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教学反思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训机构教学反思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培训机构教学反思总结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总结
校本培训反思
我刚刚步入教师行列不久。经过教学生活,在各位老师指导下,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仍然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教师。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备课充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哪一节课没备好,就去上课效果一定不会好,我们在专业知识占有量上是比学生多,但占有知识不等于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要研究教材的科学性,把握知识的科学含义,做到深入浅出、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系统连贯,知识成串。这是领会教材的三个重要标志。
在注意教材系统性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所以备课一定要充分。
第二、还要注重课后反思。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因为在教学中,由于情境的作用,有时会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思路,使得教学效果更好;或者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要进行反思,以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第三、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所有知识点,都了如指掌,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会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有时我们可以做一个“拿来主义”者,直接汲取他们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向老教师学习,与他们共同分析每一节课,坚持听他们的课。这是让自己在教学中尽快进步的捷径。
第四、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节课的效果好坏,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不买账,仍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这也是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在听课时一方面要学习一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习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地向老教师学习,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真正地走入教师的行列。
校本培训反思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矗本年度,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校本培训反思
我聆听了《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和《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变》两场报告,令我受益非浅。从两场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及班级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校本培训反思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2、摒弃就得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
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刺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
校本培训反思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去年我校推出的市区课均获得成功。
数学年青教师做市级《圆的面积》一课,打破了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方式。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的辅助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多彩斑斓。特别是学具的使用,更突显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员参与、兴奋异常,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烈场面,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市级一等奖。
赵老师的综合实践课《头脑运动会》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融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重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对有创见的学生发给“创新奖”予以激励,是创新有位、创新有荣、创新有奖,整个课堂中学生们动手画、用手摆、用脑想、用笔算、用嘴说,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受到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好评。
王老师是仅参加工作十年的青年教师,她做的《菜园里》一节一年级课除了完成教学生认识蔬菜外,还把对孩子孩子们的语言训练作为重点,以课本为学本,学着书上说,离开书独立着说,互相说,大家共同说,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那一句句有组织的天真语言,无不说明老师们一旦把 新的理念引入课堂,就能改变课堂的面貌,使孩子们会学了、乐学了、爱学了。
