会更宽阔,比较的策略也会更加丰富多样。

第四篇:认识面积 教学设计

郭村中心学校

吕诗颖

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面积

《认识面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郭村中心学校 吕诗颖 2017年4月1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动手画一画,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若干、长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画一画,比比谁涂得快!!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为什么都选长方形2号呢?其实我们的选择中已经蕴含了面的大小的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从数学的角度认识面(板书 认识面积)。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根据教材情境图,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1 郭村中心学校

吕诗颖

(板书:观察比较法) (2)认识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出示图形,说明这些图形都有面积,且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封闭图形。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板书 面积的意义) 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比较面积的大小。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 重叠比较法)

(2)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大小 (3)引导:请同学们相互分享比较方法。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分。 (4)认识统一比较单位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引出关键点:认识统一比较单位的重要性。 (板书 同一比较单位法)

三、课堂作业

1、下面是三个公园在同一幅地图上的平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公园的面积最小 B.乙公园的面积最小 C.丙公园的面积最小 D.无法比较

2、填空。

(1)语文书封面的大小就是语文书封面的(

)。

(2)餐桌表面的面积指的是(

)。

2 郭村中心学校

吕诗颖

(3)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表面的面积(

)。

3、下面的3个图形中,( )。 A.圆形的面积最大 B.三角形的面积最大 C.长方形的面积最大 D.无法比较

4、下列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面积的大小:当两个图形的面积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时候,就要借助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作为标准进行测量比较,即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作比较。

五、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1、面积的意义

2、面积的大小

(观察比较法、重叠比较法、统一比较单位法)

第五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顺昌县高阳中心小学 刘建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页—41页“什么是面积”。 【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同时画方格的方法所蕴含的思想,又为后继学习面积的度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生分析】

认识面积之前,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要到五年级上册才学习,特别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

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操作比较,这一活动主要是鼓励学生要有多种估测的策略,通过探索、交流从中能体会出用小正方形去测量或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会更好些。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实践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性目标:学生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附页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等。

【学具的准备】小圆片、小方块、直尺、剪刀、水彩笔、硬币,附页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1.先自我介绍。请同学们欣赏高阳小学校园美景,(出示课件)并告诉大家高阳小学的校园面积大约是12000平方米。

1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面积,“你们听说过面积吗?在哪听过?” 2.课件展示生活图片,领略“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说明:面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只要大家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面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大家想知道关于面积的哪些知识呢?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些“面积”的生活经验,因此导入部分让他们感受美丽校园的同时直接告诉学生校园的面积,紧接着问:“你们听说过面积吗?在哪听过?”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经验,学生感到分外亲切,体现学习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学生提问题,并锁定“什么是面积?”和“面积是怎样测量的”这两个问题来明确教学目标。同时增强孩子的问题意识,带着问题思考的学习方法。刚开始这样的导入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不拘束,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观察体验,理解面积

(一)、认识物体的面积

1、师生比一比手掌的表面

把手抬起来,像老师这样拍拍。比一比,你发现两只手大小怎么样?

再比一比老师和你的手掌。怎么样?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手掌的表面比学生手掌的表面更大。

2、比一比硬币的表面

在教师引导下摸一摸两个硬币的表面问: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哪个表面大? 生拿出硬币比大小。

一元硬币的表面比五角硬币的表面更大。

3、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受一下它的大小

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比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小?

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面比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大?

(借助学生的联想,找到一些物品的“面”,在“摸一摸”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体会到物体的面有大小、并且是可以比较面的大小的。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联系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松地感受到什么是“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4、指名汇报比较结果,这些都说明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5、师:对!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师指着黑板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你能说说其它物体的面积吗?”

6、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的面积。并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

7、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出这些结果的。(板书:看或叠)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小竞赛:涂色比赛。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样把数学课本的封面和练习本的封面请到黑板上的。

2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它们的表面的轮廓图),请两位同学上来进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就是胜利者。

输的学生不服气,让他说说理由。从而说明:平面图形有大小。

1、课件出示两组平面图形:(一组是封闭图形,另一组是不封闭的图形。) 这是老师画的一些平面图形: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形有大有小,有的图形还有缺口。

从而说明:对!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板: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学到这,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了吗?

2、引导学生逐步完善面积的概念,并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生齐读面积的含义。

(设计意图:此项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认识了物体的表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把物体的一个表面请下来,这样就由“面”过渡到了“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三)制造矛盾冲突: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相差较大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用学具中的纸片作比较。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课件演示完后小结方法。(板书:看或叠)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让学生猜一猜,激发矛盾。 学生拿出学具中的纸片想办法比较。看也看不准,重叠也不行,怎么办呢?

