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环境下预防犯罪的对策及研究
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网民的数量更是世界之首, 随着电子银行的不断推广和迅速发展, 我们正迈向一个“网络经济”的新时代, 也正是因为经济业务的网络化, 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尚少, 导致现在网络经济犯罪者钻空子, 而且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导致犯罪手段的层出不穷。近年来, 我国在众多的网络犯罪中, 网络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特别是网络侵财型犯罪。随着网络的全球化, 公司一旦遭受网络攻击便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包括公司机密文件的盗取或删除。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可抵挡, 网络经济犯罪也日益严峻, 我们的相关应对措施尚未足够, 本文将深入分析网络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与及相关特点, 提出相关的思路和防范对策[1]。
1 网络经济犯罪的演变与基本概念
网络犯罪又称为计算机犯罪, 被认为是使用网络对计算机进行任何形式的操作而发生的犯罪行为[2]。网络犯罪增加的主要因素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罪犯经常通过使用互联网传播病毒或电子监控进行恶意违法活动。我国《刑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保护条例》指出网络犯罪包括危害国家和集体人民的安全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损害社会秩序、社会经济和人民权益的网络犯罪等。经济犯罪指和经济相关联的产生影响经济秩序或损失[3]。网络经济犯罪顾名思义, 是网络犯罪和经济犯罪结合体, 汇聚了两种概念而成, 指在的是罪犯在社会主义社会利用互联网等工具破坏社会经济秩序, 侵害国家、集体以及他人财产的所有权。网络经济犯罪的本质还是经济犯罪, 与传统的经济犯罪不同的是行为方式的改变, 是新兴的智能化的犯罪手段, 其影响范围更广更深更难以根除。
网络的开放性、防范的落后性、法律意识的淡薄性、高额利润的驱使性和网络立法不健全性等等造成了层出不穷的网络经济犯罪行为。常见的互联网经济犯罪类型为:身份盗用、财务盗窃、间谍、色情或版权侵权。网络经济犯罪又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罪犯利用计算机网络攻击其他计算机网络, 如一个代码或一个系统的病毒, 特别是针对大企业的计算机病毒传播, 一旦蔓延经济损失的后果无可估量;第二类:罪犯利用广大网民的心理, 骗取盗窃人群身份, 欺诈勒索[4]。
2 网络经济犯罪的特点
作案手段的多样化[5]。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初始人类尝到互联网带来便捷的甜头后, 该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普及开来, 如今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学习上, 全萦绕着互联网, 这是造成了罪犯违法的便利性以及多选择性关键因素之一。网络经济犯罪具有技术智能化的特点, 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经济犯罪, 就是因为该范畴的违法行为附属有一定程度的技术性, 罪犯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特别是罪犯丰富的编程知识, 更难以将其绳之以法。网络经济犯罪具有隐蔽性, 互联网属于一种电子信号, 无实物, 难以像传统物质一样容易辨认和抓获。网络经济犯罪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网络的世界非常大, “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 这也是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福音的描述词之一。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和跨域性造就了跨国际的经济犯罪行为, 从而一度出现难以追查国外罪犯网络经济违法行为的僵局。网络经济犯罪具有危害性大的实质特点, 网络信息遍布整个国家经济的系统中, 一旦遭受网络攻击便会遭受无可挽回的巨大伤害。网络经济犯罪还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 罪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较少;当黑客一旦掌握高端网络技术, 可以在十万九千里以外的地方迅速击垮目标者的计算机系统, 实现盗窃行为。
3 网络经济犯罪的防范治理
3.1 强化网络执法队伍
网络经济犯罪具有高度隐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传统的侦查手段很难将其破获。近年以来, 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与时俱进, 结合国情从实际网络环境出发, 针对网络范围广和虚拟化的特点, 初始在网吧实行实名登记监管, 随着私人电脑的普及, 网络经济的数据信息迅速增大, 网络传统执法队伍进一步转变执法思维[6]。各大综合性高校和人民警校设立相关专业, 培养高端互联网技术人才, 公安干警中专门设立互联网执法部门, 明确任务要求, 网络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和更新技术技能, 研发高端追踪、监视和远程控制等系列产品, 设立网络举报中心, 实现全网民的监管, 建立全国甚至全球性的网络“法网”, 全面侦查收集网络犯罪的方式方法, 强有力打击网络经济犯罪集团或个人, 维护社会主义的网络信息安全。
3.2 加强广大网民的网络自我保护知识、法律知识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是开放式的信息平台。网民持有正确的心态去对待网络平台是相当关键的, 社会还需进一步普及广大网民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钓鱼网站的诈骗屡试不爽, 究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网民的法律意识不够强, 网络知识缺乏。根据调查, 服务机构部门如金融业最容易收到钓鱼平台攻击, 超过74%的网站被恶意的插入广告实施诈骗, 在全国范围内, 网络罪犯利用钓鱼网站实行诈骗的案例是网络经济犯罪的主要手段[7]。因此, 网民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心态, 遇到网上中奖等虚假信息需要警醒举报, 切莫因为小便宜贪念而上当受骗, 杜绝下载危害健康的资料, 随意浏览或查看不良信息, 通常非健康的网站是钓鱼平台的高发地带。当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 充分认识网络虚拟世界的形态, 遵循虚拟与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 自觉守法, 就能共同维护好网络经济的安全。