过去的一年是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的一年,但我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新的一年为我们提出了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使校本教研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校本教研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校本培训反思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校本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现就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心得总结如下: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他们正在不断更新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虽然在课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却留下了败笔。不论教师有无经验,处理起这类问题都会很棘手,在上课时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弥补这个遗憾。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教学内容的补充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统一,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力。总之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缩小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取知识间的差距,在这样多次往复的反思后的课堂中,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总之,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而无法成为对传统超越的“反思型教师”。
校本培训反思
与传统课程不同,校本课程能更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变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的适应为课程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适应。这一转变,更多地赋予了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利。
校本课程开发更多地表现为教师要勇敢地承担起课程开发的重任。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和执行观,即学校如何安排就怎样实施,甚至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一直都应是学校的任务,认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针对诸多教师的这些认识,我们首先给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即放手让老师去做、去选择,不过多地限制教师的开发行为,甚至在最初阶段大胆地保持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并鼓励教师开发给予一定的激励,在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部分教师的自主意识无疑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通过实践、反思,并且主动地与学校教务处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技本课程开发下教师行为的自主管理、自主调控、自主激励、自主评价———我们认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有了自主,更重要是创新。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极富生命活力的创造过程,它要求我们去审视、批判与挑战传统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由的个性品格,学校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才可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开发出来的课程才会是丰富的、鲜活的。
校本培训反思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树立群体参与的全员观,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研员广泛参与。因为我们的课程培养的就是具备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站在这一视点上的课程才具备社会性、多元化与适应性。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其地方特色、区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等等都要求用专家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课程。在家长这一层面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儿童观及社会认识,这将对我们的课程开发提供更多深刻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再者,家长对孩子的个性、思想的了解有其独到的一面,他们可能比我们的教师在某些方面更熟知孩子适合怎样的课程,需要怎样的课程。至于学生,他们本身的个体愿望与素质需求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参照。但是现实是一则由于学校社区缺乏这样的良好的力量,和家长、学生参与的困难,我们并没能进一步的得到这一力量的支持,可见在地方来说,并没有意识到学校所做的这些事情的积极意义,当然肯定的是学生非常喜欢。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全员参与没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教师的主导。
我们的教师有了意识形态上的认识,还得有素质上的提升,即行为的施行必须有专业素质的保障。我们强调:教师要努力地成为“反思的实践者”,要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能融通和组合各种教育要素的开放型的教师,学会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反思、合作,并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觉践行的习惯和品质。我们强调角色的转换,要将教师内化的观念表现为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强调专业化发展,要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用专业的素养去实践。这些不仅是认识层面的,而更多的应是行为层面的。这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动力。但事实是大多数的教师并没真正的行动,哪怕到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带有很大的学校指令形式,“不叫不动,叫了也很难动”,这些除了实际开发的困难外,我想也有体制上的问题,使得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降低,有意识没行动。当然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和原有的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的难度。“校本课程如何开发”本身成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的“瓶颈”。
校本培训反思
