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二上语文教案第四单元(通用)

二上语文教案第四单元(通用)

二上语文教案第四单元教案是课时计划书,是指导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纲领和行为指南;PPT课件是教案指导下制作的教学辅助工具。只有编制好教案,才能制作出合适的课件,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课件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二上语文教案第。

二上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教案是课时计划书,是指导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纲领和行为指南;PPT课件是教案指导下制作的教学辅助工具。只有编制好教案,才能制作出合适的课件,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课件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二上语文教案第四单元》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二上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二上第四单元教案

识 字 4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12个成语,会认9个生字。

2.能借助成语小故事理解成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及新词。

2.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理解“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些词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让我们认真读一读“识字4”吧!

二、交待学习内容。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把生字做上记号。

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指名读、正音。

4.重点指导“寸、益、彰、豹”的读音。

“寸”(平舌音)

“益”(第四声) “彰”(后鼻音)

“豹”(声母为b)

5.同桌讨论识字方法。

如“卜”加一加就变成“补”。“耳”加一加就变成“取”。

6.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

7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词语,读到正确流利。

四、理解词语意思。

1.指名读词语,讲一讲关于这些词语的小故事。

2.说一说这些新词的意思,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和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管中窥豹: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五、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学生仿写。完成“我会写”中的部分生字。

4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识字学习成果,继续理解成语的意思。

2、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前6个成语。

2.说说从成语中受到什么启发。

二、自学后6个成语及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成语,读准生字的音。

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同桌讨论识字方法。

4.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

5.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词语,要求流利、正确。

四、理解词语意思。

1.指名读词语,讲一讲关于这些词的小故事。。

说说这些新词的意思,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或问题的本质。

拔苗助长: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徒劳无功:白白劳苦一番,并未得到收获。

瓜熟蒂落:瓜在成熟时,瓜的蒂就会断,说明到了成熟之期。

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五、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学生仿写,完成课后“我会写”。

43

13、坐 井 观 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并从中受 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明确文中的几次对话,会读出疑问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

44 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考: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并从中受 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理解成语。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找出最能代表它们各自看法的一句话读一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马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和小鸟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看见了天。”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4.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

5.揭示寓意,理解成语。

(l)课文中讲的“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个成语。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那些像井底之蛙的人,批评他们所见有限,还固执己见的态度。

(3)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看到的天会是怎样的?想一想,它还会怎么说?

6.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迪。你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45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眼界开阔,要全面,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

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2.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板书设计:

46

14、我 要 的 是 葫 芦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3.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是教学的重点。

2.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或CAI课件一葫芦的实物标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标本或CAI课Pte-一葫芦,形象生动地描绘葫芦,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

1.课文共有几幅图?

2.按顺序观察每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

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分为几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找出与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4.范读课文,听准字音。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达图意的。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6.重点指导:

四、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

芦:上下结构,下边是“户”。

47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居:认识“尸”(尸字旁)。半包围结构。

感:上下结构。 2.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第1自然段描绘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第1自然段写了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3.这棵葫芦长得好吗?画出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4“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为什么用“挂”,不用“结”?(出示第一幅放大的挂图或CAI课件,对照课文观察葫芦的长势,凭借图理解“挂”的含意。)

5.句一中的“葫芦”和句三中的“葫芦”各指什么?

6.比较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为什么?

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7.指导朗读:读出小葫芦长势很好和种葫芦的人特别喜爱小葫芦的语气来。

8.这一自然段主要写这棵葫芦长得很好。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读第2.3自然段。

2.葫芦的叶子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对待叶子和葫芦的态度是怎样的?把有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3.比较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体会反问句、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4.理解:“自言自语、赛过、邻居、光、盯着”几个词语。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中“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我的小葫芦,快长啊„„”读BIP音要轻,要表达出喜爱、期盼的语气来。第3自然段中的对话“你光盯着葫芦„、·快治一治吧!”要读出规劝的语气。“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6.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他要到了没有?

48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看图,比较一下第

一、二幅图,看看这棵葫芦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神态又有什么变化?