3.3 健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
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尚不完善, 这也是网络经济犯罪得以逃脱相关法律制裁和不断作案的原因。目前《刑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两部法规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新速度太慢, 以致于众多罪犯钻了法律的空子。我国新增的《保密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经济网络安全环境的构建还远远不够[8]。网络经济安全法律法规极大地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稳态发展, 互联网的国际化发展, 西方国家的网络法律也在不断更新, 我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借鉴。当然我国是社会主义特色国家, 具有自身的国情, 我们需要结合当前的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网络安全刑事立法, 对网络经济罪犯起到震慑的作用, 对一切网络犯罪实施严厉打击和惩罚。
3.4 加强网络管理和国际间合作
网络的规范管理是预防网络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计算机私人化已司空见惯了, 因此个人互联网的基数相当大, 另外一方面, 某些地区还存在着部分网吧, 网络的规范管理需要执法人员或者经营企业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我国还需要加大相关技术研究的投入, 确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研究机构, 逐步掌握网络经济安全的核心技术, 研发并形成一系列措施或网络工具, 针对我国特殊化的网络经济环境实行安全监管[9]。
网络的跨国界犯罪已不再鲜见, 我国应在进一步完善自身网络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加强国际间的网络刑事合作, 在国际上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取得共识, 从而以保障我国网络基本权益的基础上, 建立全球性的网络法律标准或条约, 借此制约境外网络犯罪者, 否则由于国家的管辖权问题, 对于全球性的网络经济罪犯难以实施追踪和逮捕[10]。
结束语
即将步入信息化时代, 网络经济犯罪是日益频发的新型犯罪行为, 与国民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 目前相关的网络经济犯罪预防对策研究尚少。本文理清网络经济犯罪的基本概念, 针对该犯罪行为的多种特点提出强化网络执法队伍、加强广大网民的网络自我保护知识法律知识、健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和加强网络管理和国际间合作等对策。关于网络经济犯罪的频发原因和相关预防对策, 期望相关司法部门和广大人民能重视并且深刻认识, 减少网络经济罪犯有机可乘的机会。
摘要:网络经济犯罪也被称为计算机经济犯罪, 被认为是现今阻碍经济发展和引起社会经济危机的因素之一。本文将从网络经济犯罪的演变过程入手, 确定网络经济犯罪的成因和特点, 理清网络犯罪、经济犯罪和网络经济犯罪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出预防对策思路, 寻求管理措施, 以期能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经济犯罪,特点,预防
参考文献
[1] 杨正鸣, 应培礼, 胡继光.网络犯罪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 Fossi, M.Symantec Global Internet Security Threat Report.Trends for 2008.Cupertino:Symantec enterprise security.
[3] 田光伟.论网络经济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收集[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0, http://www.cnki.net/index.htm/网络通信及安全.
[4] Serban, C.Partnership in social marketing programs.Socially responsible companie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engagement in solving society’s problems.Amfiteatru Economic, XIII (29) , 104-116.
[5] 孙冒军, 郑远民, 易志斌.网络安全法[J].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6] 金城, 李小芽.组建我国网络警察的几点思考[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
[7] 蔡林.金融行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公安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
[8] 张忠利.计算机犯罪法律制度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3卷第4期
[9] 韩哲.网络犯罪的本质特点及其刑事管辖[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
[10] 李长坤, 周家和.论网络犯罪惩治的国际合作问题[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5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