校本课程有时甚至可以不需要教材,只需要一个主题。用教材一定程度上讲本身意味着局限。应该树立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师生即课程的课程资源观。我们的社会,其人文精神、生存环境、物质进步、群体交际等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这些原本被视为“隐性课程”的资源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将其列入校本课程开发的“显性课程”之列。也就是说,我们要将某些直接经验列入我们的课程资源,让其与学生的间接经验进行合理的碰撞与交汇,从而达到促成学生成长的目的。校本课程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更多地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以便形成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与思维,进行各方面的价值判断与知识内化。我们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及生活的课程资源才是丰富多彩的。另外,学生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庞大的课程资源库。
课程是一个体系,或者说是知识的整体构架体现,但是在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之中,都存在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知识体系的混乱,或者说是无体系的知识体现,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方面,同样存在着科学性,严谨性、系列性和知识性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在校本课程的建设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大多数校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仓促上马,仍然免不了存在着粗糙,甚至是知识性和常识性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并不是都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教材的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按照国家对于课程的要求和标准,更主要的是要体现地方课程的基本特色,但是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与地方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并没有地方课程的基本特点,也不具备地方课程的基本要求,仅仅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来体现。
我们认为要实现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最关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设校本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意识。要努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建设,积极地发展教师开发、研究、建设校本课程的基本能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材的意识。二是要加强校本课程的规划工作,提高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目前首要的是要把校本课程从无序引导到有序的工作状态中,按照规划的要求和框架进行规范;三是学校校本课程要确立选题固态化,内容修订化,教学实用化。四是要建立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审查评估制度,作为课程形态,必须具有课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必须适合于开展教学的基本活动,因此在教材建设的工作上,要严格把好三道基本环节,一是课程开发立项的评估,二是做好课程大纲的评估,三是做好课程教材的评估,切实把课程的建设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校本培训反思
从教学软件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公司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发的软件,此类软件基本以课本为蓝本,与电子课本没有本质区别。而且这类软件大都以学生学习课堂所要学的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目标,很难说这些软件究竟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多少作用。也有些公司找一些着名的中小学合作,投入很大,希望能够出品面向教师的帮助教师讲课的精品课件,但由于课件的通用性差,软件运行时不容易随时修改或加入自己的想法,因为教无定法多数教师不愿意使用这类软件,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如此。
其实,这些问题已无须回答,但这样的质疑值得我们重视,其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首先,从上述疑问中可以看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普及、推广现代教育技术,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显示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的问题就无法回避。这是课题研究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不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研究就很难再向前推进。虽然“四结合”课题准确地抓住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弊病,并明确地提出了研究目标,但建构主义理论也好,现代教育技术也好,任何一种理论或技术都无法不经实践的检验、辨别与改进,拿来的,文艺不能自现代教育技术要想被语文课堂教学所接受,也必须经过这样一个“为我所用”的占有、挑选的过程。事实已经证明,建构主义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但其本身的理论局限、现代教育技术的利与弊,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关系的变化,决定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技术或教学理论还无法在语文课堂上直接套用,这就使课题研究面临一系列复杂问题,造成了课题研究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调整研究的思路,课题必须首先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依托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明确语文教改目标,有选择地吸收、融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从而实现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这不仅仅是说法的变化,而是一个思路的变化,立足点的调整。