2.读第4自然段。

3.小葫芦为什么落了?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种葫芦的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他又不虚心听邻居的劝告,不去治虫,所以葫芦都落了。)

4.看到葫芦都落了,那人会怎样想?

5.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五、理清文脉。

1.齐读全文。

2.说一说葫芦先长得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长虫───────→落了

长虫───────→落了

49

15、小 柳 树 和 小 枣 树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会写“院子、树枝、浅绿色”等8个词语。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枣树宽广的胸怀,谦虚的品格。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会写词语,是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小枣树宽广的胸怀,谦和的品格。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院子里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将生字画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文中生字组成的词和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和朗读情况。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什么故事?

三、识记生字。

1.“我读你找”。师读生字,生在“我会认”中迅速找出这个字。读准枣、忍、虽、乘、思。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选自己熟悉的字组词。

四、自读课文。

1.学生高声朗读课文。

2.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

3.找出与插图相应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50

1.学生自主观察书上的范字,说说字形特点。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穿:上下结构,上部分为“穴”字头,下半部是“牙”。 弯:第四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描红临写,完成“读读抄抄”。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语气表现角色不同性格。

2、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l~4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弯弯曲曲,浅绿色的衣服、光秃秃、又细又长”。

4.指导朗读,小黑板或课件出示。

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读出骄傲、得意、瞧不起别人的语气。)

5.引导想象。

面对小柳树的骄傲,小枣树可能会怎么想?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

5、6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比较小枣树和小柳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3.从“过了一天又一天”“实在忍不住了”可以看出什么?

4.再读读第

5、6自然段。

三、学习第八8自然段。

1.指名读,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2.理解“温和”的意思,指名用温和的语气读小枣树的话。

3.你从中看出了小枣树的什么品格?

4.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此时,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四、朗读全文。

l.接力读,其余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还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2.赏读。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然后小组同学在一起开展比赛,看谁读得好听。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51

板书设计 ;

枣树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

小外形:

腰细、枝绿

弯弯曲曲

浅绿、真美

光秃秃

性格:

骄傲,得意,

不懂礼貌

52

16、风 娃 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抽、续”等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人们刚开始感谢风娃娃,后来又责怪它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发兴趣。

风娃娃是个乐于帮助人们做好事的孩子,人们刚开始时非常感谢他可后来又责怪他,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

三、检查初读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课文分几个自然段?

3.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四、自立识记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注意读准字音:

抽、驶、示、筝、伤为翘舌音

踪、责为平舌音

等 为后鼻音

2.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换偏旁:油——抽

读——续

使一驶

组合法:口十及——吸

水十及一极

53

二十小——示”

记笔顺:夫。

3.扩词练习。

4.接力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五、指导书写。

1.认读8个生宇。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注意以下几。

汗、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吸与极比较,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右边都分‘及”。

3.学生练习书写完成“我会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2、明白做事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人有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听写生字。

二、朗读,感悟。

1.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出示三幅插图,学生认真观察。图上风娃娃各在干什么?

哪种做法是对的?

3.找出与插图内容相对应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

2.体会风妈妈的话。

3.交流:你认为风娃娃可以为人们做哪些事?

四、结合第一幅图,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断断续续”地流着是怎样在流?

3.风娃娃做了一件好事;他心里高兴极了,他可能会怎么想?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纤夫为什么对风娃娃表示感谢?

六、学习第4自然段。

1.教师:连着两次风娃娃都是用力地吹,为人们做了好事,所以他想到了什么?

2.这句话该怎么读?读出毫不在乎、做好事太简单了的语气。

54

3.学生齐读。

4.他的这种想法对吗?能不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

七、学习第5~7自然段。

1.指名读第5~7自然段。

2风娃娃又帮助人们做了什么?

人们喜欢这样的帮助吗?

八、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读出疑问、委屈的语气。

2.为什么人们责怪他?你知道吗?

