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让文言文学习快乐起来(精选)

让文言文学习快乐起来(精选)

让文言文学习快乐起来第一篇:让文言文学习快乐起来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莲江口中心小学:边锐几千年来,我们一直信奉着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谈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可往往只是在喊口号,却不知学生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每当站在讲台。

让文言文学习快乐起来

第一篇:让文言文学习快乐起来

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

莲江口中心小学:边锐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信奉着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谈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可往往只是在喊口号,却不知学生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每当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但却又写满了漠然的脸庞,心中便倍感失落。难道语文课堂就真的这么无趣吗?难道有些人发出的“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悲叹真会变成现实吗?难道我们真的要让中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从我们手中败落吗?残酷的现实迫使语文教学必须开始改革!近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实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让我们这些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人们有些措手不及。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应有的生机,重新成为传承文化、高扬生命风帆的舞台,成了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粗浅的谈谈我自己的认识。

一,要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语文

古人曾经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我们也常常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贴在教室、课桌等显眼的地方。“勤”学是好事,但是还应该有合适的方法;那“苦”呢?我们还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耐的住寂寞,坐上十年冷板凳,只取得高高的分数,而忽视做人的基本能力吗?

我想,当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即将带领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开始新的语文学习时,他绝不会让学生立即踏上漫漫苦旅,而他要做的,则是出发前的准备与鼓动工作。首先,教师本人要表现出对语文的极大热情,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温和亲切的态度亲近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孩子们一定会怀着欣喜的心情踏上语文学习之旅,这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许多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无所适从,盲目困惑,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学习语文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出路。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学生被考试成绩所困扰,认为语文成绩的提高太慢、太少,不值得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这上面。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遏制了很多学生语文涵养的提高。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我们必须把这样的观念从这些孩子脑中抹掉,让他们正确看待语文这一学科。

学习语文是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人高质量生存的需要,是人精神追求的需要,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学习语文,一是要学会说话,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语言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每个人说出的话都让人喜欢,让人信服,于是语言能力就成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首要和基本条件;二是要学会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极度膨胀的社会,我们必需掌握良好得阅读能力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三是要学会写作,这是同学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四是要学会从别人的语言和文章中吸取有效的信息。五是要学会做人,即通过感受文章来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调动自己的各个器官,听说读写,加强积累,才能百炼成钢。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让自己应完全沉浸到作品中去,同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俗话说“心静则灵,灵则慧”,那语文学习将事半功倍。

以上两步工作,学生从感性上接受了老师,从理性上认同了语文。只有这样,语文课的课内课外活动才能顺理成章地开展。

二、锤炼自己的文学功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成功的开始,作一个让学生敬佩的老师才是教学更好的得以延续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知,更新知识储备,学生才能不断喝到“源头活水”,从而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课余练练书法,听听音乐,读读新闻,背背诗歌,写写感受,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淀,教学中就能挥洒自如了。这是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要素。

教学风格是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简洁明了、符合逻辑;教学过程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需要、课文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常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课堂上你是让学生敬佩的老师,给学生答疑解问;课下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和谐相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是学生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幸福。

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兴趣特长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信服你,你是他心中的偶像,值得钦敬。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围绕在你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

三、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生活。

这是语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更应该时刻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由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跳出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本上的场景还原到生活中。从生活中寻找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场景中学生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蕴。生活场景形成之后,再回扣到课文的语言上,让文本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碰撞、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学习课文《羚羊木雕》时,可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让自己置身其中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并且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经历,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也可以给自己心灵上的触动。

再如诗歌的教学一直以来就是我们的一个难点。怎样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更好的理解? 有人认为诗学就是情学,认为诗是心灵的燃烧。无论是现代诗歌亦或是古代诗歌,诗人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的养料,我们应该把这种情感再还原到生活中去。

其实,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是美好的诗篇。在生机盎然的春天,吟咏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来歌颂美好的生活;在漫天飘雪的冬季,感受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无暇;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会成为激励我们战胜挫折的良方;与朋友离别的伤感中,我们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诠释我们友情的可贵。

现在还有很多诗词都被谱上了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唱着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与途径。

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我们还可以鼓励初中阶段的学生适当地尝试一些诗歌地写作。尤其是现代诗歌,文字理解地难度并不大,进入诗歌地状态也并不困难,在大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后,很容易走进诗人描绘的意境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先从仿写或续写开始,鼓励我们的学生们“诗意”地生活着,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体味生活,