第二篇:通用技术教学反思与培训总结
邢台外国语学校张兆祥
引言---我是怎么教上通用技术的
通用技术的教学任务是我抢来的,说好听点儿是争取来的。因为去年10月以前我是教信息技术的,教了10年多,包括小学的
4、
5、6年级、初中的初
一、初二和高中的高一(我们这儿的信息技术基本就学一年)和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本来可以说是已经教的得心应手了,可是也感觉职业倦怠啦,所以想换个工种做。更重要的原因,我第一个本科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通用技术的内容是多么的贴近呀。本来大学毕业应该进职业中学或中专的,可是邢台的职教与唐山的职教是没法相提并论的,所以只好进了普中。因为个人对计算机有所偏好,所以选择了教信息技术,顺便玩了个河北大学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本科,也算专业对口。
去年要开设通用技术之前,本来准备安排理科老师上这门课的,但是我也想上。因为我看了教材啦,三视图---除了数学老师了解点儿长方、圆台的画法,别的老师给他个零件图别说看了,能抄对吗?金工机床---除了像我这样工厂长大的,别人知道车床和牛头刨有啥区别吗?给他把白钢条能磨出刃来吗?金属材料---知道45#钢的45表示什么吗?知道屈服和疲劳是什么概念吗?桁架结构---知道二力杆的概念吗?基于以上的专业基础,我2次找到校长,就是一个观点---“我专业对口”。
一、我的教学是怎么开始的
到我真正开始教授这门课了,我才意识到通用技术不是单纯的技术教学,更不是教哪一种技术,我原来的想法有些肤浅。有别的老师问我“教什么的”,我说“了解一些加工技术,拓展一下知识技能。记不记得,原来有本书叫《劳动技术》?”别人接着问“有种果树吗?”我说“没有。”也有人问“有十字绣、织毛衣吗?”我说“没有。”也有问“有电气焊吗?”我说“这个可以有,但实际上没有?”
多数时候,我是这么解释的。早年间,学生们在学校除了课本知识,还有“学工、学农、学军”,后来,随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效应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除了几门中、高考科目的学习外,基本没什么了。最近,国家觉得学生只会写课本知识不够啊,原来发的上千万册《劳动技术》根本就是废纸呀。什么高分低能呀、本科生到中专学校再回炉呀,学了4年冶金不知道钢厂最高、最大的设备是煤气包,学了4年的机制不知道螺丝还有个名字叫紧固件,更不知道我国是紧固件第一出口大国。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了。举个例子,我说“螺丝刀”,大概半数的学生不知道是什么,说“改锥”就全都知道。
简单的讲,这门课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底层的操作技术,类似于原来的《劳动技术》;但是,了解操作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让学生在认识技术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技术应用的想法,是对《劳动技术》的延伸和拓展。
二、我对课程的理解
第一节课我要给学生简介学科概念和课程内容。我对课程的内涵是这样理解的:了解一些操作技术,在了解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技
术应用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偏向实践操作方面的,比如:我们用过很多款式的桌椅,结构上有怎样的变化,功能上又有什么区别;也可以是偏向理论分析层面的,比如:我们可以做个风筝,如果要改成飞机又要考虑多少复杂的问题。
简单的讲,我们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但不是纯粹的技术,而有些类似流水线上的班组长的知识与技能。对某项工作的最底层操作技法要了解,对上层的设计要求要领会;对工艺的制定和实施、操作要掌握,对设计的理论、原则和细节要了解清楚。
再提高一点儿要求的话,可以定义为:掌握一些通用的加工技法,了解常见的工艺流程,能够系统的考虑问题,能够有自己的切合实际的设计想法与实现方法。总之,要对技术与设计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学生和社会对“技术与设计”的看法
过去,人们对技术是非常尊重的,比如:艺不压身、饿不死手艺人、八级工练技术---精益求精等等。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技艺离我们越来越远啦。随着人们的文化知识的普遍提高,对于看似底层的技术工作从心理上越来越疏远。人们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认同感从80年代的推崇到90年代的认可转变为如今的鄙视。科学知识成了高高在上的桂冠,而通用技术最多算是垫脚石。
我们是普通省份的普通城市,很多同学没有见识过先进地区的先进技术。如果有机会到江浙一带看看,到天津的保税工业园区看看,一定会对技术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技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各种的数控机床、自控流水线、新材料应用、成型模具等等,远比我们能想到的要复杂的多。
其实,我们所学的通用技术与技校所学的专业技术是有很大区别的。技校的专业划分是比较明确的,所学科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则是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广泛应用的技术,比如:应用范围、流程管理、取材加工、操作规范、工艺特点等。我们所学的通用技术与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是有很大区别的。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是比较明确的,所设计项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较高的实际实现效果。我们则是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广泛应用的设计基础知识,比如:应用范围、目标确定、功能设想、设计规范、冗余校验等。
四、培训后的新认识
1、了解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科教法
关键词一:技术素养
我国技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技术素养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事实上,从通用技术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即便是通用技术教师对技术素养内涵的理解也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因此关于技术素养内涵的理解对于第一次接触这门新课程的老师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技术素养包括理解技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管理技术的能
力和参与技术活动。