3.讨论,交流。

九、总结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谁能告诉风娃娃以后他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6、风娃娃

风车

慢慢转动

秧苗喝足水

纤夫

用力拉船

用力吹船 飞快行驶

55

17、酸 的 和 甜 的

教学要求:

l.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从课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狐狸、小松鼠、小兔子都说葡萄是酸的,这葡萄真是酸的吗?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酸的和甜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 拼读9个生字,认读生字词。

三、看图,读文,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观察画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 (3)在小组内表演这一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1)出示第

二、三幅图,引导观察,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课文是怎么写的?自由读第

2、3自然段。 (3)他们为什么认为葡萄是酸的? (4)指名读第

2、3自然段。 3.学习第4~7自然段。

(l)出示第四至七幅插图,同学们认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分段读课文。

56 (3)小猴子听到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话后,相信了吗?他可能是怎样想的? (4)比较句子,哪种说法更恰当。 (5)指导朗读。

4.学习第8自然段。 (1)看图,读文。

(2)谁来告诉他们,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分组表演这个故事。指名表演好的小组在班上表演。 3.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巩固课文学习成果,升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交流识字方法。 例:想象字的形状:串

记偏旁想意思:狐狸

葡萄 果十页——颗

石十更——硬 3.同桌互查认读情况。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练习。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

4.完成“我会写”。

生描红临写,师巡回指导。写得规范、美观的,给予表杨。

三、自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酸的和甜的 狐狸

狡猾

松鼠

轻信别人的话 兔子

猴子

聪明 敢于实践

57

语 文 园 地 四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2.积累词句,阅读故事,提高朗读、理解能力。

3.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课件出示。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字的左边都与字义有关,右边都与字音有关。这样的字是形声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识字,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l)交换识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2)小组推荐识字多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举办“会说话的墙”,把学生认识的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2.“故事会”。

(l)学生自立讲故事。

(2)评一评,谁的故事讲的好,评选出“故事大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词语。

2.自由读一读,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词语。 (以一到十的数字开头的成语。)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4.比赛记,看谁记得最快。 5.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

二、“我会填”。

(l)学生自由填,交流。(分别填上:。!?) (2)交流为什么这样填?

58

三、“我会写”。

(l)观察,认真看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猴山上看猴子。) (2)小组合作交流。 猴子们在干什么?

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3)小组内互说。

(4)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四、“我会读”。

(l)自由读,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课时

应该听谁的(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1.看动画,讲故事,感知短文内容。

(点评:上课伊始,生动有趣的动画,绘声绘色地讲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2.自由读故事,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说法。

(点评:读故事是看动画所无法代替的,这使学生对故事《骑驴》的四种说法逐渐明晰,为展开交流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59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1)调查分组。

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E.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

(点评:“按不同观点”分组,是来自学生自己的观点,打破了常规分组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小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另外,对于“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及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点评:能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抓住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此处教学的不可预测性更强,随时生成的课程资源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设计才更有针对性。)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点评: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的交流活动升华,互动性更强,交际情境自然形成。同时,在交流中,经过教师的恰当的引导、点拨,学生会逐渐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巧,是因为师生角色扮演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妙,是因为交际过程不单是语言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释放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五、总结。

从讨论和交流中,你明白了什么?

60

第二篇:部编版语文二上第四单元单元计划

第四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教材是以“家乡”为主题,选择“风景名胜”编排教学内容,选取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4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情感和认识家乡的渴望。《古诗二首》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黄山奇石》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日月潭》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葡萄沟》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

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泼,又经过了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上课基本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是以“风景名胜”为主,每篇课文都安排了精美的图画,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拥有着好奇心的学生们一定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授本单元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解读教材,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课件。二年级学生有效注意时间比较短,建议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创作,让学生读有所思,学有所得。在识字环节,可以采用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3、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学会写留言条。

5、积累词语,并能运用,学习“日积月累”,阅读《画家乡》。

四、单元教学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8个,规范书写3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仿写句子。

2、体会文章情感。

六、单元教时安排 《古诗二首》 2课时 《黄山奇石》 2课时 《日月潭》 2课时 《葡萄沟》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第三篇:二上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识字一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教师富有感情地渲染,将学生带入美妙的秋天世界,激发学生了解秋天的热情,乐于参与。)