诗歌课堂教学的外延应和生活的内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用诗歌的语言去感知生活、表现生活,哪怕是悲哀、无奈和叹息。从简单的地方开始,教师要去掉畏难情绪,大胆指导学生去尝试,自己带头去即兴写诗。开始,只要冲破思想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把自己想出来的很美的句子写出来,哪怕只有一句,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再要求依据音律节奏分行排列,最后才提出适当考虑双句或小节末的字的大致押韵的问题。

又如写作教学,每次作文布置下去以后,好多同学很长时间不知如何下笔,有些学生并不缺乏写作的技巧,只是他们的生活积累太贫乏了,所以,作文教学不应侧重写作技法的指导,而应在学生的素材搜集上下功夫,素材来源于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一般来说,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学生,其作文总是真实的、充满活力的、令人回味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一天一记,不论是曾经经历的事情,还是自己一时发出的感慨,随时记录,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句,也是属于自己的收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生活相对枯燥,又鉴于课堂上可用的时间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在班内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在班内组织“话剧社”,挑选一些写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主角,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文章改写成课本剧,或把一些较抽象的、大家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经过想象和恰当的艺术加工,写成形象的小故事,利用一定的时间表演给同学们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还将组织文学社团,将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并选出一些较好的文章推荐到一些报刊杂志,这是对学生写作最好的激励,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在写作方面的信心与乐趣。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在学习一些文章、诗词时,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地最佳手段。为了让学生在朗读方面有所提高,我们还要举行“诗歌散文朗诵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聚在一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现在的语文学习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了,拥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一环。我们还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除了做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题之外,我们还将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如手抄报活动,课外阅读展示课、针对课本每个单元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恰当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让激励在课堂上延伸

激所有这一切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激励性教学必不可少。激励性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使学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恰当地运用激励性教学原则,将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泼的状态,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选择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作语文科代表,便于帮助差生;可选择在写字、演讲、作文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还可以在班上设立进步最快奖,以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是问题激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以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三是竞赛激励。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可增强学生力争上游的自信心。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单元复习时就善于运用这种方法,他先将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幻灯,以猜谜、填空、选择、判断、简答、成语接龙等题型,以小组单位组织参赛,实行优胜组加操行分的办法,由于问题多、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四是“下水”激励。“下水”是我的作文教学法,“下水”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文题下进行写作,它便于提导学生,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工作之余,我常写一些小诗以自娱,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激励的形式很多,比如口头表扬,分数激励等怎样运用,何时运用是比较关键的,运用得恰当,课堂上课堂外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以上仅是我对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具体如何操作,尚须进一步以实践来完善。

《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论文

莲江口中心小学

边锐

第二篇:新课改下如何让英语学习快乐起来

新课改下如何让英语学习快乐起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学习起来具有独特的方法。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把英语中的词汇、语音、语法作为重点内容来讲授,这当然是很必要的,毕竟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那么词汇量很大,语法学得好就能说明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门语言了吗?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学习起来具有独特的方法。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把英语中的词汇、语音、语法作为重点内容来讲授,这当然是很必要的,毕竟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那么词汇量很大,语法学得好就能说明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门语言了吗? 当然不是,语言在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同时,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因此,一门语言中所包含的内容绝对不仅仅是词汇量、语音、语法所能涵盖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一门语言呢?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开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日益显现,概括起来就是沉闷死板、缺乏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比起理论化的数理知识应该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 一提到英语就头疼呢? 归根到底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 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进而快乐地学习英语呢?

一、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 他们之间能否和谐相处, 形成良好的互动将直接决定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初中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感性思维强过理性思维,一旦喜欢某个老师,就会对这个老师的课比较感兴趣,反之,就会自暴自弃,甚至放弃这门课的学习。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就要想办法与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喜欢上自己,进而喜欢上自己所教的课程。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首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让学生觉得老师不仅是自己尊敬的师长,更是自己亲密的朋友。虽然每个教师都希望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决不能为了讨学生的欢心而失去原则, 一切都以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前提。