理解技术的能力不仅包括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而且还包括理解技术语言,理解技术规范,理解技术伦理,理解技术价值等。对于技术语言,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每个家庭装修新房子时用的房屋结构图,装修图,就是一种技术语言。我们购买汽车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仪表,按钮,标志,符号等都是形形色色的技术语言。对于技术语言,如果我们缺乏常识,缺乏一定的素养,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就如同刚才所提及的家庭装修,我们几乎相当一部分家庭因不懂技术语言,技术素养不够,而上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人因不懂得技术语言而被关在洗手间里出不来的笑话。对于技术规范,则更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及的。在技术规范的问题上,它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这些年,时常出现的煤矿灾难,锅炉爆炸,石油液化气泄漏等,都与管理人员,一线的操作人员技术规范意识淡薄有密切关系。总之,理解技术的能力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内涵。
第二方面,是使用技术的能力。它包括正确的使用技术,高效的使用技术,具有道德的使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第一讲中所提及的学生不会使用微波炉而使自己被鸡蛋炸成花脸的事例,很多人在城市地铁站里不会使用无人售票机购票的例子,以及有管理人员每次从所在的城市到北京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都要请一个中级以上职称的计算机人员专门赴京帮助按计算机的鼠标的事例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技术使用能力缺乏的典型体现。使用技术的能力是技术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方面,技术管理的能力。具体包括技术选择能力,技术决策能力,技术维护能力,技术保养能力等等。现在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技术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就拿购买一台普通的电脑来说,那么多的型号,那么多的品牌,那么多的参数,那么多的配置,如何根据性价比,如何根据使用特点进行选择,这就涉及到技术选择能力问题。这是对生活和学习用品的选择方法,还有一些是对新技术或专有技术的选择问题;如现在有很多美容技术,健体技术,有人要增高,有人要瘦身,有人要美体,但由于缺乏技术方面的选择和决策能力不少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产生了不少美容官司,甚至因技术选择不当而危及了生命。技术管理的能力随着当代技术的发展和繁荣,已显得越重要。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到一个单位,甚至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技术安全,经济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问题。
技术素养还包括人们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具体有:对技术的亲近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以及对新技术的关心和社会上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等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二:通用技术和劳动技术是有区别的
首先从课程目标上它们不一样的。比如劳动技术比较多的强调的是劳动观念的培养,还有对劳动人民的情感的培养,还有就是一个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从他那个原来的课程设计上也可以看出来。比如说金工、木工、电工、电子技术、制图、陶艺等等。比如就关于制图他要教一年,而我们通用技术虽然也有绘图这一块,但是只有五个学时。
所以说它属于一种通识教育,除了有动手的要求以外,更多的强调的是动脑。实际上有些人说通用技术里面也有动手啊、也有制造模型啊,这不是和劳技一模一样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打一个比方,劳动技术做东西的话,一般老师做一个范例,然后学生呢都要做的和他一模一样,越一样那就越好。我们通用技术
模型制作,最好50个同学做出来50个样子,都不一样,都有所特点,都有创新点。
因此,对通用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这个问题有模糊的认识、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因为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对它的宣传还不够充分,还不够全面,人们对它的认识要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通用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必然涉及到其他学科,容易产生一些模糊和偏颇的认识。
但是,老师们还是要从这个模糊的认识中走出来,通用技术课程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上,都有着独特的追求,与其他学科相比,也有着诸多的区别。
关键词三:概念地图教学法
这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教学法,从邢乃贵老师那儿听到的。
具体的记得不是很清楚,感觉和“建构主义”比较接近。
概念地图:是一种图表,可以用于指示课、单元或知识领域的组织形态。在确定与某一课题有关的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沿着空间等级层次或时间先后顺序的维度,创建心智或思维模式。
特点如下:
a.将促进学习和思考的有效工具——概念地图融入知识的整理之中,以图解方式直观呈现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让学习、记忆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b.按照概念地图的构图原理,梳理各学科概念和双基知识,构建符合现代教育学学习原理和神经系统反应机理的 可视化记忆网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听了几节同科同行的课
对于别的老师来说可能有过一些听课的经历啦。我虽然也听过别的老师讲课,可是听同科老师的课还真的没有。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教这科的就我一人儿,开课时间又短,也没机会去别的学校听。
听课的感觉非常好,主要是观摩和学习机会难得。再有,看别人讲课其实也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当做自己教学的一面镜子。
具体的评价另文中有详细的描述。
3、学了些木工操作
前面说过,我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其实就是干“机加工”的,对车床、刨床和插齿机有过练习。虽然,也用铁锨把、钢筋、窗纱做过抄网啊啥的,但是机加工木材还真是没干过。我觉得这次培训算是给我上了木工的第一课,很有里程牌的意义。
前面我没有给学生开过实践操作的内容,因为器材和耗材都还没有准备好。下半年,我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其实,从去年开课后,我就一直在筹备木料,学校上半年新移栽的6棵松树没成活,我把它搬到我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成了我的实验材料。同时,我也一直在想,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什么呢?学生能做什么东西呢?我想安排学生做什么呢?
