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ICG清除试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的护理观察(通用)

ICG清除试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的护理观察(通用)

ICG清除试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的护理观察吲哚菁绿 (1ido eyanine green, ICG) 是一种色素, 静脉注入后选择性地被肝细胞摄取, 再逐步排入胆汁中, 不经肾脏排泄, 不参与肠肝循环, 也不能回流到肝淋巴系统, 是反。

ICG清除试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的护理观察

吲哚菁绿 (1ido eyanine green, ICG) 是一种色素, 静脉注入后选择性地被肝细胞摄取, 再逐步排入胆汁中, 不经肾脏排泄, 不参与肠肝循环, 也不能回流到肝淋巴系统, 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理想色素[1]。ICG清除实验是目前最能反映有功能肝细胞量的评估方法[2], 与单项常规生化检验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当ICG滞留率>10%时, 大多说明肝功能受损, 此时常规生化检验正常亦不能排除肝功能已经受到损伤。近半年本院采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为45例肝病患者进行ICG清除试验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为本院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期间住院病人, 上述患者均行ICG清除试验, 其中男39例, 女6例, 年龄28~71岁, ICG血浆清除率0.160~0.223/min。ICG15min滞留率3.5%~81%。

1.2 ICG清除试验原理

ICG化学名称吲哚菁绿, 其为一种碳菁无毒化合物, 是经FDA唯一认准的菁染料药。性状为暗绿青色疏松状固体, 遇光和热易变质。ICG静脉入注后与血中蛋白质结合, 随血液循环迅速分布全身血管内。高效率全部选择地被肝细胞摄取, 直接以游离形式由肝细胞分泌到胆汁。经胆管入肠, 随粪便排出体外。由于排泄快静注2~3min瞬即形成均一单元达到动态平衡, 20min后97%从血中排出, 即被肝细胞以一级速率消失。当肝脏病变, 肝有效血流量和肝细胞总数降低时, 血浆ICG清除率K值明显降低, 血中的ICG滞留率R值明显升高[3]。

1.3 临床应用方法

选用日本光电肝功能分析仪, 测定ICG血中滞留率或血浆的消失率。试验前, 询问有无过敏史, 以灭菌注射用水将ICG稀释成5mg/m L, 按公斤体重相当于0.5mg ICG溶液, 由肘静脉注入, 边观察病人反应, 边徐徐注入, 一般在10s中注完。

1.4 护理

1.4.1 心理护理

检测前患者静卧15 mi n, 向患者介绍I CG排泄试验的意义[4], 介绍检测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DDG分析仪通过探头接触皮肤感应。探头与皮肤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检测是否成功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患者身心放松, 平静呼吸。无特殊情况, 患者应不活动、不说话。宣教在检测中发生瘙痒, 举穿刺对侧手示意;其它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以便积极观察与对症治疗。

1.4.2 掌握适应证

检测前详细询问既往史, 有本制剂过敏史及碘过敏史的患者禁忌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对过敏性体质者应慎重使用;ICG对孕妇及儿童无用药经验。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低下, 均应慎重;哺乳期妇女需要检测时应停止哺乳[5]。

1.4.3 防止过敏性休克

I C G注入后观察有无恶心、口麻, 胸闷, 气短, 眼结膜充血, 浮肿等。一旦发生休克, 立即终止ICG试验, 迅速采用急救措施, 如输液、吸氧、升压、强心等。

1.4.4 I CG稀释I CG稀释溶液一定用注射用水, 并使其完全溶解, 不得使用其它溶液, 未使用完的溶液不得保存再使用。

1.4.5 试验注意事项

告知病人空腹, 取仰卧位, 安静状态下进行该项试验检查, 排除一切影响本试验的因素, 如手机、胆囊造影剂、脂血症等。

2 结果

4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开展ICG清除试验的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

3 结语

ICG清除试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评估肝功能比较准确、简便、可靠、安全的方法。通过对4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开展ICG清除试验, 在操作使用中掌握ICG的性能、剂量、用法、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检测结果, 有效评价肝脏储备功能和肝脏损害的程度, 肝脏功能越差, 其储备功能越差。

摘要:目的 探讨ICG清除试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中的护理策略。方法 对4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ICG清除试验, 并采用相对应策略进行护理。结果 4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成功完成ICG清除试验, 试验中、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应熟练掌握ICG的性能、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并进行相应护理, 可确保ICG清除试验的安全性。

关键词:吲哚菁绿,肝炎后肝硬化,肝储备功能

参考文献

[1] 范毅凯.吲哚菁绿排泄实验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测定与评价[J].中原医刊, 1999, 26 (7) :53~54.

[2] 刘为纹, 杨建民.肝功能实验的现状[J].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 4 (8) :458~459.

[3] 卫冰, 夏天华, 郑燕芳, 等.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18) :37~38.

[4] 黄羽频, 文朝阳.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应用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3) :58~59.

[5] 王雪丽, 徐敏芬, 陈红, 等.吲哚菁绿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致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海峡药学, 2011, 23 (5) :262~263.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