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英语课堂往往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向学生猛灌各种知识,希望把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最大化,而学生则不停地听、不停地记,这样一堂课下来,往往是教师和学生都觉得筋疲力尽。那么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这种密集的“狂轰滥炸”,真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吗?未必如此。“物极必反”,教师如果在每堂课上都把气氛弄得特别紧张,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对英语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更不用说快乐地学习了。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那就要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教师不用把每堂课都弄得像打仗一样,而要松弛有度。例如,或者在紧张的学习中穿插一些小故事, 或者采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那么紧张,而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英语。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无论什么有趣的学科,一旦方法枯燥单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本身还是充满趣味性的,一旦教师选对了方法,把英语中的趣味性挖掘出来,就会使英语学习变得有趣起来。就拿英语中的26个字母来说,这26个字母相信每个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授, 都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但是教的效果不能单纯只看结果,还要看教学过程。很多老师在教授26个字母的时候,往往会把字母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依次进行读写练习,显然就会显得很单调沉闷。倘若换一种方法,例如把26个字母做成一个个卡片,让学生做一些字母游戏,或者是教学生唱字母歌等,就不仅能够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更能够使学生觉得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还可以变成一个非常有趣的事。

四、尊重学生的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总是千差万别,为什么在同一个老师的教导下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是因为成绩差的学生不够聪明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更多的原因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身特点的个体,因此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 有利于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条件而言,实行一对一的教学又不具备客观的条件, 那么怎样才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 对学生因材施教呢? 其实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学生不同的特点分成一些兴趣小组,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办法,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效率,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利用多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应用一些多媒体。多媒体不仅能帮助教师备课, 而且能让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多媒体课件,这样就能大大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更能让教师搜集一些视频资料、图片之类的东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天下事。同时,利用多媒体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英语对白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观看,如果时间充足的话,甚至可以安排学生观看整部影片。当然,在选择影片教师也需要注意几点:第一,要注意影片对白的难度是否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第二,要注意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做一些观影前的准备,如了解大概的故事情节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影片内容的理解。通过这些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大大丰富课堂内容,更能让学生领略学习英语的快乐。

六、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目前,我国采取的主要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尽管如此,并不能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时间代替所有的教学工作。人们之所以对于自己的母语学习觉得比较轻松, 在于母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更是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就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45分钟, 还需要适当地开展一些英语课外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英语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英语教学形式,更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的应试教育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 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英语。这不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篇:让写作快乐起来

【内容摘要】:本文从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作文教学谈起,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极心理学心理体验积极力量

沉浸理论快乐写作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写作课上,学生诚惶诚恐,兴趣不高,搜肠刮肚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苦不堪言却收效甚微。总之,教师与学生在写作中既苦又累,到了“望文兴叹”的地步。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我们要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这种理念源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本—沙哈尔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让学习的过程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在他的课程中特别强调了心理学家西卡森特米哈伊的“乐在其中并实现成就的沉浸体验”理论。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写作的经历,有时连别人叫都听不见,在这种沉浸状态中,我们享受着积极体验,同时也作出积极表现:我们感受着快乐,展示最好的状态。在此最佳状态下,我们更有效地学习、成长、进步以及向未来的目标迈进。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帮助下,笔者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快乐作文”的尝试:去掉学生 1

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起来呢?

第一、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不是感到焦虑,就是觉得乏味,因此他们无法享受写作过程,也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的潜能。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目标只是为了取得高分数、动力不足(“这不是我想写的,是老师让我写的”)、没有情感投入等等,学生本身所隐藏的潜力、积极力量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学生哪会写出好的文章。这种不佳的心理状态在漫长的反反复复中就会形成心理定势,对每一次作文都会有很深的负面影响。所以,当学生期望目前的改变和未来的收获时,教师应该针对其个人潜力,给予恰当的题材和命题,不断增加难度并不断加以肯定鼓励,让孩子们有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当孩子们有了写作兴趣,处于一种真实的写作状态,“以我手写我心”,他们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心理内驱力与心理张力,这样的心理状态起着激发兴趣、引导构思、准确表达、推动整个写作过程的作用。所以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充分肯定学生们的写作心理,重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不断强化,逐渐消除学生们的消极心理定势,“写作难”的困境大有改观。

积极的心理体验能开启学生的积极力量,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才能以愉悦的心态去作文。同时,教师对写作的指导,态度也应积极,要用激情、语言、行动等感染学生,把他们的写作兴趣诱导出

来,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智技能。一次写作活动的成败,与写作者的心理因素大有关系,所以,心理体验的积极与否非常重要。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和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接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教学。