三、实践操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感知用正方形进行测量的优点

教师说明: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你可以借助一些学具想办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

1、老师提供学具,有若干个小正方形纸片、若干个小圆形纸片、方格纸、剪刀、尺子。小组合作交流,自主选择学具进行测量比较。 (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2、全班交流汇报,师生评价。

3、讨论哪种方法更好些?

①学生可以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再进行剪拼;(剪,会破坏原有图形) ②可以用正方形或圆形摆一摆数一数;(速度慢,圆片中间有空隙不准确) 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法。(较方便)

4、归纳小结:用摆小正方形也就是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会更方便些。这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以后我们测量面积就用数方格的方法。

用小圆片或小方块摆,画方格子量和数格子其实都是用“量”的方法。(板书:量)

(设计意图: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初步感知用正方形进行测量比较的优点。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学生可以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再进行剪拼;可以用正方形或圆形摆一摆数一数;还可以画格子。但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测量方法,比如可能会出现用量周长比较面积的情况,但不能用测量周长来判断面积的大小。这样学生更能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最后通过“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的问题的争论, 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摆或画正方形格子---(也就是数方格)的方法比较的优点,从而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作好铺垫。)

5、课件演示操作方法: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交流得出了比较面积的三种方法。课件演示:(看、叠、量)

四、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创设数学乐园情境: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数学智慧乐园去看看有哪些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一)、基本练习

1.课件出示P41-2 师:先估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再实际数一数。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大小的,你发现了什么?

(用数格子的方法。这两个图形形状不同,面积一样)

2、课件出示P41-3 师:这道题是书上41页第3题,同学们打开书去数一数,画一画,填一填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问:谁来说说算面积大小的方法?(指第二个图形)数格子时,不满1格怎么办?

(以粉色图形为例 课件演示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格子的过程。指出:以后数格子时,不满一格时就按半格计算。)

3、课件出示P41-4 生读题

师:同学们看书上41页第4题,想办法比比吧!

师:大家比出结果了吗?谁给大家说一说。

(用数格子的办法,不满1格怎么办?左边图案面积等于16个格子,右边图案等于14个格子,所以左边图案面积大。)

用画笔把图形美化一下。任选一个图形,用钢笔描出图形的边线,用彩笔涂出他们的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

师:(展示作品)多漂亮的一只猫啊! 图形上一周的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彩笔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面积)

师:同学们能区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了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围绕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层次性,让学生充分说理,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深化。)

(二)、区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创意练习

1、闭上眼睛想一想: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请你用手势比划一下。

2、判断。仔细听老师叙述的内容与周长有关还是与面积有关,并用相应的手势作出判断。 ①小明绕着操场跑一圈。(周长)

②放学后,几个同学正在全面地打扫教室。(面积) ③工人叔叔在操场上铺草坪。(面积) ④爷爷正在给菜地围篱笆。(周长)

⑤下课后,值日生要把黑板上老师写的粉笔字都擦干净。(面积) ⑥妈妈给枕套加上一条美丽的花边。(周长)

五、应用于生活,深化认识 1.课件出示校园平面图:

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上的问题:教学楼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综合楼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哪边草坪的面积更大些?

2.师问:“谁还会提跟面积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提问并加以解决。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了借助正方形格子测量面积会更好些后,紧接着巩固练习借助方格来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这里把练习与生活相联系,创设了校园平面图的情境练习题,把各种组合图形(有一格、半格或不满一格的)糅合一起,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完成,不仅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增添练习的趣味性,而且进一步巩固强调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七、知识梳理,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面积,大家有什么收获? 游戏(猜猜看)。

装修房子啦!喜羊羊的房间用了4块磁砖铺地,灰太狼的房间用了9块磁砖铺地,你猜谁的房间面积大?

师:为什么4块磁砖的地面面积反而比9块的面积大呢?(出示课件)(原来喜羊羊家每一块磁砖的面积都比灰太狼家的大得多。)

师:看来,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此活动是为了说明: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这就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了必要的铺垫。也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八.布置作业

1、创意大比拼:课本第40页的画一画。

当当小小设计师,请你在方格里设计不同的封闭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那么大。比比谁的图形最有创意。并想想你从中又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2、去生活中了解更多有关面积的知识。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全文) 论文资料 第1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全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全解(全文)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