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施“政”窥见论文
政治的实质是指阶级力量的对比, 而班级中的“阶级”是指处于不同利益集团地位的非正式组织 (包括因地缘关系组成的老乡, 以共同爱好为纽带的同趣人群等) 。班级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并以组织目标为价值取向的一系列活动。一个班集体就像浓缩的社会群体, 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冲突要花费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有效协调的管理好班级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实践简要探讨政治手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 情感教育, 攻心为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其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对象具有特殊性。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 不是机器上的零部件, 所以班主任不能以机械的方法去管理他们。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 必定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敬仰、爱戴之情, 从而乐于接受他的教育。那么如何让学生信服于班主任呢?管理定位是关键, 班主任必须要融入班集体中, 必须要找准情感支点, 使自己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才能更顺利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爱是生命中最为温情的存在状态, 一个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爱, 那么他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所以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 热爱自己的班级, , 这是师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前提。
兵书上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此话也可用于班级管理中, 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管理班级的前提条件, 但这只是一个充分条件, 若只有爱, 那就是盲目的爱, 盲目的爱是不会成功的, 有可能会南辕北辙, 适得其反。班级是个集体, 它是由学生的个性组成的。因此要多方面调查了解, 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清楚学生的思想变化, 才能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情感支点。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让自己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融合, 产生心理共鸣, 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班主任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 并对学生充满关心和爱护, 那么学生对班主任才会产生反馈的爱, 在情感共鸣中才能完成班级管理教育目标。
2 纪律第一, 从严治班
对学生的爱和了解是管理班级的前提条件, 但爱不是放纵, 学生一定要有约束感。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 校有校纪, 班有班规。”、“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如果没有游戏规则, 游戏就不能进行。如果没有法律保障, 国家也就得不到有效治理。班级管理亦是如此。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制定班规, 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有纪律的集体才是强大的集体, 才会产生战斗力。所以, 在纪律上笔者坚持“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 步调一致才能“胜利”。
制定班规的目的重在实用, 不能由班主任一手操办, 要由学生讨论后生效执行, 体现“民主性”。其次, 要在班级大力宣讲纪律的重要性, 并始终坚持违纪必究, 如果学生有不良倾向和违纪事件, 笔者宁愿停课整顿, 事实上, 磨刀不误砍柴工。纪律好了, 学习也就自然好了。并且对违纪学生的处理要做到及时、公正、有效, 务必做到“班规面前, 人人平等。”不论成绩好坏, 不论家庭贫富, 只要有学生违反班规, 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 不搞特殊对待。比如我们班有一位学生是班长, 成绩不错, 组织能力也很强, 我们班在学校各方面的评比中都是名列前茅, 这点很让笔者欣慰。但是他有一点让我很头痛, 自觉性差, 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 影响课堂纪律。在对他处理时, 笔者下狠心撤销掉他的职务, 并让他面向全班同学做检讨。这件事以后, 其他同学在纪律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该生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 现又回到班委会中。
马卡连柯曾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 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实在说, 在我们的辩证法里, 这两者是一个东西, 对我们不尊重的人, 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处理违纪人员时要注意, 必然有少数学生有抵触情绪, 这时班主任就要注意处理方式。不能当众辱骂和体罚学生, 要尊重学生人格, 应该进行疏导。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 要把“打”和“安抚”结合起来。这实际上也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在实际操作中要将两者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即严中有爱, 爱中有严。
3 轮流执政, 自我管理
班主任工作很忙, 要想从繁琐的班务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 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班委是班主任的眼睛, 对管理班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班干部的选择要做到扬长避短, 知人善用。就是要求班主任在全面深入了解班集体中每个同学的个性之后, 应根据兴趣特长看其能否担任干部或者担任某一方面的干部, 使他们担任最能施展出自己本事和才能的职务。这叫做“人尽其才”。每位班干部的产生, 可以毛遂自荐, 也可由他人推荐 (包括班主任) , 然后由自荐和推荐者发表“施政演说”, 演说后, 由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决定, 最后由班长在两天内组成“内阁”———班委。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 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因此, 笔者对班级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地改革, 废除了“终身制”, 推行了“双月班长制”, 每一届班委任用两个月过后, 班长代表本届班委做书面、口头总结汇报, 分析工作得失原因, 为下届班委提供借鉴。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 而且可以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 学会自我管理。
4 个别问题, 个别对待
管理学中有一种木桶理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 其存水量的多少, 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班级, 总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 正如一只木桶是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 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 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 因此, 只有对学生施以爱心和信任, 想方设法把“短板”变成“长板”, 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才能建立起优秀的班集体。那么如何对待这些个别的“短”的学生呢?下面分三种情况来分析一下:
4.1 关爱犯错误的学生
学生中的思想问题, 大量属于认识问题, 学生毕竟生活经验少, 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低, 犯错误是难免的。对这些犯错误的学生, 绝不能简单地用体罚、变相体罚、罚款或训斥的方法。打骂不能解决问题, 只能使学生有样学样, 因此, 为了解决问题, 班主任要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主动接近他们, 无论学生做了什么,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 耐心地平和地聆听学生的陈述, 先听解释,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听清楚, 把他 (她) 做事的动机、情绪、情感等听清楚。分析其过程的对错, 给学生一个正错的观念。对于错的行为, 强调说如此做不能解决问题, 而且负作用很大。对于其中正确的行为或情感动机等, 要给予肯定。使学生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
4.2 关注性格孤僻的学生
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 首先, 要了解一下他 (她) 的性格和家庭背景, 然后, 班主任对症下药, 把学生置于和老师平等的地位, 促膝而谈, 进行“心贴心”的思想交流。古人曰:“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要与学生经常沟通, 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感情, 心心相印, 推心置腹, 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学生。告诉学生要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 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还要鼓励其他同学主动和这样的学生接触, 相信通过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努力, 会打开性格孤僻学生的心扉的。
4.3 关心早恋的学生
“早恋”是班级工作中的敏感问题, 也是许多班主任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棘手而又不好处理的问题。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把它视为“异端”, 一棒子砸死, 不留半点喘息的机会。结果, 越堵决口越大。而懂得心理健康教育, 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班主任老师大都知道,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感情的萌动也属于正常现象, 面对该现象, 作为班主任, 切记不要直接否定学生, 也不要在班上直接点名批评, 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要先肯定学生的想法, 再与学生谈自己少年时代的一些朦胧的意识, 以及自己成人后的反思和这样做的后果。使学生也能坦露心扉, 说说他的想法, 做一番真诚的交流之后, 学生就会明白其中利弊,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总之,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工作方法千差万别, 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 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摘要:班级管理正成为目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实践简要探讨在班级管理中施“政”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政治,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荣秋.班主任工作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
[2] 麦志强.班主任培训工作读本[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