第二、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自由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快乐地“以我手写我心”。

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只能通过意会的方式进行传递,习作技能的掌握就是如此。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不同,每个学生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其反思的方面也不会相同,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体验。从习作角度来看,每一名学生的生活经历都应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自由的心理体验,引导每个学生从自己特有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把课堂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文章永远是作者心声真实、自然的流泻,是心坎里唱出的歌。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成长同步的精神旅行。因此,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孩子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他们年龄阶段特有的个性化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我们知道,顺应学生们的天性、让他们在丰富的体验中自由练习,并不意味着放弃指导。不放弃统一的指导,不是主张用成人写作的标

准去要求学生,更不是设置框框,求全责备,使学生瞻前顾后。教师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常格”,为“出格”作好准备,用统一指导,为自由与个性奠基。当学生的体验需要启发引领时,教师就应以自己的经验去为他们提供拐杖;当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提升到一定境界时,教师就应悄然退出,微笑着欣赏他们的成长。

第三、作文教学应拓宽模式,让写作课“快乐”起来。

我们可以在写作指导课上营造愉悦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下,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我的做法是选择合适的场所,设置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写作课上“活”。除了在平时的教室上课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到室外甚至是到校外上。如写景,大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观察甚至可以引导其画画、摄影等,然后再整理、创造成文。再如写人,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采访或做其他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人物的观察,然后才成文。 成文后还可把写同一人的文章汇编成集,让孩子们交流、评议、总结。这样的积极体验更能促进孩子们的作文兴趣,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根据美国的过程写作法,预写作也是其重要的阶段,但有很多教师忽略了。因此,在指导写作时,我设置教学目标后,会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征集题目,然后进行筛选。定好题目后,再向学生征集词语与事例,让学生把认为适合此题目用的词语和事例列出来,大家进行评价筛选,对被选中题目、词语、事例的作者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积极,在他们还没有正式动笔前,其实

就已参与写作了。而且,他们没有压力,如果推荐的题目、词语或事例被选中的话,还会产生成就感,其兴趣肯定会大得多。

对学生的作品,除了选择出一篇篇的佳作外,还要选出某个段落或某些句子很好的作品,把其精彩的部分选出来,进行配乐朗诵,或编成小品,画成漫画等。对于同一训练目标的作文课,要围绕目标,从不同的角度把它上的趣味盎然。如写人,可以指导学生写自己——猜猜我是谁,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别人——猜猜他是谁,写完后在班上朗读作品,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评评哪里写得像,哪里写得不像,议议怎么写才能更逼真更生动等。这样有情趣的课程会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他们的写作激情。

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弱学生的厌倦心理,对其兴趣的产生有积极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单独完成的,都是在集体的氛围下互相督促、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完成的,积极的心理体验驱使他参与这些活动,完成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第四、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能改文,不待教师改”的理想境界,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理想。所以,我们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要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

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 要替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 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按学号轮流在“课前三分钟”交流。在学期末让他们每人挑选一篇自己感觉最满意的文章上交,并集思广益集体设计封面、前言、目录,最后老师协助一起打印装订成全班的文集。可以想象,当每位学生拿着一本如此沉甸甸的文集时,心中的成功感该有多么强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的努力还只是一种尝试,更多的改革等待着我们去开启、去探索。快乐写作、自由写作注重了学生积极心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到“理想写作”的境界。使我们的作文课程如同泰勒博士在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一样:“其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伐”。

【参考文献】: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第四篇: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的论文

经过一个月《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很差。学生上课不是打瞌睡,走神,就是面无表情的坐着。我的心不安起来,长此下去怎么办?文言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可是相当大的。当务之急,我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结合教学实践,经过反复探索,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我就从激发他们的兴趣入手。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激情,有了激情,他们就会主动学习,课堂也就动起来了。好的导语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就在导语上下功夫。如我在教授《钴姆潭西小丘记》一文时,就设置了这样一段导语:

人生就像一杯酒,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固然有春风得意的幸运儿,品尝到其中的美味,但更多的失意文人却品尝着苦涩。失意文人只能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发泄心中的忧郁、苦闷。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就是这样的失意人。课后让同学们结合课本第9

2、93页,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际遇,大家看了没有?大声回答!(学生答:看过了。)哪位同学能来告诉大家?(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很好,我们知道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一再被贬谪,人生的坎坷成了他的文学财富,政治上的失意却成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他的“永州八记”更是为人称道。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永州八记”?是哪八记?