二、 演示:播放课件: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三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三、对话平台

(一)、自读。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二)、指名读

1、

教师范读。边演示课件边范读,学生边听边欣赏。

2、

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

3、

多种形式汇报读。

4、

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三)、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引导学生体会意境,谈感受。

3、小组练读,点评。

4、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评为“金色童音奖”。

(四)、写字

1、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注意指导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学生临写。同伴互相点评。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读课本的词语,引入新课。)

诵读

1、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比读。看谁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4、互相赏读。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5、全班齐读。

二、练习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1、分小组轮读。

2、找朋友游戏: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小朋友,生字在这里很孤单,咱们给它找找好朋友吧!

3、再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三、写字

1、出示“金、尽、层、丰、壮”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我会写”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4、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5、学生练习。伙伴互评。

四、拓展实践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1、组内交流,加以整理。

2、全班展示。小组选出代表,把组内收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展示出来。

3、评出“丰收小组”,奖给组员一颗金色的星星。

五、伴教锦囊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

秋色宜人

秋兰飘香

秋风萧瑟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春种秋收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秋雨绵绵

1.秋天的图画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卡片认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结合课文插图,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4.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5.这么美的秋天的图画能读出来吗?今天老师教给大家读好书的“小窍门”:一边读,一边想,把文字在脑子里变成美丽的画面。

二、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了,能不能给画面配音了?(生:能)老师却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要一边看画面,一边读课文,影响我们的感情发挥,怎么办呢?(生:把课文背下来)

2、.赶紧把课文背下来吧!建议大家:一边背,一边加动作,背得会更快。

三、、感情朗读,完成配音

四、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景物,在秋天这个金色的季节,我们还能看到什么,收获什么呢? 2.生回答后,出示:“语文园地一”中的“读读背背”《秋天到》,引导学生读一读,感受秋天的美好。

五、布置实践活动

1.作者喜欢秋天,因此写了这篇优美的课文。现在这个机会也摆在我们面前,你想怎么表现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呢?(生:我想画一幅画;我想捡一些落叶来做贴画;我想写一首诗„„) 2.下节课我们一起办个小小的“我爱秋天”的展览会吧!

2.黄山奇石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思想教育要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介绍黄山风景录像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看录像,揭“奇”

(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1、指名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2、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3、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

”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4、汇报交流

5、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边看边想: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 “猴子”、“仙人”、 “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 (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教师小结: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4、正如你们所说的,这块石头的确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

5、学生练读

6、指一名学生读

学生评介: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7、再指名读一读,齐读

8、“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点击课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9、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10、谁愿意到讲台前学做一下。(指一名学生模仿)

11、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请同学们表演读这几句话。(指名其中一位较活跃学生)请问仙人,去“猴子观海”的路怎么走?

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话?

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投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 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听了课文里的描述,我想信,你们再写石头,能写得更生动,更具体了。 五.读画诵说,赞“奇”

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

六、完成作业:

1、读读写写:

岩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仙桃

闻名

著名

名字

2、填空,再读句子。

(1)闻名中外的(

)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气,(

)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地蹲在山头,望着(

)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指名开火车读课文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的14个字中,有6个字是连词出现的(“尤其、胳膊、形状”),其他字在文中也大都与熟字组成词语,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山峰、巨石、脖子、著名”。

1、 边朗读感悟、观察插图,边读边识记生字。

2、 注意提示“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3、 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通过朗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本课要写的字中,“区—巨、它—安”字形相近。在指导写字时,指导学生写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区、巨”的笔顺。区:一区。巨:一巨。

4、用每个组几个词语。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受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像什么。 2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 (二)想象绘画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然后把想象中的奇石画下来。

总结: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三)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四)熟读背诵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四、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五、资料袋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的有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图画。

3、植物妈妈有办法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思想教育要点: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文意。 教学难点: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二) 初读识字 (三) 朗读感悟 1.范读激趣。

2.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读第一节,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识字