现在,我的目标比较明确了。暂定以下操作练习的内容:
a、七巧板、华容道类极易操作的木质小玩具,难度低,娱乐性较强,且我国是最大的玩具出口国,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
b、三视图教学用木质模型,难度中,对将来的三视图教学和后续课程的导
入有较好的作用。
c、1:2或1:3比例的木质板凳、圆桌类,难度高,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有意义,可能会出精品,为今后的课程开设探路。
我在木工实习中发现,如果对学生木工制作的材料问题和操作流程重新安排,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要同时为16个班开设实践操作,得准备多少材料才够啊。现在我想,可以用分组分流程的办法进行加工作业。在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合理地排料的前提下,共用材料完成上述内容的制作,不仅节省材料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学生亲历了模型的取料、下料、划线、粗加工、整形等过程,理解了“合作并不单单是一种学习方式,还要节约材料,每个环节准确无误,才能够产生有形的价值!”,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天的培训总体感觉很好,我听得很认真,可以保证90%的时间在认真听和想,没有走神。而且,老师们讲的有一定高度,但不是高高在上,所以,我们跳一跳够得着。如果,培训的老师讲得太高,我想我们恐怕会有畏难的情绪;老师讲得太过理论化,我们也很难耐心听下去。
最后,感觉培训时间有些短,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突飞猛进的进步。然而,短短的培训时光,依然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留下不尽的思索。所以,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教学探讨。
第三篇:培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2016年10月中下旬教育部2016年中西部高校教师国培项目班在海南师范大学举行,我作为一名高校新教师非常荣幸获得机会参加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在于加强海南高校新入职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职业技能的教育。
回忆参加此次培训班,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了最新的慕课教学动态,加了培训班组织的教学模拟,使我们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到的提高与锻炼。此次培训班培训形式很多元化,我们的课程形式很多元化,既有大家学者的学术分享,也有来自全国很多高校专家学者在高等教育各个领域的传统课堂讲学,也有大家开展活动式的活动教学,可谓异常精彩,自己也很受触发,结合自己2年多时间的教学工作经历,有以下几点的教学反思。
第一点,我们培训的第一节课林校长给了我们一条建议,我们海南的教师身处于这种宽松的环境,容易处于平淡,老师要保持上进之心,否则很难走下去,并且要找点事做且要坚持下去。回想自己参加工作这两年教学过程自己也接触过新课程,举个例子,比如CAD这门课。我的解决办法是,自己假期花费更多的时间,多接触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斟酌选取和自己班学生水平可以接受的水平进行学习。这门课的教案我是采用问题写法,抛弃传统的知识点书写,而是在自己备这门课的每部分出现的问题书写在教案中。上这门课时也是结合这门课的特点,主用学生的兴趣,主要讲解物体的CAD画法。在教学中,自己还是比较上进的,针对每门课采取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谈谈科研上,科研上林老师建议我们新老师要找点事请做,选取一个方向深入的研究,不要随意放弃。只有一个领域研究深入了,自己才能在这个领域才最具有发言权。回想下自己,在科研上做得还不够好,刚开始自己研究网络安全中WEB安全,随后又对加密感兴趣,碰到加密算法时,涉及很深奥的数学知识时,自己又转移科研方向到雷达无线电定位上。在科研这点上自己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所改变,要在自己正在研究的那个领域有所坚持,在碰到一个难点时不要随意换方向。教学科研之余林老师建议我们教师要多锻炼身体,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这点上,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之余学会了游泳这个项目,在参加这个项目后也确实感觉到身心得到路很好的放松。
第二点,参加此次培训期间,自己感受最大的一点。几乎所有老师课都很有激情,课堂上课形式也很多样,上课不再传统的只讲理论,更多的时间用来阐述生活中的小例子,通过这些例子结合自己的课堂上的知识点,即 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得自己课堂气氛很活跃。结合自己两年的教学生涯,觉的应该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课堂形式多元话,主要采用问题等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也自然的热爱学习了。
第三点,培训期间有位富有经验的王教师说的几点对教学的建议,我觉得非常好,她建议一堂好课要想备好,就必须精心设计,就像一部电影一样,开始在哪里,起伏点在哪里,高潮在哪里,结束在哪里;并且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一堂课在开始部分设计另一个疑问,结束的时候要对其进行呼应。她的这点建议,我觉得非常好,决心在自己的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进行学习和采用。 通过这次培训,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之中,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四篇:写字教学培训反思
北竹岛小学 张晓丽