如此之后,学生便七嘴八舌讨论起来。这样,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陡涨。一堂课就这样轻松地过去了。

二、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重要的读书方法。现在留存下来的文言文,是经过无数的读者筛选留下来的,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它们不仅思想内蕴丰富,更是气韵生动。这种气韵,我们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像《孟子》的“浩然正气”,《庄子》的“汪洋恣肆”,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等。你不通过反复诵读,是难知其中之妙的。比如当我吟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就会觉得有一股清泉流溢胸间,那种快意和美感是无法用言语比拟的。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文言文的文美和质美,使他们在欣赏文章时受到陶冶,充实底蕴,丰富情感,那么,学生面前的文言文还会是那样面目可憎,令人索然无味吗?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就要让学生多朗读。当然,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都可以采用。学生也可以读全文,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了解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停顿;他们也可以朗读一些重点句段,进行精段品读,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丰乐亭记》中“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涌出”一段,让学生边诵边体会。

后来学生告诉我他们在诵读体会时,心中竟有一种与作者往游其间的感觉。如果他们不去体验知识,还能有“这一堂过的真快啊”的感觉吗?

三、灵活教学点燃学生热情

调整教学关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是使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难度不大,趣味性强的自读课,我采用自由讨论学习法。如《朋党论》一文,我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识记、疏通文意,再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上交流。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各个精神焕发,跃跃欲试。很多同学还结合生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论证,讲得头头是道。待到他们对课文所讲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之后,我便趁机就课文内容提一些相关的问题,诸如“什么样的朋党才是君子之朋?”“什么样的朋党又是小人之朋?”“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论证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是非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问题的接连提出,学生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交流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激励了自我。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自己探索,让他们在体验进步喜悦的同时也获得知识上的满足,这正是我想要的。

四、复述全文提高学生能力

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我还让学生大胆地复述课文内容。他们可由老师提名,可自己主动发言,也可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即让每一小组的同学从前到后,一人读一句原文再翻译一遍,然后让其他同学评析,看谁翻译得最好。同时对于文中的一些有争议比较难理解的词句,也可以趁机找出来,让大家讨论共同解决。比如我在上《毛颖传》的那一课时,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对于此句里的“是”字的理解就产生了分歧,很多同学把它理解为“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复指前置宾语的代词”,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把它和以前学过的类似句式混淆了(比如“惟命是从”、“惟器是适”等等),于是我就引导他们结合已知的课文内容来探究其意,接下来就课文内容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他们发现,作者在这里是想要表现毛笔的功用的,因此这句话应理解为”竹简靠这书写”,那么“是”在这里就是用作指示代词,可解释为“这”,答案终于找到了,同学们为自己的收获而兴奋不已。这样,一节课上下来,不仅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加以补充说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课文不仅加深了印象,理解得准,理解得深,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通过一段时间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课堂上的气氛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死气沉沉,用其他的教师的话说是“你们班的学生活了”。我也从中真正尝到了探究式教学的甜头。今后,我要继续进行开拓型教学实践,去总结文言文教学规律,为闯出一条文言文教学新路子而进行不懈努力,使我的课堂更精彩.

第五篇:让写字也快乐起来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摘要]

法国的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写字似乎有点枯燥,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写字热情。为避免传统的评价在无形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那就必须注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而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更需要的是多元评价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

[关键词]

激发情感 注重差异 多元评价

[正文] 崔峦老师在一次人教版实验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做总结性讲话时指出:“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踏下心来,好好地写字,我们的老师也要写好字。现在,我国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不能丢掉这一传统。评估语文课的质量,不要忽视这一点。”不容质疑,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在课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孩子不原意写字,更是不愿意练字。由于书法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与其训练方法枯燥性之间的矛盾;少儿好动活泼与书写训练的严格性之间的矛盾,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根据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科书,在识字方面与浙教版的老教材相比,变动很大,焕然一新,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但是我觉得只要方法得当,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写字是枯燥无味的,相反会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激发情感,培养热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对上课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要讲故事。同时,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模仿欲非常强烈,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1、故事诱导