(三)朗读感悟 1. 范读激趣。

2. 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 读第一节,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4. 朗读第

二、

三、四节,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5. 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6. 背诵比赛(小组集体赛与个人赛结合)。

(四)读读说说

1. 读补充阅读材料(见“资料袋”),再说一说: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 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五)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六)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3. 朗读第

二、

三、四节,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4. 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5. 背诵比赛(小组集体赛与个人赛结合)。

(四)读读说说

1. 读补充阅读材料(见“资料袋”),再说一说: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 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五)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六)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我想学”的氛围,导入新课。

1、由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植物妈妈做什么事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呢?请看大屏幕。课件:课文VCD)

2、学习课文第二节

植物妈妈干什么事有办法?传播种子让孩子到哪儿?(板书:传播种子)请学生看课文,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节找一个词概括。板书:(四海为家)理解四海为家的含义:到处生根发芽。指导朗读第一节。

(二)教师恰当引导,为真正做到“让我们自己学”奠定基础 。

1、学习第二节

植物妈妈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四海为家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节。

网页课件出示第二节诗句。谁来读读?(指名读)这一节介绍了什么植物?老师把蒲公英妈妈带来了。(贴图)蒲公英妈妈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请小朋友看书读第二节,用笔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板书:读、划)

2、学生自由提问。

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那么我们来议一议,一起来解决这些难题。板书:(议)

娃娃指的是谁?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比作降落伞?准备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你们有毛衣吗?谁给你织的?你们的妈妈早早地把毛衣织好,等到天冷就给你们穿上。那么蒲公英的妈妈也和你们的妈妈一样,在孩子未成熟之前,就准备好了降落伞。光有降落伞行吗?蒲公英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板书:风吹)谁能用“准备”说一句话?)“纷纷出发”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理解纷纷是接二连三的意思。)

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想一想,假如你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你们准备了降落伞,微风一吹,你就飘啊、飘啊,你能飘到哪儿?(再放网页课件“纷纷出发”的VCD,发散学生思维、练习说话)

3、过渡:说得真好,蒲公英是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啊!能在公园、田野安家落户,他们的妈妈真高兴啊!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板书:读)(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节)指导朗读。范读、(把加点的词稍微加重点语气读)试读、比赛读、齐读。

4、你们读得真不错,那么这一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题目)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5、总结学法。这一节学得不错,让我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懂这一节的?(指板书)

(三)在“让我们自己学”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体验。

1、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节,(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节)指名读,看这一节介绍了哪一种植物?(贴图)请大家自己读、划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同座互相议一议,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2、“铠甲”是古代士兵身上穿的铁衣。在这里指什么?

请你们打开小纸包,这就是苍耳子,用手摸摸、再用力捏捏,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再仔细看看,每根刺上有钩。你们想一想“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苍耳种子外面的硬壳,板画:)苍耳“带刺的铠甲”有什么用呢?

3、苍耳能在田野山洼中多高兴啊!请你们当苍耳子,读出这种高兴劲儿。(指名读、齐读)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题目)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四)在“我们学会了”什么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1、请同学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课文第四节,看看豌豆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贴图)

2、课件出示填空:(教师板画豆荚及板书太阳晒)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太阳是怎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呢?(课件出示经过拟人化的豌豆从豆荚中蹦出的场景。)

3、比较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第二句好在哪儿?(写出了声音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

4、结合板书,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三位植物妈妈,你们喜欢她们吗?请你们看板书,喜欢哪个妈妈就试背哪个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我们还想学”。

1、师小结:植物妈妈的办法有很多很多,只有仔细观察、勤动脑筋、多看课外书就能得到。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节。为什么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他?

2、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是不是就这几种?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

带领学生上《中国科普博览生命奥秘网》了解种子传播的奥秘,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后编诗歌奠定基础。(点击课件 )

3、师总结: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养成勤学习、爱思考、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探索它们的奥秘!

