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全文)

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全文)

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当代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21世纪是属于他们的, 是他们生活、工作的舞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 这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

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21世纪是属于他们的, 是他们生活、工作的舞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 这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人、塑造人的工程, 促进人的和谐成长与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的成才、成长的关心和殷切期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的一致性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社会视野, 是由二者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的。从根本上讲, 和谐社会主要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本身三大方面全面和谐的社会, 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 人本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同时也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个体, 就是要使一个人具有健全的人格,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够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 真正融入到自然和社会当中。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由此可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人、引导人和培养人, 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政治可靠、道德优良和体魄健壮的合格人才, 将来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报效祖国。而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 面对西方的政治思潮、文化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遇到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

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重视大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时, 对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够重视;在一些高校教师中, 存在愿意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 不愿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部分学生抵触思想政治教育, 忽略道德、情操修养, 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实现。

2.2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受到社会发展中一些不良经济现象的影响

现今社会是个经济社会, 做事讲究经济效益。但社会中一些通过不择手段而追求经济效益的不良行为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着一定影响, 尤其在教育发展中, 一些高校办学目的不明确、教师教育方法不得当, 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

2.3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和大学生进行良性互动

过去,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单向的、简单的说教, 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 难以用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对待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并且有些教育内容和形式缺乏人情味, 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 我们的教育需要在实践中互动进行调整, 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完善其道德修养, 并最终促成学生健全思想的逐渐生成。

2.4“两课”教学存在严重问题

首先, 课程本身的难题。“两课”课程设置缺乏张力, 内容实效性不高, 教材不尽合理。没有很好把握时代脉搏, 不能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干瘪而陈旧、僵化而空洞;其次, 授课场所的尴尬。“两课”教学对象是全校学生, 人数众多, 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 “两课”大多在大教室上。一百多甚至两百多名学生济济一堂, 除非教学内容时时引人、堂堂精彩, 否则,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很难始终如一的。至于说, 师生间的双向及时交流反馈对教师来说, 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最后, 学生思维的抵触。

3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重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 因此, 要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

3.1 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和管理工作应服务于学生。这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然的价值取向,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要真正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就必须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 使他们在民主和谐、勤奋拼搏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使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 把自己的事业和社会的责任合为一体。以人为本, 就要维护学生主体的合法权益, 要强化学生的听证、申辩制度, 抓住人本这个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 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2 抓好“问题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促进他们健康成才

随着高校扩招, 特别是社会上贫富差距拉大、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就业压力增大等方面的原因, “问题学生”越来越多, 这其中包括经济贫困生, 学习、品德不良的“双差生”, 心理不健康的学生等等。这些学生往往心理压力大, 性格内向孤僻, 有的甚至心灵扭曲, 有明显的精神问题或违法乱纪行为。因此, 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转化和精神济困工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常抓不懈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 我们要加强经济贫困生的管理。通过贷、奖、帮、捐、助等途径来解决他们上学的学费和其他费用, 使他们尽快摆脱沉重的思想包袱,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 要重视“双差生”和心理有残缺学生的教育。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通过尊重、信任、指点、帮教来转化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使他们从阴影和越轨中走出来, 把精力投放到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

3.3 有的放矢,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 很多思想的火花往往是在课堂上碰撞出来的。高等学校“两课”课堂教学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修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 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认识能力。因此, 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 要改革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两课”教学要力避“满堂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对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交流思想, 以使他们明辨事理, 受到教育;其次, 教学形式上要更加多样化。特别是要加强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政治理沦课教学中的应用, 同时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积极参加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两部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及时用科学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在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3.4 加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建设,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育人的功能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磨练学生意志、锻炼学生能力、修正学生品性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层次、内容,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宣传作用, 让学生的思想得到锤炼、人格得到塑造。因而要充分占领这块阵地, 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5 加强学生舍区建设, 营造舍区育人环境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完善, 学生班级概念逐渐淡化, 宿舍概念逐渐强化, 学生宿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空间。宿舍介于班级和个人之间, 朝夕相处中影响着别人, 也改变着自己;从谈论衣着服饰到各种社会问题;从谈论课堂学习到毕业去向、国际风云;从谈论校内经商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实践证明, 宿舍育人环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建构和改造作用。必须把学生宿舍管理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设计之中, 实现教育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的有机融合, 着力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健康有序、文明向上的舍区育人环境。

3.6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 相对稳定的要求, 建设好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 以专职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3.7 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了解学生的思想, 正视学生的需求, 尊重学生的生活, 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当前, 互联网己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 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渠道, 为顺应这一显著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也要转移到网络上来, 以更有效地满足受教育主体的新需求。对思想教育主体来说, 网络是个相对陌生的阵地, 可供借鉴的传统教育资源极为欠缺, 因此创新尤显必要。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这一虚拟空间中找到恰当的位置, 在网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如利用网络的独特优势, 开设具有较高品位且体现学生特点的思政网站。要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 通过互动性的工作, 大胆进行改进和创新, 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使心灵和谐成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取向。本文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研究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基础上, 试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作以理论探讨, 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入点。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