低年级学生对故事中的一些人物总是充满着崇拜,书法史上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进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是练字的生动教材,一方面是提高学生兴趣,一方面也是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课堂上一味地书写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如果把一个字变得生动一些,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书写的形式生活化能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写,既有兴趣效果又好。比如在“心”字教学时,我们可以说第一点是一个枕头,一个人(卧钩)躺在上面,好心人呢给它盖上了两条厚厚的被子(两点)。书写内容游戏化也是激趣的一种方式。学生猜字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是联想的过程,是组合、分解、分析、比较的过程。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冬天藏在方框里(图),口里有块玉(国)等等。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仅对生字的结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既不会写错又能写得漂亮,学生自然会喜欢写。

2、美感熏陶

一手漂亮规范的字,可以给人有愉悦之感,可以这么说看一手美观的字跟看一幅漂亮的画的感受是一样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一年级所要求写的汉字大部分都是象形字、会意字,而它们与画密切相关,本身就象一幅美的画。

画画是小孩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因此,我把写字教学与画画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乐写、爱写,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兴趣。由于象形字跟图形在形状上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看图比较从而认识了生字,并且兴趣很高,我就趁机启发引导学生:同学们都喜欢画画,其实写字就跟画画一样,要认真观察字形特点,注意间架结构以及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才用心地照着“画”好每个字。我还作了比较,把一些在田字格中找不准位置的字,或者是写得太大或太小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把写得“东倒西歪”的或随便了事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让学生辩别哪个字写得好,学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在教学“心”时,我请了许多小朋友到讲台上当场写,写完之后进行当场的点评。在点评时注重优缺结合,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自己先进行欣赏,认为哪个字最美?美在哪里?教师先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欣赏水平,对他人或者自己的字作出评价,再由老师点评。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写字教学中处处不能忽视美感熏陶。

3、生活体验

“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教学素材,我们要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的事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笔画“横折”时,我先让学生想象把钢筋转折和竹子折断进行比较,看看哪一个更加有力,从而让他们在书写的时候把“横折”想象成钢筋转折来书写。在教学笔画“横”时,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把“横”比作是跑道,运动员们跑过来跑过去都是沿着直线在跑,在书写时比比哪个小朋友的路线最好、最直,小朋友们兴趣盎然。

再比如一个“杏”字的撇捺教学,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像燕子张开的翅膀。实践体验美是检验学生书法技法与审美高低的过程,它能将抽象的知识,在实践中通过学生动手、分析、比较,得出自己的感知,体会到写字的愉悦感。写字训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的是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不丧失学习兴趣,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例每时每刻灵活的利用生活中的是事例的去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我们学习的持续性。

二、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在《书法教育学》(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thread-77407-1-1.html)中指出:“书法教育必须尊重每个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用个别原则来保证这种尊重的存在。”笔者认为要处理个性差异问题,可以采用因材施教。

1、分层作业

首先,小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性的差异,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悟性、学习方法态度的不同,书写进步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来决定。对于书写水平较低和水平高的学生相比,老师就可以适当对水平较低的学生放低要求。还可以设置“弹性作业”,由学生自己确定练字数量,有时间则多练,没时间则少练,但必须保证字字都是“精品”。

其次,写字的作业要精心设计,尤其要“少而精”。如果机械重复地抄写或者大量布置作业,导致学生感到压力大,只顾完成任务,“书学”练习成了“抄学”练习,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最终学而生厌,还会由此产生技法中的许多难改的恶习。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字例;内容必须与课内教学的重点相吻合,因此留作业要有度、力求科学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感到轻松,受到启发,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持续喜欢写字这份热情。 只有让作业适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取得布置作业最好效果。要想让学生真正消化的方法不是让学生重复抄写多少遍,而是可以布置学生乐于完成的学习任务。在不知作业时,可以让学生互相当小老师,互相检测,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比教师硬性规定写几遍、学生重复抄写有效果,学生不会出现反逆心理。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甚至会有学生自己主动要求多写一遍。