4、作业超市:

三项作业任选一项。

A:我是小诗人。(试着把从课件上看到的或听到的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按课文第二节的样子,编一段诗歌。)

B:我是朗诵家。(把自己喜欢的几节有表情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4.古诗两首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 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思想教育要点: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二、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二)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三)、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四、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二、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三、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四、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五、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六、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语文园地一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进行语言积累。2.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巩固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巩固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招

一支笔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龙舟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平凡

利用

利益

有利

我会写 :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5、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

高粱

葡萄

一声:黄澄澄

红彤彤)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

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四篇:二上数学第八单元 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家学内容:数学广角——搭配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

(一) 教学内容: 课本P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有序排列的思想。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红、黄、蓝三种彩色纸,三本不同的故事书,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游戏,好吗?我们到数学广角去玩一种叫搭配的游戏(板书:数学广角

搭配),在去之前让同学们看几组数字: (1)1

5 (2)1

5 ( 3 ) 1

5 比较上面三组数字,第二组有重复现象,第三组有遗漏现象。 (理解重复和遗漏。)告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意不要重复和遗漏

二、新授。

1、出示例1:

用1和2两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1)学生小组合作,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将摆出的两位数写在题单上。

(2)抽学生汇报结果,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可摆出12和21两个两位数。

2、出示例2:

1、

2、3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1)学生小组合作,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将摆出的两位数写在题单上。

(2)抽学生汇报结果,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可摆出

12、

21、

13、

31、23和32六个两位数。

(3)我们可不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来摆?

讲解定位法:如果我们在十位上摆1,个位上可以摆2和3,就可以摆出

12、13,如果我们在十位上摆,2,个位上可以摆1和3,就可以摆出

21、23,如果我们在十位上摆,3,个位上可以摆1和2,就可以摆出

31、32。这样摆出的数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4)学生尝试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抽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3、小结:我们在进行排列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才会不重复、不遗漏。

4、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做,抽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用三种不同的卡片演示。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 (2)完成题单第四题。

学生猜一猜中奖号码,猜中的学生说一说理由。老师在评讲。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1题。

抽三个学生到讲台上,排成一排,老师给他们照一张相片。然后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通过学生演示得出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6种坐法.

2、课后练习第2题。

老师拿出三本书,分给三个同学,请同学帮忙想办法,可以有哪些分法。

3、数学思考:

用数字卡片0、2和3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小结,0不能写在十位上,所以只能写出四个两位数:20、

23、30、32.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有意思吗,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希望你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搭配

(不重复、不遗漏)

十个

1 2

1 2

2 1

1 3

2 1

2 3

3 1

3 2

第二课时

数学广角二 教学内容:

课本P9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3张数字卡片,

5、

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如果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

2、解决问题

请学生小组探究后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连线的方法。 (3)随便写写。

3、思考只有3种结果,为什么摆两位数却有6种结果呢?

摆两位数跟卡片的位置有关,加法算式的结果和卡片的位置无关。

4、观察

上面的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随便写,容易漏掉或重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1)请3个小朋友做游戏,想一想后回答。 (2)各小组3个同学互相握手,亲身体验。

小结:3个同学互相握手时,可以先确定一个人和另外两个人分别握手一次,剩下的两个人再互相握手一次,一共3次。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几个物体摆在一起,有时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如摆数,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有时却不讲究排列的位置,只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如握手、搭配事物等。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做出准确判断。

第三课时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教材P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对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想不想去呢?

二、

1、自主探索。

既然参加活动,就要穿漂亮些,衣柜里有这样几件衣服,小朋友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教材P99页) (1) 观察并与同桌讨论。 (2)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每人选一种试试看。搭配的时候应该 注意些什么呢?(不重复不遗漏)

2、归纳演示。

搭配方案一:用学具摆一摆。 搭配方案二:连线。 搭配方案三:列式。 搭配方案四:编号。

3、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想出这么多的办法。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它们。

三、课后小结:

这次数学广角你们玩得开心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从这里你学到了什么?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方案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方案都要选择呢?怎么办?