日前,有幸参加了环翠区写字教学培训,培训会上教育专家胡一凡老师为大家进行了一次写字教学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凡老师在深圳创办了“静心习字”的教学法,他的写字教学以及书法作品在深圳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这次讲座他用许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多次强调写好字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作为老师更要把字写好,要成为学生的模范。接着一凡老师着重讲解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并现场做了示范,最后,用他的妙手,给老师们示范了写字的基本技法,黑板上一笔一划,透出了一帆老师书法的深厚功底,让在座的老师得到一次书法艺术的美的享受,也让老师们从中体会到写字教学的特色。
在写字指导课的教学尝试、探索中,我感想很多反思如下:
1、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写字的认识。
从 我自己本身学写字的历程和经验来说,要想写好字必须有个好心态,严肃认真,脚踏实地,这样才有可能把字写好,这是前提。孩子们年龄小,喜欢玩,要他们做到安静认真还有些困难,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要严格管理,慢慢培养孩子们的习惯,如:坐姿、执笔方式、学会读帖等,这一切都要训练。
2、取法乎上,学会临帖。
学写字必须学会临帖,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规律,没有捷径可走,写字不和做数学题一样有简便方法,它的简便方法就是日积月累。让孩子们学会临帖,纠正其不美的笔画是必须要做的,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学临帖,由于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习惯,或者不适应这样的方法,可能做得不够好,我们应该严格要求,帮助孩子们养成善于读帖、临帖的学字习惯。
3、组织一些活动,带动孩子们学习写字的积极性。
本学期,级部拟开展写字考级活动,不失是一个好方法。本方案正在进行当中,相信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写字教学的内容很多,现只体会到这几点,相信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和探索,写字教学会更完善,孩子们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五篇:培训教学反思--民族班
64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小学英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总结 新希望,新起点
田阳县实验小学 梁川
参加在广西民族大学内,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64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小学英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已经接近尾声,虽然只是短短七天的培训时间,但是,本次培训内容的精彩和丰富给我好好上了一课。尤其是外教Creig Wright给我们讲的自然拼读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颠覆了很多陈旧甚至是错误的教学观念,并教给了我们一些有效、有趣的自然拼读的方法。这些方法,我将努力地去学习并运用到我以后的教学中。 结合本次培训,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学工作,让我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并对我未来的教学事业提供了一次巨大的帮助。
我在学校任三年级4个班的英语教学,每个班均是65人以上,对于我,一个刚参加一年工作,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面对着学生不爱学英语,课堂难掌握、难控制等很多小学教师同样面对的问题,觉得无从下手。感觉我已经在很努力很认真地备课、上课了,学生还是不爱学,不想学。经过这次培训,和名师、同事的面对面交流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培训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外教Creig Wright的自然拼读法。Creig Wright是一位有名的英语教师培训的专家,他风趣、幽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他让我们体验这种快乐,并希望我们把这种快乐也带去给我们的学生。当他问全班,谁懂音标时,教室里来自全区各地的上百名小学英语老师都举手了,而只有他,一个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优秀教育者,没有举手。这真是“颠覆”了我的世界观。在一整天的培训中,Creig从基础理论到具体操作方法,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自然拼读法。在场的所有老师,就像真正的孩子一样和他快乐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把这种西方人真正从小在学习的方法,慢慢地吸收了。我们甚至可以原模原样地把Creig上课的方式,用到今后的教学中。自然拼读法,把音和符号联系起来,当我们不停地给学生输入这种方法时,英语学习将会变得越来越简单。但是,自然拼读法,也是一个长时间积累才会学好的技能。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整合、研究,才能合理地融入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对我个人而言,这种方法,给我点破了很多心中的困惑。
在全国各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不发达地区,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给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领域,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而我做为年轻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才能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像Creig对我们说的:“不要一直撞墙,不要让我们的学生一直撞墙,退一步,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条路,绕一个弯,越过学英语难,教英语难这一堵墙。”我也将把这一次珍贵的培训机会,当作我未来从教道路上的一个新希望,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