2、个别指导

德国的第斯多惠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出发点。所以必须在开始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对接受能力较好的,平时字写得漂亮的同学,我会在他们本子上画上一张笑脸,学生也对这笑脸看得很重。但是在给予一定的表扬之后也应多给他们挑一些“毛病”,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笔画、结构等方面进行指导,避免一味的表扬而引发他们的自满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意那些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小朋友,应多以鼓励、称赞为主。其中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个别指导,像一年级的小朋友老师应该手把手教他们写。对于个别书写后进生,要适当放低要求,另外老师在指导时,要注重培养简单的书写过程和方法。首先学会看字形。低段学生对比较复杂的汉字的掌握需要一点时间,但看字形时要自己对这个字的整体印象。还要学会看范字。当学生记清字形后,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哪些笔画长,哪些笔画短,这些笔画又是怎样分布的,应该写在哪儿等等。在仔细观察了范字后,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先用手书空写。在学生记清字形充分观察范字之后,我又让学生按照笔顺规则描摹田字格中的范字。描写的时候要做到认真、仔细。通过三四遍的描写后,学生基本记熟了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对于后面的仿写就会起到铺路搭桥的过渡作用。在学生仿写的时候必须注意力集中,看准田字格,笔画应该写哪里,准备好了再下笔。等下笔后,力求能够做到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

3、互帮互助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班级里的同学对学习充满兴趣。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里也都有着强烈的需求感和满足感,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多给他们机会,他们会因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别人感到自豪,也会因此更加喜欢写字。比如我们举办“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选拔若干位“小老师”,给他们每人指定一位“小学生”,经常给“小学生”写范字,提意见,找缺点。

结对子这样的形式能使整个班级的写字水平都会有很大提高,其实在同一书写水平上的学生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定下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伙伴,有了较好的学习伙伴,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了。再加上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互帮互助行动中,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做到全员参与,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心急的现象出现,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则,一步一步,稳打稳扎,切不可心急,真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低段的学生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让他们打好基础。

三、多元评价,鼓励进取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和习惯,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采用适合儿童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1、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中,评价主体单一,即教师。教师是评价的执法者,学生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评价的结果是教师和家长用以否定学生埋怨学生的法宝。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评价的主体成多元性。

师生互评这样老师和学生便都成为了评价的主体。相对而言,写字课较之阅读课、作文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走下讲台,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沟通。师生对话,进行有效评价,不仅能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的判定、评定,而且能给予启发和引导,给他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同时,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比如在教学“心”字时,教师范写一个,学生来当专家,当评委,你认为这个字写得怎么样?这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掌握书写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评价老师的字显得十分兴奋,课堂中恰恰可以利用这种兴奋让学生认真写好每个字。

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学生是评价中的主人,在评价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写字时,我要求他们及时的自评写字质量,学生在自评时都很认真,与范字比较后,在自己认为写的最棒的字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内心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课堂中不仅自己学会评价,还要让同学互相评价,学会互相欣赏。

2、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的进步。星级打分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评价方式。在作业批改中,我和学生都十分重视星的作用,以此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低年级学生喜欢老师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评语。在平时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就针对学生作业实际,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一些不同的简短批语加以激励。对于既正确又漂亮的作业,我采用夸奖式的,如:“你的字写的真漂亮!”“你真像一个小小的书法家,继续努力哦!”对于进步快的作业,我采用鼓励式的,如:“你的字进步真大,只要你认真写,你的字一定非常漂亮!”“今天的作业真不错,如果这每个字写得一样大小那就更好了。”“你能比老师写得还好吗?”对于不够认真的作业,我则采用督促鼓励式的,如:“这是你的作业吗?老师不相信。你的水平远远不止这样。”等等。

3、学习成果展览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在作业完成后,请学生上台把自己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可以是自己认 为写得最好的字,也可以是学生写得有进步的字,这样能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既能保护各自的自尊心,更能增加后进生的自信心。教室中,为作业开设专栏。一学期内定时举行班级写字比赛,比赛的优胜者可以在这里亮相,书写认真清楚的作业也可以在这里展示,在书写上有进步的学生同样可以在栏内悬挂。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有时会因没上榜而后悔,这些足以证明学生对写字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课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校主页中发布学生的作品,为学生及家长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学生看到之后往往会因自己榜上有名而兴奋,这样学生的书写热情会更加饱满。

德国教育家斯多克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以说,这样的班内作业展示其实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使写字水平中下的学生,也看到前进的方向。总之,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利用各种时机给学生创造让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主演,让他们尽力的去表现自己。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宇说:“成果的真正秘密就是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一个具有广泛而浓厚兴趣的人,学习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实行新课程的今天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孩子对写字的兴趣,从而使写字教学更具有人文性,生活性,趣味性。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