四、课堂练习。

第五篇:部教版语文二上第七单元教案

18.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 2.能力目标:

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3.揭示课题。《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晚上、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卡片出示会认字:宿、危、辰、恐、惊。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你看到这山寺会有什么感觉?你从哪句诗看出山寺很高?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3. 教师范读前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学生试读;指名读。 4.理解:“危”、“高百尺”、“摘星辰”。

5.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想到了谁?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站在这高楼上,李白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6.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7.多么美妙的诗句呀!说一说:“天上人”、“惊”和“恐”字的意思。

8.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

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敢:左右宽窄,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惊:左窄右宽。

4. 学生练习书写。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5.小组互评。

六、教师小结。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齐读课题。指导“敕”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诗中“见”的读音。) 2.指导朗读(注意划出节奏、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老师范读;学生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齐读。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敕 勒

茫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2.自由读这两行。

3.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请快速朗读后两行,想一想你在诗中又看到了什么?(生:草地、天空、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引导学生理解“苍苍”。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引导学生理解“茫茫”。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生:茂盛 ) 牛羊怎么样? (生:肥壮)

6.多美的草原啊!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心情。

7.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8. 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重点指导:

阴:注意部首“阝”两笔写成,“月”字的第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三笔是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3.学生描红,每个字再写两个。 4.教师巡视指导。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用你的纸和笔画一画美丽的草原。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教学反思:

19.雾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目标:

(1)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愿意留心观察大自然。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出示一张照片,用一个词来说说雾给你的感觉。 (白蒙蒙、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课文。 5.认识生字“雾”。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字音。上下结构,形声字。

二、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勾画本课生字词。出示相关词语:淘气、顽皮、桥梁、海岸、散步、甚至、不久、消失。

3.同桌互读字词。

4.指导写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于”字是独体字,第三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屋”:上下结构,第三笔撇要拉长,能藏住“至”。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雾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学学生字,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交流:“淘气”、“顽皮”。 学习生字: “淘” 比较: “淘”、“掏”注意右边的笔顺 。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知道雾很淘气,那它是怎么淘气呢?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它。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雾说的话

1.指名分节读课文2—7节,找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用直线划出来。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2.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雾的话,交流读一读,完成填空: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_____________藏了起来。

指导学生用“这片雾真淘气啊,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说„„”的句式引读上述语句。

3.指导学生带着淘气顽皮的语气读这几句话。

(二)学习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

1.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让我们自己再读读第2—7节,想一想:这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呢?用“

”划出相关的句子。 2. 出示重点句式:“无论„„还是„„”“都„„甚至„„” 。 3.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4.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学习雾散时的情景

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现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词语:„„连同 „„ 连同„„ 3.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雾,并且知道雾是个淘气而又顽皮的孩子,它会藏很多东西。

四、知识拓展:

自然界还有许多性格不同的孩子,他们是怎样的呢?请选一种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 出示图片:风、云、雨、雪、闪电 板书设计: 大海

天空、太阳

都看不见了 (淘气)

海岸、城市„„

自己

(都看得见了)

教学反思:

20.雪孩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利用教学课件,了解故事情节。 3.情感目标:

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 学习重点、难点

1.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2.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课前教具:课件

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板书“雪孩子”,齐读课题。

3.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4.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朗读两遍课文,标好自然段。 2.同桌合作,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提示正确朗读。 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价。教师强调“着”的读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5.正音后同桌互相接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从课文中勾画,自由读。

注意读准“累、柴、奔、烫、浑、淋、终”的读音。 2.去掉拼音读。 3.抢读。

4.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三、仔细观察,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唱、谁、旁、浑”

1.教师示范写,强调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念笔画、笔顺。 3.请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中练写,尝试着写一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两遍。 5.教师结合情况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在小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小雪人。

二、探究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 (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 4.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5.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7.自由读;齐读。

(二)学习第

二、

三、四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是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2.自由读

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兔妈妈堆了一个怎样的雪人呢?

4.小兔子和雪孩子玩得快乐吗?勾画出相关句子。 5.指导朗读,读出小白兔的开心。

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

(三)学习5-10自然段

1.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着急。)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又是怎样做的?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4.指名回答,抓住“冲、冒、抱”理解雪孩子的勇敢。

5.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这段话,读出雪孩子的善良、勇敢。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去哪儿了呢? 1.播放这一段的朗读录音,展示课件演示蒸发。 2.理解重点词“飞”。

3.雪孩子会回来吗?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4.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

5.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小组合作交流。 6. 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

四、拓展延伸

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们都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美丽的云朵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认写“椰、壳、漠”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巩固部首查字法。 (2)练习根据词语描写景物,学会拟人方法描写事物。

(3)学习观察图片,学习写一段通顺的话,掌握容易混淆的字。 (4)阅读故事《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学会思考问题,养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修辞方法(拟人)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背诵古诗。 2.学会运用词语。学会独立思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学习安排: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有各种各样的地形,生长着适合各自地形的植物,活动着各种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2.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海滩

椰树

贝壳 第二组:沙漠

骆驼

胡杨 第三组:高原

骏马

雪莲 第四组:悬崖

青松

雄鹰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椰

崖 4.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一)复习巩固查字典

1.复习。同学们,回想我们学过的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2.出示课件,应用部首查字法做下面的练习。 要查的字 部首 部首页码 除去部首有几画 字的页码 读音 组词 亏

3. 老师讲解独体字部首的寻找方法。

师:如果独体字全字本身是一个部首的,就按照它本身的那个部首去查;独体字本身不是部首,则可以查它的起笔,把它的第一笔当做部首。 4.小组合作,做练习。 5.总结答案,鼓励表扬。

(二)第二部分句子

1.出示课件,思考: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 云开雾散

微风习习

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

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2.学生读词语。小组讨论词语意思。 3.师引导解释词语。

师:在解释上面的词语或者描写时抓住描写的主体,看清它的特点,然后组织语言描写。如“云开雾散”主体是“云雾”,特点是“散开”。 4.做练习,学生描述。 例:“微风习习”:当花儿正悄悄绽放时,一阵春风吹来,香气四溢,风儿吹来,那种感觉十分美妙,那么美,那么清凉。 5.总结表扬。

(三)学习拟人句。 1.出示课件。 (1)“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2)风拿了我的毛巾和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思考:句子写的事物主体是什么?(雾、风)描写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把雾和风当做人来写,像人一样做动作,有感情。对,这种手法就叫拟人。)

3.我们学习了拟人手法,能不能用它来写其他事物呢?比如“花”,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4.同学们汇报写出的句子。 5.总结表扬。

第二课时

一、写话

1.(出示卡片)导语

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 2.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3.同学把自己编的故事讲一讲。 4.读儿歌《小老鼠玩电脑》(课件出示)。 5. 写一写。老师巡查指导,注意标点。 6.生读一读,评比,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展示台。

1.课件出示“展示台”里的词语。 2.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 3.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老师指出四组词语中容易忽略写错的地方。 第一组:“被”右半部分是“皮”,“泼”右半部分是“发”;“领”左半部分莫少点,“展”下半部分莫多撇,“步”下不多点,“瓜”下不少点。 第二组:“纸、低”区别在下面一点,“士、土”区别在下面一横;“今、令”区别在下面有点和无点。

三四组:都是同音异体字,注意词语意义,不要写错。 5.写一写,比赛谁记得准确迅速。

第三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谣《数九歌》。“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冬季节气。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即“冬至”的次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为止,共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2.出示课件歌谣《数九歌》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师生对读。

3.老师简介歌谣含义,更好理解歌谣。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自由读、默读、赛读调动学生积极性。

4..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二、我爱阅读

(一)朗读欣赏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绕口令,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绕口令有什么特点。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或播放教学CD,引导学生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二)引导发现

1.教师放慢速度再次朗诵,引导发现现每一句读音相近的字。 2.引导学生发现绕口令的特点(几个谐音的字反复出现)。

(三)练习诵读

1、鼓励学生尝试配上合适的节奏朗读。

2、学生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四)进行表演。

1、学生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 教学反思: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